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許倬云說歷史系列五:臺灣四百年(精裝珍藏版)圖書
人氣:56

許倬云說歷史系列五:臺灣四百年(精裝珍藏版)

一本書讀懂臺灣的歷史與現實。史學大家許倬云寫給兩岸同胞的臺灣簡史,*修訂版。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地方史志  
  • 作者:[許倬云]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3077043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2
  • 印刷時間:2016-12-31
  • 版次:1
  • 開本:18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許倬云說歷史”系列書是臺灣史學大家許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歷史”史學視角的通俗歷史講座讀本,縱深橫闊,深入淺出,充滿人類的關懷。

編輯推薦

史學大家許倬云寫給兩岸同胞的臺灣簡史,修訂版。一本書讀懂臺灣的歷史與現實,了解過去的臺灣,理解現在的臺灣。

作者簡介

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先后執教于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國臺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杰出貢獻獎。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先后執教于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國臺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杰出貢獻獎。

許倬云先生不僅以其學貫中西的素養享譽海內外學術界,近二十年來他還致力于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力圖將歷史的現實意義呈現給大眾。代表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和“許倬云說歷史”系列等。

目錄

目錄

被西洋海盜與東方倭寇拽進歷史

從海盜集團到“開臺圣王”

清政府的“移民”大開發

五十年的“殖民統治”

國民黨“威權”統治臺灣

走向政治民主、經濟騰飛的新時代

積患重重,當共建世界新文明

在線預覽

及時章

被西洋海盜與東方倭寇拽進歷史

那時,新大陸、澳洲等地已被西洋人占有。這時,全球才結為一個共同的貿易網,臺灣進入了世界性的文化交換網絡。

今天是這一系列的及時講,是關于臺灣近代的發展。由于所有的發展都有前因后果,其根源可以埋藏得很深,所以這一講我們先談談臺灣的起源。

“美麗島”臺灣的傳說

話說當年(1957)我及時次離開臺灣,赴美求學。船從基隆出海,已經是下午了,繞航過臺灣的東北角,然后往東南方向行駛。那整個下午,我一直在瞭望臺灣島,船漸行漸遠,到了一定距離之后,臺灣島看上去已經不像一個島,而像一個翡翠的盆景:蒼翠的山林,起伏的輪廓。漸漸地,臺灣島從翠綠變成蒼色,再從蒼色變成墨色,后邊襯著的是落日余暉,一圈光環照在山上。當時,我就感覺,哦,這就是葡萄牙人叫她“福爾摩莎”的原因。人在島內,無法想象到葡萄牙人及時次看到這島嶼的印象,只有在遠距離,看到那一個大島成為海上盆景,像翡翠玉雕的時候,才知道“美麗島”(Formosa)三個字,為什么是那些葡萄牙水手見到臺灣島時的適時反應。

臺灣島在中國的沿海,自古到今都存在。臺灣逐步進入歷史,可以遠從南宋活躍的海外貿易開始追溯。南宋王朝將這些沿海地區和遠近島嶼,次第吸入中國的文化圈,成為中華民族漢人開拓的東南疆土。但是,臺灣島正式進入歷史,卻是在16世紀。它進入中國歷史的同時,也進入了世界歷史。葡萄牙人走過臺灣外海的時候,正是世界大航海興起的時代。歐洲人本來的企圖是尋找東亞古老的國家,求取廣大的市場,也求取東亞國家的貨幣和資源。他們無意中發現了美洲,也找到了東西之間的航道。16世紀,臺灣正是在這一跨洋航道上進入世界史,也在中國與西方接觸的場合,成為中國海洋史的一個重要部分。

從地理上看,臺灣島和大陸的距離并沒改變。距今七萬年以前,臺灣島是東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北端經由浙江外海的列島把臺灣連接在東亞大陸上。今天的臺灣海峽,在當時其實是一個海灣。七萬年前,海平面上升,那一連接的部分斷了,于是臺灣成為被海峽隔離的一個大島。在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記載說,在東方某個島嶼上有人居住;也有記載說,遠征的船隊到達了一個大島。歷史學家們認為,從東漢到宋朝,這些有限的記載,所指的就是臺灣。

