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書 幾年前,睿欣看到身邊很多姐妹為生活的凌亂苦惱,她們愛家,但家也讓她們身心疲憊:沒完沒了的家務;孩子、先生不斷的需要;沒人幫忙,不被理解而生出的怨氣……她們只覺得累,從身到心的累。
“理家理心”小組就是在這時候開設的,睿欣帶領大家從最基本的處理囤積、收納、清潔、整理房間開始,一邊做家務,一邊探索內(nèi)心:操練生命的彈性,留心內(nèi)心的對話,思考愛的真意,理清生命的價值。
后來,她把課程內(nèi)容做了整理,寫成這本《理家理心》,在臺灣出版,并錄制成CD,在電臺同步播放。因為內(nèi)容實用又貼近女人心聲,讓很多媽媽受益。在北美,這本書被當成珍貴的禮物,彼此饋贈。
理家理心》出版至今,不斷有媽媽告訴睿欣,她們讀了這本書,生命得到了翻轉,她們沒想到代代女人都在做的家務,背后竟有如此大的學問。今天,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生命中的祝福。
馬睿欣女士是典型的高學歷媽媽,但她說自己不是學院派。從15歲開始出國留學,一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學習打理生活?;楹?,孩子的出生,讓她選擇回家做起家庭主婦,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家庭成了她另一所大學。她向別人請教,向書本學習,在實踐里摸索,她說媽媽不是一個廉價的清潔機器,而是一個有使命、有智慧、有愛、有彈性、有創(chuàng)意的角色。
早在2011年,本書繁體版在臺灣出版,就大獲好評。
“理家理心”微信群500名媽媽,親身實踐,集體檢驗本書內(nèi)容。
這不是簡單的斷舍離。理家,理心,其實是兩條腿,要走得穩(wěn),得都動起來,同時學著走,學著彼此配合,調(diào)整。
馬睿欣,筆名私塾夫人,美籍華人,三個孩子的全職母親。
15歲出國留學,成長過程經(jīng)歷三種不同文化的教育熏陶,婚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又經(jīng)過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私塾的三種不同教育方式。
對教養(yǎng),她有不同觀察;對生活,她有許多嘗試;對世界,她有不同的看法;對生命,她有篤定的信仰。
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網(wǎng)絡》和散文集《游子足音》(繁體版)。
序言一在平凡的日子中認識自己,建立自我
序言二 活出切實的愛與智慧
自 序看見
及時章起步
第二章囤積
第三章內(nèi)在囤積
第四章市中心
第五章內(nèi)在市中心
第六章廚房
第七章廚房的整頓
第八章廚心
第九章客廳
第十章客廳和檔案整理
第十一章時間整理
第十二章內(nèi)在時間
第十三章臥室———隱私空間
第十四章簡樸
第十五章孩子房、客房及其他房間
第十六章安靜空間
第十七章整理紀念品
第十八章過去的腳印
第十九章浴廁及儲藏室
第二十章選擇
第二十一章由愛出發(fā)
出發(fā)啰!!
后記
附錄:理家理心常見問題
享受整理
我們24小時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時間和少數(shù)必須專心的工作外,還有很多空間給心靈發(fā)揮,最簡單的例子是飯后做整理工作時,你的手在忙,心呢?
很多女人不知不覺會在那段時間被負面情緒占據(jù),在心里發(fā)各種怨言。并非因著這些清潔工作很令她們厭惡,而是24小時積聚下來的疲憊,加上杯盤狼藉的凌亂,加上人去樓空的孤獨……..使我們的心在這段時間顯得如此脆弱,無力抵擋黑暗。
我知道,因為我也曾如此,一直到有天幾乎想丟下一廚房凌亂逃開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白白耗費了好多寶貴的內(nèi)在時間。
之后,我決心把它規(guī)劃出來,成為我感恩,安靜的內(nèi)在時間,一切,也有了劇烈的改變。
從那個改變起,做家事,對我而言是靜,非動。
一開始,我只是注意著每天晚餐后,當家人都離去,剩下我一個人在廚房里清理時,自己的腦子在想什么?整個人的感覺是什么?我很快地發(fā)現(xiàn),原來外面最需要體力勞動時,里面竟然有個運動場,也在消耗自己的心力。
而且里面是一個受傷的,疲倦的,自憐的女人在漫無目的地跑。
難怪從廚房里能走出那么多充滿怒氣,怨懟或卑微的女人。原來我們把這塊內(nèi)在空間荒廢了,任憑糟蹋。
于是我刻意地放慢腳步,碗洗得仔細一點,爐臺擦得亮些,地擦得勤一點,告訴自己,其實24小時下來,除了孩子睡覺之后,這是自己可以獨處的時間,應該用一種愉悅的,約會的心情來迎接。
