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英語語法口訣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學習英語的目標不正確。有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考個好分數,而不是為了更好的與別人交流。所以在口語方面很被動。
(3)英語老師本身口語水平的有限,使學生在學習英語口語時失去其得體性。限制了英語口語的學習。
本人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來優化口語教學,結合自己的一些實踐采用了下列一些方法來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使學生想說
使學生產生強烈想開口“說”英語的欲望,語言環境非常重要。學習的氣氛不僅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產生,也可以通過人與物的接觸而產生。怎樣營造一種輕松說英語的環境,來消除學生說英語的恐懼感和緊張感,喚起他們想說英語的欲望呢?通過自己多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學習環境,盡量使其英語化。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的課程表、作業記錄和自我激勵的語言都要盡量在英語課上以英語的形式出現。有條件的話,可以把教室的布景盡可能英語化,如走進教室看見大幅的英語標語、中英文版的地圖、英語報紙、英文雜志、英語墻報,或英語課上,教師叫英文名字,同學之間也互相叫英文名字,這些都能創設一種濃濃的英語氛圍,使學生渴望用英語交談,從而逐漸培養一種想說英語與說好英語的欲望與自信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
2、創設語境,完善口語。
Go for it和外研版教材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在教學過程中可依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用powerpoint,實物、簡筆畫、圖片等輔助手段,設置一情一景即一話一題,使教學活動在這種模擬情景中進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英語口語學習中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運用恰當的教學態度和方法,使學生多說
英語教學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際。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應該注重交際策略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同時盡可能地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進行交流,盡力采用多種方法,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多說。
1、課堂上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很重要。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不講母語,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而且力圖使自己的語音、語調準確規范,富有表現力,并要求學生在提問或回答教師的問題時也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對于日常交際用語,學生總能從最初的不懂慢慢轉到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師同時也要不斷擴充對話內容和形式,如在教學中,筆者通常采用一些多樣化、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愿說、多說。把靈活運用英語推向和進一步升華,增強語言表達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在與教師交流中克服怯生和退縮等不良心理。
2、展開相關活動,加深學生體驗。
在口語訓練中引導學生,特別是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體驗被人關注、被人表揚的感覺,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如果教師能針對學生種種不良的心理與情緒,開展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幫助他們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重獲學習英語的自信和希望。當然,鼓勵學生大膽開口還需多積極反饋、謹慎糾錯。最好的糾錯方法是讓學生自我糾錯,其次可采用學生相互糾錯,最后,教師再用婉轉的語氣給學生糾錯。應讓學生明白錯誤在所難免,越怕錯就越容易錯的道理,消除心理障礙。否則,在學生運用口語的過程中,如果一出現錯誤就立即打斷的話,會打斷其思路且會造成其心理壓力。將本來想說的話都“吞下去”,不敢繼續講,久而久之,因為害羞,怕批評,怕同學笑話而怕開口,影響表達能力,也無從談起交際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師應多使用“Very good” “OK”“All right” “You are great” “Wonderful”等鼓勵與肯定的語言,制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愉快開口,積極開口,自覺開口。
3、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確保學生說得準確。
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咬字不準,語法結構混亂,含糊過關,對于這點不少老師探索出各種各樣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本人一直嘗試“結構―情景―交際”教學模式,它首先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表達結構,然后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再讓學生相互式練習。這樣發展起來的口語,其結構始終是站得住腳的,也有利于我們口語的優化教學。
4、改變評價標準,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評價的目的不是注重評價的結果,而是一個探索怎樣使學生增值的過程,所以評價學生口語表達的好壞不能以某一標準答案來衡量,不能影響整個課堂教學進程和效率,影響重點內容的教學。把握好評價尺度,在教學的同時,應努力為學生增加講話機會,把話題引向學生自己有足夠語言應付的內容,鼓勵學生盡可能多說,允許他們自由發揮,點燃其學習的熱情。
篇2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有的學生心里想的挺不錯,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表達不完整;還有的學生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思維敏捷,可一到正式發言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等等。那么,怎才能解決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呢?
