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英語語音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語音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語語音學

篇1

一、引言

由于兩種不同歷史起源,英文與中文在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等一些方面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的母語――中文,在我們的英語學習中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些不同點的系統分析將會對消除外語學習的消極影響提供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樣也能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意見。

二、英語音標學習的重要性

從語言學的發展來看,口語要比書面語言更具有重要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交際中,口語擔任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和使用率最高的語言之一,英語也是交際中的一件工具,而好的交流就需要準確地表達觀點,正確的發音也在此種情況下顯得尤其重要。學習正確而且標準的語言發音也就成為語言學習的重要基礎之一。良好的英語發音也對加強和改進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綜合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三、負面影響

已證實,在外語學習中,母語的發音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外語學習者的發音產生影響。同時英語和漢語隸屬于不同的語系。很多語言學家也發現對于中國學生來講,漢語與英文在發音系統上的不同之處和中文中方言的口音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犯錯的主要原因。那么,對于英語與中文發音的對比分析將會為發現外語語音學習上的負面影響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四、對比分析

1. 元音

在英語中總共有20個元音音素,其中包括12個元音和8個雙元音,而中文的拼音中卻有35個元音音素,包括6個單元音和29個復合元音。英語中的單元音要比漢語中的單元音劃分得更細。比如在中文中我們找不到英語中的例如/i/ 和/u/這樣的單元音。但是在拼音中卻有i 和 u這樣的單元音跟英語中的/i:/ 和 /u:/發音是相似的。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由于受中文的發音習慣的影響將短音/i/和/u/發音成他們習慣的/i:/ 和 /u:/,那么在學習it /it/ 和 pull /pul/ 此類的英文單詞時就會習慣性地將其誤讀為/i:t/, 和/pu:l/。

2. 輔音

在英語中有這樣三類輔音發音在中文是沒有的:齒音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s),腭齒齦音摩擦音(palatal alveolar fricatives)和腭齒齦音爆破音(palatal alveolar affricatives),這樣就增加了中國學生在英語發音中的難度。

3. 音節

在中文中,大多數的音節都遵循著CV(輔音加元音)的規則,而且在開始的一個音節中只能有一個輔音,而在末尾通常都是元音收尾,除了是以/n/和 /?耷/結尾的字詞。但是在英語中卻有例如三個輔音開頭的(strong / str?蘅?耷/, screw /skru:/)和四個輔音的輔音群(sixths /siksθs/, texts /teksts/)。并且所有的輔音都有可能出現的音標的末尾,除了/h/, /w/ 和 /j/。因此受中文的影響學生在英語發音時會很難駕馭輔音群,他們通常會在輔音中間自己加上一個元音,如將blow /bl?藜u/ 讀成 /bil?藜u/的現象。而且在詞的結尾不自覺的加上一個元音是普遍現象,fund /f?蘧nd/ /f?蘧nd?藜/, yes /jes/ /jes?藜/, attempt /?藜’tempt/ /?藜’temp?藜t?藜/等等。

4. 聲調和語調

在中文中四個語調在造詞和發音的過程中扮演非同尋常的角色,例如ma(媽、麻、馬、罵),盡管它們擁有英語中所謂的相同的音標,但由于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的四個聲調的加入將這個音標構成了不同含義的不同單音字,因此標準漢語被稱為聲調語言。而英語中的交際效果的達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調的應用。而中國學生受文化方面的影響很難把握,也很難通過語調的方式表達出語言中的情緒和態度,或許他們有時候在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時會由于此種因素給他人帶來誤解。

五、解決方法

1. 正確的態度

首先,在學習英語語音時要有一個積極正確的態度。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他們以后既不出國也不從事與英語有關的事情,所以他們學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也就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能不能說出標準的英語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而且在學習英語發音的起步階段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些都讓學習者不太關注英語的發音,或者喪失了學習語音的信心。但是發音卻是外語學習的重要環節,掌握標準和正確的語音語調是形成對英語知覺語感的重要途徑。而且中學生也正好處在學習英語發音的敏感時期。所以,只要能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一定能取得巨大進步。

2. 基本知識的學習

學習一些基本的語音學知識,將有助于區分中英文發音的區別。這些知識包括學習發音器官的位置(肺泡、嘴唇、聲帶等等),分類語音(元音和輔音),怎樣來描述它們,學習超音段特征(重讀、語調、韻律等等)以及在相關言語中的單詞讀法(同化、省略等等)。通過此類知識的學習,學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的對中文發音和英語發音做對比分析了。而就語調而言,降調通常用于宣告性,突然祈使性和感嘆性的句子。學生們如果能很好地掌握這些規律,就能使語言的重點凸顯出來,給自己和別人帶來語言的享受。

3. 充足的聽力

盡可能多聽一些標準的英語。如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接觸到標準英語。書店有大量的原聲英語電影;學生也可以收聽BBC、VOA以及其他的英語廣播節目;很多高中都配有外教,學生可以有機會與他們交流,慢慢積累一些關于語音、語調的基本技能。把這些技能與已經學到的語音知識結合起來,學生會在英語與漢語之間做出更具體更形象的比較,能夠了解關于語調的更多的規則。學生聽到的標準英語越多,他們就會獲得更好的英語語感。所以聽力是學習及提高英語發音的重要步驟,也是下一步練習的基礎準備。

4. 模仿

模仿被證明是語言發音學習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對于不同的學習目的,有著不同的模仿方法。

(1)元音

學習元音首先要聽取教師對于音標發音的講述,然后觀察教師的發音,抓住關鍵,接著進行機械的模仿,這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步驟。鏡子交流模仿是練習正確發音很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

(2)輔音

類似的模仿練習同樣適用于輔音的學習,因為在發輔音時舌頭、嘴巴以及其他發音器官的位置也是同樣非常重要的。例如,發輔音/f/ 和/v/時,牙齒必須放在下嘴唇上;而發/θ/ 和/e/時,舌尖應位于牙齒中間;對于/s/ 和/z/的發音,我們必須注意舌尖要放在底部牙齒的牙脊上。

(3)音節

學生應該通過聽英語磁帶并且進行模仿來學習音節。難點在于音位變體,這通常發生在輔音發音上。學生需要選擇一些語速較慢的錄音進行聽力練習。在仔細聽的過程中,找到音位變體發生時的區別,然后模仿這些發音。

六、教師的角色及其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受考試成績的影響,更多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英語應試能力而不是英語的基本技能操練,更加忽視對其發音的教育和操練。而且有一部分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自己的發音也受漢語的影響,不規范不標準,這樣只能誤導我們的學生們。所以,首先教師自己應該對英語語音學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而且要教育學生英語正確發音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學習正確的語音語調,保證自己的發音標準。而且教師要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去說英語,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去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及時地糾正錯誤讀音,練就正確的讀音。同時,教師可能要采取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多樣形式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說英語的能力,例如教授英語歌曲,做英語游戲,講英語笑話,猜字謎等等。

篇2

在我國英語教學中,“聾啞英語”這一語言學習現象至今困擾著眾多英語學習者。“聾啞英語”現象的產生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過度追求英語過級率,學生盲目地投入各類英語備考中,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詞匯、語法、寫作等項目,忽視了英語語音的學習,最終導致無法達到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交流。這種學習目標的偏移也使學生陷入枯燥的單詞記憶和語法分析中,喪失了學習英語的最大樂趣,因為當學習者擁有龐大的英語詞匯量和系統掌握語法知識結構后,卻不能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極大地打擊了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語音基礎不僅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同時對英語其它方面的學習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走出這一語言學習怪圈,本文欲作些探討,旨在拋磚引玉。

二、英語語音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英漢兩種語言在語音體系中存在著較大差別,然而部分英語學習者學習語音時常忽視兩種語音體系之間的差異,直接將漢語中的語音發音習慣用至英語中,造成了語言中語音的負遷移。語言遷移是在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學習者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本族語的語言模式或規則轉移到目的語中去,從而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稱為語言遷移。由于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形式同異兼有,學習者既會轉移相同的語言形式,也會轉移不同的語言形式。前者叫做語言的正向遷移,后者叫做語言的負向遷移。學習者在英語語音學習中常存在著以下負遷移現象。

1.漢語中不存在的音素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英語中一些音素的發音在漢語中能找到可借鑒的對象,然而部分音素發音在漢語中卻無可參照之處,如英語中的長短元音,舌齒音/θ/,/?奩/,軟腭音/?耷/等。部分學習者急于求成在語音學習時直接將漢語中的發音習慣遷移至英語發音中,結果把長元音和短元音混為一談,把sheep讀成ship,把bit讀成beat;輔音中的舌齒音/θ/,/?耷/,用漢語中與之相近的只有舌尖音s(思),z(資)代替,把think讀成/si?耷k/,把this讀成/zis/;輔音中的軟腭音/?耷/與漢語中n的發音比較相像,很多學習者就用n來代替了/?耷/,把thing讀成thin。

2.英語單詞重音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英語中存在著單詞重音的現象,即在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中,至少有一個音節讀得特別重而清楚,而其他的音節則輕而含糊。讀得重而清楚的音節,叫做單詞重音,又叫重讀音節,而讀得輕而含糊的音節,叫做非重讀音節或輕讀音節。但這一現象在漢字發音中卻不存在,學習者在記憶單詞時不習慣這一現象,因此常忽略單詞重音,然而單詞重音的錯放會造成聽者難以理解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并且會產生詞性的變化。如雙音節詞的重音多數在第一個音節上,詞性大多表示名詞,雙音節詞的重音多數在第二個音節上,詞性大多表示動詞,如:單詞object,這個單詞是雙音節詞,如把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上[??蘅bd?廾ikt],則表示名詞:物體,目標,賓語,對象;如把重音放在第二個音節上[?藜b?d?廾ekt],則表示動詞:反對,拒絕,抗議。

3.方言的影響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是極大的,在特定地理區域生活的人們有著自己的語言習慣,學習語言時會不自覺地將其應用到目的語中,因此造成負遷移的產生。安徽部分地區,尤其是六安地區的學習者容易受到方言中鼻韻母an的影響,讀元音/?/時后面始終帶上鼻音/n/,將/?/誤讀成/?n/,造成如back與bank無法區分。

如此盲目地運用,難以掌握標準的英語發音。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者的發音。

三、提高語音的對策

策略有助于學習過程的理解掌握,它將減少習得者學習中的困惑和焦慮,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或者改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動機。為了使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將提供幾點在語音能力提高上行之有效的策略。

