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真實還原了20世紀20年代時遺存的北京城墻與城門。作者通過實地走訪考察,被這些宏偉古跡的壯美所折服,也因其衰敗的現狀而嘆息。除了在描寫中投入藝術史家的浪漫與情懷,喜仁龍還堅持嚴謹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國歷史文獻中對城墻城門的繁雜記載,勘測丈量每一段城墻、每一座城樓的尺寸,觀察記錄城墻、城門及周邊街市鄉野的現狀,實景拍攝城墻城門的照片,精細繪制城門各種角度的建筑細節圖,使這本考察手記在文學性、科學性、歷史性等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這是一部震撼了歷史地理學大師侯仁之先生的著作。嚴謹的丈量,詳盡的觀察,精細的圖紙,真實的照片,這一切在新版本中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對照1924年英文原著,每一處細節,每一幅圖片,我們都細致還原并加以校訂標注。
53幅城門精細手繪圖紙
126張城墻城門真實老照片
我們越過時空的阻隔
終于可以與這些無言的記錄者靜默相對
體悟古老遺存中蘊含的歷史韻味
著者簡介
喜仁龍(Osvald Sirén,1879—1966)
瑞典藝術史學家。曾供職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斯德哥爾摩大學等機構,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18年到日本講學,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國,開始密切關注東方藝術與建筑。1956年獲得及時屆查爾斯 朗 弗利爾獎章。日本《巖波西洋人名詞典 增補版》(1981)稱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中國繪畫研究的集大成者。
譯者簡介
鄧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碩士研究生,參與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城市形態研究小組,從事城市形態與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及時章中國北方筑墻城市概述
所有人都聽說過中國的萬里長城,但大多數人僅僅將它視為單純的歷史遺跡,是源于古老帝王狂熱幻想的壯麗廢墟。就像中國的其他事物一樣,人們普遍認為長城已經自然地走向了衰敗的命途,并且其數百年來的實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錯覺。這是一種誤解。長城是中國少有的被妥善保存下來的建筑之一。它在數個世紀的交替中被一次又一次地修繕和重建,并且它作為防御工事和邊界線的極大重要性,直到近些年仍舊有所體現;當然,這是中國人自己的選擇。事實上,長城本身最最持久地反映了中國百姓對圍墻式建筑物根深蒂固的信賴。
一道道城墻,一重重城墻,可以說構成了每一座中國城池的骨骼或框架。它們環繞著城市,把城市劃分成單元和院落,比其他任何構筑物都更能反映中國聚落的基本特征。在中國北方,沒有城墻的城市算不上一座真正的城市,城墻是城市的基本條件,這也是中國人用城墻的“城”來指代城市的原因:因為沒有城墻就沒有城市,這就好比沒有屋頂的房子是無法想像的一樣。一個定居點不論規模多大、地位多重要、治理多有序,但如果沒有正式確定且閉合的城墻,它就不能算作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城市。因此,以上海(“老城廂”以外的區域)這個現代中國最重要的商業中心為例,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就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而僅僅是一個從漁村發展而來的居民區或大的貿易中心而已。同理,其他幾個沒有城墻環繞的現代商業中心也是如此,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它們都不是“城”或者城市,不論民國官方如何定義。
