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醫針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詞、名詞詞組或動名詞。例1 :Effectiv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 (AJA) 1993;21 (3)∶205 例2:Using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cupuncture and Holistic Medicine : Case Studies 33 .標題一般由一個名詞或若干并列的名詞,加上必要的修飾語構成沒有謂語成分。但個別情況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問句。例3 :Can the Addition of Moxibustion Dur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mprove Recovery from Bell′s Palsy ? AJA 1998 ;2633
2 標題的寫作要求
211 主題突出,簡短明了 標題字數一般在10個單詞以內最多以不超過15個詞或兩行為宜。例4 :Conservative Therapy with Acupuncture for Injury to the Sciatic Nerve Resulting from Intramuscular Drug Injection 副標題往往用以突出論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數、研究方法、重點內容或連載論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標題較長可以副標題的形式處理。例5 : The Demystification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n Overview of the Valida2 tions, Holograms and Systematics for Learn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212 避免冗余的謙虛套語 中醫論文的標題常帶有表示謙虛意味的詞。如“初步分析”、“初步觀察”、“初探”、心得體會”“之我見”等。這類句式在國外期刊已不用甚至連Study of、Investigation、Report of”等開始的形式也已少見。科技論文應立足于事實材料非實質性內容皆可省略不譯而并未影響文章的主題和文獻檢索。
篇2
一、古代經典對房顫的認識
古人認為房顫的病機多以本虛為主,《傷寒論》177條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以方測證,這里的“心動悸”當屬心之陰陽氣血俱虛,心失所養,鼓動無力所致。宋·嚴用和在《濟生方·驚悸》中謂:“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蓋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則心君自安矣。”明確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唐·孫思邀在《千金方·心臟》謂:“…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虛寒也”。又云:“陽氣外擊,陰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均指出心陽虛衰可致驚悸。此外,痰瘀內阻亦可導致房顫的發生,《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提出驚悸病本為心虛,在驚為痰,在悸為飲,認為心悸與痰擾心神有關。王清任則明確指出血瘀可致心悸,《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證目》謂“心跳、心悸,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法百發百中。”均認為血行不暢,瘀血內阻,可形成心悸怔忡。
二、辨證分型
杜毅等認為房顫中醫辨證主要分為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濕濁擾心、心脈瘀阻,心失所養四種類型,治擬益氣溫陽、滋陰養心、健脾燥濕、活血化瘀四法。黃崇先等[2]通過對68例冠心病快速房顫患者的觀察,認為其基本病機為心脾兩虛、氣滯血瘀、心陽不振、水飲凌心。屬心脾兩虛者治以補血養心、益氣安神,以歸脾湯治療;屬氣滯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以桃仁紅花煎治療;屬心陽不振者治以溫補心陽,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屬水飲凌心者治以振奮心陽、化氣利水,以苓桂術甘湯治療。徐明揚則認為房顫辨證分型主要分為心陽虛脫證、氣陰兩虛證、痰瘀痹阻證、水飲凌心證四型。
三、房顫的中醫治療
3.1經方化裁治療
《傷寒論》首創炙甘草湯來治療“脈結代,心動悸”。許金鳳觀察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的療效,提示炙甘草湯加味對老年房顫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杜貴傳觀察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結果30例患者,26例3d內心電圖恢復正常,認為生脈散加味對治療老年房顫是有效。劉興明將40例房顫患者分為兩組來觀察溫陽益陰,活血類中藥配伍治療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提示治療本病可采用溫陽益陰,活血化瘀,兼清郁熱的治法提高療效。
3.2自擬方治療
李平平觀察自擬益心復脈湯為基礎隨癥加減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提示益氣復脈法加胺碘酮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療效確切。殷養國觀察心房顫動患者均有心悸、煩躁、情緒緊張、睡眠不寧等共同特征,辨證屬心神不寧,故采用養心安神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陳守宏等選擇88例房顫患者來觀察中藥益氣活血方在房顫抗凝中的療效。結果提示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有較好的抗凝作用。張艷運用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特色中醫診療方法,以滋陰養血、益氣活血、復脈定悸為法辨證組方,以自擬方定心湯治療房顫,取得良好療效。
3.3中成藥
可用于治療房顫的中成藥有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通心絡膠囊、丹參注射液、參脈注射液等等。徐云校等用參脈注射液治療38例多種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且副作用極少,認為其值得推廣。董昭書等運用參麥注射液治療包括房顫在內的各種快速心律失常,發現參麥注射液除了改善癥狀之外,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的藥物。覃俊安、鄧志忠將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房顫的56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9g;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安慰劑。結論認為穩心顆粒對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AF的病人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而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穩心顆粒的主要成分甘松提取物纈草酮進行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能與離子通道上的特異蛋白相結合,抑制鈉離子的內流,促進鉀離子的外流,降低心肌細胞的自律性,還能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及傳導系統的動作電位時間,打斷折返激動,從而達到治療AF的目的,具有與胺碘酮類似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對緩解房顫的癥狀,控制心律和心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顫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同時,通過中醫辨證論治,聯合使用中藥、中成藥、針灸,既豐富了房顫治療的手段,同時又提高了療效。但房顫中醫臨床報道多集中在驗案,缺乏房顫分型統一標準的研究,對于房顫的臨床分型及其治療存在較大分歧,較難統一,臨床報道療效差別明顯。因此,進一步規范房顫的中醫治療行為,制定科學、客觀、安全而實用的診療規范并加以普及推廣極有必要,科學觀察房顫辨證分型,設立嚴格的治療方案將是今后房顫中醫治療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杜毅.中醫辨治陣發性房顫淺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4(22):30.
[2]黃崇先.辨證治療冠心病快速房顫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1(24):9.
[3]徐明揚.心房顫動的辨證論治[J].光明中醫雜志,1997,4(12):2527.
[4]許金鳳.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38例[J].中醫藥信息,2007,3(24):27.
[5]杜貴傳.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30例[J].吉林中醫藥,2007,12(27):20.
[6]劉興明.加味四妙勇安湯治療心房顫動40例[J].陜西中醫,2007,10(28):12861287.
[7]李平平.益心復脈湯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42例[J].陜西中醫,2006,2(27):154155.
[8]殷養國.安神復脈湯治療老年心房顫動24例[J].河北中醫,2001,10(23):766.
[9]陳守宏.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7,4(27):2021.
[10]付蓉,張艷,柳士博,等.張艷教授治療房顫經驗擷菁[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1415.