1.采用夸張對比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對英語語音的發音規律和特點,做了大量詳盡的講解,但收效甚微。語言學習是十分直觀的,需要學習者去聽音感知,而不是單純地靠理論灌輸。鑒于以往教學中的教訓和語言語音習得的特點,筆者建議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利用夸張對比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習者感知正確的英語音素發音及一些語音特征(連讀、同化、弱讀、重讀)。在音素的教學中,教師可酌情采用夸張的口型、聲音和手勢,使學生正確感知并分辨兩種語言音素的異同;在語音語調的教學中,采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夸張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正確感知和掌握語音語調。

2.加強有針對性的聽辨音練習

學習者在感知準確發音后,教師應通過聽辨音練習幫助學習者深化語音記憶。對于漢語中不存在的發音和學習者常容易混淆的音素,教師應設置針對性練習,讓學習者反復聽辨,分析構成障礙的原因,使學習者完全掌握兩種語音之間的異同,從而形成正確的語音概念體系。如/?/,/e/這組學習者常容易混淆的音標,教師可給出多組含有音標/?/,/e/的單詞:beg,bag;desk,lamp;pen,pan,通過聽辨音練習讓學習者感知兩個音素之間的正確發音和發音特點,并根據學習者所犯的錯誤,尋找問題的根源。大多數情況下,問題的根源在于所聽到的和所掌握的發音不吻合,應分析構成障礙的語音變化點,反復聽辨,幫助學習者逐漸形成正確的語音習慣,讓正確的讀音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3.強化模仿與朗讀訓練

教師應注重模仿與朗讀練習,它可幫助學習者準確掌握音素、重音、連讀、弱讀、失爆和語調的變化等語音特征,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許多學習者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因自己的口音問題羞于開口,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心理引導。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鼓勵式教學法。在語音材料的選用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選用生動有趣、篇幅短小、發音清晰的慢速語音材料。在訓練時應避免速成心理,訓練應扎扎實實地開展,采用慢速大聲的模仿方式,讓學生充分感知細節,力求口型與舌位的正確,使口腔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多練習掌握其技巧。在不斷練習和糾正錯誤的訓練下,形成良好的語感。模仿和朗讀是學習語言十分有效的方法,只要堅持練習,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績。

四、結語

總之,在英語語音學習時,應注重英漢兩種語言語音體系的仔細對比,避免語音學習負遷移的產生。針對學習者在語音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分析其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何兆熊.現代語言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李繼文.母語負遷移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及其對策[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4(2):64-67.

[4]楊琴.安徽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負遷移現象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1):124-126.

篇3

Abstract: Negative transfer and positive transfer occur in the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which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honetic systems. With the purpose of helping English teachers and English learners in term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problem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learners and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phonetic systems.

Key words: English pronunciation, Chines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一、語言遷移理論概述

遷移(transfer)是指學習者已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和經驗對其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技能的影響??煞譃檎w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正遷移即舊的知識能夠幫助和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反之,如果舊的知識、經驗妨礙新知識的獲得,就是負遷移,即干擾(interference)。在外語學習中, 遷移主要是母語及母語學習經歷對學習新語言的影響,稱為一語遷移(L1 transfer),發生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用、文化等各個層次上。如果目標語與母語有相通或對應結構,母語對目標語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在學習中就會出現正遷移現象。但是如果兩種語言中的對應結構有差異或沒有對應結構,母語就會對目標語的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從而產生負遷移現象。

對于語言遷移現象,語言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提出各自的觀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語言學家弗賴伊斯(C.Fries)和雷多(R.Lado)提出對比分析假說(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他們認為 “外語學習的主要困難是由兩種語言的差異引起的,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并克服這種差異”,因此應當“將學習者的母語(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與目標語(target language)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兩者的差異,解釋或預測外語學習中已經或將要出現的困難與錯誤,并以此來指導教材的編寫和教學活動?!?這一理論側重于語言學習中的負遷移。20世紀80年代,喬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理論。他認為 “人類語言結構存在普遍性(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普遍語法是人類所特有的語言知識體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腦中,并對一切語言學習起作用。這一理論強調母語在目標語學習中的正遷移。各種語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使得母語對外語學習產生正遷移作用,同時每種語言又具有特殊性,使母語遷移對外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即負遷移。

就漢語和英語而言,由于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的差異比較大,因此對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漢語的負遷移似乎更加明顯,但是也不可否認它的正遷移作用。作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獲得較為純正的英語語音語調是很多英語學習者的目標,而了解語音學習中漢語的遷移會對這些學習者有所幫助。

二、英語語音教學實踐中的遷移現象

對英語專業的新生進行語音訓練的過程中,筆者對學生在語音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能夠較好地反映出漢語對英語語音學習的遷移作用。

2.1 音素方面

英語中有些音素漢語中根本不存在,學生在發這些音時容易出現錯誤,甚至用漢語中的某些音來代替。如/l/在詞尾或元音后時,例如well, people, told, 很多同學要么把/l/ 省去不發,要么將它發成漢語拼音中/o u/的音,或者發成卷舌音。/r/在漢語中也沒有相似的發音,同學們幾乎都將它與//混淆,在讀road, rose時的錯誤率幾乎為100%。

有的音素,漢語中有相似的音但發音并不完全相同,學生經常完全用漢語的發音來代替英語的發音。比如/t∫/,很多同學都把這個音讀成漢語中“吃”的聲母。此外,由于英語中的元音劃分更細,學生往往會出現音位的不完全分化——用母語的一個音位代替二語中有區別性的兩個音位,結果失去了音位上的差別。如/i/和/i:/,學生會認為這些音素只有長短上的區別,因而把它們全部發成漢語拼音中的“衣”,而只是前者稍短,后者稍長,完全忽略了其他的特征。

學生還普遍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的習慣:在一些輔音后任意地加上元音,如把food讀成/fu: d ? /。隨便使用卷舌音,例如將campus念成/`k?mp? r s /,cast念成/ka: r s t/等;或者發音不到位,隨意省音,例如seen, ring這些單詞中的最后的那個鼻輔音學生通常都發不到位。

2.2 重音、節奏、語調方面

學生英語語音的最大問題是重音、節奏和語調的運用。能否正確使用重音、節奏和語調對英語口語整體性和交際有很大影響。

英語中詞的重音并沒有非常系統而嚴格的規則,雖然掌握起來并不困難,但錯誤也頻頻出現,例如:50%以上的同學把`interesting讀成inte`resting, im`mediately讀成immed`iately,將`influence發成 in `fluence也很常見。詞重音發生錯誤的原因是不夠重視,在學習新詞時常常忽略詞的重音位置;另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突出重音。學生的句子重音問題更嚴重,他們把重音隨意放在他們想放的地方,而不能使用正確恰當的重音,或是根本沒有重音。句子重音掌握得不好的原因一是對英語句子重音的基本規則不了解,二是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夠,不能一邊朗讀,一邊分析出句子的重點所在,或判斷出正確的句義。

正確地使用語調十分重要,如果語調使用錯誤,很可能就無法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甚至會引起誤解。 學生們雖然對于一些基本的,例如一般疑問句、陳述句、感嘆句應該用什么語調有所了解,但付諸實踐時卻顯得生硬。相當一部分學生幾乎所有的詞一律使用降調。而對于母語為英語的人來說,語調上的錯誤也是難以接受的。

節奏是學生掌握最不好的一個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節奏極不平穩,或者聽起來沒有任何節奏,沒有輕重快慢之分,也不知哪里該停頓;吞音現象比較多,有些詞發得過于含糊,甚至有時被完全省掉。由于節奏掌握不好,在讀較長的句子時,常常出現一口氣讀完,結果喘不上氣來的情況。

以上錯誤基本上都是源于漢語和英語語音方面的差異造成的語音負遷移。但在教學中也發現了正遷移現象。

漢語和英語中有些音素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上相似度很高,學生發起來基本上沒有困難,如果給學生指出與漢語中的差別在哪里,大多數同學都能夠很快掌握。如/b/,/p/,/t/,/d/,/f/,/i:/,/u:/和/a:/。由于漢語和英語都使用國際音標,并且漢語音標中也使用元音和輔音,所以英語學習者中有這樣一種普遍的現象:漢語拼音掌握得好,普通話說得比較標準的學生在英語發音方面比說方言或漢語發音習慣不好的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少得多。如有些同學在說漢語時由于方言或個人不良發音習慣的影響/n/ 和 /l/ 不分,在英語發音中也是如此,把 light 發成 night,把 knife 發成 life 是常有的事?;蛘咂缴嘁艟砩嘁舨环?,那么在發/s/和/∫/時就很難區分。而在說漢語時語流、語速、節奏、語調都比較好的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就更加流暢自然一些。因此可以說講漢語時好的發音習慣對英語語音的學習有正遷移作用。

三、漢語與英語語音體系的對比

根據Ellis (1986) 的研究,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所犯的錯誤51% 來自母語的干擾; 而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所犯的錯誤只有3% 來自母語的干擾。究其原因就在于漢語與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它們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所以會漢語在對英語語言的學習中會產生更多的負遷移。對語言遷移進行較早行為主義實證研究的杰出代表文瑞克強調:要對語言干擾進行分析,就必須先詳盡描述語言間在各層面的異同。將兩種語言進行對比研究有助于人們認識語言間的區別和聯系,了解語言間的遷移,預見學習中的難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外語學習和教學。因此,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很有必要認真對比分析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而學習者也需要了解這些異同,從而促進正遷移,減少負遷移。

3.1 音素方面

英語和漢語的音標都包含元音和輔音,發音器官也基本相同。輔音方面,就發音部位而言,兩種語言都有雙唇音、唇齒音、硬腭齒齦音和軟腭音。從發音方式上講,兩種語言都有鼻音、爆破音、摩擦音、靠近音和舌側音。兩種語言都運用3個變量來區分元音:發音部位的高度,發音部位的前后和圓唇程度。有一些音素雖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相似程度很高,如/k/,/g/,/u:/和/a:/;鼻輔音(nasal)在兩種語音系統中可以用同樣的區別特征加以描述。中國學生在學習這些音素時難度很小。

英語中有48個音素,漢語中有44個。兩種語言中有些音素音標相似,但英語和漢語沒有任何兩個音完全相同,它們在舌位,唇形等方面會有所差異。

英語元音分為單元音和雙元音;漢語的元音分為單韻母和復韻母。漢語里只有6個單韻母;英語有12個單元音,而且分為前、中、后元音。其中有些單元音在普通話中找不到近似的音。而普通話中能找到的近似的音發音的舌位也有所不同。普通話的復韻母和英語的雙元音雖都以強元音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動。但是,普通話滑動較快,而且并沒有達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來兩音渾然一體;英語的雙元音滑動較明顯,兩者相對獨立。而且在發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異。

