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股票的投資方法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股票的投資方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股票的投資方法

篇1

(一)市場行為包含一切信息

該假設是技術分析的前提基礎,它以市場行為為研究對象,認為證券價格的每一個影響因素都完全、充分地反映在價格之中。所以,它分析的是證券價格的高低和變化,而并不關心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

(二)價格沿著趨勢波動,并保持趨勢

證券價格的運動遵循一定的規律,按照趨勢進行,并保持著一定的慣性。證券價格的漲跌是買賣雙方力量對比的反映,當買方力量占據主導地位時,價格上升,在沒有新的外力或消息介入,這種局面就繼續維持,反之亦然。

(三)歷史會重演

該假設的含義是投資者過去的經驗是他制定投資策略的參考。如果在某種環境下,投資者會將現在的投資行為與曾經出現過的類似行為相比較,從而幫助他做出投資判斷。

二、技術投資方法在股票實戰中的應用概述

(一)基本的K線邏輯應用

K線又稱日本線或蠟燭線,最初是日本人用來表示米價的漲跌情況的工具,后被引入股市,用來分析股市走勢。K線較細膩地表現了交易過程中賣買雙放的強弱程度和價格波動狀況,是目前股票技術分析的最基本工具。K線主要通過K線的組合形態來分析判斷,一些典型的K線組合形態有反轉形態、持續形態等。

(二)基本的切線分析方法和形態分析方法的應用概述

1.切線分析方法概述

投資者運用畫線輔助的方法尋找股價運動的規律和未來運動的方向,對股價的變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選擇買賣時機的方法就是切線分析法。切線主要包括趨勢線、通道線等。其中趨勢線的畫法顯得最為有用,它是表現價格波動趨勢的直線。上升趨勢中,將兩個上升的低點連成一條直線,就是上升趨勢線下降趨勢中,將兩個下降的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就是下降趨勢線。

2.形態分析方法概述

股價形態是記錄股票價格表現為某種形狀的圖形。這種形狀的出現和突破,對未來股價運動的方向和變動幅度有著很大的影響,投資者可以從某些經常出現的形態中分析多空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找出一些股價運行的規律,從而指導自己進行投資。基本的形態主要有頂部反轉形態、底部反轉形態和整理形態。

(三)技術指標應用概述

技術指標是按照事先規定好的固定方法對證券市場的原始數據進行技術處理,之后生成的某個具體數據就是指數指標值。將連續不斷的技術指標值制成圖表并據此對市場行情進行分析的方法就是指標應用方法。

1.移動平均線

通過一定時期內股價移動平均值而將股價的變動曲線化,并借以判斷未來股價變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叫移動平均線分析法。它是道瓊斯理論的具體體現,也是K線圖的重要補充。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信號主要依據葛蘭威爾法則。

2.MACD與KDJ

MACD全稱指數平滑異動移動平均線,KDJ則是隨機指標。之所以把MACD與KDJ放在一起介紹,是因為兩者都是投資者在股票實戰過程中十分看中的投資技術指標。當MACD與KDJ的趨勢相同時,則發出的買賣信號也是相同的:當兩者趨勢相反時,則出現了背離。我們在操作時要反復將兩者進行對比、驗證,這樣操作的成功率就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比較常見的還有威廉指標、相對強弱指標、能量潮(OBV)等等。

三、技術分析的要素

技術分析要素主要包括價格、成交量、時間、空間這四方面的內容。價、量、時、空四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技術分析活動的發展。

價格和成交量在證券市場上直接表現為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不同市場發展階段,證券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不同。在證券市場上,當買賣雙方在利益達到某一均衡點時對交易的認同度和滿意度較高,其成交量就相應上升。反之,其交易量就會下降。概括地說,成交量和價格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成交量是推動股價漲跌的動力。二是量價背離是市場逆轉的信號。三是成交密集區對股價運動有阻力作用。四是成交量放大是判斷突破有效性的重要依據。

分析者在對時間和空間在進行技術分析時,必須以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浮動和價格升降的程度為依據。時間分析是價格運行到目標位可能需要的時間,空間分析是反映趨勢運行的幅度,兩者在實戰操作中十分重要。例如,我們找股票可以看它的漲幅榜和量比排序榜,若其均處于前列,我們就可以根據技術分析系統提示的信號,及時、準確地進入,必將獲利。

四、技術操作舉例分析

前面我們對一些不同的技術方法理論和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了闡述,不過技術投資中如果只運用一個技術得出的結論肯定有所偏差,所以為了使操作更具準確性,我們要綜合運用各項技術和指標。

(一)股票樣本選取

我們隨機選擇一只股票,中信海直全稱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是000099,屬于航空運輸行業,經營范圍廣,是一只央企國資改革股。我們截取了中信海直2015年6月9日至2015年8月20日的K線圖,此圖包含了多種技術投資方法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技術意義。下面我們對其進行分析。

篇2

本文在對股票投資價值特點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針對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多因素特點,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股票投資中各種影響因素的權重分配,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為進行股票投資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一、股票投資價值評估指標體系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施行以來,股票市場越來越規范化,從而吸引眾多投資者攜著大量資金涌入股市,目的是賺取豐厚的利潤。可是股票市場受到政策、行業特點、技術面分析等許多因素影響,存在很大的風險性。采用系統工程中的Dephi方法設計問卷調查表,通過請教多位股票投資專家和一些資深股民,并在對大量關于股票價格因素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主要因素(指標體系)(見圖1)。

在股票投資價值評價指標體系中有的因素(指標)可以具體量化,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公積金等,有些卻不能具體量化,如行業特點等,可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實現對各種指標的標準化處理。

二、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在股票投資評估中的應用

(一)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簡稱FCE)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并且有效的模糊數學方法,是應用模糊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全面考慮了與被評價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

模糊綜合評價可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確定評價因素集合

因素集U是影響評價對象的各個因素所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U={u1,u2,...,un}①

其中,ui(i=1,2,...,N)為評價因素,N是同一層次上單個因素的個數,這一集合構成了評價的框架。

2、建立權重集

一般來說,因素集U中的各個元素在評價中具有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須對各個元素ui按其重要程度給出不同的權數aij。由各權數組成的因素權重集A是因素集U上的模糊子集,可表示為:

A={a1,a2,a3,...,an}②

其中,元素ai(i=1,2,...,n)是因素μi對U的權重數。即反映了各個因素在綜合評價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通常應滿足歸一性和非負性條件:

ai=1(0≤ai≤1) ③

3、確定評價等級標準集合

評語集是由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評價結果所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V={v1,v2,v3,...,vn}④

其中,vi(i=1,2,...,n)是評價等級標準,m是元素個數,即等級或評語次數。這一集合規定了某一評價因素評價結果的選擇范圍。

4、單因素模糊評價

單獨從一個因素出發進行評價,以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元素的隸屬程度,稱為單一素模糊評價。假設對第i個評價因素μi,進行單因素評價得到一個相對于vi的模糊向量:

Ri=(ri1,ri2,...,rij),i=1,2,...,N;j=1,2,...,n⑤

rij為因素μi具有vj的程度,0≤rij≤1若對n個元素進行了綜合評價,其結果是一個N行n列的矩陣,稱之為隸屬度R。

若為正向關系(如每股收益),可采用公式⑥計算:

YⅠ=1 x≤SⅠ SⅠ

YⅡ=0x≤SⅠ,x≥SⅡxⅠ

YⅢ=1x≥SⅢSⅡ

若為逆向關系(如市盈率),可采用公式⑦計算:

YⅠ=1 x≤SⅠ SⅠ

YⅡ=0x≥SⅠ,x≤SⅡSⅡ≤X

YⅢ=1x≤SⅢSⅢ

進而得到隸屬度函數矩陣R:

R=YYYYYY… ……YyY

其中,YⅠ,YⅡ,YⅢ分別代表各級指標的隸屬函數,SⅠ,SⅡ,SⅢ分別代表各指標級別分界值,x為所選擇參數指標實測值。

5、模糊綜合評價

由因素集、評語集、和單因素評價集可以得到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B=A×R=(a1,a2,...,an)×r,r,...,rr,r,...,r...................r,r,...,r=(b1,b2,...,bn)⑧

其中,bi成為模糊綜合評價指標。

6、進行規一化處理

首先計算各評價指標之和:b=bi,再用b除各個評判指標,即:

B=(,,...,) ⑨

得到歸一化的模糊綜合評判指標。

(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股票投資價值評價中的驗證

1、原始數據獲取

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交通運輸板塊中的公路管理及養護行業中抽出福建高速股票,然后進行無量綱化(歸一化),結果如表1所示。

2、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對于效益型屬性按公式rij=進行歸一化數據,對于成本型屬性按公式rij=進行歸一化數據,得到的原始數據的歸一化結果如表2所示。

3、用層次分析法獲取權重W

采用層次分析法獲得福建高速股票投資價值中各指標權重分配如表3所示。

4、建立評價集V

一般情況下,評價集中的評語等級級數m取值要適中,如果過大,語言難以描述且不易判斷等級歸屬,如果太小又不符合綜合評價的質量要求。具體等級可以依據評價內容用適當的語言描述。股票投資價值的評價集如下:

對于效益型指標來說:V={v1,v2,v3,v4,v5}={優秀(1.0),良好(0.8),中等(0.6),一般(0.4),差(0.2)}。

對于成本型指標來說:V={v1,v2,v3,v4,v5}={優秀(0.2),良好(0.4),中等(0.6),一般(0.8),差(1.0)}。

5、隸屬度函數的獲取

根據公式⑥、⑦獲得福建高速股票投資價值的隸屬度函數矩陣為:

R=10000100001000000001100001000000.941 0.059 001000010000100001000000 0.51 0.49 0

6、用簡單線性加權法計算投資福建高速股票的模糊綜合評價值

投資福建高速股票價值的評價結果為:

D1=W×R=(0.45380.13070.07900.06800.2685)

可知,有45.38%的股票投資者認為投資福建高速的方案是優的,還有26.85%的投資者認為投資該只股票的方案是差的,其余認為投資該股票分別為良、中、一般的投資者占少數,因此就投資中原高速的方案來說是可行的。

三、結論

在對投票投資價值特點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系統工程方法設計了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因素集,進而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獲取諸多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然后將模糊綜合評判法用于股票投資價值的綜合評價與分級,達到投資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MicheleBagella,Leonardo Becchetti,FabrizioAdriani.Observed and“fundamental” price-earning ratio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gh-tech stock evaluation in the US and in Europ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4).

