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中醫臨床研究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醫臨床研究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醫臨床研究論文

篇1

1)臨床試驗開始前應獲得本單位倫理委員會的批件,作為參加單位如倫理委員會不要求再次審核的,至少應保留組長單位倫理批件的復印件;

2)批件上標注的版本日期及版本號應與臨床實施的方案版本號和日期對應;

3)臨床實施階段對于方案的各種變更需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4)頒發批件的日期應早于首例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日期等。

1.2知情同意過程及知情同意書的簽署

知情同意過程作為受試者了解試驗風險和自身受益的重要途徑,應嚴格執行“充分告知,完全理解,自主選擇”的原則,研究者應保證所做出的解釋和說明使得受試者充分知情,受試者最終是否參與臨床研究的決定是在充分知曉整個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對知情同意及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質控要點包括:

1)簽署的知情同意書份數應與篩選的受試者人數一致。

2)簽署時間是否在所有試驗相關檢查之前,但與疾病診斷相關的檢查或醫療機構的常規檢查除外。

3)知情同意書簽署內容應包括受試者(法定人)和研究者的簽名、有效聯系方式、簽署日期。

4)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日期、姓名與試驗過程及病歷資料的相符性,如核實知情同意書的研究者簽字是否與研究病歷一致,受試者簽字是否與患者日志一致。原則上必須是受試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但對于無行為能力和無法正常書寫的受試者,應確保簽署日期與簽署人與原始文件中記錄一致。

5)應給予受試者充分的時間考慮是否參加該臨床試驗,但受試者與研究者的簽字必須是同一天。

6)給受試者一份簽字后的知情同意書復印件。

7)對于在臨床試驗中變更的知情同意書,需經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且在此之后入組的受試者應簽署新版知情同意書等。

1.3跟蹤審查

倫理委員會應確保臨床試驗的全過程處于其監管范圍內,定期跟蹤審核研究方案的執行情況,重點關注安全性管理,包括新的安全性信息,嚴重不良事件以及非預期不良反應等,以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重新平衡受試者的風險與收益,使得受試者的權利和安全得到持續的保護。對于倫理跟蹤審查的質控要點包括:

1)臨床試驗中發生的嚴重不良事件和方案偏離均應向倫理委員會報告。

2)對于時間跨度較長的研究項目,研究者每年至少向倫理委員會提交一次年度進展報告,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復意見。如審查意見是需要做必要修正后方可繼續研究,則應制定向相應的修改措施并確保其落實情況。

3)臨床試驗結束后應匯總受試者入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以及受試者權益保護情況,向倫理委員會遞送結題審查文件。

2中醫臨床研究倫理質量控制量化評價

中醫臨床研究倫理質量控制評估是對以解決中醫臨床問題為目的而進行的科研活動倫理質量的評估,考核的重點是受試者保護的措施及其執行水平。評估從方法上區分,有定性評估、定量評估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定性評估指標測評面較廣,但不能較為直觀地區分課題的執行水平;定量指標不易設置,但可實現對于課題的精確評價。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醫臨床研究的方案優化及質量控制研究”課題組對“重大疑難疾病中醫防治研究”項目的全部42個課題的倫理管理水平進行了中期和結題質控檢查,并初步探索了倫理質控評價量化指標.

2.1依此指標對全部課題進行了中期和結題的量化評估數據采集對于有多名測評者參與采集的課題取平均值為其最終數據,同時為了消除定量評價結果在各指標間的數量差異,將各課題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最終以雷達圖的方式進行描述。

2.2根據全部課題質量控制評估指標(12個指標)采集的數據,繪制中期和結題兩階段各課題的質控評估總得分,并將倫理質控評估得分和課題質控評估總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

2.3以倫理質控指標的重要性,即倫理質控得分占質控總得分的比例,分析中期和結題兩個階段倫理

3討論

3.1各課題在x1指標上的得分

全部課題在定性指標倫理委員會批件上的數據顯示,中期和結題兩個時間節點上被評估課題該指標得分均為滿分。結合質控監查的實際情況,所有課題承擔單位在正式進入臨床受試者招募之前,研究方案均經過了本單位的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同時參研單位(分中心)至少也保留了課題承擔單位的倫理批件的副本,符合《中醫臨床研究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規范》規范要求以及以學倫理學的基本要求,說明研究者重視研究方案的倫理審查,在倫理審查對保護受試者的作用方面認識較為一致。

3.2x2與質控總得分在中期和結題兩階段的變化

對各課題在x2(知情同意書簽署完整規范性)指標的得分以雷達圖表示。雷達圖最內層的圓代表評價對象的最低水平,最外層的圓代表評價對象的最高水平;從圓心引出若干條射線將圓平均分割,每條射線代表一個評價對象,評價對象的實際值按比例標在圖中相應的射線上,然后將實際值用直線連接起來,形成不規則的多邊形,就繪制出了全部課題倫理質控評價的“雷達圖”。我們看到中期到結題兩個時間節點上該指標變化不大,同時課題的總體質控得分也大致相同。同時分析X2的倫理質控評估分數與課題質控總分的相關性,相關性系數從中期的0.26614下降到結題的0.14656,且相關檢驗都沒有統計學意義(P=0.1063和P=0.3543),說明倫理質控評估分數和課題質控總分不具有相關性。再進一步分析倫理質控指標的重要性,即計算倫理質控得分占質控總得分的比例,中期的均值為0.1245(95%cI0.1142,0.1347),結題的均值為0.096(95%cI0.0907,0.1013),且二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1)。說明倫理質控從中期到結題占質控評估總分的重要性呈下降趨勢,分析原因是在課題前中期入組數量相對較少,質控評估涉及的若干方面(研究記錄質量、真實性、依從性、質量控制、數據管理)剛剛開始或尚未開始,因此分數也相對較低,此時強調研究開展的第一步:知情同意書簽署規范性對于質控評估的總分影響相對較大;而到結題時鑒于前期的要求,知情同意書的簽署已基本規范,各課題在此指標上的水平大致相同,而其他方面如研究記錄質量、數據管理等方面各課題的水平變化差異變大,這些方面的優劣差異決定了質控總得分的差異,而此時倫理質控水平對總體質控得分的影響相對降低。

3.3倫理質控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通過中期和結題倫理質控評估數據采集發現各課題普遍缺少倫理跟蹤審查,盡管全部課題在開始試驗之前已經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件,但是對于研究周期較長(>1年)的臨床研究應進行持續的倫理跟蹤審查,以確保方案執行的依從性以及倫理性。對于知情同意書簽署規范性存在簽署時間在篩選檢查之后,知情同意書未交受試者一份,研究者、受試者聯系方式及日期等必要信息缺失等問題。

篇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8例,年齡在20-50歲,其中女27例,男21例,均有稀便、不成形、伴有粘液,日行4-8次,伴有消瘦,出現上述癥狀2個月以上前來就診,通過結腸鏡檢查確診。

1.2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局限于結腸粘膜及粘膜下層的炎癥過程。病得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理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于20~40歲,也可見于兒童和老年,男女發病率差別不明顯。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本病發病主要由于免疫機制異常,細胞、體液免疫反應均參與,并與遺傳因素有關。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能參與發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大便有粘液膿血、腹痛及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捎嘘P節、皮膚、眼、口及肝膽等腸外表現.