篇3
1、外邪侵襲濕熱、疫癘或寒濕之邪侵犯肝膽經脈,肝膽失于疏泄條達,少陽、厥陰經脈不暢而致肋痛。
2、情志內傷情志抑郁或暴怒傷肝,均可至肝失條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而致脅痛。
3、勞欲、勞倦過度勞欲過度耗傷肝腎精血;勞倦傷脾、中焦運化水谷乏力,氣血化生乏源;或久病體虛,精血俱虧、肝腎不足,脈絡失養而致脅痛。
4、瘀血內積外傷或強力負重,致脅肋受傷,瘀血停留,阻塞脈絡而致脅痛;或黃疸、積聚等經久不愈,肝脾受傷,氣機郁滯、瘀血內積,脅絡塞滯而為脅痛。
5、痰濁郁火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醇酒,或過食生冷,遏傷脾陽,脾失健運,痰濁中阻,氣機郁滯,肝膽疏泄失司而致脅痛。痰濁阻于中焦,膽腑通降不能,膽汁排泄不暢,內郁而化熱生火,濕濁熱邪交蒸日久煎熬,結成砂石,阻滯膽道而致脅肋劇痛。
二、病機
1、發病濁實之邪阻滯膽道所致脅痛,起病多急,如感受外邪,外傷或砂石(蟲體)所致脅痛,發病急驟且疼痛較重。因精血虧虛、脅絡失養,或虛實中夾實所致脅痛,起病較緩,如勞欲過度,情志所傷者,發病緩慢而疼痛較輕。
2、病位以肝膽二經為主,兼及脾胃、腎。
3、病性有虛有實,或虛實并見。但疼痛在于氣血不行,不通則痛,故臨床以實證或虛實夾雜為多見。實證以氣滯、血瘀、濕熱等濁邪為主;虛證多為陰血不足、肝腎虧虛或陰陽俱虧。
4、病勢病之初期多以氣滯或濕熱為多見,進而出現氣滯血瘀,氣郁化火,灼傷陰津之變;或出現濕熱化火、氣津兩傷,濕熱未盡、肝腎陰虧、甚至濕痰瘀阻、脾腎不足之變。氣血陰陽演化之中,由肝膽而及脾胃,進而及肝胃、脾腎。
5、病機轉化脅痛病機轉化表現在邪實積聚與正氣耗損兩方面。邪實的積聚,一是由氣及血,即肝氣郁結日久不解,致肝郁氣滯,進而可致血行不暢,瘀血內停,肝血瘀阻,甚則形成癥積;一是由濕熱蘊積肝膽,化火生毒,熏灼肝體,煉液為痰,致痰火毒瘀內蘊之脅痛重證;或濕熱久羈,臟腑失和,濕濁痰毒內生,戀積于肝,進而致痰濕毒瘀遷延肝膽之雜證。正氣耗損,即由實轉虛之變。肝膽濕熱、肝膽實火或肝郁化火,火熱灼傷陰液,及肝血瘀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均可致肝陰虧虛;火熱灼津耗氣,或肝郁乘脾,日久可致脾氣虛弱,肝陰虧耗,久竭腎精,致肝腎陰虛,又氣陰兩傷,或陰損及陽,則可成肝陽虛或肝脾腎陽虛之證。
三、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外感和內傷脅痛外感脅痛,起病較急,大多為濕熱病邪侵犯肝膽,臨床多伴有惡寒、發熱等表證,且多同時并見惡心、嘔吐或黃疸等癥狀,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浮數或弦數。內傷脅痛,起病較緩,無發熱,惡寒等表證出現,多由肝氣郁結,瘀血阻絡或肝陰不足等引起。
2、辨脅痛性質脅痛病性有虛有實。若脅痛以脹痛為主,走竄不定,時痛時止,隨情志變化而增減,多屬肝郁氣滯,氣阻絡痹所致;若脅痛以刺痛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閃挫所致者,為脅絡受損,瘀血停著,若脅下可氧及癥塊,觸之堅硬者,多為氣滯血瘀,瘀滯積久不散所致;若脅痛重著,痛有定處,觸痛明顯,伴口苦心煩,胸悶惡心,發熱煩躁,或目身小便發黃,為濕熱著蘊肝膽所致;若右脅痛如絞,痛徹肩背,或伴黃疸、發熱或嘔吐蛔蟲,多為砂石或蛔蟲阻滯膽道,病屬濕熱;若出現脅肋掣痛,心急煩躁,口苦,尿黃,則為氣郁化火;若胸脅脹痛,右脅痞腫,納差,舌淡,苔白滑,脈弦遲,則為肝郁夾寒;若脅肋隱痛,心煩口干,伴頭暈目眩,舌紅少苔,則病屬陰血虧損;若脅痛隱隱,但綿綿不絕,疲勞后可使疼痛加重,按之反較舒適,多屬血不養肝,絡脈失養所致;若脅肋痛悠悠不休,遇勞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則屬陽虛,肝絡失養。
3、辨脅痛病位肝居脅下,經脈布于兩脅,膽附于肝,脅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膽,但常與脾胃和腎有關。胸脅疼痛,不論一側、兩側,呈脹痛、刺痛,或灼痛、墜痛、隱痛,或痛如刀割,痛徹肩背,位均居肝膽二經;但若脅痛伴噯氣頻作,惡心嘔吐,胃脘脹悶則為肝氣犯胃,病位在肝胃;脅痛若伴腸鳴,腹脹,便溏泄瀉,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脅痛牽引腰背,呈墜痛、隱痛,悠悠不休,遇勞而發,則由肝及腎,位在肝腎。
(二)治療原則
脅痛的基本治則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恢復臟腑功能。對實證脅痛,據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濕解毒清熱,或理氣活血,祛瘀通絡等祛除邪氣法之主,則經絡得以通暢。對虛證者,以扶正為主,陰陽氣血俱充,陰平陽秘,氣血調達,經絡自得榮養。虛實并見者,據虛實之輕重、緩急,補瀉兼施,或以補為主,補中有通,或以通為主,通中兼補。
參考文獻:
篇4
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此不談及其他生物的睡眠),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的寫照。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對睡眠有不同稱謂,先秦多稱“寐”、“寢”、“膜”,為其前后的文獻廣泛應用。《黃帝內經》除沿用以上稱謂外,以“臥”表達睡眠之義的情況比較多,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屬此種情況,早在馬王堆醫書《十問》中就有“一昔(夕)不臥,百日不服”的論述。漢代以后慣稱“睡”或“眠”,以單音詞形式表達,“睡眠”一詞以合成詞形式表義最早見于翻譯后的漢文佛經,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論夢法,睡眠時始夢。如人睡眠中夢見虎威號叫,覺者見其如其夢耳。”《黃帝內經》對睡眠有獨到的認識,并形成了中醫學睡眠理論的基本框架,內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導致睡眠障礙原因及辨證治療等。西醫學關于睡眠有抑制擴散學說、中樞學說和睡眠物質三大學說。巴甫洛夫以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論述覺醒與睡眠,睡眠是人體的抑制擴散狀態。之后神經生理學家們,從動物實驗認識了睡眠中樞。又有對激素和神經遞質的系統研究,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睡眠研究者從尿中提取出“尿核貳”,該物質有引發睡意的功能,被稱為睡眠因子或睡素。這種睡眠因子,既能促進睡眠,又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事實證明,人在發燒生病時,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隨之增加,使人體白細胞增加,吞噬細胞活躍,免疫功能和肝臟解毒功能增強,體內代謝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故爾有人稱睡眠是治病良藥。總之,睡眠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現象的確涉及諸多復雜的因素與機制,較之西醫學而言中醫學睡眠理論獨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機制
中醫睡眠理論認為睡眠是以神的活動為主導,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機樞,五臟藏精化氣為基礎的整體生理過程。
中醫理論中神的含義較為復雜,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臟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腎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腎意志為基,心神的自覺意識內斂為主導,肝魂隨之潛隱,肺魄失出人之機,則精神活動減弱乃至停止、各種感覺與運動反應遲鈍,進人睡眠狀態。在睡眠狀態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寧,魂不游蕩而無夢,魄處其舍而形靜。《莊子齊物論》:“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
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睡眠之機樞,《靈樞口問》云:“衛氣晝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螟;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痞矣。”《靈樞營衛生會》云:“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靈樞衛氣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于目,目張則氣上行于頭,。”岡五臟主氣化。睡眠的各種神志信息由營衛氣血載負運轉,而營衛氣血的生成、運行與五臟密切相關。只有五臟氣化和調,營衛氣血充實、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氣順神靈,睡眠以時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發氣機、心脾之化營生血、肺之主氣行營衛、腎之主水蒸騰津液,以及肝脾調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腎藏泄適宜、心腎水火相交、脾腎先后天互養等,對睡眠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著重要的生理意義。
五臟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動,也是睡眠活動的基礎根底。先天之精化為五臟軀體,五臟主軀體又生化后天之精,以為氣化活動基礎。五臟之精充盛,其氣化活動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為根基,精盛體壯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暢,如《營衛生會》述少壯之人“晝精而夜眼”、老人“晝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說,《黃帝內經》睡眠理論有三,即陰陽理論、營衛理論和五臟理論,而五臟理論當為核心。中醫學睡眠理論體現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視整體,重視時間因素,重視時間的周期變化,又強調睡眠(寐)與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靜則寐,神動則痞。心神是五臟神之一,心神能否發揮主宰作用有賴于五臟神之間的協調與各司其職,這一認識確立了以五臟精氣神論睡眠的基本原則。后世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不斷豐富祖國醫學睡眠理論,為養生及臨床開創了獨具特色的道路。
二、睡眠障礙
2.1睡眠障礙的主要病癥睡眠的正常機制遭到破壞即導致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失眠、嗜睡、夢寐不寧、睡行癥。
失眠,或稱不寐、不得眠:表現為夜間難以人睡、或難以持續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來時有疲勞感。從神的層面看,心神受擾,動搖不定,可致不寐;從氣的層面看,衛氣留于陽,不人于陰則不寐;從精的層面看,五臟不足,心神的活動、氣的運行失去原動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總屬心神不能應時外張,魂魄沉溺于內,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證。究其原因總以陰、寒、濕、痰為患。而嗜睡見于大病后者,多氣虛懶臥;見于病證危重者,是精氣衰竭,神敗難振,當另論。
