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
摘要:當今時代是一個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但在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為了強化環保工作,政府一再加強環境監測工作,而在長期以來的環境監測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很多數據和信息上的漏洞和錯誤,這大大抑制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為了避免出現這些漏洞和錯誤,以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就需要盡快建設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管理體系建設
在環境監測工作當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它關系著環境監測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以及性,是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保障。隨著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及政府和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愈加重視,環境監測的范圍和領域正不斷擴大,這無疑給環境監測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前若想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就必須要先建設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實現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和法制化。以下筆者就結合實際來簡單談一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
一、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時期,尤其是傳統工業的發展更是異常迅速,這在提升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為了盡快發展經濟,而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自然環境,這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其后,雖然政府和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國家更是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但是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及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依然非常嚴峻,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而若想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沒有一個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不行的。只有在一個科學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約束下,才能夠更好地開展環境監測工作,以保障獲取信息的真實性、性及客觀性。
二、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和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的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監測機構都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不夠重視,認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忽略了這一內容。其次,部分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認識有所偏差,沒有站在客觀的立場以科學的手段來進行管理,反而對環境監測工作施加不正當的干預,例如在審核環境監測數據之時私自修改或刪減數據,這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也降低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性與公信度。
2、管理人員素質不足
就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有很多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監測機構中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都并沒有達到國家所規定的從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相關標準要求,其不是專業知識或業務能力不夠,就是缺乏管理經驗。這些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失誤,從而造成環境監測質量下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是由于大部分相關部門和機構都更加重視環境監測方面的人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才,沒有對其開展有效的培訓,也不怎么積極招聘相關人才;二是由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自身也沒有積極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
3、控制手段不足
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正在不斷進步,然而環境監測標準和技術規范等卻沒有相應提高,反而嚴重滯后,已逐漸難以適應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要求。再者,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明顯不足,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三、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對策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現行的《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是上個世紀80年代所頒布的,其已歷時多年,早已無法適應當今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需求,當前必須要盡快修訂新的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從實際出發,結合環境監測的工作內容,完善法律保障體系,以對環境監測工作形成有效的約束力。新的法律法規當中應當要明確環境監測的領域范圍、環境監測機構的資質、環境監測人員的從業資格及環境監測設備的要求等等,這樣才能夠促進環境監測的規范化發展。
2、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個管理人員的知識基礎、技術水平、業務能力及管理經驗等各不相同,因此其管理效率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監測機構應當要盡量選擇那些知識基礎好、技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及管理經驗多的人員來負責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開展培訓,不斷加強其工作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要求。另外,還應當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定期對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本人的工資相掛鉤,做到公正公平、賞罰分明,從而促進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3、規范技術體系
首先,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要加大對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斷研發新的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環境監測工作當中;其次,要加快制訂科學的標準與技術規范,切實保障環境監測工作有據可依;再者,要制訂完善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準入制度和技術審核制度,避免出現管理上的漏洞;,要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并根據我國國情而進行一定的改進,使其能夠適應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就必須要盡快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尚存在著許多問題,未來還需在實踐當中不斷摸索和研究。