2、郝愛民.中國證券市場價值投資效應及影響因素[J].統計與決策,2006(6).

3、王玉春.財務能力與股票價格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6(4).

4、張根明,何英.AHP在股票投資價值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05(10).

5、馬小勇,陳森發.股票投資價值的灰色多層次評價[J].價值工程,2005(9).

篇3

作為基準,上證指數同期上升幅度為13.76%,高于其一倍的比例是27.52%。

之所以選擇這兩個數據,作為基本比較基準,是因為,由于本次模擬炒股,屬于比賽性質,投資顧問不可能采用穩健的投資模式,本文由收集整理而是普遍采用激進的集中、重倉、短線或者波段投資模式。這些模式,本身就具有比較高風險特征。所以,投資收益率達到上證指數的盈利比例,只能說是及格,超過上證指數收益率一倍,則應該記為優良,更高則為優秀。

第一組數據:盈利前100名的盈利比例范圍,在90.91%—25.22%之間;盈利后100名的盈虧比例范圍在虧損36.79%—12.55%之間。虧損人數為537名,占總人數的17.54%。這個數據說明,牛市行情中,一樣會較多人出現大比例虧損。投資方法與能力對投資者影響非常大,行情的影響力可能在第二位。行情有利對投資能力強的人,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尤其是短期盈利能力方面以及準確率方面。對比前不久新浪網舉辦的一次投資大師賽,當時處于熊市末段,虧損的人數多于盈利人數,盈利顯著的人數極少。但能力強的投資者,還是可以尋找到盈利方法。

第二組數據:盈利水平超過上證指數的,有397人,占總人數的12.97%。這個數字,比起虧損的人數還要少。這說明,在投資者中,常態分布大致也應該是這個水平,能夠跑贏指數的人,不會超過15%。當然,這里所指的,是采用短線或者波段、集中持股投資方法的投資者。

第三組數據:盈利水平高于上證指數盈利一倍的,只有82人,占總數的2.68%。這個數據說明,股市中優良水平的投資者,比例不高于5%。任何一位普通投資者,不要對自己能夠獲得優秀收益率有過高期望值。

其次,我們對其中成功的投資方法進行一些總結與介紹。

雖然說是模擬盤,但依然能夠體現投資顧問的理論水平與實戰水平。假設在實戰中,投資顧問能夠克服客戶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應該能夠獲得同樣的收益率。所以,對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總結,有利于一些采取同樣投資方法的投資者參考。

最流行有效的投資方法:強勢股短線

以目前的第一名、第三名為代表,絕大多數前100名投資顧問,都采用強勢股短線操作的方法。本人選擇了其中較多案例觀察,還沒有發現真正的采用組合型類似基金投資方法的投資顧問。雖然,每個投資顧問使用這個方法時有些差別,但基本上屬于同類。下面,我們對其共性做一個分析。

一是,普遍持股時間很短。買入股票后,持股時間通常在一周以內,特別是第二日表現不佳的股票,很容易被拋售。但如果第二日表現較好,持股時間會有所加長。這個特征說明,做短線,時間短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保證周轉率高,有效的利用資金,二是可以快速回避選擇錯誤的股票,及時進入短線能夠快速上升的股票。在選擇錯誤的股票上多停留一日,就是一天的時間浪費。

二是,普遍有大量的小幅虧損割肉賣出操作。很多普通的投資者,對于小幅虧損賣出,通常是不能接受的。其原因,是他們認為連續虧損賣出,虧損的比例會非常大。但是這些優秀投資顧問的表現,說明了小幅虧損賣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由于是短線交易,投資顧問選股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也不可能太深入,所以,必然伴隨著較多選擇股票錯誤。因為處于牛市中,通常,選擇錯誤發生后,次日會一定出逃機會。這個時候,當投資顧問發現自己選擇錯誤后,如果采取不認錯的方式,就勢必會導致拖延,從而失去進入真正強勢股快速盈利的機會。

小幅虧損賣出次數占總交易次數多,同時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即使是優秀的投資顧問,在很短時間內迅速找到正確的強勢股,成功率也不高,一定低于50%。但由于能夠及時發現錯誤、承認錯誤,通過小幅虧損賣出的方法,迅速糾正錯誤,從而獲得進入強勢股的盈利機會。

三是,真正盈利的實現,普遍都來自

于較少次數的大幅盈利股票,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非常強勢的股票。聯創節能、秦嶺水泥等有代表性的股票,很多優秀投資顧問都參加過。這個現象說明,做短線投資,不進入強勢股,對于大多數來說,幾乎就意味著不能盈利。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反過來,經常進入強勢股操作,多少總能獲得一些利潤。如果經常把資金停留在弱勢股或者沒有生氣的股票上,就意味著短線不是無利可圖,就是可能虧損。

第二種盈利模式:

重倉持有強勢股,大幅盈利后賣出

以第二名、第四名為代表,有少數優秀投資顧問采取這種投資方法。第二名,在一開始,在聯創節能最后一次大跌之前,就重倉買入。該股破位下跌后,該投資顧問的凈值損失較大。但是,堅持持股之后,終于迎來巨大的漲幅。第四名也是類似的模式,在天津磁卡還沒有跌倒底之前就重倉買入,形成短期間較大虧損,最后迎來大幅盈利機會。還有一位投資顧問,一次重倉一只股票,等待該股漲幅達到20%左右才賣出,虧損不賣。連續成功幾次,就獲得了超額的收益率。

這類投資者,功夫顯然與第一類投資者不同,主要體現在選股上。如果選股能力不強,或者選出股票后沒有信心持有,都將造成失敗。值的對比的是,第一名在一開始也買入了聯創節能,但在破位時就賣出了。他通過其余股票的短線,同樣獲得了持續盈利。顯然,第一名的功夫,在于短線趨勢控制欲選擇,而第二名,則是對股票深入了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投資顧問。

我們對以上兩類盈利模式,都應該有較客觀的評價。既要看到其優勢,也要看到方法的風險。

篇4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影響下,我國金融市場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資本市場存在如上市公司質量不高、財務信息造假、監管不嚴、行政化嚴重等問題[1],導致其在金融結構、市場機制、市場深度、市場文化方面距離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有一定的差距,市場波動性較大,因而證券投資的風險管理問題就比較突出,而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度量方法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馬科維茨的均值―方差模型的提出是金融風險進入量化時代的標志,但是該模型假設條件過于苛刻,其實際應用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之后又有學者提出其他方法,到目前為止有半方差度量法[2]、VAR度量方法[3]、ARCH度量方法[4]、β系數度量方法[5]等。但是這些風險度量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如半方差只說明收益率的偏離方向,沒有反映證券組合的損失到底有多大[6];而VAR度量方法是在假設收益服從正態分布的條件上成立的[7]。實際中證券的收益率是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有必要尋找一種廣泛有效的風險度量方法。從內涵上來看,熵是不確定性的體現,并且在度量過程中無需對分布做任何假設,因此本文提出將熵理論引入投資組合模型中,來尋求更加實用的組合選擇工具。

許國志、李鳳章[8]將熵與決策行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相聯系并用于決策分析中。顧昌耀、邱苑華[9]提出將熵引入到貝葉斯決策中,改進和完善已有信息價值度量,豐富和發展了貝葉斯決策理論。在理論引入基礎上,很多學者建立了自己的模型。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計算每只股票的熵來代表每只股票的風險,并對股票風險進行排序,篩選出適當數量的股票進行組合,但是這種方法并沒有給出最終的投資方案。姜丹、錢玉美[10]建立效用風險熵模型,考慮了隨機事件客觀狀態的不確定性和結果價值兩方面的因素,并且說明了用熵衡量風險的合理性。楊繼平[11]通過期望―效用決策模型對股票進行篩選排序,并與二階隨機占優準則做了比較,得出期望―效用決策模型更具有實用性的結論,但是該模型計算量巨大并且未考慮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袁博[12]建立最單純的熵模型,并引入調節因子來度量股票投資風險,對原上證50的50只股票進行風險排序,篩選出20只目標股票。實證研究得出,熵模型在度量股票投資風險具有高效、便捷、實用性。另外一種方法是根據熵的定義,直接給出投資組合的熵值表達式,確定投資方案,但是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個股風險對于投資方案的影響。李華[13]利用熵的最大熵原理改變組合投資的目標函數建立了模型。李江濤[14]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考慮交易費用、限制約束、最小交易單位以及限制賣空等幾個條件,構建了均值―熵模型,該模型與我國真實股票市場相接近,與實際更相符,但是沒有通過具體數據進行實證研究。

