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科學史研究者早就問過:科學哲學或是科學編史學,對科學史研究有什么用?確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劉兵在他的書里雖然提供了一些答案,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答案能夠像"筆有什么用?可以寫字"那樣簡潔明了,令人滿意。然而我們為何不可以反過來問:科學史對我們有什么用?歷史學對我們又有什么用呢?很多人會說:其實沒用。沒有歷史學,地球照樣轉動,社會照樣運作,生活照樣進行。同樣的,沒有科學哲學或科學編史學,科學史的論文也照樣一篇篇寫成,科學史的書籍也照樣一本本出版。不過,人類是有文明的,人類總需要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歷史學就是其中的一種——至少,歷史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些。同樣的道理,科學哲學,或是科學編史學,也會使得科學史研究者變得更聰明些。那些形形色色的哲學思考和理論探索,對于只知道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人們當然無用,但是對于真正的史學研究,卻是有益的滋養。中國古代史學家講培養"史識",或許也隱約有這方面的意思。
劉兵,1958年生,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科
及時章 科學史的歷史概述
研究任何歷史問題都不能不研究其次級的歷史。所謂次級的歷史是指對該問題進行歷史思考的歷史……正如哲學對自身的批判形成了哲學史,歷史對自身的批判也形成了史學史。
——柯林伍德,《自傳》
1.討論范圍的限定
中國的史學傳統源遠流長。在眾多古代史書中,很早就有了與科學史有關的史料記載。從宋代開始,還出現了像周守忠的《歷代名醫蒙術》這樣的醫史著作;而到了清代,甚至有了由阮元等人撰寫的《疇人傳》這樣專門的有關天文學家、數學家的傳記專著(其中有若干重要的西方科學家傳)。有人認為,我國學者對科學史(主要是中國科學史)的真正研究(而不僅僅是對史料的匯集和簡單記述)始于20世紀前后。(郭金彬,王渝生.l988.258--259)但是,近代科學產生于西方,一般認為,與近代科學誕生直接相關的文化傳統也是西方的。相應地,在作為一門學科這種意義上,科學史基本上也產生于西方的文化土壤。本書所要討論的主要內容,正是與西方
科學史發展密切相關的理論性問題。因此,在概要地回顧科學史的發展時,我們也只局限于西方科學史的范圍。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的歷史上絕無科學史的工作(哪怕只是萌芽式的工作),只是說這些內容不在本書所討論的范圍之內。
……
很超值
挺好。
剛開始讀,等讀完吧~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非常不錯!非常不錯!
值得一讀的參考書。
老師推薦看的書~
好評
科學史必讀書
這個商品不錯,很喜歡,非常滿意。
發貨很快,書好
不錯的書,優惠力度還不錯,希望以后有更多優惠
很愛硬皮的老版,不過這版加了好多東西~很有啟發的一本書
兵哥的這本書也科學史童鞋們的必讀書目了,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