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不相信植物會解決文學史上的公案?它們說《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紅樓夢》前80回平均每回出現植物11種,后40回每回3.8種。
本書為我們描繪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熱愛中國文學的科學家,他業余時間樂于沉浸在詩文歌賦,在書房中遨游于文學世界,在田野中實地探訪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每種植物,將古文中的植物與現代植物學體系中的植物相比對,追根溯源,考訂名目,分辨其中虛實,考評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以科學印證文學,以文學豐富科學的維度。他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精妙細致美好的中國古典場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面親近古詩詞,一面認識大千植物世界。
第二版借鑒、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修訂內容達一百余處,置換圖片二十余幅。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文獻研究與田野考察的總結,其內容幾乎囊括了植物與文學這一主題的方方面面——文學作品中植物名稱的辨析與古今演變,植物的文學意境,國畫中表達畫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禮儀植物及文學植物引進史均有涉及,可以說是作者近半個世紀研究成果的為系統、為集中的展現,可以滿足讀者對該主題的閱讀需求。第二版借鑒、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修訂內容達一百余處,置換圖片二十余幅。
潘富俊,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博士,現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講授景觀植物學、植物與文學、臺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所學與植物相關,所愛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田野工作與古典文學都是他的。數年前,將臺北植物園從研究用植物園成功轉化為教學園及臺北市民品質游憩點,讓民眾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詠古典詩文。著有《草木》、《詩經植物圖鑒》、《楚辭植物圖鑒》、《唐詩植物圖鑒》、《成語植物圖鑒》、《紅樓夢植物圖鑒》等。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中國古典文學賞析增開了一扇視窗。
走進植物的世界,印證文學的心靈。 ----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王基倫
閱讀本書,就像闖進文學的桃花源,令人流連忘返。----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洪淑苓
中文和植物的寶典,簡直是夢幻之書。 ----作家 蔡珠兒
人和自然自古以來便是息息相關的,本書就將歷史長廊里的文學作品里的植物一一盤點,用大量的數據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有特點的植物王國。
作者對植物以及文學準確的理解,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文學底蘊很深的人,見書如見人,大量的統計也體現了潘教授是一個非常嚴謹博學的人,推薦看書。
我見到過的植物還算少的,大部分都是常見的一些花草,之前見過一次玉蘭花一下子被驚艷了,所以特意買了這本植物的書,果然是一本視覺享受的書。
我的文筆不是很好,但我很喜歡與美有關的事物,所以買了這本書,是對植物了解的渴求,覺得如這本書一樣每一個植物都是有生命有故事的。
喜歡中國古典文學,這本書貫穿古今,將植物和中國古典文學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立體而又豐滿,讓我們在歷史中去感受自然。
推薦喜愛植物的人可以看看這本書,無論是從科學和數據的角度,還是從人文和情懷的角度,這本書都能滿足你們的需求,讓你們暢游植物世界。
書的內容和質量很好,我網上買書都是在當當買,我信任當當,每一次都很滿意。
喜歡這本書,因為它不只是羅列了種種植物的分類,更加貫穿古今將植物植入到了文學中,讓我們在歷史中去感受自然,更加的有一種意蘊感覺。
這書是我的大學語文老師推薦我買的,古代的詩人們很多都以草木來傳情達意,各種詩詞歌賦小說俗語,篇章字句間都離不開草木的身影,書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所引植物的今名現狀,配上精美的插圖,看著這本書是一種享受,我這人對詩經植物解讀沒有抵抗力,這本書整體上很好結合了文學與植物的關節點,令人知識大漲。
文學的底蘊加上植物的生機,本書將二者的特性結合的淋漓盡致,并適當的輔以大量的統計數據,給人一種完美的觀賞感受,愛植物的你肯定也喜歡。
古代文人騷客常以植物借喻,但我們上學時候通常很難去考慮到為什么他們這么鐘愛用植物比喻擬人,這本書便為我們找到了答案,想學好語文的孩子們的法寶哦。
這本書是一本將植物的書籍,但又不像傳統的自然科學書籍,它和古典文學結合,從歷史的長河里一點點挖掘植物的影子,統計出他們的特性,難人尋味。
植物分種類,分色彩,同樣,文學也分文種,分類別,二者是有共通性的,古人借植物之名僅僅以一個詞就能達到想要的文學意蘊,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傳承的。
很喜歡紅樓夢,里面的每一位美女都被作者賦予了植物的形象,這本書也是將古典文學和植物結合在了一起,很喜歡這種搭配敘事的手法。不會枯燥。
作者將滿腔熱誠傾注于植物和文學之間,徘徊在文學的長河,去追溯植物的根源,既解決了枯燥無味的問題,又不乏有大量的真實數據,值得一看。
文學中的植物通常比你單獨去考究一種植物,或者單獨去研究一部文學更有價值,因為二者結合更加的立體和豐滿,所以建議大家看看這本書啊。
此書的封面、裝訂引人注目且有內涵,將植物與文學聯系起來,通過閱讀此書能夠了解更多關于植物、文學的的知識,不愧是一本“夢幻之書”,非常喜歡。
這本書在圖書館已經借來看過了。印刷和內容都是不錯的。確實,古典文學中的很多植物我是不認識的,連路邊的很多植物我都不認識。看了這本書我還是有所收獲的。
這本書也是比較厚重和扎實的,印刷用紙的質量也還算是不錯。作為獲獎圖書,書中的圖片和內容主要迎合的大眾的口味。并沒有覺得對植物的拍攝有多么的唯美。作為這樣一個內容相對很豐富的作品來說,我的評價可能有點苛刻了。僅僅從內容性來說,這本書還是很出色的。
可以從書中看出潘富俊教授對古典文學和植物的熱愛以及考究,本書將文學和自然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既不讓人覺得文學乏味,也不讓人覺得植物沉悶。
雖然有簡單羅列和草率統計的成份,還有把《聊齋志異》錯當作回目小說和目光如豆之“豆”誤以為植物的差錯,整體上很好結合了文學與植物的關節點,令人知識大漲。
把人對植物的心理感悟生動描繪出來,大部分常見植物都納入其中,在關于植物小故事的同時配上獨到的感悟
央視2015年“中國好書”入圍;2015年度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中版好書榜2015年度好書;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中國出版協會年度中國30本好書;中華讀書報年度好書
作者對植物的認知度和對文學的熟稔度真的令人驚嘆,本書中大量的數據支撐不得不讓我們為這本書驚羨,熱愛植物的同學們這次可以暢游在文學和植物的海洋。
果真是2015年中國好書啊,拿到手就愛不釋手,裝幀,印刷,排版等等,都非常精美大氣,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許多兒時的植物現在在城市里面都看不到了,但在書中可以追憶童年。媽媽看了也很喜歡,回憶起她采草藥的許多植物了!太贊了!
書本中的植物想來都是最神秘的,這本書很有目的的介紹了文字中的植物,值得一看!
很喜歡這本書,以科學印證文學,以文學豐富科學的維度。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精妙細致美好的中國古典場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面親近古詩詞,一面認識大千植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