作者:劉金波 俞巍 單位:黑龍江省遜克縣環境保護局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各項關于環境保護的政策相繼推出,比如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政策等。因此,環境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探討的焦點,我國相關環境部門也更加重視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本文通過闡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為切入點,引出當前我國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進一步探討解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問題的具體對策,目的是為了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環境問題,作為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都非常關注且重視的問題之一,左右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國在堅決貫徹環境保護政策的同時,大力倡導企業發展節能減排的生產模式,進一步加強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從管理入手,強化對環境質量整體的提升。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提升,針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越來越趨向信息化和數字化,更加提升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保障。在新時代的背景要求下,不斷完善和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是讓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走向集約化、科學化、高效化以及法制化的根本途徑,更是落實環境保護政策的具體措施。
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千里眼、順風耳,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及時手的原始數據,是環境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據,也是環境管理的基礎。現場監測過程中的質量直接影響環境質量的真實性。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是對環境監測的全過程的監測數據和信息的代表性、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實施的全部活動和措施。因此,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要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貫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全過程,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并持續改進,積極開展外部質量控制和內部質量保障活動,加強現場監測質量管理,提升環境監測整體水平,提供的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為環境應急預案、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和環境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關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是完善體系構建的重要工作。首先,環境監測工作的體系不夠完善,管理人員對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缺乏正確認識,成為主要影響質量管理工作的因素。其次,由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不具備先進的操作技術,也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實施,影響了實際的工作效率。另外監測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不具備先進技術的工作人員也會影響實際的管理工作質量,阻礙環境監測工作開展和實施。再者,當下我國現有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儀器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監測儀器總體使用狀況呈現出效率低、利用差的現狀,降低了實際的工作水平。由于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比較晚,實際的操作能力比較低下,影響了政府的資本投入選擇,導致設備的更新與應用存在問題和矛盾,影響了實際的工作執行[1]。
3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對策
3.1構建科學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在強化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的前提下,必須建立科學且合理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體系,利用技術的導向性作用,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其次,各級環保部門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科學技術,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實現現代化管理和集約化管理。
3.2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自動化程度
所謂自動化程度,就是指環境監測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無人遠程操控,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系統能夠在不斷電的情況下保障全天在線。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自動化程度,不僅能夠降低人工失誤率,提供更加的信息數據,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無落點的監控[2]。當前,應進一步強化自動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等高科技監測監控手段運用。
3.3組建高素質的環境監測人才隊伍
對環境監測人員要進行定期培訓,并不斷豐富培訓形式,加強監測能力建設,提高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的整體素養和專業技能。同時,進一步強化考核機制,有效把握環境監測工作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政策是我國大力推行的政策之一,在環境保護口號的號召下,對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將更加重視。并且我國相關環境部門也更加重視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構建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在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針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越來越趨向信息化和數字化,更加提升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保障。總的來說,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不僅能進一步對我國環境標準有了更加明確的制定,更從合理合法的角度,規范了社會生產的污染排放,為實現綠色生產和天藍水清地綠的目標助力。
作者:趙錢壘 單位:山西省環境監控中心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摘要:環境監測中最終體現的數據是相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制定的前提,只有建立起這一系統性的體系,才能確保我國的環境質量得到穩步的提升。針對這一體系建立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論述,希望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夠不斷優化,滿足現實環境質量的需求。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強化建設