1.3治療方法及結果

1.3.1中藥臨床上采取清熱解毒,涼血止瀉的中藥湯劑保留灌腸,使藥液直接通過腸壁吸收發揮藥效。方中青黛涼血解毒;秦皮清熱燥濕、澀腸止瀉;黃連清熱止瀉,它含有多種生物堿,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白及可使血白細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消腫生肌,利于潰瘍面的修復;白頭翁對腸粘膜有收斂、止血作用;三七能縮短凝血時間,使血小板增多而起止血作用;五味子提高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抗炎抗病毒的應激反應。以上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止瀉生肌之功效。灌腸藥用:青黛5g,秦皮、黃連、白及、白頭翁各15g,三七5g,五味子15g。上藥用文火濃煎成100ml藥汁備用。

1.3.2方法:上述中藥100ml每日1次,連用4周。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后,取藥液100ml灌腸前將藥液溫熱約38°~40°,灌腸時囑其左側臥位,并插入肛管,連接輸液瓶裝有灌腸液的輸液管,緩慢注入藥液,注入后令患者盡量抬高臀部,灌腸: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病變取左側臥位30min,橫結腸、右半結腸、全結腸病變,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各30min。經注入腸腔,保留時間不短于30-90min,每30天復查1次結腸鏡,為1療程。

1.3.2療效判定經過2個療程以上的治療,癥狀消失,結腸鏡檢查潰瘍病灶縮小50%以上或漬瘍愈合,糜爛面消失,粘膜光滑,色澤正常,血管走行清晰,大便日行1-2次。

篇3

(一)語類分析

語類分析是篇章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語類是為實現某一交際目標,得到特定交際社團公認的語言交際類型(葛冬梅、楊瑞英,2005;龐繼賢、葉寧,2009)。語類分析主要在語篇層面結合功能進行,目的是闡釋學術文體的語篇推進結構和語言特征,體現了學術文體寫作的規范要求。

語類分析學說認為,每個學科的語類都有自己的特點,都遵循該學科的寫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驟安排結構和語言形式,學術論文作者通過適當的語步構建學術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得到所在交際社團的承認(Swales,1990)。當前有許多論文對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分析(如劉勝蓮、魏萬德,2009;余莉、梁永剛,2006等),但學位論文摘要和期刊論文摘要在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上不盡相同(Hyland,2005b),需要認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評

學位論文摘要是位于學位論文正文之前對論文整體內容進行概述的獨立學術語類?!禡LA格式指南與學術出版準則》(1998)對論文摘要的要求是長度不超過350字,內容包括該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英語摘要,在中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除標題外,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整體質量,是評判研究生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論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認為引言的組織結構與整個論文的結構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四個語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導言部分,Swales(1990)有詳盡的語步分析,如下表1(改動自黃婷婷、許明武,2003)。目前對于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三個語步的語步分析較少。

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已經成為學術論文體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為學術界所公認。而國內大多數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也沿襲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對論文的引言部分進行體裁分析,而鮮有用此模式對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進行分析。實際上,摘要和引言屬于不同的體裁,Graetz(1985)認為論文摘要由四語步構成,即問題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結果(result)―結論(conclusion)。Bhatia(1993)認為,摘要由以下語步構成:(1)介紹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總結研究結果;(4)討論研究結論。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區別于引言,一則在于摘要由于字數限制,較少涉及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側重點在于提出問題和介紹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須從文獻綜述入手,否則很難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無法開展下一步的討論(徐有志等,2007)。二則摘要語篇較之于引言語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結論,而不宜占用過多篇幅展開討論。因此,一方面,鑒于國內對于學術論文摘要部分研究較少,而另一方面,學術論文摘要區別于引言,在第一語步和第四語步有其獨特特點,所以,有必要借鑒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對機械工程、西醫外科學、應用語言學文、社會學的研究,當前對中醫藥英語摘要的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偏誤分析(如段平、顧維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沒有對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也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中醫藥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特點進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的語料是中醫藥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500字左右)、中醫藥博士論文英語摘要(500―1000字)、中醫藥期刊論文英語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論文從中國知網期刊論文庫和碩博士論文庫中隨機抽樣。論文上傳的時間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為了保證本項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結合中醫藥類學術論文實際,在對論文進行編號后我對語料進行預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一)理論研究類

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中醫藥類某一專題,對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梳理,或者對大量前人經驗、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如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

(二)實驗研究類

在實驗室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實驗動物。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三)臨床研究類

在臨床研究中,或在臨床實際運用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患者。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同時,根據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鑒黃婷婷、許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對論文摘要進行四大語步的分類: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判斷摘要的文字的語步范圍,來自于該文字使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型。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語步及體裁分類

通過對語料進行初步分類。分類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傳統的論文英語摘要寫作模式。首先,理論研究類是區別于其他學科領域論文的特有類型。由于中醫藥研究重視對傳統醫學知識的集成和積累,因此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是不可或缺的論文體裁,而其他學科領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醫學術論文中,除期刊論文可以有文獻綜述的體裁,一般不允許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論文以純理論研究的形式出現,因而在摘要中也不會出現理論研究的類型。

其次,通過實際分類發現,在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況,即介紹和討論理論背景后,通過實驗室或者臨床應用證明理論指導下對受試進行實驗,或者對患者進行施治的情況。而期刊論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選擇省略對理論背景的討論,使用直接描述實驗或者臨床應用的寫作策略。同時,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討論的情況,只對實驗過程或者臨床作用進行討論。

最后,可以發現,在類型分布上,碩士學位論文學位摘要的種類數量比較平均,以理論研究稍多;而博士學位論文明顯以理論研究加實驗室研究的混合研究類較多,可以推斷,博士論文在理論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參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故而此類較多。同樣,因為大多數博士論文的摘要中會包含理論背景,臨床研究類的論文數量較少。期刊論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分布平均。這可能和期刊論文的篇幅有限有關,側重點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語步分析

1.理論研究語步分析。

通過對理論研究的基本語步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論研究類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導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雖然長度不同,均涵蓋導言部分的三大語步,即M1: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據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碩士學位論文A7每段開頭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論文全文中有相似語步,以C2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分析。

在具體語步分析中,我們發現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極為相似。碩博士學位論文均采用IMRC的結構,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結構。有兩點值得注意:(1)與表1進行對照,論文作者在摘要的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闡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達到占據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導言部分的其他語步。(2)IMRC結構與Swales(1990)的IMRD結構略有不同,討論部分(discussion)為結論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實際上印證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觀點,可見摘要語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選擇突出研究方法、步驟和結果的策略,而省略導言語步和討論語步。

3.混合研究語步分析。

首先,在三種英語論文摘要中,在期刊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數量為零。我認為,并非期刊論文的實驗過程和臨床應用沒有結合理論,而是在語步中理論并沒有體現。

同時,博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的語步特點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語步推進模式,對理論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論文B9為例,有清晰的元語篇標記(meta-discourse)完成語步轉換: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紹感染性肺炎的定義和分類,提到此病“一般屬于中醫風溫、咳嗽等范疇”。第二段的元語篇結構為:

“本文分為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方面,運用溫病學理論、認識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重點探討中醫與現代現代醫學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認識上的契合點。”

第四段出現對應的元語篇結構:

“臨床研究方面,根據癥狀表現,對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辨證分型,總結臨床用藥,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臨床常見證型為痰熱壅肺與風熱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氣以透邪的中藥屬解表、清熱、怯濕、止咳、化痰等類?!?/p>

在英文摘要中,相對應的原作者的表述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對比后可發現,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對感染性肺炎的分類代替了對本文結構的闡述。而臨床研究部分合并縮短至理論研究之后。我檢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對研究意義的闡述,而沒有對臨床研究中更詳細的闡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數、所在醫院情況,都沒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雖然對中文摘要的語步和元語篇功能具有有效應用,然而該意識沒有順利轉移到英文摘要中,導致英文摘要內容空泛,語步不清晰。

最后,我們發現,和實驗研究、臨床研類的語步不同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語步更多出現討論部分,或者討論和結論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語步推進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夠進行討論,以及論文評審的要求。

四、結論與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語類分析從兩個方面體現復雜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黃婷婷、許明武,2003),也發現類似的語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沒有對論文進行分類,中醫藥論文類型復雜,除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長度不同造成內容取舍外,中醫藥論文本身也有理論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類,劉勝蓮、魏萬德(2010)指出,國外論文摘要的IMRD語步出現頻率很高,而國內論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語步,或者將方法語步和引言或結果語步并合,而我們發現,在中醫藥論文摘要中,理論研究甚至會省略方法、結果、討論等多語步,實驗研究部分有獨立式的結論語步。此外,在論文抽樣中沒有出現混合研究的期刊論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無法展開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的語步推進。因此,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除IMRD語步推進模式,還有I及IMRC語步推進模式。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本文對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的語類進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歸類,對中醫藥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和研究具有借鑒意義,在教學中應當注意規范學生對論文寫作語篇規范和論文分類的意識。同時,由于選取的語料數量有限,抽樣樣本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進行交流,不能了解論文摘要建構過程。最后,論文作者可能的中醫藥文化背景和教育經歷可能對語篇建構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劉勝蓮,魏萬德.英文摘要方法語步中體裁結構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顧維萍.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翻譯,2002,23,(4):47-55.