西洋海盜與東方倭寇猖獗的東亞沿海

臺灣緊密地和大陸歷史聯系在一起,應是從16世紀開始的,如前所述,就是在西洋人進入東方,開拓市場和尋求資源的時候,葡萄牙人首先在東方活動,取得了澳門,也在日本取得了貿易據點。荷蘭人后來居上,成為在東亞地區活動的主要勢力。在這個時候,中國歷史上記載了不少所謂“倭寇”的活動。直到今天的教科書上,都認為“倭寇”就是日本的海盜。倭寇的崛起,是和葡萄牙人進入東南亞同步發生的。中國史書上的記載,稱西洋人為“紅毛番”,稱日本人為“倭寇”。在明朝下半期發生的這些事情,都應當被看作是全球性海上活動的一部分。

西方勢力東來,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海上貿易和海上掠奪。那時候的日本,正處于鎖國1時期,日本的官方政策不許民間百姓擅自出海。在中國的明朝初期,曾經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然而,在永樂以后,明朝的官方并沒有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海上活動。東亞的兩個大的國家—日本和中國,就官方政策而言,都沒有正式的海上活動。但是,這個時候,因西洋人在東方的活動,民間出現了一些海上活動集團。在日本,九州島的地方諸侯參與了海上活動;在中國,卻是許多私家資本投入海上貿易。

如前所述,明代初期,曾經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雖然后來政府不再從事海上活動,但造船的技術、海上航行的知識,還保留在民間—那是唐、宋、元三代逐漸累積的科學知識。其實,唐、宋、元以來,南海諸國沿著馬來西亞半島的海岸,和中國進行的貿易活動,在民間并沒有中斷。只是西洋人到東方之后,民間海上活動又受到了新的刺激,變得更為活躍。雖然官方不允許百姓私自下海,但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人投資,從海上的國際貿易中牟取厚利。

這些沒有得到國家許可而在海上活動的船隊,并不單純是來自某一個國家。這些專業的海上活動分子,縱橫捭闔,既合作又競爭。中國和日本的沿海地區,也都有和海上集團合作的商人,他們提供外銷商品,也接納運來的貨物。這種海上貿易,因此具有顯著的國際性。官私記錄上常常提到,明朝稱為“倭寇”的集團之中,夾雜了許多中國人,也常常牽涉西洋海上力量。“倭寇”這個名詞,實際上是一個國際集團的總稱,他們分分合合,沒有一定的歸屬,組織上并不嚴密。中國沿海有許多小商販,可能利用漁船,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轉運給海上的貿易集團。中國的富人,譬如安徽的徽商,富有資金,也會投資造船,雇用專人參加海上的貿易。

從16世紀開始,中國東南沿海,一時之間,忽然熱鬧起來,西洋、東洋和中國的大小船只,來來往往,彼此合作,也互相爭斗。一些民間海上集團上岸后,平時進行不經官方許可的貿易,但需要供應的時候,也許就以強盜的手段,掠奪當地的商戶和糧食。這些亦商亦盜的海上團體,引發了中國官方的鎮壓和清剿。戚繼光、俞大猷這些人物,都在平定倭寇上立了大功。

作為海上集團活動據點的臺灣

國際海上集團必須建立基地。澳門就是葡萄牙人以半借半占的形式從中國取得的海港。中國民間的海上集團,也會建立活動的基地。例如,在浙江寧波附近的雙嶼—一個已經有相當規模的海港,曾經有過海上集團的基地,有碼頭、街市、倉庫,甚至還有教堂。16世紀海上活動的主要人物有王直、徐海、許氏兄弟,這些人物都在雙嶼活動過。后來,雙嶼的存在,引起了中國官方的注意,于是胡宗憲2發動大量漁船,協助官兵踩平了雙嶼。雙嶼的存在,是因為見于史乘,我們才知道那些細節。

其實,在那個時候,許多沿海小島都有海上集團在活動。臺灣的南北兩端都有過這種基地。我們知道得比較清楚的,就是荷蘭人曾在今天的臺南和高雄地區,建立了一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據點。他們的城堡,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在基隆,西班牙人也曾經建立據點,只是為時不久就被荷蘭人驅逐走了。

