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蔬菜大棚種植技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蔬菜大棚種植技術

篇1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作為農業多樣性發展的途徑之一,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本文通過多大棚蔬菜技術的相關介紹,以達到為廣大民眾蔬菜種植提供參考的目的。

一、大棚及蔬菜類型的合理選擇

如果要常年進行大棚栽培,可以選擇鋼管大棚或是竹木圓拱型大棚,這種大棚使用壽命長,規格較高。還有一種是竹架大(小)棚,這種使用壽命較短,可以間歇性使用。而且其生產成本較低。

大棚蔬菜栽培類型:

1.按照時間順序。茄子、番茄、黃瓜等可以在春季進行栽種;速生蔬菜可以在夏季栽培;秋季栽種花椰菜等;冬季進行菠菜、生菜、蒜類的栽培。

2.間套作。根據幾種蔬菜在育苗、生長、收獲期的不同進行交錯的種植

3.留種制種型。

二、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運用二氧化碳技術進行施肥

1.1燃燒法。通過燃燒可以在大棚內產生二氧化碳的氣體、液體,或是通過二氧化碳發生器燃燒天然氣、丙烷氣、石油氣、白煤油等,作為補充能源。但是要注意使用安全性煤等燃氣,否則造成蔬菜吸入過多有害氣體,造成危害。

1.2化學反應法。通過稀硫酸和碳酸氫銨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是目前運用酸和碳酸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學材料。這樣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控制,而且成本也比較低,是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采用的措施。

1.3施用顆粒有機生物氣肥法。按照一定間距將顆粒有機生物氣肥均勻施入植株行間,保持80%的穴位土壤相對濕度,利用微生物發酵,使之產生二氧化碳。

1.4二氧化碳需要注意事項。為了防止二氧化碳外溢,需要將大棚密閉,用來提高肥效。一般早上施用,或是蔬菜生產期內使用。

2.有毒氣體的預防

2.1因為施肥方法不當,例如沒有腐熟的有機肥等,或是尿素、硫酸銨等速效化肥較多使用,在棚內溫度過高沒有散熱的時候就會產生氨氣。這樣便會危及蔬菜,使之產生水潰狀斑點,嚴重的會造成葉片萎縮枯死。

2.2雖然二氧化碳是肥料之一,但是過多的二氧化碳進行積累,也是會影響蔬菜瓜果的產量。

2.3土壤局部酸性的產生,可能是由于過量施用銨態氮肥,降低了一些菌體的作用。要注意肥料的施用量。

3.溫室大棚蔬菜保溫保濕措施

3.1室內加溫。如果外界大幅度降溫,可以通過爐灶、煙道等臨時利用柴草或煤燃燒直接散熱以提高室溫。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利用熱水、熱風、蒸汽等造紙廠、酒廠、冶煉廠排出的固液氣作為溫室的熱源。也可以在蔬菜種植前,增施熱性有機肥料。在10~15厘米的土層深處,埋下5~10厘米厚的馬糞、驢糞、羊糞等半腐熟的熱性有機肥料。

3.2室外保溫。可以在溫室周圍架設防風障。用來減弱風速。也可以通過培土來提高溫室墻壁的厚度。通過挖防寒溝,在溫室周圍的防寒溝內倒入爐渣、稻殼等,保持防寒溝內通風干燥。也可以在大棚頂部增加厚度,添加厚草簾,使溫室大棚全方位增加厚度。

3.3室內保溫。采用多層覆蓋的方法,例如扣小拱棚、活動幕面,地膜覆蓋等方式進行保溫。采取多加草簾在大棚內側周圍的方式。在溫室內裝熒光燈(燈與植物葉片保持50厘米距離)每天照射10~12小時。

3.4溫室除濕措施。除濕是日光溫室內空氣濕度管理的主要方向,因為溫室內的空氣濕度普遍性的比陸地表面高,而且經常處于多濕狀態。現在,經常使用的除濕方式是通過通風換氣進行。只能在高溫的時候進行通風,這是為了防止通風時溫度下降過快,驟冷會使蔬菜遭受傷害。還要進行合理的澆水,使泥土的濕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濕度范圍內,這樣,既不會使幼苗旱死或是澇死。及時的松土,適宜的放風,以防止室內濕度過高。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讓澆下的水通過地膜流入小壟溝內,地膜不僅可以防止因澆水棚內的空氣濕度的提高,還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分的蒸發。

4.適度灌水

4.1在低溫狀態下,要降低灌水量,棚內的蔬菜在低溫下,蒸發慢,需水量也相應減少。忌大水漫灌,采用噴灌或是滴灌比較適宜。因為澆灌后室內濕度較大,要經常合理通風。

4.2在冬季,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溫室內溫度較高,所以灌水應在中午前后進行。井水的溫度較高,可以降低對蔬菜的生理刺激。

4.3根據不同的天氣狀況,要進行因時制宜的灌水。“晴天適當多澆,陰天少澆或不澆,風雪天切記澆水”的原則要把握好。

4.4溫室內,不同的區域,蔬菜所需水量也不相同,要有所側重。一些靠近熱源的地方,可以加大灌水量,因其蒸發較快,一些靠近冷源的地方,蒸發量較小,可以適當減小灌水量。

三、注意自然災害

1.在冬季,大棚蔬菜容易受到凍傷。灌水是可行的措施之一,它既維持了地溫,又可以增加地下土壤的熱量。遮陰措施是必要的的,不能讓凍傷的蔬菜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只能進行放風降溫。

2.病蟲害也是需要防治的重點,要注意加強通風措施的實行,注意保持室內外溫度。

四、結語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走現代農業之路,要發展多樣性農業,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作為多樣性農業發展的試驗之一,是有著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的。只要注意好一些種植技術措施,并適時進行合理的改進,大棚技術就有著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李鳳梅;朱維寧;劉麗;張勝利.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05).

篇2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使得人們在吃方面追求更好的品味,這其中就包括蔬菜,但是當前我國蔬菜與市場的地域出產矛盾以及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1]。所以,加快推進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以提升蔬菜的品質以及出產量,這對于緩解蔬菜供需矛盾、縮小地域種植差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但是當前,我國在大棚蔬菜種植方面的工作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比如通風換氣不夠,蔬菜施肥不當、保濕、除濕掌握不好以及低溫凍害防護措施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將會對大棚蔬菜的品質以及出產量提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3]。所以,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研究已經刻不容緩,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制定相對應的措施,以大力發展無公害、產量高的大棚蔬菜,不斷繁榮市場經濟,滿足人民需求。

1.大棚蔬菜種植常見問題和危害

1.1有害有毒氣體調節以及預防措施不到位

對大棚中有害有毒氣體認識還不夠,至于調節以及預防措施肯定做不好。二氧化碳、亞硝酸氣體、氮氣是大棚內主要影響蔬菜品質和產量的氣體。施肥不當、尿素肥使用過多便會產生過多的氮氣,氮氣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從而使得蔬菜葉部或者根部邊緣出現斑點,嚴重的時候甚至發生潰爛;氨態氮肥使用過度會產生亞硝酸氣體,該氣體會使土壤呈現酸性,造成蔬菜呈現白色斑點,嚴重時會引起蔬菜整株變白枯死;在冬季,在燃燒燃料使大棚升溫的過程中,若燃燒不充分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這時候如果不及時進行通風,這會對蔬菜造成負面的影響,造成蔬菜產量減少。

1.2低溫凍害預防措施不到位

凍害、低溫預防措施不到位會導致蔬菜減產,嚴重時甚至絕收。因為蔬菜發育生長只有在一定的溫度范圍才能進行,對大棚種植技術進行大力發展,可以保證蔬菜的生產。但是在寒冷的冬季,就必須對大棚采取保溫措施,避免大棚因為溫度過低而發生凍害現象。在這方面,很多大棚蔬菜種植或者培育者都做得還不夠,致使大棚蔬菜經常發生凍害現象。