夢寐不寧:表現為多夢,常伴夢魔、夢驚、夢吃、夢交等,因夢不能安臥。一般以不快夢境反復出現,醒后身心不適為要點。從五臟神的層面看,夢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內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擾,魂魄分離,魄靜而魂動也。內刺激與生理或病理狀態有關,也可因情思經歷之痕記有所憶起而使魂不安寧而夢。《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播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黃帝內經素問方盛衰論篇》云:“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播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筑垣蓋屋。”《黃帝內經靈樞邪發夢》云:“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將以上三段經文的內容歸納起來可見:夢境的不同與臟腑陰陽的盛衰虛實有關,由此可見《黃帝內經》對睡眠中夢的現象已經有高度的認識,并引導人們通過了解病人的夢境,測知病人的臟腑陰陽氣血之盛衰,邪氣之強弱,病變之部位,從而正確診斷,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癥,或稱夢游,表現為睡中起來,睜開眼睛,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往往步伐緩慢但能避開障礙物,有時只限于睡房內活動,有時會走出去,嚴重者有離開住處很遠的情況。通常能自行返回繼續人睡,醒來對此毫無記憶。其原因是人寐后雖然心神內斂,意識潛而不張,但魂魄不寧,相為顛倒,魄激而形動,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憶;并非意識下的魂魄活動,故無“形開”(覺醒),多無感知,或僅有表淺感知。常見于少兒神志發育不全者,亦可發生在成人。
篇5
針灸療法是我國傳統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2010年我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中國,針灸在多種疾病特別是神經系統疾病方面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臨床效果顯著。同時,針灸在全球,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得到迅速的發展,相關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而廣泛。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通過SCI可查閱最新文獻、跟蹤了解國際學術動態。本文以SCI源數據庫為檢索庫,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為檢索主題詞,在SCI Web版數據庫中檢索式為Topic=(acupuncture)OR Topic=(moxibustion);Timespan=2012.Databases=SCI-EXPANDED共檢索出830篇,將所獲得文獻進行歸納分析,以了解2012年針灸領域的研究發展狀況。
1 文獻來源國家/地區
中醫針灸作為我國傳統療法的一大特色,我國研究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去推廣及傳播其療效、作用機制等。從表1看,我國發表的文獻仍占主要部分,其次為美國、南韓、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表現出更易接受針灸替代治療,這與其現代醫學觀念的轉變有密切聯系。中韓之間就針灸所有權曾引起一時風波,依據此次檢索,南韓對針灸療法的重視也可見一斑,其中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文獻數達80篇以上,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聯盟資助文獻達14篇。
4 影響因子較高來源出版物
篇6
3.演示內容征集:近年來涌現的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的臨床治療方法;有特色的手法操作技術;有推廣及應用價值的針灸器具操作。
4.演示征集辦法:采取預先報名、審查通過、擇優選擇的方式進行。請欲參加演示人員先將演示名稱及內容,演示者姓名、單位、詳細聯系方法(電話、e-mail地址)寄送我部(也可在投送的征文上注明是否參加演示),有條件者可將演示內容刻錄成光盤同時寄送。得到大會組委會審查通過的通知后,便可準備參加演示。獲得優秀演示獎者,除大會獎勵外,有機會與《中國針灸》雜志社合作進一步開發和推廣該項技術。
所投稿件經本刊編委會審查通過將發表于2008年《中國針灸》增刊,其中優秀者將刊登于《中國針灸》正刊。本次大會為中國針灸學會2008年學術活動項目,根據有關文件,論文入選者可獲中醫繼續教育一類學分6分,論文入選且參加會議者可獲繼續教育學分12分。
投稿及演示報名地址:北京市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中國中醫科學院內《中國針灸》雜志社
篇7
1 對《實驗針灸學》理論課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構建新的知識模塊
將教學具體內容分為三部分:針刺的調節作用,包括針灸作用的特點、針刺鎮痛和針刺麻醉、針灸的防衛免疫作用、針刺對各系統的作用;針刺的作用機理,包括經絡現象和經絡實質,經穴臟腑相關,穴位的結構和功能;針灸應用技術。這種知識構建比較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即從宏觀、具體的現象、作用特點到微觀抽象的機理探討。在講授內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調研,搜集資料,認真編寫教案,力求既能體現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學術前沿的成果,反映針灸學科最新的發展。
由于時間限制,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針灸對各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這一部分課程列為自學為主的內容,同時結合課堂討論。具體辦法: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課下自學,結合查資料,并將講述的內容做成幻燈片,用多媒體手段,自己上臺講課,然后就某個問題,全班同學和老師一同進行討論,并對講課效果進行講評。先后有40余人上臺講課,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這種教學相長的教學形式,充分地鍛煉了同學們的表達能力和集體意識,增強了學習興趣,也使老師在互動中有所頓悟,體會到來自學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學知識的傳授
課堂講授科研方法學方面的內容,包括文獻檢索、綜述撰寫、科研設計、數據整理、結論分析、論文撰寫等。并針對針灸專業科研的特點,開設了諸如盲法與針灸、針灸臨床研究的規范等知識的專題講座。
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以學校圖書館現有的CNKI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互聯網為平臺,開設了文獻檢索實踐課。通過實踐,學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獻的查閱方法,對網絡醫學文獻資源的查閱途徑有了初步的認識,使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文獻查閱能力。
轉貼于
圍繞專題,師生通過網絡進行互動,開展討論,要求學生完成作業,撰寫小綜述,同學們普遍反映收獲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進一步的科研實踐奠定了基礎。
3 開展自設計實驗
我們在2000年、2001年、2002針灸推拿本科學生中,開展了具體的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增加了自主設計實驗形式的教學,鼓勵學生發揮積極性,參與到科研的全過程中,全部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自設計實驗要求學生圍繞專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設計實驗。具體方法如下:(1)進行分組,每組4~6人,在老師的指導下或根據興趣自選一題。(2)在教師指導下,文獻檢索、綜述撰寫、科研設計、動物模型和實驗技術方法的選擇、具體實驗的操作、收集數據及其整理、結論分析、撰寫和打印論文等科研全過程都由實驗者自己動手獨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進行開題報告和論文答辯。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燈片,有條件的邀請本學科的專家參與指導并給予評判。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時間控制。應盡可能選擇短期實驗為宜,具體實驗不宜超過6周,整個教學過程,包括相關科研方法論的介紹、自主設計實驗教學全部課程內容時間安排不超過10周。(2)具體實驗應選擇針灸治療效果明顯的病種建立實驗模型,預期結果有明顯差異;實驗涉及到的相關技術不宜過分復雜,充分考慮可行性。(3)重視協調反饋,教師不能完全放手,在關鍵環節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難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4)杜絕一味照本宣科、低級重復或是脫離實際,應注意啟發學生,做到有所發揮,有所創新。
目前我們在幾屆學生中,已開展了多項自設計實驗,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科研素質明顯提高。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普遍提高,論文撰寫規范,優秀畢業論文數量增加。同時教學滿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評教分數90.3分,到2004年評教分數已升到93分。
篇8
半個世紀的中醫路,許長志先生從內地到香港,醫治的病人不計其數,為一些絕望的生命找尋生存的價值,同時,他發表多篇論文,將中醫治療的理念與心德譜寫,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的功效與價值。一直以來,他用一顆仁愛與慈善的心詮釋著“醫者父母心”的內涵與真諦。
行醫救人,妙手回春五十載
許長志先生祖籍福建晉江,1963年畢業於泉州醫師學校,畢業後分配至壽寧縣斜灘醫院,其行醫的序幕就此拉開。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許長志先生更深切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由於工作出色,幾年後,許長志先生便擔任院長一職,身上肩負的那份責任尤為重大。他清晰地記得,1970年剛擔任院長時,正值腦膜炎流行,他整整七天七夜堅守在工作崗位。“當時醫院在一樓,我住在二樓,病人半夜容易發高燒、手腳抽筋,我晚上需要處理,而白天又有其他的病人找。”許長志先生回憶說。雖然當時很辛苦,但許長志先生卻很快樂,因為他用精湛的醫術為病疾纏身的人們解除痛苦、送去健康。
1975年,許長志先生申請來港,從此翻開了行醫路上另一精彩的篇章。內地的從醫經歷讓許長志先生在香港駕輕就熟,也讓他在中醫方面的才能凸顯無疑。他擅長內、外、婦、兒全科,同時將傳統的針灸加以創新,融入電療。新法的針灸電療更好地祛除患者疼痛、縮短病理療程,因而頗受患者歡迎。
“我23歲就參加工作,如今已有50年了。”半個世紀的行醫治病路途,許長志先生經歷的疑難病癥無數,為很多瀕臨死亡線上的患者找到重生的希望。“上水有個2歲的小孩,一開始一切正常,跌了兩次之後,後腦受傷導致腦淤血,漸漸造成大、小腦萎縮。去沙田醫院治療,醫生判定只有三個月的生存時間。家人不甘心,將小孩的病例傳給英國的小兒科專家,也被告知無藥可救。”許長志先生說:“小孩父母萬般無奈之下找到我,我對小孩父母說我盡力而為。結果吃了一個月中藥之後,小孩的病情有所好轉。小孩父母感覺有希望,就一直讓我治療,結果吃了一年的中藥,這個小孩逐漸康復,如今,已經十幾歲了。”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許長志先生曾經用中醫療法令一位植物人患者重獲新生。那是一位50多歲的男性中風患者,幾次開刀之後變成植物人,手腳僵硬,家人呼喚他也沒有任何反應,在醫院治療了一年多,一直用營養液維持生命。後來患者家屬找到許長志先生,許長志先生嘗試用中醫中藥配合針灸的方法治療他,結果一個月之後,病人奇蹟般地會講話,就這樣,治療了半年後,患者至今正常生活。
每每看到經自己雙手診治的患者獲得健康,許長志先生內心深處總是洋溢著幸福與微笑。“中醫效果很不錯,一些西醫束手無徹的病例,中醫可以將它治好。”許長志先生自豪地說。在行醫的過程中,許長志先生創新性地將電療加入針灸治療中,即新法針灸電療。此種方法是在針灸後加入乾電池電療,對中風病人、肩周炎患者效果尤為明顯。