1.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景、短劇表演、小組對話 、講故事 、學唱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2.糾正學生口語表達錯誤時的方法
現在的英語教學注重訓練交際能力,因此課堂上有大量的英語信息傳遞和交流,學生的聽說活動大大加強。在口語交際中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策略,以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怕錯誤而不感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地不斷得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3.因材施教
教育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教學和訓練在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同時,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五大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開展學習。因此,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創造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提高其口語能力。
1.Theme-based Method 以主題為基礎的訓練法使說和寫的訓練更為有序,目的更為明確。比如,自我介紹就是一個主題。在學習自我介紹的范例后,必須達到自我介紹的目的。要選擇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主題進行練習。
2.Recitation Method 背誦是英語語言和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訓練英語發音、節奏、連貫、停頓以及換氣的有效發法。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材料朗讀、背誦。選擇的材料最好有錄音,且語音語調純正。
3.Question&Answer Method 能夠有效的用英語提問是與人交際的基本功。提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自己練,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質和量是十分重要的,要盡量做到準確。
篇3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掌握語法知識至關重要。就初中學生而言,英語學習還不夠深入,而且在學習上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和認識,但無論是何種語言形式,都必須經歷語法的學習。但就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成果來看,語法教學方法還比較傳統,與英語的發展方向還有一定偏差。教學質量偏低為當今眾多學生家長所詬病。學習氛圍不夠熱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等諸多問題,應引起廣大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的深思。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理念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眾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學以致用”。人們通過日常學習,然后在生活中加以利用,應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從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在學校受到教育,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做到有效利用。面對此類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廣大教育工作的教學重點落在“學”,而這里所談到的“學”,僅局限于課堂和考試。學生通過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考試結束,知識的遺忘速度遠大于知識的學習速度。歸根結底是傳統教學模式偏離了學習的初衷,導致學生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具體落實到英語教學上來說,過去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過于僵硬,缺乏靈活性。隨著英語在全世界的不斷推廣,英語將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因此,英語語法的教學也在大背景之下,不斷向前發展。在此情況下,不得不轉變思維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為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便利。
二、趣味性英語語法教學
語法是英語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法,才能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知識。而如何讓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全面掌握,是每一位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語法教學乏味無趣,為提升教學效果,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模式,采取趣味性教學法,將乏味無趣的教學轉化為豐富有趣。在全新教學理念之下,教師應一改過往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為主,多樣化教學,比如可以通過講故事、朗誦優美文章、做與英語有關的趣味游戲等各式各樣的方式,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三、口訣式英語語法教學
口訣朗朗上口,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把語法知識體系化、系統化。為了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我們可以把語法知識全部變為口訣。如,在教授賓語從句時,用“判斷句式,選擇連詞,還原語序,時態呼應,”這是十六字字訣,應用此口訣,賓語從句中的“語序,連詞,時態”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我們用口訣還攻克了感嘆句的難關。應用“一斷,二加,三換位,四感嘆”的口訣,解決了感嘆句中感嘆詞難選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口訣樂此不疲,更好地提升了做題的效率。
四、生活化英語語法教學
篇4
新課程改革已開展十余載,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轉變,但相當多的教師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忽視。有的教師認為新課標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抓語法教學不符合新課改精神,進而在課堂教學意回避語法教學。顯然,這種觀點是對新課標的誤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其中語法是語言知識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并非暗示弱化或放棄語法教學,而是要求大家改變過去語法教學中的某些陳舊觀念和方法。
二、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依然重要
語言學家認為,語法是各種語言結構的框架,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語法知識揭示詞形變化和遣詞造句的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學習語法還可以加深對英語的認知,增強語感,加快英語習得的速度。由此可見,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初中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正確領會新課程標準關于語法教學改革的精神并大膽創新,將傳統的語法教學從單純講解、機械操練和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
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
教師應盡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開展語法教學,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靈活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如,教學新目標英語教材九年級Unit4中“What would?you do if...”這一句型時,本人提供了多種設想的生活場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lost your car?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saw a little boy crying in the street?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 teacher asked you to make a speech?