綜上,國內學者對于熵理論對金融風險的度量和管理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建立模型時單獨使用個股熵值排序篩選法和計算組合熵值確定投資方案這兩種方法,所以各模型都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用投資比例加權個股的熵值來表示系統的風險是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均值―熵模型概述

用熵來度量投資風險,對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沒有要求。在實際的證券市場中,各風險資產收益率的分布并不是確定的,投資者只關心的是實際收益率小于期望收益率時所面臨的風險,因此用熵度量投資風險在實際應用中更具有實用性和價值意義。從熵的定義來看,熵描述的是一個系統的無序程度,而信息熵是將系統的無序程度與信息量有效結合,信息熵的數值越大,表明該值包涵的樣本的信息量越大,樣本的不確定性程度就越小。風險本質上看是表現投資者收益率的不確定程度。選擇用信息熵來度量投資風險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論基礎。熵表現的是收益率概率分布的多階矩特征,能涵括更多關于分布的信息,相比只能反映分布二階矩特征的方差,能更加準確地衡量投資者面臨的全部風險。用熵衡量投資風險更符合客觀現實,誤差更小。根據熵的定義及其性質可知,用熵函數度量投資風險與投資者對于風險度量的理解是相一致的,基于熵測度風險的資產風險排序,相比用方差度量更具有合理性。

根據信息熵的定義可知,單個證券的熵值可用H(X)=∑ni=1-pilnpi求出,可將此公式定義為證券的初始熵值,但是根據信息熵的性質可知,由于各證券的收益率不是相互獨立的,因此不具有可加性。常用的辦法是將證券的熵分解成受市場影響的系統風險熵和非系統熵。王博[17]提出用β系數加權的市場收益率的熵和殘差項的熵的和來表示單個證券的熵,具體表示為H(S)=βH(rm)+H(εi),但是該模型假設殘差項和市場收益率是不相關的,而在現實生活中,殘差項和市場收益率是有一定關系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引入條件熵對此模型進行改進。所有單個證券的收益率對市場收益率的條件熵都是獨立的,這樣單個證券的熵就能相加。單個證券的熵值公式表示為:

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H(S)反映的是某資產的風險程度,H(S)的值的大小與其風險程度是正相關的。

基于以上單個風險資產的風險度量公式,可定義投資組合的熵值公式:

設投資者投資于n種證券,第i(i=1、2….n)種證券的投資比例為xI,∑ni=1Xi=1,0≤Xi≤1(i=1、2….n)。則n種證券的組合投資風險為:

理性的投資者總是希望在一定的收益下,投資風險盡可能的小。從這方面看還需加入一個約束條件使得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大于等于某一給定的值,得到的均值 ― 熵模型為:

三、均值―熵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選擇

由于投資資本的有限性,投資者在選取投資組合時既要兼顧分散風險又要考慮自身資本承受能力,因此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不宜過多。由根據風險分散和投資組合原理以及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經驗法則[12]可知,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超過12只時,組合對非系統風險的分散作用開始減弱。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選擇10只股票,此時組合對非系統風險的分散作用較大。

從深證100中涉及金融、能源、交通、地產等行業中選取成長性好、業績高、收益率穩定的10只股票進行研究[15]。所選股票見表1。

為了保證數據序列的平穩性,選擇使用股票的對數收益率來研究。為了保證模型的時效性,選取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的日收益率來研究。表1選取股票名稱及代碼

(二)數據處理

我們可以根據這10只股票從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的收盤價數據分析來推斷其未來的收益趨勢,股票的對數收益率定義為:

rit=lnpit-lnpit-1

(7)

公式中,rit表示第i只股票在第t個交易日的對數收益率,pit,pit-1表示第i只股票在第t-1,t個交易日的收盤價。 在進行計算之前,通過計算收益率序列的均值、標準差、偏度、峰度及正態分布檢驗統計量來了解各只股票收益率序列的基本統計特征。各股票相關統計特征值數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各股票收益率的均值都在零附近,峰度遠大于正態分布下的K=3,表現出顯著的尖峰厚尾的特征,且各股票收益率的J-B統計量都遠大于零,說明收益率序列不服從正態分布。

作為時間序列,盡管不服從正態分布,但是仍有必要檢驗序列的平穩性,平穩性檢驗最常用的是ADF檢驗,各股票的單位根檢驗的數據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置信度為0.05的水平下,10只股票的收益率序列都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熵值計算。表3ADF統計

(三)數據計算

根據股票日收益率的定義可求出每只股票的對數收益率序列,并將區間[min(r),max(r)]等分10個小區間,并用頻率來代替概率,這樣可得到10只股票收益率的分布率和每個區間的樣本均值,如表4所示,每只股票的第一行為頻率,第二行為中間值:

根據以上概率分布,可求出每只股票的期望對數收益率和初始熵值,具體如表5和表6所示:

各股票初始熵值與其方差的對比如表7所示。從表7可以看出,用熵衡量風險與用方差衡量有類似的效果,基本符合熵越大,方差越大。但也有一些不同,驗證了研究熵度量風險的必要性。

運用同樣的方法求深證100指數的概率分布,來代表市場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具體結果如表8所示:表7初始熵值與方差對比表

接下來計算在給定收益率的條件下,用熵值衡量風險與用標準差衡量風險的區別,可以通過計算一定收益率水平下,要使得投資組合的風險最小的各個股票的組合情況。

利用MATLAB中的優化工具箱可求解公式(6)這一線性約束問題,求出均值―熵模型下10只股票的投資比例,如表12所示:

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可以求出相同收益率水平下,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資比例,具體如表13所示:

通過對比均值―方差模型與均值―熵模型在相同收益率下的投資方案,可以看出,在收益率由低到高的過程中,兩種模型都會選擇用收益風險比較大的中金嶺南(000060)代替華聯控股(000036),可見新舊模型存在相似的選擇過程。但是用熵度量風險的新模型計算出的投資方案中只通過兩只股票來分散風險,而傳統方法得出的最有投資組合中包括了更多的股票。

四、結論

(一)用熵來度量風險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從實證過程可以看出,股票的熵值不依賴于某種特定的分布,只要確定收益率的分布,便能求出股票的熵值,因此熵值是一種理想的股票風險度量手段[16]。

(二)均值―熵模型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加簡單的投資方案

從以上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收益率下,用均值―方差模型計算出的最優投資組合中包含的股票數量更多。雖然從理論上來講,選擇的股票越多,分散風險的效果就越明顯,但是過度分散不僅不會降低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反而會因為信息成本等其他成本的增加提高風險。而基于熵度量風險的均值―熵模型提供給投資者的最優方案中包括的股票數量更少,更加簡潔,可以減少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降低投資者的風險。

(三)模型評價

1.模型優勢

(1)使用熵代替方差衡量投資組合的風險,不需要對收益率的分布做任何假設,是一種對客觀概率的正確描述和無偏估計,代表風險的熵值的大小只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狀況有關,這就克服了使用均值―方差模型必須假設收益率的分布是正態分布的缺陷。因此,均值―熵模型在使用時更具有實用性。

(2)熵在度量風險時與方差的效果是相似的,但是熵可以描述收益率的多階矩的特性,相比方差只能表達的二階矩的特征,熵能提供更多關于收益率的信息,因此能更加準確地衡量不確定程度。投資者確定各個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的過程是復雜動態多變的,用熵來衡量投資組合的風險更加合理。

(3)雖然增加投資組合中的資產數量能夠有效分散系統風險,但是過度分散反而會降低組合收益。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均值―熵模型能夠在相同收益水平上,提供給投資者更加簡單精煉的投資方案。包含股票數量較少的投資方案,能在分散風險的基礎上有效降低管理費用和交易費用,從而降低投資者面臨的風險。

2.模型的不足之處

(1)本文提出的均值―熵模型,在數學方面欠缺嚴謹性,沒有證明過程。

(2)整個計算過程過于繁瑣,需要進一步通過計算機仿真,增強模型的實用性,為投資者選取資產組合提供便利工具。

(3)由于熵的值只跟變量的概率分布有關系,并不受其取值的影響,不能表現出投資者對于風險的主觀反映,因此熵對風險的描述欠缺全面性。

(4)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沒有考慮稅收和交易費用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王霄,楊珊珊.淺析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商,2013(3):121-122.

[2]衛海英,張國勝.基于半方差風險計量模型的組合投資分析[J].財經研究,2005(1):115-121.

[3]邵欣煒.基于VAR的金融風險度量與管理[D].長春:吉林大學,2004.

[4]閆冀楠.股市投資收益與風險直接關系的定量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1999(7):454-458.

[5]丁健. β系數估計方法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6]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7]趙青.投資項目組合風險分析與度量[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5.

[8]李鳳章.決策分析中的風險、不確定性和熵[D].北京:中國科學院,1988.

[9]顧昌耀,邱苑華.復熵及其在Bayes決策中的應用[J].控制與決策,1991(4):253-259.

[10]姜丹,錢玉美.效用風險熵[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1994,24(4):461-469.

[11]楊繼平,張力建.期望效用―熵決策模型在滬市爭取按投資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系統工程,2005,23(12):23-29.

[12]袁博.熵模型在股票投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13]李華.證券投資組合中的熵優化模型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5,33(6):16-21.