中國的海上活動集團之中,顏思齊3的集團也曾經在嘉義的海邊,建立了一個休息的補給據點。據說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曾經是顏氏的部下,他們不僅在那里取得淡水、在那里停泊,而且還從福建招募壯丁,運送牛只,開墾農田,生產自己的糧食。

這些歷史事件說明,臺灣在這個非常活躍的海商活動時期,在紛紛擾擾的海戰之中,進入了中國的歷史。荷蘭人本來想要奪取澎湖作為基地,但被中國的駐軍擋住了。中國駐軍將領派遣翻譯告訴荷蘭人,在不遠之處,有一個叫作“大員”4的地方,那里已經有人居住,從事種種海上活動,“你們可以在那里停泊休息,不必到澎湖來騷擾。”

這個擔任翻譯的人員名叫何斌,可能既能說西方語言,也通曉臺灣南部原住民的語言。他自己在“大員”就有住所,也有相當的海上活動。也就是這位何斌,后來帶領鄭成功的艦隊,進入臺南的鹿耳門,從荷蘭人手上奪取了臺灣。可見,荷蘭人到達臺灣大員,也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一帶時,中國的海上活動團體已經在那里居住,并形成聚落。荷蘭人在那里建設基地,將臺灣拉入了西洋人的海上活動之中。

那一個時期,活躍的大航道、海上貿易圈和探險的工作,正是今天我們所謂完成全球化的一步。那時,新大陸、澳洲等地已被西洋人占有。這時,全球才結為一個共同的貿易網,臺灣進入了世界性的文化交換網絡。

臺灣和大陸關系疏遠的原因

當然,我們立刻就有問題:為什么臺灣離大陸如此近,而大陸跟臺灣居然沒有非常緊密而持續的關系?這個問題,有許多人尋求答案。有人說,因為臺灣海峽的水流速度太快,不容易橫渡;也有人說,中國的船不利于沿海航行。但這些在今天看來都不是理由。

我在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從考古學上來看,幾千年來,一直到16世紀,臺灣島上的人口都不多。臺灣地形復雜,叢林、湖沼、河川、山林、山谷和臺地,將臺灣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加上臺灣是亞熱帶氣候,島上樹木生長非常迅速,榛莽遍地,不容易開辟道路。所以在考古學上呈現的現象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古代文化,都顯得相當獨立,并沒有明確可以整理的承襲關系或是融合的現象。

中國歷史文獻記載中的臺灣

關于臺灣,最早的文字記載是1603年陳第的《東番記》,全文一千四百余字,應當算是短文。和一百年后康熙年間郁永河5的《裨海紀游》相比,《東番記》算是非常短的著作,但其記錄的內容卻非常扼要。陳第跟著澎湖的水師將領在1602年追逐倭寇,追到了臺灣,在大員登陸。因此,他有機會親眼目睹了臺灣原住民的生活。他的記載是從今天嘉義的布袋開始的,顯然,布袋就是他們登陸的及時站。從嘉義往南,一直說到今天的高雄旗津、屏東、東港,然后又往回追溯到臺南,提到的是臺北的淡水河八里。他認為這些地方有數十個聚落,這些都是當地原住民的居住點。據他描述,每一個居民點或每一個社,人口最多不過千把人,沒有酋長,誰家的人丁多,誰家就是當地的領袖。這些聚落各有名稱,語言也并不一樣。他們沒有文字,也不知道天文歷法,連年代都記不清楚。

當時臺灣土著的農業,還是粗放的刀耕火種。放火燒了植被,然后耕種,收割也只是用手來擼稻穗。陳第不知道原住民在種植小米,他只提到原住民種植稻米。可是,他居然提到了番薯。番薯原生地是美洲新大陸,大洋航道開通之后,番薯才逐漸跟著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足跡,傳到東方來。因此,當地原住民取得這種新大陸的植物,應當是比剛才所說的海上活動更早。原住民用原始耕種方式,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除農耕之外,他們也打獵。臺灣當時有很多水鹿,鹿是他們相當重要的肉食來源。他們也有薏仁、小豆、胡麻、大豆……這些都是和中國其他沿海地區一樣生產的農作物。