從許長志先生選擇中醫這個行業起,他身上就肩負起“治病救人”的那份責任。而半個世紀的行醫經歷,讓他內心深處的那份責任更為深刻與重大,經手的患者無數,經手的疑難病癥無數,面對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面對每一例疑難病癥,許長志先生從沒有拒絕與推遲,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從不輕言放棄。
半個世紀的中醫之路,許長志先生的醫術也更為精湛與成熟。如今,他涉及的中醫領域有肝病、腎病、癌病、骨刺、久咳哮喘、鼻敏感、高血壓、中風植物人、口眼歪斜、半身癱瘓、糖尿病、紅斑狼瘡、抑鬰癥、更年期、婦科病、類風濕、膽結石、肩周炎、濕疹等,而中醫早已融入他的生活當中,徜徉於此的他,享受著極大地快樂與樂趣。
創新交流,筆耕不輟譜華章
五十載行醫路,許長志先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他熱心鉆研,積極專攻疑難病癥,並將研究心得撰寫成論文,發表在中醫專業雜誌上,與同行交流心得、體會,探求治病方法、途徑。
在2003年出版的《世界醫藥創新雜誌》上,許長志先生發表了四篇論文,分別為《狼瘡性腎病中醫療法》、《針灸治療植物人》、《針刺治愈中風偏癱》、《中醫藥配合針灸治療大小腦萎縮》。2004年,在另一本中醫專業性雜誌上又數篇。多年來,許長志先生筆耕不綴,書寫著中華古老的中醫療法,並在臨床上將中醫療法創新,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同時,他注重於同行之間的交流,在不斷交流中摩擦智慧的火花,不斷推進中醫這門古老的中華文化的發展。
篇9
中醫藥博士都研究什么?研究中藥有效成分?還是專門研究中醫經典?還是立足于臨床以后成為名中醫?昨日上午,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頒獎大會上,百余位來自全國的中醫藥專家、學者和博士生聚集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展示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PK結果,專家組評出80多篇優秀論文獲得全國優秀。
中醫藥的博士生研究成果頻出,比如,中藥有效成分的分析、中醫經典方的現代解讀,針灸手法在鎮痛中的應用等,傳承了中醫藥,更用現代方法引領中醫藥的發展。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方劍喬說,中醫博士以后不光是要成為名中醫,還會成為中醫現代化研究的中堅力量。
據了解,浙江中醫藥大學現有一級學科中醫學和中藥學博士點,二級學科也有15個博士點,每年招收50多名博士研究生,他們成為中醫院臨床骨干、中藥研究院和高校的科研人員。
本報記者 王蕊
本報通訊員 金聰偉
篇10
1現狀和分析
1.1中醫醫療沒有法律的保護,政府支持管理無力
中醫藥在歐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沒有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擔心放開了對中醫的政策、中醫藥進人西班牙后,這種傳統的自然療法有可能會影響他們長期使用的西醫藥療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認在西中醫藥教育的學歷及學位,不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不承認中醫生的“醫師”資格,公費醫療只能享受西醫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醫藥在歐洲及本國的影響力,故只要沒有醫療糾紛,政府對各種機構開設的中醫學校及診所不予以干涉,對市售的各種中成藥及單味藥顆粒劑不強行制止。
1.2中醫藥教育規模小,但專業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與西班牙塔拉戈納國家醫師聯合會合作,在加泰羅尼亞開辦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與西班牙律師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納省組建了“中國傳統醫學高等學校”,兩校分別開設了針灸、推拿的碩士課程和5年制本科課程教育。上述兩校于1996年合并重組為“歐洲中醫基金會”,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設有教學點和醫療點,開展中醫教學和醫療工作。
現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仍有一所中醫藥高等學校,該校招收全日制學生,專業設置有中醫、中藥、針灸、自然醫學等,學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學士學位和大專學歷。而“歐洲中醫基金會”所舉辦的學校隨著學員的減少和教學成本上的上升,教學機構逐漸萎縮,該基金會現已無學歷教育課程,僅在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3個城市開設有3個集教學、醫療一體的小型學校,學校設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個教室,教室最大者僅有50一60時,僅能容納60名左右學員,相應的診所也設在學校內。
此外也還有一些私立機構舉辦的中醫藥短期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主要從事短期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工作,旨在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培訓班的開班時間不定期,學習時間多少不等。
1.3教師魔乏,沒有規范教材,教學時間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講授中醫藥的教師中,大多數是在本國接受了中醫藥培訓的當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國赴西班牙定居的中醫藥工作者;教師中以兼職者居多。由于中醫藥學校的教學時間少,故兼職者平時在診所中進行中醫醫療;教師中多數只具有中級職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偏少,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至今為止,歐洲還沒有一套符合當地中醫藥工作實際的統一的中醫藥學教材,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譯的中國不同版本的本科或專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為西班牙編寫的中醫藥系列教材。畢竟經歷了10余年時間,當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從教學時間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學周期不短,學習的時間及效果相對有保障;許多短期培訓班的學員往往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課堂所學的內容極其有限,學時過少,只能把握中醫大致的要領,難得精要。西班牙的學員大多重實用而輕理論,他們一般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不予重視,但對實際治療方法尤為注重。如筆者在給學員進行的中醫神經系統疾病專題講座時,在講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等內容時學員們似懂非懂,不予提問,一旦講到具體治療方法時,則學員們集中精力聽講,相應的問題增加,當介紹到針灸療法時,則問題各種各樣,問題要求具體并具可操作性,比如進針的角度、深度等等。這一現象與西班牙中醫藥教育程度不高、但針灸在西推廣較好有關。
1.4缺乏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規模太小,但就診及治療環境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內,一般沒有中醫藥專科。但在部分醫院中設有“疼痛門診”,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在本國學習過針灸的醫生為諸痛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西班牙的中醫治療大多在診所內進行。中醫診所在西班牙的許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規模較小,大的診所有100多擴(含教室),小的僅有20余m2。診所內的設施大多簡單而實用,除了就診桌外,有進行針灸治療所必需的治療床,有銀針、艾條、梅花針等器械和針灸經絡掛圖,有中醫藥書籍、經絡人等治療常用的工具,還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藥。
西方很重視保護患者隱私。在診所內,一位醫生一個診室,治療室內各個治療床之間有隔離板和隔離門簾,床單整潔干凈,這樣,便于患者坦誠向醫生訴說病情,有利于治療的隱蔽;患者使用治療床時采用一次性床單,一人一換,讓患者在診所內感覺舒心、安全,毫無顧慮,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1.5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難用湯藥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認中藥為“藥品”,故不允許中藥飲片進人本國,禁止在其國內使用動物藥和礦物藥。現在西班牙國內僅有由其他國家生產的100余種單味藥顆粒劑,50余種中成藥,這使得以湯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內、兒、婦等科的醫師們顯得無力施展才華。當然也有少數中國籍或本國精通中醫藥理論的醫生在適當的時候會給患者開具湯藥,服用單味藥顆粒,或從法國等歐洲國家配方用藥。
相較之下,非藥物的針灸療法在西班牙推廣較好。在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醫生絕大多數是針灸專業的,針灸治療的病人主要有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還有一些疑難疾病患者。
1.6中醫師業務知識欠缺,辮證論治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西班牙行醫的中醫師們,少部分是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取得了學士學位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公派到西講學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語后,滯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國針灸醫生;大部分是在本國經過上述培養方式或其他培訓方式培養的醫生。
由中國培養的醫生赴西后由于從業范圍較窄,僅能接觸部分輕癥患者,進修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不多,又無適宜的臨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僅能處理簡單的病癥;而在西班牙本國或其他國家培訓出來的中醫醫生,則因學習時間太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的空間,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難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醫生大多只能運用針灸的簡單療法為患者治療。
西班牙中醫藥愛好者職業涉及面較廣,年齡覆蓋面大。比如筆者在西講學的學員中,有中醫(針灸)工作者,也有藥師、護士、制藥企業員工、醫療設備生產商、教師等;就年齡而言,有二三十歲者,也有六十多歲的人。學員中水平參差不齊,有一名曾到中國學習過中醫的學員盡管辨證論治的水平不高,但還會使用“桂枝附子湯”;而有的學員連陰陽五行、臟腑辨證尚不知曉。
