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畜牧科技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畜牧科技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科技論文

篇1

檔案專業性不強,檔案知識不足

院屬各所(中心)檔案管理人員都是兼職,常因兼職過多而無法將精力放在檔案管理上來,且大多數人未經過正規的檔案專業培訓,檔案業務知識與技能相對不高。從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不懂檔案收集整理工作;做檔案工作的檔案員不懂畜牧科研技術,跟科技工作者比起來對科研項目的進展程度以及完整性了解的不是很深,造成科研生產活動與歸檔工作脫節。檔案管理人員繼續學習的機會少,自主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弱,新的管理辦法、歸檔范圍執行起來總有些許滯后性。各所單位科研項目人對科研檔案歸檔范圍不了解,認為歸檔只是在項目驗收結題時把科研項目大本子直接交到院綜合檔案室就可以了。造成檔案人員想要的科研資料沒有,不用存檔的資料一大堆,而且大本子里大多數都是課題資料的復印件根本沒有保存的價值。這些也是收集工作不完整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科研檔案管理的規范要求,結合畜牧業科研單位的特點,科研檔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從源頭抓起,以推動畜牧科研檔案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F根據問題從管理制度和科研檔案管理人員等方面闡述解決問題的措施。

建立健全適應新的科研運行機制的科研檔案管理制度

篇2

低溫和干旱是限制苜蓿生長的重要因素。在低溫或干旱條件下苜蓿體內會積累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影響苜蓿的正常生長和生理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脅迫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在SOD基因轉化上的研究也取得較多成果。Mckersie等將皺皮煙草(Nicotianaplumbaginifolia)Mn-SOD的cDNA轉化到苜蓿中,通過對葉綠素熒光測定和電解質滲漏等試驗證明了該轉基因苜蓿能夠降低水分虧缺所造成的傷害,轉化植株及其子一代對除草劑二苯乙醚的抗性增強,而且低溫脅迫后再生能力明顯提高;田間試驗表明轉基因苜蓿的耐寒性和抗旱性顯著增強[12]。Mckersie等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水分脅迫下轉基因苜蓿產量也明顯提高,田間試驗表明,在干旱脅迫下,轉基因苜蓿的產量和存活率比對照顯著提高[13]。Mckersie等將擬南芥Fe-SOD基因轉入苜蓿后發現轉基因苜蓿的越冬率顯著提高,并認為在苜蓿中過量表達Fe-SOD基因降低了低溫對苜蓿的次級傷害,從而提高了苜蓿低溫逆境后的恢復能力[14]。Samis等用Mn-SOD轉化苜蓿,發現轉基因苜蓿SOD活性和抗逆性均明顯增加[15]。Rubio等將Mn-SOD和Fe-SOD同時轉入苜蓿,研究結果發現轉基因苜蓿對非生物脅迫增加[16]。Zhang等將從截形苜蓿(Medicagotruncatula)中克隆的轉錄因子(AP2)的cDNA(WXPI)轉化苜蓿(Medicagosati-va),證明轉基因苜蓿葉片的表皮蠟層大量增加,同時轉基因苜蓿減少水分損失和抗旱能力均得到增強[17]。Jiang等采用CER6啟動子在苜蓿中過量表達一個轉錄因子(WXP1)基因,結果顯示轉基因苜??购的芰μ岣撸?8]。Sudrez等在苜蓿中過量表達了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發現轉基因苜蓿對干旱、低溫、鹽和高溫的抵御能力增強[19]。Bao等將擬南芥的液泡氫離子焦磷酸化酶基因轉入到苜蓿中,發現轉基因苜蓿對干旱和鹽分脅迫的抗性增加[20]。

苜??果}堿遺傳轉化研究

篇3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天津農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個以應用研究為主,具有較強實力和地方特色的社會公益類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歷經幾代農科人的艱苦創業,天津市農科院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已成為天津農業科技戰線的主力軍,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位居全國先進行列,為天津乃至全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0年來,天津農科院注重頂層設計,強化全院協同創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國家和市級專家、高中級研究員為主體的500余人規模的科技創新隊伍,各研究機構呈現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經建成了14個研究機構,分別為: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簡稱黃瓜所)、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簡稱蔬菜所)、天津市農作物(水稻)研究所(簡稱作物所)、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簡稱畜牧所)、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簡稱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簡稱植保所)、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簡稱園藝所)、天津市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簡稱資環所)、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簡稱保鮮中心)、天津市農村經濟與區劃研究所(簡稱區劃所)、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簡稱信息所)、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生物中心)、天津市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簡稱質標所)、天津市設施農業研究所(簡稱設施所)等。