2.任務驅動
給學生布置任務,能為其提供較大的實踐空間,較好地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教學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時,我將全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5人,要求各小組成員運用We should be allowed to.../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就班規進行討論,各組得出若干意見后,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表意見,最后綜合全班學生的一致意見向班主任提建議。這一活動關系到每一位同學,他們樂意表達內心的想法,通過高頻度運用以上句型,順利地達到語法教學目標。
3.游戲活動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樂于參與各種游戲活動。教師應設法將語法知識融入課堂的游戲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例如,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態時,抽幾位同學到講臺前,給每位同學一張寫有一個動詞短語的小紙條,每位同學依次表演出該短語代表的動作,全班同學猜動作,可有效地鞏固“What are you doing?What is he/she doing?Are you doing...?Is he/she doing...?”等句型。
4.課件輔助
多媒體課件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聽上的直接沖擊,迅速吸引他們注意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例如,本人在教學名詞的復數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同一物品在不同數量下的英語表達法,如呈現一個杯子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a cup”兩個杯子的時候,引導他們說出“two cups”,用類似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操練,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掌握名詞單、復數的區別及用法。
5.巧用口訣
篇5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特點
初中英語的學習有其起始特點和基礎性。首先: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在非英語環境中學習,我們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不能單純的一股腦兒地向學生灌輸。只有當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和進行大量的句子練習和積累,有一定的基礎之后,才可以歸納出某個語法內容,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從初一第一節課開始學生就開始接觸到“am”,“is”,“are”,這三個漢語意思為“是”的詞,而且只用于一般現在時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先熟記這些句型后,再適當歸納,不做不必要的擴大和引申,理解記住即可。其二:初中英語語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大綱要求初中學生掌握八種時態。即“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一般將來時”,“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和“過去完成時”,同時掌握這些時態的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等句型。而這些都是語法的基礎,為今后升入高中、大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如何歸納教學中的語法點和上好語法課
英語教師們都知道,在教學過程中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難點。如何用言簡意賅的語言表達抽象的單詞,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課題。有些單詞如:sing(唱),write(寫),cry(哭),smile(笑),我們可以用動作讓學生猜意思來掌握。有些詞如:grateful(感激),excellent(優秀),可通過表情和手勢來掌握。但是遇到頻度副詞如: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學生理解就較為困難。下面我用圖表的形式歸納介紹這幾個頻度副詞的區別供探討:
篇6
2.探索初中英語趣味化教學的策略
2.1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初中生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會很大程度地受到興趣的影響,如果學生難以找到學習的樂趣,就很容易逐漸喪失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語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第一,教師可以在把握語法知識本質的同時,增加語法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例如,在take和bring的教學中,學生通常難以掌握兩者之間的區別,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出現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take和bring在語法中的應用特點,然后再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趣味化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首先在黑板上,通過圖示,向學生展示take和bring的差別和相似性,然后再制作兩張卡片,分別寫著“Pleasetakethiscardtoyourclassmate.”和“Pleasebringthiscardtoyourteacher.”,讓學生根據卡片內容,選擇卡片的傳遞方向,通過這樣的卡片傳遞游戲,學生能夠在趣味性的活動中,通過實踐了解到take和bring用法的區別。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有些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扎實,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掌握更多的語法知識和內容;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為他們安排部分語法知識內容的學習,然后由易到難,逐漸增加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2.2教學途徑的趣味化
