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一介草根,卻成為千古茶圣;風華年少,卻著述千古茶經;江湖野人,卻被請去編撰浩繁字典,陸羽身上有太多的謎團。易被我們忽略的是他的多方面深厚的國學修養與實踐,這些是普通儒家學者所不具備的,而恰恰是這些特質,將引領我們進入《茶經》背后精彩的世界。
日月洲,又名明洲,文化學者、茶人,著有佛教文化隨筆《佛國行》、《向西,靈魂跟著腳步》等,整理并校注香學典籍《香乘》。創立古樹茶收藏機構“茗壽堂”,致力于傳統智慧在當下的生活化。
找尋失落的幸福——新版《茶經》序言
談到茶文化,近年來最為核心的一個話題便是:“中國有沒有茶道?”
理清這個問題并不復雜,但讓我感觸最深的卻是:很多人質疑茶道也好,推廣茶道也好,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原點在哪里。
作為近年來茶道傳播的主要線索,日本、臺灣一系的路徑影響甚大。但是由于文化的差異,以及對儀式感的隔膜,再加上商業社會時風澆薄,這個“茶道”讓很多愛茶人產生了不適。這種不適需要有個表達的通道。
于是有人認為中國沒有也不必有茶道。有人認為中國的茶道就是“舒服”二字。也有人試圖通過科學來解構茶道。還有人通過歷史的梳理證明,明清乃至民國,那些文人雅士其實不知茶道為何物?既然如此,何來茶道的傳統呢?
這些觀點各有各的道理,不過和很多熱衷推廣茶道的賢能人士一樣,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什么我們喝茶需要頭上安頭,搞一個茶道出來呢?
要理清這一點,我們需要剝去現代商業的煙霧;放下學術概念的架構;也不必囿于近代的歷史——“傳統”兩個字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們何必抓住最令人沮喪的那個?
我們需要的是回到古人的情境之中,體會他們曾體會過的幸福感。看看這種幸福感,是否值得我們去探尋,去實踐,僅此而已。
如果我們需要把探尋與實踐這種幸福感的過程用一個名詞來總結,無需新創詞匯,我們可以稱之為“茶道”。
這些年喝茶的體會,我曾經寫過一篇文字《幸福,從這一平方尺開始》。我不知和茶道有什么關系,但是確實有多個萬緣放下的瞬間,我相信是和古人相通的:我能明白陸羽用竹?攪拌沸湯投入茶末時的欣喜,能體會蔡襄凝神觀察茗花時的驚艷。這種心情的相通,是所謂傳統延續的根基,如果沒有這些,所謂“茶道”也索然無趣。
而我們順著這條路,再前行一步,就會明白,所謂的修行,也正是引入我們進入更深層次的體驗,乃至獲得全然的自由。僅僅感官片刻的舒服,并未能給我們幸福的深度與力度,而茶道的修養,讓我們得窺天地堂奧;逞論證悟,僅是過程中內在的巨大喜悅與生命品質的提升,也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人生境界。
從這個角度,便有了重新梳理古籍的想法,看看這里面是否有被我們所忽略的東西。在歷代茶書中,無疑《茶經》是最為重要的、也是開創性的一部茶學古籍。我的梳理也自然從《茶經》開始。
重新面對這本《茶經》,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放下一個現代人的傲慢,而要盡量回到那個歷史的瞬間。
當我真正烤炙茶餅,看著縷縷茶煙生起,我才明白“倪倪”并非是形容茶餅軟嫩,而是茶梗芽受熱膨脹的真實寫照。而令人費解的“白紅之色”并非是茶碗襯托茶湯的顏色,而是依唐時制法,茶色的一個自然變化,于是上下文之意豁然開朗。而“如漆科珠”,恰是字面意思,給小顆珠子髹漆,并不需要那么復雜的引申。
除了器物要回到歷史情境,更為重要的是,思維回到歷史情境之中。對于現代人來說,器物與思想截然二分,而在古人那里二者實為相通。對于現代人來說,《易經》只是空泛玄學,而在陸羽那里,這些卻是天地萬物的根本之道。至于中醫、丹道、方術的種種觀念,對于我們來說更是奇思妙想,對于古人來說卻可能是通識。
于是我們在陸羽的鼎的設置與銘文上,在“鍑”的形制設計上,在他的“儉”與“廣”的描述中,發現了更多的秘密。不僅深刻的反映了那個時代人的理念、陸羽個人的抱負,也昭示我們中國“茶道”深沉內斂、大氣磅礴的內涵。而當你真正契會古人的情志,與古人會心一笑,所謂的“茶道”之爭也就自然回到了原點。
我們要復興的不是僵死的傳統外殼,我們需要的是體驗古人曾體驗的幸福,這種幸福對于我們似乎如此陌生,乃至不敢相信她的存在;但卻暗入心髓、與我們血脈相連。其深刻的內涵與帶來生活品質的改變,值得我們付諸實踐,哪怕作為我這樣一個淺嘗者,也十分確認這一點。