[12]葛冬梅,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代外語,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語用失誤――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一項調查[J].中國科翻譯,2002,15,(2):44-46.

[14]黃婷婷,許明武.中外經濟類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結構分析[J].外語教育,2003:34-38.

[15]龐繼賢,葉寧.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34-36.

[16]王高生.論文摘要的撰寫及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47-51.

篇4

【關鍵詞】 中藥;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循證醫學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增高、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1]。依據WHO標準[2,3]西方國家有7 500萬患者,包括絕大多數老年人及1/3 絕經后婦女[4]。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目前治療PMO的主要藥物是雌激素,而雌激素替代療法引起的副作用和并發癥一直是研究者和患者面臨的一大難題。中醫藥治療PMO近年來相關臨床研究和報道日益增多, 但目前尚無結論。因此有必要采用隨機對照試驗(RCT)設計質量的評價為中藥治療PMO的系統評價提供線索和信息,為規范中藥治療PMO提供科學的依據。本文對近年來有關中醫藥治療PMO的臨床試驗文獻進行評價,為臨床提供有力的證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研究材料主要來自計算機檢索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重慶維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等。關鍵詞為中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共檢索出文獻資料兩百余篇,精心篩選,凡符合標準,質量較好的文獻均被納入,約100篇。

1.2 納入標準研究對象為經確診的所有PMO病人,真正隨機分配,并且用有效(臨床治愈、顯效、好轉)和無效等級資料的人數作為判斷指標。含有“隨機”“半隨機”“對照”“安慰劑”“單盲/雙盲”字樣的臨床治療試驗。

1.3 排除標準凡沒有經過隨機分配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非單純西藥對照的,有嚴重肝腎和心臟疾病,合并有糖尿病、甲狀腺囊腫、甲亢、風濕病、卵巢摘除等影響骨代謝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均被排除。

1.4 評價內容按照臨床治療試驗循證醫學設計的原則對檢索到的臨床治療試驗文獻從研究對象的選擇、樣本含量、隨機化方法、盲法、對照、統計學方法、療效評價標準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

2 結果

本次研究共檢索到100篇相關的臨床治療文獻。其中RCT文獻44篇,占44%,刊登在21種中西醫學雜志上,其中登載文獻量最多的是《中國骨質疏松雜志》和《中醫正骨》占40%;CCT文獻4篇,占4%;非對照性試驗文獻52篇,占52%。RCT文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這些臨床研究文獻進行分析與評價,發現文獻的質量和類型都存在較大問題,SR文獻極少,CCT文獻偏少,質量也不滿意,RCT文獻、敘述性研究文獻偏多。這些文章的質量和設計方法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3 討論

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臨床醫學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從以經驗為基礎的臨床醫學模式轉變為以證據為基礎的醫學模式,即循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應盡量以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為依據。臨床試驗是在病人中進行的,是通過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結果而確定某項治療或預防措施的效果與價值的一種前瞻性研究。從科研設計論證強度來看,RCT論文屬于一級論證方案,其結果是指導臨床治療的可靠依據。本次研究表明,中藥治療PMO的RCT研究論文呈逐年上升趨勢,反映了RCT論文越來越受到中醫藥臨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視,也為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臨床試驗研究依據。但RCT論文在所有研究論文中的比例不高,只有44篇,占44%,研究論文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1 臨床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為隨機、對照、盲法

3.1.1 隨機 隨機化分組是使每個研究對象均有同等的機會被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以平衡試驗組和對照組間已知和未知混雜因素,從而提高兩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使研究結論更加可靠。因此在總結實驗結果時,隨機法要交代清楚,不能僅憑簡單的采用隨機對照一句話或幾個字為依據,而要說明采用的是什么種類的方法,例如是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密封抽簽法、密封信封法、拋幣法或中心計算機數據控制法的隨機統一分組法等:檢查組間的主要臨床特點和基線是否可比。在本次納入研究的相關文獻中,有44篇說明了按隨機化分組,占44%,但只有2篇文獻說明了具體的隨機化方法,對隨機分組后各研究組間基線可比性作統計學檢驗并報告相應P值的文獻則較少(表明基線具有可比性的14篇,占31.8%,報告相應P值的12篇,占27.3%),使試驗結果的可信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3.1.2 對照 在實驗研究中,要正確評價干預措施的效應,必須采用嚴密的、合理的對照設計來控制抽樣誤差和消除人為的偏倚,使研究者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評價,并檢查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研究對象例數是否相等或相近,彼此間差異有沒有統計學意義。在本次研究的RCT文獻中,有40篇(占90.9%)采用有效對照,4篇(占9.1%)采用安慰劑對照,但均沒有說明安慰劑的外形、顏色、大小、味道等是否與試驗藥物一致。

3.1.3 盲法臨床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評價一項治療措施的療效,用以指導臨床實踐。在試驗中,若研究對象知道自己的治療情況,或研究者知道研究對象的分組情況。則會由于主觀因素的作用而產生信息偏倚,采用盲法可有效地避免這種偏倚。在本次研究的RCT文獻中,采用盲法的研究比較少,采用單盲的有8篇(占18.2%),采用雙盲的只有4篇(9.1%),12篇采用盲法的文獻都沒有具體交待盲法的執行情況。

3.2 樣本含量為保證實驗質量,在設計時就應對研究所需樣本含量進行適當的估計,因為樣本量過小會降低實驗研究的把握度,影響到實驗結果向總體推斷的精度;樣本量過大,不僅導致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而且給實驗的質量控制帶來更多的困難。在本次研究中,90%文獻均沒有對研究所需樣本含量進行具體的計算。

3.3 研究對象的確定和評定指標的標準化研究對象的明確限定是防治性臨床研究結果能否被正確推廣應用的重要環節。診斷標準應力求準確無誤,最好有客觀指標。通常是根據WHO或全國統一的診斷標準。療效的評價除了盡可能地采用客觀數據或實驗室方法外,對臨床的檢查和詢問也應盡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應有客觀的標準。在本研究的RCT文獻中,38篇(占90.9%)規定了研究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但只有2篇文獻(占4.6%)對研究對象進行了中醫辨證分型;有40篇文獻(占90.9%)使用了評價PMO療效的客觀指標骨密度作為研究指標。但仍有20篇文獻(45.5%)采用了尚未統一的療效和腎虛證積分作為評定指標,使臨床研究結果在向外推廣和橫向比較時受到一定的限制。

3.4 防治結果及研究結果的報告對于藥物治療試驗,應清楚描述給藥途徑、劑型、療程、藥量的增減條件,相關的配套治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對策以及中止試驗的條件等,以便重復驗證。在本次研究中,44篇RCT文獻均交待了給藥途徑、劑型、療程等資料,但只有4篇文獻(占9.1%)描述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大部分文獻療程結束后立即進行療效評價,以后未再隨訪,只有2篇文獻(占4.6%)報道了1~5年追蹤隨訪的遠期效應。

