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中日神話的產(chǎn)生與演變進行了比較研究。中日一衣帶水,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范圍非常廣泛,本書僅以神話比較研究為中心。任教從民俗學(xué)、哲學(xué)、史學(xué)、宗教學(xué)、舞蹈學(xué)等方面對中日神話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全書共分八個專題,分別介紹了兩國的地震神、風神、雷神、山神、水神、獨身神、偶身神,還介紹了祭祀水神的方式。文后三個附錄:《中日民間目連故事及目連文化比較研究》、《中日盂蘭盆會的比較研究》、《中日儺文化比較研究》,則從另一角度對前面八個專題作了補充。本書的主題說明了中日古代文化具有許多相似性,但也有諸多不同點,實質(zhì)上就是同源異流的關(guān)系。本書搜集了大量珍貴的及時手材料,對中日神話研究者較高的參考價值,書中的故事古樸幽默,也有相當?shù)目勺x性。
張愛萍,筆名張舒,1960年生于浙江溫州,民俗學(xué)博士。現(xiàn)為溫州大學(xué)(原溫州師范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副教授,民俗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中國民俗學(xué)會會員,亞州民間敘事學(xué)會會員,中日文化比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日本學(xué)術(shù)振興會訪問學(xué)者,先后被聘為日本茨城大學(xué)、法政大學(xué)、
導(dǎo)論
及時章 "鰲魚"與"鯰魚"——中日地震神話比較研究
一 "鰲魚"與地震
二 "鯰魚"與地震
三 中日地震神話之異同
四 余論
第二章 "風伯"與"風祝"——中日風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風神的演變蹤跡相似
二 風神的依據(jù)相同
三 風神的形象不同
四 風神的本性不同
五 克風的手段不同
第三章 "鐵鋤"與"金杖"——中日雷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兩國神話都認為雷神是蛇的化身
二 兩國雷神都害怕鐵器
三 兩國雷神的本性不盡相同
四 兩國人民對付雷神的方法不一樣
五 余論
第四章 "白豬"與"野豬"——中日山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形貌相似
二 神格相近
三 性別相同
四 地位不同
五 屬性不同
六 祭祀方式不同
七 余論
第五章 "河伯"與"河童"——中日水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中日的河海之神
二 中日水神的相似性
三 中日水神的差異性
第六章 "禹祭"與"泥祭"——中日洪水神話比較研究
一 "泥祭"溯源
二 中日洪水神話比較
三 余論
第七章 中日獨步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中國的獨身神:盤古發(fā)女媧
二 日本的獨身神:別天神和伊耶那岐神及諸神
三 中日獨身神的相似性
四 中日獨身神的差異性
第八章 中日偶身神神話比較研究
一 兩國神話均以血緣兄妹為基
二 兩國偶身神神話均以洪水為背景
三 兩國偶身所舉行的婚禮幾乎相同
四 兩國兄妹二神婚后生下的及時胎都是畸形的怪胎
附錄
中日民間目連故事及目連文化比較研究
中日盂蘭盆會的比較研究
中日儺文化比較研究
參考書目
后記
內(nèi)容很有趣
相當了不起的書。
挺好的。
hao
給兒子買的,他還沒看
知己知彼,應(yīng)該這樣!
很專業(yè),很好
對日本文化了解很有幫助。
這個商品不錯~
贊
作為研究民俗學(xué)和神話是很不錯的材料,就是印刷不是很好,書的質(zhì)量也是一般,稍稍貴了
作者系統(tǒng)比較了中日比較神話,資料翔實,論證嚴謹,好書。
其實拋開偏頗,應(yīng)該比較一下中日文化異同,了解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