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計算機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研究背景
計算機技術應用課程是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微課、MOOC資源充足。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操作性強、技術面廣的課程,實現了項目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面向所有專業開設,是一門涉及學生基本信息技術、知識和方法的平臺課程,也是后續課程和信息化學習的重要基礎,為此必須加強該課程的探索和改革。經文獻檢索和調查分析,“翻轉課堂”對于自律、自控能力差的職業院校學生,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專家學者開始嘗試,將“翻轉課堂”進一步本土化研究和實踐,開始探索“半翻轉課堂”高職院校課程改革探究。“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是更加適合高職學生的一種課程教學模式,值得深入探索和實踐創新。通過“半翻轉課堂”研究和實踐,為高職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彌補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足,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將該教學形式和項目化教學相結合,更有利于推動“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最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去,成為學習的主體。
2.“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改革意義與價值
(1)創新和拓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半翻轉課堂”不再是課前學習、課上指導,而是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體現化解難點、突出重點、強化技能訓練過程特點,教學一體、學訓合一,線上與線下聯動。這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實現“翻轉課堂”本土化創新和實踐。
(2)提高微課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半翻轉課堂,將豐富的課程資源集成起來,實現碎片化資源的一體化設計,實現學生按照一條主線,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提高教學資源共享度和利用率。
(3)該模式的研究適應高職學生的生源特點。高職院校高招統招、高招注冊、中職對口單招、中職注冊、中職3+3生源的變化,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差、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能力不足等更加凸顯,的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欠佳,半翻轉課堂將不再靠學生在線學習,課堂將學習和指導融合,加大了控制,必將提高效率。
3.“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改革思路
(1)探索以“項目驅動”為基礎的“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微課資源應用為核心的半翻轉課堂模型,宗旨是將微課資源有效地嵌入課堂教學中去,幫助學生積極有意義地進行知識建構,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通過文獻研究法、專家咨詢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半翻轉課堂模型的組織與實施,研究微課在半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中的地位和應用,解決教師、學生的角色的定位和作用。反轉課堂教學為重點指導、難點答疑和學習匯報,達到線上線下課程教學的高度融合。通過專家咨詢法、比較分析法,調研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基礎情況、微課現有資源情況等探索建立適應高職生源特點的以“項目驅動”為基礎的“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2)基于“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遵循以適應職業發展要求、提升應崗能力的原則,選取在日常辦公中應用中經常涉及的工作任務,總結歸納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邏輯組織課程內容。根據知識目標結構整合教學資源,加大碎片化資源建設和一體化集成,基于“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重構計算機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
(3)優化設計基于“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的教學流程。以生為主,設計開發學生“課前預習-課中互學-課后拓展”的教學流程,采用小組協作學習、啟發式教學、問題式學習等形式,保持班級比較學習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節點進行控制,根據任務預習情況、微課觀看情況、問題答疑情況、小組合作情況、項目完成效果,構建多元化的課程學習控制和評價方法。實現課程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和控制,達到課程教學過程透明、結果量化的教學目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設計線上教學流程和線下教學過程,實現有機融合,協同一致,達到“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的教學過程控制和評價考核。根據項目內容收集網上品質教學資源,將其收集、挑選、整理、優化處理,將碎片化資源進行一體化集成,優化設計適應生情特點的教學資源庫。
4.教學流程設計
課程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啟發引導、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交替聯合運用。課程的教學流程一般分為五個步驟,首先導入學習情境,這個階段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從第二步到第四步,任務驅動法始終貫穿其中,同時在第二步布置任務時會進行分組討論,第三步知識準備,操作示范時,采用微課視頻植入法,第四步學生活動教師指導時會通過啟發引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第五步成果展示與評價。階段有時會采用角色扮演法請學生以相應的崗位角色上臺展示,并做好歸納總結。教師將視頻資源課前發給學生,學生課前視頻預習,課中自學知識點,課后復習鞏固內化。“半翻轉課堂”仍然包含學生學習形式的翻轉,即仍以微課資源為核心,以自主學習為先。為了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與指導,在時間組織上,主要放在課堂上,部分放在課外。這一點與翻轉課堂,有著本以一次課為例:本次課內容為制作產品介紹演示文稿,共4個學時。前兩個課時主要完成4個項目任務,分別為幻燈片的建立、修飾、動態效果及放映設置,后兩個課時主要完成拓展任務,學生分組完成“畢業設計答辯”演示文稿的制作。通過本次課的學習,要求學生達到如下目標:能制作一個圖文并茂、有動態效果的演示文稿,并掌握幻燈片的一些基本知識點,包括格式的設置,母版的使用及動畫設置等,在課堂上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搜索素材,觀摩微視頻等形式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
5.結語
針對高職學生學情,創新以項目為基礎的“半翻轉課堂+項目驅動”教學模式,進一步改革和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為高職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參考。結合計算機技術應用課程,該研究不僅有利于實現碎片化資源的一體化應用,提高資源建設效率和教學效果,推動課程改革,更為其他課程探索一種應用推廣價值高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