1.3大棚內除濕不到位

除濕不到位使得大棚內部濕度很大,這對蔬菜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大棚蔬菜其特點,使得其在封閉的場所內進行種植,而封閉場所很容易聚集濕氣;因此需要對大棚內的濕度經常進行檢測并定期除濕,確保大棚保持適宜濕度。當前,很多大棚蔬菜種植或者培育者對大棚內的濕度控制不夠,不進行定期除濕,使得大棚內的濕度升高,嚴重影響蔬菜正常生長。

2.解決大棚蔬菜種植問題的技術措施

2.1控制和防范有害有毒氣體造成的危害

首先,施肥必須合理,過度施肥現象在大棚內是要堅決杜絕的。在選擇化肥時,對大棚內施用的化肥必須做到精挑細選,保證其質量,同時務必將肥料經過發酵腐熟之后再使用,可以將過磷鈣和尿素混合搭配使用,這樣可以避免尿素過度沉積而產生過多的氮氣;在選擇施肥方式時,應保證底肥的厚度在20cm左右,且追施肥厚度約12cm,施肥以后應該適量、及時澆水,以保持大棚內土壤的適度養分。其次,必須做好大棚內部通風換氣措施。在濕冷天和晴暖天,都需要對大棚進行及時通風換氣;在選擇大棚覆蓋膜時必須保證其無毒害且優質,對報廢膜要及時清理,保持大棚內優良的環境。

2.2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合適水平

二氧化碳作為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必須的氣體含量得保持恰當。由于大棚空間是密閉的,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會變化比較大。在正午時候,二氧化碳含量會慢慢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處于虧缺狀態,這時候就需要對棚內二氧化碳進行及時補充。補充的方法有燃燒法、化學反應法以及有機生物肥增氣法等。

2.3預防低溫凍害

應從棚內與棚外兩方面對大棚低溫凍害做保溫措施。首先,當棚外的溫度大幅度降低時,棚內就必須采取增溫措施,比如可采用燃燒增溫的方式,另外,也可在土壤中添加增溫肥料, 利用動物糞便在土壤中的分解作用而產生溫度。其次,可以在大棚外放置障礙物以減小冷風的風速。大棚周圍挖寒溝、培土,利用爐渣、稻殼填充溝渠,確保溝內保持干燥以保持大棚周圍溫度。

2.4做好大棚除濕措施

大棚種植與露天種植相比較,大棚種植的環境濕度比較大,所以控制對大棚內部環境的濕度非常重要,必須采取措施保證大棚內的濕度。①通風換氣法,降低大棚濕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通風換氣,但注意選擇棚外溫度比較高的時候再進行通風換氣,不然會導致棚內溫度下降,同樣對蔬菜正常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要對棚內額溫度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檢測,在進行通風換氣的過程中若棚內溫度下降過快,此時應該馬上停止通風換氣。②棚內灌溉水量應合理、適度,棚內澆水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灌溉量,并及時松動土壤、進行通風,以降低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③可在土壤上部覆蓋一層鋪底膜,以降低土壤內水分的蒸發,從而降低棚內濕度,采用這種方法對降低棚內濕度、減少土壤中水分蒸發量很有效,使棚內濕度環境維持在適當范圍內,以保證蔬菜健康、快速生長。

3.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模式

3.1田間學校模式

所謂田間學校就是依據農民的需要,為之指派專家到田間進行技術指導。此外,也可以對農民進行培訓,將農業科技和農民教育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對他們講解病蟲害防治、政策法規、溫室日常管理、設施蔬菜、蔬菜產品質量標準、農藥噴施等方面的內容。在農業生產較為關鍵的時候,指派農業專家團隊到技術示范基地、蔬菜大棚等一線生產基地建立教學課堂,與農民進行直接溝通交流,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民發放相關的學習光盤、科技書籍、專家的講課筆記以及技術資料等。

3.2專家帶徒模式

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由農業專家和年青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師徒”關系,形成創新團隊。對于每個團隊都應該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創新目標、創新課題等。結成“師徒”關系以后,按照師父為主、師父選徒弟的程度和方法進行。應該盡量鼓勵農業專家吸收最基層的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徒弟。師徒之間還要簽訂協議書,每名師傅要確定一個創新課題或者科研項目,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結題并且通過鑒定。根據專業特點,師傅對徒弟采取評議教案、示范課、課題研究、現場指導、論文指導、經驗交流、技術推廣等形式進行交流,師傅主動承擔起提攜和培養青年人才的重任。

3.3會展模式

所謂會展就是展示各類最新技術以及在實際生產中的使用效果,其作用就是引進試驗示范農業新技術以及組織培訓本地農民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對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園、育種基地、農業企業O進行展示,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以及農業技術創新推廣。會展在技術交流和經濟發展、文化培育和社會發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一個重要平臺,對各種大棚蔬菜技術的成果的轉化以及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3.4技術示范模式

可以建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區,根據實際產業發展需求,可以在農業高科技示范園、農業企業、生產基地、農業園區等進行技術示范,將最優質的種子、最新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展示給農民看;此外,對于密植技術、薄膜覆蓋、松地深耕等各種栽培模式也要及時積極示范,通過直接的種植效果促進農民學習以及效仿。

4.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蔬菜作為日常必需品,人們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當前我國蔬菜與市場的地域出產矛盾以及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所以,加快推進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以提升蔬菜的品質以及出產量,這對于緩解蔬菜供需矛盾、縮小地域種植差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3

所謂的反季蔬菜實際上就是只能夠在特定時節才能成熟的蔬菜也可以在其他季節進行種植,從而可以實現蔬菜的全年侯種植。而大棚種植技術則是在此背景下所誕生的一種重要的蔬菜種植基礎。特別是隨著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和冷藏冷凍技術水平的提升,反季節蔬菜種植進一步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甚至可以說反季節蔬菜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類型。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反季蔬菜種植有效性值得深入探究。本實驗探討了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在蔬菜大棚種植中的種植成效,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

選擇2016年1―5月期間本地某蔬菜種植場為研究對象,具體涵蓋了黃瓜、豆角、西紅柿、茄子和西葫蘆等多種類型的反季節蔬菜。而在本次實驗研究中,主要選取其中一個面積為0.27hm2的西紅柿大棚為試驗研究對象,探討了其其在接受種植過程中及種植結果情況。

2 方法

將所選的實驗研究大棚和常規大棚做對比種植,其中的對比大棚依舊采用該地常規的西紅柿大棚種植技術,對所選實驗大棚實施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然后對比其同其他常規大棚種植的產量,具體的反季節大棚種植技術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合理選擇蔬菜品種

在計劃西紅柿種植之前,要結合當地市場對于西紅柿的需求品種、需求量等來合理選擇西紅柿種植品種,盡量選擇那些具有高經濟效益,且市場需求量大的西紅柿品種;同時要結合當地西紅柿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的類型和規律來盡量選擇一些抗逆性強和抗病性強的西紅柿品種,一般選擇抗病毒性強和耐熱性好的品種來作為夏秋季節的栽種品種。但是鑒于本次主要在冬春季節來種植西紅柿品種,所以此時需要盡量選擇那些具有高耐性和強抗寒性的品種來進行栽培。

2.2 計算施肥量

為了確保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的質量,需要結合本次所選西紅柿品種的種植情況來合理選擇經濟條件適宜的肥料品種及用量,同時還要做好施肥的時間和方法管控,確保其可以滿足西紅柿種植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具體需要結合土壤肥力和西紅柿出產量來合理計算出施肥量。比如,大棚中田地土壤中所包含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需要滿足蔬西紅柿種植所需的肥料強度,一般需要按照西紅柿種植產量的20%~40%為計施肥量,同時還要適當地施用一些微量元素來作為施肥原則。另外,在西紅柿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公害原則,不可采用鋁含有氯的肥料類型,避免對西紅柿的種植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結合西紅柿生長期的長短以及成熟部位來合理施用氮肥、鉀肥和磷肥等基肥;如果含鹽量在0.2%~3%,那么不適合采用化肥作為基肥,確保可以最大化西紅柿種植的產量,增加西紅柿種植效益。

