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自身經驗為例,30組色香味與營養價值兼具的舒適餐食,是吳映蓉博士的日常餐桌景致,亦是健康生活的縮影;無論中西日式各種調味與烹飪法,或者蔬果、淀粉、奶蛋魚肉等等不同食材分類,皆能有效含藏各大類營養于其中。
映蓉老師讓營養概念根植于心,簡單而自然的運用于飲食之中,提供適于外食族、瘦身族與居家小孩、長者的飲食型態。
簡單的概念,往往是多數人做不到或因過度自信而擱置的,沒有華麗的食材,沒有艱難的技巧,追求原態食物為原則,用少調味料,在短時間內完成均衡的一餐,此非講究手藝的食譜,而是健康生活的落實。
解開大眾對飲食生活的疑慮——
1,先吃水果還是正餐?食欲不振與宵夜暴食該如何調整?保健食品可以搭配吃?如何改善孩子偏食的問題?如何維持身體代謝功能?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力?過敏、失眠、焦慮……現代人文明病的預防與調整?如何打造健康骨質?糖、脂肪、鹽的控制?如何分辨碳水化合物的優劣?吃素等于健康、營養?「早午餐人」是否破壞了應有的飲食節奏?美麗與營養息息相關?日常運動與營養的正確配合?
2,從垃圾食物愛好者,到營養學博士,映蓉老師是健康人生的身體力行者,她將研究領域帶入真實生活,閱讀、聆聽、傳授……關于健康的每一步路,都是她徹底理解而親自走過的,唯有此,才是真正的分享。
3,映蓉老師的營養哲學是深入淺出的,經常通過大大小小的比喻,提供大眾合理正確的飲食概念,讓營養學不再只是難以入口的標示、指數與化學反應式。
吳映蓉,中國臺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美商Anytime Fitness Taiwan首席營養顧問。出版有《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蔬果植化素,啟動不生病的奇跡》《吃對了,才有好情緒》《瘦不了的錯誤》《你吃對營養了嗎?》等著作。
Ⅰ 營養美學案內所:健康的飲食型態
01 吳映蓉的營養哲學
02 營養與健康與病癥之間的關系
03 健康食品的檢驗與需求
Ⅱ 給現代人的營養備忘錄
01 外食族
02 瘦身族
03 居家族
Ⅲ 美好日常餐桌風景
01 紫米玉米鮮蝦手卷+烤鯖魚片+蘋果堅果色拉+酪梨牛乳
02 七彩蔬菜鮪魚飯團+木瓜杏仁酸奶
03 日式鮭魚茶泡飯+奇異果酸奶
04 蔬菜牛肉飯卷+玉米湯+當令水果
05 洋蔥雞肉丼飯+菠菜堅果濃湯+當令水果
06 咖哩蔬菜堅果蛋卷+低脂奶+當令水果
07 鮮蝦蔬果燉飯+哈密瓜堅果牛奶
08 日式細煮+玉米糙米飯+烤鯖魚片+水果堅果酸奶
09 味噌鮭魚蔬菜握壽司+番石榴牛奶+綜合堅果
10 稻禾玉米蔬菜壽司+水果+堅果牛奶
11 香烤雞排菜飯+蔬果酸奶
12 日式烤蔬菜鮭魚飯團+堅果牛奶+當令水果
13 滑蛋雞蓉蔬菜玉米粥+水果堅果牛奶
14 香菇高麗豬肉菜飯+堅果牛奶+當令水果
15 滑蛋蝦仁菜飯+蘑菇洋蔥湯+當令水果
16 茄汁蔬菜蛋飯+水果堅果酸奶
17牛肉蔬菜味噌豆漿煮+糙米飯+當令水果
18 蔬菜蛋卷+迷迭香馬鈴薯+水果堅果牛奶
19 西班牙馬鈴薯烘蛋+番石榴堅果牛奶
20 蔬菜蛋卷+烤蕃薯+黑芝麻豆漿+當令水果
21 鮮蝦蔬菜地瓜塔佐堅果醬+玉米洋蔥湯+當令水果
22 南瓜蔬菜蛋卷+蘑菇堅果湯+當令水果
23 蔬菜佐木瓜百香果醬+水煮玉米+水煮蛋+堅果牛奶
24 南瓜堅果金黃蔬菜卷+西紅柿蔬菜濃湯
25 烤地瓜條+綜合色拉+黑芝麻豆漿
26 蔬菜麥片松餅+水果堅果酸奶
27 蔬菜玉米蛋餅+南瓜堅果豆漿+當令水果