科研論文是體現科研單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單位、一個學科和一名科技人員產出科研論文是體現該部門、領域或該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參考。Web of Science是一個基于Web而構建的動態的數字研究環境,兼具知識的檢索、提取、分析、評價、管理與發表等多項功能。在內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學術期刊等重要的學術信息資源。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和高校都將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作為評價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據。在我國,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簡稱SCIE)收錄及引用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成為評價學術單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天津農科院科研水平不斷進步、重視國際間合作,陸續有優秀論文被SCIE收錄。分析天津農科院科研論文的SCIE收錄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客觀地評價該單位的科研現狀和水平。

1 數據收集

通過Web of Science的SCIE數據庫,于2014年11月對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錄的論文進行檢索。利用數據庫的檢索、分析功能結合手工統計,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天津農科院論文發文量及變化趨勢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共有76篇論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為33篇,如圖1所示。11年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總體呈波動上漲趨勢,其中2003―2005年無,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發文量中,如圖2所示,保鮮中心發文量最多。保鮮中心、植保所、畜牧所發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黃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發文量小于5篇。質標所、園藝所、資環所、信息所、區劃所、設施所無。

2.2 天津農科院論文學術影響力分析

為反映天津農科院的發文質量,分別統計了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論文被引頻次(以后簡寫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潛在被引指數和H指數,從而反映學術論文影響力。

表1顯示,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潛在被引指數為-3.03,H指數為7。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論文,占發文總量的24.24%。TC≥20、10≤TC<20的論文分別只占6.06%和9.09%。

農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鮮中心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頻次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偙灰颗琶?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潛在被引指數統計的為各單位零引用發文占比與最近一年(2013年)發文量占比例之間的差,差值越小,被關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潛在被引指數,黃瓜所最低為-66.67,畜牧所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黃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數方面,保鮮中心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數為3。

2.3 天津農科院論文施引文獻的國家分布

施引文獻是指引用天津農科院發文的SCI文章。通過分析2014年11月統計的引用了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發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獻的分布情況,可以了解天津農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國家所關注,從這個角度可以反映天津農科院科研的影響力。

從圖3中可以看到,天津農科院的研究論文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關注度(引用次數)最高的為中國,引用次數占所有國家的42.44%。對天津農科院論文關注度最高的前5個國家從高到低依次是中國、美國、巴西、伊朗、韓國,5個國家的引用次數超過了總引用次數的70%。

2.4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產出量分析

天津農科院整合院內科技力量,促進軟硬學科協調發展,形成了學科齊全、優勢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該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業果樹、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觀賞園藝等11個學科大類。

如圖4所示,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集中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6個學科,其中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兩個學科的論文最多,分別為8篇。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學術影響力

表2顯示,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中,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偙灰颗琶?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植物保護、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作物、植物保護。作物學科的總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較高,排名第2。

各學科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林業果樹、作物、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4個學科均超過了學科論文總量的50%。畜牧獸醫學科1≤TC<9,TC=0的論文分別占50%。植物保護學科TC=0的論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學科的潛在被引指數,作物最低為-33.33,畜牧獸醫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作物、蔬菜、植物保護。

各學科的H指數方面,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物保護、蔬菜的H指數為3。

3 結 論

2003年以來,天津農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總體呈上漲趨勢,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盡管論文數量還不算多,但表現出了較好的增長趨勢。這是天津農科院近年來重視科研工作、積極引進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結果。

天津農科院下設14個研究機構,分為11個學科大類。2003―2013年發表的SCI論文集中在8個研究所、6個學科。這說明天津農科院學科優勢明顯,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等學科論文產出量較多。而在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農科院在學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農科院在保證優勢學科發展更強、更高的基礎上,要注意學科的均衡發展,通過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年輕力量加強薄弱學科的建設,提高整體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優勢學科突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天津農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是,發表的論文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TC≥ 10的論文只占15.15%,高質量論文較少,在提高論文質量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天津農科院要通過制定各種獎勵機制、培訓機制、考核機制,鼓勵與其他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更高質量的論文。

參考文獻:

[1] 王婷,劉敏娟.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產出及學術影響力評價:基于論文、專利產出的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王婷,顏蘊,續玉紅,孟憲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論文產出及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2):54-63.