在初中英語語法趣味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板書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輔助教學,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第一,應用圖文結合輔助教學。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一些比較復雜的語法學習中,很難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述正確地理解知識內容。對此,教師可以應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和分析,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例如,在教授方位介詞over,on,above時,教師可以分別為學生畫出三者對應的圖片(如圖1),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物體的位置關系,了解這三種方位介詞的區別。第二,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設備能夠為學生呈現圖片、文字、視頻以及聲音等多種形式的內容,能夠有效豐富知識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同樣是教授方位介詞over,on,above,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教授over時配以小橋跨過河流的圖片(Thereisabridgeovertheriver.),豐富的色彩和優美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采用口訣趣味化知識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語法特點,編寫趣味性的語法口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例如,以“O”結尾的可數名詞變為復數形式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這樣的口訣:“英雄愛吃土豆西紅柿”,其中hero,potato,tomato是典型的以“O”結尾的可數名詞;在教授“某國人變復數”時,教師可以教授口訣“中日不變,英法變,其余后面加S”,Chinese和Japanese的單復數形式相同,Englishman和Frenchman變復數將man變成men。學生通過背誦這些口訣,能夠快速有效地記憶相關的知識內容。
篇7
二、合理組織游戲和競賽活動
組織課堂游戲能增強教學趣味性,寓教于玩,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likedo和liketodo學習時,可為學生播放不同動物的視頻和圖片,采用小組游戲形式,讓一組同學分別做出動物的叫聲,另一組同學猜出該動物的名字,并用liketo或donolikedo說明原因。通過小組游戲應用,既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如,適當組織競賽活動,Ilike...butIdo notlike...句型學習時,讓學生用該語法結構對話練習,并進行造句,然后讓其他同學評比,評選出最優秀的造句。該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該語法結構的印象,通過競賽活動采用,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興致勃勃的參與課堂活動,更為牢固和扎實掌握該語法結構,提高語法知識應用能力。
篇8
語法教學的實質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歸類,掌握其規律(即所謂的實踐到認識),訓練學生正確和熟練運用語言(即所謂的再實踐到再認識)。按功能型教學大綱編寫的教材主要依據交際功能項目來編寫,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語法教學方法側重于歸納法。從理論上講。功能性教學大綱更趨于實用、合理,學習語法的目的是為了能更準確的運用語言。
1.現狀分析
(1)現行教材雖然一變再變,但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大多數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在教學設計和策略上仍不能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仍采用原有的演繹法來傳授語法知識,即在呈現、分析語法規則的前提下,做大量的機械操練,鞏固語法知識。許多教師脫離現行的教材的目標要求,不僅閱讀課上講語法,在口語和聽力課上也大講語法;語法課上更是實施"灌注式"教學,絕大部分時間教師在"唱獨角戲",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等語言運用能力。在這種教學中,學生的許多需要都得不到滿足。諸如學生不能在具體語境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導致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也給學生的語言學習帶來了盲目性。
(2)忽略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訓練方法機械、落后。盡管教材編寫者注意了語言知識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教師卻忽略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比如,一個語法項目常被分成若干子項目分散在幾冊書中教授,內容過于分散,配套練習又缺乏針對性,達不到精講精練和突破難點的目的。教師在教語法項目時,沒有注意到語法教學的整體性,沒有做到實施歸納,沒有把新的語法項目與已學過的語法項目聯系起來教學。教師未能去做好整合教材的工作。例如:定語從句是整個中學階段語法學習的重點,在牛津初、高中英語教材相關課文后共出現11處定語從句語法講解或練習,每個練習實際上是為學生提供處理定語從句難點的語言素材,有些教師卻毫無重點地處理這些練習,導致學生毫無中心地學定語從句,到頭來學生頭腦中未能形成完整的定語從句概念,學生談起定語從句注意事項來,總是稀里糊涂,更不用說定語從句的運用了。
(3)語法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缺乏關注。初中英語教學曾經有一個階段在語法教學上出現偏差:外語教學應"淡化"語法教學。根據這一說法,有些老師在課上就不教語法,語法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其后果是教師稀里糊涂的教,學生模模糊糊的學,整個英語教學的核心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初中英語閱讀和對話課成為改革研究的重點,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改革卻乏人問津。為什么會產生如此情形呢?因為大多數老師覺得語法枯燥乏味,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何況學生學習語法呢。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初中語法教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來加以研究。
2.解決方法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不是爭論要不要教語法的問題,而是怎樣教語法的問題,怎樣優化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減少學生學習語法的盲目性。教師要在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以優化教學設計來達到優化語法教學之目的。
為此,語法教學應加強與以下幾方面的聯系。
(1)加強語法與語篇的聯系。語法盡管是一種語言形式,但語法教學仍由它所包含的語言內容決定。語法教學應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進行,學生應通過情景交際來學習語法,在情景中通過語法規則來演練語言內容,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或點破語法規則,并進行適當的操練來鞏固所學的語言內容。簡言之,情景――操練――歸納――鞏固。
篇9
那么,如何正確認識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避免知識教學的片面性,形成卓爾有效的教學策略呢?我認為,牛津英語教材采取演繹與歸納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圖片、情景、故事等形式來反映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來搭建英語語法教學的知識平臺。如何合理利用知識平臺,給學生一個透徹理解和輕松把握語法知識的渠道,帶給教與學愉悅的情感體驗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增強英語語法教學的實效。
一、方式多樣,見縫插針
英語語法教學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規則、生搬硬套句型的話,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心理,進而產生畏難情緒。要達成良好的語法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以脫離枯燥的教學境地。
