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我從彩虹那邊來:如何養育0至7歲的孩子圖書
人氣:28

我從彩虹那邊來:如何養育0至7歲的孩子

今天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幾乎要被數不清的選擇所淹沒,而且每一種選擇背后都有科學研究作支持。我們需要付出時間、勇氣和耐心,去認真思考每一個選擇,尤其是在孩子零至七歲這樣一個最重要的成長階段。 芭芭...

內容簡介

本書緣起于一所學校的家長系列講座,講座是由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芭芭開設的,她提出了自己對于兒童發展的深刻理解。

書中介紹了家庭和學校的健康節奏、什么樣的游戲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保護孩子發展12感覺、孩子身體成長發育的階段、關于創造性紀律的含義、怎樣創編生日故事、怎樣做娃娃和布偶等。閱讀本書,你可以看到作者作為一名華德福教育工作者、兩個孩子的媽媽和一位曾祖母,是如何將斯坦納的人智學理念運用于實際生活的。

編輯推薦

通俗易懂地介紹了華德福教育

簡單明了地揭示出7歲前兒童的成長規律

試圖解答你在育兒過程中的困惑

幫助你培養健康、快樂而有能力的孩子

作者簡介

芭芭拉 帕特森(Barbara Patterson),博學華德福教師。曾在美國加州的高低禮堂華德福學校(Highland Hall Waldorf School)擔任過三年幼兒園教師,后在芝加哥的家中開辦河濱公園兒童之家(River Park Children’s Garden)長達八年。從2000年開始在密歇根州羅切斯特希爾斯的奧克蘭斯坦納學校(Oakland Steiner School)做教育支持工作,并在密歇根州東南部的華德福學校教授成人課程。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在也是一位曾祖母了。

帕梅拉 布萊德(Pamela Bradley),曾獲得紐約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出版過詩集,做過很長時間的公共關系顧問和教師,也是芝加哥華德福學校年刊的合作編輯。協助芭芭拉完成此書。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女兒住在芝加哥。

目錄

及時章 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孩子

我父母的家

我自己的家

我的工作

我們的孩子

第二章 培育健康、快樂而有能力的孩子

兒童的成長規律

溫暖的重要性

節奏的重要性

父母的提問

第三章 玩耍——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出生到兩歲半

兩歲半到五歲

五到七歲

孩子是游戲的創造者

父母的提問

第四章 十二感覺

意志感覺

知覺感覺

認知感覺

總結

父母的提問

第五章 創造性紀律

模仿和自律

重塑空間

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選擇

有魔力的詞:可以

療愈孩子的行為

隨機應變

發揮正向的力量

靈性的指引

結論

父母的提問

第六章 芭芭拉的親子課

親子課的時間和節奏

歌曲和童謠

華德福幼兒園的生日故事

適合不同年齡的童話和故事

親子課中的手工

附錄

什么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資源

什么是人智學

人智學資源

華德福教育參考書籍

出版社資源

致謝

譯者后記

在線預覽

第二章 培育健康、快樂而有能力的孩子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快樂可以比得上父母迎接寶寶降生時的喜悅。在我的經驗里,那種感覺真是無與倫比。當我們凝視著新生兒,另一種同樣難以言傳的感覺會從我們心中升起。就如同格林童話《玫瑰公主》中那十二個充滿智慧的女預言家賜予新生的公主各種神奇的天賦,我們心中也突然充滿了一種熱切的渴望,想要盡可能給孩子好的生活,希望他擁有健康,并在生命旅程中施展出自己獨特的天賦。如果說,迎接新生兒的喜悅令我們歡愉而振奮,那么這種渴望則是那么深沉,甚至帶來些許的傷感。

可是,也許片刻之后,第三種強烈的感覺隨之而來——害怕。在我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前面說的這一點?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途徑,可以給孩子他所需要的,同時又是我們所期待的?