據陳第的記載,原住民曾經和倭寇有過嚴重的沖突,他們被倭寇打敗了,不得不躲到深山里面去。陳第曾經跟隨中國水師追逐倭寇,登陸驅逐敵人。為此,原住民的領袖帶了許多禮物向他們致謝。他同時還提到,有些漳州、泉州等處的老百姓,因為經常來往于臺灣和大陸之間,已經懂得臺灣原住民的語言。他們帶來陶瓷、紡織品、鹽、鐵,與臺灣原住民交換鹿皮、鹿角等當地物產。

他所描述的海外伊甸園,沒有很復雜的組織,也沒有太大的生產能力,人們過著相當自然而簡單的生活。這樣一個島嶼,總人口也不過十幾二十萬人,無法構成一個廣大的市場,因此不會吸引很多大陸人去貿易。他們的物產非常有限,能夠用來貿易的商品,也不過就是些鹿角、鹿皮,可能還有樹藤和樟腦。這個既不能提供資源,又不具備交易市場的島嶼,當然就不會吸引大陸的商販經常往來了。東亞沿海的洋流往南流,沿著南海,經過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婆尼羅(文萊)和菲律賓等地,一直到馬六甲。這一路上有足夠的南方居民和南方聚落、足夠的資源和商機。南方的香料、珠寶、玉石,都是貴重的商品。既然往南的道路是有利可圖的商道,大陸的商人就犯不著跨過黑水洋到臺灣尋找微小的利潤了。

臺灣的宿命:本土的、中國的、世界的

臺灣不進入中國歷史,并不表示大陸沿海的老百姓不知道臺灣,只是說,臺灣當時的資源和人口,并不足以吸引大陸人和臺灣進行經常性的貿易。實際上,在1603年利瑪竇繪制的地圖上,已經有臺灣島嶼的形象,但并沒有給她取名,她只是作為一個島嶼被放在大琉球的南方—大琉球就是今天的琉球。這個地圖上的記錄充分說明,大陸沿海居民很清楚有這個島嶼,甚至也有人在那里進出。當時臺灣不是不為大陸人所知,而是中國的官方記錄中,并沒有特別關注這個海島。

陳第到臺灣后約一百年的康熙時代出了本《裨海紀游》。該書作者郁永河筆下的臺灣,和《東番記》所說的臺灣相差不遠。郁永河從臺南登岸,從臺北出海,回到福建。這一段道路的艱苦,聚落的分散,道路上種種障礙,包括河川、沙丘、湖泊和繁密的樹林竹叢……凡此種種,都說明了,即使臺灣已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跟大陸的關系也更緊密了,但臺灣能夠提供的貿易商機仍然不大。臺灣除了南部有較多聚落,北部和中部都只有幾個州縣據點。同時,臺灣在大洋航道上的國際商貿地位也始終存在,漢人移民開發臺灣,其生產的物資,不少就是以外銷為主的。

1鎖國:指日本江戶時代幕府禁止對外交通和貿易的政策。從16世紀中期開始,葡、西、荷、英等國的傳教士和商人至日本傳教與貿易。為鞏固統治,幕府頒布法令,限制外商活動并禁止國人信仰天主教。1633年前后,幕府多次頒布《鎖國令》,嚴禁與外國通商,僅允許與中國和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日本“鎖國”兩百余年,直至19世紀中期《安政條約》訂立時方廢止。

2胡宗憲(約1512—1565)明代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代政治軍事人物。任上八年,全力抗倭。后被言官彈劾為嚴嵩一黨,下獄死。

3顏思齊(?—1625)字振泉,一字樞泉,福建漳州登海人。17世紀東亞海上知名的海盜。曾將臺灣作為基地,是臺灣島最早的一批開拓者之一,可能是大倭寇海商中國船長李旦的副手。