[3] 馬桂蓮,張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錄的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上海農業學報,2014(2):115-119.

篇4

我市畜牧推廣在“九五”期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問題也是很突出的,主要表現在:隊伍不健全、技術人員少而后繼無人,知識水平落后,服務功能不全等??萍颊撐模竽良夹g推廣。。這些問題的出現除畜牧自身存在的問題外,更集中地反映在投入力度不夠這個問題上。科技論文,畜牧技術推廣。。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畜牧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問題

這個問題從“九五”期間就表現得日益突出。全徐州市包括縣站在內共有市縣兩級獨立畜牧推廣站不足10個,擁有正式職工近400人,業務人員約占60%,但真正學科畢業的僅占25%,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10%,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主管分配工作的部門不論分配對象是學什么專業的,一律按指標下撥,如轉業軍人或技校畢業生等,這些人員占畜牧推廣總人數的15%左右;二是職工家屬子女就業造成的,由于大社會承受不了待業者的安置問題,故本系統的子女只有自己安置,這就造成了非專業人員的增加,約占10%;三是關系單位,領導部門等安置的人員,約占5%左右。隨著老知識分子的離崗,新的學科人員又分不進來,取而代之的是非專業人員,而這些人員多是社會待業人員,素質較差,許多人不能安心工作,不愛這一行,只是想在“事業單位”混點兒工資,因此,專業人員減少現象日益嚴重。

另外,畜牧口的干部不流動也是一個因素,畜牧干部在提撥使用上機會相對少一些,很少參與到干部任用“大循環”當中去,當幾十年股長、科長、局長的非常普遍,用畜牧干部的話說:“凡是改行的都出息了”。這就充分反映了這個問題,畜牧干部實在感到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奔頭,挫傷了積極性,促使一些人改行或不求進取。嚴重影響了畜牧技術隊伍的建設和事業的發展。

2、國家對畜牧推廣投入問題

“九五”期間畜牧技術推廣成就顯著,這是廣大畜牧推廣干部在條件差,農民認識差等諸多不利因素的環境下,經過艱苦努力所得到的。投入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對畜牧推廣行業的基礎建設、服務功能、人才培訓、知識更新四個方面投入嚴重不足。

基礎建設是畜牧推廣的根基,由于經費不足,專業人員每年都不能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知識得不到更新,根本適應不了技術服務的需要。由于經費不足、設備不完善,到現場指導就行了,農民感到很滿足,而現在不行,電教、形象教學等手段的發展,已經徹底改變了今后的培訓方式,各地經驗交流,技術的傳遞全部靠音像設備來完成,然而我們在這方面很落后。只有認真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加快科技興農的步伐。

(二)解決問題的決策

解決問題主要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一是抓住科技隊伍建設這個基礎;二是認真研究將有限的資金如何用到點子上,把好投入關。

1、解決科技隊伍建設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畜牧系統自身做起,領導者要提高抓好隊伍建設的認識,不要被當前的某些客觀存在的不利因素所束縛,要拓寬思路,解放思想,挖掘各方面有利因素,杜絕不利因素,解決好隊伍建設的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協調好有關部門,阻止非專業人員調入安置,爭取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充實技術隊伍;二是加強基礎培訓,對那些年齡較輕、文化基礎好的非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鼓勵自學或上業大等,開辟學習渠道,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人才;三是加強服務功能建設與廣開就業門路,利用有償服務及開展社會服務等手段安置非專業人員或其他閑散人員,使這些人既不影響專業人員的正常工作,又能勞有所得,這無疑對畜牧推廣工作及技術隊伍的建設、發展與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

2、國家投入對策

投入是促進畜牧推廣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投入不當會造成資金的浪費,筆者就畜牧推廣的資金投入問題及其對策談點看法。