3.5 統計學方法臨床治療試驗結果的統計學顯著性檢驗是用以幫助判斷具有臨床意義的可靠程度,即觀察到的組間差異是否來自防治措施本身的作用,有多大的可能性是來自單純機遇的影響。本次研究的RCT文獻中,只有24篇(占54.6%)交待了所使用的具體統計學方法,從而影響了試驗論文的質量。

3.6 本評價的局限性由于很多研究的隨機方法均不充分或不正確、未使用分配隱藏,不實施盲法,因此,均存在選擇性偏倚、實施偏倚和測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可能導致夸大研究結果,且有的研究未采用統一的計量單位。

另外所納入的研究僅為中文文獻、未發現其他國家和其他語種的研究、各治療方案和各測量指標中所納入研究的數量太少,多數方劑僅納入1個研究,未收集到陰性結果由此可能造成發表性偏倚。

4 結論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學依據的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務人員應該認真地、明智地、深思熟慮地運用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學研究信息來診治病人。EBM是最好證據與醫師的臨床實踐和病人價值三者之間的最佳結合。最好的證據來自醫學基礎學科和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研究。循證醫學促進臨床醫務工作者在制定醫療決策時遵循科學的研究依據,規范其臨床實踐行為,從而在更高層次上滿足社會對醫學發展的需要。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有關中藥治療PMO的RCT臨床研究論文日益增多,但規范的臨床研究離要求的標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臨床試驗未能嚴格按照隨機、對照、盲法的原則來進行設計。由于中醫學過去的臨床決策很大程度上依靠于經驗或有限的信息,在臨床研究領域仍以非隨機化研究為主,在方法學上有其不足之處。因此,今后在臨床試驗設計時,應通過采用真正的隨機分組方法來避免人為的選擇性偏倚,建議在臨床試驗中小樣本量的情況下,采用分層隨機法。即選擇對影響療效的某些重要因素如年齡、病情的程度等作為分層因素。然后將分層以后的研究對象作隨機分組,從而維持這些重要的影響療效的因素在組間的平衡,以增強基線的可比性,并盡量使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研究對象例數相等或相近,分配隱藏、雙盲的研究設計,制定并采用統一的療效判定標準和計量單位;陰性結果的研究也應進行總結發表。從而使研究成為真正的RCT,提高論文的質量及證據的水平。

近年來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的基礎研究不斷深入,臨床研究也有較大進展,縱觀臨床研究資料發現:非常缺少具有統一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統一觀察指標、隨訪時間,大樣本、隨機雙盲和進行多中心、前瞻性、隨機研究試驗的臨床研究。沒有這樣的一種研究就沒有充分有力的證據提供臨床決策。如何提高骨質疏松的診療水平使我國開展骨質疏松的循證醫學實踐得以有效實現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有其獨特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的研究和完善臨床科研設計和觀察,相信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的前景將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Am J Med, 1993,94: 646.

[2] Kanis JA, Melton L JI, Christiansen C, JohnstonCC, Khaltaev N.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J]. J B oneM inerRe, 1994; 9: 1 137.

篇5

主辦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所;中國針灸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0607

國內刊號:11-2274/R

郵發代號:82-17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6

期刊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6

中醫藥期刊刊登的是中醫、中藥領域研究的新成果,作為中醫藥期刊的編輯應當具有中醫藥的專業知識?,F在新入行的中醫編輯都是中醫藥碩士畢業生,已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夫,但離合格的中醫編輯差距還是很大,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符合中醫藥期刊辦刊的需要。本文就新入行編輯的業務能力提升進行討論。

一、學習科技期刊出版知識,了解工作內容

業務能力的培養從學習業務知識開始。新入行的編輯并未進行過出版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因此正式接觸編輯工作之前首先需學習編輯出版知識?!犊茖W技術期刊編輯教程》,它內容豐富,涵蓋了科技編輯應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閱讀后就會知道編輯出版是怎么回事,編輯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建議新編輯從閱讀《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開始,邊學習邊對照自己的刊物。重點掌握各種應遵守的標準和規范,如標點符號,量和單位,數字用法的規定,圖表的規范,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必須學習出版政策、法律法規,如《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知道依法辦刊;學習部門制度性文件和業務材料,如崗位職責、編校流程、編輯規范[1]、《常用中藥處方用名規范表》、中醫學的特定用字(來源于中醫經典的某些病、癥的描述用字,有其獨特的含義),利于工作有序、規范開展。

了解常用的參考書籍,便于查找資料。熟悉本部門醫藥學專著、工具書和教材的名錄及存放位置,學習工具書的使用,尤其要學習使用《中醫經典索引》、《中醫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熟悉《中醫癥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內容,中醫臨床研究一般是在二者指導下開展的,中醫論文常須引用其中的診療標準;熟悉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的《中醫藥主題詞表》。這些都是在編輯加工稿件時常常要翻閱的。

學習本刊“投稿須知”。投稿須知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報道宗旨,欄目設置,文稿內容、格式要求,都是要求作者的,當然編輯也是必須知道的??赏ㄟ^閱讀過刊、存檔稿件,了解本刊的版面、格式、專欄,了解中醫藥論文處理的程序、編輯加工要點,為下一步進行編輯工作做好準備。

編輯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操作性很強,涉及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能,編輯能力培養主要的途徑就是反復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新編輯可以參與校對工作,在對紅中見識各式各樣的錯誤,這是將前期學習的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可以學習老編輯的改稿過程,可以將腦子里的理論與實際的稿件聯系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對工作后,在有經驗老編輯的帶領下,可以著手處理稿件,親歷初審、送審、退修、編輯加工、簽發的過程,在初審過程中嚴格遵守“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整體性”的原則,并以此為指導思想進行稿件編輯加工。在青年編輯已經比較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工作程序后,讓他們擔當全權責任人,使他們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和壓力感[2]。老編輯要心底無私,手把手地教,把自己總結的心得傳授給新編輯;新編輯要細心聆聽,用心作筆記,不懂就問,勤查閱資料。

在編輯實踐中,宜根據審稿任務學習計算機檢索、學術不端文獻檢測和統計學軟件,如選題是否新穎,宜選擇主題詞檢索,看看類似發表的文獻是多還是少,再結合論文的核心內容進行判斷;內容是否重復發表,可借助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判斷;數據處理是否正確,需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核算。帶著目的的學習是高效的,新編輯一般很快能掌握。

審稿能力是編輯的基本功,如不會審稿便不會改稿。編輯初審的任務是:審查來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報道范圍,來稿與已經發表和準備刊登的同類文稿比較有無獨到之處;對來稿內容質量和發表價值作初步評價;決定來稿是否需送編委或有關專家復審[3]。建議多閱讀審稿專家意見、老編輯發稿意見,要結合論文仔細品讀,學習審稿思路,逐步建立審稿思維。將自己初審的意見記錄下來,等復審意見回來后作比對,看看自己看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問題沒看到,經過多次實踐,審稿能力會得以提高。

篇7

主辦單位:太原消化病研治中心

出版周期:周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英語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9327

國內刊號:14-1219/R

郵發代號:22-138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5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百期刊

篇8

1 引言

辨證是中醫學的特點與優勢之一,也是中醫藥取得療效的前提。中醫是以傳承性為主的實踐醫學,受生產技術水平的影響,前人在辨證的時候主要靠個人的臨診經驗,摻雜了許多主觀因素與模糊概念,加上眾多的醫學流派推崇不同的思辨方式,使證侯的外延與內涵愈加復雜而不可確定。隨著計算機、生物技術的進步以及交叉學科的發展,中醫證侯的研究開始了新局面,能否從病、證、癥、生物學基礎等不同層次中挖掘出其固有的規律性的聯系,以確定不同證侯的概念范疇、使辨證更具重復性和臨床可操作性,這成為大家所探求的方向。眾多學者為此開展了不少研究工作,筆者就中醫證侯近十年的研究概況進行論述并分析如下。