英語的輔音多數是清濁成對的,如/p、b/,/t、d/,/k、g/等;而普通話的輔音多分為送氣和不送氣的清輔音,如/p、b、t、d、k、g/等,濁輔音只有/r、m、n、l、g/5個。漢語中沒有明顯的爆破音。漢語拼音中的b,p,d,t,g,k與英語中的/p/,/b/,/d/,/t/,/g/,/k/是不同的,漢語中這些音結尾處都加入一個元音,使其真正發音成為/b o/,/p o/,/d ?/,/t ?/,/g ?/,/k ?/,從而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爆破。

在漢語中,除了鼻韻母在字尾的情況外,在音節末尾是沒有輔音的,而英語的輔音幾乎可能出現在音節的任何位置。在英語中,出現在詞尾的輔音無論是清輔音還是濁輔音其發音都很輕,但是,這個輔音仍然應該有它相應的時間占位,而不能夠把它省略掉或是在后面加元音使其聽起來更加清楚。英語發音中還有輔音連綴現象(consonant cluster),兩個(或以上)輔音連在一起,發音時快速地從前一個向后一個滑動,中間不能插入任何其他的音;漢語中是沒有這種現象的,所以中國學生會在緊接在一起的輔音連綴之間夾進一個元音或者把兩個輔音緩慢地單獨發出來。

3.2 音渡方面

連讀現象在英語中非常普遍。一般說來,在同一個意群中,凡是以元音開始的音節,它都可以與其前一音節的最后一個音素發生連讀。而在漢語中,也有少量的同化現象,如:“天啊!”“好苦啊!”中的“啊”分別讀成“哪”,“哇”。“好漂亮??!”中的“啊”也會受“亮”中/ang/音的影響。只是漢語的連讀不像英語中那么普遍,而且大多數字以韻母結尾,使連讀受到很大限制;當前面一個音節以輔音(即“韻母”)結尾、而后一個音節以元音(即“聲母”)開頭時,往往在兩音之間加上一個“喉塞音(Glottal stop)”來把兩個音隔開。這樣,就不可能發生連讀。例如,棉襖mián ǎo,就不至于被讀成miánǎo(棉腦)。

同化現象在英語中也很常見,即相鄰兩個音素由于互相影響而使其中的一個或同時使這兩個音素在清濁方面,或在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方面發生變化,變成相同或相似的音。例如,/? v k?:s/(of course),濁輔音/v/由于受到清輔音/p/的影響而讀成/ ? f k?:s /。在漢語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如:棉袍?? mian-pao miam-pao 難民nan-min nam-min這里的“棉”和“難”都以/n/結尾,但因為受后面雙唇音/p/和/m/的影響,“棉”、“難”后面的/n/音就同化為雙唇音/m/了。只是這種現象在漢語中不像在英語中那么常見,而且大多數人都忽略它的存在。

3.3 語流方面

英語語流中具有特有的節奏模式(rhythmic pattern),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之間,在音的輕重、快慢上有著鮮明的對比。?英語是重音節拍語言,一個句子中的重讀音節有規律地出現,每個重讀音節不論其后面是否跟有非重讀音節,也不論其后面所跟的非重讀音節多少,從一個重讀音節到另一個重讀音節所占的時間大致相等。而且英語中的停頓是以意群或節奏群來劃分的。漢語則屬音節節拍語言,各個音節的輕重、長短沒有明顯的區別,除了極個別的弱讀音節外,句子重音幾乎是一個緊挨著一個。無論說話速度的快慢,句子中的每個音節所占的時間大體上相等。

英語是一種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單詞的音調不改變它的詞義。語調是屬于整個句子的,來表達說話者的態度、語氣等,這種語調的核心一般放在語句的末尾。漢語則屬于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聲調關系到詞的含義。因此,中國學生應當看到這一區別,不能只注重一句話中某個詞的聲調變化。

其實在語流方面,漢語與英語也存在共同之處。都是以語意為單位進行斷句,都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去重讀需要強調的部分。如:

A: Turn slightly towards me. Your head slightly towards me.

B: Right?

A: No, only slightly towards me.

A: 往我這邊轉一點。你的頭往我這邊轉點。

B: 可以嗎?

A: 不,往我這邊轉一點。

漢語與英語在用語調表達不同的語氣方面也有相通之處,如表示肯定和陳述是降調,表示疑問和懷疑用升調:

漢語 英語

1.甲:你們打算明天走?↗(表示疑問)

1. A: You will leave tomorrow?↗(表示疑問)

乙:是的,明天。?(表示肯定)

B: Yes,tomorrow.?(表示肯定)

2.甲:我們打算明天走。?(表示肯定) 2. A: We will leave tomorrow. (表示肯定)

乙: 明天?↗(表示疑問)

B: Tomorrow?↗ (表示疑問)

四、結語

漢語和英語在發音特征和規則、音位的數量等方面都存在異同,在二者相似性較強的方面,正遷移作用較為明顯;二者差異表現明顯的方面,負遷移作用占了上風。但總的來說,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大于相似性,而中國學生的英語發音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語和漢語之間的發音差異引起的。中國學生必須認識到漢語、英語的差異,警惕漢語的干擾,盡量在英語學習中克服,避免漢語的干擾,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學習英語。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英漢語音系統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做出有意義的概括,培養學生英漢語音系統差異的敏感性,使學生深刻理解兩種語言在發音方法以及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從而幫助他們盡量克服漢語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干擾即負遷移,發揮其正遷移的積極作用。

同時也要注意到影響英語語音學習遷移的因素很多,除了漢語和英語之間的異同之外,個體對異同的理解程度、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個體特征等都是語言遷移產生的必要條件。學習者需要發揮主體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語語音、音位理論知識,按照英語的語音、音位規律,掌握發音技巧,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有較好的英語語音,說地道的英語。

參考文獻 1.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 熊錕.再論母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正負遷移作用[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02(1-4)

3. Brown, A.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2.

4. Cook, Vivian, Newson, Mark.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篇4

“遷移”一詞來源于心理學,指的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影響。根據遷移的影響效果,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罢w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已有的英語基礎能促進法語的學習?!柏撨w移”一般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干擾或抑制作用,如學會漢語拼音對學習英文國際音標的干擾現象。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H.Douglas Brown(2001)指出,“二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最主要的障礙就是第一語言系統的干擾。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的母語對目標語產生的“負遷移”,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母語干擾”,體現在語音的層面上,即將母語的發音方式直接用于目的語,從而產生錯誤的發音。例如,將英語單詞“men”讀作“門”,將“you”讀作“優”,將“boy”讀作“撥一”等。方言作為大多數中國人的第一語言系統,其發音習慣自然會對外語語音初學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干擾。本文從撫州方言與英語語音差異對比入手,探討撫州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撫州方言對英語語音習得的負遷移

撫州方言即撫州贛語,在學術上被命名為贛語撫州片或撫廣片,是現代贛語中較強勢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撫州、臨川、崇仁及福建的建寧、泰寧、光澤等在內的17個市縣區(陳昌儀,1991)。同贛語其他片相比,撫州方言在語音、詞匯、語法上的一致性最強,因此有人把它當作贛語的代表。撫州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主要體現在發音缺失、發音增加、發音混淆和發音誤讀四個方面。

(一)發音缺失

1.[v]的缺失

撫州方言沒有摩擦音[v],因此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往往將[v]讀成[w],例如very['ver?]―['wer?],vacation[v?'ke???n]―[w?'ke???n],vase[v?z]―[w?z]。

2.[θ]、[?]的缺失

英語中[θ]、[?]是一對舌齒摩擦清濁輔音。發音時舌尖輕放在上下齒交合處,氣流由舌齒間送出,形成摩擦音,發清輔音[θ]聲帶不振動,發濁輔音[?]聲帶要振動。在撫州方言中沒有這兩個音,大多數學生將它們分別發成拼音里的[s]和[z]。例如:think['θ??k]―[s?nk],thank[θ??k]―[s?nk],father['f???]―['f?z?],leather['le??]―['lez?]。

3.[er]的缺失

英語音標中[er]與漢語拼音中的[er]發音相似。中國北方地區兒化音的存在使得當地學習者很容易就能正確發出“first、bird、early、lurk”等詞。然而由于撫州方言中音素[er]的缺失,學習者易將其發成[e],在普通話中往往將“兒子”發成“蛾子”;在英語中則表現為[-ir]、[-er]、[-ar]等音素的發音生硬與發音不飽滿。

4.[?]的缺失

在撫州方言中沒有后鼻音,所以,接近漢語拼音后鼻音的英語發音[?]往往會被學生讀為其相應的前鼻音[n],例如:sing[s??]―[s?n],song[s??]―[s?n]。另外,學生往往會把以[m]和[n]結尾的英語單詞中的鼻音忽略掉,比如:time[ta?m]―[ta?],train[tre?n]―[tre?]。

5.[I]的缺失

單詞末尾出現的元音后輔音[I]常常被學生忽略不讀,例如ball[b??l]―[b??],cool[ku?l]―[ku?],bull[bul]―[bu]。

(二)發音增加

首先,撫州方言幾乎不以輔音結尾,因此撫州人在讀以輔音結尾的單詞時,容易出現輔音后加音的現象,例如it[?t]―[?t?],loud[laud]―['laud?],game[ge?m]―[ge?mu]。

其次,撫州方言中沒有組合的輔音群,因此不習慣讀英語輔音連綴的學習者常常在兩個輔音之間加音,尤其是加[i?]、[?]和[a]音,例如:clean[kli?n]―[k?'li?n],class[kla?s]―[k?'la?s],glass[gla?s]―[ga'la?s]。

最后,撫州方言方音鼻化韻較多,韻尾鼻音明顯。比如方言中“三”和“五”的發音就帶有厚重的鼻音,這個方言習慣也被帶入英語元音的發音中。學生在讀英語時經??刂撇蛔≡舻臏蚀_性,氣流隨意通過鼻腔的現象非常多見,尤其是在發[a:]、[?]、[?u]、[au]等音時,往往會加上鼻音[m]和[n],例如car[ka:]―[ka:m],jack[d??k]―[d??mk],toe[t?u]―[t?un],doubt[daut]―[daunt]。

(三)發音混淆

1.[h]、[f]不分

幾乎在撫州地區所有的方言中,[h]和[f]都會混淆。撫州人把“紅”讀成“馮”,“風”讀成“轟”,“花”讀成“發”,“飛”讀成“灰”。這些方音習慣也常常被帶到英語語音中,例如:who[hu?]―[fu?],whose[hu?z]―[fu?z],fight[fa?t]―[hua?t]。