隨著我國現代化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更應該重視起對相應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將這一只能得到更加的發揮,才能獲得更加完整的數據,從而對我國在不同階段的環境質量進行對比。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更為嚴格了,為了滿足管理的需要,就應該建立起一個科學性以及公正性的體系,這樣才能對環境監測的數據質量得到有效的監管。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為相關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1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后果就是我國的生活環境質量越來越差,這直接體現在空氣質量直線下滑,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等問題上。如果人類連一口新鮮的空氣都呼吸不到,連一滴純凈的水都喝不到,那么還如何生活在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應該對環境質量予以重視,只有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能將人類長遠的繁衍與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統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就是起到一個強化的作用,對環境監測工作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這樣才能行之有效的實現對環境質量的有效監管。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我國的現狀
從整體性上進行分析,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愈發受到應有的重視,國家也在從多方面入手對這一問題進行管理,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存在幾下幾點不足之處。
2.1重視程度仍有待提升。
雖然在整體的認識性方面,我國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識呈現出一種發展的狀態,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門中,依然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也就是說在橫向發展上還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樣才能更加的對我國的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獲取更為的數據。
2.2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我國缺少專業化的監測管理人才是長期以來的一個通病,因為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需要長時間的過程,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還處在較低的階段中,所以難以吸引更加的人才從事這方面的事業。并且在人員的崗位調動上過于頻繁,缺少必要的培訓也是常見的人資方面的通病。針對這一問題,使得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難以建立起來。
2.3質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在環境監測方面所應用到的技術手段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在長時間的發展中,過于偏重監測手段的提高而忽視了質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則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導致二者不能相互適應,這就造成我國在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
2.4缺少必要的制度與體制。
管理制度以及體制的缺失是長期以來相關行政部門的一個通病,一方面沒有設置專門的質量監管部門,另外一方面即使設置了相應的部門,又缺少必備的人才,使得監管陷入了兩難的情況。各部門之間也同樣缺少必要的溝通與協調,所以使得難以將質量管理的相關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3建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舉措
3.1進一步落實法律的主導地位。
要想加強環境監管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首先就應該建立起相關聯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對其起到一個約束性的作用,無論發生何種突發事件,都能在法律的正確指導下進行解決,從而保障了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并且法律具有性的特點,環境監測制度的建立不僅要從基層做起,也要不斷完善上層的管理,達到上下一致的效果。正確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才能保障所監測的環境質量數據具有性的特點。具體法律法規在制定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監測人員自身的素質、監測數據的標準等相關的內容,從而實現更加科學化與規范化的環境質量檢測體系的建立。
3.2進一步規范環境監測技術體系。
環境監測的方法標準和技術規范是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以及監測活動的重要依據,所以必須要將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建立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得以提升。要對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進行規范,首先要積極的開展環境監測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國對大批的先進的監測設備和監測儀器進行了引進,并且在新的環境監測領域中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嚴重滯后的技術標準、規范和差異較大的新舊監測方法,使得這些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儀器的作用無法充分的發揮出來。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發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將監測技術發展的方向及時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進;其次,要加快制定監測設備儀器的技術審核制度和準入制度,對發達國家在環境質量監測設備和儀器等各個方面的管理經驗進行積極的借鑒,并且對生產設備儀器廠家的技術參數和使用方法進行驗證或者校正,這樣就能夠使儀器規定使用方法和設備實際使用情況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很好的解決掉。
3.3重視人員素質的培養。
在質量管理工作中質量監督員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個人在工作經驗、理論基礎以及技術水平等各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必須要選擇熟悉質量管理體系、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過硬的技術的人員作為質量監督員。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加強培訓工作,利用各種各樣的技能培訓和管理培訓是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提升。,還要將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建立起來,綜合評價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最終能夠使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3.4加強工作機制的創新。