2 中醫證侯近十年的研究概況

2.1 證侯研究成果檢索結果與分析:利用“中醫”、“證或證侯”、“文獻”、“臨床” 及“動物(實驗)”等主題詞檢索CNKI數據庫從2000-2008年所收錄的論文,其中文獻研究相關論文272篇,臨床研究相關論文5323篇,動物實驗相關論文238篇。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1)臨床研究是證侯研究的主要方式,這是由中醫的臨證性所決定的。2)中醫古籍資源有限、研究成果轉換周期較長,是導致文獻研究數量低的主要原因。

2.2 證侯研究主要切入方向的研究成果檢索結果與分析:在檢索“證”或“證侯”研究論文的基礎上,以“四診規范”、“生物學”、“數據挖掘”等關鍵詞結合手工進一步檢索,獲得近十年發表的論文中,與四診規范研究相關的論文227篇,與生物學研究相關論文436篇,與數據挖掘相關論文220篇。其研究態勢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相關研究論文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就近十年而言,證侯生物學研究相關論文最多,數據挖掘類論文數量增長迅速。

2.3 證侯的具體研究概況

2.3.1 四診的定性與定量研究:通過四診收集到的癥狀(主要由患者自己敘述出來)、體征(由患者表現出來,通過望、聞、切可知的,包括舌象、脈象、面色、神志狀況)等信息是證侯的構成基礎。舌、脈和面色雖客觀存在,但易受周圍環境、自然光線及醫者主觀判斷的影響,因此利用物理儀器、高分辨率的數碼相機結合色彩、圖譜分析軟件力求量化已成為趨勢。就舌象客觀化而言,不少學者對舌色、苔色、舌苔的厚度與濕度、齒痕、紋理特征,甚至對舌體的胖瘦、歪斜,舌下絡脈的長度、寬度、顏色進行了量化分析[2-5],具有一定的臨床符合率。

此外,通過問診所獲取的信息在中醫證候分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控制和把握這些“軟指標”,近年來不少學者也做了很多工作。有學者把社會學中的定性研究引入中醫問診領域[12],建議與患者進行深入交談,對患者的語氣、語言表達方式、神態、言語內容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獲取盡可能多的與病癥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容易被醫生所忽視,但對證侯的判別起重要作用,能彌補定量研究的缺憾。

2.3.2 證侯生物學基礎的研究:中醫證侯的確立是依據表現型組資料得來的,對于現代生命科學而言,一個證候表現型的產生必然有從基因組層次到器官組層次的不同范圍的功能異常[13]。從文獻檢索的結果來看,涉及細胞、基因層面的研究論文較多,技術相對成熟;蛋白、代謝組學層面的論文較少,研究技術有待完善。

就細胞層面而言,研究較多的是細胞因子、細胞外基質及細胞表面標志物在不同證侯下的特異表達。細胞因子的相關性研究趨于熱化主要是因為:其介導細胞間相互影響、作用而形成復雜的人體調節網絡,這可能是證的實質所在[14];其種類眾多,功能各異,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趨化性細胞因子及其細胞膜受體和可溶性受體等,這些指標常見于諸多論文中;檢測方法較為便利,且敏感性強。

2.3.3 利用數據挖掘方法的證侯研究:中醫辨證的過程是醫者憑借個人經驗從患者的一系列癥狀、體征或生物學指征、外界環境等復雜的非線性現象[15]中提取出相互關聯的、有內在規律的、特異的組合信息。數據挖掘[16]則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集中識別有效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以及最終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過程??梢哉f兩者在獲取信息的方式與過程上有契合之處。

研究者常依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及數據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多元統計方式。如探討飲食習慣、居住環境、體質因素等不同的致病因素或生物學檢測指標或某一疾病下各證型的癥狀、體征與該證型之間的關聯性多采用回歸法,如進一步分析哪些癥狀、體征和生物學指標對區分不同的證侯有較高的貢獻度,多通過逐步判別分析。

3 結語

就近年主要的研究成果來看,將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的研究方式相結合是證侯研究的可行路徑和發展趨勢。然而如何將有一定組合規則和重疊涵蓋關系的證侯要素進行合理的分解,四診宏觀信息如何定量,生物學微觀指標如何定性,二者怎樣結合,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結合才能真正提示或反應、甚而揭示證侯的內涵,這是目前研究的困惑與癥結所在,借鑒現代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生物學技術和多學科交叉的優勢互補,可能會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 郭蕾,王永炎,張志斌.關于證候概念的詮釋.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 26(2): 5-7

[2] 衛保國,沈蘭蓀.舌體胖瘦的自動分析.計算機工程,2004; 30(11):25-58

[3] 衛保國,沈蘭蓀,蔡軼珩.舌體歪斜的自動分析.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3; 25(10): 22-26

篇9

但直到目前,中醫學還處在完全借鑒循證醫學的起步階段,據此評判,中醫臨床證據普遍低下,真正的隨機對照試驗甚少[4];而在評價方法上,尚沒有根據中醫自身特點建立起能反應其本質的、且符合循證醫學思想的中醫藥臨床評價指標體系,以便客觀、科學地對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評價[5]。客觀地講,循證醫學是從臨床流行病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大規模群體為研究對象,與西醫的實踐緊密相聯系,其具體的研究方法目前還不能反映中醫辨證論治的個體化診療方式的真實療效。因此,應借鑒循證醫學基本思路,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建立起適于中醫自身的臨床文獻評價體系。

此外,醫學文獻目前的更新速度遠遠超過臨床醫生的接受能力,有數據表明,臨床醫生必須保持平均每天閱讀19篇文獻的速度,才能保持掌握本領域的研究新進展、新成果[6]。因此,臨床醫生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如何根據臨床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新證據的浩瀚海洋中,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了解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進展,并對相關研究進行科學評價,以歸納自己需要使用的最佳證據。在這一點上,情報研究人員建立高效準確的文獻質量評價體系,也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1 中醫臨床文獻質量評價的現狀

目前,中醫臨床文獻評價方法,基本上還處于借鑒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的初步階段,采用的方法都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臨床文獻質量評價方法,還未形成能反應其自身特色的評價體系。我國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臨床醫學文獻的評價應采用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且根據研究的側重點,如病因、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經濟學和決策分析等的不同,具體評價的原則和方法也不相同,但不論哪一種文獻,都應從文獻的內在真實性、臨床重要性和外在真實性上考慮[7]。Moher等[8]的一項研究表明,到1993年為止,共計有25種不同的文獻質量評價方法,這些方法大多數對臨床試驗的隨機、對照、盲法、樣本等方面進行評價,基本上是以針對方法學內容為主的評價,文獻的內在真實性是評價的核心。從現行文獻看,中醫的臨床文獻質量評價,主要針對的是中醫臨床治療性文獻,應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CONSORT聲明、jadad標準、Delphi清單、Chalmers量表,并且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使用CONSORT聲明作為評價標準。但也有人采用純粹的文獻計量學指標,如是否被SCI、EI、CA、ISTP國際四大檢索型刊物或國內核心期刊雜志收錄等指標。此方法雖簡練易行,但從本質上講,只是文獻的外部特征,并不能完全與文獻的質量相對應,且四大檢索型刊物以收錄英文刊物為主,收錄我國出版的學術期刊較少,而中醫類的就更少,而且這種一刀切的方法亦有誤導“重外在、輕內在”之虞[9]。