為人父母的喜悅是上天的賜福,隨之而來的渴望是指引父母前進的路標。但是最近幾年里,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害怕和遲疑。

從我自己做老師、做媽媽和做祖母的經驗里,我發現要培育一個健康、快樂而有能力的孩子有賴于以下三個基本要素。及時,要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既不會對他們要求太多,也不會要求太少。第二,要理解“溫暖”對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性,要照顧好孩子,使他們的身體具有足夠的溫暖感。第三,要意識到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的生活節奏所賜予孩子的禮物。

節奏的重要性

當人們直接依賴于自然而生活時,他們的生活也必然更具有節奏。他們意識到,遵守每24小時、每一周、甚至一年四季的節奏,才能收獲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做到豐衣足食。除此之外,他們直覺地知道,這些節奏會讓他們有更多的力量去工作,給他們帶來好處。星期一是清洗日,星期二是熨燙日,依此類推,直到周末,周六是烘焙日,周日去教堂、走親訪友并好好休息,為新的一周做好準備。這種固定的生活節奏帶給孩子強大的安全感。由于我母親一直在家中創建出非常好的節奏,所以我從小就對此深有體會。許多兒歌和韻律詩中都提到一周中的每24小時做些什么事情,例如《讓我們去桑樹叢》(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同樣,一直到近代,很多人還一邊工作一邊唱著有節奏的歌謠——秋收的時候,劃船的時候,鋸木頭的時候,都有相應的歌謠。當人們合著音樂的節拍工作時,每個人都可以省一些力氣。這些歌曲讓他們更有干勁,也減少了工作的壓力。

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會發現這種節奏已經面目全非。有了自動洗衣機和自動烘干機,我們可以隨時把一堆衣服扔進去,不用理會每周的節奏。同樣,熨燙日也不復存在,我們可以臨時熨燙今天要穿的那一件,甚至購買免熨燙的衣服,省去熨燙的麻煩。孩子們再也看不見日常家務活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沒有人想放棄現代生活的舒適便利,但這些節奏確實可以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讓他們實實在在地觸摸到生活。

已退休的英國華德福幼兒老師瑪格麗特?米爾考特(Margret Meyerkort)認為,如果為孩子建立有規律的外部節奏,那么一種內在的節奏也會在他們體內形成。如果每天定時吃晚餐,晚餐時間臨近時,孩子的胃里就會自動分泌出消化液。如果每天定時睡覺,那么當你做睡前準備工作,給他們講故事、祈禱或讀韻律詩的時候,睡意就會向他們襲來。他們的物質身體和生命力會自動作出調整,去適應這個規律。

如果生活沒有節奏,孩子的感覺就像是在不同的時區里穿行。當我們飛越大洋的時候,我們的自我意識會變得更加清醒,以應對時差和內在節奏所受的干擾。如果我們無法在家庭生活中建立一致的節奏,就等于讓孩子每天都處在類似飛越大洋的狀態中。沒有節奏的家庭生活實際上縮短了孩子的童年,強迫孩子過早地從童年的夢幻狀態中醒來。在缺乏節奏的環境中,孩子會過度使用自己的能量來維持平衡。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節奏是衡量身體健康與否的一個指標。醫生給患者作身體檢查時,會測量他的心率、血壓和脈搏。如果某個人的這些節奏不正常,那么他很可能就是生病了。此外,節奏還有助于保持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慢跑的時候如果遇到紅燈,她寧愿在原地踏步跑,而不愿停下來等綠燈,因為那樣會打破原有的節奏。

. 有些父母覺得,在如此忙碌的現代社會,他們無法為孩子建立節奏。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天生就處在一個充滿節奏的世界里。每周七天的輪轉,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盈缺,四季的更替,所有這些無意識的宇宙節奏都在支持著我們。我們無需做任何事情去創造這些節奏,它們是我們所處的自然世界賦予我們的禮物,可以幫助我們為孩子創造一種有節奏的生活。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當我們建立起節奏,我們也是在幫助孩子與大自然的節奏建立更牢固的連接。

