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說:“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蔡穎卿說:“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于一切說教。給孩子足夠的寧靜和食物,給孩子整段安靜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吃飯,保持平靜的心情,教孩子一起做家事。
豆瓣所有書平均評分8以上,單本9.4分,讀者好評率的教養作家 蔡穎卿 “家庭教養類”引進作品
臺灣著名的教養專家和神經科學專家洪蘭,網易公開課視頻播放量超100萬,其翻譯作品《真實的幸福》以及與尹建莉合著的《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養》這兩本書都是100000冊以上的暢銷書。
以“生活美學”觀念融入教育之中,提出“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的“教養美學”概念,“教養美學”正在越來越受到新生代白領父母的喜愛和推崇
大陸尹建莉,臺灣蔡穎卿。蔡穎卿在臺灣相當于尹建莉在大陸的地位,隨著蔡穎卿的作品被不斷引進,她的教養理念也在逐漸被更多的父母所接受,她的作品的銷量也在持續上升。
洪蘭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作博士后研究,于圣地亞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并于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洪蘭老師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當你教育一個男孩,你教育的只是這個男孩,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孩,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近年來有感于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后到臺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十多年來致力于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超過五十本書,并于各大報章雜志發表文章。
著作繁多,包括《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創造未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書。另有翻譯作品《真實的幸福》以及與尹建莉合著的家庭教養書《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都很受讀者歡迎。
蔡穎卿
臺灣著名親子作家、生活美學家、暢銷書作家。蔡穎卿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都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她說要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教養類代表作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里相遇》《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等;簡體中文版生活美學類代表作有《用細節把日子過成詩》《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我想學會生活》《放下手邊事,坐下來讀讀書》等。
001自序一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004自序二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及時部分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002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013在學校里,也要讓孩子好好吃飯
——如何讓孩子在飲食中學習生活教育?
025家庭,是禮貌好的啟蒙地與養成
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Bubu老師
訓練動物會以食物或撫慰作為獎勵,
現在的父母也像馴獸師,因為某些娛樂的花費不高,
而沒有限制地拿來作為孩子辛苦上學的補償。
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應該是調整平日的擠壓,
而不是用兩天的過度放松來彌補周間五天的愧疚。
凡事必有犒賞是一種功利的教育,很難教會孩子珍惜自己。
洪蘭老師
咖啡或提神飲料的效果只是使眼睛睜開,
大腦內部是停擺的,讓人很累又睡不著,反而難受。
所以,在孩子顯得沒有精神時,應該叫他回去補眠,
從作息正常這個根本之道來改變精神疲憊,
或是同一項工作不要做太久,以保持大腦的新鮮感,
不要輕易養成依賴外力來提神的習慣。
請問洪蘭老師
孩子所需要的休息,并非只是“放空”或“狂歡”
我所遇到的小朋友都是在假日才來上課,雖然是早上,但有些孩子卻看起來好困,肢體也不活潑,問起來才知道都是因為前一夜看電視、電影或玩游戲而晚睡,隔天當然精神不好。我跟不少父母討論過,了解他們之所以總是允許孩子在假日的前一夜晚睡,是憐惜孩子平日上課太累了,想讓他們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即使平日很重視生活規律的父母,也常以此來犒賞孩子。
“起居有時”本來是我們養護身體的方法,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上學日的前一晚要早點上床,卻允許他們在放假的前一夜可以通宵,這不就等于提供孩子兩套生活標準,會不會使他們因為假日都能睡到自然醒,而覺得上學日早起是痛苦的事?我想請問洪蘭老師,父母以
這種方式來“犒賞”孩子是正確的嗎?
訓練動物會以食物或撫慰作為獎勵,現在的父母也像馴獸師,因為某些娛樂的花費不高,而沒有限制地拿來作為孩子平日辛苦上學的補償。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應該是調整平日的擠壓,而不是用兩天的過度放松來彌補周間五天的愧疚。
我擔心現在的孩子如果從小養成工作之后必要通宵狂歡的習慣會不會影響他們對生活的價值觀?這些因為“犒賞”而養成的“習慣”,會不會變成一種“娛樂癮”?父母要如何警覺“癮”慢慢形成的警訊?