(1)分級分項投入:要想達到準確投入就必須了解市縣兩級站的工作特點。哪級站應該干些什么,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夠做到準確投入。市級畜牧推廣站主要是對各縣級站起到業務指導、指標任務的下達,技術骨干培訓、工作協調、綜合服務、技術橫向交流、項目引進試驗與典型的綜合;縣級站主要是對各鄉鎮站點及專業戶提供直接的技術與物質服務,農民培訓、技術咨詢、提供種畜及供應、抓典型等項業務。

從市縣兩級站的工作性質看,市級站的資金投入應抓住四個方面:一是技術骨干的培訓,其主要的培訓對象是縣級站技術人員及大型畜牧場、戶。二是綜合服務,其主要內容包括:(1)、協調各縣站的專業物資供應、印發科技資料等,如液氮供應問題,目前各縣站直接到廠家取氮,由于種種原因使供氮常出問題,每年都損失4萬余粒,價值12萬余元,損壞車輛等,每年全市約損失30多萬元。如果由市站購一臺液氮運送槽車即可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好處一是市站可以把氮直接送到各縣站、各站可節省時間與車輛;二是集中統一購氮價格便宜??萍颊撐?,畜牧技術推廣。。三是供應及時,減少各縣站經濟負擔,這項工作只有市站能協調辦到,放到哪個縣站也不行,因為一臺槽車總價值約40萬元,哪個縣也承擔不起,另外也用不上。又如統一供罐問題,市站可協調各縣站視其任務量及其使用情況綜合調整,更有利于發揮國家投入的作用,集中購罐還可節省罐的成本;(2)協調培訓業務,如全市購置一套電教設備各縣站巡回使用即可達到整體培訓的目的。對于沒條件購置電教設備的縣也不影響培訓辦班。(3)利于統一印刷科普材料。如市站擁有一臺打字機、復印機可解決全市各站的需要,如各縣站印發科普資料由于單位面積小,印刷量小成本高發放有困難,無償發放又解決不了資金問題,如由市站印刷,由于量大成本低就很容易發行。三是設立綜合服務基地,主要是為各縣級站及大型場、戶提供一個試驗、示范、學習實踐的場所,“農業技術推廣法”也明確規定市級農技推廣部門應有兩公頃以上的試驗基地。由市站建一個“服務基地“即可,不必要各縣都建,以免浪費資金。四是行政經費投入,這方面除人員工資福利按規定撥給外,著重在業務人員差旅費和專業用車上投入。專業人員下鄉服務及外出學習培訓較多,專業車輛用途廣而費用高都應給予增加投入。

縣級站投入除必撥的工資部分外,在三個方面為重,一是抓住基礎建設,其主要內容有:1、固定資產建設、包括種畜禽舍、辦公室、檢驗室、試驗場地等。2、購置種畜及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二是農民培訓與技術咨詢,三是為開展有償服務提供資金及物質的支持,如供精供氮及其他物質服務與供應方面應給予無償及有償的支持,使其壯大發展,增強服務能力,發揮基層站的作用。

篇5

主辦單位: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系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8-3847

國內刊號:44-1202/S

郵發代號:46-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6

主辦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寧;青;新農(林,畜牧,墾)業科學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咸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1389

國內刊號:61-1220/S

郵發代號:52-11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7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市畜牧局、省動物疫病預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為中心,以實施新《動物防疫法》為契機,以創新方法機制為動力,以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建設、動物防疫監測網絡建設等工作為重點,強化和規范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加強技術咨詢與培訓,提高動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水平。一是對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配備的防疫專干,進行了集中培訓,受訓人數達208人,顯著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二是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村防疫員選聘工作結合,對村級動物防疫員和養殖場(大戶)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工作,全市受訓人數達1868人,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防控意識。三是舉辦了全市第七屆豬病綜合防治新技術培訓班,對各縣區入網的規模養殖場(戶)、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及負責人400多人進行了培訓。四是深入基層舉辦培訓班、技術咨詢等,全年共發放科普資料2.5萬份;組織培訓35期,受訓人員3000多人、技術咨詢上萬人。五是積極創造條件讓業務骨干到上級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各種研討會,受訓30人次以上。