2.3 在施肥的過程中

要避免亞硝酸和氨等氣體引發西紅柿種植過程中的中毒問題,這就需要在施肥的時候要先進行發酵處理,使其可以呈現腐熟狀態;尤其是在施用雞糞的時候,要保持其保持高程度的腐熟狀態,切不可在蔬菜大棚種植過程中長期將肥料堆放在大棚中;可以一起施用無機肥和有機肥來達到增加西紅柿種植產量的目的。為了確保所選基肥使用過程中所用有機肥的質量,要將其提前一個月在大棚土壤中施用,且實際的施用量需要控制在大田施用量的1~1.5倍,每667m2施用5000~7500kg,且需要采用逐層深耕,確保大棚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質。考慮到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中沒有優質農家肥,此時可以使用復合肥,具體用量為每667m2施用75kg~100kg;要將肥料充分添加到土壤中后方可進行翻耕整地施工作業,確保土肥可以滿足西紅柿種植的生長需求,同時結合不同的西紅柿生長期,要適當地調配一下土壤中氮、磷、鉀3種主要元素的配比,確保西紅柿可以健康成長。

2.4 合理灌溉

鑒于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土壤濕度,西紅柿和絲瓜等具有較強耐旱性植物的根系需要深入較深的大棚土壤地層,此時可以適量地減少灌水次數以及用量(注:針η鄄撕突ㄒ菜等根系深入較淺的植物,需要時刻保持土壤的濕潤性,此時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灌溉次數及用量);同種植株在不同的生長期對于土壤的濕度也具有比較高的要求,一般西紅柿的苗期根系具有較弱的吸水能力,此時對大棚土壤濕度具有較高要求;在西紅柿發棵期階段,為了促進西紅柿根系的發展,需要注意控制用水量;而在西紅柿結果期階段,不可施用過多的用水,確保表層土的濕度可以滿足西紅柿的生長需求。另外,鑒于不同大棚的規模及種類各不相同,此時需要結合大棚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確定灌水的溫度、用量、濕度和方法,盡量將其控制在20~25℃,否則如果灌溉水溫度高于28℃的時候,會對西紅柿等植物的根系造成損傷,引起了蔬菜病害問題。

2.5 加強種植管理

可以在西紅柿葉面噴灑一些營養素來進行抗寒。鑒于冬季外界環境的氣溫比較低,光照強度也比較弱,此時西紅柿的根系吸收能力也比較差,此時可以在葉片上適當地噴灑一些光合微肥來補充西紅柿根系營養比較差所引發的缺素癥等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驅除病蟲,提升西紅柿植株抗寒性,緩解堿性萎縮問題,此時可以借助100~300倍液來抵抗嚴寒;要做好晴天的放風煉苗處理,此時需要在晴天上午棚內溫度高于32℃的時候進行放風處理,以便縮小室內外溫差來確保西紅柿植株茁壯生長,避免出現凍害和閃苗等病害;要及時在大棚中補充二氧化碳。有關實驗統計表明,碳、氧對西紅柿等作物的增產作用比例為1:1,此時作物對碳、氧比的需求比例為30:1,但是當前的許多大棚種植用戶常常忽視碳對于西紅柿等的種植作用。特別是冬季大棚中西紅柿的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黃花問題,此時需要在太陽出現1h后將土壤微生物所分解出的二氧化碳轉化成中午階段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必需物質,這樣將有利于,增強作物的抗寒力,增加西紅柿種植的產量。最后,要及時遮蓋苫來進行保溫施工作業。在反季節大棚中,白天可以吸收外界溫度進行保溫,夜晚會釋放室內溫度的50%~60%比例;土壤的吸熱和放熱比例可以達到20%~30%比例,剩余的空間占熱比例控制在20%~30%比例。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種植當天的氣溫來加蓋苫1h,室內溫度如果超出18℃,那么需要稍微遲一些來加蓋苫,反之則需要早一些加蓋苫。與此同時,在選用苫的時候采用稻草苫,其具有比較好的護圍防寒性能和較低的導熱率,此時需要加蓋一些比較軟密的稻草苫來做好保溫工作。另外,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紫光膜來控制植株徒長,加速積累養分,同時相應的大棚室溫也比綠色膜高2~3℃。

3 討論

反季蔬菜實際上就是只能夠在特定時節才能成熟的蔬菜也可以在其他季節進行種植,從而可以實現蔬菜的全年侯種植。而大棚種植技術則是在此背景下所誕生的一種重要的蔬菜種植基礎。通過本次實驗研究可知:在經過一段時期種植后,接受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蔬菜產量相較于常規種植產量高出33.5%。由此可知,通過實施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可以顯著改善蔬菜種植條件,大大提升蔬菜種植的產量,值得在蔬菜種植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篇4

一、大棚準備技術

由于大棚內多數培育的是反季節蔬菜,因此對大棚基地的要求較高,有機蔬菜的種植首先需選擇地塊較完整的土壤,明確區分普通蔬菜與有機蔬菜的種植區域并在棚內樹立標志。現階段我國大棚種植正朝著有機種植基地發展,而有機種植基地多為常規種植基地轉變而來,轉變時間至少需兩年以上,且轉變后需專業機構認證,才可進行有機蔬菜的種植。

二、蔬菜選種技術

雖然大棚種植蔬菜避免了季節的干擾,但在蔬菜選種時也應注意品種的篩選。以人體食用健康為主,應選擇有機蔬菜種植。首先需確保種苗沒有經過違禁藥物的處理;其次應確保種苗無轉基因成分;最后由于大棚種植與自然環境仍有區別,因此種苗應選擇生長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目前我國大棚種植種苗已經可通過專業機構認證,確保種苗為優良狀態。

三、肥料選擇技術

無論在大棚內種植常規蔬菜或有機蔬菜,均需要嚴格、合理的選擇肥料。與自然環境生長下的蔬菜不同,大棚內生長的蔬菜由于氣體流通不及室外,因此若肥料選取不當很可能造成有毒氣體侵害。而有機蔬菜則禁止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化肥,通常應選擇有機蔬菜肥料,即純天然的,如植物腐敗肥料或動物糞便肥料,這類肥料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副作用。

四、有毒氣體預防技術

蔬菜在塑料大棚內栽培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施肥方式不當或肥料選擇不當,加上通風換氣頻率偏低而造成大棚內有毒氣體含量超標,影響到蔬菜質量。因此要想預防有毒氣體超標,首先應合理施肥,有機肥需經過發酵并腐熟之后才可投入使用。可使用過磷鈣與尿素混合施肥并保障優質施肥,大棚內基肥施肥應控制深度為20厘米左右,追肥則達到12厘米左右,可讓肥料效用充分發揮。另外,需注意施肥后及時補充土壤水分,避免肥料過盛影響蔬菜根部生長。

除了合理施肥外,也應合理使用農膜并注意通風換氣。可觀察大棚外氣候、溫度、濕度等,合理通風換氣,雨雪天氣同樣需注重換氣操作。在地膜合農膜的選擇上,必須選擇安全無毒、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在鋪設后及時清理大棚內殘留物及塑料廢舊品。