實例1.語法教學生活情景化。這是時態教學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現在進行時師生對話:“What are we doing now?”“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一般過去時:“Peter,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I went to the library.”聯系生活實際,使語法學習生活情景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
實例2.語法教學公式化。牛津英語8A第3和第4單元語法都是教學被動語態,我在實踐中利用公式把它簡單化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形式是: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那么各種時態的被動結構只需在be上變化即可。如一般將來時will 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現在完成時have/has been+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以此類推。公式化的語法教學著實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幾分鐘時間就能輕松掌握兩個單元的語法。
實例3.語法教學口訣化。如感觀使役動詞的教學可使用口訣:一感二聽三使四看。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look at,see,watch,notice。口訣化的語法教學無疑為學生的學習戴上了一副“眼鏡”,把容易混淆的知識辨得一清二楚。
當然,很多語法知識零星地散落于不同的單元之中,這還需要教師見縫插針,反復呈現概念,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這種有效的鍛煉必然會減少教師對單元的語法教學難度,增加明晰度,學生對語法點的理解自然就會水到渠成,變得相當容易。
二、整理歸類,區別對待
很多學生在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都表示語法知識由于其孤立化、概念化導致記憶起來難度較大,使人望而生畏。為此,教師要重視對語法知識的系統講解,并引導學生對教材中分散的語法點進行歸納,特別是在學習完某個語法項目后更應該全面歸納相關的語法規則。在復習階段,該策略的運用能大大提高學生語法學習的有效性,鞏固并加深對語法知識的記憶。
實例1.句型語法歸類教學。在教學“It’s+adj.+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時,我并沒有單一地教學這一句型,而是結合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其他兩個句型進行整理歸納,如:“It’s +adj.+of someone to do something”以及“It’s+adj.+that從句”,同時引導學生對這三個句型進行區分教學。該方法極受學生歡迎,認為既能多重學到知識點,又能清晰它們之間的區別,記憶起來十分方便有效。
實例2.功能語法歸類教學。在教學現在完成時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時,通常老師只對兩個句型進行比較教學后大量操練就算任務完成了,但大量教學實踐后我發現把“have been in”歸在一起區分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現在完成時,尤其是與之相關的延續性動詞的學習和運用,避免混淆出錯。
實例3.搭配用語歸類教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習慣性搭配用語,但它們與漢語之間存在思維、表達的差異,許多學生受母語影響,在表達時常出現中國式英語。如:“there be...”句型常被學生寫成“there have...”。針對此種錯誤,我認為有必要把“there be...”和“somebody has...”歸類教學,以讓學生明辨差異,扭轉英漢互為影響所造成的學習困難。
英語的語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并進行整理歸納,讓他們在感悟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法,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也可使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三、溫故知新,層層遞進
現行的牛津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新的語法項目,它采用循環式編排,把同一個語法項目分層次、分階段地呈現在教材中,這對學生理解和鞏固語法知識是有利的,同時教師也可通過“溫故知新,層層遞進的意識”進行語法教學,使學生漸漸地實現從“不知”到“有所知”、從“有所知”到“掌握”的轉化,讓學生在反復接觸和應用語法知識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和感知規律性,從而達到內化語法知識的能力。
實例1.動詞不定式遞進式教學。牛津英語8A第三單元中教學了動詞不定式作賓語的用法,如:Sandy agrees to go with them.Millie decides to stay at home.而在7A、7B的教材中不乏動詞不定式作主語的例子,如:It’s easy to walk from your building to mine.It takes about three days to travel from Earth to the moon by rocket.此時,教師不妨將此語法內容自然而然滲透其中,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到8B第六單元學生再接觸動詞不定式作主語的用法時,更會加深對它的印象,學起來就會倍感輕松。
實例2.句型遞進式教學。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只是對教科書上的語法內容照本宣科地讀讀記記過一遍,對語法知識缺乏深入研究。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復習舊知,同時加強對新語法知識的補充和訓練。例如,在教學“祈使句,+and/or...”這一用法時,教師不應拘泥于這一語法的學習和訓練,而應更深層次地引導他們在復習“if條件狀語從句”的基礎上學會同義句型轉換。如:“Work hard,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與“If you work hard,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同義。再如:“Hurry up,or you will miss the train.”與“If you don’t hurry up,you will miss the train.”意思相同。
總之,語法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理解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法時,一定要從教學實情出發,不斷挖掘、探索和搭建多樣的教學平臺,找到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真正增強英語語法教學實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愛學、樂學地學會語法。
參考文獻:
篇10
1.語態概述
英語的語態是通過動詞形式的變化表現出來的。英語中有兩種語態: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實際上,它和我們漢語中的把字句,被字句有一些相似之處。主動語態就相當于把字句,而被動語態就相當于被字句。
例如:Heopenedthedoor.他把門打開了。(主動句)
Thedoorwasopened.門被他打開了。(被動句)主動語態表示主語是動作的執行者。
例如:ManypeoplespeakEnglish.
speak的動作是由主語manypeople來執行的被動語態表示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即行為動作的對象。
例如:Englishisspokenbymanypeople.主語English是動詞speak的承受者。
2.被動語態的構成
被動語態由“助動詞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人稱、數和時態的變化是通過be的變化表現出來的。現以do為例說明被動語態在各種時態中的構成。
一般現在時:am/is/are+done
例如:Treesareplantedinspring.