1.7缺少宣傳報道,民眾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許多民眾知道有“中醫”這一傳統醫學療法,由于政府不倡導,在公眾媒體不能對中醫藥進行宣傳,因而中醫藥知識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眾盲目,就是中醫藥愛好者,許多人還不知道中醫為何物,也不懂得怎樣用中醫藥的知識對自己進行醫療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無一部中醫藥專業期刊或報紙。幾年前,由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與中國《中醫雜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發行了《中醫雜志》西文版。該雜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譯《中醫雜志》中的部分論文外,還自辦欄目,宣傳報道中醫藥在西的醫療、教學情況。這對擴大中醫藥在西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思考和建議
2.1盡快立法,獲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醫藥立法對于西班牙的中醫藥教育及醫療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拉蒙先生的介紹,由于中醫藥“回歸自然”的優勢及其神奇的療效使得其在歐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醫藥法律法規的意向。估計在2一3年內,有望使中醫藥在西班牙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認可。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發來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正式宣布:該大區官方正式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是西班牙政治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地區,故中醫藥在該區的合法化將會推動該國對中醫藥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規模中醫藥院校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中醫藥學術內涵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必須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臨床各科的知識,任何斷章取義、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會違背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會把握不了要領,導致無的放矢。
當前,西班牙應該在原有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在馬德里、瓦倫西亞等地建立全日制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專業方面可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中醫美容、中藥、康復醫學等,方可使中醫藥的教學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不斷提高本國中醫藥專業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師資培養引進,編寫適宜教材,保證教學時間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一個學校只有具備較強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故西班牙應加大中醫藥學校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增加專職教師的比例。可采取從中國國內引進或在本國選拔后外送到中國培養等方式,使教師的中醫藥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應該重新組織歐洲中醫藥專家總結多年來使用的教材的優勢及不足,同時聘請國內到西班牙講學或工作過的中醫藥高級職稱教師,共同編寫出適合歐洲及西班牙實際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醫針灸、推拿、中藥、中醫康復、中醫內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顧其他學科。
在有較好的教師隊伍并有適宜的教材后,適當增加全脫產學習專業學員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學員的面授時間,才能保證學習質量及學習效果。
2.4設立正規醫療機構,有規模合法執業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則可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設立中醫科室,下設中醫內科組及針灸推拿組,不僅對疼痛病癥,還可對內科疾病及肢體經絡的病癥實施中醫治療。
散在于各地的各個小診所,在得到法律認可后,應履行報批手續,獲準后由管理機構規范管理;要設立診所條件標準,如診室、治療室,如果有內科診室的,必須設置中藥房;還應有必要的設施、設備要求。
2.5引進中藥飲片,發揮中醫內服湯藥的優勢
在上述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引進中藥原生飲片,至少有300一400種飲片供臨床使用。中藥的礦物藥及動物藥在許多急重病及疑難病中能發揮奇特的療效,應解除對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禁忌,讓中藥飲片進藥店;同時,放開對單味藥顆粒劑的限制,在正規的藥店內憑醫師處方配方。
中藥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非藥物療法,只有應用了中藥,才能體現中醫的精髓,整體發揮中醫的優勢,讓西班牙廣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強對從業中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診治水平
要使中醫藥真正在西班牙有較大的發展,除進行初期專業培訓外,對已經在西從事中醫治療的醫生,也應進行相應的在職培訓,如參加個人愛好的專題講習班,并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強化學習等,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和針灸診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進行專題講學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欠缺的特點,講課中有重點地講解理論,并了解學員對針灸實用技術需求較具體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針藥結合。即使是非針灸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介紹針灸知識。
只有將現已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大夫們的臨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藥神奇的療效。
篇11
1現狀和分析
1.1中醫醫療沒有法律的保護,政府支持管理無力
中醫藥在歐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沒有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擔心放開了對中醫的政策、中醫藥進人西班牙后,這種傳統的自然療法有可能會影響他們長期使用的西醫藥療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認在西中醫藥教育的學歷及學位,不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不承認中醫生的“醫師”資格,公費醫療只能享受西醫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醫藥在歐洲及本國的影響力,故只要沒有醫療糾紛,政府對各種機構開設的中醫學校及診所不予以干涉,對市售的各種中成藥及單味藥顆粒劑不強行制止。
1.2中醫藥教育規模小,但專業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與西班牙塔拉戈納國家醫師聯合會合作,在加泰羅尼亞開辦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與西班牙律師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納省組建了“中國傳統醫學高等學校”,兩校分別開設了針灸、推拿的碩士課程和5年制本科課程教育。上述兩校于1996年合并重組為“歐洲中醫基金會”,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設有教學點和醫療點,開展中醫教學和醫療工作。
現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仍有一所中醫藥高等學校,該校招收全日制學生,專業設置有中醫、中藥、針灸、自然醫學等,學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學士學位和大專學歷。而“歐洲中醫基金會”所舉辦的學校隨著學員的減少和教學成本上的上升,教學機構逐漸萎縮,該基金會現已無學歷教育課程,僅在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3個城市開設有3個集教學、醫療一體的小型學校,學校設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個教室,教室最大者僅有50一60時,僅能容納60名左右學員,相應的診所也設在學校內。
此外也還有一些私立機構舉辦的中醫藥短期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主要從事短期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工作,旨在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培訓班的開班時間不定期,學習時間多少不等。
1.3教師魔乏,沒有規范教材,教學時間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講授中醫藥的教師中,大多數是在本國接受了中醫藥培訓的當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國赴西班牙定居的中醫藥工作者;教師中以兼職者居多。由于中醫藥學校的教學時間少,故兼職者平時在診所中進行中醫醫療;教師中多數只具有中級職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偏少,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至今為止,歐洲還沒有一套符合當地中醫藥工作實際的統一的中醫藥學教材,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譯的中國不同版本的本科或專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為西班牙編寫的中醫藥系列教材。畢竟經歷了10余年時間,當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從教學時間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學周期不短,學習的時間及效果相對有保障;許多短期培訓班的學員往往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課堂所學的內容極其有限,學時過少,只能把握中醫大致的要領,難得精要。西班牙的學員大多重實用而輕理論,他們一般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不予重視,但對實際治療方法尤為注重。如筆者在給學員進行的中醫神經系統疾病專題講座時,在講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等內容時學員們似懂非懂,不予提問,一旦講到具體治療方法時,則學員們集中精力聽講,相應的問題增加,當介紹到針灸療法時,則問題各種各樣,問題要求具體并具可操作性,比如進針的角度、深度等等。這一現象與西班牙中醫藥教育程度不高、但針灸在西推廣較好有關。