2 中醫臨床文獻質量評價中的瓶頸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因其遵循了隨機化、對照和盲法的實施原則,因而被公認為評價療效的“金標準”。但該“金標準”由于研究對象的嚴格限制,因此對于整個疾病的規律而言,其代表性及外在真實性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對于中醫——這個具有鮮明的個體化診療特色的醫學模式,應用群體化的研究手段很難反映出中醫辨證論治體系下因人而異、靈活多變的特點,以及所產生的臨床療效??陀^地講,在中醫的實際臨床活動中,能夠使用完全相同處方的不同患者少之又少,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才是中醫的精華,因此,用RCT的研究方法實際上并不能真正研究中醫的臨床療效,得到的結果也不是客觀的。有調查顯示,在近20年來我國期刊上發表的臨床文獻中,盡管RCT發表的數量在逐年增長,但中醫藥臨床研究領域仍以非隨機化研究報告為主[10]。還有研究者對建國后50年發表的針灸治療面癱的963篇臨床文獻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RCT 83篇(8.62%),臨床對照試驗的文獻63篇(6.54%),敘述性研究的文獻675篇(70.09%),專家經驗的文獻142篇(14.75%)[11]。因此,傳統中醫文獻模式,如觀察或敘述性研究以及專家經驗,仍然是中醫臨床實踐記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筆者對《中醫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000、1990年3年的第1期和第12期雜志的抽樣調查顯示,盡管RCT文獻呈現明顯逐年遞增趨勢,但觀察性研究、尤其是醫案和專家經驗類的文獻還是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中醫是一門有著其獨特自身規律特點的實踐醫學,中醫臨床文獻是中醫自身實踐經驗總結及規律記錄。事實證明,傳統的中醫文獻記錄模式,對傳承中醫臨床實踐經驗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寶貴財富。因此,對中醫臨床文獻質量的評價,既要著眼于循證醫學從文獻-評價-療效的嚴格評判過程,又必須要兼顧中醫發展的自身規律特點,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循證醫學對現代醫學的文獻評價標準,因地制宜地確立適合于中醫臨床特點,并能促進中醫臨床發展的文獻評價體系。

3 其它評價方法的研究概況

除了上述的對醫學內容的評價方法外,文獻計量學方法、專家或同行評議方法、綜合評價方法以及基于網絡的文獻評價方法,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或深入的研究,這些方法可以說是對單純醫學內容評價的有益補充,尤其對于中醫,在目前評價方法尚無統一意見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3.1 文獻計量學方法

文獻計量學是借助文獻的各種特征的數量,采用數學與統計學方法來描述、評價和預測科學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圖書情報學分支學科[12]。文獻計量學方法是近年來廣泛應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在醫學文獻評價方面亦有較多的應用,它利用文獻發表時和發表后所產生的效應,對科技文獻進行定量分析,可以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而盡量使評價客觀[13]。文獻計量學中包含很多特色指標,其中與文獻質量關系密切者,主要有以下幾個。

3.1.1 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數量指標,指的是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般來說,大多數影響因子高的期刊都是載有高質量論文的著名期刊,因此,論文的學術水平可以通過影響因子得到反映。但也應該注意到,期刊的影響因子是不能與每篇論文的質量等同的,因為影響因子反映的它們的平均被引用情況,期刊中質量不等的論文對期刊質量的影響是不同的[14]。

3.1.2 總被引次數

總被引次數是個絕對數量指標,是指某期刊論文自發表以來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它直接反映了期刊論文在科學發展和文獻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從歷史的角度反映了期刊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所以,論文被引總次數成為評價論文學術質量的最直接定量指標。但同時也要注意引文分析的不足之處:首先,理論性過強,由于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多是理論水平、學術水平較高的論文。因此,對理論性刊物引用次數較多,而實踐性與技術性強的刊物被引次數則較少;其次是由于讀者引用參考文獻各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引文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觀真實地反映文獻利用狀況,在實際中,不能除外有某些作者為了單純增加參考文獻而增加引文的可能,個別也有某一負性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而獲得高引文率的情況[15]。轉貼于

3.1.3 他引次數

引用文獻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引用主體自身以前所發表的文獻,叫做自引;另一種是引用主體以外其他人所發表的文獻,叫做他引。他引具有作為衡量尺度的特殊客觀性,因為在分析評價期刊論文學術影響力時,影響因子和總被引次數并不能區別出來為抬高自己的學術地位而“故意自引”的情況。應該看到,期刊論文學術影響力的高低主要不是取決于作者自引,而是取決于主體之外的他引。

3.1.4 參考文獻

科技期刊論文文后的參考文獻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了著者的治學態度,也反應了論文的起點、深度以及確鑿的科學依據。復核參考文獻是保障引用文獻的準確性、科學性和真實性之必需[16]。因此,參考文獻的質量與數量,是評價論文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所引用文獻的質量、數量、類型、語種、年代、權威性等方面可以判斷研究工作所涉及學科領域的寬度、深度及研究工作的創新性,確認論文的學術水平[17]。

3.1.5 作者群分析

作者是期刊論文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是決定期刊論文質量的關鍵。有研究者認為,作者的最佳年齡為30~50歲,其特點較多,且質量也高,是帶動學科發展的主要群體[18]。也有研究者提出,科研合作最顯著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合著論文,論文的合作度反應了該刊論文作者智力的發揮程度,合作度越高則合作智能發揮越充分[19]。還有研究者發現,中高級職稱的作者群仍是創作能力最強、科研成果最多的一個群體[20]。有研究者調查《檔案管理》50名核心作者時發現,有1/3作者發表的論文處在一個較高的被引率水平,他們代表了在該刊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21]。

3.1.6 基金論文

期刊中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省部級科學基金項目論文,是經過了專家小組對申請課題的嚴格評審,對申請課題的科學性、前沿性、應用性做出評價,又對課題主持人及其成員的學術資質和實驗設備及項目管理進行審核,在基金項目實施過程中,科技管理部門又進行跟蹤調研與評估。所以,基金資助項目的成果往往代表著一個領域內的新動向、新趨勢,且有較大的難度和較高的水準。因此,用基金資助論文的級別去考察論文的學術水平,是比較簡便、快速而直觀的標準,是評估論文質量的公認指標之一[22]。

3.1.7 文獻壽命及半衰期

有研究者提出,由于后產生學術影響(被引證、被評論)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如果考慮到使用引文指標來評價成果,則只能根據不同學科的引文分布、引文峰值出現的時間段以及被引的半衰期大小,選擇相對合理的評價時間[23]。還有研究者提出,生物醫學文獻壽命最短為5~6年[24],而中醫文獻的半衰期為5年[25]。

3.2 同行專家評議法

篇10

1 樹立中醫專業思想,培養兒科高級人才

目前在培養研究生時發現,“西化”現象日趨嚴重。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教學醫院同樣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純中醫、中藥治病救人已滿足不了患者和醫院生存的需要?,F在中醫醫院,尤其是在兒科病房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進入臨床后發現自己的西醫知識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補習西醫的知識而忽略了中醫辨證思維的臨床運用。即使原來研究生的中醫專業思想比較牢固,進入臨床實習后信心也會缺失,結果造成了許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強化西醫學的同時,淡化了對中醫的研習。這樣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很難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因此,筆者認為在培養中醫兒科臨床研究生時應時刻樹立中醫專業思想,將中醫的研習滲透到研究生臨床實習的每一個環節。

1.1 臨床教學查房,應注重中醫辨證思維的培養 臨床查房對于研究生導師來說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查房言傳身教地教會研究生如何與患兒及其家長打交道,如何運用中醫四診收集臨床資料,如何正確進行分析臨床病例和解決問題;而對于臨床的研究生來說,臨床查房也是學習臨床知識,提高臨床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作為中醫教學醫院應規范地進行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的標準操作,對每個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和用藥分析,并針對某味中藥的加減進行詳細講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醫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生在診治過程中觀察到中醫的療效,也進一步樹立了中醫的信心。由于小兒皮膚薄嫩,氣血的盈虧和邪氣的盛衰能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現出來,為此本院兒科建立了小兒疾病的舌診庫,要求臨床研究生能通過望舌象結合臨床資料進行正確辨證分析。通過這項基本功訓練,研究生學習中醫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許多同學通過對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發展變化,感受到了小兒望診在疾病辨證中的重要性。