2.[l]與[n]、[r]不分

在撫州方言里,“農”讀成“龍”,“奶”讀成“來”,“熱”讀成“樂”。該發音習慣對英語語音學習產生的負遷移就是[l]與[n][r]音不分。例如:light[la?t]與night[na?t]不分,labor['le?b?]與neighbor['ne?b?]不分,row[r?u]與low[l?u]不分,read[ri?d]與lead[li?d]不分。

(四)發音誤讀

1.元音誤讀

英語語音中有8個雙元音([a?][e?][??][?u][au][??][ε?][u?]);漢語語音中有9個二合元音復韻母([ai][ei][ao][ia][ie][ua][uo][üe])。二者在發音時有相似之處,都是強元音向弱元音滑動,但發音方式、部位、節奏和時間長短都略有差別。雙元音發音時滑動明顯,兩音相對獨立;復韻母發音時滑動較快,兩個韻母自成一體。另外,發復韻母的口型略小于發雙元音,舌位也略靠后。二者差異的不明顯性使得撫州方言區的英語學習者們在發雙元音時常常出現誤讀現象。比如直接用漢語拼音中的[ei]替代英語雙元音中的[e?],將單詞cake[ke?k]、save[se?v]中的[e?]的發音按照漢語習慣拼出來。

2.長短音誤讀

英語中有[i:]與[?]、[?:]與[?]、[?:]與[?]、[u:]與[u]和[a:]與[?]五對長短元音的對立,而漢語各方言包括撫州方言都沒有這種元音長短音的對立現象。在普通話里只有6個單韻母([a][o][e][i][u][ü]),其長度介于英語長短元音之間,因此學生在發這些元音時通常長元音讀得不夠長,短元音讀得不夠短,導致英語長短元音區別不明顯。容易被誤讀的單詞有很多,比如“sheep”與“ship”,“heel”與“heal”,“pool”與“pull”等。

三、應對負遷移的策略

(一)重視語音發音系統理論的教學

1.重視英語發音動作的演示教學

在英語語音學習的過程中,傳授者不僅需要明確告知學習者發不同音時發音器官的位置和狀態,也要重視對難點音標進行精確地動作分解。例如,發英語中的[θ]音,傳授者應當反復重復動作的演示,并對學習者的發音動作不斷做出反饋,注意提醒學習者發[θ]音時,氣流通過時舌身不要后縮,否則仍會產生音變。

2.重視方言語音特征的分析教學

在平常的語音教學中,傳授者常常會忽略方言語音特征的分析教學,尤其是英語語音特征與方言語音特征的對比分析。學習者對英語語音的聽音辨音都成為問題,在英語語音發音時誤發方言中的近似音更是難以避免。比如,撫州人一般發不好[r]音,方言中習慣將[ren]、[ri]、[re]分別讀成[len]、[li]、[le],以至于英語發音中也以[l]音代替[r]音。如果撫州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認識到這一方言特征,將在英語語音學習中事半功倍。

(二)聽音辨音,進行積極模仿訓練

學生對英語發音技巧以及音變知識有所了解后,可以開始有目的地進行聽讀練習,由機械模仿到糾正錯誤的發音習慣,最后自然發出正確的音。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語音訓練:

1.最小對立體訓練

學習者在克服發音混淆的過程中,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和糾正。而最小對立體訓練的特點正是通過不斷地重復某個音素,排除方言語音干擾,建立新的發音習慣。以[r]音和[l]音為例,將含有這兩個音的若干個單詞放入同一個句子中(The crow flew over the river with a lump of raw live.),讓學生反復地大聲朗讀并加以指導,學生就會慢慢懂得[r]和[l]的發音區別。

2.分析模仿法

不同于直覺模仿方式,分析模仿法主要是利用音標、語音描述、音位圖解、對照發音圖及有關語音輔助設備的幫助讓學習者進行聽、模仿和發音的練習。語音模仿需要學習者全身心投入,調動眼、耳、口等各個器官。眼要看清,耳要聽準,口要說對。學習者一定要確保在看懂某個音素的語音學描述、聽準錄音中音素的發音后才開口練習。例如,在雙元音教學中,講授者對雙元音的特點、發音訣竅做出說明分析后,再讓學習者分析雙元音與漢語中元音復韻母的特點與差異,進行模仿,慢慢糾正錯誤。

3.真實語言材料的輸入與模仿

在英語發音習得的過程中,由于原有方言發音習慣的干擾,極易產生錯誤的增音以及減音現象。撫州方言音節一般不以輔音結尾,且在輔音發音時會在后面加入一個元音,如將[g]讀成“哥”[ge],[k]讀成“科”[ke]。類似地,學習者也會將這一發音習慣帶入英語發音中。比如,將grade[greid]讀成[g?reid]。為了減少這種發音錯誤,語音課應該與聽力課、口語課、影視欣賞相結合。學習者在大量真實材料的輸入和模仿過程中,能學會分辨自己的讀音錯誤,并不斷糾正,從而走出增音和減音的誤區。

四、結語

長期的方言環境給學習者的發音規律和思維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本文通過分析撫州方言與英語發音的差異性,研究學習者在英語語音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負遷移現象,并提供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給撫州方言區學習者的英語語音學習提供幫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他們的發音問題。

參考文獻:

[1]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Rod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陳昌儀.贛方言概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羅立勝,張萊湘.英語語音教學的回顧及對目前英語語音教學的

篇5

語言變異與地域、發話者的社會身份和使用場合都有一定關系。社會心理學家羅杰?布朗指出,有兩個因素促使人們選擇某一語言變體:權勢量(power)和共聚量(solidarity)。“權勢量”和“共聚量”的絕對值會根據每個社會的社會價值不同而有所變化。羅杰?布朗同時指出,即使是同一社會,在不同的時期,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也會有或顯或微的差異。比如在中國大陸推行普通話之前,北京區域中,原汁原味的北京話就很受推崇,甚至成了人們身份和地位的標志。北京本地人也會有很明顯的排外思想,其他地區的方言根本不會受到遷就。但隨著外來人口不斷涌入北京,同時普通話在全國得到推廣,北京話就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地位。人們在日常交際或是商務來往中都會盡量使用普通話。

在第二語言語音學習過程中,第一語言往往會對英語語言的學習產生影響。這種現象被稱作語言的遷移。語言遷移有正面和負面之分。語言學家Freeman指出:“當兩種語言有很高的相似度時,正遷移就很容易發生,反之則容易發生負遷移或者干擾。”(Freeman,1991)。

二、河南英語學習者英語常見的語音錯誤

筆者對100名河南籍大學生進行語音測試調查,所有受試者均為在校大學生,英語水平在四級以上。調查工具使用Cool Edit Pro2.0進行錄音和雜音處理。由于篇幅限制,測試內容不再呈現,僅呈現對測試結果進行的分析總結。

1.元音的負遷移。

(1)長短音:發音長短把握不好。英語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單元音劃分,并且對元音的長短和發音器官的松緊程度都是有明確規定的。但筆者分析測試結果發現,41% 的學生對gee/d?i: /-gift/gift/ 中的/i:/-/ i/音區分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河南方言使用者對元音的長短和肌肉的松弛度要求并不高。因為元音發音長短和肌肉的緊張程度很多時候不會造成意義的區分。

(2)元音后常有/u/的加音。在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時發現,有39%的學生在測試中會多發/u/音。比如發blouse 時會發為/bulauz/。通過分許河南方言發現這是由于河南方言中很多發音兒化音過重造成的。

(3)雙元音/ai/發音不到位。英語和普通話中均有/ai/音。在英語中此音稱為雙元音,發音時對聲音的圓潤程度要求較高,是從元音/a/滑向元音 /i/。在普通話中此音被稱為復韻母,發音時要求口腔開口度由大到小,舌位由低到高。但是河南方言對復韻母/ai/的開口度要求并不高。這就導致很多河南籍的學生在發帶有這個音的英文字母時,發音不圓潤,比較干脆。筆者在做統計時發現,29%的學生會把buy/bai/讀成/bei/。

2.輔音負遷移。

(1)/l//n/音不分。/l//n/音不分現象在信陽籍學生中體現最為明顯。筆者調查中發現,信陽籍學生對/l//n/音不分的現象不僅僅體現在英語發音中,甚至是在普通話中也有體現。在調查抽取的學生中有21名為信陽籍學生,其中18名的信陽籍學生把英語中的nice/nais/發為/lais/。在英語中,/n/是鼻音,發音時要求軟腭下沉,音從鼻腔中發出。因此/n/也叫做鼻塞音。/l/在發音時要求舌尖抵住上齒齦,氣體隨軟腭上升,并且要繞過鼻腔,音是隨著舌頭兩邊氣體的排出發出的??谇粯嬙斓倪z傳以及后天的河南方言教育等多種因素造成很多信陽籍學生將這兩個音混淆,很多信陽籍學生指出區分這兩個音很吃力。

(2)/ θ/和/?/音不分。英語中存在/ θ/和/?/音,但在河南方言中這兩個音是不存在的。/s/和/z/這兩個音與/ θ/和/?/音在聽覺上存在相似之處。在河南地區,很多小學初中教師為河南本地人,普通話不能達到二級甲等,日常交流使用的也是河南方言,在教學生時/ θ/和/?/音不分。這就造成河南高校學生在日常英語交流中也存在/ θ/和/?/音不分的現象。

(3)/v/和/w/不分。很多河南籍學生會用/w/音代替/v/音。筆者在進行錄音分析時發現這種現象非常嚴重。

三、正確對待方言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負遷移作用

在英語語音學習中,母語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處理母語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時,一味地“堵”不如有效地“疏”。

四、英語語音教學的建議和對策

1.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動機是提高學習者學習的內部動力。語言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果呈正相關,相輔相成。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指出學習英語語音對未來職業的幫助。教師的優秀語音會給學生造成深刻的影響,促使學生去探索語音的發音標準。

2.積極尋找英語語音與河南方言的切合點。教師和學生都應該不斷去比較英語發音和河南方言發音的異同點,不斷糾正錯誤的發音方式。

3.語音糾錯時應注意策略。研究表明,方言對學生語音的影響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語言學家Brown指出:如果認知反饋能夠運用的得當,錯誤糾正將會十分有效。教師應當及時指出學生的語音錯誤并進行重復強調,鼓勵和糾錯相結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6