1.4缺乏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規模太小,但就診及治療環境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內,一般沒有中醫藥專科。但在部分醫院中設有“疼痛門診”,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在本國學習過針灸的醫生為諸痛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西班牙的中醫治療大多在診所內進行。中醫診所在西班牙的許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規模較小,大的診所有100多擴(含教室),小的僅有20余m2。診所內的設施大多簡單而實用,除了就診桌外,有進行針灸治療所必需的治療床,有銀針、艾條、梅花針等器械和針灸經絡掛圖,有中醫藥書籍、經絡人等治療常用的工具,還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藥。
西方很重視保護患者隱私。在診所內,一位醫生一個診室,治療室內各個治療床之間有隔離板和隔離門簾,床單整潔干凈,這樣,便于患者坦誠向醫生訴說病情,有利于治療的隱蔽;患者使用治療床時采用一次性床單,一人一換,讓患者在診所內感覺舒心、安全,毫無顧慮,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1.5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難用湯藥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認中藥為“藥品”,故不允許中藥飲片進人本國,禁止在其國內使用動物藥和礦物藥。現在西班牙國內僅有由其他國家生產的100余種單味藥顆粒劑,50余種中成藥,這使得以湯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內、兒、婦等科的醫師們顯得無力施展才華。當然也有少數中國籍或本國精通中醫藥理論的醫生在適當的時候會給患者開具湯藥,服用單味藥顆粒,或從法國等歐洲國家配方用藥。
相較之下,非藥物的針灸療法在西班牙推廣較好。在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醫生絕大多數是針灸專業的,針灸治療的病人主要有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還有一些疑難疾病患者。
1.6中醫師業務知識欠缺,辮證論治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西班牙行醫的中醫師們,少部分是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取得了學士學位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公派到西講學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語后,滯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國針灸醫生;大部分是在本國經過上述培養方式或其他培訓方式培養的醫生。
由中國培養的醫生赴西后由于從業范圍較窄,僅能接觸部分輕癥患者,進修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不多,又無適宜的臨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僅能處理簡單的病癥;而在西班牙本國或其他國家培訓出來的中醫醫生,則因學習時間太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的空間,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難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醫生大多只能運用針灸的簡單療法為患者治療。
西班牙中醫藥愛好者職業涉及面較廣,年齡覆蓋面大。比如筆者在西講學的學員中,有中醫(針灸)工作者,也有藥師、護士、制藥企業員工、醫療設備生產商、教師等;就年齡而言,有二三十歲者,也有六十多歲的人。學員中水平參差不齊,有一名曾到中國學習過中醫的學員盡管辨證論治的水平不高,但還會使用“桂枝附子湯”;而有的學員連陰陽五行、臟腑辨證尚不知曉。
1.7缺少宣傳報道,民眾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許多民眾知道有“中醫”這一傳統醫學療法,由于政府不倡導,在公眾媒體不能對中醫藥進行宣傳,因而中醫藥知識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眾盲目,就是中醫藥愛好者,許多人還不知道中醫為何物,也不懂得怎樣用中醫藥的知識對自己進行醫療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無一部中醫藥專業期刊或報紙。幾年前,由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與中國《中醫雜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發行了《中醫雜志》西文版。該雜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譯《中醫雜志》中的部分論文外,還自辦欄目,宣傳報道中醫藥在西的醫療、教學情況。這對擴大中醫藥在西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思考和建議
2.1盡快立法,獲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醫藥立法對于西班牙的中醫藥教育及醫療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拉蒙先生的介紹,由于中醫藥“回歸自然”的優勢及其神奇的療效使得其在歐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醫藥法律法規的意向。估計在2一3年內,有望使中醫藥在西班牙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認可。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發來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正式宣布:該大區官方正式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是西班牙政治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地區,故中醫藥在該區的合法化將會推動該國對中醫藥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規模中醫藥院校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中醫藥學術內涵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必須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臨床各科的知識,任何斷章取義、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會違背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會把握不了要領,導致無的放矢。
當前,西班牙應該在原有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在馬德里、瓦倫西亞等地建立全日制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專業方面可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中醫美容、中藥、康復醫學等,方可使中醫藥的教學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不斷提高本國中醫藥專業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師資培養引進,編寫適宜教材,保證教學時間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一個學校只有具備較強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故西班牙應加大中醫藥學校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增加專職教師的比例。可采取從中國國內引進或在本國選拔后外送到中國培養等方式,使教師的中醫藥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應該重新組織歐洲中醫藥專家總結多年來使用的教材的優勢及不足,同時聘請國內到西班牙講學或工作過的中醫藥高級職稱教師,共同編寫出適合歐洲及西班牙實際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醫針灸、推拿、中藥、中醫康復、中醫內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顧其他學科。
在有較好的教師隊伍并有適宜的教材后,適當增加全脫產學習專業學員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學員的面授時間,才能保證學習質量及學習效果。
2.4設立正規醫療機構,有規模合法執業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則可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設立中醫科室,下設中醫內科組及針灸推拿組,不僅對疼痛病癥,還可對內科疾病及肢體經絡的病癥實施中醫治療。
散在于各地的各個小診所,在得到法律認可后,應履行報批手續,獲準后由管理機構規范管理;要設立診所條件標準,如診室、治療室,如果有內科診室的,必須設置中藥房;還應有必要的設施、設備要求。
2.5引進中藥飲片,發揮中醫內服湯藥的優勢
在上述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引進中藥原生飲片,至少有300一400種飲片供臨床使用。中藥的礦物藥及動物藥在許多急重病及疑難病中能發揮奇特的療效,應解除對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禁忌,讓中藥飲片進藥店;同時,放開對單味藥顆粒劑的限制,在正規的藥店內憑醫師處方配方。
中藥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非藥物療法,只有應用了中藥,才能體現中醫的精髓,整體發揮中醫的優勢,讓西班牙廣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強對從業中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診治水平
要使中醫藥真正在西班牙有較大的發展,除進行初期專業培訓外,對已經在西從事中醫治療的醫生,也應進行相應的在職培訓,如參加個人愛好的專題講習班,并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強化學習等,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和針灸診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進行專題講學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欠缺的特點,講課中有重點地講解理論,并了解學員對針灸實用技術需求較具體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針藥結合。即使是非針灸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介紹針灸知識。
只有將現已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大夫們的臨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藥神奇的療效。
篇12
西醫臨床醫生實習時一定會去急診科學習一段時間,而中醫的畢業生這方面的培養就欠缺,在美國心肺復蘇術已做為常識在各行各業的人群中所掌握了,這樣可以增加了多少條生命被挽救的機會。中醫針灸都來開設學習心肺復查的實習課,這方面就顯得不足。如針灸科醫生在實習期間能多到骨科門診、神經科門診、CT放射科、MRI室,尤其是手術和麻醉科,能學習到許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如手術醫生斷層解剖、重要臟器的位置,神經節段分布、麻藥的劑量、毒副作用、手術中監護搶救等,對我們針灸科來說太有好處了,我建議以后針灸科醫生實習時都到手術室麻醉科學習3個月,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有助于我們業務水平的提高。