篇5

看起來這一條超簡單,但是要吃透這句話,是有深度的。舉個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萬元存款,全放在銀行,只買些國債,年回報10%。兩年后,變成12萬元。

乙是超冒風險,也有10萬元存款,全買股票。2006年賺了60%,2007年虧了35%。兩年后,還是10萬元,沒賺沒虧,白干兩年。

看上去第一理財規則“先不要虧本”好像簡單。實際上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很多富翁都會采取避開所有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其實就是守住了這條規則。投資者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冒進,每年穩定增長,細水長流,這樣遠比暴發戶高明。

正確理財規則之二:年年賺

美國首富有個理財規則:年年賺,每年投資回報都要超過10%。以他的操作經驗,他平均每年回報25%,三年翻番。沒有一年虧,維持了70年。

用我們普通人做例子:現在35歲,有20萬元人民幣存款的人為數不少。按照以上的穩定操作,年畫報25%的話,3年翻番,請看看以下的成績。

開始:35歲有20萬元,保持年增長25%

6年后:41歲變成80萬元:

12年后:47歲變成320萬元;

18年后:53歲變成1280萬元;

24年后:59歲變成5000萬元。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你的20萬元存款,如果經營得當,20年后,你也可以變為千萬富翁。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一:亂搶打鳥

很多投資者由于不知道買什么為好,道聽途說,于是每樣買一點。20萬元,購買了20支股票或基金,每支1萬元。一年后的結果往往是:10支賺錢,10支虧本。成績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點兒都賺不了。

投資講究準確度,賺錢的股票或基金。一支便足夠。一支賺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斷加碼,不用再去選別的了。要記著,選一支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機會出錯;反之,多選多錯。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_二:相信高回報計劃

“高回報計劃”有很多種方式出現:炒外匯、炒黃金甚至種樹計劃等等。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標榜:低風險,高回報。

由于起了“貪婪之心”,大部分人很難抵擋住它們的誘惑。但是,這個世界上哪有高回報而低風險的投資――高回報只表示高風險,你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記住:高風險,即是你會全賠的意思,不碰為妙。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三:長線能賺

在我20年的理財顧問生涯里,客戶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買的那支優先股票,能否長線持有?

市場上亦有很多參考資料:一些書籍偏向于理論,都贊成“長線投資”;另外一些書籍,較重圖表分析,都教導人去操作短線投資。

長線、短線?誰對、誰錯?

從邏輯面來分析:

1、假如股票市場是10年大牛市,那么長線能賺錢是對的。

2、假如市場是大熊市,長線同樣是一塌糊涂。

篇6

趨勢技術投資:這種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場中的羊群效應和投資者的心理,造成的結果就是不論漲跌,趨勢延續概率永遠高過趨勢改變的概率,用這種方法交易將像是在用自己動過手腳的篩子賭博,擲出自己需要的點數的概率要高過其它的可能,長期來看肯定是獲利的。

博弈投資:是指散戶、“莊”、大股東,政策這四種力量互相間的博弈。它是種完全忽略股票投資價值的方法,也是行為金融學最明顯的體現,出現博弈獲利空間通常的前提是強勢力量發生違規,證券監管體制越薄弱,博弈行為可能的機會就越大。

在這四種理念的指導下,各自又衍生出無數的投資策略。我的理解是:這四種理念并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基于這四種理念所衍生出的無數投資策略也是一樣,投資要參考多方面的因素,這四種因素都要參考。

2關于系統的兩個結論

(1)系統必須有一定的漏洞可鉆,可以讓投資者以某種投資方法獲利,這是吸引外部資源不斷流入的前提,這是證券市場生存的基礎。

(2)這些漏洞有自然修補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資者能長期從這些漏洞中獲取大量的超額利潤,否則證券市場便會滅亡。這使得大多數投資者不能夠獲取超額利潤,作為整體,投資者是向證券市場輸送資源而不是獲取資源,這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礎。

3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與趨勢投資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當前價值方法的失效導致了對成長概念的追逐,這是廣義的價值投資。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對企業未來長期價值的判斷方法,與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當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歸結于純粹價值投資理念的勝利,得出結論說只有價值投資才是投資正道。但事實恰恰相反。以價值投資長期取勝的著名投資家寥寥無幾。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在流傳了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夠獲得超額利潤,說明一點,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復制性,否則大量類似方法的采用就會導致該種方法的失效。在我看來,巴菲特的投資天才和超前判斷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實際上,對真正成功的價值投資起作用的是個人的戰略視角和超強判斷力,這是極少數天才投資家才具有的,因此,也僅有極少數天才投資家才能夠穩定的用價值投資獲利。這就說明,要么大多數職業投資人和普通人理解的價值投資離真正的價值投資相去甚遠,要么價值投資方法本身是個偽概念。

趨勢投資也是一樣,國外的期貨外匯基金對自己的技術模型都是保密的,因為模型在預測走勢時忽略了自身預測對于走勢的影響,技術模型被更多的投資者運用之后會改變股票原有的走勢,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斷越來越不準確。

4總結

所以雖然國內的投資者普遍將價值投資視為成熟市場的標志,但我認為價值投資只是成熟市場的過渡,真正成熟的市場應該是投資策略多元化的市場。

篇7

史文森沒有受到捐贈基金傳統投資方法的影響,他邀請老同學迪恩與他一起并肩作戰,兩人花了數年時間評估各種投資組合,考慮不同的投資戰略。在與耶魯投資高層多次溝通之后,史文森終于決定將他們研究的投資組合理論付諸實踐。 創新利用投資組合

史文森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種更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在原有的基礎上引進了其他資產類別,包括國外市場、自然資源以及其他的套利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在他的《非傳統的成功》(Unconventional Success)一書中,史文森就這種多種資產類別的投資方式作了重點說明,它由以下六種資產類別構成:

國內股票30%

國外成熟股票15%

新興市場股票5%

不動產和自然資源20%

美國國庫券15%

美國通貨膨脹保護債券(TIPS)15%

這種多元資產組合證券的投資方式,與傳統的公司、大學或者教會捐贈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天壤之別。史文森將投資方案中債券的比重由先前的70%降到了30%,且調整后債券中的一半都是美國通貨膨脹保護債券。與之相對應,史文森將股票的比重由原來的30%增加到50%,同時還大幅投資國外證券產品。他堅信這種非傳統的投資方式可以戰勝股市,而且風險比較小,因為組合里的各種資產是“不相關的”。

在《非傳統的成功》一書中,史文森提出了三條較為普遍適用的建議:

一、投資多元化,可覆蓋上述建議的六種資產分類;

二、根據最初的權重,定期重新平衡一下上述六種資產的投資結構(一年一次或兩次);

三、重點關注成本低的指數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史文森堅持自己的投資組合理念――股票偏好+多元化+另類投資,而這種降低波動性、提高收益率的方法,的確讓他獲得了巨大成就。而他有效運用競爭、激勵、企業家精神以及市場準則,所主導的“耶魯模式”使自己成為機構投資的教父級人物。從他上任至今,耶魯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場,價值增加200多億美元,遙遙領先于美國同行,是世界上長期業績最好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慧眼識才守正用奇

史文森的成功不僅歸功于他科學的投資戰略,對人才的大膽使用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2003年哈佛經濟學家JoshLerner的研究表明,耶魯捐贈基金在1998-2002年中一大半的優異表現,都得歸功于史文森所挑選的基金人才。

史文森將耶魯的捐贈基金分給上百名基金經理幫他打理,包括幾十只對沖基金。他特別善于挑選聰明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非常偏愛有品格、有才能、有激情的人,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錢大量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中的經理人。

有人用“守正用奇”來概括史文森在他《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中的理念。“守正”首先體現在投資管理者的品格上,即受托人應如何服務于受益人的需要等問題。而史文森30年如一日為耶魯工作,無視外界的高薪誘惑,正是體現了一個受托人“守正”的職業品德。在他對外部經理的選擇上,亦是將品格放在第一位,這也有力地保障了耶魯的利益。

而他獨到的識人能力也幫助他避開很多次風險。據說,有一些看起來完美的基金經理人被他拒絕,盡管資歷頗深,盡管回報上乘,但幾年過去,恰恰證明史文森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史文森憑借對投資理念的執著,對人才的大膽使用,在長期獲得高回報率的同時,每年為耶魯提供40%左右的財政支持。耶魯投資模式中一個顯著的成就,是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機構投資流程和不受市場情緒左右的嚴謹的投資原則。史文森強調的基本概念是:追求風險調整后的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投資收益由資產配置驅動,嚴格的資產再平衡策略,避免擇時操作。恪守這樣的投資準則,可以使投資者在瞬息萬變、充滿機會和陷阱的資本市場中,克服恐懼和貪婪,抓住投資的本質,獲得合理的回報。這就是所謂的“管理好風險,收益自然就有了”。

史文森1985年開始管理耶魯捐贈基金時,它只有不到10億美元,那一年他們用來維持耶魯運行的資金是4500萬美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耶魯捐助基金超過160億美元,而這一年他們花了11億美元來運作耶魯,25年間發生了巨大的積極變化。

摩根士丹利的前任投資策略家巴頓?比格斯稱,史文森為“在一個充滿了自我推銷式偏執的職業中的一位哲學王子”。渾身散發著學者氣質的史文森教授,很難讓人把他和基金掌門人聯系在一起。 大衛?F?史文森的投資智慧

有三件基本的事情你可以做,來影響你的收益:

資產配置決策

決定在投資組合中包含哪些資產,以及你將以何種比例持有這些資產。

擇時交易

假設國內股票很貴、外國股票很便宜,你打算持有更多外國股票、更少國內股票,用短期投資去賭長期目標,這就是擇時交易。由于偏離你的長期目標而獲得的回報,歸功于擇時交易。

