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紀70年代前后,吐蕃征服吐谷渾、黨項等族,占有今青海省黃河以南、青海湖以西的地區,與此同時又進入西域,聯合西突厥貴族爭奪唐安西四鎮。8世紀初,唐朝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給贊普赤德祖贊,雙方關系出現和好局面。后因議界不成,吐蕃進擾唐隴右、河西州縣,雙方戰爭主要集中于今青海東北的黃河一帶。8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亂",進占河隴二十余州,其中包括沙州敦煌縣。吐蕃占領敦煌后,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分部落統治百姓,實行計口授田,普遍使用吐蕃語言文字,對敦煌歷史與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利用敦煌西域古藏文文書不斷影印出版的條件,對吐蕃統治河隴及西域這一重要的歷史問題,作了多方位的研究,是研究吐蕃史和隋唐史的重要論著。
楊銘,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特約研究員;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或合作出版書籍十余部,發表文章近百篇,獲省、直轄市級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六項。代表作品有:《氐族史》、《吐蕃統治敦煌西域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吐蕃與西域諸族關系研究》、《吐蕃統治敦煌與吐蕃文書研究》、《唐代吐蕃與西北民族關系史研究》等。
上編吐蕃對敦煌、西域的統治
吐蕃時期河隴軍政機構的設置
吐蕃時期敦煌的部落及土地制度
吐蕃統治下的漢、胡諸族
吐蕃統治下的鄯善
吐蕃統治下的于闐
中編敦煌、西域古藏文文書研究
一件有關敦煌陷蕃時間的藏文文書
P.T.1089《吐蕃官吏呈請狀》研究
關于《吐谷渾(阿柴)紀年》殘卷的研究
饒宗頤序
近廿年來,中外藏學有極大之進展。法京輯刊《伯希和藏文文書選集》兩輯(1978、1979),王堯先生印行吐蕃金石、簡牘二錄(1982、1984),其藏史要籍譯本,陸續問世,而《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先后繡梓,嘉惠來學,就中P.T.1288號《大事紀年》提供重要資料,尤為治史者所重視,鉆研發蘊,大有其人。
龍朔中,吐蕃之叛,起于欽陵與吐谷渾不睦,遞相表奏,各論曲直,朝廷未為與奪,激起怨怒,吐蕃以兵四十萬敗薛仁貴于青海大非川,遂滅吐谷渾,其余眾徙靈州內附,為置安樂州,吐蕃由是壯大。繼之,有四鎮之爭奪,唐室疲于應付,征伐累年。吐谷渾,藏人呼為阿貲者也。于闐為四鎮之一,吐蕃稱之為li-yul,于其地設薩毗軍帳,藏文資料若敦煌卷P.T.960號即《于闐教法史》殘卷,暨《于闐國授記》,西方學者咸究心焉,而論著滋富。
吐蕃崛起,實肇于貞觀十二年(638)入寇松州之役,楊銘先生以蜀人而留心藏事,頻年纂輯,績學忘疲。既致力于《大事紀年》,尚論吐蕃與突厥之關系,取婼羌古戍堡簡冊,鉤索地名,窮其原委。復與周偉洲先生合作,研究《吐谷渾紀年》殘卷,解謬辨疑,抉發尤多。可謂覃思精通,妙達神恉者矣。余自識君重慶,屢荷嘉貺名篇,喜是書之殺青,信有裨于來者,爰不辭荒陋,聊綴數言,勉副盛心,用當喤引,冀為讀君書之一助耳。
……
想象的共同體
很好
印刷裝幀都不錯,就是價格很離譜。
不錯,到達時間和商品質量都在滿意度之內。
很好
好好好
論文集的組合,還可以
一如既往的好
非常滿意
書況好,沒有折損,內容精彩
很好,都是我喜歡的書,信任當當已多年,一直沒失望過。
本書利用敦煌西域古藏文文書不斷影印出版的條件,對吐蕃統治河隴及西域這一重要的歷史問題,作了全方位的研究,是研究吐蕃史和隋唐史的重要論著。
這本書內容非常好,活動價格價廉物美,而且成都豐程快遞終于準點交貨付款,點贊!謝謝當當網!
代購的,相當專呀,感覺買重了
這本書對于研究西域史很有幫助,西域史在將來一定會成為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