首先,要對符合環境監測特點的監督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對監測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全程監控,而不能夠只是局限在技術層面;其次,要將有效靈活的反饋機制建立起來,要嚴格的以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根據對質控制度和標準進行不斷的調整,從而能夠順利地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綜上所述,要想發揮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監測質量管理的總體發展思路以及目標要求為根據,將系統的、科學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起來,從而很好的解決掉國家現在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使環境監測數據的性、科學性和真實性得到保障,最終能夠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環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
作者:劉鐘媛 單位:泰來縣環境監測站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分析
摘要: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隨著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到發展中,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需要。目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該文對環境監測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研究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環境保護體系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對保障監測數據的度、性有重要影響,對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質量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對環境監測的工作范圍不斷擴大,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制,提高監測數據的性,保障環境監測質量。
1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
1.1發展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環
境保護工作,并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的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責任,但是人們對環保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環保意識不強,有的企業甚至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破壞環境,直接排放廢水,使得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加劇。因此,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對企業有一定的監督作用,能夠使經濟和生態共同良性發展。
1.2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提高精準度
環境監測工作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對建設環境進行監測質量管理則可以有效地保障監測數據的精準度,確保后期的環保工作取得成效。環境監測主要是對環境指標進行實時監測,獲得監測數據,給相關工作提供基礎。但是在監測工作中,沒有完善的監測質量管理體制,導致監測數據存在誤差,從而影響后期工作的有效性?;诖?,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能夠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提高精準度,為后期的環保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
1.3增加環境監測能力,提高監測工作效率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導致環境問題也出現變化,表現出綜合性、連續性,根據這一變化,環境監測工作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原先的周期性監測工作變為綜合性、連續性的監測工作。環境問題不斷發生變化,監測技術日益提升,因此,需要建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增加環境監測能力,從而提高監測工作效率。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問題分析
2.1環境監測水平不均,沒有明確標準我國環境監測水平高低不均,經濟發達的地區環境監測水平相對較高,較為偏遠的地區,受技術、資金限制,環境監測水平相對不高,嚴重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整體發展。沒有明確的環境監測標準,質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沒有完善的管理體制指導工作,監測質量得不到保障。
2.2對環境監測工作不夠重視,法律監管不到位
現階段我國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認識不,影響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雖然法律條文在一定程度上對環境監測工作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法律條文在工作中沒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對環境監測工作不能形成指導。
2.3相關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起步較晚,相較于西方國家,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環境管理人才缺乏。環境監測工作的專業性較高,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許多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環境監測工作隊伍中,高學歷人才很少,有的甚至是其他部門調過來的,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不夠,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環境監測工作設備儀器、管理模式都相對落后,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使得環境監測工作難以滿足現階段的需求。
3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方法
3.1完善法律法規,規范環境監測工作
原有的環境監測管理條倒,已然不適應現在環境監測的需求,應依照實際情況進行環境監測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指導、監管,保障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工作流程規范化,重視每個監測環節,細化監測工作,保障數據的性,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環境監測水準。
3.2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建立監測標準
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能夠有效地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對相關工作加強技術指導,提升環境監測水平,保障監測環境的科學性、合理性,提高監管工作能力。提升整體監測水平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完善管理體制,工作流程規范化,監測技術團隊及時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整體水平。建立合理的環境監測標準體系,對提高環境監測質量有積極意義,相關部門應加大新技術的開發,引進新的監測設備,建立完善設備審核制度,提高環境監測工作效率。
3.3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加強考核制度