放點喜歡的音樂,為自己泡杯好茶,想一些快樂的事,好笑的事,值得感恩的事。正面思想不是天生個性,也不是環(huán)境驅使,而是一種訓練,一種選擇后下的決心,一種從信仰生發(fā)出的人生態(tài)度。
現(xiàn)在就開始
我很慚愧,認識美善的上帝那么多年之后,才懂得與他站在同個寬廣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最平凡的生活角落。
但那并不晚,只要開始,什么都不晚。
雖然人受慣性奴役,長年視飯后整理工作為無奈的,恨不得逃脫的勞力工作,以致被負面情緒纏累的人,并不會立刻因為心思的轉換而歡喜享受。我從注意自己一邊洗碗一邊在想什么開始,只要一個不愉悅的想法鉆入腦海,譬如先生對晚餐某道菜的不捧場,就立刻把那小石頭踢掉,換上一個愉快的畫面,譬如兒子親吻剛下班的先生的溫馨畫面。
你并不需要在匆忙的情況下做家事,只要對付好從前那種一心想趕快把事情做完的逃離感,放棄那種必須一次把事情做完的想法,你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內(nèi)在時間的享用上,而不成為廉價的清潔機器人。
外在整理可以分段做,不影響品質(zhì)。倘若飯后半小時須幫孩子洗澡弄他們上床,不妨先從容地洗碗,把餐桌整好,等孩子睡了有空,再花十到十五分鐘掃地或收尾。重點是,有多少時間整理,就享受那段時間的心靈安靜時光,好好陪陪自己,讓心靈像泡個香草浴般放松。
和孩子的寶貴時光
倘若你有孩子,從五歲就可以訓練他們幫你做飯后清潔工作,先從擦拭餐桌開始,一步一步教。頭幾年的目標是讓他們學習,并建立好習慣,不是減輕自己的負擔。
從前我讓孩子幫忙時,甚至要付上代價,去清理他們不小心打破的碗盤。但在兩個女兒七歲之后,已經(jīng)都成為我實際的好助手。當然,等孩子會做之后,他們也來到一個不肯做的年紀,要進入另一個拉鋸戰(zhàn)的學習。
但我仍覺得很值得,現(xiàn)在飯后清理時間,已從一個人的內(nèi)在時間,延伸為和孩子獨處的內(nèi)在時間。一星期里,我會選擇24小時特地讓孩子休息,一個人享受整理時的內(nèi)在安靜時光,有時我要求一個孩子留下來幫忙,我們一邊做事,一邊聊天談心,我有三個孩子,平時要和一個孩子獨處并不容易,所以當我刻意裝扮過這段時光,多贊美孩子,不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好,與他討論一些他有興趣的話題,講講笑話,其實孩子也會珍惜這種和母親獨處的寶貴時光,對作家事存有正面回憶。
學習在動中享受靜,生命中許多埋藏苦毒尸骨的荒冢,將成為花草蓬勃的園子。然而,一個能在動中享受靜的人,往往是因著他先能把生活刻意保留出一塊安靜的時間,先在身體的靜態(tài)中學會整理內(nèi)在世界。
安靜獨處的時光
你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從五分鐘開始都好,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回顧24小時的思想、情緒發(fā)展、行為、言語,把該扔的扔掉,該收拾的收好,放錯位置的歸位。所有錯誤思想、負面情緒、偏差的行為和不適當?shù)难哉Z都會在日月囤積的過程中帶來傷害,固定的內(nèi)在整理卻可以把我們導向一個干凈健康的道路。
若能夠寫下來好,現(xiàn)在手機很方便,也可以錄下來。就像外在時間的運用,能定時定量好,但對于孩子年紀尚幼的家庭主婦,不要太被無法定時定量地獨處而感到挫折。我自己過了很長一段游牧民族的歲月,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安靜獨處的時光,往往被孩子一場感冒,一個莫名的生活習慣改變,就破功了,總覺得自己24小時到晚被家人的需要追殺,歇不下腳。
還是一個心思意念的改變。當我放棄了非要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什么模式下獨處,才能達到什么樣的果效時,我就自由了。這星期可以早起獨處,我就好好享受這一星期的清晨安靜時光;下星期必須在孩子午睡時安靜,我不花時間抱怨更改,立刻歡喜接受; 太平天國,每天有一個小時安靜,我為那一個小時感恩; 戰(zhàn)亂時代,能擠出五分鐘躲在浴室衣櫥安靜一下,我就好好珍惜那五分鐘。
多年前聽過一個講員說:“人往往因為過分斤斤計較眼前的幾個月能有什么成長,而忽略了未來幾年所能帶來的進步。”我一直把這話記在心里,緊緊抓住恒心累積的功效。內(nèi)在時間的果效正靠如此歲歲年年的累積,遠超過短期間的綻放。
外在生活的泉源
老三出生時,我的兩個女兒已上小學。她們念的是每天來回車程一個小時的學校,我在極不穩(wěn)定的新生兒作息里,一邊每夜幾次起身喂母奶,一邊和所有小學生的媽一樣要奔忙于學校,才藝學習的接送之間,當然,一切家事還是該理的要理,該清的要清,外在時間像揪成一團的毛線,越抓越緊,但松手,又抽不出線來用, 身體和精神都疲憊不堪,常要用力想象:不疲倦的日子長什么樣子?