2、采取多項措施,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利用科技人才優勢為畜禽場制定科學的防疫措施;建立高效的防疫和管理體制,為規模養殖場提供科學、準確、快捷的服務;按照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相應級別的預警,為全市養殖場戶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科學評估防控效果、正確分析和把握動物疫情動態,為指揮決策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災,為我市的畜牧業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篇8

主辦單位:西北農業大學;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生態學分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咸陽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4-5228

國內刊號:61-1433/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篇9

[2]李妍,戚建允.犢牛早起斷奶的飼養管理[J].科學養牛,2011:1-3

[3]張建林.初生犢牛護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1-1

[4]陳傳強.犢牛的生理特點和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1

[5]于廣成,周曉秋,王洪寶,等.中國荷斯坦奶犢牛的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4

[6]王云洲.犢牛培育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1-125

[7]邱懷.全國高等農業學院校教材,牛生產學[M].1995,(5):181—190

[8]覃國森,丁洪濤.養牛與牛病防治[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24—130

[9]李國江.動物普通病[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0):215—221

[10]解春亭.畜牧概論[M].科學出版社,1983,(12):186—190

參考文獻

[1]桑潤滋.從冀、魯、豫肉牛業發展,看我國肉牛業發展潛力──國家“九五”重中之重課題:“肉牛規模化養殖及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初見成效[J].黃牛雜志,2000,(5):17-20.

[2]夏廣奎,王作武,李斌.如何提高北方地區肉用母牛的受胎率[J].黑龍江動物繁殖,2007,(6):21-27.

[3]禚度鵬.母牛的鑒定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0,(6):33-35.

[4]程貴忠,秦宏偉,程之淵,唐朝忠,程培濤,唐中偉.提高肉牛繁殖率技術的研究報告[J].畜禽業,2002,(7):44-46.

[5]孫宏新,崔麗.提高受胎率是提高黃牛繁殖率的關鍵[J].黑龍江畜牧獸醫,1994,(7):18-21.[6]原平貴,王欣,王海玲,王小國.把握最佳配種時機,提高肉牛情期受胎率[J].中國牛業科學,2009,(4):33-36.

參考文獻

[1]季華員,李省輝.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07.第21期

[2]楊公社.豬生產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97

[3]蔡尚文.豬場高效益管理技術.[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8~119

[4]劉振生.農村高效養豬新技術.[M]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2007.131~132

篇10

環境與資源是我們人類生存以及社會向前發展的物質基礎[1]。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為了發展經濟,我們必須要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但為了維持生態的平衡,又要保護自然環境,避免資源過度的開發、生產和浪費,以致于生態、環境變質惡化。發展和利用是一個矛盾共同體。同樣,畜牧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必須依托和消耗大自然資源,既要求畜牧業高效發展又要求自然平衡和諧穩定,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就必須正視和處理它們之間的矛盾,尋求其平衡原則加以緩沖,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生態畜牧成為未來畜牧業發展的方向。

1 目前畜牧業的發展落后、不合理的現狀

我國傳統的生產方式是依靠天養,全年的放牧。遼闊的牧場、茂盛的草地是自然的資源,能直接利用固然很好,但是過分的依賴自然環境,將造成資源的供養率不平衡,草地退化嚴重。在貧困山區由于經濟落后,為求低成本高效益的養殖經濟,所以常將豬、牛、羊直接趕進山坡、草地或樹林進行簡單放養。甚至盲目的擴大規模,增加牲畜總數,超出了牧場特定區域內的承載力,加速了草地的劣變;使畜禽和飼料之間形成矛盾,不但降低了畜禽的生產性能,更使寬闊的草坡、山地荒廢,嚴重影響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論文參考網。

2 生態畜牧業的特征

首先,生態畜牧業主要是以養殖畜禽為中心,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地配套相關的無污染、高效的工程體系,將資源的開發同生態的平衡很好的結合起來。

其次,在生態畜牧業的各個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假如其中的某個環節受到了干擾,就會波及整個系統,從而使其失去原來的平衡狀態。

再次,在生態畜牧業系統中以其“食物鏈”的形式源源不斷的進行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轉換、流動,從而保證了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異化與同化作用正常的進行。

