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發現臺灣(1620—1945)圖書
人氣:72

發現臺灣(1620—1945)

★獻給國人的臺灣歷史課 ★港臺暢銷35萬冊 許倬云 廖信忠 推薦 ★臺灣是中國海洋文明的尖端,也是中國跌宕幾百年的見證者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地方史志  
  • 作者:[天下雜志記者]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29120788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6
  • 印刷時間:2017-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編輯推薦

獻給國人的臺灣歷史課

港臺暢銷35萬冊 許倬云 廖信忠 推薦

臺灣是中國海洋文明的尖端,也是中國跌宕幾百年的見證者

作者簡介

殷允芃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碩士、麥格塞塞新聞獎得主,著有《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等待英雄》《點燈的人》《敬天愛人》《素直的心》等,現任天下雜志群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編集長。

尹萍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著有《堤河邑冒險學校》《海洋臺灣》《出走紐西蘭》等,譯有《樂在工作》《偶然生為亞裔人》等。

周慧菁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譯有《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現為天下雜志編輯顧問。

李瑟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著有《制度追趕成長》《女中醫才知道的青春秘方》等,現為《康健》雜志總編輯。

林昭武

臺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編寫過《走上現代化之路:王作榮的建國藍圖》,曾任天下雜志博學編輯。

目錄

前言發現臺灣殷允芃.1

及時篇 婆娑之洋.水蒼蒼 (一六二○?6?2—?6?2一八四○)尹萍

第 一 章荷據時期:安平,追想起.8

什么體制羈絆了舊時中國的腳步?.23

第 二 章明鄭時期:鄭成功的生根與落地.26

第 三 章臺灣重歸中國版圖:鄭氏王朝的飄零.41

第 四 章渡海:勸君切莫過臺灣.49

為什么叫“臺灣”?.56

誰是最早的臺灣人?.57

第 五 章海禁與械斗:羅漢腳渡悲歌.59

北美與臺灣移民社會的迥異道路.71

第 六 章西方的沖擊:徘徊在改造的邊緣.74

德川體制為日本預備了什么能力?.85

文士與武士.89

第二篇荒陌新徑.現代化(一八四○?6?2—?6?2一八九五)林昭武周慧菁

第 七 章鴉片戰爭:門戶洞開的聲音.94

第 八 章臺灣開港:商品經濟的及時次風光.101

第 九 章牡丹社事件:中日關系從此易位.117

第 十 章中法戰爭后:鐵路開出臺灣新紀元.125

臺灣企業家族的開端.137

第十一章甲午戰爭:一戰割開臺海兩岸.141

第十二章《馬關條約》:春帆樓一紙,五十年心酸.147

第十三章同治、明治維新比較:中日現代化競賽.154

明治維新的關鍵:巖倉考察團.172

日本現代文明之父:福澤諭吉.175

在線預覽

牡丹社事件:中日關系從此易位

1874年5月,日本以牡丹社事件為借口,發動三百年來對外的首次戰爭——對臺出兵。出兵前,日本政府做了各種配合、組織、準備……

1874年,是改變中日關系史的一年。

在飛馳的歷史歲月中,很少有人會特別記住1874年,但就在這一年,發生在恒春北邊二十公里處石門山谷的一場小戰役,徹底改變了中日數千年來的“華夷秩序”,使得日本一躍加入了西方列強的陣容,埋下了日后侵略瓜分中國的伏筆。

事端源于三年前。1871年的冬天,一群琉球人乘船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到臺灣東南的八瑤灣港(今屏東佳樂水北邊)附近,上岸后他們誤闖牡丹社,其中五十四人被排灣族居民殺害。其余十二人獲救,由臺灣官方協助遣送回琉球。

琉球當時為中、日的共同屬國。牡丹社事件給覬覦臺灣已久的日本一個生事的借口。

“亞洲必爭之地”

早在半年前的春天,日本明治政府的改革派領導人江藤新平就上書,主張日本的對外政策應將“中國”視為“亞洲必爭之地”,“不得此地則危,茍得此地則形成占據亞洲之形勢”。

但為了要與俄、美、德、英爭占中國,他建議日本應有謀略,先以數年時間整頓軍備,并積極發展與中國的貿易,同時派遣“間諜”、“密探”,收集信息情報,實地調查中國的各種情況。在準備期間應先忍讓,使兩國之間相安無事。但等準備妥當時:

海陸軍備完整、間諜掌握其情,地利詳而戰略定,此時若有無禮之事,則應糾正彼之錯誤,或與俄國相謀而并力,或使俄國中立而由我獨力,一舉征服中國。

于是,在牡丹社事件提供了“無禮”之事的借口后,日本開始積極布局。

1872年,日本先在福州設置日本領事館,并秘派陸軍少佐樺山資紀(后來做過日據時代的臺灣總督)及兒玉利國等人,從東京到福州再喬裝成商人搭船來臺灣。他們得到駐淡水英國領事的協助,分頭遍歷臺灣各處,細訪民俗、密探防備并探測沿海水深,等等,后來做成詳細報告。

1873年,日本的準備工作完成后,外務大臣副島種臣以換約為名,乘艦由長崎出發,赴北京向清廷問罪臺灣事件。出海前他先向鹿兒島武士出身的主戰派陸軍元帥西鄉隆盛辭行。在軍艦上,這位日本全權大使看到六百位士官、水手、伙夫皆紀律嚴明,不禁“撫髯大樂”,并意氣昂然地賦詩“保護海南建新藩”,展示其染指臺灣的企圖與抱負。明治政府彼時已開始整治軍備,軍制也改為征兵制,破除了士、農、工、商四民間的階級之分。

