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房契上的歷史――前門長巷上二條四十六號的老房契》一書,講述了前門長巷上二條四十六號26份老房契的故事,為讀者還原了清朝中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近二百年間最真實的北京城。
作者立足一份份承載著北京歷史的老房契,從"微觀地理"的視角出發,對前門長巷上二條四十六號幾百年間不同時代、社會條件下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展現了作為老北京存在根基和命脈的"胡同"、"四合院"等建筑所特有的"京味兒"和千百年來形成的"北京文化"。
一紙房契見證宏觀歷史,獨特視角折射時代變遷。《寫在房契上的歷史――前門長巷上二條四十六號的老房契》通過對26份老房契進行解讀,為您還原清朝中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近二百年間真實的北京城。為老北京人追憶北京城舊時時光的必讀書籍,同時也是北京歷史文化愛好者、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品質圖書。
作者三十多年來熱衷于民國文獻書刊的收藏與民國歷史文化的研究。
曾參加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相關直播節目和專題片的拍攝工作,在《紫禁城》《北京青年報》《北京觀察》《中外書摘》等報刊發表多篇有關民國文獻研究的文章,并在首都圖書館等處講授關于民國文獻的收藏與研究課程。
已出版的專著有:《故紙堆:我所收藏的民國"紙片子"》《民國記憶:老紙片子收藏漫記》《遺珍留痕》《老北京:地圖的記憶》,并與王家鵬先生合著《西藏納塘寺版畫遺珍》,近期將要出版的著作有《一個小山村的紅色檔案》。
繁華前門 長巷二條 契約為憑源遠流長
——記前門長巷上二條四十六號Z00年26份老房契
乾隆盛世前門大火 劫后新生 幾番傳承
——乾隆年間的11份契約
嘉道咸光房價一千 五易其主院落依舊
——嘉慶至光緒年間的7份契約
民國新契 幾番延續新牌新號 舊貌依然
——民國年間的7份契約
新的國家 新的傳承 以布抵銀 新約新人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份契約
古都長巷 歲月滄桑 幾番風雨 或有新篇
——古往今來幾百年的長巷胡同
附錄一
京師內外 寸金寸土 國人老外眾皆青睞——有關國人和外國人房產交易改建的老契批文與"誓言"的四套文書
附錄二
民國三十一年(1942)工0月敵偽時期偽北京特別市公署財政局建筑契一式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