最后,物質和能量的循環是生態畜牧業中比較完善的配套,通過這個配套,不僅能減少污物的出現,而且還能實現效益的增加以及環境凈化的統一。論文參考網。

3 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措施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的原則,充分的和“以示范服務促推廣,加快舍飼轉方式,龍頭帶動擴規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利用資源豐富的“土地、牲畜、草”,結合現代科學的技術,走“立草為業、草畜結合、龍頭帶動、整體推進”的現代健康型畜牧業發展之路。

3.1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飼草作為生態畜牧業發展中的紐帶和關鍵,在山區要結合封山禁牧發展舍飼養殖工作,以產業結構調整為著力點,加大人工種草力度。科學種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既滿足牲畜需求又提高草場植被覆蓋率;增加適合當地生存環境的母畜,引進高產、低耗、節糧的畜種,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保障品質,發展健康畜牧業。

3.2經營方式轉變,集約化水平提高

首先,發展生態、優質、高效畜牧業,關鍵在于飼養方式的轉變。論文參考網。從貧困山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要把粗放、單一、天然放牧的飼養方式向規模養殖、舍飼養殖轉變,大力推廣牲畜舍飼圈養技術,走種草養畜、草畜結合的發展之路。其次,按照科學規劃、統一標準、創新機制、科學管理原則,采取政府推動、部門規劃指導、群眾自愿合作建設、自主經營的方式,建設人畜分離、集約化養殖、若干農戶合作建設、飼養和防疫設施完備、糞污處理設施配套、技術規程統一、管理措施一致、畜禽生產相對集中或相對封閉的養殖小區。走市場牽小區,小區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再次,按照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實行一村一品,專營專銷,杜絕蜂擁而上,增產不增收,貨賤傷農,走特色養殖之路。2008年以來都安縣實施山羊圈養示范項目結合溶巖山區石漠化治理項目,建立山羊圈養示范戶120戶,累計圈養山羊6820只,三年累計出欄肉山羊6500只。年產值325萬元,純利潤156萬元,戶均養殖新增收入1.96萬元,新增純利潤1.3萬元。項目的實施,更是促進了該縣養羊業的發展,2009年全縣山羊飼養量44.36萬只,出欄21.21萬只,比2006年分別增長25.7%和39.5%。全縣養羊業產值22180萬元,純利潤1064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元。圈養舍飼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帶來明顯的生態效益。該縣推廣山羊圈養舍飼、品種改良、種草養羊及農作物青貯、氨化喂養技術,同時開展標準化羊舍建設,使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開,既符合生態要求,又有利于發展規?;?。農戶配套種植牧草養羊和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養羊,使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減少草山的超載壓力,有利于草山植被的恢復,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3.3資源的回收利用,促進生態平衡

推行5種養殖模式:生物墊―堆肥―零排放;生化工程―糞便處理―達標模式;沼氣(厭氧)―氧化塘(好氧)―養魚,沼氣(厭氧)―果菜林場澆肥等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循環處理模式;生態有機肥深加工處理模式。不僅有效解決農村養殖污染的難題,還給養殖戶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互利雙贏。另外在回收利用廢棄秸稈方面,大力發展秸稈生物性的飼料,將其加工之后轉換成家畜的飼料,不僅能改變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狀態,而且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推動“綠色飼料”的推廣,也推動了畜牧業的發展。

3.4依托科學技術支撐,完善生態平衡

堅持以科學為主,始終把畜牧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應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服務畜牧業,提高畜牧業的整體水平。首先加強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偏遠的天峨縣有些養殖戶大膽從外地取經,引進發酵床養豬技術?,F代推廣養豬使用的發酵床,通常有較好的吸附性、通透性的材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等;同時還要選擇一些輔助原料,為確保墊料在制作的過程生物發酵的效果和進程,常用的有水、尿素、麥麩、磷酸氫鈣等。該技術的使用,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起到環保的作用,而且還能提高豬的肉的品質,還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提升經濟效益。其次,要在貧困山區大量的吸納專業的技術人員,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在山區開展畜牧業技術培訓,改變當地人民落后的思想,從而使傳統體力型的畜牧業逐漸向技術性的畜牧業轉變。

【參考文獻】

篇11

主辦單位:畜牧科學院草原勘察設計所;草原學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呼和浩特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1866

