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作者針對兩國陶瓷茶器存在的淵源關系、形態特色、藝術風格進行了較為翔實和深入的分析。但作者卻未停留于此,而是別開生面地展示出一幅與論題有關的文化情境的寬闊畫面。這種波及文化情境的描述,又與二般宏觀性著述慣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斷不同,更加著力于具體細節的挖掘和考證,希望以側重個案的方式,闡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視的問題。顯然,作者必須從大量的古代文獻中尋找線索,進而予以考證。.于是,經過作者嚴謹的探尋、慎重的分析,興盛于中國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以及相應發展起來的茶用陶瓷藝術,如何傳入鄰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個過程,便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中國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從百丈禪師的《百丈清規》,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從浙江德清窯的黑釉缽和福建建陽窯的茶盞,到日本的"利休陶"、"織部陶",以及其他更多的文化比較和聯系,都一一得到闡述。
王子怡 1972年生于山東煙臺。 1995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獲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理論、美術理論、服飾文化和陶瓷文化。發表專
序(陳進海
引
喜歡!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一直想讀的書。
喜歡的一本書,從專業角度進行了比對研究,看得出作者對茶文化的熱愛,是熱愛茶文化\希望尋根溯源的茶人的一本好書. 推薦.
喜歡茶文化,也對日本的茶道很感興趣,對于茶具更是,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較研究,受益匪淺。
整本書簡潔大方,類工具書,又更象是課題論文報告形式,作者的角度不錯,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是個很精妙的選題,要做的研究也不少,書中附黑白圖片對照,圖片質量不算上乘但可以看得明白,平日若關注相關方面的人應該可以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