證券選擇

①如果你通過購買指數基金,按照市場的比例購入市場上所有的股票,那么你證券選擇的回報為零,因為你的投資組合的表現會和市場的一樣。

②如果你決定要嘗試去戰勝市場,那么一系列賭注會決定證券選擇為你帶來的回報。

(如果你認為福特的前景比通用汽車公司更好,你想要增持福特的股票,減持通用的股票。)

如果結果證明這個賭注下對了,那你就由證券選擇獲得收益;假如結果與之相反,那你就由證券選擇而虧損。

③如果你不出錢,那這就是場零和博弈。

篇8

[論文正文]:

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即法律應當為保險投資監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我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于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下同)、《保險業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保險法律法規,但由于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7次利率調整,使保險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尤其使壽險業的利差損進一步擴大,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先后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公司債券,但仍解決利率下調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尤其難于解決壽險公司日益擴大的利差損。基于此,199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基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是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發展我國保險業的重要步驟。

我國目前面臨著加入WTO,這要求我國保險業參照國際準則;同時,已進入21世紀,由于各國的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給我國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這也迫使我國的保險監管應與國際大趨勢相接軌。本文擬在比較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之特點的基礎上,對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拙見。

一、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的一般特點

縱觀海外許多國家或地區保險法及細則對保險投資的規定,盡管早期工業國或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的投資方式及演進的階段不同,但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帶有共性的特點值得我們思索:

首先是確認和保證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的多元性。在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的法律規定中,均規定了多種保險投資方式。這些方式具體包括: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英國則通過司法實務確認保險投資方式的多元性。由于投資方式多樣且較靈活,使得不同的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投資方式,將盈利性大、流動性強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資方式進行有效的投資組合,從而穩定了保險公司的經營,并進一步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其次是保險投資比例的限定性。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在注重投資方式多樣化的同時,也規定了投資比例。如美國紐約州、日本、德國、我國臺灣等均有這方面的規定。這些法律規定不僅涉及了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方式所占總投資的比例,而且規定了某一投資方式投資與有關每一籌資主體的比例,這樣,前者有效控制了有關投資方式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后者有效控制了有關籌資主體帶來的投資風險,從而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投資比例隨著保險業的發展階段而調整。如日本,在保險投資方式比例方面:存款從1947年的1/3,調整為1956年的35%,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拆借貸款從1947年1/20降為1956年的5%、1958年的29%,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地方債券,從1947年的20%至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公司債券,從1947年的2/3,1987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股票則自1947年至1998年始終規定為30%;不動產則自1947年至1998年始終規定為20%。

第三是關注壽險投資結構的不同性。保險投資的結構因產壽險不同而不同,產險業投資要求的流動性優于壽險,而壽險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優于產險業。法律的規定顯然要有所體現。比如,美國紐約州的保險法律在規定保險公司投資的形式和數額的同時,對人壽保險公司與財產和責任保險公司的投資結構確定了不同的原則。在紐約州保險法中,適用于壽險公司的投資法以謹慎標準為原則,而適用于財產和責任保險公司的投資法則主要以“鴿籠式”方法為原則。

第四是加強證券投資的管理。在保險投資的發展過程中,證券投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上升,總的趨勢是投資的證券化,但不同類型的國家或地區有所不同。早期工業國的保險投資已基本證券化,并且,在債券投資中股票和公司債券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股票的比重則快于公司債券上升的比例;而后起工業國則還有一個過程。如在美國壽險資產中,貸款所占的比重,1917年為47.6%、1930年為55.1%、1940年為29.4%、1950年為28.9%、1985年為27.4%、1990年為23.6%、1995年為14.4%、1997年為12.2%;不動產從1917年的3%降為1997年的1.8%;有價證券則從1917年的44.2%上升為1997年的73.1,其中,股票投資的比重從1917年的1.4%上升到1980年的9.9%,在穩定10年后,1991年上升為10.6%,1997年為23.2%;公司債券的比重從1917年的33.2%上升到1980年的37.5%,其后1990年上升為41.4%,其后直到1997年為41%左右波動1。這種保險投資的證券化是同美國資產的金融化相聯系的,而這種資產的金融化,同保險業(尤其壽險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要求的流動性和盈利性是密切聯系的。

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共同特點在于:在二戰后才開始發展,起點低、發展速度快。國家為了加速經濟發展,在強調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同時,也強調社會性,保險投資對推動經濟的高速增長,起了重大作用。其中,日本保險投資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使日本的經濟跨入經濟強國后,其保險投資由貸款為主逐步轉向證券投資;而韓國的保險投資結構的現狀與日本八十年代初期相似,正處于轉化中,我國臺灣壽險業貸款比重也較高,但不動產的比例較高,這與臺灣不動產穩定增值有關,同時,從動態看,有價證券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這說明,后起工業國或地區的保險投資結構演進為由直接投資向證券投資的演進是與其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

日本作為后起工業國,80年代以前其投資比例依次為:貸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存款;而80年代以后,有價證券和存款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貸款和不動產投資的比例呈下降趨勢。1986年證券投資占第一位,貸款退居第二位,1984-1986年存款上升至第三位,不動產退居第四位。其中,從1975年至1996年間,壽險業的投資中,貸款從67.9%下降到34.6%,有價證券從21.7%上升到50.7%,不動產從7.9%降為5.2%,其他資產從1.4%上升為6%。在此期間,1986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有價證券的比例首次超過貸款的比例。日本保險投資是同該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相聯系的。就其過程的特點看,主要有:首先,注重保險投資的經濟效益。20世紀50-60年代,日本側重發展重工業,重工業經濟效益較好,于是保險公司投資于機械制造和化工工業;70年代末80年代初,轉向以輕工中小企業為主,同期壽險公司短期貸款占61.7%,后來證券投資效益好,又轉向證券投資,1975年為21.7%,1984、1986、1996年分別為35.1%、41%、50.7%;貸款投資占總資產的比率由1975年的67.9%,下降為1986、1988、1996年的39.2%、30%、34.6%。其次,關心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包括向新型產業投資、投向社會公用事業、社會開發性投資、為擴大生活消費投資;同時還注意擴大海外投資。

韓國的保險法所規定的保險投資方式有:有價債券投資、不動產投資、貸款或匯票貼現、對金融機構的存款、對信托公司的金錢或有價證券的信托、財政經濟部令制定的類似前述第1-5項的方法。并于第15條規定各類投資比例為:對股票的投資不得超過總資產的40%;不動產投資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5%;保險公司購買同一公司債權及股票或以此為擔保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人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3%,對同一物件為但保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企業集團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企業集團發行的證券及股票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外匯、國外不動產及外匯證券的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0%,中小企業(風險企業除外)發行的股票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保險公司持有或作為貸款擔保的同一公司的股票不得超過該公司總發行股票的10%,但持有國外法人的股票時,可以例外。對增強保險財產運用的健全性和效率性有必要時,金融監督委員會可按保險業務的種類和保險公司的財產規模,在第一款規定的各種財產利用比例的十分之五范圍內下調其比例。

韓國壽險業自1950年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遷,其保險投資中,不動產投資從50%以上降到了1997年的8.5%,其中,配合政府經濟發展計劃,以及鼓勵出口發展重工業,壽險業資金運用轉向投放資本市場及放款。目前韓國保險業法及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規則規定各項資金運用投資對總資產比率為:股票不得超過30%;不動產投資為15%或以下(10%為營業用,5%為投資用);現金及存款為10%或以下。上述規定韓國政府鼓勵保險公司多放款給房屋專項貸款,以及中小企業貸款2。韓國保險投資結構的變化為:韓國壽險業投資中,其結構的順序依次由1981年的貸款、有價證券、不動產、現金及存款轉變為1997年的貸款、有價證券、現金及存款、不動產。盡管有價證券的比重從18.5%上升到27.2%,貸款從62.8%下除為48.5%3,但仍然以貸款為主。

我國臺灣地區保險投資結構的演變過程因產壽險而不同。從1991年至1997年,在財產保險業的投資中,其投資的結構順序依次為: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抵押貸款、貸款。其中,銀行存款57.58%降為54.04%、有價證券從17.36%上升為31.74%、不動產從21.11%降為11.2%、抵押貸款從3.96%降為3%,其中股票從7%上升到19.45%,這說明產險業保險投資仍然以銀行存款為主,這同財產保險主要屬于短期業務要求投資流動性較強有關。壽險業投資中,投資的順序依次為:貸款、有價證券、存款、不動產、國外投資和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從1986年至1997年,其投資比重分別變化為:貸款從31.29%上升為35.05%、銀行存款從23.77%上升為28.03%、有價證券從17.36%上升為28.03%、不動產從27.19%降為10.61%、國外投資從1989年的0.02%升為2.22%、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從1994年開始的1.95%上升為2.67%。其位次的變化為:有價證券由第三位上升為第二位、銀行存款由第二位下降為第三位。這說明壽險業保險投資中有價證券的比重上升,但仍然以銀行貸款為主。

由此可知,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的保險投資與其經濟發展密切聯系,在經濟發展初期,保險投資中,貸款的比重較高,一方面對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帶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這些投資項目的高回報,帶來了保險投資的高盈利。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保險投資由貸款或不動產轉向有價證券投資為主,日本的情況,說明了這一點。韓國的現狀與日本發展的過程相似,韓國經濟仍然處于日本當年起飛階段,貸款比例很高;臺灣壽險投資貸款、房地產比例也較高,這是由于這一階段這些項目投資盈利性高。但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金融市場的完善,也將逐步向證券化投資過渡。