國內刊號:15-1165/S

郵發代號:16-198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12

2通訊作者構成情況分析

對通訊作者的構成進行統計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農業科學》的論文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通訊作者達263人,占作者總數的72.65%,具有副高級職稱的通訊作者83人,占作者總數22.92%,合計:95.57%。年齡構成分析表明,年齡在40~50歲的通訊作者有196人,占作者總數的54.14%,年齡在50~60歲的通訊作者113人,占作者總數的31.21%,年齡在40~60歲的通訊作者309人,占作者總數的85.35%;博士生導師119人,占作者總數的32.87%,碩士生導師153人,占作者總數的42.26%,具有碩導和博導身份的通訊作者占作者總數的75.13%。表明《新疆農業科學》的通訊作者主要是高級職稱、高學歷的高層次研究人員,均為項目主持人、學科帶頭人,相應撰寫的論文學術水平和質量較高,對《新疆農業科學》載文質量的穩定和提高辦刊質量與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見圖7。

3年度基金項目資助論文數量的統計與分析

對2012年《新疆農業科學》科技論文來源統計分析:國家級項目論文225篇,占全年總數的62.15%,省部級項目論文114篇,占全年總數31.49%,地廳級項目論文23篇,占全年論文總數的6.35%。2012年度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的基金總數為339篇,占總刊登論文數的93.64%,表明《新疆農業科學》超過90%的論文來源于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近幾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統計分析還表明,《新疆農業科學》的基金資助論文數量呈高比例態勢,在科技領域投入不斷增長的社會大背景下,新疆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承擔的國家、省部級項目的數量在穩步上升,農業科技領域的競爭實力正在逐步增強,農業科研的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和技術引進工作穩步發展??傮w來說,《新疆農業科學》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撐、公益性行業專項)和自治區級(科技攻關、自治區基金、成果轉化、重大專項)項目產出論文為主,地州級、高?;?、研究機構基金等為輔的多層次的資助體系論文。

篇13

出版家鄒韜奮先生曾經說過:“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更沒有希望了?!逼诳厣蔷推诳瘍仍诤屯庠诘莫毺刂幎缘?,是期刊自身具有的、區別于其他同類刊物的內容特點、編輯技巧、版式設計等個性的綜合反映[5]。突出學術期刊的辦刊特色,才能更好地抓住讀者,吸引優質稿源,才能立足于市場。畜牧獸醫學術類期刊應依托主辦單位強勢學科的優勢,利用主辦單位專家云集的優勢,打造學術類期刊特色。例如,《動物營養學報》以研究動物營養學為特色,開設了豬營養、家禽營養、反芻動物營養、分子營養等特色欄目,現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動物營養學術類刊物?!缎竽莲F醫學報》是報道中國畜牧獸醫行業最具創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學科發展前沿的重大科研成果為特色。《中國畜牧獸醫》以報道中外畜牧獸醫研究最新進展與動態,傳播中外畜牧業最先進的實用技術為特色,并開設了國外畜牧科技、流行病防治等特色欄目,內容形式多樣、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6]。期刊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有讀者的聚焦,受到讀者的認可和歡迎,才能保持期刊持續發展。

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最終就是人才競爭[7]。因此,學術類期刊的發展離不開長遠的人才戰略,要建立人才核心骨干和優秀團隊,同時還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專業人才梯隊的建設。擁有一流的人才才是期刊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的保障[8]。第一,學術類期刊必須依靠專業的執行主編,執行主編的專業水平、專業能力決定期刊的專業水平和高度。主編能夠把握行業焦點熱點、策劃優秀選題、吸收優秀稿件等先決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期刊發展更快,影響因子更高,競爭力更強。例如《畜牧獸醫學報》、《動物營養學報》、《草業學報》等都是畜牧獸醫行業內知名的專家、教授擔任主編,現已是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期刊。第二,高效的編輯隊伍,畜牧獸醫學術類期刊編輯必須要求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有很強的計算機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質,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期刊文章質量、提高期刊核心競爭力?!缎竽莲F醫學報》所有編輯都是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有效的提高《畜牧獸醫學報》的發展速度,顯著地提升了期刊的競爭力。