一些說明
關于《茶經》的版本。幸有吳覺農、周靖民等前輩學者的努力,以及近年來沈冬梅、程啟坤等人的梳理,在《茶經》的版本和相關史料研究方面已經沒有大的障礙。本書原文以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咸淳百川學海本《茶經》為底本,同時參校其他版本。因為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而且大部分校改也是吳覺農先生等人已做過并為大家普遍認同的,故而沒有詳細的列出校改的個別字以及各版本差異。大家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各版本的細節,可以查閱原版文字并參考沈冬梅女士的相關文章。
關于《茶經》的成書時間,有不同的觀點。根據陸羽的自傳,并且對照《茶經》中產地描述與唐代的行政區劃變遷,《茶經》成書應該不晚于761年。也有人根據“圣唐滅胡明年鑄”以及出于對陸羽知識與能力的質疑,認為后面有所修改。這些僅僅是推測,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和前面的觀點相比缺少堅實的證據。實際上從流傳的版本看,陸羽后面到過的一些地方并未有充分體現,反而讓人更加確信及時種觀點。
關于成書地點,根據史籍記載應該是在湖州。近年來有些學者出于其他目的和考慮,提出不同觀點,過于牽強。
關于陸羽本人的生平,我在本書收錄的《陸羽:從笑話到神話》有一個大概的介紹。單純的年表可讀性差一些,串起來講一個故事會有不同。在與史料相合的基礎上進行加工,這也是一個嘗試,效果如何由大家來評判吧。
本書收錄的六篇文字,是我在校注《茶經》和梳理唐代茶文化過程中的隨筆,原文在茗壽堂的微信公眾號上,故而行文比較隨意,風格也不統一。出版方認為可能會對大家有幫助,于是也放在這本書中。前三篇和《茶經》本身關系更密切一些,編輯建議放在正文前面,希望對大家有些許啟發。后面三篇則不局限于《茶經》,而是置身于當時大的茶文化背景之中,而了解這些大的背景,也對我們理解《茶經》不無裨益。
2016-07-12
日月洲于洗象閣
很好 很劃算 是正品 還會回購!
質量好,紙質優
這個包裝,無語,書已經被整壞了
感覺還不錯,看后再來評價吧
包裝精美,是正版。
十分歡喜。
不錯不錯,真的不錯
《茶經》版本太多 這本的注釋還算不錯
書很好!!
內容實用,編輯合理,值得擁有。
為國博的影印而來
非常好的一本書
書比較厚有詳細的注解還有古代茶器的彩圖很期待好好學習就是“簽名”感覺是印刷印上去的
個人覺得有點雞肋,很多生僻字沒有注音,解釋也不夠
晚上下單,第二天中午就收到。書品也很好沒有損傷...贊
一本很精致的書,尤其是里面的圖片太精美了,而且都是唐代的。。
最近比較忙 買了不少書 基本都沒來得及看 不過包裝很精美 內容也不錯
還算不錯的書,確實是簽名本,而且我買的時候竟然還是一版一印的。
這個版本的應該收一套,注釋很嚴謹,附的文章也很有趣。
看過老師注解的《香乘》,這本也棒棒噠,有更多圖片和解讀…
先給快遞小哥個好評,送貨很及時,幾天就到了。這次收到的書很好,沒有破損折痕,內頁也不錯。
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學茶中,老師推薦的,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茶文化。
對我這個門外漢有點深哦,還在初懂階段 不敢妄自評論 相信適合對此方面有一點了解的人士
迷上了喝茶,也喜歡上有關茶事方面的書。這都量我樂于去讀的書。
書的包裝不錯紙質不錯,內容寫的一般,里面寫的好多故事,寫到略微高潮然后就……,介紹茶本身的東西不是特別多,有一些關系易理,想關注了解茶知識就別考慮了。
很有意思,有趣味性的一本書,裝幀也很樸實,書的紙質也很好
很喜歡封面設計,古樸又現代,內容也好嘛,是文言文帶注解的,而且還有六篇解讀文字。圖片比較多,印得也不錯。
還沒來得及細看,略翻了一下,覺得值得仔細品讀,茶道本為中華文化卻在日本發揚光大,我們應該恢復自己的文明智慧。
了解茶,還是從這些經典著作入手,里面的茶器太漂亮了,很難相信是一千多年前的工匠做的
活動價買的,很劃算!主要是想了解關于茶的一些背景知識,挺全面的,關注很久了
圖文并茂,幫助喜歡茶的人全面地了解茶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