28 高麗菜卷+南瓜堅果濃湯+當令水果
29 蔬菜雞肉卷+水煮玉米+紅蘿卜洋蔥濃湯+當令水果
30蔬菜鮪魚炒蛋+馬鈴薯烤餅+花椰菜水果堅果酸奶
瘦身族 減重、瘦身是很多人一輩子的課題,但是,在此要提醒大家,與其一直盯著體重計斤斤計較,應該更關心的減掉的是什么?是脂肪?是肌肉?其實,我們應該把“減重”的目標訂得更明確些,應該把目標訂在“增肌減脂”才對,我們應想辦法減掉脂肪,也要想辦法增加肌肉量!而且,把體重控制當作一輩子生活管理的一部分,不是一味的狂吃、不理自己的體重,到發現衣服穿不下了,才開始減重!
以下有些飲食重點,在增肌減脂時很重要,供大家參考。
一、戒掉我們飲食中的“糖”吧!
減脂的及時步驟,先想辦法把糖從飲食中移開。這里的糖是指額外加入食物里的糖,像喝咖啡加的糖、豆漿里加的糖,含糖飲料里的糖,做糕餅時放的糖,煮紅燒料理時放的糖等。不管我們加的是蔗糖、冰糖、黑糖、果糖、甚至蜂蜜,都應該盡其可能的減少!
基本上這個糖是用來滿足味蕾的,其實,我們不需要,身體所需要的血糖可以從主食類,如谷類(如米飯、玉米、薏仁等)、根莖類(馬鈴薯、地瓜、山藥等)產生,不需要直接吃糖來維持血糖。當我們吃額外的糖分,血糖很快升高時,胰島素必須出動來把血糖拉回原來的水平,而胰島素也是幫助我們合成脂肪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一直吃甜的,就會一直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體內脂肪合成的機會。
因此,減脂及時步戒甜、戒糖吧!只要努力個2至3周一定會有成效!除了減脂之外,糖也是造成我們慢性病、老化的元兇,目前也有研究,癌癥細胞也是嗜糖一族,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來減少這種甜蜜的負擔!
二、逆轉餐盤飲食法
這是我身體力行在每一餐的飲食原則,先吃大量蔬菜,再吃蛋白質類(豆魚肉蛋類)的食物,再吃全榖根莖類的食物,,才是吃水果!
然而,這個飲食方式,前一陣子引起很多討論,但是必須先表明,如果一餐狂吃,一頓吃了1200大卡(如自助餐),再怎么計較先吃什么?又有什么意義?但話說回來,如果在熱量限制下,例如,一餐控制在500~600卡,那這種進食的順序的確是會影響體重。
前一陣子,一群年輕的營養師拿自己做實驗,把便當的食物用不同的順序進食,然后,馬上測自己的血糖。結果發現,先吃菜或肉,會比先吃飯的時候,有比較低的飯后血糖值。基本上,一餐中若先吃蔬菜或是蛋白質類的食物,的確會造成這一餐的GI值是下降的,其實,在〈Diabetes Care Volume 38, July 2015 p.e98〉這份研究報告也看到這一現象。問題來了,一餐的GI值比較低,是不是比較容易瘦?在〈Am J Clin Nutr July 2002 vol. 76 no. 1 281S-285S〉這份研究報告中,不管是人體實驗,或是動物實驗,都有看到相同熱量的食物,若GI值較低,真的有利于減重。
雖然目前,尚未找到直接去觀察吃飯順序與體重的人體研究,但是,歸納一下我的看法:1.每餐不能狂吃,在熱量控制下,先吃低GI的食物(蔬菜類或豆魚肉蛋類),或許,有助于體重控制。2.每餐進食時,不要讓血糖恣意飆高,對身體的確是一件好事。3.根據自身經驗,都是每餐先吃足量的蔬菜,對于控制體重、控制體脂肪的確是有幫助。
三、兩個三角形控制體脂肪
如果大家餐餐都有大量蔬菜讓我們得以進行逆轉飲食法,那是最理想的,但是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餐餐有足量蔬菜,此時,我教大家都是用兩個三角形來控制飲食!