3 論文資料應詳細更具體
如肩周炎這種病實際上包括了岡上肌腱及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綜合征、肩胛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如論文寫作肩周炎統計出的結果就會更準確,這些病的預后不同,有的病需要關節鏡等手術,方能解決,我們應對病例細致的了解,分類如病痛點的位置,主動被動活動受限情況,各個方向活動角度多大,有無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史等,這樣分類記錄給于我們對疾病的療效有一明確的判斷,積累經驗,有助于我們業務水平的提高。
4 關于葦管灸的改進
篇13
抑郁癥已成為全球性主要精神衛生問題之一,是危害全人類的常見病、多發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損失[1]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作為目前抑郁癥治療的主要手段,能夠使大約50%-70%完成全程治療的患者獲得緩解;還有大約1/3的抑郁癥患者因療效不佳和無法耐受藥物的副作用而提前結束治療[2] 。如果把療效不佳和未完成治療的患者包括在內,有超過一半的抑郁癥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未能康復[3] 。即使那些臨床急性期緩解的重性抑郁患者也有超過1/3的患者會在18個月內復發[4] 。
醫學界一直在尋找抑郁癥的替代療法,針灸是近20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不少研究認為針灸治療抑郁癥具有與抗抑郁藥相當的療效,而副作用微乎其微,但國內尚無人對這方面的研究做系統總結,本文評價針灸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臨床應用提供循證證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
納入標準:①發表和未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或半隨機對照試驗,不限制國家、地區和語言,對于交叉設計試驗,則提取第一階段的結果;②研究對象為有明確診斷的抑郁癥或抑郁性神經癥患者,年齡、性別不限;③試驗組干預措施為針刺、耳針、電針、激光針灸、水針、艾灸以及這些針灸療法與其他療法的聯用,對照措施為空白、安慰針灸、西藥、中藥、心理治療;④結局指標: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n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 HAMD)、抑郁自評量表等的得分及根據量表減分率、量表得分算出的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應指標:不良反應事件(斷針、暈針、感染、血腫、氣胸等)的發生例/次數、藥物副作用量表評分;⑤低偏倚的高質量研究,在沒有高質量研究的前提下謹慎納入低質量的研究。
排除標準:①沒有設安慰對照的研究;②有器質性病變(如腦卒中、腦外傷后抑郁、腎透析、惡性腫瘤等)伴抑郁的患者;③物質依賴、精神分裂、癡呆、雙相障礙、特殊生理狀態如妊娠、產后等伴抑郁的患者。
1.2 檢索策略
1.2.1檢索詞
以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日文、韓文、英文的“針(///acupuncture/needle)、灸(灸/灸/moxibustion)、抑郁、心境惡劣(抑郁、心境劣、/うつ、分癥、分障害//depression,depressive,dysthymia,dysthymic)”為主題詞和自由詞檢索,并使用相關自由詞、款目詞進行全面檢索。
1.2.2電子檢索
計算機檢索PubMed(1950-),EMBASE(1966-),LILACS,COCHRANE Library,CENTRAL,CBMDISC(1978-),CMCC(1994-),VIP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1989-),臺灣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Taiwan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KoreaMed,KoMCI(Korean Medical Citation Index),Korean Medical Database(),Medical*Online(メディカルオンライン),日本醫中(Japana Centra Revuo Medicina),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學位論文,會議論文1999-),萬方數據庫(會議論文),中國醫學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CMAC1994-),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Trials.gov,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CTR)。所有檢索時間截至2007年9月1日。
1.2.3手工檢索
圖書館檢索《中醫雜志》、《中醫雜志英文版》、《中西醫結合雜志》、《北京醫科大學學報》、《中國針灸》從創刊至1999年12月之間的過刊。
1.2.4其他檢索
檢索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綜述和已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檢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碩博學位論文庫;聯系相關作者獲取正在進行的研究和未發表研究的信息。
1.3研究的質量評價
1.3.1資料管理和提取
閱讀文題和摘要,非中英文文獻閱讀在相應語言專業人士協助下完成,如為隨機或半隨機對照試驗則閱讀全文,將符合納入標準且不具備排除標準的文獻進行提取;用NoteExpress 1.9.2建立文獻管理數據庫,刪除重復的文獻,閱讀文題和摘要后刪除重復發表文獻,不同語言的重復發表文獻納入英文文獻,相同研究內容的學位論文和發表文獻則納入學位論文;使用epidata 3.1建立的自擬“文獻評價問卷”數據庫進行研究信息的提取工作;文獻篩選、質量評價和數據提取由第一、三作者獨立平行進行,最后用epidata檢驗一致性,不一致的地方由雙方共同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無法取得一致時由第二作者仲裁;如果文獻沒有提供明確的方法學細節和有關數據缺失,則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與作者聯系以尋求進一步的信息。
1.3.2工具
Jadad量表[5] 該量表是一個評價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學質量的量表,條目涉及是否隨機及其方法是否正確、是否采用盲法(雙盲/單盲)評價,是否詳細報告研究對象的脫落情況。具體評分規則是:有描述分組方法為隨機,+1分;隨機的方法恰當正確,+1分;隨機方法錯誤,-1分;研究對象盲法,+1分;療效評估者盲法,+1分;有描述失訪和退出,+1分。以上5項相加得總分,總分1-3分為低質量的研究,4-5分為高質量的研究。
1.4 統計方法
使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 4.2.1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置信區間(95%CI),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 (relative risk, RR) 及其95%CI;根據可能出現異質性的因素(基線特征不同、針刺方法不同、療程不同等)進行亞組分析;當具有臨床同質性的各研究之間有足夠相似性時(P≥0.10 ,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反之,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異質性源于低質量研究時,則進行敏感性分析;如果亞組內僅有一個研究,則該研究的療效分析仍采用與Meta分析相同的統計量。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各研究的意向治療分析結果。
2結果
2.1一般情況
2.1.1文獻資料
共檢出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相關文獻910篇,排除重復的文獻542篇,腦卒中后抑郁的文獻125篇,重復發表的文獻40篇,自身前后對照文獻65篇,正在進行的研究4個,孕期、產后抑郁、慢性疾病伴發抑郁等15篇,剩下119篇文獻納入Jadad 標準質量評價(見表1)。經過質量評價,最終Jadad評分為4~5分7個研究[3, 6-11] 納入本評價,其中1個研究[10] 是某未發表的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的一部分,納入評價時采用了其完全樣本研究的結果。研究納入的流程見圖1。
2.1.2納入研究的情況
設計:7個研究均為隨機對照至少是單盲的試驗。其中2個研究[3, 6] 前8周為隨機對照試驗,后8周為各組均接受同一種干預的交叉設計。
對象:各研究所納入的研究病例數量從30~440例不等,合計895例患者。其中3個研究[3, 6, 9]的研究對象為重性抑郁患者,3個研究[8, 10-11] 的對象為抑郁性神經癥患者,1個研究[7] 的對象為輕中度抑郁患者。1個研究[3] 的對象均為女性患者。
干預措施: 2個研究[3, 6] 為傳統針刺與鄰近穴位針刺及空白分別對照,1個研究[9] 為“電針+不通電鄰近假穴淺刺”與“不通電鄰近假穴淺刺+西藥”、“不通電鄰近假穴淺刺+安慰劑”分別對照,1個研究[7] 為激光針灸與假激光針灸對照,2個研究[8, 10] 為“針刺+耳針”與“鄰近假穴針刺+耳針”及西藥分別對照,1個研究[11] 為“針刺+耳針”與“鄰近假穴針刺+耳針”對照。
刺激穴位:3個研究[3, 6-7] 為個體化針刺處方,均未詳細報告選用穴位,其中有1個研究[7] 選用右期門、巨闕、鳩尾、雙神門和右曲泉為主穴,結合患者病情辯證選取陰谷、合谷、三陰交和百會穴;4個研究[8-11] 為標準化針刺處方,其中1個[9] 選擇百會、印堂,3個[8, 10-11] 選擇雙太沖、雙合谷、百會、印堂和耳廓背面的心、肝穴。7個研究中只有1個研究[6] 按照針刺臨床對照試驗中干預措施報告標準[12] 報告了針刺細節。
結局測量指標:6個研究[3, 6, 8-11] 采用了HAMD,1個研究[7] 采用了醫院抑郁焦慮量表和貝克抑郁量表。
各研究的基本情況見表2。
2.2各研究的方法學質量
2.2.1隨機分配及分配隱藏
2個研究[3, 9] 采用了區組隨機分組的方法,4個研究[7-8, 10-11] 采用了簡單隨機分組的方法,1個研究[6] 采用了分層隨機分組的方法,1個研究[3] 采用了中心隨機化的方法,2個研究[8, 10] 采用了密閉的隨機信封實現分配隱藏,3個研究[6-7, 9] 提到了有獨立的專人負責保留分配的盲底,直到研究結束才揭盲,1個研究[11] 未能獲取實現分配隱藏的相關信息。
2.2.2盲法
5個研究[3, 6, 8-10] 提及了療效評估者在不清楚患者治療分組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盲法評定;1個研究[7] 采用的指標為自評量表,不存在對療效評估者設盲的情形;1個研究[11] 因未能聯系到作者而不清楚是否是盲法評價;7個研究都很好地做到了對針灸組患者的設盲;4個研究[3, 6-7, 9] 都提及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針灸師進行某種程度上的設盲,并有2個研究[3, 6] 報告了針灸師盲法的有效性評估結果;1個研究[7] 提及了對數據收集者和統計分析師的設盲。
2.2.3脫落和意向治療分析
7個研究均報告了病例脫落的例數和原因。5個研究[3, 6-7, 9-10] 為意向治療分析,2個研究[8, 11] 為符合方案分析。
2.2.4基線的可比性
6個研究[6-11] 報告了組間基線有很好的相似性,1個研究[3] 報告安慰針組與針刺組和空白組的基線不齊,且有統計學差異。
2.2.5不良反應
有5個研究[6-9, 11] 報告了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情況,其中1個研究[9] 使用了Asberg抗抑郁藥副作用量表,但沒有報告與針刺相關的特異的不良反應事件,其余4個研究[6-8, 11] 均報告了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例次數。