艾倫?詹姆斯曾指出:“本族語結構對第二語言結構的影響在語音方面尤為明顯,因為學習一個全新的語音系統就意味著學習一種異于本族語的全新的發音和聽覺模式,這些模式屬于語言行為的生理方面,與語言行為的認知方面相比,它們更抗拒改變和調整?!辈烫m珍指出,對于以各種方言為母語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而言,他們在學英語時不可避免且無意識地在某種程度上受家鄉口音(口音的差異是方言區別的重要表現)的影響,此現象被稱為母語在英語發音中產生的負遷移。李明華認為,語音正遷移指的是一部分母語中的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與目標語的某些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相同或相似,學習者可以用母語的模式和規則來指導自己目標語的學習,這有助于目標語學習。

會寧縣原屬甘肅省定西市管轄,現屬甘肅省白銀市管轄,所以會寧方言富有定西方言的特點,屬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方言系統。會寧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的方言差別較大,本文以會寧北部地區的方言為例,分析會寧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產生的正遷移和負遷移現象。

一、會寧方言語音的特點

(一)聲母n的缺失

會寧方言中,沒有聲母n,聲母l管轄范圍較廣,聲母n都用l代替,例如:男人(nán rén)讀成lán rén,奶奶(nái nái)讀成lái lái。

(二)韻母o用e代替

根據王小敏的研究,會寧方言中沒有圓唇音o,韻母o被e代替。例如:老婆(láo pó)發成了láo pé。張軍民指出:“會寧方言中沒有圓唇音o韻母, 被e代替。如廣播(bō)讀成廣播(bē)。會寧方言中b、p、m、f與e相拼,這一點是不符合普通話聲韻配合規律中b、p、m、f不與e相拼這一原則的?!?/p>

(三)平舌音較多

聲母zh、ch、sh為翹舌音,普通話中的正確發音為舌尖上翹,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進行發音。在會寧方言中,大部分翹舌音讀成了平舌音,例如:沙shā讀成了sā。另外,會寧人發聲母zh、ch、sh時,舌尖上翹的成分較少。

(四)圓唇音發音錯誤

會寧方言中,韻母u是用上牙齒接觸下嘴唇摩擦發音的,普通話中的圓唇音u在會寧方言中讀成了唇齒音。例如:把污(wū)讀成了vū,無(wú)讀成了vú。

(五)不送氣音讀成了送氣音

會寧方言中送氣音占的比例較大,一部分不送氣音讀成了送氣音,如步(bù),在普通話中,“步”的聲母是不送氣音b, 而在會寧方言中“步”讀為(pū),聲母變成了送氣音p。

(六)兒化音較多

會寧方言中,兒化音較多,例如:明兒、今兒、后兒、老伴兒、小孩兒、電影兒、哪兒、老頭兒、手絹兒、臉盆兒等。會寧人的兒化音發得比較標準,很接近于普通話中的兒化音。

二、會寧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遷移現象分析

(一)正遷移現象

在對甘肅方言遷移的研究中,研究者楊德祥、張周瑞、陳小玲等更多地討論了甘肅各地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所產生的負遷移,而很少提及甘肅各地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即正遷移。我們發現,會寧方言中的一些語音對英語語音的學習產生了正遷移。

1. 兒化音的正遷移

會寧方言中的兒化音接近美式英語中的卷舌音r,這對英語語音的學習可以產生正遷移。由于會寧方言中兒化音的正遷移作用,會寧英語學習者把美式英語中的/r/音發得相對標準。

2. 聲母的正遷移

英語中的輔音音素/p/ /b/ /t/ /d/ /k/ /g/ /f/ /l/分別近似于會寧方言中的聲母p、b、t、d、k、 g、f、l的發音,當英語中的以上輔音音素放在元音音素前和元音音素相拼讀時,會寧方言對英語語音的學習產生正遷移。例如:bag中的/b/音,tea中的/t/音。

會寧方言中的聲母l和英語中的清晰/l/音發音幾乎一致,當英語中的/l/音放在元音音素前和元音音素相拼讀時,聲母l對會寧英語學習者的語音產生正遷移。如light、lame等英語單詞中的/l/音。

(二)負遷移現象

1. 聲母的負遷移

會寧方言中,聲母p、b、t、d、k、g、f讀成了pe、be、te、de、ke、ge、 fe,而以上聲母的發音分別接近英語中的輔音音素/p/ /b/ /t/ /d/ /k/ /g/ /f/。當一個英語單詞以輔音音素/p/ /b/ /t/ /d/ /k/ /g/ /f/中的任何一個音素結尾時,受方言的影響,會寧人容易把上述輔音音素拖音,讀成/p■/ /b■/ /t■/ /d■/ /k■/ /g■/ /f■/,例如:把/map/讀成了/m■p■/, 把dog讀成/d■g■/等。

會寧方言中,缺失聲母n音,聲母n全用聲母l代替。在英語發音中,會寧人同樣把/n/音全用/l/音代替。例如:把night讀成了light,把no讀成了low, 這樣方言中的聲母l對英語語音的學習產生負遷移。

會寧方言中,沒有“咬舌頭”音,/θ/在英語中為輔音,發音時,需要把舌頭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進行發音。會寧人學英語時,把英語中的清輔音/θ/用方言中的s代替,從而發音上產生負遷移。例如:把thank讀成了/s■■k/。

會寧方言中的聲母r在讀音上近似于英語中的濁輔音/■/,方言中的聲母r在理論上應對會寧英語學習者濁輔音/■/的發音產生正遷移,但在實際發音中卻產生了負遷移,這一點值得我們研究。會寧英語學習者把/■/音用英語中的/r/音代替,例如:把usually/'ju■u■li/讀成了/'juru■li/,把pleasure/'ple■■/讀成了/'pler■/。

2. 韻母u的負遷移

會寧方言中,韻母u發成了摩擦音/v/,方言中韻母u的發音對英語語音的學習產生負遷移。如會寧英語學習者把will/wil/讀成vill/vil/。

三、克服會寧方言對英語語音負遷移的學習方法

對外語學習者來說,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使語言學習事半功倍。在英語語音的學習上,會寧英語學習者可以從方言對母語的正、負遷移入手,克服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

(一)克服聲母的負遷移

會寧英語學習者應克服方言中聲母p、b、t、d、k、g、f分別對英語輔音音素/p/ /b/ /t/ /d/ /k/ /g/ /f/發音產生的負遷移,要勤奮練習,做到讀以上輔音音素時,不拖音。

(二)發音中增加n音

在發音上,英語中的輔音音素/n/和漢語中的聲母n幾乎沒區別。要解決n的問題,首先要從發音部位入手,發n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下垂,形成阻礙,除阻時,氣流從鼻腔通過,是鼻音。對會寧英語學習者來說,要花大功夫練習/n/音,改變自己語音系統中聲母n缺失的局面。

(三)/θ/和/■/音的糾正

/θ/和/■/是一對清濁輔音,發音時,舌頭要放在上下牙齒之間,讓氣流從舌頭和牙齒之間的縫隙流出,摩擦成音,這需要學習者把舌頭放在上下牙齒之間,反復練習進行發音。

(四)/w/音的糾正

發半元音/w/時,聲帶應振動,同時收圓雙唇并突出進行發音,發音時,不能讓上牙齒接觸下嘴唇摩擦成音。會寧英語學習者要改變把/w/錯誤地發成摩擦音/v/的問題。

(五)/■/音的練習

英語中的/■/為摩擦音,發音時,舌身平伸,略微往后,舌端不能彎曲,整個舌身要向硬腭抬起,舌端位置應在上齒齦后部,舌身兩側接觸兩側上齒,雙唇要成喇叭狀,舌身和硬腭間形成較大的空隙,形成摩擦,聲帶振動。會寧英語學習者一定要熟練掌握以上發音規則并勤奮練習。

四、結語

會寧方言的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與目標語英語的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會寧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語音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會寧方言的影響,我們應該對會寧方言和英語語音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會寧方言中哪些音的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有助于英語語音的學習而產生正遷移,哪些音的發音模式和發音規則阻礙了英語語音的學習而產生負遷移,然后把練習的重點放在產生負遷移的音上,這可能是一種學習英語語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蔡蘭珍. 天水方言與英語語音的對比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5).

[2]陳小玲. 天水方言對英語輔音和元音習得的影響[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4,(3).

[3]李明曄. 語言遷移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語音教學策略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7).

[4]汪文珍. 英語語音[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一、遷移學說

由Ellis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可知,母語對第二語言即目標語的學習影響有好壞之分,積極影響稱為正遷移,負面影響稱為負遷移。正遷移,指的是母語和目標語語音、語法等結構特征存在相似之處時,母語對目標語學習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指的是母語和目標語在語音語法等結構特征無對應或對應存在差異時,母語抑制干擾目標語的學習。本文旨在探究豫方言對于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現象。

二、豫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

1.元音方面

(1)長短音發音不到位。在河南方言中元音的發音長短不會使語言發生歧義,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元音發音細節的忽略。而在學習英語語音時,兩者有嚴格的區分。如長元音[i:]發音時要求舌前部盡力抬高,舌尖抵下齒,口型呈扁平狀,猶如微笑,發音時摸喉嚨能感受到聲帶的振動;[i]發音時要求舌前部抬高,但比[i:]略低,舌尖抵下齒,口型呈扁平狀,但比[i:]稍大,發音時聲帶也震動,但是相對短促。(2)音節[i]和[ei]不分。在河南方言中,把“筆”[bi]讀成[bei],“培”[pei]讀成[pi]的情況不在少數。這種混淆在學習英語語音時就引發了fail [fel]與 feel[fil],male [mel]與meal [mil]等不分的現象。(3)發音時口的張開度不夠。例如,在河南方言中學生發[ao]時口型太小,發音不夠圓潤,聽起來與[?:]類似,因此在英語語音學習時容易產生歧義,把loud[la?d]說成[l?:d],在與外教溝通時,學生常常讓對方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能很好地溝通。

2.輔音方面

(1)輔音后加元音。在河南方言中,聲母b、p、f、d、t、g、k與英語中的爆破音[b][p][f][d][t][g][k]因為“形相同,音相近”,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時遇到輔音后有元音的情況,就聯想到漢語的發音,主觀地在該發音的基礎上加上元音的發音,就把meat讀成了[mi:te]。(2)聲母[n]和[l]混為一談,使“南”和“藍”等相混淆,這就給他們的英語發音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將night [na?t]讀成[la?t],knife[na?f]讀成[la?f]等。(3)[h]和[f]不分。信陽多個縣區的方言經常把f和h的發音混淆,例如把“刮風”[guafeng]說成[guahong],由此導致來自這些地區的學生在讀含有[h]和[f]這兩個音的單詞時發生錯誤,如把hill讀成[fil]。(4)[sh]讀成[s]。在河南南部方言中,聲母zh、ch、sh的發音會被等同于z、c、s的發音,如“吃飯”說成[cifan],把“多少”說成[duosao],在英語發音時[sh]音很容易讀成[s],shell讀成了sell,shake讀成了sake。(5)[w]和[v]不分,因此在發英語單詞的讀音時,very讀成了[weri],wave讀成了[waw],well讀成了[vel],wish讀成了[v??]等。