(需制圖)
現代人無法做到餐餐均衡,但是可以做到天天均衡,其實我們可以把含糖分較多的食物(如主食類、水果類),早餐吃得最多,午餐吃再少一點,晚餐吃最少。因為,吃進去的糖分有一整天的活動可以消耗,吃進去的糖分不太容易累積成脂肪。而蔬菜類、菇類、藻類、蛋白質類的食物,幾乎不含糖分,尤其是蔬菜、菇類、藻類,早餐吃的份量總是不夠,盡量在晚餐時補回來。我常在晚餐吃大量蔬菜以及適量的蛋白質類食物,而主食類、水果類在晚餐時就少一點,這樣執行下來,體脂肪真的控制得很不錯。
四、運動前后都要吃對
上述介紹的三項飲食法,對于減脂的功效很有幫助,但是增肌就無法光靠飲食了,必須要有肌力訓練加入。不要以為多吃些蛋白質,肌肉就會變大,那是不可能的,否則,一些健美先生就不用練得如此辛苦了。
關于要如何重訓、做肌肉訓練,一開始一定要請教專業合格的教練指導,才不會有運動傷害。經由正確的運動指導以及飲食的配合,就可以增加肌肉的部位,一旦肌肉增加,才是真正擁有吃不胖、不復胖的本錢。因為,一旦肌肉量增加,新陳代謝率會增加,而且,肌肉增加也可以幫助燃燒較多脂肪,除了幫助瘦身外,目前“存肌肉本”已經是每個人應該注意的課題了,尤其是老年人要防止肌少癥。
運動的事交給專業教練,在此,我們先來談談,運動前后怎么吃!
運動前要不要吃東西?
很多人運動前不太敢吃東西,想說不吃東西,等一下去運動,消耗的熱量會多一點。這樣對減肥應該有幫助?錯了!若空著肚子去運動,尤其是一大早空腹做運動后,可能會有低血糖的狀況發生。此外,在沒有吃一點東西補充的狀況下,身體會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這是我們最不樂見的,因為,肌肉的保存是何等寶貴,不要因沒吃東西而被消耗掉。
運動前要吃什么?
運動前1~2小時,主要是吃一些品質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可以選香蕉、燕麥、全麥面包、地瓜,熱量可以依照您要做的運動而調整份量。如果只是快走半小時,運動前熱量補充大概只需要100大卡左右。如果是慢跑半小時,可以增加到200大卡左右。補充的熱量取決于運動的強度及時間。
但不要在很接近運動前的時間,吃下太甜的食物,如喝一杯很甜的飲料,運動時反而容易發生“反應性低血糖”(rebound-hypoglycemia),太甜的食物會刺激大量的胰島素分泌,再加上運動本身也消耗血糖,在雙重作用下,可能會發生低血糖的狀況。
運動前食譜范例 (份量應依照實際的運動量調整)
300大卡左右
食物
份量
熱量 Kcal
總熱量 Kcal
建議組合
封皮都沒有,就該是這樣?
一直在當當買書,每次活動都要買很多書囤著慢慢看,雖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但我還是喜歡紙質書,我家的書已經多的可以開圖書館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買
非常好的一本書
不錯的書哦,有一本放身邊借鑒著挺好!
收到貨后特意和書店的對比了一下,沒有發現和書店的有什么不同,裝幀印刷都非常好,相信是正版的,還比書店便宜好多。物流也相當的快。全五分,以后買書就找當當了。
超級喜歡,做一個優雅的主婦
還可以吧值得擁有
不錯。 比較喜歡
吃吃吃,買買買
還行吧,實踐起來了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錯,可以參考
圖片精美!學到很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