在談判臺灣問題時,清朝掌理外交事務的總理大臣答以牡丹社事件肇事者是“生番”,熟番之地清廷“置府縣而治之”,而生番“置于化外,甚不理事也”。這種態度不但反映出清政府敷衍怕事的心態,更顯露出清朝決策者對世界強權發展趨勢的茫然無知。

相對而言,當時日本外務省對臺灣問題的認知是:

“此番機會乃日本張威于亞細亞之良機。其原因乃臺灣可謂亞細亞咽喉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歐洲垂涎于此島之國家不少。若我不得此地而為彼所得,其利害之分,自不待言……且與臺灣交戰乃為實地鍛煉我國兵卒,即此一端,亦應云可。”

日本對臺出兵

日本對臺出兵是繼三百年前、16世紀豐臣秀吉出征朝鮮之后首次對外發動戰爭。外務省官員的說法表露了日本政府的期待之情:“皇國沉浮在此一舉,今后皇威不僅在亞細亞,且將輝耀于萬國……”

出兵前,日本政府做了各種配合的組織準備。內閣會議先采納了“處理臺灣番地要略”,政府在長崎設定臺灣番地事務局,任命當時的大藏卿(財政部長)為臺灣番地事務局長官,西鄉隆盛的胞弟西鄉從道中將為臺灣都督。

1874年5月,西鄉從道率兵三千六百名,分乘八艘軍船和運輸船開往臺灣海峽,由恒春北邊的社寮(今射寮)登陸,逆四重溪而上,攻陷石門,圍攻牡丹社,燒毀部落,迫降高山族。

這次戰役在二十天之內就結束了,山胞和日軍戰死的都不到二十名。日軍開始在今車城扎營,建都督府、設病院,打算屯田久駐。但日本人因水土不服,染疫癘而死的達五六百人,日軍有些騎虎難下。

臺灣事件對清廷的震撼效應不下于鴉片戰爭——日本這個向來向中國朝貢稱臣的小國竟敢出兵臺灣,以武力向堂堂大清帝國的威權挑戰,“蕞爾日本略效西人皮毛,亦敢睥睨上國”。清廷震驚之余,一方面照會日本,說明“生番之地”系屬中國版圖,指責日本出兵違背兩國間之友好條約;另一方面急派以干練著稱的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臺全權處理,先后調派一萬名洋槍隊渡臺,積極備戰。

但清廷自知實力不足,海防空虛,且新疆亦有紛爭,不欲戰事擴大。而明治政府亦因英美等國恐危及其商業利益而對日施壓責難,內閣意見分裂,又逢北方朝鮮變局,也想早日結束他們所發動的及時次對外戰爭。結果,清廷賠款五十萬兩,承認日本征討番地為義舉,也間接承認琉球改屬日本。由登陸到撤兵,日軍占領臺灣南端的時間,總計為半年。

當時旅居中國的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宓吉,從旁觀察、評論、慨嘆:“臺灣事件的處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這里有一個富饒的帝國,它將隨時自動地給你支付賠款而絕不進行戰斗。支那的命運的確是結束了。”

……

媒體評論

臺灣與大陸,只在不到一兩百公里的彼岸,終會有解除舊仇新怨、不再疑懼的一日。屆時兩岸攜手,共同建設中華,在東亞創造一個新的東方文明。

——許倬云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臺灣的過去,《發現臺灣》是一部閱讀起來輕松愉快的臺灣簡史。就如補上一堂臺灣歷史課,有利于兩岸增進感情、共創美好未來。

——暢銷書《我們臺灣這些年》作者 廖信忠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寧靜致**的評論:

發現臺灣(1620—1945) 看看臺灣島啊

2017-08-31 16:37: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沒看,先囤著

2017-10-05 23:19:20
來自mandybe**的評論:

挺有趣的,很深刻的介紹臺灣。

2017-10-07 00:15:11
來自楊文驄**的評論:

很好的書,真的很好。

2017-10-08 00:38:25
來自1993我**的評論:

發現臺灣(1620—1945) 臺灣記者的臺灣歷史觀察,還是有些可讀性。

2017-10-17 08:42: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值得讀

2017-11-09 17:33:01
來自digital**的評論:

臺灣與我們是陌生的,除了神圣不可分割,我們了解有多少?

2017-10-12 06:39:52
來自大貓鬧**的評論: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以宏大的全球視野敘述了臺灣地區的歷史,不是單講臺灣一隅,而是將之放在全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局勢與變動中來講,又別出心裁地以臺灣地區為古老中國探索近代化的先鋒,與日本進行現代化比較,從而揭示出中國近代化之路的艱難與曲折。300年跌宕起伏,300年血淚交融,讀著讀著就不禁內心澎湃,感慨不已,進而陷入沉思。

2017-08-08 08:30:45
來自遙遠的**的評論:

關于臺灣,今天的我們知道多少呢?是它的地理位置嗎?比如,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還是它的面積大小呢?比如,臺灣的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或者,是它曾經被占據、被割讓的那悲慘一幕呢?比如,繼鄭成功入臺灣之前,臺灣先被荷蘭殖民者占據;而《馬關條約》則把臺灣島割讓給了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之后,臺灣才得以回歸。還是如今的臺灣呢?敗退臺灣,作為“四小…

2017-09-27 11:17:3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兴文县| 和顺县| 吴川市| 泸水县| 湘乡市| 拉萨市| 东莞市| 四川省| 集安市| 舞阳县| 吉隆县| 姚安县| 黑山县| 繁昌县| 绥棱县| 田东县| 康平县| 扎赉特旗| 亳州市| 云龙县| 阿拉善盟| 云南省| 浙江省| 图们市| 康保县| 东辽县| 湖南省| 兰考县| 正定县| 新乐市| 通辽市| 本溪市| 东明县| 九江市| 伊川县| 科技| 拉萨市| 江津市| 潮州市|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