3.語調方面

豫方言在音調方面的負遷移影響也很大。豫方言的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種,豫方言的四種聲調風格賦予了語言獨特的音樂旋律以及濃郁的地方特色。講英語時受豫方言的負遷移影響,語調中帶有特色的“河南味”,甚至別人一聽河南人說話就能判斷出地理位置,這極大地干擾了英語語音的學習。

三、建議與對策

1.改變語音教學方法

關于[i:]的發音,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趣味的小練習,如繞口令:“There is a little bee, coming from the apple tree, flying in the flowers. And can’t see me.” 只有改變傳統的語音教學方法,通過不同的方式練習,而非單純機械地重復,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端正學習態度

一方面要讓學生重視語音的學習;另一方面,增加學生的信心,幫助他們做到“正確的方法,細心的學習,耐心的重復”,只要堅持做好這三部曲,定能掌握語音的學習。

3.多聽多練

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要多聽地道的英語,如:經典的英文電影、歌曲等。組織分組練習,互相糾正豫方言造成的英語語音錯誤。多聽之后還要多模仿,模仿盡量做到語音語調的一致,反復跟讀模仿。

4.掌握科學的方法

英語語音的教學通常是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通讀,但是課下時學生通常想到用漢語拼音標注來記憶。如將元音[u]標記成“屋”,這不僅會導致語音掌握的模糊性,又會陷入方言發音的不良循環中。

本文從元音和輔音兩方面分析豫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現象,從中可以發現兩者在發音上的差別很大,因此需要學會區分,最終達到提高英語語音水平的目的。

篇8

重慶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位于我國西南,東接湖北,西鄰四川,春秋巴國地。這里生活著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個民族,總人口約3235萬,本地人交流多用重慶方言。在世界語言之林中,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在漢語方言體系中,重慶方言屬于北方話中的西南官話方言。接下來我將從三方面闡述重慶方言在英語學習中的負遷移:重慶方言的聲母發音系統在英語輔音發音方面的負遷移;重慶方言的韻母發音系統在英語元音發音方面的負遷移;重慶方言聲調在英語語調方面的負遷移。

一、重慶方言的聲母系統在英語輔音發音方面的負遷移

重慶方言雖然屬于北方方言,但其輔音聲母比普通話少兩個,重慶方言中只有19個聲母。而在英語中,輔音音位有24個。輔音的標準分類的標準有三條:(1)發音部位;(2)發音方式;(3)聲帶振動情況。其中發音部位受方音影響較大。下面就是重慶的方言聲母表與英語輔音表。

首先,重慶方言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平舌和翹舌之分,基本上將普通話中的翹舌音都念為平舌音。從而很少使用[zh],[ch],[sh]這四個音節,普遍將其念為[z],[c]和[s]。再加之,/θ/與/?奩/這組特有的輔音是普通話及重慶方言中都沒有的。而重慶方言中/s/與之類似但發音方式完全不同于這組輔音。因此,重慶學生經常把這組讀音讀為/s/與/z/,如three/θri:/和this/?奩is/通常被讀為[sri:][zis],/θ/是“th”的發音,發音時舌尖輕觸上齒背,氣流由舌齒間送出,形成摩擦音。/e/是濁輔音,聲帶振動,發這個音主要是舌尖與上齒之間的摩擦。

其次,重慶方言在輔音方面另一大特點就是n和l不分,確切地說是重慶方言中沒有聲母l,所以重慶人分不清“男女”和“襤褸”的讀音;這種方言遷移到英語的語音學習中,致使重慶的學生無法正確讀和聽以輔音n和l開頭的單詞,他們分不清night和light的發音,因為重慶人基本上把所有/l/開頭的單詞都讀成了以/n/開頭的。/n/是舌尖中鼻音,其的發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齦,形成阻塞;軟腭下垂,打開鼻腔通路;聲帶振動,氣流同時到達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受到阻礙,氣流從鼻腔透出成聲。而/l/是舌尖中邊音,其發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齒齦的后部,阻塞氣流從口腔中路通過的通道;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聲帶振動;氣流到達口腔后從舌頭跟兩頰內側形成的空隙通過的成聲。重慶人分不清/n/和/l/的關鍵在于:發l音時,軟腭只下垂,而不上升。軟腭不上升,則口腔閉塞,鼻腔通暢,故而發出的還是鼻音。英語中以/l/開頭的單詞多達數千個,因此,該負遷移在英語發音中表現得極為顯著,重慶學生的該發音現狀亟待改善。

重慶方言的第三大特點是/h/和/f/不分,部分重慶人通常把以聲母/f/開頭的字讀成以/h/開頭的,并且在/h/后面加上了韻母[u]。例如:“發財”(fācaí)通常被讀成(huācaí)。重慶人通常又把以/h/開頭的字讀成以/f/開頭的,如:“虎年”(hǔnián),通常被讀成(fǔnián)。/f/的發音方法是:下唇接近上齒,形成窄縫,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氣流從唇齒間的窄縫擠出,摩擦成聲;/h/的發音方法是聲門留出窄縫,軟腭后部升起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氣流從聲門窄縫擠出,摩擦成聲。這兩個音在英語發音中的負遷移比較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單詞受了其負影響,如fashion/f??蘩?藜n/,部分重慶學生發成[h??蘩?藜n]。

再者,重慶方言沒有/v/這個音,通常把以/v/開頭的單詞讀成以/w/開頭的,如vine/vain/常被讀成wine[wain],versed/v?:st/常被讀成worst[w?藜:st]。/v/的發音方法是下齒輕觸上唇,氣流由唇齒間的縫隙間通過,引起摩擦,其為濁輔音,聲帶需振動。而/w/的發音方法是舌后部向軟腭抬起,雙唇收得很圓很小,并向前突出,發音時聲帶振動。

二、重慶方言的韻母發音系統在英語元音發音方面的負遷移

在漢語中,韻母是聲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及元音加輔音n/ng構成;而英語元音中不含輔音成分。英語元音分為單元音和雙元音,重慶方言的韻母跟普通話的一樣分為單韻母、雙韻母和鼻韻母。重慶方言只有6個單韻母,英語里有12個單元音,而且分為前、中、后元音。元音的標準有三條:(1)舌頭的前后位置;(2)口腔的開合(或舌位的高低);(3)唇的形狀。其中前兩者是學生最容易受方音的影響而讀音不準的兩個方面。

盡管重慶方言的韻母數量大于英語元音的數量,但英語中的某些元音是普通話及重慶方言沒有的。以下就是重慶方言韻母表和英語元音表。

注:1.為了便于研究討論,上表中前為拼音字母,后為該拼音字母的國際音標。2.表中的雙引號表示重慶方言的韻母中沒有“ing”[i?耷]這個音。

重慶方言區沒有類似英語語音中長元音的發音,導致發音對應缺失,重慶學生易混淆/?蘧/與/:/、/?/與/?蘅:/、/?藜/與/?:/、/i/與/i:/、/?尬/與/u:/這五對短長元音。如重慶學生會把“cart/k:t/(馬車)”念成“cut/k?蘧t/(切割)”,把“fool/fu:l/(傻瓜)”念成“full/f?尬l/(滿的)”等。

重慶方言的復韻母[ei,ai,ao,ou]和英語的雙元音/ei/,/ai/,/?藜?尬/,/a?尬/雖然都是以強元音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動。但是,(漢語)重慶方言中滑動較快,而且并沒有達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來二者渾然一體;英語的滑動比較明顯,二者比較獨立。復韻母[ei,ai,ao,ou]發音口型要比英語的雙元音/ei/,/ai/,/?藜?尬/,/a?尬/小。重慶學生讀雙元音,滑動較快,強元音發得不飽滿,口型沒有變化。如,容易把like/laik/讀成[lek]。

重慶方言中沒有“ing”[i?耷]這個音,通常,重慶方言以in[in]代替“ing”[i?耷],如“明天mingtian”通常被讀成“民天mintian”,遷移到英語語音學習中,重慶學生無法正確讀出/?耷/,如king/ki?耷/通常被讀為kin[kin]。要正確發出這個音,須記住/?耷/的發音方法:舌尖接觸下齒背,舌后部抬起,緊貼軟腭,形成阻礙,且軟腭下垂,打開鼻腔通道,氣流從鼻腔流出,其為濁輔音,聲帶需振動。

參考文獻: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

[2]白繼忠.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教程.甘肅教育出版社,2003.

[3]查愛霞.普通話和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作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7.

[4]黃景湖.漢語方言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

[5]王桂珍.英語語音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我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及英語,甚至有很多學前幼兒英語教育。然而目前農村學生英語學習起步晚,很多中學生到了初中才算真正地開始學英語。英語課程改革逐步在進行,新版英語教材在南京地區試用之后,全面在江蘇地區推廣。新版教材中的預備教程重點強調英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將音標學習列為初一英語學習的重頭戲,讓學生將音標學習作為突破口,狠抓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誤區――重筆頭輕口頭。雖然越來越多的農村初中教師意識到英語語音學習的重要性,但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發現語音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農村學生初一第一學期下來一半就成了“啞巴”,更別談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在沒有智力因素的影響下,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面對學生們的求知的眼神,不得不激勵我們農村初中的英語一線教師研究英語教學大綱、把握課程標準將農村初中英語語音教學提升新臺階。

二、 研究農村初中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的意義

1.滿足農村學生的求知欲。農村初中英語起步晚,優良英語語音學習環境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英語成績、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此外,教師可以從英語語音教學入手提高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純正的英語語音可以提升農村人口的文化素養,也可以提供農村孩子走上社會的競爭力。

2.促進農村教師的成長。研究農村初中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有利于了解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現狀,更新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他們從專業知識轉化為研究型的教師;有利于縮短城鄉英語教師的差距,提高農村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讓教育主管部門意識到農村學校英語教育亟需改善,多關注農村中學的英語教育。

三、 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的原因與對策

1.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的原因。

(1)男女生對英語語音的認識不一致。筆者按男女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85.4%左右的女生認為英語語音知識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幫助,同時,她們認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有必要學習音標和其它語音知識。然而,高達71.3%的男生認為英語語音知識對英語學習沒有幫助,也沒有必要再次學習音標和其它語音知識。