五、低溫冷害預防技術

(一)室內保溫

在大棚內加強保溫首先可通過在室內安裝熒光燈方式,每天照射10小時以上燈光,并控制在12小時以內,熒光燈與植物葉片的距離應至少在50厘米以上。其次,可在大棚周圍內側,設置多層苦苫簾,可達到保溫及防風的功效;也可通過覆蓋地膜方式,利用覆蓋面來保溫;或在進出口位置掛上較厚的門簾,避免秋冬季冷風侵入[3]。最后,可使用無滴膜覆蓋,并在蔬菜葉面上噴灑磷酸二氫鉀、噴施寶或稀土微肥,增加棚內二氧化碳含量,可達到促進產量、避免低溫冷害的效果。

(二)室外保溫

室外保溫首先需確保長時間的光照,大棚若能夠得到長時間陽光照射,可將棚內的草苫覆蓋物去除,避免溫度過高影響蔬菜生長。其次,在溫室周圍挖設寒溝,溝內填上稻殼或爐渣等,確保溝內干燥;也可增加溫室墻壁厚度。最后,應確保溫室周邊防風障的有效架設,避免強風侵襲;同時確保蔬菜大棚各個細節位置的堵縫及銜接處理。

六、病蟲害防治技術

首先,可通過生態防治方式,按照相關有機蔬菜種植規定,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及濕度,并保障有效通風,避免滋生病蟲害[4]。除了建立天然植物保護之外,還需將大棚內創建一個氧化生物共存生態環境,對常見病蟲害的自然天敵嚴禁捕殺,通過自然生物系統循環達到殺滅病蟲害的效果。也可使用農業防治方式,通常大棚中會長時間栽種同一種蔬菜,因此病蟲害具有累積性,并且一旦發生病蟲害可能殃及其他位置的蔬菜種植,在處理方面可通過農業防治操作,嚴格按要求種植并實施輪作制度。另外在選種方面,大棚蔬菜選種也應注重良種的選擇,必須提升其抗病性。栽培期間應使用系統性的栽培技術,全面管理大棚內各類蔬菜,在種植設施上配備齊全。

七、結語

綜上所述,使用大棚種植蔬菜可避免季節限制,讓人們食用到健康、安全、營養的蔬菜。種植者在使用大棚的過程中需注重環境的控制以及蔬菜品種的選擇,合理化種植、科學化種植,提升蔬菜產量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大旭.關于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分析[J].福建農業,2015,03:100.

[2]王文英.關于大棚黃瓜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No.517 20:90.

[3]范成方,史建民.山東省大棚與露地蔬菜種植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v.33;No.188 01:108-112.

篇5

    再次,中午噴霧降溫。在夏季中午時,因為棚內溫度較高,葉片蒸發量大,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蔬菜蒸騰作用的需要,而使西紅柿葉片出現上卷現象。菜農可以在棚內安裝微噴頭噴霧的方式來降低棚溫,這樣做還能起到增加棚內空氣濕度,預防蔬菜花柱柱頭干燥,促進授粉,預防蔬菜落花落果的作用。

    最后,菜農還可像棚內蔬菜葉片上噴灑甲殼素、氨基酸、海藻酸等葉面肥的方法,促進蔬菜健壯生長,提高其對高溫的抗逆性。

    蔬菜種植土壤耕作特點要求深耕、起壟。耕地深度應根據蔬菜種類和土壤性質決定,一般要求深耕25厘米-30厘米,種植蘿卜、南瓜等必須深耕。粘性土壤必須深耕,疏松土壤和新墾地開始宜淺耕以后再逐漸加深,深耕細作、擴大根系,是保證蔬菜豐產的關鍵。

    菜地翻耕后,在直播或定植前需要起壟,壟的大小高低應依土壤性質、地勢高低和蔬菜種類來定。一般壟的高度為15厘米-18厘米,寬1-1.2米。為便于排水灌溉,平地整高些,淺根性蔬菜,如葉菜類等整低些;春夏雨水多,宜整高壟,秋冬季可整平壟。起壟應東西橫向,以在夏季到來時減少強烈日光的傷害。另外,在傾斜地起壟,壟長須與斜坡呈90度直角,才能擋住水流和減少灌水的困難,減少養料和土壤的流失。

    選種適時播種

    依照蔬菜對光照和溫度的不同要求,蔬菜播種時期分為春播和秋播。

    蔬菜播種方法有兩種,即苗床育苗移栽和露地直接播種。凡需移栽的蔬菜,如甘藍、花椰菜、芥菜、茄子等,應先育苗,再移栽,而不便移栽的蔬菜,如蘿卜、豆類等移植后易傷害根部正常發育,應該直播。直播時,對細粒種子,如小白菜、菠菜等應將種子混和草木灰或細沙進行撒播,保證種子分布均勻;對胡蘿卜、小白菜、菠菜等也可按一定距離開溝分行條播,這比撒播花工,但蔬菜生長期管理較方便;對蠶豆、豌豆、蘿卜、馬鈴薯等大粒種子都用點播,即按一定的行株距挖穴播種。播種后蓋土不能太厚或太薄,不然不利于種子發芽。也可蓋土后蓋草,保證土壤溫度和濕度,促進發芽,但注意發芽后適時揭開蓋草。

    把握時機移栽

    在苗床育成的秧苗到達一定大小時,應及時移到大田栽植,如番茄、茄子等,一般在6-7片真葉時,瓜類不超過3-4片真葉,甘藍類、白菜類在5-7片真葉時,必須準確把握。

    為提高移栽成活率,應注意選擇移栽時間。一般晴天宜在傍晚,可減少菜苗地上部分的蒸發,而陰天無風時不必限定時間。為減少菜苗根部損傷、增加吸水力、栽后成活快,在挖苗前應對苗床充分灌水,使根部多帶土壤。

    栽植時,應按預定行株距,開穴溝,施基肥與土壤充分拌勻,再放一層細土,然后將苗帶土放入穴內,加以扶正,同時用手將土壤向根際壓緊,澆定根水,使根部和土壤密接。有條件的澆定根水后即灌“跑馬水”,促進成活。

    中耕除草培土

    蔬菜秧苗定植成活后,進行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疏松,增加土溫,流通空氣,促進肥分分解,調節土壤水分,減少病蟲害。

    中耕深度一般蔬菜宜淺,以4-7厘米為度。但不同的種類、生長期和土壤性質等中耕深度也不同,淺根性蔬菜,如洋蔥、黃瓜等中耕宜淺;瓜類(除黃瓜外)、番茄、根菜類等深根性蔬菜,中耕可稍深。

    播種后第一次中耕宜淺。幼苗在根分布處中耕應淺,行間應稍深;長大植株,根系擴大,為避免傷根,中耕宜淺些。中耕以生長前期為主,在蔬菜栽植恢復生長后開始中耕,以后間隔10-15天中耕一次,每次降雨或灌溉后也必須中耕一次。

篇6

農業是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產業支柱,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深入探究,在現代農業種植中,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是綠色農業發展技術的主要趨勢。聊城市是中國蔬菜第一市,發展大棚瓜果菜種植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現對該模式及其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1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概述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是指在大棚種植中,將農產品種植的相關時間因素、嫁接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科學的把握,從而實現多種種植產品可以在成長期處于最佳成長狀態,提高大棚種植的整體產量,實現我國農業種植收益水平達到最佳狀態,實現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科學性探究與創新發展。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符合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成長規律,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特征[1];此外,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的實現,可以提高農業種植的產量,發揮大棚種植的農業發展優勢,可以為農民提供直接的經濟效益,具有經濟性特點。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的開展,必須堅持一定的實施原則:一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必須進行合理的土地應用,實現農業土地應用技術水平的綜合分析,實現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水平進一步拓展;二是堅持綠色化發展原則,從農業種植的基本律出發,做好農業種植技術的整體種植次數和種植質量的提高,是現代農業探索發展的新方向。