第三章 玩耍——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兩歲半到五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玩耍時,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三歲左右,最初的“幻想游戲”出現了——這是一個美妙的“假設”和“讓我們假裝”的階段。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個年齡的孩子有能力將周遭環境轉變成他們的游戲世界所需要的樣子。對他們而言,現實和幻想是交織在一起的,兩者相互交融,無法分離。在桌子底下建造的房子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真正的房子。

為什么會這樣呢?小孩子吸收他們的環境,成為自己的感官印象。他們的生命力依然如此旺盛,這些感官圖像繼續活在他們的內心,他們可以充分地重復體驗。然后,他讓自己“加入”到這些體驗當中,在游戲中把自己曾經觀察到的事物的部分片段或全過程重新演繹出來。他內心的圖景是那么鮮活,因此只要有一張簡單的桌子或玩具“在那里”就可以了。對小孩子來說,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

如果我們成人想要模仿某個人的行為,我們必須仔細觀察那個人一段時間,并用我們的思考來達到想要的結果。但是孩子憑直覺吸收某個場景,把整幅圖景保留在心中,然后進行模仿,其的程度是任何一個成年都無法做到的。

這個年齡的孩子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在玩耍時隨心所欲改變用途的玩具。我們在幼兒園里準備了很多這樣的玩具——一籃籃的貝殼、松果、木塊、絲綢和棉布,還有木偶。隨著游戲的變化,這些玩具不斷變成別的東西,在這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在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實際上,他們就是在做店主、做農民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工作。我們注意到,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很少扮演自己這個年齡的人,他們會假裝自己是小寶寶或大人,但通常不是自己這個年齡的人。

我記得十二月初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孩子的媽媽打電話給我,她不知道圣誕節給兒子買什么禮物。她不想給上幼兒園的兒子買電腦游戲或塑料的卡通玩偶,但不知道還能送什么東西。我建議她買幾個籃子并在里面裝滿絲綢、水晶、木質晾衣夾以及棉布。除此之外,我建議她再添兩個木質的玩具架。她笑了,想象著當兒子發現鄰居孩子收到電腦游戲而自己得到些布塊時會有什么感覺。不過,她還是照我的話去做了。不久她回復說,那真是一個美妙的圣誕節,兒子和他的小妹妹玩得不亦樂乎,對這些禮物非常滿意。

每天都要給這個年齡的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不受干擾地游戲,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他們可以去充分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同時培養專注力。你做成人工作時那種投入的態度會帶給他們游戲的力量,所以你不一定非得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玩,雖然有的時候那樣也挺好。我們做日常工作的時候,不妨記住這一點。我們做事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正在憑本能觀察我們,即使我們所做的只是最不起眼的家務。

讓孩子體驗土、水、風、火這四種元素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玩耍中接觸這四種元素可以使孩子建立與自然世界的連接,輕輕地在大地上扎下根來,不過玩耍的時候成人要注意看護好他們。孩子們用形成自己身體的原材料來創造整個世界,在這過程中,他們的生命力變得更加旺盛。“土”的游戲包括做泥巴蛋糕,玩沙坑和泥土。所有的孩子都愛玩水——洗碗,用打蛋器在水里做泡沫,晚上洗澡時把小船和廚房容器放進浴盆里玩。“風”的游戲包括玩降落傘、玩紙飛機、吹蒲公英,甚至在風里吹肥皂泡。玩火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小心看護。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把這種元素帶給你的孩子,例如和朋友們一起來一個仲夏夜篝火聚會,冬天里享受爐火的溫暖,或點燃餐桌上的蠟燭。

有一次,在連續下了好幾天雨之后,我帶著班上的孩子外出。地面上濕漉漉的,我們在人行道上發現了一些蚯蚓。孩子們想救這些蚯蚓,免得它們被踩死或淹死,整個戶外活動時間,他們都在忙著把這些蚯蚓一條一條地從人行道上搬運到樹下的休息處。這類創造性的行為喚醒了他們內心活生生的構建力,并將它延展到周圍的世界。你可以把它當成生命本身的一種練習——孩子們從中汲取的力量將讓他受益終生。