(2)各年級學生對英語語音的重視度有差異。初一年級的學生中,一半左右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單詞的音節,也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連讀與爆破。初二年級學生的比例有所下降。初三年級的學生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對此類情況一無所知。說明學生對于英語語音的重視度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呈上升趨勢。

(3)學生缺乏教師英語語音技巧的指導。五分之二的學生認為小學沒有學過音標,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學過但忘了。說明教師沒有重視英語語音的教學。在涉及元音與輔音發音區別時,過半的學生對其發音規律知之甚少。說明教師缺乏對學生英語語音發音技巧的指導。

2.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的解決對策。

(1)利用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根據男女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女生傾向于直觀形象思維,男生傾向于抽象邏輯思維。因此,創設英語學習的物理環境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組織開展下列活動英語黑板報評比、英語圖書角創建、英語名人名言征集等。此外,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吸引大家積極參與到英語語音的學習中來。例如;英語角、英語演講大賽、學唱英文歌活動、英語廣播主持人選拔大賽等。學生只有在開放式的學習與互動中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并掌握它的交際能力。

(2)輿論宣傳提高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認識。初三學生之所以重視英語語音學習是因為初三面臨的升學考試中包含英語口語考試(10分)。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初三的學生們提高了英語語音學習的重視度。然而,初一、初二的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提出了英語語音學習“無用論”。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宣傳英語語音的重要性,了解初三學生口語考試的備戰狀態。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指導技巧。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小組活動中根據“組間異質”的原則,給學生安排不同的口語交流任務或課后口語作業,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名英語語音有障礙的學生。其次,課內利用一切教學資源靈活運用教學工具,吸引學生參與到英語語音教學的常態課堂中來。再者,利用情境教學,利用每單元課文的話題,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與交流中來。當然,教師對學生英語語音的指導不應該只限于課堂口頭的指導,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教學,傳播純正的英語語音;教師應該使用繞口令發經行英語語音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學唱英文歌學習英語語音的精髓??傊?,教無定法。

筆者對農村初中學生英語語音學習障礙分析和對策的可行性只做了些許的研究,希望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篇10

一、語音知識對聽力的重要性

語言交際是一個說與聽的互動過程,其成功與否取決于交際雙方是否能理解雙方的語義。因此,聽得能力至關重要,它對語言交際的過程有著制約作用。然而,在說與聽的互動過程中,若說者或聽者缺乏一定的語音知識,如語音中連讀、弱化、濁化、同化以及語音語調等語音常識,那么在語言的互動中就會出現信息不完整或語境誤解等轉碼失敗的現象,最終影響整個交際的順利進行。本文旨在討論英語語音知識和聽力的關系,探討語音因素中連讀、語音語調及重音模式等對聽力的影響,以期對于聽力教學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語音學知識對聽力的影響

(一)語音音素

音素是英語語音的最小單位。聽是語言存在的基本形式。對于英語學習者,要想從連貫的言語中分辨出語音現象,得到正確的解碼,他必須要具備語音規則知識,尤其是易混語音音素知識。而在聽力教學實踐中,了解到真正讓學生犯錯的往往是那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從而導致聽力解碼的失敗。例如,元音音素/ei/與/ai/,輔音音素/l/與/r/都是學習語音中學生極易混淆的音素。如果學生對于這些易混語音沒有很好的掌握,就會出現聽力理解的失誤,如在對話中:

A:I ate a lot of snack/snaik/ this morning.

B: Did you eat a lot of snake/sneik/ this morning? Oh, it’s so terrible!

很明顯,在此語言的交流中,聽者是由于對音素的錯誤解碼從而導致語義的誤解。又如pleasure與pressure,二者雖只有一音只差,但在句子“There are lots of pleasure in the work”與“There are lots of pressure in the work”中所表達的語義卻是完全相反的。由此可見,語音音素對聽力的影響至關重要。

(二)重音

聽力的過程也是聽者在語言交際中獲取信息的過程。然而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說者說話時往往都不是字字清晰響亮,節奏均勻,這就強調了重音在語言交流的重要作用。重音有詞的重音和句子的重音。重音位置的不同不僅影響著語言的節奏也影響著詞與句子在具體語境中的語義。如record,重音位置的變化也會引起詞義的變化,當重音在第一個音節時通常譯為名詞“唱片”,而重音在第二個音節時則為動詞“記錄”。

同樣地,在一個連貫的句子中,總有一些詞的音比其他詞的音讀的重一些或輕一些。通常來說實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要重讀;虛詞如冠詞、介詞和連詞等不重讀。此外,除了句子重音的一般規律,人們在表達思想時,有些本不應該重讀的詞匯因說話者目的、感彩或心態等因素需要強調而重讀,如在句子“I saw your mother at the school yesterday”中,說話者若把重音位置放在“your mother”上,則強{說話者看到的聽者的“母親”;如果將重音位置放在“yesterday”,則強調的是時間??梢?,重音能有效的幫助聽者在語言交流中理解說話者的意圖。

(三)連讀

連讀是英語中一個非常普遍的語音現象,是指在同一個意群(即短語或從句)中,如果相鄰的兩個詞前者以輔音音素結尾,后者以元音音素開頭,就要自然地將輔音和元音相拼,構成一個音節。連讀這一現象是意群中若干個詞的發音連起來仿佛一個多音節詞,這就大大增加了聽者在理解意群意思的難度,從而制約了聽力理解。例如,短語bad day,在語言交流中通常連讀說成/b?dei/ ; stay awake則連讀為/steij?weik/。此外外國人說話快時往往該發的音沒發出來,以至于聽起來像別的意思,典型的例子就是can和can't.“I’m sorry I can’t make it”,此句中的can't,讀的時候是不送氣的,在連起來發音的時候往往把“t”省略掉了,在言語交際的時候往往給聽者造成困難。

(四)語調

語調是人們說話時聲音高低的變化,是言語的旋律。有效的言語交際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語調的作用,它可以表達詞匯所無法表達的情感以及說話者的言外之意。因此,語調也會給聽力帶來理解上的困難。例如以下句中,聲調的變化同時影響著句子語義的變化。

Tom is a good Jstudent.(表示懷疑)

Tom is a good Kstudent.(陳述一個事實,并表示贊賞)

在英語中,升調和降調對于學習者來說通常較易理解,而對于降升調所表達的意義則較把握。如在以下兒子與父親的對話中;

- Dad,Are you using the car?

- No.(\/)

此對話中的回答“No”為先降后升調,表示對提問者否定的回答但同時也隱含對話無需再繼續的意味,即“父親沒有在使用車但也不想兒子開車”的隱含之意。

三、語音學知識對于聽力教學的啟示

首先,提高學生的語音意識以及辯音能力。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形式,是“人們賴以實現‘發送-傳遞-接收’信息這一交際過程的物質材料”。因此,在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加強英漢語音系統的對比,增加學生區分和辨別不同音素,尤其易混語音音素的訓練,才能讓學生提高辯音能力,排除母語的干擾,打好聽說能力的基礎。

其次,加強語音現象,如連讀,重音,語調等的訓練,提高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效地獲取信息的能力。聽的能力歸根結底是一種吸收和理解言語信息的譯碼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聽力訓練的時候要把握好語音學中的語流現象,在分析學生聽力訓練的誤區或不足之處時,除了要考慮學生本身詞匯量問題及文化常識外,還應從語音學角度分析。

最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是密不可分的。聽力水平的提高,也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基礎。語音學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基礎,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聽力教學時,應要從各方面、全方位的訓練學生以提高語言的敏銳度,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篇11

一、研究壯族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在學習英語發音時,要面對眾多的問題。首先是來自于自身母語和方言的影響,由于人類學習語言都是具有經驗性的,這一特點在母語的學習過程中尤為突出。學習母語時首先從小時候就開始模仿大人的發音與說話,接著在長時期的語言實踐中逐漸形成。因此當人們在掌握了母語的發音之后,再學習英語,就會將母語的發音經驗轉移到英語的學習中去,此時修正不正確的發音習慣就比較難,成為阻礙壯族學生學習英語語音的主要障礙。

壯族學生由于受自身方言的影響,對音素的發音比較困難,而正確的音素發音是使對方聽懂的首要步驟,因此加強壯族學生的正確音素發音的教學和培養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其次,學生總是容易混淆元音中的長短音,這是因為漢語中沒有類似的長短音,導致學生很難從母語的基礎上形成對英語長短音的理解,在實際應用中經?;煜齼烧咧g的聯系。最后,由于壯族學生的母語中擁有濁音,因此學生很容易發出[b]/[d]/[g]這三個音,卻不太容易發出圓唇音。所以造成壯族學生在英語語音的學習過程中,既有特長的一面,也有困難的一面。

二、針對壯族學生在英語語音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所提出的對策

首先,由于現階段教學大綱中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是要加強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和英語技能,及時準確的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錯誤發音,繼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加強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與使用。建議老師根據壯族學生的自身發音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狀況,建立一個針對單個學生的語音檔案。從而使老師能夠因材施教,詳細的了解壯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并非傳統的機械式的照本宣科,針對性的教學,使其能夠切實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其次,壯族學生能否切合實際的讀出正確的英語語音,掌握每個音標的口腔發音部位是首要任務。這就要求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利用各個音標在口腔中的平面圖向學生展示每個音素形成的特點和發音的方法,親身做示范,用切身的實際體會來指導學生注意在英語語音學習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后,由于地域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的不同。在一般的英語教學中,絕大多數都是本國的教師,母語是漢語,因此教師本身就存在著英語發音語調不規范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更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精益求精的研究自己的任課課程。對壯族學生在英語語音學習的過程進行總結和歸納,切實地掌握英語語音教學的基本規律。另外,教師還應該解放思想,具有創新精神,采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寓教于樂,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發音水平。

結束語

學好一門外語,首先要擁有正確的發音。對于壯族學生而言,由于自身母語語音系統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因此壯族學生在學習英語發音時擁有得天獨厚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這就要求教師在實地教學中,抓住壯族語音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掌握學生學習英語語音困難的癥結,采取多種方式避免學生因為厭惡英語課堂而

去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持續健康發展。使英語教師為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口語能力,令學生擁有純正的英語發音而努力。

【參考文獻】

篇12

1語音學習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是三者中最基本的要素,語音不準,會對英語學習造成極大的影響。正確的語音對于人的口語能力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語音不正確的人,說出來的話別人聽不懂,往往會引起誤解。比如有人把He slips on the stairs(他上下樓老摔跤)說成He sleeps on the stairs(他睡在樓梯),使人聽了感到莫名其妙。