4不斷提高期刊稿件的學術水平

學術類期刊的稿件學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術類期刊的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學術地位。加強選題策劃,通過主動組稿約稿,擴大優質稿源。同時要及時跟上國內的研究進展,爭取國內優秀稿件不投向國外,還要鼓勵國內和國外作者合著論文,提高作者的國際化程度,從而提高期刊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缎竽莲F醫學報》、《中國畜牧獸醫》一直遵循辦刊宗旨,致力于提高稿件質量,吸引優秀稿源。第一,時時關注科研進展,主動與專家約稿,保持稿件時效性。第二,優秀稿件開通綠色通道,快速審稿、快速編輯、快速刊登,縮短刊發周期。第三,提升服務質量,定期給作者提供行業信息動態、科研進展,同時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5組建國際化審稿專家庫

學術類期刊的審稿專家是保證稿件質量的學術性、創新性、科學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學術類期刊應該組建一支高效、公正、高水平專家審稿人隊伍,實施編委負責制,真正從源頭上遴選優秀稿源。國外優秀期刊普遍實行資源國際化政策,包括作者、編委、審稿專家的國際化[9],例如《自然》擁有數千人的國際網絡審稿專家,《科學》有1/3的審稿人來自世界各地[10]。因此,有重點的聘請國際專家加入審稿專家庫是學術類期刊融入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畜牧獸醫學報》現已聘請一名外審專家進行文章的把關,通過外審專家審稿大大提高了學術期刊的論文質量,為期刊向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適時創辦英文刊,提高期刊國際化水平

根據《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底中國科協擁有科技期刊1050種,其中中文刊971種,英文刊僅有79種,約占期刊總數7.52%。第一,先辦特色英文增刊,擴大國際交流?!缎竽莲F醫學報》2009—2011年連續3年自籌經費每年出版1期英文版增刊,通過作者與相關國外學者專家進行交流,大大提升了國際影響力。第二,適時創辦英文刊,提高期刊國際化水平。由于研究評價中的不良導向,國內優秀科研成果大量流向國外科技期刊發表,從而導致國內外期刊在稿源上存在著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國際出版集團扎堆在中國挑選優秀期刊加入其集團,掠奪優秀稿源。為了提升國內科研成果交流的國際化,適時創辦英文版期刊。這不僅符合時代潮流,同時也符合國家扶持英文刊的政策導向。

7建立中英文網絡化平臺,提高國際檢索率

隨著網絡化的普及,科技期刊逐步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據統計中國科協所屬的期刊中有49.9%的期刊建立了期刊網站[1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1868種期刊中已有59.2%建立了自己的期刊網站[12]。學術類期刊應積極建立網絡化平臺、出版網絡期刊,提高網絡信息的利用率[13],逐步向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和多樣化發展。學術類期刊的網絡化平臺包括稿件采編系統、稿件遠程處理系統、網刊系統和管理系統,方便了作者在線投稿、查稿和稿件溝通,提高了專家審稿效率,提升了期刊編輯網絡化辦公能力,實現了從文章投稿—專家審稿—編輯加工—排版出刊全過程的無紙化操作。建立中英文網站,有利于提升國際化的宣傳平臺,有利于國際檢索機構檢索,有利于提高期刊網絡信息的利用率?!缎竽莲F醫學報》、《中國畜牧獸醫》全面開展了中英文網絡平臺建設,中文網站實現了全文免費上網、免費下載、信息等功能。英文網站了英文版文章題目、文章摘要和文字關鍵詞,建立了期刊網絡版,包括網絡文字信息和廣告信息,實行印刷版與網絡版的信息群輻射效應[14]。大大提高了文章的顯示率,提升了學術類期刊的品牌和競爭力[15],擴大了學術類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宜川县| 寻甸| 米林县| 绩溪县| 成武县| 定南县| 江口县| 军事| 定襄县| 宣城市| 上林县| 和田市| 清涧县| 乡宁县| 商都县| 石嘴山市| 定边县| 静安区| 岳池县| 应城市| 虎林市| 中阳县| 塘沽区| 兴国县| 蕉岭县| 合江县| 余江县| 汝阳县| 桐庐县| 定南县| 和林格尔县| 柞水县| 许昌县| 阿鲁科尔沁旗| 肥城市| 吉木萨尔县| 九寨沟县| 盐津县| 新晃|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