1.2 加強中醫基礎知識和經典的學習 中醫界歷來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溫病學》等著作奉為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經得起歷代臨床實踐的考驗,對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們是祖國醫學寶庫里較早的標志性的里程碑文獻。在本科學習階段對經典著作的認識僅限于教科書,與臨床實踐結合還不夠;進入研究生階段,筆者認為在進一步倡導讀經典的同時,應采取多種形式去研習經典的內容,包括組織研究生針對經典的某些觀點進行專題討論,用經典中的理論和方藥解決臨床的實際問題,通過將學習經典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使研究生真正體會到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療效,提高研究生學習中醫的熱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使研究生學會中醫的學習和思維方法[1]。

2 注重臨床技能培養,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不斷提高臨床思維水平 在研究生教學中絕大多數知識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積累、總結和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不斷調動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加有效地促進研究生自學、綜合分析能力及獨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臨床實踐中,遇到問題先介紹相關的參考書目,鼓勵研究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自己去尋找答案,然后再進行探討。通過反復的訓練,要求研究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觀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臨床思維和診療水平。

2.2 盡可能為研究生提供臨床操作機會,加強臨床技能的訓練 目前對于醫學院校的研究生來說臨床技能訓練不夠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現階段,由于種種新的情況和矛盾,研究生實踐操作機會更是減少?!秷虡I醫師法》頒布,尤其是《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出臺后,使尚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實習醫師臨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戰,實習醫生動手機會越來越少。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臨床研究生臨床技能的培訓。針對現狀,筆者要求臨床研究生與帶教老師一起參加值班,時刻將臨床研究生當作一名臨床醫師進行訓練,使其盡快成熟。接診患者后,老師和研究生同時書寫首次病程記錄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為實習病志,導師給予認真的修改和指導;臨床實踐中針對一些實際問題導師都要先讓研究生提出處理意見,再進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個跟隨者;中醫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傊寡芯可谂R床實踐過程中盡可能讓其融入到臨床工作的氛圍中,使其時刻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而不是一名旁觀者。

2.3 探索和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跟名師學藝”模式 中醫的優勢在臨床,中醫的危機也在臨床,培養名醫的關鍵也在臨床。歷來臨床辨證診治思維方法就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說,以至研究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都要經過較長或很長時間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獨立勝任工作。要吸取傳統中醫師承教育的可取之處,探索和建立現代“跟名師學藝”模式,組織調研名醫學術成就,剖析名醫辨證施治的思維方法和過程,讓研究生領會臨床思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基本原理,掌握臨床辨證診治的思維方法和步驟,同時繼承和發揚名醫的理論與醫術。

3 嚴把臨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強臨床能力培養,為落實這一關鍵環節,筆者認為加強臨床研究生的各階段考核能極大提高研究生學習的緊迫性,是確保臨床型研究生質量的重要舉措。

臨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基本素質的考核。包括:工作責任心、臨床反應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責任心強,在醫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過;②思考問題靈活,遇到疑難病時考慮全面,處理急危重病時膽大心細、沉著果斷;③對工作認真,對患者負責,虛心好學,不滿足于現狀和一技之長,而且善于總結經驗,特別是失敗的經驗教訓;④考核時要全面客觀地評價其基本素質。由臨床帶教的老師進行綜合評分。(2)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考核?;A知識考評主要是測試研究生的知識面。主要考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包括四大經典及中西醫兒科相關基礎理論;除此還應考核相關專業一般知識,如兒科常用的有關非藥物療法的針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醫、藥、針相互交叉滲透的多種方法和技能;同時還應考評相關的法律、心理、社科、文獻綜述、論文寫作等知識。(3)臨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對研究生經過第一階段相關專業科室臨床輪訓后的臨床能力進行評定,包括臨床思維能力、臨證診斷、治療水平以及臨床操作能力等;二是畢業考核,對研究生本專業的臨床能力進行綜合評定,全面考核其理論知識、臨床處理患者能力、診療技術及臨床帶教能力等??己诵问椒譃楣P試和操作兩種,筆試考核內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臨床常見病證理論的掌握情況,重點考核常見病癥的診斷、中醫辨證治療、西醫急救處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內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診療技術的操作、病歷的書寫等。由兒科導師組在臨床實踐中期和畢業時分別進行,并作出具體的考核評價結果[2]。

4 根據兒科研究生層次的不同,制定個體化培養方案

本校兒科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包括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其中有應屆畢業考取的,也有工作幾年后考取的,還有七年制的本碩連讀研究生。各類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也存在缺點。筆者在培養過程中應考慮到這一特點,制定的培養計劃應更具有針對性。比如,本科應屆畢業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應該注重臨床實踐階段的培養,基礎課后即可進入臨床實踐,跟隨導師查房,親自參加管理診治患者,參加學術例會、專題講座和疑難病例討論等學術活動,并在病例討論中不斷地訓練自己闡述獨到的見解;而對于已經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研究生,應鼓勵他們盡早進入科研階段,與導師和導師組共同議定研究課題及方法,盡早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不斷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為今后開展高層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3]。

5 在培養過程中建立導師組制,進一步開闊研究生思維領域

每個導師都有自己的所長,將各個專家組成一個指導小組共同從宏觀上負責指導研究生,它不僅可以增強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而且可以加強不同領域的導師之間的交流,將對學科建設大有裨益。臨床研究生應掌握寬廣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經典知識,不但要重點學習經典課,還要學針灸推拿等相關專業基礎理論,以及各家學說及病案學等課程,拓寬專業基礎范圍,增加專業技能,才能夠建立中醫的思維方法和思路,適應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需要。每個研究生都可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在導師指導下,并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隨意確定選修課,創新課程選擇,突破傳統狹窄專業領域的范疇。

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是一項關系到中醫未來發展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醫面臨著重大機遇與挑戰的時期,臨床型研究的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應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解決問題,相互交流經驗,使臨床型的研究生培養工作不斷完善,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中醫兒科名醫。

參考文獻

篇11

主辦單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河北分會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

種:雙語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8849

國內刊號:13-1283/R

郵發代號:18-167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篇12

1熱針療法

熱針療法是國家級名中醫管遵惠主任醫師根據傳統中醫針灸理論,結合現代電子技術,將針刺灸療融為一體的治療方法。熱針療法使用GZH型熱針儀,可使刺入人體的針發熱,根據治療需要提高并控制體溫度,溫度可以30℃~80℃調節,并保持恒溫,起到針刺、灸療、溫針灸、火針等綜合療效[1]。GZH型熱針儀的改型研究及臨床應用的相關課題,曾先后獲:昆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是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應用GZH型熱針儀隨機分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熱針組治愈率64.1%,電針組治愈率31.7%,經統計學處理χ2=29.29,P

范德輝,夏波[8]應用GZH型熱針儀配合中藥熏洗治療類風濕夏關節炎128例療效觀察,隨機分組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電熱針療法

DRZ-1電熱針療法這是由內蒙古電傳統醫藥開發中心研制。王春[12]應用電熱針治療橈骨莖突狹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達85.2%,半年后隨訪,治愈好轉患者病情穩定無復發。鈴木聰等[13]應用電熱針為主治療痹癥6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電熱針組有效率達96.7%,毫針組有效率達80.0%。熊云,鈴木聰等[14]應用電熱針隨機分組治療寒濕型坐骨神經痛,電熱針組總有率達94.12%,毫針組有效率達76.67%,經統計學處理,電熱針組有明顯差異(P

葉學紅,孫才均等[19]應用電熱針療法聯合化療藥物對小鼠腫瘤治療,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

3其他電熱針及熱針療法

陳偉等[20]應用自制的電熱針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隨機分組治療,治療組用骶管滴注配合電熱針治療,對照組用布洛芬口服治療,結果都能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疼痛,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4結論

