本書從上古城市產生開始,梳理1927~1937年南京城市建設發展的政府和政治因素,再現當時作為民國首都南京的城市現代化受政治和權力影響的復雜性,揭示出近代中國城市的政治性而非商業性的特點。隨后從政治學的角度對城市規劃設計的表達、公共權力的運行規則、首都建設中的傳統政治文化、現代建筑藝術與近代革命文化象征表現等歷史現象進行闡釋,展示出中國近代城市發展過程中有別于西方的特征。
董佳,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著有《南京城市百年史》、《華北抗戰史》、《發展邏輯與政治窠臼:政治視域下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分析》、《首都營造與民國政治:南京研究》等。
序言 導論 及時章 首都市:國民政府時期南京的政治身份 及時節 城市產生及其政治形態 第二節 首都的概念和特質 第三節 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復歸 第二章 首都南京的城市設計與規劃政治 及時節 城市規劃:一種有意識設計的空間政治 第二節 首都設計的緣起:國民政府的首都認知與期許 第三節 首都規制權的競逐:負責政府機關和設計機構的更迭 第四節 "弘我漢京":首都設計文本的民族主義隱喻 第五節 《首都計劃》的修訂:"中央政治區"選址的變更 第三章 締造新都:首都建設的展開 及時節 國民政府建都前的南京市政 第二節 首都的經濟與社會建設 第三節 城市改造及新城市空間的生產 第四節 激變良民:首都營造中的路政與民生 第四章 首都營造的政治限界 及時節 奠都后的南京新市制 第二節 新市制的行政面像 第三節 限界中的張力:首都營造中的黨權 第五章 首都營造的經費瓶頸 及時節建設經費的來源 第二節 市府擴張稅權受挫 第三節城市建設跛足 第六章 首都營造中的省市糾紛與邊界調整 及時節 省市糾紛的緣起 第二節 稅權紛爭:省市糾紛的升級 第三節 擴大市區:省市劃界的提出 第四節 省市劃界的展開 第五節 劃界析權:省市糾紛的解決 第七章 首都營造的成效 及時節 都市摩登:傳統政治都市的現代轉變 第二節 現代化的另面:首都建設的內在限度 第三節 現代化的困厄:頓挫原因的政治視角 結語 革命時代的新首都與舊傳統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