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短的時間內切實幫助父母學會和孩子溝通
讓父母感受到簡單的技巧就能對他們的各種關系產生深刻的影響
幫助父母把所學到的堅持下去
本書選取親子關系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贊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時間內得心應手,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無形之中。書中又匯集了父母們最常問到的問題和作者給出的答案,既是應用實例,也是父母隨時應用的絕佳參考。
閱讀本書的經歷,將會和閱讀其他“如何說”系列圖書一樣,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 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簡單、實用、高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愿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這些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您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對孩子擁有同一樣的愛,我們都愿意把好的奉獻給孩子。作者告訴我們,愛不僅是感情,更需要方法。我們希望傳承給孩子一種方法,讓他們學會面對現實,創造未來!
阿黛爾.法伯(Adele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Mazlish),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作者。
她們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創建者。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實驗的研究總結。如今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非常有效。她們除了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頻繁演講外,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Morning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里。
法伯與瑪茲麗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親,她們已被收錄于美國名人錄。
兩位作者的其他家教暢銷書:
給父母的話
及時部分原則和技巧
關于感受
“困擾我的問題是,孩子們為什么會因為一點點非常小的事情就哭個不停。不可理喻。
關于尋求合作
“我讓孩子們去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忽視我。這讓我很糾結!”
代替懲罰
“孩子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應不應該受到懲罰?如何讓他長記性?”
關于贊賞
“我表揚孩子的時候,孩子們有時候喜歡,有時不喜歡。我做錯了什么嗎?”
關于憤怒
“每天早晨,我都發誓今天會不一樣。今天我會是一個熱心、耐心、充滿愛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變成一個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瘋子。”
第二部分問題與答案
父母問得最多的問題和我們的答案
⊙ 我該拿兩歲的孩子怎么辦?她最喜歡說的話是“不”。每天早上穿襪子就是一場精疲力竭的戰斗。
⊙ 為什么一個三歲的孩子,之前沒有挨過任何打,會忽然攻擊他的媽媽?
⊙ 我的女兒最近總是哼哼唧唧,讓我很抓狂。我怎么才能制止她呢?
⊙ 我兒子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例如,我帶他離開活動場地的時候,他通常會拳打腳踢又歇斯底里。我該怎么樣制止他的這種行為?
⊙ 我看到兒子摔碎了客廳的花瓶,但是他矢口否認。處理撒謊好的方式是什么?
⊙ 孩子不愿一直待在車里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讓他一直待著。
⊙ 我是來自中國的一位母親,我現在較大的困擾就是我的兒子不遵守諾言。他已經13 歲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辦,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我該怎么辦?
⊙ 你該怎么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爭吵問題?
⊙ 你對給孩子“反思時間”怎么看?
⊙ 家長怎么使用便條?
⊙ 作為一個保姆,我不喜歡讓孩子一直看電視機,但我準備晚飯的時候,也不想讓孩子們礙事或者打架。有什么建議嗎?
⊙ 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怪物恐懼心理嗎?我已經告訴女兒世界上沒有怪物,但她還是很害怕。
⊙ 這些溝通技巧可以用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嗎?
讀者贊譽
講座服務
結束
我該拿兩歲的孩子怎么辦?她最喜歡說的話是“不”。每天早上穿襪子就是一場精疲力竭的戰斗。
和一個兩歲孩子斗爭是沒有勝利可言的。既然改變不了她的思維,可以考慮改變她的情緒。何不轉向“有趣的事情”!用另一種聲音或是語調說話。把你的手放在她的襪子里,扮成襪子木偶尖叫:“不,不,不要把臭腳丫子放進我里面!”然后邊給孩子穿襪子,邊責怪襪子。堅持讓襪子完成它的任務:要保障你小女兒的腳暖和舒服。之后用類似的戲劇性表演繼續給她穿上其他的衣服。不要對此有所懷疑。任何看起來很愚蠢、很好笑、讓人驚訝的滑稽行為都有讓人放棄抵抗、主動合作的力量。兒童和所有年齡層的成人都應該記住這一點。
為什么一個三歲的孩子,之前沒有挨過任何打,會忽然攻擊他的媽媽?兒子及時次這樣做是在我們一起玩的時候。我大叫:“啊!你為什么這樣!”然后他哭起來,又打我。
孩子有可能會打人。他們打家長、兄弟姐妹、同伴。小的時候(兩歲或三歲),如果你指責或反對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迷茫和不安,一般就會哭。(“為什么媽媽沖我大吼?”)直到差不多七歲的時候,他們才會慢慢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并且想象別人的感受。這時,你的任務就是不厭其煩地重復“不要打人!”……“我不喜歡那樣!”……“我不會讓你打我了!”……“說出來你想要什么。”然后,要確保這樣給他提供建議:“你可以說:‘停!你給我梳頭的時候很痛!我想自己梳頭!’”
一位父親很自豪地跟我們分享他的故事。他看到四歲的兒子又要打妹妹,忽然對他大叫道:“動口別動手!”這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
我的女兒最近總是哼哼唧唧,讓我很抓狂。我怎么才能制止她呢?