通過對各種熱針療法的臨床研究查詢整理,其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統一標準,規范應用問題,更好地將熱針療法推廣應用,對熱針療法儀改進,這是熱針療法臨床工作者工作重點。而且,從目前所查閱論文看,對如何客觀評定熱針療法的臨床療效,針刺熱效應,機理,還沒有統一的規定,統一標準,如何更客觀,更直接的標準來衡量熱針療法,這是我們針灸臨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熱針療法已經由機理研究,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全面總結,并撰寫了《熱針療法》一書[28]。如果能統一標準,更加程序化應用,熱針療法將更廣泛應用臨床,療效更加卓越,將會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全國名老中醫管遵惠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之一。

此外,筆者查閱關于熱針,電熱針,火針,磁熱療法論文比較多,重點對熱針機理研究進行綜述,論文的統計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還有一些方面沒有考慮周到,僅僅希望能為熱針療法的工作者提供參考??茖W在發展,技術在進步,熱針療法必將在名老中醫工作室指導下,不斷的應用改進中,更趨于完善,更廣泛向全國推廣。

參考文獻:

[1]管遵惠,等.GZH型熱針儀的回顧總結及改型研究[J].中國針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熱針療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熱針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20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3(3):34.

[4]楊晨曦.管遵惠熱針儀治療頸椎病8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7,18(6):30-31.

[5]徐亞莉,金亞輝.熱針儀治療哮喘104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運用熱針儀辯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28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熱針九宮穴治療增生性脊柱炎10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1,(3):35.

[8]譚保華,管遵惠,徐杰.熱針治療頸椎病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觀察[J].天津中醫中藥雜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紅,等.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肌電圖觀察管遵惠[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熱針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甲襞微循環的影響觀察[J].中國針灸,1996,7(5):39.

[11]范德輝,夏波.針儀配合中藥熏洗聯合醫藥治療類風濕夏關節炎128例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電熱針治療針治療橈骨莖突狹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國針灸,2011,31(11):861.

[13]鈴木聰,魏來,夏玉卿.電熱針為主治療痹癥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鈴木聰,電熱針治療寒濕型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4,11(3):28-29.

[15]石愛華.電熱針結合四君子湯隨機分組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3):418-420.

[16]郭長青,馬慧芳,李興廣,等.電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35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電熱針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華.中藥加電熱針治療外陰白色病變[J].中國民間療法,20008(2):19-21.

[19]葉學紅,孫才均,等.電熱針加溫聯合化療對小鼠腫S180抑制作用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J]199813(6):354-356.

[20]陳偉,姜興鵬,余成玲.藥物骶管滴注配合電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觀察[J].實用中醫中藥雜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間質療法在組織中溫度分布與光纖加入端的關系[J].激光生物學報[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孫淑珍,等.磁熱療法抗炎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1(8)16-17.

[23]黃石璽.火針針具及臨床操作改良[J].中國中醫基礎學雜志,2007,13(3):231-232.

[24]楊麗芳,鄧省益,等.相控聚焦療法配合灌注化療惡性腹腔積液[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3):176-178.

[25]張文華,周瑞貞.中藥外敷熱療法治療腰肌勞損68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4,(10):32-34.

篇13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是指多種原因導致的甲狀腺內出現一個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增長[1]。中醫認為甲狀腺結節屬“癭病”范疇,中醫藥在癭病的治療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本研究通過分析近年來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中藥復方的用藥頻次,探討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和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base),以“甲狀腺結節”、“中醫藥”、“癭病”為關鍵詞進行搜索,1998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在國家正式學術期刊發表的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研究論文72篇,經以下標準篩選后,符合條件的臨床研究論文18篇,涉及中藥復方18首。

入選標準:臨床病例至少在35例及以上,且總有效率在60%以上;中藥復方主治明確,藥味完整,藥量準確。

1.2 數據庫建立 采用Excel2010建立中藥復方藥物數據庫(隨證加減用藥不錄入)。中藥名稱及功能分類均參照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2]和《中藥大辭典》[3]所載標準進行整理,如半夏、法半夏統一錄為半夏,象貝、浙貝、浙貝母統一錄為浙貝。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藥物的種類及每味藥物的使用頻次進行統計,相對使用頻率(%)為該(類)藥物的使用次數除以所有復方用藥的總次數。

2 結果 見表1、表2

所收集的18首復方涉及藥物60種15類,共用藥178次。

表1列出治療甲狀腺結節使用次數和相對使用頻率前20味中藥,使用次數較多的前6味藥物為浙貝、夏枯草、莪術、當歸、三棱、牡蠣。

表2列出60種中藥分類使用次數和相對使用頻率,使用次數較多的藥物種類為活血祛瘀藥、清熱藥、化痰止咳藥和理氣藥。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屬中醫“癭病”范疇,傳統中醫認為癭病的發生多因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和體質因素,其病機為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治以理氣化痰、消癭散結,方用四海舒郁丸和海藻玉壺湯為代表。近年來,許多醫家在傳統癭病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扶正、疏肝通絡、益氣健脾等方法治療甲狀腺結節[4~6]。本研究通過分析近年來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中藥復方的用藥頻次,對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用藥規律進行了總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顯示,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藥物前6味為浙貝、夏枯草、莪術、當歸、三棱、牡蠣,與相關文獻報道相對比僅相差當歸1味藥物[7]。前8味藥物與四海舒郁丸的藥物組成(木香、陳皮、海蛤殼、海帶、海藻、昆布、海螵蛸)相對比無重合,與海藻玉壺湯的藥物組成(海藻、昆布、浙貝、半夏、青皮、陳皮、當歸、川芎、連翹、甘草、海帶、獨活)相對比有浙貝、當歸2味藥物重合,而前17味藥物與四海舒郁丸的藥物組成相對比僅海藻1味藥物重合,與海藻玉壺湯的藥物組成相對比則有浙貝、當歸、青皮、海藻和半夏等5味藥物重合。同時在前20味藥物中,經典的消癭散結藥如海藻、昆布、海帶等,僅海藻1味藥物入選。因此可以反映出,目前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藥物主要還是源于海藻玉壺湯,但是臨床醫生對上述經典的消癭散結藥的使用持審慎的態度,可能的原因是這些藥物含碘量較高[8~9]。從常用藥物的種類來看,前4類為活血祛瘀藥、清熱藥、化痰止咳藥和理氣藥,其中清熱藥所涉及的藥物如夏枯草、山慈菇、連翹、牡丹皮、玄參等都具有良好的散郁結的功效,反映出目前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治法較傳統癭病的治法有所發展,即在理氣化痰、消癭散結的基礎上,注重了活血祛瘀之法。

本研究還發現,目前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研究存在入組標準和療效判定標準不規范、臨床病例數較少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因此,需要根據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特點,進行規范化的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研究,才能豐富和發展癭病理論,提高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療效。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結節[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10):867-868.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453-456.

[3]趙國平.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091.

[4]曾潔,鄭敏,邢麗婧.扶正疏肝中藥復方干預甲狀腺結節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2):21-23.

[5]陳博宇,邵亞新.疏肝通絡法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雜志,2016,32(4):306-307.

[6]孫鑫,高天舒.益氣健脾法治療甲狀腺結節[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4):221-222.

[7]司利玲.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關聯規則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8):52-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南雄市| 韩城市| 沅江市| 克山县| 黄陵县| 青州市| 同德县| 疏附县| 南华县| 甘孜| 新乐市| 玉山县| 灌云县| 林甸县| 平定县| 佛冈县| 黑龙江省| 莎车县| 渝中区| 湟中县| 墨玉县| 沙雅县| 资中县| 平顶山市| 屏山县| 清水县| 玉树县| 灵川县| 桦川县| 哈密市| 郑州市| 同仁县| 肥乡县| 沙坪坝区| 贵州省| 红原县| 平塘县| 江孜县| 龙州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