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年譜》為路遙年譜紀事,從1949年路遙出生,至1992年路遙逝世,著者詳細記載了路遙一生的生活與創作軌跡,為讀者把握與解讀路遙作品提供了更加豐厚的寫作背景,從而使讀者對路遙的創作資源、精神氣質以及文學貢獻能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這部著作獨具學術視野,作者在整理路遙年譜之余,又將新中國文壇、陜西文壇的關節事件與重要人物穿插其間,將路遙及其作品置于整個新中國文藝、陜西文壇發展的脈絡中思考,為讀者提供了路遙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藝環境與地理條件,進而為重新審視路遙及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位置打開了新的空間。
你寫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員……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王剛
筆名秦客,陜北清澗人。陜西文學院簽約作家,路遙紀念館研究員、《路遙研究》執行主編、出版人。著有《路遙紀事》,曾獲《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創辦閱讀類自媒體“書房記”(微信公眾號ID:shufangji2013)。目前“書房記”在多個平臺已擁有百萬訂閱者,是國內閱讀類自媒體平臺之一。作者系路遙的清澗同鄉,雖素未謀面,但歷經十多年時間,遍訪路遙生前好友、同事、家人,廣泛挖掘、查閱、收集相關文獻、檔案、文件以及影像資料。歷時五年完成《路遙年譜》,嘗試客觀地還原一個更加立體、復雜而又深刻、本真的路遙。
序一
序二
1949年(己丑)誕生
1950年(丙寅)一歲
1951年(辛卯)兩歲
1952年(壬辰)三歲
1953年(癸巳)四歲
1954年(甲午)五歲
1955年(乙未)六歲
1956年(丙申)七歲
1957年(丁酉)八歲
1958年(戊戌)九歲
1959年(己亥)十歲
1960年(庚子)十一歲
1961年(辛丑)十二歲
1962年(壬寅)十三歲
1963年(癸卯)十四歲
1964年(甲辰)十五歲
1965年(乙巳)十六歲
1966年(丙午)十七歲
1967年(丁未)十八歲
1968年(戊申)十九歲
1969年(己酉)二十歲
1970年(庚戌)二十一歲
1971年(辛亥)二十二歲
1972年(壬子)二十三歲
1973年(癸丑)二十四歲
1974年(甲寅)二十五歲
1975年(乙卯)二十六歲
1976年(丙辰)二十七歲
1977年(丁巳)二十八歲
1978年(戊午)二十九歲
1979年(己未)三十歲
1980年(庚申)三十一歲
1981年(辛酉)三十二歲
1982年(壬戌)三十三歲
1983年(癸亥)三十四歲
1984年(甲子)三十五歲
1985年(乙丑)三十六歲
1986年(丙寅)三十七歲
1987年(丁卯)三十八歲
1988年(戊辰)三十九歲
1989年(己巳)四十歲
1990年(庚午)四十一歲
1991年(辛未)四十二歲
1992年(壬申)逝世
附錄1:1993—2012年逝后
附錄2:路遙自傳
附錄3:路遙紀念館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春將招工指標讓與林虹,后與林感情遇挫。
國家開始在知青中招工、招干、招生、征兵。路遙與林虹都去報名參加招工,根據招工條件,指標有限,兩人只能走一個,林虹因為體檢不合格,縣上決定把路遙送去銅川二號信箱當工人。,路遙把自己當工人的指標讓給林虹,又通過幾個朋友周旋,事情成功了。正式招工通知下來后,林虹按捺不住興奮,把自己招工的事情告訴路遙。路遙一連說了幾個“好”:“招上了,這次工作地點好,工種好。”
林虹當上工人的及時個月,工資全部寄給了路遙,讓他買香煙抽。第二個月又寄去一條“寶城”牌紙煙。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由一月一封信減少到三月一封信,再后來一封信也沒有了。此事對路遙感情傷害很大。苦惱中的路遙,屋漏又遇連陰雨,渾身長出許多瘡,折磨得他兩個月不能行走。后來,一封來自內蒙古要與路遙斷交的信徹底刺痛了他的心。林虹當了工人后對路遙的愛“舉棋不定”,便寫信給內蒙古插隊的女友征求意見,那位女友不經林虹同意,便了斷交信寄給路遙。那次,路遙哭了,哭得肝膽俱裂。之后,林虹便與一位支工的解放軍開始了戀情。(陽坡《路遙在戀愛的日子里》)
史鐵生曾在文章中說:“我們這些插過隊的人總好念叨那些插隊的日子,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我們好的年華是在插隊中度過的。誰會忘記自己十七八歲、二十出頭的時候呢?誰會不記得自己的初戀,或者頭一遭被異性攪亂了心的時候呢?于是,你不僅記住了那個姑娘或是那個小伙子,也記住了那個地方,那段生活。”(史鐵生《插隊的故事》)
同期被停止縣革委會副主任職務,接受隔離審查。
飽受感情之苦的路遙,生病臥床。縣革委會軍代表找到躺在病床上的路遙,對著他宣布了一個文件:經縣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停止路遙的縣革委會副主任職務,進行隔離審查。
晚春首次以“路遙”為筆名發表作品,該作品《車過南京橋》刊載于延川縣文化館白軍民主編的油印小報《革命文化》。
路遙拿著一首《車過南京橋》的詩找到延川縣文化館準備投稿,時任延川縣革命委員會文藝宣傳隊的編輯聞頻回憶:“讀了這首詩,我們覺得他很有才氣,很欣賞他。當時我還問他,你怎么起了這么個稀奇古怪的筆名?他只是憨厚地咧了咧嘴,傻傻地笑,并不作答。我建議王衛國重新起個筆名,他說那好那好,抓過一支鋼筆,隨手將‘纓依紅’三字劃去,寫下了‘路遙’這個名字。我們一看,大聲叫好,路遙,真是個好名字。”路遙這個筆名從此誕生了。(張翼《人所未知的路遙》)
《車過南京橋》在延川縣文化館白軍民主編的油印小報《革命文化》上發表了。發表后,陜西省工農兵藝術館主辦的《群眾藝術》轉載了這首詩。遺憾的是,這首詩并沒有被路遙生前親自選定的《路遙文集》收入。但它是路遙自覺文學創作的開始。從1971年起,路遙確定目標,在勞動之余要從事文學創作。時至今日,路遙的同齡人中,在文學領域,出現了賈平凹、韓少功、張承志、梁曉聲、史鐵生、葉辛、鐵凝、王安憶、張抗抗、阿城、殘雪、方方、池莉
路遙因高加林而不朽!喜歡路遙的書。一個用生命書寫歷史的作家!
喜歡
一本書讀懂路遙,對路遙有了全面的了解。
對路遙的追慕,踏尋年譜尋找路遙的創作之旅。
喜歡路遙,這是我的精神導師,現在搞活動,買本傳記看看,物流可以,包裝也不錯。支持當當
好書,這是一本好書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紙張很好!
很喜歡,買了很多都送人了,下次還買。
對于當代重要作家路遙的年譜,新材料很多
Satisfied
發貨速度快書的質量好賣家服務周到快寄服務貼心路遙我的文學導師
喜歡路遙,所以買本看看。書本沒有破損,給個好評吧。
路遙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