2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技術

2.1 茬口安排

大棚多茬次種植要與現代市場的需求之間建立聯系,把握不同季節消費市場的需求情況。以西瓜的種植為例,一般西瓜的第1茬種植時間為3―4月,此時處于初春季節,氣溫逐漸升高,西瓜的銷售市場廣闊;第2茬為5―8月,此時是西瓜成長的應季時期,西瓜的銷售市場大,但為了在同領域中發揮優勢,必須保證西瓜優質;第3茬為9―11月;第4茬為11月至翌年1月,此時西瓜為反季節水果。把握好作物的大棚種植時間,可以促進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發揮實際作用。

2.2 育苗

我國現階段的大棚種植育苗水平直接對后期蔬菜的成長造成影響。首先,應用溶液比重為10%的磷酸鈉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殺毒,經過30~40 min的清洗后,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促進種子快速發芽,清水浸泡時間以10~12 h最佳,浸泡時剔除浮于水面或者腐爛的種子,從而保障大棚種植期間瓜果菜的質量。此外,要善于把握大棚瓜果菜種子育苗的溫度,一般最佳溫度為12~16 ℃[2-3]。

2.3 播種

我國大棚種植的播種時間一般為1―3月、4―6月、7―9月以及10―12月4個時間段。南方氣溫較高,在進行大棚種植中,也可以劃分為每2個月為一個階段,則全年分為6個時間段。農民進行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期間,要善于合理把握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實現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的植物得以成長,并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實現現代農業種植整體水平全面升級提高。以西瓜種植為例,西瓜的應季種植時間為5―8月,其他時間則為反季種植。

播種應注重土壤因素、種植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進行反季西瓜種植時,通常采用覆蓋地膜的形式進行播種處理,以期創造適宜的溫度,控制大棚封閉環境中陽光的照射時長,做好大棚果菜多茬次種植的播種管理。

2.4 施肥管理

施肥階段的管理不是某一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伴隨著大棚種植的整個過程。由于大棚種植是采用人工制造環境進行蔬菜與水果的種植,土地的營養自然循環水平低。為了保障大棚種植中多茬次的整體種植效果,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不同大棚果蔬種植中的營養需求,既要保障對種植作物的營養供應,又要防止大棚內部土地板結的情況發生。管理人員在大棚種植期間,要做好種植計劃,依據我國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的研究分析,一般在幼苗種植初期以施用含有氮、磷、鉀的化合肥料為主,當果蔬幼苗長大后,以經過處理的農家肥為主,這種綜合性施肥技術,不僅可以保障大棚種植作物的營養供給結構完善,同時避免了單一使用化合肥料造成土地板結的情況發生,是現代農業技術種植與分析結構的綜合種植技術手段[4]。

2.5 病蟲害管理

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中,病蟲害防治也是現代種植技術中主要應用措施,果菜多茬次病蟲害防治主要在幼苗成長階段。此外,也要重視果蔬作物成長中后期的病蟲害防治,此時,果蔬成長環境紫外線直射時間短,氣溫適宜,

為不少細菌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應當積極做好大棚果蔬種植中對土壤和生長環境的定期消毒,提高大棚果蔬種植中產品的質量,實現我國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的合理性實施與發展,降低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開展期間病蟲害的危害。

2.6 采摘與茬口對接

保障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的順利開展,最后一步要做好果實的采摘和茬口的對接。進行大棚果實采摘,要做到采摘中保障果實的完整;同時,果實采摘中要保障采摘的果實成長的根莖部分不受損壞,如果果實采摘的時間為冬季,要注重保障果實采摘的儲存,實現現代大棚種植多茬次種植模式的果實供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做好果蔬的茬口對接,如第1茬的收獲時間為3月,那么就要將下一次的種植時間定為5月左右,為大棚提供土壤的緩和期,保障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實施開展的整體循環結構得到科學性應用[5]。

3 參考文獻

[1] 鄧殿新.大棚瓜果菜多茬次高效種植模式[J].吉林蔬菜,2014(7):15-16.

[2] 廖興勇.重慶丘陵山區土地整理模式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篇7

一、品種選取

蔬菜種植的基礎在于品種的正確選取,無論是大棚蔬菜還是小型蔬菜的種植,優良適宜的品種都是種植蔬菜所必不可少的。而品種的選取我們主要專注于兩個字,即“適宜”,不同品種的蔬菜對于地域與環境有著不同的適應性,無論是氣候、土壤還是水文,這些具體的種植環境都會隨著蔬菜品種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應,所以,蔬菜品種的選取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種植環境進行品種選取,在進行品種試驗的基礎上確定蔬菜的有效種植。

當然,蔬菜品種的選取也會因其種植類型不同而發生變化,例如對于大棚蔬菜的種植,其品種的選取還要從經濟效益出發進行考慮,我們一般選擇經濟價值高、季節差異大的品種,這有利于提高蔬菜的反季節性,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二、播種前的注意事項

1.種子處理

種子在播種前進行消毒處理,對于保障成長過程中的蔬菜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和切斷病菌通過種子進行傳播的路徑,同時,種子的消毒也可以起到預防苗期病害的作用。種子消毒一般采用溫湯浸種的方式進行。

2.土壤處理

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殺菌處理能夠保證蔬菜的成長環境的安全。地下蟲害是影響蔬菜種植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播種前應該用辛硫磷拌細干土或者細沙來殺地下害蟲,從而防止地下蟲害對蔬菜生長的阻礙;其次,在起壟后,也應該使用多菌靈、普力克等殺菌劑在壟面和土壤中進行施撒,以避免苗期的病害產生。

三、栽培耕作管理與技術分析

1.播種時的技術要點

第一,要注意種子的播量和播種深度,現存的種子播種問題較為普遍的一點就是播量少的問題,大多數蔬菜種子都比較小,如果播量太少,種子的頂土能力弱、出苗少,蔬菜苗就會出現出苗不齊和缺苗斷壟的現象,所以在播種時要增大播種量,以保證蔬菜產量。

第二,放苗技術和應注在意的要點。放苗方法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適時而變,一般參考的因素有氣溫、天氣,在高溫時要注意及時放苗,一般在下午4-5時為最佳放苗時間,在放苗時要將孔開大些,從而幫助膜內的散熱的過程的進行,也可以在膜表面噴水以達到降溫的效果。而在低溫天氣,放苗的時間一般選在晴天上午的9-11時,開孔要適當小一些。

第三,施肥分析。目前,有很多農民會為了節約時間和勞動力使用隨水施肥的方法進行施肥,但這樣的方式會引起肥料揮發和肥效降低的問題,所以是不科學的施肥方法,我們一般建議將肥料埋入土中進行追肥,這樣能夠避免肥料的浪費,提高肥效。而施肥所用的肥料一般使用無公害有機肥,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再根據情況進行其他肥料的選取。

2.合理灌溉的技術分析

在進行蔬菜灌溉時,首先要根據不同的生育期進行不同的灌溉。在種子發芽期,由于這時作物需水量較多,所以要加大灌水量;而在根系生長為主的時期,一般少灌或不灌,因為根系的生長要求濕度適宜,所以水分的保持以中等為主。在始花期,采用先灌水后,合墑中耕的方式,以滿足這一生長期對于水分的高要求。其次,灌水也要根據土質情況進行分析,一般以土壤墑情為主要衡量指標和影響因素,在缺墑時要及時灌水,合墑時則中耕保墑,在黑墑時則要注意進行排水。合理的灌溉是保障作物順利生長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作物種植以及養護的各個階段做好灌溉工作,幫助作物順利生長。

四、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是蔬菜種植的重點,也是難點,這貫穿于蔬菜種植、生長的整個過程,是不能夠忽視的重要部分。我們將對蔬菜種植中出現的具體病蟲害類型、癥狀及其治療進行介紹。