城墻,確實是中國城市中最基本、最令人印象深刻且最耐久的部分;不僅省城和“府城”,每一個居民區,甚至每一個鄉鎮和村落,都筑有墻垣。我幾乎從未見過哪座中國北方的村莊沒有圍墻,無論它有怎樣的規模、建于什么年代,哪怕只有土墻,或者類似的圍繞屋舍和馬廄的東西。無論一個地方多么貧窮或不顯眼,有著多么簡陋的土房、多么殘破荒廢的寺廟、多么骯臟泥濘的道路,墻垣都依然在那里,并且就像遵循著某條規則一樣,比當地其他任何建筑都保存得完整。我曾走訪中國西北那些被戰火和饑荒吞噬的城市,那里樓倒屋塌,空無一人,卻依舊保留著帶有雉堞的城墻、城門和箭樓,它們比其他建筑更經得起戰火和兵匪的摧殘。這些遺跡承載著逝去的榮光,在徹底的荒蕪和孤寂中顯得分外觸目。
裸露的磚墻連同城臺、城樓一道,聳立在護城河邊或空闊的平地上,從上方遠眺的視線不受到樹木和高大建筑的阻擋,比起其他房屋或寺廟,它們更能反映這些城市在歷史上的繁榮與顯要。雖然這些城墻并不那么古老(事實上,中國北方城市現存的城墻很少有建于明代以前的),不過那些多少有些殘破的城磚和墩臺使它們看起來歷盡滄桑。遵循某種規律,修繕和重建的規矩并不改變它們的形態和尺度。在磚墻出現以前,中國北方的很多城鎮是由土墻包圍,在一些小城鎮,這些土墻的蹤跡至今依稀可見;城鎮在形成以前往往是村莊或營寨,有臨時的籬笆或土墻圍起來的土房和草屋。
為了說明有城墻環繞的中國北方城市的所有種類,我們以陜西的西安府和山東的青州府為例。現存的西安城墻建于 14 世紀末,明朝及時代皇帝時期;盡管有些局部經歷了修復,但城墻作為一個整體,還是出色地抵御了歲月的侵蝕和戰爭的蹂躪。它圍合了一個近似方形的城市,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其完整的形態,而四野則是空闊的黃土高原。從這座城市的北部或西部靠近時,你會發現連續的城墻綿延數里。再靠近一點,雙重的城樓、方形的城臺、巨大的角樓開始呈現在你的眼前:線性和壘狀相交替的節奏感開始顯現——沉穩、凝重、有力。這座城市堡壘似的矗立在黃土高原之上,與漫長的地平線交融在一起。
接近青州府的感受則大不相同。對這座城市的及時印象,它沒有西安城那樣宏偉而難忘的外表,但當你越走近時,視野會變得越有趣,高大的城墻掩映在如畫的風景中,愈發引人入勝。這座城市位于物產豐富的肥沃山谷中,大片樹木蔭蔽著城墻,打破了它的單調乏味。一條清澈的河流取代了城兩側的護城河;進出北門和西門的人需要通過堅固的舊石橋。城墻沿著曲折的河道延伸,形成一個接一個轉角,被河岸切割成不規則的臺地。石塊和砌磚因而隨意地逐級堆壘起來,好像是大自然的杰作。跨過西邊低矮的石橋,穿過彎曲的石板路,你就能看見河岸上的臺地和步階,有的用磚塊砌出形狀,掩映在樹影之中,頗具野趣。用巨大扶垛加固的城墻高聳壯觀,上面厚厚地覆蓋著灌木和喬木,向垛口外舒展著枝條。這種浪漫之美讓人聯想到意大利一些北部城市的城墻,而不是中國的城市。
穿過某一座冷清的城門,你往往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不是處于一條店鋪房屋鱗次櫛比的繁華大街上,而是一片開闊的田野,或是渾濁泥濘的泥塘邊上。青州府的西部和南部就是這樣,保留著大片糧田和菜園,盡管后來遷居此城的人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建屋蓋房;而在西安城內的西面、北面和東面,也有大量的閑置地和寬闊的池塘,鴨子和烏龜活躍其中。大多數建于明代甚至明代以前的古城,在 19 世紀經歷了衰敗,規模有所萎縮,盡管人口并未減少。人們被迫愈發擁擠地住在一起,或者在城外搭個茅草棚子度日,這種解決住宅問題的方法,無疑比在城內建新房更廉價,也更簡便。不過也有例外,商業的不斷發展和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或者地方政府激進的態度,如山西的太原府,帶來一些城市現代建筑的興起;不過這樣的城市屈指可數,而且與其在城市空間中妝點這些新建筑,還不如讓這片地方回歸田園。
我們不在這里深入探討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么多中國北方城市的衰敗和縮減。無疑,原因與中國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條件密切相關,這些條件在整體上是不利于舊城和歷史遺跡保護的。由于政府當局極度缺乏責任心和必要的物資支持,加上戰爭和革命帶來的劫掠、火災和饑荒橫掃了整座城市,要想城市保持先前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市民們不得不擠在新建的半西式建筑里。南京、西安、洛陽等古都,正是這種轉變的最典型的例子,它們的現在同過去相比,是多么蒼白暗淡;許多小城市也顯示出一種與之類似的舊城衰減和建筑破敗的趨勢。在很多情況下,這種趨勢不僅體現在城墻包圍的羅盤狀城市與建筑占地面積的不協調上,還表現為房屋的廉價低劣。