第五,細化保險資金運用的規范。不少國家和地區就保險資金運用的問題,注意從法律規范上較為詳細地加以規定。如日本不僅在《保險業法》中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范圍,同時在《保險業法施行規則》對其作出具體規定;我國臺灣在《保險法》有關保險投資規定的基礎上,相繼制訂了《保險業資金之專案運用與公共投資》、《保險業資金之專案

運用與公共投資審核要點》、《保險業資金辦理國外投資限制》、《保險業資金辦理外投資內容及范圍》。它構成了由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輪廓,由特別法作出具體規定的立法模式。這樣便于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既保持法律的持續性,同時又具有靈活性。

二、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的幾點思考

基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起飛階段,同時處于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投資工具有限、規范交易的制度及組織有待完善,對投資市場的監控和引導乏力。因而一方面基于我國實際,另一方面借鑒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的考察,本文認為欲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應當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應當確立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護保險公司實現盡可能多的盈利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說,保險公司的投資應在遵循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達到盡可能多的益利。因為保險公司也是企業,在確保其資金運用安全的條件下,要以盈利為目標,從而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樣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且有利于其償付能力的增強。

第二,完善投資環境。一個完善的投資環境,應包括有效的投資工具、公平交易規則以及保證這種制度有效貫徹的組織,即投資工具的多樣化、交易規則的規范化、交易方式的靈活化、投資監管的有效化,以保證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有效和暢通。

(1)完善投資工具。由于保險投資涉及不動產投資及金融市場的投資,因而,投資工具包括不動產投資和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中,金融市場的投資是保險投資的主體,因而,金融工具的完善,至關重要。其投資工具包括:債券、股票、票據、貸款、存款、外匯。其中:票據屬于短期金融工具,分為匯票、支票和本票;債券和股票屬于中長期金融工具,債券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證券,政府債券分為公債券、國庫券和地方證券;股票,含普通股和優先股。

金融市場的投資工具應該是長期、短期和不定期的結合體,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不同層次的匹配,以便不同投資者選擇,可利用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有利于保險投資者的選擇,進行投資組合,也有利于提高其變現能力。就總體而言,保險公司應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業務的特點選擇投資工具。如在金融市場尚不成熟時,應選擇流動性強、安全性高的投資工具。但壽險投資則宜選擇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較高的投資工具,而不十分要求其流動性。同時,應建立與投資工具相配套的避險工具,如期權交易、期貨交易,以防范和分散投資風險。

(2)完善涉及保險投資的法規。投資法規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證投資市場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如不動產交易法、證券交易法、票據法、但保法等,從而保證市場交易有據可依。

(3)理順投資監管機構及相關部門的關系。法律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的實施。為保證有關投資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來保證。這些組織包括保險投資的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的司法機構,如投資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局、法院、仲裁機構,并且保證這些組織的合理分工協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或規章辦事,切實保證投資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嚴禁任何組織或個人凌駕于法律規章之上。

第三,確認和保護保險投資主體在保險投資方式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基于我國經濟發展處于騰飛階段,金融市場發育不全,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缺乏,而這些產業投資回報率較高,應允許保險投資主體有權實施抵押貸款或有區域選擇的不動產投資;無限度的政府證券投資、有一定限度的金融債券投資和限制較嚴的股票與公司證券投資。當然,銀行存款在目前及未來依然是必要的。從長期來看,待我國經濟發展到較發達國家行列、金融市場發育完善,則可轉向證券投資為主,那是比較長遠的事。

第四,在立法上,放松投資方式的同時,控制投資比例。從法律監管的角度看,在放松投資方式規定的同時,如允許投資于有價證券、不動產、抵押貸款、銀行存款等,同時應規定投資比例4。前者是為了提高保險投資的盈利能力,多種投資方式,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靈活的投資工具,從而,為保險公司提高投資回報率創造了條件,當然,也為理智的保險公司投資者提高投資組合來控制風險提供了選擇機會;后者則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這一比例分為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方式比例規定了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方式所占總投資的比例,這就有效控制了有關高風險的投資方式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主體比例有效控制了有關籌資主體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從而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主體比例,也應按投資方式的風險情況分別對待,對于高風險的籌資主體、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其比例應低一些,如購買同一公司股票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債券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的不動產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每一公司的抵押貸款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于較安全的投資方式但存在一定風險的籌資主體,其比例便可高一些,如存款于每一銀行不得超過投資的10%。保險投資必須強調盈利,因為能夠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由于某項投資報酬是該項投資所具風險的函數,如對保險資金運用不加以限制,勢必趨向風險較大的投資,以期獲得較大的報酬,而危及保險企業財務的穩健。因為每一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大小不同,一般而言,高盈利的投資方式伴隨著高風險,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則伴隨著低盈利,顯然,全部用于盈利性高的投資方式,必將使保險公司面臨著全面的高風險,使被保險人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險保障,也不利于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而,為了保證保險投資的盈利性,同時控制高風險,應規定有關高風險投資方式所占的比例。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工商或金融企業均有破產的可能性,無論采用風險大的亦或風險小投資方式,保險公司都會面臨著籌資主體對保險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因而,為了控制每一籌資主體給保險公司所帶來的風險,必須規定投資于有關每一籌資主體的比例5。

第五,法律應當對壽險和非壽險的保險投資作出區別性規定。由于壽險是長期保險,許多壽險帶著儲蓄性,更強調安全性,因而,一般可用于安全性和盈利性高、但流動性較低的投資方式,如不動產、貸款;非壽險是短期保險,要求流動性強,不宜過多投資于不動產投資,而應投資于股票、存款。同時,從風險控制看,壽險公司投資的比例在主體比例方面,應嚴于非壽險,因為壽險期限長、帶有儲蓄性,控制主體比例,便于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從而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加強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立法。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愈大,表明保險公司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愈多,則保險投資方式上可選擇盈利性大、風險高的方式。通常衡量償付能力的指標有:凈保費與凈資產之比;未決賠款準備金與凈資產之比。我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由于保險監管的核心在于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所以,對保險投資監管的核心在于提高其償付能力6。

當然,完善投資環境與放松投資限制相互依存。結合我國國情及保險業的特點,二者應同時兼顧,在完善投資環境的同時,適當放松投資管制。而在投資管制方面,實行嚴松合一,即在充分放松投資方式的同時,嚴格控制投資比例。這一比例的大小隨投資環境的完善而逐步擴大,在投資環境尚未完善的初期,投資比例應該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圍內,其后逐步擴大。同時,在投資比例方面,也應因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區別對待,在初期,主體比例應當控制得更嚴些。這樣既保證了保險投資的盈利性,也控制了投資風險,從而保證我國保險業持續穩健地發展。

【作者介紹】中國政法大學郵編;北京工商大學

注釋與參考文獻

1資料來源:根據1998《LifeInsuranceFactBook》整理,AmiricanCouncilofLifeInsurance,第109頁。

篇9

[論文正文]:

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即法律應當為保險投資監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我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于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下同)、《保險業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保險法律法規,但由于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7次利率調整,使保險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尤其使壽險業的利差損進一步擴大,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先后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公司債券,但仍解決利率下調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尤其難于解決壽險公司日益擴大的利差損。基于此,199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基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是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發展我國保險業的重要步驟。

我國目前面臨著加入WTO,這要求我國保險業參照國際準則;同時,已進入21世紀,由于各國的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給我國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這也迫使我國的保險監管應與國際大趨勢相接軌。本文擬在比較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之特點的基礎上,對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拙見。

一、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的一般特點

縱觀海外許多國家或地區保險法及細則對保險投資的規定,盡管早期工業國或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的投資方式及演進的階段不同,但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帶有共性的特點值得我們思索:

首先是確認和保證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的多元性。在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的法律規定中,均規定了多種保險投資方式。這些方式具體包括: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英國則通過司法實務確認保險投資方式的多元性。由于投資方式多樣且較靈活,使得不同的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投資方式,將盈利性大、流動性強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資方式進行有效的投資組合,從而穩定了保險公司的經營,并進一步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其次是保險投資比例的限定性。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在注重投資方式多樣化的同時,也規定了投資比例。如美國紐約州、日本、德國、我國臺灣等均有這方面的規定。這些法律規定不僅涉及了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方式所占總投資的比例,而且規定了某一投資方式投資與有關每一籌資主體的比例,這樣,前者有效控制了有關投資方式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后者有效控制了有關籌資主體帶來的投資風險,從而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投資比例隨著保險業的發展階段而調整。如日本,在保險投資方式比例方面:存款從1947年的1/3,調整為1956年的35%,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拆借貸款從1947年1/20降為1956年的5%、1958年的29%,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地方債券,從1947年的20%至1969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公司債券,從1947年的2/3,1987年則廢除了該規定,1998年則改為無限制;股票則自1947年至1998年始終規定為30%;不動產則自1947年至1998年始終規定為20%。

第三是關注壽險投資結構的不同性。保險投資的結構因產壽險不同而不同,產險業投資要求的流動性優于壽險,而壽險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優于產險業。法律的規定顯然要有所體現。比如,美國紐約州的保險法律在規定保險公司投資的形式和數額的同時,對人壽保險公司與財產和責任保險公司的投資結構確定了不同的原則。在紐約州保險法中,適用于壽險公司的投資法以謹慎標準為原則,而適用于財產和責任保險公司的投資法則主要以“鴿籠式”方法為原則。