1.霜霉病

這一病蟲害主要出現在白菜類中。其病狀主要表現為葉片上出現斑點并不斷擴大和擴散,最終葉片干枯而死。對于這一病蟲害的預防,我們建議要加強管理,特別是肥料的加強,從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對于出現該病害的作物,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治療。

2.黃瓜白粉病

該種病狀主要表現為在葉片山出現白色近圓形小粉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而要預防該病害,可以采用三種方法,第一,在選種時選取抗病的品種,第二,要注意對病菌源的遠離和切斷,第三,減少和禁止棚內帶白粉病花卉的培養。對于該病害的治療,可以通過使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20%粉銹寧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

3.甜辣椒疫病

甜辣椒疫病出現在莖、葉、果實等各部位,多呈現軟腐的癥狀,例如在苗期幼苗莖部呈現的水浸狀的軟腐,這種軟腐多呈暗綠色。要有效預防該病害,首先要避免辣椒與瓜、茄果類蔬菜連坐,其次,要使用無病的新土進行育苗乙方感染病菌,最后,要時刻進行觀察,加強田間管理。

4.菜青蟲

菜青蟲是蔬菜種植中最常出現的蟲害之一,它又名菜粉蝶,幼蟲多為青綠色,而成蟲多為黑體粉翅粉蝶。幼蟲是蔬菜的主要威脅,它們通過食葉而蔬菜造成危害,輕者菜葉出現孔洞,重者則菜葉全部被吃光,該蟲主要危害的作物是花椰菜、白菜、青菜、油菜等。所以,面對這一蟲害,我們要在其幼蟲時期就進行防治,主要包括利用速滅殺丁、蚍蟲林、撲蟲精或者敵敵畏等藥物進行防治。

5.蚜蟲

蚜蟲也是主要的蔬菜蟲害,對于蚜蟲,我們一般使用抗蚜威、撲蟲精噴霧等進行防治。

6.小菜蛾

小菜蛾的防治與菜青蟲一樣,也是采用化學方法進行防治。

結語:蔬菜的種植是包含很多技術的復雜過程,它不僅要求自然環境的合理適宜,也對于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作物產量,保證蔬菜質量,提高種植技術是一個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途徑。面對當前蔬菜種植中出現的許多問題,我們必須從中總結經驗,并積極向先進的種植技術借鑒和學習,不斷提高種植技術,提高作物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8

1.1 溫度 蔬菜大棚種植中,塑料薄膜具有保溫性,但當棚內溫度與外界溫度產生的差值并不是蔬菜生長最佳適應溫度時,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因此,要合理控制棚內的溫度,確保作物有最好的產值。

1.2 光照 新塑料薄膜的透光率約為80%~90%,但使用過程中由于粉塵、降水、薄膜老化等原因,透光率降低10%~30%。因此,應選用耐溫、防老化、除塵無痕的塑料薄膜,使棚內的采光、溫度都達到最適宜的狀態,并延長塑料薄膜的使用期限。

1.3 棚內濕度 薄膜的透氣性較差,如不及時通風,棚內土壤內水分的蒸發和作物蒸騰就造成了棚內的濕度過高。因此,要注意作物最佳濕度的調控。

1.4 二氧化碳濃度 每天要根據情況進行通風,補充二氧化碳。此外,當溫度較低時,要選用優質煤炭進行充分燃燒,并且要把燒后的廢氣排出大棚外。

1.5 土壤濕度 大棚內土壤濕度分配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于受到棚外水分的滲透和棚膜上凝聚的水滴的下流,使得土壤較為濕潤。而大棚內中央的土壤則較為干燥。因此,要根據土壤的濕度來分配作物的種植。

2 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害

2.1 連續耕種的危害 連續耕作的蔬菜大棚,由于常年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會導致土壤內營養成分不均衡。同時大量施用氮肥,會使土壤呈酸性,導致農作物出現死苗的現象。并且,由于棚內土壤溫度、濕度較高,加速了土壤內有機物的分解,再加上不科學的施用肥料,致使殘留在土壤內的各種肥料鹽分隨著澆灌水聚集起來,形成次生鹽漬。當土壤鹽濃度達到0.3%~0.5%的時候,由于土壤濃度高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會導致農作物吸水能力降低,易干枯致死。

2.2 盲目使用農藥 不可否認,農藥在防治病蟲害這一問題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促進了作物的生長。但噴施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也是造成蔬菜、環境污染的原因。大棚內環境較為封閉,許多有害病菌聚集在了土壤內,必須長期用農藥才能維持農作物的生長,但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土壤產生抗藥性。致使有些農民為了利益最大化,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來維持作物的生長。這樣不僅污染環境、不利于生態平衡,還有可能造成人、畜中毒等現象的發生。

2.3 有毒氣體的危害 大棚中的蔬菜在栽植過程中,常受到氮氣、二氧化氮和塑料薄膜產生的有毒氣體的危害。由于大棚是相對密閉的環境,大量施用像雞糞、豬糞等有機肥,特別是當施用未被腐熟的有機肥時,則易導致產生氨氣。如果一次性大量的施用氮肥,則易產生過多的二氧化氮氣體,危害農作物。如果土壤中液態氮的含量增多,就會生成過多的二氧化氮。所以,過多的氮氣和二氧化氮氣體會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降低產量。

2.4 低溫危害 由于大棚內的溫度分布不均,且晝夜溫差較大,早春時又有許多塑料薄膜有破損,如不及時修補,冷風侵入,易導致植物萎蔫、生長停滯等現象出現。長期處于低溫下的植物,根部易受到損害,阻礙了秧苗的正常生長,使產量下降。

3 防治對策

3.1 合理輪作 不同的農作物對土壤養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對各種養分吸收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合理輪作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壤中的養分;而且,合理輪作還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還可以減輕病蟲害的危害。由于病害對寄主是有選擇性的,連年耕作同一作物的話,部分害蟲的專食性就會導致作物的減產,也會導致土壤內有益微生物的減少。因此,要合理輪作,用地、養地相結合,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3.2 用腐熟有機肥代替部分化肥 (1)腐熟有機肥料中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有很多微量元素,可以為農作物提供均衡營養。(2)當腐熟有機肥分解后,為土壤內的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元素,促進了微生物的繁殖,而微生物又可以促進有機肥的分解,使土壤內營養豐富。(3)施入有機肥后,可以增強土壤的蓄水能力。(4)腐熟有機肥當中的有機物分解時產生的有機酸能夠促進土壤和化肥中礦物質的分解,提高化肥利用率,有利于農作物的吸收利用。

篇9

    冬天的來臨將是溫室蔬菜大棚種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大棚蔬菜生產專業戶經經常收聽當地的天去預報,及早的去準備、預防變天給大棚蔬菜帶來的傷害,力求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冬季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所面臨的災害性天氣主要包括:大風天氣、連陰天氣、大霧天氣、寒流來襲、寡照、強降溫降雪等,對具有危害性的天氣進行了解才能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下面主要介紹各種災害性天氣,同時積極的采取保守的整治措施。

    2.1 連陰天氣對大棚蔬菜的影響

    連陰天氣對大棚蔬菜的威脅是非常大的,冬天出現連陰的天氣時,通常溫度十分低、光照很弱,這樣一來對一些喜溫性的蔬菜的成長就會造成威脅。連陰天氣會使成長中的植被停止生長,同時葉片伴有枯黃、脫落的現象。

    2.2 寒流天氣對大棚蔬菜的影響

    寒流天氣是東北地區冬天中時常出現的天氣,寒流來襲會出現持續的低溫,對于保溫性能不好的冬季大棚來說種植的蔬菜受到寒流的影響會是作物受冷、受凍,輕者出現葉片發黃,重者落花落果、枯死凍死,使農民造成經濟損失。冬季大棚中種植辣椒黃瓜作物,棚內溫度如果低于十二度超過六個小時就會發生冷害,像種植西紅柿的大棚應將溫度控制在十度以上,茄子的溫度達到五度以上方可躲過寒流的來襲。寒流來臨會使得室內的溫度降低,受其影響大棚不敢放風,使得室內濕度增大,成為了病蟲害發生的最有利條件,因此寒流來臨以前要及早的做防范措施,避免冷、凍害的發生。大棚蔬菜生產專業戶的農民也應根據做種的農作物地對溫度的要求來保證大棚內的溫度。