在你試圖阻止她哼哼唧唧之前,你可能需要思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她的表現。她哼哼唧唧想表達什么信號,是疲勞、饑餓、嫉妒、挫敗,還是憤怒?一旦弄清楚起因,你就能尊重她的感受,并且給她以回應:“我聽得出來,今天沒給你買溜冰鞋讓你很失望。我現在把它寫進你的愿望清單里。”
聽起來很容易,是不是?其實不然。一個小孩哼哼唧唧的聲音讓人很煩,也會讓父母失去耐心。通常會忍無可忍大聲吼叫:“停!你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說話?真是個愛哼唧的家伙!”
我們給孩子貼上“愛哼唧”的標簽,實際上也助長了她的這種行為。其實,我們想鼓勵孩子以一種積極、直接的方式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你的女兒一直在哼唧,你可以告訴她:“麗薩,一直聽你發出那種聲音真讓我受不了。你可不可以再問我一次,用你最動聽的聲音?這會讓我更容易聽清楚你想要什么。”
我兒子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例如,我帶他離開活動場地的時候,他通常會拳打腳踢又歇斯底里。我該怎么樣制止他的這種行為?
大發雷霆是孩子對突然變化所引起的強烈情緒反應。當你的兒子被強迫停止他喜愛的活動時,會用一整套身體動作對這種不公平表示抗議,比如敲打、尖叫、哭鬧。以下兩種方法可以幫助他平復這種情緒。
1.讓他對你的安排計劃預先有足夠的了解。這樣可以在他必須離開活動場地的時候給他時間來調整狀態。例如,“吉米,我們10分鐘以后要走了。”然后,5分鐘以后再重復一次。“你玩滑梯玩得很開心,真糟糕,我們必須要回家了。你想要再玩一次還是兩次?”
2.你可以給孩子說一些只能想象卻不能在現實中實現的事情。“吉米,我猜如果你來做主的話,會玩10次甚至100次滑梯。孩子,你多希望我們現在可以不回家!”用幻想的方式表達出他的愿望,可以讓他更容易面對現實。
一位女士告訴我們,她最近收養了一個四歲大的女孩,叫艾米麗,有持續性狂躁癥,發作起來有時候會持續一個多小時。艾米麗的生母六個月前去世,因此她一直沒有得到連續性的照顧。這位養母說:
她發脾氣的時候,我一直努力嘗試表達她的感受,但多數情況下,我是在她發脾氣之前,讓她知道我理解她的感受。“艾米麗,那一定會很挫敗!”或者,“你一定很難過!”但好像她從來不聽我的。可是就在上周,奇跡發生了,因為一次她未能爆發的脾氣我們建立起了的關系。艾米麗在托兒所剛剛認識的小女孩邀請她去家里做客,但我姐姐(我姐姐開車送她去的)沒有找到那個小孩的家,只好打道回府,把艾米麗送了回來。我看了看她的臉(烏云密布),說道:“哦,不,你一定很失望!你今天一整天都在期待去薩拉家里做客!”
艾米麗點頭說道:“我很傷心,我們能去公園逛逛嗎?”
她的回應太讓我驚訝了,如果再讓她失望的話,那簡直太糟糕了。我想:“再拒絕真的會把她逼向墻角。”我跪下來,張開雙臂抱住她,說道:“艾米麗,我真心希望我們現在就可以去公園。問題是,不行。我必須去看牙醫。”她的下嘴唇開始顫抖。我心想:“哦……又開始了。”但是沒有。她做了個深呼吸,說道:“我能和你一起去嗎?”
我說:“當然可以!明天我知道去薩拉家的路之后,親自帶你去她家。”
艾米麗破涕為笑。
那天晚上我告訴丈夫,看到艾米麗沒有再大發脾氣我是多么欣慰和開心。我的丈夫說:“也許她長大了。”“是啊,可能我對她也有幫助。”我心里這樣想。
我看到兒子摔碎了客廳的花瓶,但是他矢口否認。處理撒謊好的方式是什么?
謊言通常代表了“愿望”或“恐懼”。你的兒子希望他沒有打破你的花瓶,并害怕你的反應。好針對他的“愿望”或是“恐懼”來處理,而不是單單關注“說謊”。請注意下面兩種場景的區別。
媽媽:誰把花瓶打破了?……是你干的嗎?
孩子:不是我。
媽媽:你確定。不要對我撒謊。
孩子:嗯,我發誓我沒有。
媽媽:你這個小騙子。我親眼看到你打碎的,現在你必須接受懲罰。不要誘導孩子掉進說謊的圈套中,好讓他直接面對事實。
媽媽:我看見你投球時,把花瓶砸碎了。
孩子:不,我沒有。我發誓。
媽媽:我知道你希望它沒有發生。鮑勃,我很失望。我希望你想在客廳踢球的時候,能夠對自己說“不”,現在我們該怎么收拾這個殘局呢?