第四是加強證券投資的管理。在保險投資的發展過程中,證券投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上升,總的趨勢是投資的證券化,但不同類型的國家或地區有所不同。早期工業國的保險投資已基本證券化,并且,在債券投資中股票和公司債券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股票的比重則快于公司債券上升的比例;而后起工業國則還有一個過程。如在美國壽險資產中,貸款所占的比重,1917年為47.6%、1930年為55.1%、1940年為29.4%、1950年為28.9%、1985年為27.4%、1990年為23.6%、1995年為14.4%、1997年為12.2%;不動產從1917年的3%降為1997年的1.8%;有價證券則從1917年的44.2%上升為1997年的73.1,其中,股票投資的比重從1917年的1.4%上升到1980年的9.9%,在穩定10年后,1991年上升為10.6%,1997年為23.2%;公司債券的比重從1917年的33.2%上升到1980年的37.5%,其后1990年上升為41.4%,其后直到1997年為41%左右波動1。這種保險投資的證券化是同美國資產的金融化相聯系的,而這種資產的金融化,同保險業(尤其壽險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要求的流動性和盈利性是密切聯系的。

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共同特點在于:在二戰后才開始發展,起點低、發展速度快。國家為了加速經濟發展,在強調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同時,也強調社會性,保險投資對推動經濟的高速增長,起了重大作用。其中,日本保險投資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使日本的經濟跨入經濟強國后,其保險投資由貸款為主逐步轉向證券投資;而韓國的保險投資結構的現狀與日本八十年代初期相似,正處于轉化中,我國臺灣壽險業貸款比重也較高,但不動產的比例較高,這與臺灣不動產穩定增值有關,同時,從動態看,有價證券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這說明,后起工業國或地區的保險投資結構演進為由直接投資向證券投資的演進是與其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

日本作為后起工業國,80年代以前其投資比例依次為:貸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存款;而80年代以后,有價證券和存款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貸款和不動產投資的比例呈下降趨勢。1986年證券投資占第一位,貸款退居第二位,1984-1986年存款上升至第三位,不動產退居第四位。其中,從1975年至1996年間,壽險業的投資中,貸款從67.9%下降到34.6%,有價證券從21.7%上升到50.7%,不動產從7.9%降為5.2%,其他資產從1.4%上升為6%。在此期間,1986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有價證券的比例首次超過貸款的比例。日本保險投資是同該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相聯系的。就其過程的特點看,主要有:首先,注重保險投資的經濟效益。20世紀50-60年代,日本側重發展重工業,重工業經濟效益較好,于是保險公司投資于機械制造和化工工業;70年代末80年代初,轉向以輕工中小企業為主,同期壽險公司短期貸款占61.7%,后來證券投資效益好,又轉向證券投資,1975年為21.7%,1984、1986、1996年分別為35.1%、41%、50.7%;貸款投資占總資產的比率由1975年的67.9%,下降為1986、1988、1996年的39.2%、30%、34.6%。其次,關心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包括向新型產業投資、投向社會公用事業、社會開發性投資、為擴大生活消費投資;同時還注意擴大海外投資。

韓國的保險法所規定的保險投資方式有:有價債券投資、不動產投資、貸款或匯票貼現、對金融機構的存款、對信托公司的金錢或有價證券的信托、財政經濟部令制定的類似前述第1-5項的方法。并于第15條規定各類投資比例為:對股票的投資不得超過總資產的40%;不動產投資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5%;保險公司購買同一公司債權及股票或以此為擔保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人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3%,對同一物件為但保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企業集團的貸款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對同一企業集團發行的證券及股票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5%,外匯、國外不動產及外匯證券的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0%,中小企業(風險企業除外)發行的股票持有量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保險公司持有或作為貸款擔保的同一公司的股票不得超過該公司總發行股票的10%,但持有國外法人的股票時,可以例外。對增強保險財產運用的健全性和效率性有必要時,金融監督委員會可按保險業務的種類和保險公司的財產規模,在第一款規定的各種財產利用比例的十分之五范圍內下調其比例。

韓國壽險業自1950年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遷,其保險投資中,不動產投資從50%以上降到了1997年的8.5%,其中,配合政府經濟發展計劃,以及鼓勵出口發展重工業,壽險業資金運用轉向投放資本市場及放款。目前韓國保險業法及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規則規定各項資金運用投資對總資產比率為:股票不得超過30%;不動產投資為15%或以下(10%為營業用,5%為投資用);現金及存款為10%或以下。上述規定韓國政府鼓勵保險公司多放款給房屋專項貸款,以及中小企業貸款2。韓國保險投資結構的變化為:韓國壽險業投資中,其結構的順序依次由1981年的貸款、有價證券、不動產、現金及存款轉變為1997年的貸款、有價證券、現金及存款、不動產。盡管有價證券的比重從18.5%上升到27.2%,貸款從62.8%下除為48.5%3,但仍然以貸款為主。

我國臺灣地區保險投資結構的演變過程因產壽險而不同。從1991年至1997年,在財產保險業的投資中,其投資的結構順序依次為: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抵押貸款、貸款。其中,銀行存款57.58%降為54.04%、有價證券從17.36%上升為31.74%、不動產從21.11%降為11.2%、抵押貸款從3.96%降為3%,其中股票從7%上升到19.45%,這說明產險業保險投資仍然以銀行存款為主,這同財產保險主要屬于短期業務要求投資流動性較強有關。壽險業投資中,投資的順序依次為:貸款、有價證券、存款、不動產、國外投資和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從1986年至1997年,其投資比重分別變化為:貸款從31.29%上升為35.05%、銀行存款從23.77%上升為28.03%、有價證券從17.36%上升為28.03%、不動產從27.19%降為10.61%、國外投資從1989年的0.02%升為2.22%、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從1994年開始的1.95%上升為2.67%。其位次的變化為:有價證券由第三位上升為第二位、銀行存款由第二位下降為第三位。這說明壽險業保險投資中有價證券的比重上升,但仍然以銀行貸款為主。

由此可知,后起工業國和地區的保險投資與其經濟發展密切聯系,在經濟發展初期,保險投資中,貸款的比重較高,一方面對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帶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這些投資項目的高回報,帶來了保險投資的高盈利。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保險投資由貸款或不動產轉向有價證券投資為主,日本的情況,說明了這一點。韓國的現狀與日本發展的過程相似,韓國經濟仍然處于日本當年起飛階段,貸款比例很高;臺灣壽險投資貸款、房地產比例也較高,這是由于這一階段這些項目投資盈利性高。但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金融市場的完善,也將逐步向證券化投資過渡。

第五,細化保險資金運用的規范。不少國家和地區就保險資金運用的問題,注意從法律規范上較為詳細地加以規定。如日本不僅在《保險業法》中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范圍,同時在《保險業法施行規則》對其作出具體規定;我國臺灣在《保險法》有關保險投資規定的基礎上,相繼制訂了《保險業資金之專案運用與公共投資》、《保險業資金之專案

運用與公共投資審核要點》、《保險業資金辦理國外投資限制》、《保險業資金辦理外投資內容及范圍》。它構成了由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輪廓,由特別法作出具體規定的立法模式。這樣便于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既保持法律的持續性,同時又具有靈活性。

二、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的幾點思考

基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起飛階段,同時處于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投資工具有限、規范交易的制度及組織有待完善,對投資市場的監控和引導乏力。因而一方面基于我國實際,另一方面借鑒海外保險投資監管法律規定的考察,本文認為欲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法律制度,應當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應當確立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護保險公司實現盡可能多的盈利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說,保險公司的投資應在遵循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達到盡可能多的益利。因為保險公司也是企業,在確保其資金運用安全的條件下,要以盈利為目標,從而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樣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且有利于其償付能力的增強。

第二,完善投資環境。一個完善的投資環境,應包括有效的投資工具、公平交易規則以及保證這種制度有效貫徹的組織,即投資工具的多樣化、交易規則的規范化、交易方式的靈活化、投資監管的有效化,以保證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有效和暢通。

(1)完善投資工具。由于保險投資涉及不動產投資及金融市場的投資,因而,投資工具包括不動產投資和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中,金融市場的投資是保險投資的主體,因而,金融工具的完善,至關重要。其投資工具包括:債券、股票、票據、貸款、存款、外匯。其中:票據屬于短期金融工具,分為匯票、支票和本票;債券和股票屬于中長期金融工具,債券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證券,政府債券分為公債券、國庫券和地方證券;股票,含普通股和優先股。

金融市場的投資工具應該是長期、短期和不定期的結合體,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不同層次的匹配,以便不同投資者選擇,可利用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有利于保險投資者的選擇,進行投資組合,也有利于提高其變現能力。就總體而言,保險公司應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業務的特點選擇投資工具。如在金融市場尚不成熟時,應選擇流動性強、安全性高的投資工具。但壽險投資則宜選擇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較高的投資工具,而不十分要求其流動性。同時,應建立與投資工具相配套的避險工具,如期權交易、期貨交易,以防范和分散投資風險。

(2)完善涉及保險投資的法規。投資法規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證投資市場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如不動產交易法、證券交易法、票據法、但保法等,從而保證市場交易有據可依。

(3)理順投資監管機構及相關部門的關系。法律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的實施。為保證有關投資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來保證。這些組織包括保險投資的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的司法機構,如投資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局、法院、仲裁機構,并且保證這些組織的合理分工協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或規章辦事,切實保證投資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嚴禁任何組織或個人凌駕于法律規章之上。

第三,確認和保護保險投資主體在保險投資方式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基于我國經濟發展處于騰飛階段,金融市場發育不全,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缺乏,而這些產業投資回報率較高,應允許保險投資主體有權實施抵押貸款或有區域選擇的不動產投資;無限度的政府證券投資、有一定限度的金融債券投資和限制較嚴的股票與公司證券投資。當然,銀行存款在目前及未來依然是必要的。從長期來看,待我國經濟發展到較發達國家行列、金融市場發育完善,則可轉向證券投資為主,那是比較長遠的事。