4大員:舊地名。即今臺灣臺南市西安平區一帶。“大員”本為當地平埔族番社名,大陸沿海居民來島上,常在此登陸。至明末崇禎年間始以之代稱臺灣。

5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中國清代地理學家。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至十月為采集硫磺礦,從福建去臺灣,以日記形式寫成《采硫日記》(又稱《裨海紀游》)。此書記述了臺灣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地質(火山、地震和礦產)以及臺灣海峽的水文、氣象等情況,是研究臺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

1570年葡萄牙人繪制的亞洲地圖?這張地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臺灣的一張。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臺灣的西方人,他們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莎”。

臺灣安平古堡版畫?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最早建于1624年,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先后成為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以及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

臺灣泰雅人男子?17世紀意大利印制的以臺灣原住民為主題的圖片。當時臺灣原住民的農業,還是粗放的刀耕火種。農耕之外,他們也打獵。

1640年荷蘭占領臺灣島時繪制的地圖?此時的臺灣島并非不為大陸人所知,而是中國的官方記錄中,并沒有特別關注這個海島。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從裝幀設計到內容都不錯,值得細細讀

2017-11-28 07:53:55
來自d***l(**的評論:

臺灣,還看不清形勢嗎?!

2017-06-25 08:59:12
來自繼續努**的評論:

不錯的選擇

2017-11-13 22:21: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7-03-27 21:18:32
來自喜***5(**的評論:

好評,好評

2017-04-08 08:53:55
來自網***(**的評論:

噱頭,沒說的那么好

2017-04-11 10:20:4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哈哈哈哈呵呵哈哈哈

2017-04-15 07:45:28
來自w***y(**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4-16 08:09:47
來自l***1(**的評論:

還是不好想你才能幾點到家

2017-04-18 11:48:54
來自蛋***子**的評論:

許倬云的歷史,角度特別。

2017-05-03 22:30: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了解臺灣歷史,從本書開始。

2017-05-19 14:04:02
來自s***3(**的評論:

包裝印刷都很好,活動價很值。

2017-05-24 12:54:51
來自在路上1**的評論:

到貨速度快,質量好,孩子很喜歡

2017-05-25 22:05: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很好很好

2017-06-02 19:05:23
來自l***e(**的評論:

許倬云說歷史系列五:臺灣四百年(精裝珍藏版) 經典作品,需要認真讀,長知識

2017-06-03 04:08: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讓我們能更多的了解,

2017-06-05 17:44: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開卷有益,一字一句總有不同的味道與意蘊。

2017-06-23 20:09:59
來自海***0(**的評論:

很好的臺灣歷史。希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臺灣。

2017-06-28 18:50: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8 00:01: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般,太籠統

2017-07-19 09:05: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有質量的書

2017-07-24 11:56: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謝謝當當 謝謝傳統文化 阿彌陀佛

2017-07-28 12:10: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希望當當不要用宅急送了,態度差還不送到家,一律讓下樓取。改名叫“”區慢送”吧!

2017-08-12 09:03:34
來自密涅瓦b**的評論:

許倬云先生關于臺灣史的書,值得一看。

2017-08-12 10:42: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博大精深 值得收藏 包裝不錯 性價比很高

2017-09-06 12:33: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20:44: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兒子喜歡!

2017-09-09 09:29: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孩子去臺灣念大學,是陸生。據說陸生去臺灣前要看這本書的。況且許倬云老師的歷史學專業,連選修課都排不上隊。

2017-08-21 16:15:0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臺灣最有興趣的四百年,正好了解我所希望了解的臺灣

2017-07-03 16:39:31
來自九***空**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裝幀設計很好,包裝運輸完美,值得學習和收藏,當當活動多!

2017-02-21 12:24:5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武定县| 和田市| 上虞市| 黄平县| 高阳县| 北流市| 双鸭山市| 营口市| 裕民县| 宁河县| 调兵山市| 东兰县| 南和县| 武城县| 仁化县| 霍林郭勒市| 福清市| 盐边县| 神农架林区| 抚顺县| 昔阳县| 内丘县| 凌云县| 中超| 海口市| 太湖县| 海原县| 株洲县| 昆明市| 宝应县| 伊通| 乐安县| 饶阳县| 肥城市| 谷城县| 景泰县| 瑞安市| 乐业县| 靖江市|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