相關部門應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加強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注重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學習,培養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致力于環境監測工作中。規范工作人員的設備使用,定期對相關設備的使用進行培訓,保障工作人員監測數據的精準度,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設立考核制度,管理人員應不斷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實行獎懲制度,對表現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獎勵,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3.4提高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環境監測工作會隨具體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環境監測工作應當依照具體的環境進行分析,確定合適的監管體系,更大程度上保障環境監測的質量。引用先進的技術進行質量控制標準的調整,推行網絡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4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需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達到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保障監測數據的性、有效性,提升環境監測的整體水平,建立合理的環境監測標準體系,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效率。
作者:左安飛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環境監測站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淺談:高??蒲猩a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現狀研究與思考
摘 要:目前我國從事裝備科研生產的高校大多已經通過了gjb9001b-2009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文章通過對各類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現狀的調查與研究,總結高校科研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現狀,歸納出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幾點思考,為高校發展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校 質量管理體系 現狀 思考
高校科研質量可以概括為高??茖W研究的過程、體系和產品的特性滿足顧客和相關方要求的程度。據不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近60所高校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目前,質量管理體系在高校中長達9年的運行時間里,諸多問題逐漸顯現。及時,大部分高校是由于外部力量推動而開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自身沒有認識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后, 沒有及時調整心態,只是把質量管理體系當成一種準入的資質, 而沒有使它成為提高、完善科研管理的工具,這就直接導致質量體系、管理“兩張皮”的現象發生,對質量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入, 質量管理途徑不一。第二,部分高校為盡快拿到質量管理資質, 在沒有充分理解gjb9001b-2009 標準,試運行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就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就導致建立的質量體系與自身特點不適應,與實際情況脫節的情況經常發生。第三,各高校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如何將質量管理體系機制與原科研管理模式相融合,成為促使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第四,當有管理問題發生時, 各高校普遍缺乏管理流程的記錄,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高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首先是為了滿足國家科研和科研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其次是為了滿足高校的自身要求。
本文針對當前高校裝備質量管理中存在問題對全國已通過gjb9001b-200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高校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挖掘高校科研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問題進行認真研究,提出解決的思路及方案,為下一步開展高校gjb9001b-2009的深入實踐研究奠定基礎。
一、調查研究的內容與方式
為了更加真實客觀的反映高校在gjb9001b-2009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針對各類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工作。在調查對象的選取上,考慮到不同類型高校的特點,選取了教育部直屬的重點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防特色鮮明的高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軍事特點鮮明的軍事院校,如裝甲兵工程學院、空軍工程學院等、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等;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如杭州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共發出調查問卷30份,收回24份,在問卷的設計上貼近gjb9001b-2009標準,結合高校質量管理工作實際,包含了以下內容:
1.體系建設基本情況,包括了質量體系建設年限、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專職人員人數、體系覆蓋的產品目錄范圍有多少類等。
2.質量目標的建立與實施,包括了校級質量目標中含有數值指標的條數、質量目標考核的頻次、各部門的質量目標是如何制定的、如何體現對質量目標的改進等。
3.供方與外包方的控制,包括了合格供方和外包方的管控級別、合格供方評價的頻次、如何對外包方進行監督與管理等。
4.產品實現過程的開展,包括了“六性”在產品實現的策劃時是如何實施的、對于風險管理采取哪種方式進行、近3次質量體系三方審核是否出現過不符合項、設計開發階段的設計輸入評審采取的方式等。
5.產品檢驗與不合格品控制,包括了產品檢驗是否設立了專職的檢驗部門或檢驗人員、對于要求軍檢的產品的控制、對于質量體系內產品的合同的管理等。
另外還調查了高校從事質量管理工作較大的難點在哪兒,對于高校做好質量體系有哪些建議。
二、高??蒲猩a質量管理體系現狀分析
通過對部分高校的調查與研究,總結目前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現狀,對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時間、人員配備、覆蓋產品數量以及合同管理和產品檢驗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1.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立時間與產品范圍現狀分析。通過對24所高校調研,進行了匯總,如圖1所示。圖1(a)為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時間分布圖,目前有96%的高校在4年以上,即經過了一個周期通
過了gjb9001b-2009質量管理體系的綜合評議,更有少數高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防特色鮮明的高校建立體系的時間達到了12年以上。這說明高校科研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發展已進入了穩定期。圖1(b)為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產品的分布圖,有只有29%的在5類以下,更有25%的高校在10類以上,說明高校質量管理的產品種類多,專業多,不同于企業單一產品或單一專業的管理模式。
2.高校質量管理人員現狀分析。企業和一些科研院所大多設置有專門的質量和檢驗部門,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人員更是多則幾十人,少則十幾人,而高校從事質量管理工作人員是少之又少。通過調查,高校從事質量管理人員如圖2所示。有92%的高校管理人員在4人以下,更有34%的高校只有1人。從事質量管理工作人員少與管理的產品范圍多、專業多形成了極為突出的矛盾,難免使質量管理體流于形式,甚至出現為了取得證書而管理的情況,為了應付三方審核而管理的情況。