現在進行時:am/is/arebeing+done
例如:Theproblemisbeingdiscussedatthemeetingnow.
現在完成時:have/hasbeen+done
例如:Ourclassroomhasn’tbeencleanedyet.
一般過去時:was/were+done
例如:Thebridgewasbuilttenyearsago.
過去完成時:hadbeen+done
例如:5000computershadbeenmadebythecompanybytheendoflastyear.
過去進行時:was/werebeing+done
例如:Herclotheswerebeingwashedbyhermomat7pmlastMonday.
一般將來時:will/shallbe+done
例如:Myaunt’snewbookwillbepublishednextmonth.
過去將來時:would/shouldbe+done
例如:Hetoldmethatthelockwouldbefixedbyhimafterlunch.
將來完成時:will/shallhavebeen+done(少用)
例如:BytheendofnexttermtwothousandEnglishwordswillhavebeenlearnt.
歌訣是:被動語態be字變,過去分詞跟后面。
3.被動語態的用法
3.1不知道或沒有必要說明動作的執行者是誰。
例如:Somenewcomputerswerestolenlastnight.一些新電腦在昨晚被盜了。(不知道電腦是誰偷的)Thisbookwaspublishedin2000.這本書出版于2000年。
3.2強調動作的承受者,而不強調動作的執行者。
例如:ThewindowwasbrokenbyMike.窗戶是邁克打破的。Thisbookwaswrittenbyhim.這本書是他寫的。口訣:誰做的動作不知道,說出誰做的無必要;動作承受者需強調,被動語態運用到。
4.主動語態變被動語態的方法
4.1把主動語態的賓語變為被動語態的主語。
4.2把謂語變成被動結構(be+過去分詞)(根據被動語態句子里的主語的人稱和數,以及原來主動語態句子中動詞的時態來決定be的形式)。
4.3把主動語態中的主語放在介詞by之后作賓語,將主格改為賓格。例如:Allthepeoplelaughedathim.Hewaslaughedatbyallpeople.Theymakethebikesinthefactory.Thebikesaremadebytheminthefactory.
口訣是:賓語提前主語變,原主變賓by后見,時態人稱be關鍵。
5.被動語態的特殊結構形式
5.1含有情態動詞的主動句變成被動句時,由“情態動詞+be+過去分詞”構成。例如:Parentsshouldallowteenagerstostudyingroups.
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studyingroupsbyparents.Amycantakegoodcareofthepetdog.ThepetdogcanbetakengoodcareofbyAmy.
5.2主動句中有兩個賓語(即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變被動句時,只需將一個賓語變為被動語態,另一個賓語不變。且如果把指物的直接賓語變為被動語態的主語時,則需加相應的介詞to或for.例如:Mymothergavemeacake.Iwasgivenacakebymymother.Acakewasgiventomebymymother.
5.3有些使役動詞和感官動詞,在主動結構中跟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補足語,在變為被動結構時,不定式應加上to。這些動詞有:一感(feel),一幫助(help),二聽(hear,listento),三讓(let,make,have),五看(lookat,see,watch,notice,observe)。例如:Hisparentsmakehimcleanhisroomeveryday.Heismaketocleanhisroomeveryday(byhisparents).IsawhimenterMrWang’sofficejustnow.HewasseentoenterMrWang’sofficejustnow(byme).
5.4含有短語動詞的被動語態。一般來說,只有及物動詞才有被動語態。另外,許多不及物動詞加上介詞或副詞構成的短語動詞,相當于及物動詞,后面也可加賓語。在變被動語態時,注意不可丟掉后面的介詞或副詞。常見的這類短語動詞有:takecareof,lookafter,takeoff,payattentionto,lookat,sendfor,lookup等。例如:Youshouldpayattentiontoyourpronunciation.Yourpronunciationshouldbepaidattentionto.