那時,我整個人被外在時間表的混亂擁擠得幾乎忘了內(nèi)在時鐘的存在,只任情緒,思想隨波逐流,推到哪里算到哪里。
但我很快地觸了礁,當自憐的情緒一再壓抑成對兩個大孩子的不耐煩和對先生的抱怨時,我知道自己要面對內(nèi)在生活的支離破碎,必須不怕填寫那張荒廢已久的內(nèi)在時間表。
于是,我仔細審視自己和孩子作息,發(fā)現(xiàn)午飯后可以早一個多小時到女兒學校門口,趁老三在車上睡午覺,我就帶杯咖啡或茶,在車上幼兒鼾聲中安靜,享受獨處。
在那段時間里,我有時做些心靈閱讀,有時禱告默想,有時聽聽音樂,欣賞車窗外,風吹動一樹綠葉的模樣,記錄生活中值得感謝的片段。直到老三上幼稚園前,正是中午那段車內(nèi)的內(nèi)在時間,成為我外在生活的泉源,一切力氣,似乎都從那個小小安靜的水池里涌出。
那也是我私藏的一個洼處,任何生活上的震動,慌亂,總傾流進去,被它的低調(diào)收容,化為靜水。
內(nèi)在時間的價值在于我們認真去面對他的存在,并積極愿意擁有它,安排它,計劃它,而非失控地任外在活動瓜分著。
如果說空間的整頓意味著對我們和家人的尊重,內(nèi)外時間的整頓則代表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上帝給人的時間剛剛好,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寫好時間表,生命的節(jié)奏會更加輕快有勁兒。
絕不只是“家事小點子”,“理家小常識”,而是一系列由內(nèi)而外、從心到手的深刻提醒與教導。跟著馬睿欣由心靈世界整頓到摯愛家園,您和您的家人必脫胎換骨。——蘇文安(美國“真愛家庭協(xié)會”副會長
在《理家理心》一書里,我看到了作者馬睿欣女士娓娓道來她多年累積的經(jīng)驗分享。就像在品嘗香醇的咖啡,她把一個沉重的話題輕松地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帶出來。從廚房到客廳到臥室,從家的外表推及到內(nèi)心的深處。隨著作者的帶領,我像是身歷其境地走進了她的家中。——黃陳怡文(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碩士,四個孩子的母親
睿欣姐的生命好像一顆溪水邊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大樹,她深深扎根于泥土,從她的信仰中獲得安身立命的根基;她竭力生長,為了一枝一葉可以給予愛;她忍耐著結出果實,給許許多多的同路人和后輩帶來馨香與飽足。正如在書的開頭所言,她的確已經(jīng)還原“家庭主婦”這個在現(xiàn)代頗容易產(chǎn)生貶義聯(lián)想的概念,一個真正喜樂活潑的定義--活出切實的愛與智慧!——小倩(理家理心實踐者,全職主婦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很感恩,早在幾年前,我就在幸福滿家園聽過馬睿欣老師的《理家理心》訪談,非常喜歡,收藏了所有講稿。對自己的家進行了大瘦身,這本書使我能夠享受在廚房的生活,使我的生命得到很大很大的實際改變。——蒙恩^^Love (忠實讀者
內(nèi)容挺有用的
紙張很好!
紙張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必須差評,最近都用個塑料袋裝書,邊角都損壞了
朋友推薦的,囤著慢慢看
真理真的要一直堅持
受益匪淺,不錯
還算不錯的書
還沒正式看,只是翻了翻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錯不錯不錯,活到老學到老。
Satisfied
嘗試一下吧
書是塑封包裝過來的,質(zhì)量很好。作者是以自己的經(jīng)歷教給人們?nèi)绾纬旨依碡?,很實用?
朋友推薦的,朋友看完書的家里變得好整潔,希望我也可以
這是我買的第三本了,私塾夫人是很有智慧的家庭主婦。很實用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值得反復閱讀,推薦給已經(jīng)有了寶寶的媽媽們。
這本書想買很久了,朋友推薦的,值得看,對于養(yǎng)孩子的母親也很切需要
還沒看,公眾號推送推薦的書,希望對自己的生活和心靈都有幫助
很好的一本書,給心靈和家庭的凈化帶來一個質(zhì)的提升!
不錯的書非常好,馬睿欣老師的整理生命里到外
這本書希望對我有幫助,理家理心,感謝神,希望我能有所啟發(fā)。
孫家集鎮(zhèn)靠自己都開始看看怎么看都沒得賣的
很期待的一本書,還沒開始看,但試讀時就覺得是自己需要的!讀完再來評
馬睿欣女士是典型的高學歷媽媽,但她說自己不是學院派。從15歲開始出國留學,一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學習打理生活?;楹?,孩子的出生,讓她選擇回家做起家庭主婦,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家庭成了她另一所大學。她向別人請教,向書本學習,在實踐里摸索,她說媽媽不是一個廉價的清潔機器,而是一個有使命、有智慧、有愛、有彈性、有創(chuàng)意的角色。
理家理心也是一個整理自己的過程。朋友介紹的剛開始讀希望對自己有幫助。
管教,不是因為孩子有問題,管教的目的,是為孩子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質(zhì)、健康的生命體質(zhì),從而發(fā)揮出獨特的生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