創造性游戲中有成長和發展;明天的游戲永遠和今天的不一樣。明天是新的24小時,游戲會向一個不同的方向發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通常不會讓孩子們保留他們在教室里搭建的房子、火車和村莊。

記得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收拾玩具,讓收拾也變得有趣。沒有一個孩子或大人喜歡苦差事。我們幼兒園想出了一個“清理板”的方法。有的孩子會把玩具放在板上,然后“搬運工”把他們搬到合適的位置上。

對小孩子說“去收拾你的房間”通常沒有多少效果。那對他們來說太難了。但是你可以說:“來,咱們一起把今天的玩具收拾好。你可以拿一個籃子來幫忙。”他們剛開始時可能不太樂意,但即使他們只做一點點,你也要感到高興。下一次你可以讓他們再次加強這個體驗。

第五章 創造性紀律

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選擇

我們和孩子的交流要簡單明了。如果我們以提問的方式要求他們,就造成了混亂。“把你的衣服掛起來怎么樣?”或者,“現在,你能把衣服穿上嗎?”或者,“你愿意把鞋子穿上嗎?”這種說話的方式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們可以選擇服從我們的要求或不服從。當我的兒子大約6歲的時候,我體驗到這種不明確的說話方式的后果。24小時我對他說:“難道你不愿意打掃你的房間嗎?”他變得非常煩躁:“如果我說不,你會對我生氣。”

幾年前,在學校放假的時候,我聽到了另一種類型的含糊問話。一位媽媽對大約兩歲的女兒說:“你想在這里吃飯呢,還是回家吃飯?”小女孩沒有回答,媽媽再說一遍,“你想在這里吃飯呢,還是回家吃飯?”小女孩仍然沒有回答。父親詢問怎么回事,媽媽告訴了爸爸。爸爸接著問:“你想在這里吃飯呢,還是回家吃飯?”小女孩開始哭泣。媽媽說:“她累了。我們回家吧!”很明顯,要求孩子為全家做出決定,使她感到負擔太重。

同樣,當我們問小孩子想吃什么,他們的感受就像我們走進一家餐館,面對琳瑯滿目的菜單。這種時候做決定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甚至對成人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住在賓夕法尼亞的匹茲堡市,每次路過賓夕法尼亞的付費公路時,我們習慣把車停在霍華德餐館門口。孩子們通常要吃冰淇淋,尤其天熱的時候。我問他們想要哪種口味的。餐館的廣告上寫有28種不同的冰淇淋,每次進餐館后,兒子保羅都要聽我念28種冰淇淋的名字。那么多的選擇一定把他弄暈了,他總是說:“我想要香草味的。”

詢問孩子想穿什么或想做什么,在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類似的感覺。我們過早地呼喚出孩子個性中“我要”的部分。他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當他們吃飯、穿衣、上床或和媽媽一起去商店時,“我要”變成了他們詞匯的一部分。一些社會問題就是由此而來的。在超市,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或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面——“我要”餅干;“我要”糖果;“我要”那種贈送玩具的麥片。

長遠來看,給予孩子選擇孕育了自我主義:他們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需要不敏感。給幼兒提供過多的選擇,就像給他們的心靈投放了一劑毒藥。孩子們長大以后也許就不想做生活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作業、家務勞動,或花園里的雜活。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我們和他們之間的沖突,有很多都是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的養育模式直接導致的。這種投其所好的方式,只會令孩子沒有安全感和永不滿足。

有魔力的詞:可以

有一個魔法詞,不專制不縱容,對孩子很好使。這個詞是“可以”。“你可以把外套掛起來。”它不包含任何需要孩子回答或可能被孩子忽略的問題。“可以”這個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擁有特權。“你可以把靴子放在墊子上。”

我也曾聽家長對孩子說“你可以把外套掛起來”,可接著又加上一句“好嗎?”,一下子力量就減弱了。這是為了讓一個似乎很苛刻的要求聽起來柔和一些嗎? “好嗎”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好,是否意味著孩子不必去做了?孩子到底是可以選擇,還是不可以?這會給孩子造成混亂和不安全感。當孩子知道父母、老師和看護人知道什么對他是好的,他會覺得安全。