總之,知識的取得必須靠日積月累,善于歸納總結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但愿以上贅述能助初學者們一臂之力,從而更好更快的掌握被動語態。
篇11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規定,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有些老師認為,綜合語言能力主要是指口語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英語對話課和閱讀課成為改革的重點,語法教學的改革確步履維艱,在各類優質課中也出現了回避語法教學的現象。現在有人提出“淡化語法教學”,這是對的,但“淡化語法”不等于“回避語法”或“忽視語法”。語法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語法知識的欠缺會制約學生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在正式場合的言語精確率僅靠交際實踐難以達到較高的程度,語法講授是英語學習的一條捷徑。
2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具有的特點
語言是交際工具,語法是這一工具的一部分,這個工具的作用就是交流表意。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中過分強調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法功能,而不是語法的形式;強調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法知識,而不是僅僅記憶語法知識。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正確領會新課程標準關于語法教學改革的精神,從傳統的語法教學、單純的語法講解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努力做到在更高層次上進行語用的、有語言意義的語法教學,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
3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幾點思考
3.1 在語境中進行語法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等方式學習語言,形成語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例如:英語中語法項目是頻度副詞的用法。先與學生談論本單元的話題日常飲食,通過這種方式呈現頻度副詞。一邊與學生交流,一邊板書含有頻度副詞的句子,并用彩色粉筆將頻度副詞標注出來。
3.2 以“任務式”進行語法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型教學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采用任務式進行語法教學,一定要在學生了解相關的語法項目的基本結構及其用的基本功能后進行。教師設計的任務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抽象的語法知識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之中。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可以改變目前語法教學中過于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弊端。
3.3 在趣味性活動中學習語法
初中生由于年齡的特點,都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現在進行時的時候,讓五位學生上講臺前,給第一個同學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eat chicken”,他做動作,其余同學模仿。全班同學猜動作。可以運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等,想要結束游戲時,可用句型What are we doing ? We are playing a game.
3.4 用“口訣法”幫助學生輕松掌握語法規則
例如,be的現在式的用法是初學英語者遇到的一個比較復雜的語法現象,利用“口訣”可幫助學生克服這個難點。筆者在教學時就教給了學生下面的口訣:I用am,you用are,is用于他、她、它(he,she,it);單數用is,復數全用are;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別忘記;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結果學生很快就掌握了be動詞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式。
3.5 運用多媒體教學
摒棄“一支粉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運用多種媒體進行語法教學,特別是電腦課件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時,利用課件提供大量的圖片和動畫進行練習,形象直觀,使學生身臨其境。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is Yao Ming doing?And what about this picture? What is Li Yuchun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還可以利用課件提供針對性的練習。多媒體使單調無味語法教學變得興趣盎然,不僅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12
1.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特點
(1)學前階段:初中生通常對陌生、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未接觸英語學習以前覺得神秘而新奇,向往學習英語且興趣高漲;(2)學習字母、音標及單詞階段:初中生心理具有超前意識,會感覺字母、音標、單詞等學習單調枯燥,失去心理平衡,會導致興趣下降;(3)學習了一些基礎句型之后: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及成就感,因學到了新的語言而得意,學習興趣上升;(4)學習基本語法階段:感覺語法學習太過嚴謹、要求多、規則多,記憶困難,產生“畏難”思想,導致學習興趣下降;(5)學習篇章結構階段:希望更多地了解異國文化,對新知識、新文化渴望的情緒使得興趣再度上升[1]。
2.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措施
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具有濃厚的興趣,對英語學習充滿好奇,依據這一點特征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明白社會改革發展中應用英語的重要性,激勵學生形成學好英語的決心。教師在講導言課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可大量搜集一些增強學生感知英語用途及社會意義的資料,為初中生渴望接觸、學習英語注入強心劑,打下學好英語的基礎。
2.1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大膽使用英語、講英語前提是師生間存在融洽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藹可親,具有親和力,能夠為初中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2]。教師以微笑感染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能夠有效地化解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回答問題正確時以簡單的一句:“Very Good.Thank you.”來贊揚學生,能夠使他們充滿成就感及感恩的心;回答不出問題時采用簡單問題進行引導能夠使學生重新充滿自信。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注和贊美,能夠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學生才有自信、有興趣將英語說出來。
2.2在真實環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教學課堂情境、環境能夠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環境真實,可以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3]。(1)初中英語相對比較簡單且能夠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事物輔助教學。如學習一些水果類單詞時,可以借助水果事物,蘋果、香蕉、梨、橘子等教授英文單詞,學生能很容易記住蘋果是apple,香蕉是banana,梨是pear,橘子是orange等。(2)初中生有很強的表演、展示自我意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臺上同學表演的內容,如學生表演讀書,打籃球,睡覺,玩游戲等,教師提問:What is he/she doing?學生能很容易回答:“He is reading.”“He is playing basketball.”“She is sleeping.”“He is playing games.”等,這樣能夠輕松掌握現在進行時態的語法應用及基本句型。