3.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內產品合同管理情況。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產品的合同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標準的7.2條款,要求是對合同的要求進行評審,進行風險識別并有能力得到解決。通過對高校合同管理方面的調查顯示(如圖3),有62%的院校在合同管理的部門管理,比如高??蒲刑幍捻椖哭k等部門,而25%的院校已開始探索將這部分合同單獨管理,由質量管理部門直接進行管理。對于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產品的合同管理將直接影響產品實現的整個階段。4.高校質量管理體系產品檢驗情況分析。產品檢驗涉及到gjb9001b-2009的8.2.4條款,包括了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產品的最終檢驗。通過對各類高校的調查研究得出了一定的分布圖(如圖4所示)。在各類高校中有25%的高校設有專門的檢驗部門,比如在科研處下設“產品檢驗科”等方式。而還有38%的高校還沒有專門的檢驗人員,各高校產品檢驗的發展不平衡。
5.高校質量目標的監督與考核情況。質量目標的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標準5.4.1的內容,標準要求“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應保持質量目標實施和評價的記錄”。通過對各類高校的調查發現,各高校均在相關職能層次上建立了質量目標,有的是學校統一進行分解制定,有的是相關部門自行制定。在目標的考核與評價頻次上分布如圖5所示。有88%的院校半年以上考核一次,其中更有38%一年才進行一次考核,大多質量目標流于形式,沒有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實際相結合。
綜上所述,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及時,各高校質量管理工作發展不平衡。其中,承擔科研生產任務較多的重點大學、軍工特色的院校建設質量管理體系的時間長、部門設置齊全、管理較規范,而承擔任務較少的院?;蛸|量體系建設時間不長的院校管理與標準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高校質量管理具有獨有特殊性。具體表現在:(1)從事科研生產的人員大多還承擔教學和其他科研任務,一人多崗,造成了管理不便;(2)質量管理體系所涉及的專業眾多,與企業和研究所相比,高校具有專業多獨特性,有的院校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專業,給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3)專業的質量管理人員嚴重不足,高校質量管理人員包括兼職質量員大多只受過內審員培訓,而對質量管理專業研究不夠。
第三,人員少、任務重、責任大。高校從事質量管理的人員大部分在2-3人,甚至有的院校只有1人,所調查的院校中只有清華大學在6人以上。人雖然少,但大多院校質量管理部門還要進行許可證、資格證的管理甚至有的院校還要從事保密認證的管理工作,任務非常重,還要面對多專業的特點。但是不管怎樣,質量標準對于任何組織都是一樣的,顧客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是一樣的,所以責任重大。
第四,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貫徹不夠。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規律,可以指導一個組織在長期內通過關注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而改進其總體業績的目的。它是質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歸根結底是質量文化的建設不夠。
三、高校科研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問題研究的幾點思考
雖然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在裝備科研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高校也要嚴格遵守gjb9001b-2009標準的要求,為此筆者
過調查研究與分析后提出幾點思考,供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參考。
1.充分理解和發揮“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作用。“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任何組織應該認真貫徹的。對于高校目前的現狀而言,重點做好“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這兩項工作。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投入,通過調查結果來看,學校設置部門較,人員配置整齊的在各方面做的都不錯。學校領導重視只是領導重視的一個方面,對于高校而言,大多實施“課題負責人制”,課題負責人應當作為質量管理的及時責任人,高度重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全員參與”是改變目前高校存在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部分高校從學校管理部門到各項目組只有有限的幾個人在整理材料,為的只是應付檢查。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了培訓、設備管理甚至負責質量經濟性分析,沒有發揮相應管理部門的職能,而項目組設計、工藝等分工不明,職責不清。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加強領導、全員參與。
2.加強質量文化建設,開展質量文化活動。高校質量管理人員少、任務多,目前的現狀短時間難以改變,但是通過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可以豐富質量管理工作的內涵,提高全員質量意識,從而最終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從根本上解決質量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可以結合qc小組活動、質量知識競賽等進行,也可以開展專題的文化建設,如工藝文化建設、檢驗文化建設等??傊?,通過開展質量文化建設活動可以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3.建設好“三支隊伍”。對于高校質量管理體系而言,重要的是要建設好質量員、檢驗員和內審員三支隊伍,以解決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涉及專業眾多等問題。可以在每一項目組設立一個“質量組”,質量組由檢驗員、質量員和內審員組成,認證產品多的高校可以實現檢驗員的互檢工作,從而實現專檢,以確保檢驗質量。要建設好這三支隊伍,要從培訓上下功夫,加強對質量員和內審員的質量管理體系知識的培訓,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質量管理能力與審核發現能力。加強對檢驗員檢驗知識和檢驗規范的培訓,要使檢驗員明確身上的重擔,明確檢驗的職責,明確檢驗的方法和依據,嚴格控制產品質量。
4.建立科學的質量獎懲機制。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高校為了促使項目組從事質量管理工作,只是單方面的獎勵或者是單方面的懲罰,這都不利于高校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要研究建立一套科學的質量獎懲機制,如可以結合國家和地方的質量獎設置校級的質量獎,或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設置懲罰預警等。一個科學的質量獎懲機制是建設好高校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值得深入研究。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全國已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各類高校的調研,從體系建設基本情況、人員配備情況、質量目標監督情況等分析了高校質量管理理體系建設的現狀,結合對設計開發、外包過程控制、檢驗控制等方面的調研,總結歸納了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存的問題。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存的問題方方面面,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分析,從根本上解決共性問題。提出了幾點思考,包括貫徹質量管理八項原則、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建設好“三支隊伍”、建立科學的質量獎懲機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解決目前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問題的思路,為高校的專家學者從事質量管理體系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科技產業處 山西太原 03005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