我們幼兒園里的一個女孩的媽媽給我講了下面的故事。一個深秋的早晨,她正準備帶著兩個孩子去學校,和往常一樣忙亂地用早餐、打包午餐、提醒孩子們需要快點走,不然會遲到。因為夜里明顯降溫,媽媽告訴女兒要穿上毛褲。女兒抗拒并開始爭吵。由于感覺時間緊迫,媽媽讓步了,但把毛褲夾在胳膊下帶著。

很快汽車從家開出去了,媽媽聽到女兒在后座上輕聲抽泣,就問怎么了,小女孩說:“我冷。”

你可以想到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我告訴過你外面冷,你要穿上毛褲,”媽媽回答道,“你就是不聽我的!”

小女孩剛開始沒吭聲,過了一會兒她說:“可你是我媽媽,你應該知道怎么做對我好。”媽媽把車開到路旁,幫女兒穿上了毛褲。

斯坦納在這一點上說得更深入,他說對孩子傷害較大的,莫過于給孩子一個指令,告訴他必須做什么,然后又改變這些指令。他指出,成人不清晰的思想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現代文明社會有這么多成人患所謂的神經疾病,其根源就在于此。斯坦納說這些話是在1923年!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可以做某事,或不可以做某事,孩子卻大發脾氣,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如何回應對孩子好呢?如果我們保持平靜、安靜而自信,孩子會吸收這種態度,再次恢復穩定。如果我們努力做到自律,孩子會吸收我們的態度,一切會恢復和諧。如果我們對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們我們為什么要他們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就會過早地喚醒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智力,將他們過早地從童年的夢幻世界中拉出來。通過模仿,他們開始反過來和我們講道理,而且會非常擅長此道。魯道夫?斯坦納認為,只有在孩子將近五歲的時候,才可以喚醒他的是非觀。

隨機應變

在二至四歲之間,孩子會非常執拗。在這段時間,當孩子說“不”,我們好忽略,帶著孩子去做你要他做的事情就好了,不要生氣,也不要做太多的解釋。要對他的發展有信心。如果說過要他做什么,不要放棄,也不要允許他討價還價或擺脫任務,否則他會知道你的弱點,一次次地“按那個按鈕”。

有時候,我班上那些大一點的,秋季要進入一年級的孩子會開始強烈地挑戰規則。我發現有時好后退一點,給這個孩子一點空間。在我明確表明她需要做什么事情之后,我會繼續我的工作,同時也關注著她。如果我一貫說話算話,孩子也知道我還會來檢查,她通常就會按照我說的去做,尤其是當她感覺到我的溫暖和愛包圍著她時。這比語言和意愿的較量效果要好得多。

老師和父母需要成為好的傾聽者。當孩子與同學或兄弟姐妹有矛盾時,如果她可以向你描述發生了什么,并感覺到你真的在全神貫注地傾聽,那么對她來說真的會很有幫助。接下來,通常只要說“你可以告訴約翰你不喜歡那樣”就夠了。

我記得有一個晚上,我講了關于紀律的話題。一切都很順利,家長們看上去很贊賞我的建議,我們還就紀律這個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對于這個晚上很滿意。可緊接著就發生了一件事。

第二天上午,兩個四歲的女孩在放有玩具小房子的區域玩耍著。突然她們大聲爭吵起來。我聽到一個孩子說:“我爸爸造的房子比你爸爸造的要好!”她的爸爸碰巧是個建筑師。另一個女孩開始大聲叫嚷,說她爸爸什么什么做得更好。接著我又聽到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去告訴老師!”