2.2.6隨訪
1個研究[7] 報告了治療后3個月時隨訪的結果,1個研究[3] 6個月隨訪的結果和1個研究[9] 2年后的隨訪結果在后續發表的文獻[13-14] 中相繼得到了報告。
2.3研究的結果分析
2.3.1 針灸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痊愈率分析
對臨床和方法學異質性較大的4個研究[3, 6-7, 9] 進行描述性的系統評價,其中1個研究[3] 的安慰針組因基線不齊而被剔除。另3個研究[8, 10-11]的對象、干預、對照、結局指標較一致合并進行Meta分析。采用各個研究的意向治療分析結果,結局指標為二分類的失訪病例結局均以無效計[15] ,結局指標為連續變量的失訪病例,則與作者聯系取得意向治療分析結果。但1個研究[11] 未能聯系到作者,因其入組標準有1條是“納入HAMD24得分20-35分之間的患者”,針刺組和鄰近穴位針刺組的失訪病例的結局觀察值分別以35分、20分替代,對療效進行最差估計。因納入各研究的數量有限且異質,故未估計發表偏倚。療效分析見圖2、圖3。
圖2、圖3顯示,2個研究[3, 6] 的針刺組和對照組有效率、痊愈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效:RR2006=1.27,95%CI:0.58,2.80;痊愈:RR1998=1.57,95%CI:0.50,4.91、RR2006=2.08,95%CI:0.67,6.48)。1個研究[6] 的針刺組和空白對照組的HAMD17項量表得分WM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WMD= -5.44,95%CI:-7.86,-3.02);1個研究[6] 的針刺組和鄰近穴位針刺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有效:RR=0.57,95%CI:0.30,1.60;痊愈:RR=0.49,95%CI:0.23,1.04),這兩組相應的HAMD17項量表得分WMD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WMD=1.75,95%CI:-0.66,4.16);1個研究[7] 激光針灸組和假激光針灸組的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R=6.57,95%CI:0.98,46.30);1個研究[9] 電針組和不通電鄰近穴位淺刺組HAMD量表得分WM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WMD= -3.69,95%CI:-7.23,-0.15); 3個研究[8, 10-11] 的針刺組和鄰近穴位針刺組HAMD24項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WMD= -4.79,95%CI:-6.17,-3.14)(P=0.74,I2=0%,同質性較好,固定效應模型); 1個研究[9] 的電針組和氟西汀組HAMD量表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WMD=-1.15,95%CI:-4.24,1.94); 2個研究[8, 10] 的針刺組和氟西汀組HAMD24項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WMD= -0.87,95%CI:-2.08,0.35) (P=0.28,I2=13.4%,同質性較好,固定效應模型)。
2.3.2針刺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分析
1個研究[11] 報告針刺組治療初1例出現不適,安慰針刺組治療初3例出現皮下血腫,經過處理后均消失,其他無1例發生嘔吐、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1個研究[8] 報告針刺組和安慰針刺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只有氟西汀組有4例出現胃腸道反應;1個研究[6] 只報告了針刺組和安慰針刺組各種不良反應發生的例次數,且兩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有5例患者報告了與針刺有關的疼痛,并有1例患者因為疼痛退出了試驗;1個研究[7] 報告激光針灸組和偽激光針灸組分別有29%和17%的不良反應發生,最主要的癥狀是疲勞,其次是失眠、口干、頭痛,這些癥狀通常在24小時內緩解。
2.3.3針灸組和對照組的遠期療效分析
1個研究[7] 報告了激光針灸組和假激光針灸組在治療3個月后的有效率,其RR=2.63,95%CI:1.09,6.30;1個研究急性期治療6個月后的隨訪結果[13] 表明,17例急性期治療痊愈的患者有4例復發,9例急性期治療未痊愈的患者有6例未痊愈,作者認為復發率與藥物治療的研究報道相當;1個研究[14] 報告了治療2年后38例患者隨訪的結果,電針組目前抑郁4/10例、復發3/10例,氟西汀組9/17例目前抑郁、復發6/17例,安慰組目前抑郁7/11例,復發2/11例。
3討論
3.1現有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抑郁量表減分率為療效標準的針刺組和空白組有效率、痊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連續變量結局指標比較出現了統計學意義,說明針刺對于抑郁癥是有一定的療效的,這種療效可能是針刺非特異的安慰作用,或是特異的治療作用,或兩者都有。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以HAMD減分率50%為界值定義有效或痊愈的標準比較粗,或療程不足等,這其中的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16] 。
針刺和鄰近穴位針刺之間差異無顯著性,而不通電鄰近假穴淺刺、鄰近假穴針刺均顯著差于針刺組,結論不一致,說明有的安慰針措施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鄰近穴位針刺對照的穴位能改善頸痛等軀體癥狀[3] ,軀體癥狀的緩解可能改善抑郁癥狀;也許某些穴位從中醫理論來看與郁證無關,但從韓國針灸、日本針灸理論來看對抑郁癥的治療是有幫助的[16] ,所以鄰近穴位針刺作為安慰針對照是否合適尚需進一步探討;假激光針灸是目前比較公認的有效的安慰針手段,由于小樣本和意向治療分析保守估計療效的緣故,RR值臨界,結果不支持其療效,但其3個月之后的療效顯著好于假激光針灸,從一個側面支持了激光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療效;3個研究[8, 10, 11] 比較的結果發現,鄰近假穴針刺對照支持了針灸療效中穴位的特異作用。這幾種安慰針到底何者更有效由于相關研究甚少,無法定論,需要進一步研究。
4個研究[8-11] 針刺和藥物對照比較的結果表明,針灸的療效和氟西汀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于隨訪研究數量少,且失訪較多,僅有的隨訪研究提示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可能與氟西汀相當,遠期療效具體如何尚不清楚。
現有幾個研究報道的針灸組的副作用大多是暫時的,患者治療1~2次后均可適應,安全性較好。另外,由于高質量的文獻少,對治療時間等變量難以進一步分析。
3.2 盲法的有效性
盡管被納入的文獻都至少是單盲的研究設計,但只有兩個研究報告了盲法的有效性,其他研究都未報告盲法的有效性,而沒有做到100%盲法的研究可能存在夸大療效的風險。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納入的研究對象因診斷標準不同而存在臨床異質性,包括了重性抑郁、輕中度抑郁、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亞組分析的結果提示針刺合并耳針治療抑郁性神經癥、電針治療重性抑郁的療效較為肯定,而傳統針刺和激光針灸對于抑郁癥的療效尚不確切;針灸療法包括傳統針刺、耳針、頭針、水針、電針、激光針灸等多種形式,現有的每種療法的高質量研究數量少,且大多為小樣本研究,所以該系統評價納入的7個高質量研究不足以充分評價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3.4 結論
現有證據表明,傳統針刺療法治療重性抑郁、激光針灸治療輕中度抑郁可能有效,電針治療重性抑郁、針刺合并耳針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療效與氟西汀相當,遠期療效尚不明確,不良反應輕微短暫。目前高質量證據不足,需要更多的包括各種針法的隨機對照試驗,且最好是標準抗抑郁藥物、安慰針、安慰劑對照的雙盲雙模擬研究加強其證據強度,同時需要在研究過程中詳細記錄不良反應和做好長期隨訪以評估其遠期療效。
致謝:感謝北京大學公衛學院涂文校同學在文獻質量評價過程中給予的協助。
參考文獻
[1]李曉晶,馬欣欣,李素琴. 抑郁癥發病機制與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 河北醫藥,2006,28(2):130-131.
[2]Elkin I,Shea MT,Watkins JT,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46(11):971-982.
[3]Allen J,Schnyer RN,Hitt SK.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women[J]. Psychol Sci,1998,9(5):397-401.
[4]Shea T,Elkin I,Imber SD,et al.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 follow-up: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J]. Arch GenPsychiatry,1992,49(10):782-787.
[5]White AR, Ernst 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neck pain[J]. Rheumatology,1999,38(2):143-147.
[6]Allen J,Schnyer RN,Chambers AS,et al. Acupuncture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Psychiatry,2006,67(11):1665-1673.
[7]Quah-Smith JI,Tang WM,Russell J . Laser acupuncture for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Acupunct Med,2005,23(3):103-111.
[8]樊莉,符文彬,蒙昌榮,等. 應用漢密頓抑郁量表評估正穴位與非穴位針刺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療效[J]. 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14-16.
[9]羅和春,Ureil H,沈漁,等. 電針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療效的對照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03,36(4):215-219.
[10]符文彬,樊莉,朱曉平,等. 針刺調肝法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臨床研究[J]. 針刺研究,2006,31(6):355-358.
[11]李穎文. 針刺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臨床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學位論文,2005.
[12]Hugh MP, White A, Cummings M,et 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The STRICTA Recommendations[J]. Acupunct Med,2002,20(1):22-25.
[13]Gallagher SM,Allen JJ,Hitt SK,et al. Six-month depression relapse rates among women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J].Complement Ther Med,2001,9(4):216-218.
[14]閆少校,趙學英,羅和春. 電針治療抑郁癥后二年隨訪研究[C]. 南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