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我們祖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追溯到4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已經在這里扎根和休養生息,并創造了嶺南的原始文化。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廣州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具有現代文明的大城市。廣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的門戶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而且它也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近代以來眾多的文化、歷史名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都在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而這本《廣州史話》就將為您一一呈現這座城市昨日的輝煌。
《廣州史話》由張蘋等編著。
《中國史話》旨在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系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中國史話》系列叢書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介紹了從古至今數千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和變遷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展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展現了先民的智慧與創造精神,而且展現了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本冊為《廣州史話》,由張蘋等編著。
張磊1933年生于天津。研究員。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圈史學會副會長及廣東省孫中山研究會會長等職,并兼任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教授。主要著述有《孫中山思想研究》、《孫中山論》、《孫中山:愈挫愈奮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評傳》、《跨世紀的沉思》等。主編或參與編纂了《孫中山全集》、《孫中山文粹》、《孫中山辭典》、《宋慶齡辭典》、《朱執信集》,以及大型圖錄《孫中山與宋慶齡》、《紀念孫中山先生》、《孫中山與澳門》等。此外,還主編了《廣東百科全書》、《廣東省志·廣東社會科學志》。 張蘋,女,1970年9月出生于廣州。歷史學副研究員。1988年~1992年就讀于華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至今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及廣州地方史研究。現任廣東文史學會理事、廣東史學會理事、《廣州通史》編委會秘書長等職。獨立主持和參與、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十余項。 張磊,1933年生于天津。歷史學研究員。1950~1958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本科及研究生畢業。1958年至今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一是孫中山號辛亥革命研究。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兼任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教授、研究員。主要著述近30種,另有論文百余篇。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廣東特別學術成就獎等獎項。
引言 一 廣州今昔兩千載 1.任囂城與趙佗城 2."廣州"的由來 3.三朝之都 4.秦漢四寶 5.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6.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7.嶺南文化的主干 8.優越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 二 羊城百年英雄地 1.林則徐虎門銷煙 2.及時次鴉片戰爭 3.三元里抗英和廣州反入城斗爭 4.天國風雷驚九州 5."洪兵"起義 6.第二次鴉片戰爭在廣州 7.維新思潮的醞釀和傳播 8.收回粵漢鐵路權運動 9.1905年反美愛國運動 10.香港興中會總部成立和乙未廣州起義、洪全福起義 11.庚戌廣州新軍起義 12.碧血黃花,浩氣永存 13.廣東軍政府和"二次革命" 14.廣東護法運動及其失敗 15.在廣州 16.廣州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 17.第二次護法運動及其失敗 18.國共合作與黃埔建軍 19.農民運動講習所和廣東農運 20.省港大罷工 21.兩次東征和北伐 22."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和廣州起義 23.十九路軍英魂永存 24.荔灣慘案 25.廣州反饑餓反內戰運動 26.廣州的新生 三 思潮澎湃耀光華 1.鴉片戰爭時期的社會思潮 2.太平天國的農民思想 3.廣東洋務思潮及其分化與發展 4.戊戌維新思想 5.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6.馬克思主義在廣東的傳播 結語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