當時我正在和一個六歲的孩子在桌邊工作,兩個女孩跑了過來。她們怒氣沖沖,互不相讓地同時講述所發生的事情,彼此都在指責對方。我認真聽著,想要說點什么或做點什么來轉移她們的怒氣。要知道,頭天晚上我還在就紀律話題大談特談!可那一刻我卻沒有任何靈感。我內心一片空白,頭天晚上良好的感覺頓時無影無蹤。

正在那時,站在我旁邊的那個六歲孩子用非常平靜的聲音說:“哦,回去重新開始吧。”兩個小女孩互相看了看,說:“好吧。”然后就轉身走回小房子區域,繼續玩她們的游戲。顯然,獲得傾聽之后,她們開始樂于接受那個六歲孩子提出的簡單的解決方法,她們之間又恢復了和氣。

有時候,某個孩子想要一些石子或盤子玩過家家游戲,而另外“一家人”卻拿走了過多的游戲材料。于是我建議這個孩子拿一個碗或籃子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借一些盤子或石子。這讓請求變得難以拒絕,通常都會獲得積極的回應。

如何對待“小告密者”呢?如果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也許就意味著小告密者遇到了某種困難或不善交往。我們如何去幫助這個孩子?我們讓他加入我們的工作中,不是作為懲罰,而是為了讓他感受到老師如何發揮創造性的力量去完成某項活動。如果我們在縫東西,就找一塊漂亮的布,讓他也來發揮創造力,做個東西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洗碟子也有很好的療效。在我們裝繪畫顏料用的嬰兒食物罐中倒入熱的肥皂水并來回搖晃,這不僅很好玩,還能撫平孩子的惱怒情緒。烤餅干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在這過程中,孩子需要為全班同學準備適量的面粉,還要攪拌和揉面。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d***g(**的評論:

買啦好多書,書不錯,里面寫的什么具體都不記得了, 是規矩和愛吧

2017-03-02 09:52:13
來自fishen2**的評論:

孩子就讀于華德福理念的幼兒園,對靈性教育及成長,很喜歡,收了不少這方面的書,這本也是一樣要收的,還沒來得及看,但應該不會讓我失望的

2012-02-27 12:47: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了解華德福的經典書籍,巴巴拉寫的小書,淺顯易懂,通過這本書來了解華德福。

2015-08-13 08:53:38
來自panssag**的評論:

這是一本很值得購買的書,作者從不同角度來講述如何養育孩子,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2016-04-23 01:43:27
來自松蘭**的評論:

買了好多華德福的書,還沒看全。在華德福里,我看到了對孩子的耐心和關愛,和正確的教育理念。

2014-05-20 10:25:07
來自utran**的評論:

很喜歡這本書,解答了我在養育孩子時遇到不解的問題,整個書看后感覺內心很平和,暖暖的,很舒服,使我對華德福有了更進一層的了解,推薦給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讀到它。

2012-02-16 14:18: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從彩虹那邊來:如何養育0至7歲的孩子 還沒有看!希望會有幫助!書的字體清晰,圖畫清晰!紙張質量很好

2017-09-25 10:04: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行為 隨機N應變 發揮正向的力量 靈性的指引 結論 父母的提問 第六章芭芭拉的親子課 P親子課的時間和節我從

2015-09-24 19:32: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不錯,封面很漂亮。我家寶寶看了一遍封面,聽我念了一遍名字,就記住了它叫做:我從彩虹那邊來,很夢幻的名字。內容也不錯,淺顯易懂,娓娓道來,很具有操作性,也說到了家長的心坎里去了。不錯

2014-05-07 11:35:32
來自古越淳**的評論:

閱讀這本書是心怡情悅的,如坐春風,如何跟孩子玩玩游戲,在游戲里如何傳達教育,等等。作者都有實質性的建議,切勿入寶山而空手回來喲!