2.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活動。
初中生剛接觸英語,沒有太多的英語基礎,如果一味地講解語法,采用讀、寫、回答的教學方式,長此以往就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導致失去學習興趣。可以在教課過程當中適當開展小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學習一些動詞(open、close、stand up、sit down等)和“left/right”等單詞過后,可以玩一些小游戲,如:“Open your left eye.”“Close your book.”“Touch your left knee.”等,還可以增加難度做反義的動作等。這樣學生在游戲的時候會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但對聽力的提高有幫助,還能準確記憶單詞,活動時歡樂不斷,情緒高漲。
將游戲引進初中教學課堂,能夠為學生提供舒適、輕松的學習環境,進行語言游戲能夠促進學生對單詞、句型進行很好的記憶、練習。課堂中開展游戲符合初中生好動、喜愛展現自我的特性,初中生爭強好勝心理強,不甘落后,在相互競爭中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2.4采用有趣,好記的口訣輔助學生進行學習。
英語課程改革后要求提高學生英語語法的應用能力,教師編一些充滿趣味且朗朗上口的口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記憶,提高學習興趣[4]。如對“be”的用法。可以教授學生應用口訣:“I是am,you是are,is用于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負數名詞全用are”。如在進行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時,可采用這樣的口訣:“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嚇得發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樹葉遮目光。”這些口訣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積極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有效方法及口訣的總結歸納。
2.5發揮英語角的功能。
鼓勵學生到英語角進行交流、探討,使英語角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廣闊天地。在英語角學生使用英語進行無拘束的自由交談,講故事,唱英文歌等,使學生共同進步,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擴大了學生的交際范圍,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是進行初中英語教育的關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充分調動個人學習的積極性,學好英語。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外閱讀英文段落及文章,學生會充滿求知欲,想要了解更多,對興趣的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楊慶雪.淺談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成才之路,2009(6).
篇13
一、善設情景,使語法學習更生動
情景法是借助體態語、演出等,使用圖片、多媒體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般現在時的教學中,以每天的作息活動為情景,給出提示動詞: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essons—have lunch—chat with classmates—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do homework—go to bed,同時利用道具鐘,進行問答。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問答前,可以先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并且板書主要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 he do...? Do you...?
問答的時候要求學生輔以適當的動作。以第一個情景“get up”為例,可以這樣設計:學生A問What do you do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B一邊做動作一邊回答:I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問其他學生:What 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學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提問學生C問題: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C按實際情形作答。“get up”以下的情景,還可以適當變換練習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組先練習,然后請小組到臺上表演情景等。這樣,在整個問答中,輔以時間、動作,并且聯系實際地創設了合理的情景,同時,把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以及非第三人稱單數,陳述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都練到了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一語法點。可見,情景教學,使語法學習變得真實生動,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二、勤編口訣,使語法學習易記憶
編一些便于記憶的語法口訣可以讓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意義。比如:感官使役動詞在主動和被動語態中的用法是一大難點,有人編了這樣的口訣:一感(feel),二聽(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這些動詞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動句里它走開,被動句里它回來;動詞let要除外,to詞可來可不來。這個口訣,方便了學生記憶。再如動詞不定式(to do)的用法,很多同學在否定等形式中屢屢犯錯,如果編個口訣,記憶起來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標記,to與動詞連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結構要牢記;疑問詞與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構成短語有意義。
三、善用歸納,使語法學習趨完整
現行教材采用循環式編排語法項目,把同一個語法項目分層次、分階段地呈現在教材中,這對學生理解和鞏固語法知識是有利的,但卻割斷了語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法知識,甚至會造成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干擾。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這是我們在語法教學時比較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時態教學中,先列舉大量的例句,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歸納,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歸納出時態結構公式,如:現在進行時am/is/are doing、過去進行時was/were doing、一般將來時will do或者am/is/are going to do、現在完成時have/ has done等等。總之,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接觸具體生動的語言實例,積極參與尋找某些規律,容易理解并記住某些結構以及他們的用法。 四、巧設話題,為語法學習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