比如說:
每天要打多久的電動
每天一定要去超商買個小東西
吃飯一定要有飲料
假日前一晚一定要與朋友聚會或外出用餐
星期假日一定要出遠門,寒暑假要出國
對大腦來說,什么情狀叫作“放空”?為什么所有以電動、電視來轉換生活的人,都宣稱自己是以“放空”的狀況在休息,對心智來說,這樣真的能產生慰藉作用嗎?以狂歡活動或電視馬拉松放松之后的孩子,為什么隔天看起來更疲憊?
我上大學時,有些體育課是開在早上六點半,而現在多數的大學生都是夜貓子,不要說六點半,就連有趣的課也不能開在早上了。聽說有些老師還得整個學期都買麥當勞早餐請學生,才有人肯來上中午之前的課。這個現象是否足以提醒正在養育小朋友的父母,要更看重
平日的生活作息,凡事必有犒賞是一種功利的教育,很難教會孩子珍惜自己。
用強迫身體的方式提神,可能引發學習與健康的警訊
記得洪蘭老師曾在演講中說過,“夜晚是大腦在工作”,“休息”對于身心的恢復與養護有多重要?又會對學習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現在,父母看到孩子沒有精神,立刻就想到有沒有“提神”的方法,精神不集中就愿意讓孩子服藥,而不是尋找更正確的休息方式,我想請老師為我們解釋,“提神”是一種“勉強的狀態”或“自然的再振奮”?
我跟小朋友一起工作的時候,發現孩子們看起來沒有精神,有時候是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有時候得靠轉換工作來提起他們的精神。實際上,我沒有真正讓他們“放空”,但試過的各種方法效果都很不錯。洪蘭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如何照顧孩子的身心,使他們得到有
用的休息,而不是以“你現在撐著點,周末就可以自由自在”或“學期辛苦一點,寒暑假就帶你出國玩”作為支持?
我曾看過高中生買“蠻牛”之類的飲料來喝,看了好擔心,但父母對此似乎并不以為意。我想請老師為大家解釋,“看起來很興奮”與“真正有精神”的差別是什么?我問了一些大學生,才知道他們會同時喝酒又喝提神飲料,說這樣可以“精神放松卻仍然有體力通宵熬
夜”,我本來以為這是無法同時存在于一個身體的情況,沒想到已經有孩子用藥物在強求兼顧。當我們這樣強迫身體時,大腦是如何運用資源,又會有什么問題?父母對此應有什么警覺?
工作與休息、勞心與勞力,都應講求平衡與紀律
記得中學時,我們的導師曾以朱光潛先生的文章引導我們認識工作與休息、勞心與勞力平衡的重要。尤其在放長假前,學校一定會仔細叮嚀,日常作息的紀律不可松散。我找到當時師長為我們介紹的文章,引文于后——
不同性質的工作更番瓜代,固可以收到調劑和休息的效用,可是一個人不能時時刻刻都在工作,事實上沒有這種需要,而且勞苦過度,工作也變成一種苦事,不能有很大的效率。我們有時須放棄工作,做一點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享受一點自由人的幸福。工作都有所為而為,帶有實用目的;無所為而為,不帶實用目的的活動,都可以算作消遣。我們說“消遣”,意謂“混去時光”,含義實在不很好;西方人說“轉向”(diversion),意謂“把精力朝另一方面去用”,它和工作同稱為occupation,比較可以見出消遣的用處。所謂occupation無恰當中文譯詞,似包含占領和寄托兩意,在工作和消遣時,都有一件事物“占領”著我們的身心,而我們的身心也就“寄托”在那一件事物里面。身心寄托在哪里,精力也就發泄在哪里。
洪蘭老師是否覺得,現代父母也應參考過去對“消遣”這兩個字的解釋?未來的生活一定是壓力越來越重,而商業掛帥的社會又不斷以各種娛樂來引誘消費,如果不從小教導孩子分辨休息與娛樂的不同,只片面曲解“過勞”的意思,是否是教育上的一大缺失?