2015-06-05 16:37:1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著排版很不錯,內容還沒看,希望對自己養育孩子能用很大的幫助

2017-02-16 13:18:59
來自2***y(**的評論:

適合新手爸爸媽媽,有時候我們對于如何養育小孩存在很多誤區,看了這本書,或許更能知道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寶貝天使

2017-06-01 15:11:42
來自亦喜亦**的評論:

因為讀了請讓我慢慢長大,認識了華德福,所以接著買了這本書,經典,很多書只告訴了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表象,可它卻讓我明白了孩子自然成長的秘密。值得收藏

2013-08-13 17:04:40
來自麻小草**的評論:

很仔細的說了孩子們的成長規律,并且還有具體的家長問答,很實用。

2016-12-18 16:43: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華德福的基礎書 推薦必讀的 買來還沒看完 感覺內容還是不錯的 值得一讀

2017-10-18 07:59: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自己的心靈雞湯,正面臨著養育迷惘期,放下害怕,改變孩子不如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期待中

2016-11-23 15:05:53
來自卷落飄**的評論:

只要是華德福的書就很想買來看看,當父母都是從零開始,要不斷學習才能和孩子更好的相處,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華德福很人性化,很尊重孩子,這正是我所需要的。

2012-04-28 10:32:49
來自時尚小**的評論:

之前在當當上買的書大部分是蒙氏教育的書,經過網友推薦,買了這本育兒書,是華德福教育,剛看了一半,覺得很不錯,大部分講的是幼兒園的事,對于我們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真是很值得看。

2012-04-12 10:23:03
來自zpp012**的評論:

這本書是我讀書以來讀得最順暢的一本書,淺顯的語言、輕松的安排、我感興趣的內容娓娓道來,像媽媽在給我講睡前故事。書里講到的內容非常實用,有我們如何在家庭營造氛圍,使自己成長,更使孩子受益,身教更勝過言傳;有我平時養孩子時遇到的困惑,輕松的解答。非常喜歡這本書。

2013-04-25 12:33: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從彩虹那邊來:如何養育0至7歲的孩子 作者真正地理解孩子和孩子的需要。她的寧靜的智慧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流動。對于任何

2017-06-19 18:57: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給了我又一個階段的成長,里面說到了外在的生活節奏和內在的規律是相關聯的,決定給寶貝這一輩子都受益的好習慣,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的先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讓它每天每月都活出美麗的平和的節奏。

2012-07-30 00:11:13
來自rocksca**的評論:

通俗易懂地介紹了華德福教育,簡單明了地揭示出7歲前兒童的成長規律,試圖解答你在育兒過程中的困惑,幫助你培養健康、快樂而有能力的孩子

2016-04-23 20:27:36
來自劉羅羅**的評論:

真正的懂孩子、有實踐經驗和真切體會的人才能寫得出這樣的書,如果你想科學育兒、有效育兒,一定要來看看這本書,適合幼教工作者和所有家長。內容相對專業,對初涉育兒和閱讀量不夠、感悟力不強的讀者可能會有點難度,反復閱讀收益良多。書很薄,但信息量很大,絕對的華德福育兒經典

2015-06-08 22:10:33
來自皮***(**的評論:

芭芭拉是高明的教師,也是慈愛的祖母。她愛孩子,深深了解孩子的需求。她以一種充滿常識的智慧,將斯坦納的洞見轉化為明智的、令人父母感到安心的建議。

2017-03-15 13:51:03
來自主***遷**的評論:

我從彩虹那邊來:如何養育0至7歲的孩子 一本很薄的小書,閱讀毫無壓力,內容很風趣,一點也不枯燥乏味,朋友說是了解華德福教育的入門書。我學到了12感覺,覺得很實用,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身體,要全方位養育一個健康的孩子。

2017-05-19 13:19:5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永和县| 丹东市| 象州县| 绵阳市| 绥芬河市| 灵武市| 长子县| 台北市| 辽宁省| 澄迈县| 凤冈县| 新津县| 嵊泗县| 黄骅市| 乐山市| 亳州市| 丘北县| 建始县| 察隅县| 苗栗市| 札达县| 宜兰市| 德令哈市| 高邮市| 浙江省| 临江市| 江源县| 应城市| 芦溪县| 邵阳市| 山东省| 泰顺县| 延川县| 曲周县| 黔西县| 高邮市| 东宁县| 会昌县| 恩施市|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