孩子:我去拿掃帚。
不要給孩子貼上“騙子”的標簽,而是應該接納他的感受,并告訴他我們的感受,從而讓他有勇氣坦然跟我們說出事實。
孩子不愿一直待在車里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讓他一直待著。
每當你問自己“我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方向錯了。更有效的問題應該是“:我怎么才能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解決這個問題。”
一位父親告訴我們,他曾經被兒子在車里的乖張行為惹怒,不管怎么警告他坐好別動,都無濟于事。到家的時候,這位父親忍無可忍!他想要通過沒收零用錢或是剝奪看電視來作為懲罰。但后來他沒有這么做,他決定邀請兒子參與進來一起解決問題。他說:
“邁克,我不喜歡今天你在車上的表現。你在后座跳上跳下,腦袋擋住窗戶,害得我差點看不到緊跟在我們后面的大卡車。這很危險。為了家人的安全,我需要你好好想出三個辦法能讓自己待在后座不亂動。”
讓父親驚訝的是,邁克居然說他要想十個辦法。父親把邁克的想法都寫了下來,然后貼到汽車的儀表盤上。下面是邁克想出的辦法:
1.看路上的轎車和卡車;
2.唱歌——輕聲地;
3.和爸爸玩類似“ABC”的游戲(在路邊的標志牌上找阿拉伯字母);
4.想事情;
5.嚼口香糖或吃葡萄;
6.數車里的東西;
7.休息;
8.涂色;
9.看窗外的人;
10.讀書。
父親說邁克對自己很滿意,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看到兒子讀他自己寫下的清單,并應用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會讓成人俯下身和孩子一樣,然后把孩子上升到成人的水平,一旦成功,這種快樂的交流平臺就能真正創造家庭的和睦。
——《洛杉磯時報》LosAngelesTimes
一本十分的圖書,其理念和方法甚至適用于任何關系的相處。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
一本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圣經。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Globe
這本書使父母停止對孩子的大聲嚷叫和訓斥,取而代之的是與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ScienceMonitor
有詳解,還有問題和參考答案,學習之后還有課后作業,很實用的一本書,喜歡。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附CD)(濃縮如何說……書系精彩內容,讓忙碌的父母在最短的時間里學會與孩子親密溝通。配送中英高效CD父母利用車上、路上以A及做家務的時間均可高效學習)操作性強,非常睿M智,思路清晰,法伯和瑪
書剛收到,還沒讀,硬殼的不厚,適合我讀,希望讀后會對我和寶寶在溝通時有幫助。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濃縮“如何說”系列精彩內容,一如既往地好!而且還配有CD,特別方便,開車的時候也能學育兒。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真是很苦惱的一個事情,好好的學學別人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充滿愛的,減少脾氣來好好教育小孩。
受益匪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換個方式和思維,很多事情也許會有不同的發展哦。非常有啟發的一本書,強烈推薦給寶媽寶爸們,看過后也許會有很多啟發哦
幫同事買的,她說很好,對她跟孩子交流很有幫助
非常接地氣的一本書,neng真正用于教育孩子,實踐派,推薦!認真讀了幾遍
幫侄子買繪本,順便一起買這本書,以前同事介紹的。要說一下,這一次快遞包裝太糟糕了,紙箱都沒封好,簽收的時候完全是裸露的
可能很多父母和我一樣,抽不出太多時間看書,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這本書很適合我,精華中的精華,還有特別精彩的CD,隨時可以拿起來翻找。實用!
孩子非常喜歡,極力要求爸爸媽媽看,看來我們也是應該學習學習,改正自己,讓孩子更加肯定我們。也讓孩子更加的進步。
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屬物和寵物,要把他/她當成和你同樣位置的人來對待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怎樣用什么語氣去跟孩子溝通和傾聽
注意是講這么跟孩子溝通!還是希望多多聽了解孩子心聲吧
自己感覺現在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那么所差的就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了,在這樣一個重視教育的時代,如何教育好孩子,就需要家長自己充電,這本書很適合家長,提供了很多方法
通過這本書學習和孩子的溝通技巧,應該是很實用的一本書。
非常非常適合家長來看。當孩子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再看已經晚了。所以說極力推薦各位家長提前看。
在孩子早教中心看到這本書,翻了幾頁覺得很實用!
孩子馬上就要上一年級了,心理很沒有底,希望看看這些書能幫我樹立信心,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順利
很贊的一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過的印象最深寫得最好的書!可操作性強!讓人思考,有題目做!互動性強!書中的案例總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建議人手一本!必須反復閱讀不斷實踐的書!贊贊贊!
干貨的內容不是很多。作為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練習的材料還是可以的。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進步!言傳不如身教,提高自身素質。
怎么和孩子溝通是現代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的。
給父母的書,感覺很好做父母也要學習怎樣和孩子斗智斗勇。
種文字,風靡全球,銷4量數T百萬。 兩位杰出的教育專家所提M供的互相尊重8而又切實可Y行的溝通方法,使得父母如何說孩子才會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學問,怎樣說孩子才會肯聽,怎樣聽才能讓孩子肯說呢?讀一讀吧!
看了本書后,深受啟發,原來總想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讓他成為什么樣的,范了父母以前范的毛病,本書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告訴我,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這一系列的書都買過,這次又收了精華版。我覺得每個有孩子的中國父母和即將做父母的,都應該仔細閱讀《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試》這幾本,和孩子處理好關系才能教育才能管理。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