看上去十分柔弱的蔡穎卿,用輕柔的語調說起教養和生活,流露著始終如一的堅定和熱情。
——《書香兩岸》
有兩位很喜歡的老師的書基本收集齊全,并置于書架顯眼位置,以便隨時取閱。一位是恩師金韻蓉老師,另一位便是蔡穎卿。她們不但是出色的媽媽,也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微博讀者 RosaAroma蘿莎芳療
堂美學課,其實是母親給我上的,沒有人可以替代。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母親的愛,所以沒有人可以替代母親對于人的教養的工作。
買這本書之前還是充滿期待的,雖然還沒有研讀,但是看起來還不錯。書干凈整潔沒有折痕。
家長們都可以看看嘛,挺好的
感覺還不錯,可以購買
就是說教類的書,看了幾頁感覺沒什么意思。
非常好的繪本,寶寶很喜歡。也很感謝一直以來做繪本推廣的海桐,希望孩子在繪本的滋養下快樂長大
內容豐富,值得推薦。
很不錯的!
剛買的,還沒看
很贊同這句話:教養在生活的細節里。
只能說還好吧!
多年來,當當帶給我發現好書的驚喜、購買好書的快樂、閱讀好書的愉悅和收藏好書的滿足。當當是愛書人的明燈、向導和天堂。當當是我友,我是當當友。感謝當當!為當當點贊!
洪蘭老師的作品,寫的很好!
還好的書,活動買的便宜!
好看 很真誠的一本書 封面都非常吸引人 很中肯的書籍
看了開頭,能讓浮躁的媽媽靜下來思考,不要急于讀完,慢慢看。
太貴了 不值
好書。在網上看的。
想要給孩子怎么樣的習慣,自己就先養成那樣的習慣.希望孩子愛看書,自己也要看書.根據一個很喜歡的公眾號買的, 許多大師也有推薦過, 想信不會錯了.給兒女,自己買了許多書, 都是從當當網買的, 大多不會失望. 這次打折力度不小, 又購了近千元.一年的書有著落了.
洪蘭教授的粉絲,值得一看
喜歡這個作者 真實
不錯,很喜歡
買書只來當當,書好不用擔心盜版,送貨快,價格優。愛買書的人啊!
超喜歡看洪蘭老師寫的書,通俗易懂,好操作!
很好,孩子很喜歡
很精美。很喜歡
任何年齡的人都應該看看
教育理念不錯,很受啟發,推薦,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一直對自己做家長沒有信心,看了內容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學習,也跟報備一起分享書中內容
不錯的一本書 質量也很好 寶媽就應該多讀書來教育子女
買回來,婆婆看到,立馬要看,表示要學習學習,哈哈
教養在生活細節中,通過對話形式給我們教養孩子的啟示。
好受益。細節決定成敗。而這細節就在瑣碎的生活小事里。
端午節看完這本書,覺得對自己的育兒方式及理念很有幫助。推薦。贊同此書大部分觀點!
很細膩的分析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很好,每次讀一篇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育兒。
推薦!非常喜歡,內容很切實際,娓娓道來,符合臺灣人的溫柔氣質。
喜歡這兩個著者,所以都入手看了,這本很適合育兒學習,很不錯,書本無異味,紙質很滑膩,很值得推薦
還沒有看,是看尹建莉的書里提及的,想多學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改改自己急躁的脾氣
這本書就是給自己的答疑解惑,教會了我怎樣把自己教養好,怎樣愛自己,你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愛與智慧都是我們渴望的。洪蘭教授在大陸知道的人還不算多,希望她翻譯的那些有關認知心理學的書籍能引進出版。
真的是家長必讀!這個時代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也是缺少一些行為規矩,那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父母長輩言傳身教的,好多都逐漸的遺忘了
很喜歡蔡穎卿的書,趁活動時收的,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了,買來先讀,做個準備。書質量很好,全五分。
說的真好,吃飯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分享,分享是很重要的,這本書從很多我們忽視的小細節入手,讓我們從細節里教養孩子 。真是愛與智慧的對談。看完書,收獲很大,對于教養孩子也有了方向。
蔡穎卿是書讀著感覺就是沒有大道理,確是婉婉道來教養孩子的基本原則,是讓焦慮的家長減輕焦慮,而能堅守教育本質的好書。從增進親子關系的理念來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推薦一看。
書的內容是問答形式的,然而排版卻不標明哪個是問話,哪個是答話,全混編在一起。看起來有點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