正確的語音對于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語音不正確的人,往往不能準確及時地理解別人傳遞給他的語音信息,因為這些語音信息無法與他大腦中那些詞句的語音形式相吻合。因此有專家呼吁,我們應該“轉變思想,把由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重點轉變到提高學生綜合性實用能力上來?!覀儽仨毎崖犃徒涣鞣旁谟⒄Z教學的重要位置,并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正確的語音還能幫助我們學習詞匯。沒有良好的語音基礎,對單詞只能把形和義聯系起來,而不能把音和義聯系起來。關于怎樣擴大詞匯量,很多英語教育者,詞匯專家提出了很多種方法,諸如:語段教學法、間接學習法、聯想記憶法等,但無論何種方法,它都是以標準發音為前提條件的,沒有良好的語音基礎,對單詞只能把形和義聯系起來,而不能把音和義聯系起來,就會嚴重影響詞匯量的擴大,從而影響了學習外語的主要目的――交流。事實上,如果學生了解了語音知識和發音規則的話,背單詞就是“小菜一碟”,而且還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也就不會出現一個單詞拼寫十幾遍乃至二十遍后還不會拼寫的現象了。魯迅先生曾要求:“誦習一字,當識形音義三”,可有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卻很少開口朗讀,即使開口背單詞,也是只念字母不念讀音地死記。如:s-t-u-d-y學習,s-t-u-d-y學習……如此重復幾遍,就是沒有把這個單詞的讀音讀出來,像這樣怎么能夠使形音義完美結合,怎么能夠舉一反三,擴大詞匯量呢? 很顯然這些學生正走著一條死背單詞―背死單詞―單詞背死的不歸路。

正確的語音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語法和提高我們的閱讀、寫作水平。英語中的很多語法規則是與語音緊密聯系的。如修飾發音以元音開始的名詞,不定冠詞要用an 的形式,這一規則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方便讀音。在閱讀、寫作方面,語音知識也能發揮作用。英語是一種語調語言,很多作家都十分注意作品在語調上的美感,這些文章如果我們能用正確的語音加以大聲朗讀,必然能加深我們對作品的欣賞,同時也加深了印象,對我們的寫作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有益影響。

2 造成語音學習問題的原因

2.1學生不重視語音學習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語音關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一關。語音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單詞的讀音就有困難,不會讀或讀不準,成了最大的問題。這就直接影響到單詞的記憶和積累。而詞匯量少,閱讀也就困難重重。不能把音和義聯系起來,教師用英語講課就聽不懂,到最后學生就只有放棄英語學習了。

2.2 對語音學習的長期性認識不夠

語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能說入了門就夠了。由于語音的本質是技巧性的,因此需要經常練習。應該把語音學習貫穿于平常的聽、說、讀、寫中,經常性地進行練習和糾正,使自己的讀音越來越標準。

2.3 教師語音不標準

大多數農村中學的英語老師自己的發音不夠標準,所以學生接觸純正英語的機會少,結果導致學生從接受英語啟蒙教育之始,就養成了難以糾正的口音,對今后的英語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4 大班上課,學生單獨練習機會少

我們一個班四、五十個人,要想在上課的時間里讓每個人都有練習的機會,根本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有些學生課堂上羞于開口讀英語,要讓每個學生的語音得到糾正就更不可能了。

2.5 學生的錯誤認識

許多學生認為反正我既不移民出國,又不會到外資企業工作,只要考試能通過,讀音準不準不重要;再說我已習慣了自己的這種讀音,如果再改有可能像“楚孩學齊話”那樣,標準的沒學會,自己學的卻又忘了。

2.6 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方言眾多,不僅有地方口音的差別,也有發音習慣的不同,比如:有些地方的學生讀漢語時n, l都不分,到學英語時分不清nine和line的讀音,那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3 正確掌握英語語音的方法

在我們的學習實踐中,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語音水平更快地向著字正腔圓、流利自然的方向進步呢?

3.1 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

首先要使他們一開始學習英語就知道講英語“普通話”的重要性,可以以他們不標準的中國普通話為例,說明語音標準的重要性。然后,在課上、課下,一遇到不正確的發音就立刻糾正,久而久之,持之以恒,學生便會效仿,而且還會特別注意自己的發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堅決杜絕用漢語或漢語拼音注音。

3.2 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標準的英語

事實上,不僅越來越多的學校增加了硬件設備,而且學生自己也已經普遍擁有復讀機、錄音機了。當然,老師的影響還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訓練有素,基本功過硬,專業基礎扎實。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3. 3 注意地區性發音的偏差

由于長期發音的習慣,學生本人很難注意到這一點,即使注意到了,也很難改變。因此,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發該音時發音器官的位置,發音的方法,然后,多進行發音訓練,并經常督促檢查他們,千萬不能因為是普遍現象而聽之任之。

3. 4 加強聽力訓練

很多同學會說,我們只要能通過國家的四、六級考試就行,說得對不對,標準不標準無所謂;再說,我們是在中國學英語,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就是有,也不一定都是標準的英語。事實上,能否學好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還是看你有沒有下決心學,學了多長時間。如今,大家都很重視英語,書店里的英語學習書、輔導書鋪天蓋地、俯拾即是,而且大都配有原聲磁帶;還有英語原聲電影;每所學校的校臺、BBC, VOA等英語廣播,應該說,我們可以接觸到標準的英語。學生們在鞏固學習英語語音的基礎上,多聽之后再進行模仿是絕對不成問題的。當然,這需要制定一套周密的、難易程度適中的、循序漸進的聽力教學方案,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條件下,師生共同努力提高聽力。聽力好了,語音就準了;同樣,讀音準了,聽起來容易,交流起來就方便了。

3.5 運用適當的激勵機制

學生們的語音錯誤少則已經六、七年,多則達十年之久,要想改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謂欲速則不達(The more haste,the less speed)。因此,要讓學生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計劃,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因人而異,切不可強求一律,那樣容易把后進的學生推得更遠,以至于失去信心。對學生取得的哪怕一點點進步要給予表揚,并且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使自己能熟練地用英語進行對話。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認識到,學好英語語音、語調對聽、說、讀、寫、譯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對今后進行有效交際的不可或缺性。我們還應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出更新、更有效、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自己的語音得以有長足的進步,為英語水平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云杰主編.英語方法論. 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6.

篇13

1.母語遷移理論

遷移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或技能對新知識或技能的學習產生的影響。Robert Lado在《跨文化語言學》(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中提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會把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及其分布,連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目的語中,對兩種語言及文化進行系統對比,可以預測和描寫可能引起和不會引起困難的地方。遷移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遷移是指語言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對正在學習的語言的影響。就中國的學習者來說,如果母語對英語的學習起到了正面影響,則這種現象稱為正遷移;如果母語對英語學習起到了負面影響,則稱為負遷移。中國的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遷移表現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筆者著重討論漢語語音對英語語音習得的正遷移影響。

2.語音正遷移

漢語語音的正遷移對英語學習者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漢語和英語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是屬于印歐語系。從文字形狀上來看,兩種語言也截然不同。但是英語字母的書寫和發音與漢語的拼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從國際音標表中可以發現,英語國際音標的輔音類似于漢語拼音中的聲母,英語國際音標的元音類似于漢語拼音的韻母。例如,英語中的/b/,/p/,/d/,/t/,/g/,/k/和/f/與漢語拼音中的b,p,d,t,g、k和f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相似,所以對于我國的學生而言,發這些音沒有障礙。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是喜歡用拼音輔助英語發音,這有助于初學者掌握發音。英語中分元音和輔音,漢語中有聲母和韻母。英語的發音是由輔音和元音組成不同的音節構成,漢語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在英語音標的拼讀中,英語中的輔音就相當于漢語拼音的聲母,而元音就類似于韻母。中國學習者在使用音標進行英語單詞拼讀時,都會借鑒漢語拼音的拼讀方式,這樣能使學習者在掌握單個英語音標后更快地對英語音標進行拼讀。因此,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可利用英語和漢語在語音上的共同性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3.教學方法和策略

教師可利用漢語語音的正遷移影響與幫助后進生提升英語口語水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3.1陪學生一起練習,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長期無法取得進步,跟不上班級其他學生的進度,嚴重缺乏學好英語的信心,因此只敢小聲跟讀或是根本不敢開口說英語。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取得進步,不能給他們制定他們無法達到的目標,而要耐心輔導和陪伴。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陪學生一起進行英語朗讀,在閱讀過程中經常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產生英語學習的安全感和自信感。有了安全感和自信感,學生才能夠放開膽量,大聲朗讀,盡情享受朗讀的樂趣,從而逐漸取得進步。

3.2教會學生利用漢英語音的共通之處,形成口語發音方法。

2013年,筆者接任兩個初三班級,兩個班級中都有由于長期跟不上而放棄了英語學習的學生。他們的特點是幾乎從未嘗試過開口說英語,更不用說利用漢語拼音因素促進英語學習了。因此,筆者在課后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輔導,教授一些基本的元音和輔音音標,并教他們用漢語拼音的方式拼讀英語的音節。

例如教學生利用漢語拼音的拼讀方法讀student[stju?蘼dnt],盡管與英語的純正讀音有略微不同,但是并不影響聽者對這個單詞的理解,學生勇敢地走出了開口說英語的第一步。

3.3鼓勵學生制定階段學習目標,持之以恒地使用已經形成的學習方法。

學生剛開始使用漢語拼音方式學習英語口語時,會因為取得進步而獲得成就感,也會因為筆試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對英語學習沒有熱情。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鼓勵學生擺正心態,在每個階段制定具體的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比如先突破口語關,然后擴充詞匯,再閱讀等,一步一個腳印取得進步。

3.4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優勢,帶動后進生的英語口語學習。

教師可以發揮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小組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例如可以將四五個后進生組成一個英語學習小組,朗讀活動可以結伴進行,學生有了學習伙伴和學習氛圍,就會有競爭意識和上進心,有利于英語口語的學習;或者將學優生和后進生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結對學習,學優生幫助后進生,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后進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崔剛,羅立勝.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27-29.

[2]楊雪.英漢語關系之遷移研究[J].黑龍江佳木斯學院學報,2013(6):143-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福安市| 嘉义市| 丘北县| 石阡县| 揭阳市| 安西县| 鄢陵县| 定日县| 前郭尔| 西华县| 巫山县| 惠州市| 阿坝| 庆元县| 常宁市| 南岸区| 安吉县| 德惠市| 安新县| 龙山县| 屏东县| 天镇县| 扬中市| 昆山市| 海安县| 都昌县| 永年县| 霍山县| 平和县| 米脂县| 昌江| 宜城市| 台南县| 贡山| 民县| 洪雅县| 绥江县| 嘉兴市| 额尔古纳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