    2.4 久陰驟晴的天氣對大棚蔬菜的威脅不容忽視

    冬季大雪天氣剛剛過去,在天氣放晴之時農民會為就未進行照射的蔬菜揭開稻草,過后會發現植被萎蔫,這種現象不容忽視,萎蔫的出現輕者使得蔬菜生長減慢,重者直接導致蔬菜的死亡。因為植被受到光照導致植株水分失衡,植株還不能夠適應陽光的照射,因此在久陰驟晴的天氣后的大棚蔬菜的照顧應十分的細心,保證充足的水分也是十分必要的。

    2.5 大霧天氣不利于大棚蔬菜的成長

    霧天常常會伴有低溫和高濕的現象,加上能見度較低使得光照不充足的大棚蔬菜的生長停滯。近年來大霧天氣較七八十年代較少,這對大棚蔬菜是十分有利的,潮濕的氣候是病菌繁殖的最有利氣候,病蟲害的發生將會為大棚蔬菜帶來經濟損失,應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大霧天氣給農民帶來損失。

    3 預防災害性天氣對大棚蔬菜的影響的對策

    冬季對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民來說是十分忙碌的季節,為了使大棚蔬菜的能夠在寒冷的冬天中良好的生長,大棚蔬菜專業戶首先應經常收聽當地氣象臺的天氣預報,為將要來襲的災害性天氣做好預防準備,根據不同天氣采取不同的措施,積極地防護措施將會使災害性天氣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下面將介紹對不同天氣下的大棚蔬菜應進行怎樣的管理。

    3.1 連陰天氣的防護措施

    連陰天氣容易使植被葉片黃化,根據這種情況,應在大棚室內溫度有一定保障的情況下,應向往常一樣將蓋草揭開,這樣做是因為陰天時所散發的光照也能夠維持蔬菜的生命,如果連續幾天都不揭蓋是十分利于蔬菜的生長的。

    持續的陰天加上寒流的襲擊在冬天是十分常見的,這時候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更加的繁重,為了保持棚內的溫度恒定,可以在棚墻陰面加掛反光物來維持陰面作物的光照。這也能工作不僅增加了一定量的光照還能是室內溫度得到提升。在秧苗培育初期遇到寒流襲擊還可以通過架設小拱棚的方式來保證室內溫度。

    3.2 寒流天氣的保溫措施

    遇到寒流天氣保溫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最直接的保溫辦法是可以通過增加棚內設備開始,如將較易進風的位置用舊塑料來做成圍墻,或在門口加掛棉門簾來擋住一定的風、寒。還可以在棚頂加蓋一些舊的棚膜、草氈等。如果寒流襲來時棚內溫度達不到蔬菜生長所需溫度可以通過增設火爐、電熱風、浴霸燈等保證室內溫度,防止作物遭到凍害。

    3.3 大風、暴雪天氣的預防措施

    在風暴來臨前期應做好防風、固膜工作,檢查好膜線、壓桿是否夠固定良好,草站蓋嚴,避免大風將其吹跑。降雪的白天也應保持草氈打開,同樣散射光可以維持蔬菜的生。雪天應及時清掃棚頂上的雪防止積雪過重引起棚體坍塌;雪后也要將雪清掃干凈,使棚內蔬菜及早的接受光照。同時在大雪過后要注意大棚排風工作,為避免棚內濕度過高帶來的病蟲害的發生。

    3.4 補救措施要記牢

篇10

①物理防治

糖醋液誘殺

在成蟲發生期,將糖醋液(糖、醋、酒、水和90%敵百蟲晶體按3:3:1:10:6的比例配成溶液)放在溫室內,隨時添加,保持不干,誘殺成蟲。

黃色粘蟲板誘殺

在溫室棚內每667 m2懸掛35~40塊黃色粘蟲板,誘殺成蟲。注意及時更換黃色粘蟲板。

誘蟲燈誘殺

根據成蟲的趨光性,于成蟲高發期夜間在棚內設置黑光燈和頻振式殺蟲燈,可誘殺多種害蟲:也可以在25 W普通日光燈下面30 cm處放一個糖醋液盆,誘殺成蟲。

設防蟲網

覆蓋40~60目防蟲網隔離溫室,防止成蟲侵害和蔓延。

②化學防治

基質拌藥

辣根粉與基質配比為1:80、1:160和1:320,硅藻土與基質配比為1:20和1:40。也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拌基質,配比為1:320,防效達78%。

覆蓋藥土

辣根粉、0.8%阿維?印楝乳油、3%辛硫磷顆粒劑與硅藻土配比分別為1:160,每盤(1960 cm2)蓋藥土70 g時,再用硅藻土70 g覆蓋,防效100%。

藥劑噴霧

用0.8%阿維?印楝乳油400倍液,在成蟲發生期噴霧3次。

生物農藥防治

可用2%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1.8%阿維乳油分別與0.3%苦參堿水劑按1:1配制400倍液或用50%辣根素乳油5000倍液或葉面噴施4%阿維?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用98%辣根素原油100~300倍液澆灌,處理24~48 h。7d預防1次,連用2-3次。蟲害嚴重時,可2~3 d噴1次。

③生物菌劑防治

每次澆水時加入100~200倍的EM菌劑等有益微生物沖施苗床,可防治幼蟲,從根本上解決幼蟲為害瓜菜種苗生長的問題。其原理為:一是有益菌能將根部的臭味轉變成酸香味,抑制成蟲在根部產卵、生蟲;二是有益菌能將卵分解,使卵殼不能硬化而孵出幼蟲:三是有益菌能調節根莖部土壤和植物所需營養至平衡狀態,增強植株抗病、抗蟲性,使生物菌占領生態位,提高土壤透氣性,使植物根部環境不適宜病蟲害生存。

④生態防治

營養土中多施用生物菌分解的牛糞等有機肥,一是使土壤充分腐熟,二是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三是增加營養土中碳、氫、氧元素含量,不利于成蟲產卵和幼蟲活動。另外,可在苗床的蓋土中適當地配一些河沙或青沙,蓋土中含沙量達到50%以上,可增加透氣性,還可以使表土更干爽,不利于成蟲產卵。

⑤環境處理

在溫室內防治成蟲為害較好的方法是用敵敵畏熏蒸。在大棚空閑時間利用白天高溫(70℃以上)加敵敵畏、硫磺一起熏蒸,可以消滅病蟲,保持7~15 d即可。如果在育苗期間發生蟲害,可以提前1~2 d熏蒸,溫室內的作物必須噴灑天達2116壯苗靈600~1000倍液,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特別是提高植株對高濃度敵敵畏氣霧的抗性,防止熏蒸時敵敵畏氣霧傷害植株。熏蒸應于晴天9:00進行,一直持續到第2天上午。這樣可以保證熏蒸時溫度高、害蟲呼吸作用強、吸入的藥量多,殺蟲徹底。如能在5~7 d連續進行2次,可徹底消滅殘留蟲卵孵化的幼蟲、蟲蛹羽化的成蟲。

⑥硅營養防治

篇11

學習內容:

小溝村屬虎頭崖鎮北部沿海村居,居民536戶、人口1768人,總面積1506畝,耕地面積1306畝。走進小溝村,遠遠就看到兩白墻紅瓦的蔬菜大棚整齊劃一,大棚內滿眼翠綠,黃瓜頂著鮮嫩的黃花,成片的西葫蘆長勢旺盛,這是由虎頭崖鎮政府投資220萬元新建成的10個長100米寬20米節能型日光溫室大棚,西紅柿和茄子已經開始上市了。他們正對棚區進行1500平方米道路硬化,溫室大棚內進行1200平方米通道硬化。果蔬生產項目采用俄羅斯技術和管理模式運營,所有果蔬產品均達到歐盟標準。基地集采摘、觀光、購物、休閑于一體,分設農家樂區、庫房區、養殖區、暖棚采摘區、冷棚采摘區、瓜果采摘區六個功能區。通過引進這一項目,實現農民增收3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村集體通過出租灘涂以及栽植速生楊的方式,增加集體收入330余萬元;投資20余萬元,在村內栽植櫻花、月季、紫葉李、海棠等觀賞苗木2萬余棵,實現三季見花、四季常青;基地確定建設成為膠東最大集果蔬、采摘、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新景點和萊州市最放心的綠色蔬菜、瓜果供應基地。

篇12

中圖分類號:S6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07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選用4個品種,即里綠(西蘭花)、雪山西蘭花(西蘭花)、雪山椰菜花(花椰菜)、紫花菜(花椰菜)。各供試品種于6月20―29日于大棚內育苗,7月16―24日在大棚內移栽,定植前開溝每667m2施有機肥3m3,二銨12.5kg,采用平畦定植方式,行株距有55cm×50cm,60cm×50cm,60cm×55cm,60cm×60cm。緩苗后封垅前每667m2追施10kg尿素1次。定期防治菜青蟲,小夜蛾,蚜蟲。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品種生長發育期的比較

所試驗的4個品種中,除紫花菜外,均在A定生育期內開始成熟,以里綠生長期最短,采收最集中,生育期提前了10~20d,采收期為10d。以雪山椰菜花收獲期最長為28d,有利于分批上市。以紫花菜最晚熟,直到10月26日僅收獲5%,95%絕產(見表1)。

2.2 各品種的產量表現

本試驗選用的4個品種,由于品種與密度的不同,產量間不能進行比較。但從整個栽培過程看,密度越大,作物間爭水、肥、光、氣、熱越激烈,表現為采收不集中,采收期拉長,成熟不好及空秧率增加。根據植株開展度的不同,花椰菜株行距宜選擇在(50~55)cm×50cm,每667m2定苗1900~2100株。西蘭花早熟種行距宜選擇在50cm×50cm,每667m2定植2000~2100株。本試驗中各品種的平均單球產量與最大單球產量差異較大,各品種的生長期多比預定的生育期要短,因為菜花采收期受市場因素影響所致。太大菜花市場不好賣,中等偏小菜花看好,多數長到1~1.5kg,于花球形成后20d左右采下上市。其生長潛力較大(見表2)。

2.3 無公害栽培技術

篇13

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其主要通過現代技術,通過農業工程設施,對區域氣候和其他不利氣候條件進行有效的控制,真正解決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使植物生長環境和根系,有效地優化。采取這種種植技術,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能得到有效優化,可以根據種植計劃生產出優質、高產、無污染的農產品,進而滿足人們的需求。

2 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品種方面的因素

反季節蔬菜的種植并不適用于所有蔬菜,一些生產力弱,生命脆弱的蔬菜種類不適合進行反季節培養。因此,在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中,應選擇能夠頑強抵御自然災害、生長能力強的品種。

2.2 環境方面的因素

環境因素對蔬菜影響非常大,將會直接改變蔬菜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種植反季節蔬菜時,必須重視環境的選擇,應確保蔬菜生長在最合適的環境之中,這樣才能使所種植的蔬菜更加高產、優質。一般來說,蔬菜更適合生長在平原或丘陵地區,并具備以下特征:(1)土壤環境適宜;(2)有充足的陽光條件;(3)有充足的水分或者方便進行人工灌溉;(4)氣候溫暖。

2.3 效益方面的因素

反季節蔬菜的種植與應季蔬菜不同,一般需要投入比種植普通當季蔬菜更多的資金,同時,受市場的影響也較大,因此,種植風險較高。因此,蔬菜的經濟效益對反季節蔬菜的培養量有影響。

3 冬季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3.1 育苗

冬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關鍵環節是營養缽育苗。經驗豐富的農民通常會將黑色塑料營養缽作為育苗的載體,因為黑色塑料營養缽不但可以在白天吸熱,而且還可以在夜間保溫護根。在育苗期間,為避免幼苗被凍傷而無法正常生長,應采取措施將營養缽內的溫度保持在10℃左右。

3.2 配置好營養土

為了使施肥次數得到有效減少促進幼苗的快速生長,所以進行幼苗移栽時,應該配制好營養土。制營養土時,最好使用園泥土及當地田。也可以選擇一些農家肥,例如牛糞、雞糞等。牛糞屬于透氣性糞肥,而雞糞的屬性為熱性,故而,我們可以選擇它們共同配制大棚蔬菜種植所需的熱性營養土。

3.3 高溫悶大棚,并用消毒藥劑進行消毒

播種前,進行高溫悶棚,并且配合特定的消毒藥劑對大棚進行消毒,可以殺死大棚內的治病病菌,防治病蟲害的發生。

3.4 分苗時及時用生根素灌根

生根素具有鋅、磷、鈣等物質,能促進根的生長。其中,鈣營養素決定根系的粗度,磷營養素決定根系的數目,而鋅營養素則決定根系的長度以及生長速度。分苗時可使用生根素灌根。當幼苗擁有發達的根系,其吸收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避免因秧蔓缺水、缺素而被凍傷。

3.5 注意給幼苗補充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促進蔬菜的光合作用。冬天時,棚室中的蔬菜比較容易出現變黃現象,原因是大棚內二氧化碳不足。因此,必須重視大棚二氧化碳的補充工作,在氣溫高時,應把棚膜適當開放,氣溫低時,應及時閉棚,人為補充二氧化碳,以使蔬菜的抗寒能力得到增強,達到高產的目標。

3.6 足水以防凍害

水分的比熱要比空氣高,散熱比空氣慢。所以在種植大棚反季節蔬菜時,應確保大棚室內的種植土壤中,水分充足,土壤保溫,蔬菜根系不懸空,能夠有效的抵御凍害。

3.7 葉面噴營養素抗寒

由于冬季光照弱、氣溫低,根系的實際吸收能力降低,蔬菜容易出現缺素癥,此時應在葉面上噴淋一些光合微肥來緩解上述癥狀。在葉面噴灑米醋可以抑菌驅蟲,要葉面上噴灑由白糖、米醋和過磷酸鈣的混合液則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3.8 晴天反復放風煉苗

冬季晴天時,對大棚進行反復的放風可以有效縮小室內外的溫差,提高植株對生產環境的適應能力,使植株茁壯成長。

3.9 大棚的防寒及保溫

白天時,普通的蔬菜種植大棚通常以吸熱方式貯溫,晚上時,棚室內所釋放的熱量約占室內總量的55%。所以應該根據當天氣溫及時蓋苫,蓋苫后,室內溫度通常為20℃,若在20℃以下,就需早一些蓋苫,若在20℃以上,則需遲一些蓋苫。此外應該優先選用稻草苫。

4 露地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巨野县| 萨迦县| 崇文区| 望城县| 昌黎县| 湘潭市| 金山区| 新和县| 隆回县| 衢州市| 奉贤区| 开阳县| 内江市| 西安市| 武邑县| 东光县| 汪清县| 岑巩县| 新蔡县| 滨海县| 定兴县| 大兴区| 工布江达县| 九寨沟县| 红河县| 静安区| 浦北县| 昌平区| 瓦房店市| 缙云县| 景宁| 平果县| 勐海县| 桃园市| 吐鲁番市| 凌海市| 阳信县| 凌源市| 如东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