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于考察北京城墻與城門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這在我們自己的專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見的。而他自己從實地考察中所激發出來的一種真摯的感情,在字里行間也就充分地流露出來。他高度評價這組歷史紀念物,同時也為它的年久失修而傷心。在考察中,他的觀測細致、記載不厭其詳,這是十分可貴的。
——侯仁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
(新版本)經過細致完整的重譯,修正了前一版中譯本的一些錯訛,保存了比較清晰的當年拍攝北京城墻和城門的照片,特別是補充了作者原書中有關中國西安、青州城墻和城門的部分照片。本書中譯本的重新出版再次喚醒人們對昔日北京城的印象。
——李孝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本書是至今為止,詳實、細致、嚴謹、完整的一部介紹北京城墻城門及配套設施的書籍。
——劉陽,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
收到一本有問題的,當當提供了換貨,快遞服務一般,有帶提高啊。。。
翻譯的特別差,白瞎這一本好書,出版公司能不能不要這么不負責任
書不錯,可是之前滿200減100的時候買,買了400減了200,買了6本書,有三本都是十幾塊的,分別提價了10塊左右。剩下三本提價接近一半!其中買了一本全球通史,現在88當時賣到151!你要提價十幾二十幾還可以理解,你賣到151是幾個意思?當當就靠這種手段營銷賺錢?你要么不做活動,你做活動欺詐消費者是幾個意思!
只能從外國人的筆下看到這個城市原來的樣子
二十年代的西方人能把北京古建筑書寫的如此完美,實屬不易,好好收藏。
給父親買的,他是老北京人了,看了以后非常喜歡。
書包裝的很到位,沒有任何破損,物流也很快,在當當購書很愉快。
裝幀很精美,就是內頁有一處很明顯的壓痕,美中不足。
三分之一頁都是老照片,可惜絕大部分都已灰飛煙滅!人禍也還是宿命也?!
超棒的書,精美的超乎想象,很喜歡建筑設計,可惜學了金融
多年前的老北京,現在只能在照片中看到。中國的悲哀!
非常喜歡這本書,照片里的城墻與城門太美了,消失讓人心痛傷心!再也回不去的北平!
是正品,書的質量不錯,想了解北京城墻的可以看看。
真的非常精美,不論里外。老北京的歷史記錄,值得拜讀。
圖文并茂的書我還是很喜歡的,特別還是精裝版的
家里有老版的一本,這次出了新版精裝的,必須要入手啊,老北京,老懷念,值得珍藏
很棒,下單的第二天,精心選出的書就拿到手里了,物流贊!包裝精致,貨真價實,實惠到底,當當,一定再來!
當當做活動的時候購買的,性價比不錯。搶券真不易~希望以后能夠讓更多的讀者搶到。
書不錯,照片很清楚,能看到近百年前的照片,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本書是一部很珍貴的資料。
原來沒注意,買了一本簡裝的,后來看到有精裝的,立即購買了,簡裝的送人了!
孔網上的舊版也要六十元,幸好有新版,印刷質量很好,圖片清晰,價格實惠,超贊!什么時候再版《北京老城門》就更好了
書真是太精美了!非常適合收藏,包裝保護地也特別好,沒有瑕疵,都不忍心拆開!
很詳盡的一本書,有歷史的厚重,對于喜歡北京歷史的我來說,非常有意義
特別特別棒的一本書,本來糾結買精裝版還是平裝,收到精裝版后非常驚艷,運輸過程書保護的很好。紙質印刷感人,內容也很吸引人!
這本其實更適合專業建筑學的人,對于學歷史的人,主要是瀏覽后面的老照片,裝幀設計都很用心,喜歡前面的序言,特別有感觸。北京城的拆除是北京人心中永遠的傷痕。
真心說書的性價比很好!總體還是不錯的,美中不足的就是:這樣大部頭、重載的書就用個氣泡袋做包裝,但凡有腦子的想想都知道,經“野蠻人”的快遞之后書會是什么樣子了,對于這樣精美的書來說,可惜!憤懣!
此書質量很好,符合它的內容。內容很珍貴,從文字和圖片讀者可以感受到一位外國朋友對中國古建筑的熱愛和憐惜;發揮你想象,可以了解到北京城的古風古貌的過去。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值得去讀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