第四,在立法上,放松投資方式的同時,控制投資比例。從法律監管的角度看,在放松投資方式規定的同時,如允許投資于有價證券、不動產、抵押貸款、銀行存款等,同時應規定投資比例4。前者是為了提高保險投資的盈利能力,多種投資方式,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靈活的投資工具,從而,為保險公司提高投資回報率創造了條件,當然,也為理智的保險公司投資者提高投資組合來控制風險提供了選擇機會;后者則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這一比例分為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方式比例規定了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方式所占總投資的比例,這就有效控制了有關高風險的投資方式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主體比例有效控制了有關籌資主體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從而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條件。主體比例,也應按投資方式的風險情況分別對待,對于高風險的籌資主體、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其比例應低一些,如購買同一公司股票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債券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的不動產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每一公司的抵押貸款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于較安全的投資方式但存在一定風險的籌資主體,其比例便可高一些,如存款于每一銀行不得超過投資的10%。保險投資必須強調盈利,因為能夠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由于某項投資報酬是該項投資所具風險的函數,如對保險資金運用不加以限制,勢必趨向風險較大的投資,以期獲得較大的報酬,而危及保險企業財務的穩健。因為每一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大小不同,一般而言,高盈利的投資方式伴隨著高風險,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則伴隨著低盈利,顯然,全部用于盈利性高的投資方式,必將使保險公司面臨著全面的高風險,使被保險人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險保障,也不利于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而,為了保證保險投資的盈利性,同時控制高風險,應規定有關高風險投資方式所占的比例。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工商或金融企業均有破產的可能性,無論采用風險大的亦或風險小投資方式,保險公司都會面臨著籌資主體對保險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因而,為了控制每一籌資主體給保險公司所帶來的風險,必須規定投資于有關每一籌資主體的比例5。

第五,法律應當對壽險和非壽險的保險投資作出區別性規定。由于壽險是長期保險,許多壽險帶著儲蓄性,更強調安全性,因而,一般可用于安全性和盈利性高、但流動性較低的投資方式,如不動產、貸款;非壽險是短期保險,要求流動性強,不宜過多投資于不動產投資,而應投資于股票、存款。同時,從風險控制看,壽險公司投資的比例在主體比例方面,應嚴于非壽險,因為壽險期限長、帶有儲蓄性,控制主體比例,便于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從而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加強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立法。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愈大,表明保險公司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愈多,則保險投資方式上可選擇盈利性大、風險高的方式。通常衡量償付能力的指標有:凈保費與凈資產之比;未決賠款準備金與凈資產之比。我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由于保險監管的核心在于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所以,對保險投資監管的核心在于提高其償付能力6。

當然,完善投資環境與放松投資限制相互依存。結合我國國情及保險業的特點,二者應同時兼顧,在完善投資環境的同時,適當放松投資管制。而在投資管制方面,實行嚴松合一,即在充分放松投資方式的同時,嚴格控制投資比例。這一比例的大小隨投資環境的完善而逐步擴大,在投資環境尚未完善的初期,投資比例應該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圍內,其后逐步擴大。同時,在投資比例方面,也應因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區別對待,在初期,主體比例應當控制得更嚴些。這樣既保證了保險投資的盈利性,也控制了投資風險,從而保證我國保險業持續穩健地發展。

【作者介紹】中國政法大學郵編;北京工商大學

注釋與參考文獻

1資料來源:根據1998《LifeInsuranceFactBook》整理,AmiricanCouncilofLifeInsurance,第109頁。

篇10

保留靈活的流動資金一定要保留一定數額的靈活的流動資金。因為在面臨通貨膨脹時,一般人的收入水平的增長水平通常都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留有流動資金是為了保障在物價上漲迅速的同時能夠保證生活水平,補貼生活中的所需,或者看準時機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掌握相關金融知識要想在金融風暴中順利平穩的度過,一定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相關領域和金融學科的知識。盲目跟風投資最終只會被部分投資商利用,不僅不能夠達到資產的增值保值還會逐漸在金融危機的大潮下被淘汰,所以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資金情況,并且對于一些偏好的投資項目有針對性的選擇儲蓄、投資股票、購買黃金、投資房地產和外匯等投資方式中的一種或者一些,合理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投資方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通貨膨脹之中的風險和損失。

篇11

筆者身邊有位女性,今年51歲,去年退休。辛苦的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了幾十年,她目前拿到的退休金是每月1100左右。這筆退休金只能說滿足溫飽,要想小康只能靠自己另外想辦法賺取。所以,她在退休后又為其他工廠打工,賺取另外的生活費。

如果您不想在自己的將來也像這位女士一樣退休后打工為自己賺取生活費的話,請您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行動

筆者認為除了必有的固定儲蓄之外,利用自己已有的財富去投資,以求在未來得到收益,是個可以為自己將來退休生活儲備財富的好方法。

哪種理財產品適合用來投資為退休金做準備呢?可選的投資理財產品多種多樣,不同的理財產品具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投資目的和投資人群。

股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較低的投資門檻。但是,在股票高收益的背后也伴隨著高風險,并且對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有所要求。

期貨:風險和收益都都高,而且對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房地產:投資門檻較高,流動性較差,容易受政策調控。

黃金:保值的好工具,但是就長期而言,增值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基金:投資門檻低,投資方式靈活,風險小于股票,對投資者的專業要求低,由基金公司組織專業團隊通過構建投資組合的方式管理投資者的資產。

選擇品種輕松投資

筆者在對各種理財產品比較之后,認為基金是較好的投資品種之一。基金產品類型主要分為4種: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投資風險及收益依次降低。為了讓投資資產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建議投資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為主。由于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波動相對較大,如果一次性買入,選擇買入時機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對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也會消耗投資者較多的精力。所以建議選擇另一種被稱為“懶人”投資的基金投資方式,即定期定額投資。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投入固定的金額購入基金,對投資者的時間和專業要求都較低,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投資方法。

如下例:基金的價格從2塊跌至0.4元,再從0.4元漲回至2元,最終上漲至2.6元。在基金震蕩上升的過程中,我們采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經過20次的投資,總共投資20000元,投資的平均成本是1.11元/每份基金,最終的投資價值達到42548.88元,收益率為212.74%。

長期來看,大部分的基金走勢都會如上述例子中的基金一樣,震蕩向上。通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法進行的投資,可以平滑價格波動,而且成本將處于市場中相對有利的位置,收益也會相對可觀。對投資者而言,不用過于勞心,就可以輕松獲益。

如何選擇投資標的

面對如此多的基金,該如何選擇呢?

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的產品,定期定額又是長期投資的方式,所以投資的基金應該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可以根據國際認可的評級作為選擇的標準。晨星評級就是國際基金著名評級之一。晨星根據基金業績持續性,投研團隊穩定性,基金規模等方面對基金進行評級,被它評為5星級或者4星級的基金,都是非常優秀,值得信賴的。

如何操作

假設一位30歲的白領,現在每月生活支出4000一個月。打算50歲退休,因為通脹的存在(過去10年中國平均通脹率為4.8%,假設未來的幾十年仍將維持在5%的水平。根據國際慣例,退休后的生活支出費用為退休前的80%),在他退休時需要一個月支出8500元的生活費,生活品質才能與現在相當。

篇12

一、融資的意義

融資對于一個企業、公司來說是一個過程。企業的競爭日益強大,而融資的規模代表企業的規模,融資的進度代表公司的信譽,加起來便是衡量企業的成功與否的重要途徑。所以想要企業發展,就要尋找合理的融資方式,配合企業的管理,這樣才能使企業穩定迅速的發展。

二、融資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融資需求,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外源融資和內源融資。

2.1 外源融資是指公司向公司之外的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將其他經濟主體的資金為自己投資的一個過程。外源融資分為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等等。其融資方式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公司企業在以資金的使用者方面,從資金所有者方面直接融資,而不通過銀行,這已經是現代經濟市場通常的融資做法。

2.2 間接融資是以銀行作為中介金融機構而所用的資金通融方式,客戶需要的信用由銀行以及其他機構以貨幣的形式給予。各地的銀行金融機構較多,吸收存款的起點較其偏低,這樣就可以在社會大面積的籌集資金,這鐘低起點卻大面積所籌集的資金最后便會形成巨額資金。因為金融機構的覆蓋性以及資產、負債的多元化,比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安全性相對較高,而且融資成本也因金融機構的特性而大大降低,這樣的融資方式對融資公司的約束性減小。

三、融資的手法

3.1 基金組織

融資其中第一融資方式便是基金組織。投資方只對企業進行入股方式有期限的資金投資,入股方在其期限到達便撤股,在投資方投資期間并不參與企業的管理。這種融資方式國外的企業使用居多,因為國外基金組織相對較多。假若我國上市公司選擇了這種融資方式,那企業性質便會更換為中外合資。

3.2 銀行承兌

銀行承兌是指銀行在投資方將融資款打到被融資公司賬戶的時候馬上給投資方出示相對金額的銀行承兌出來,銀行承兌歸投資方所有。此種方式保障了投資方的融資安全性,只是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是要繳納保證金的,最早是100%繳納,現在有的銀行最低可以達到10%。

此方式都有期限的限制,期限根據各金融機構而定。

3.3 直存款

直存款不僅是一類特別難操作的融資類型,還保持著高收益和低風險兩種性質。投資方主動到項目方開定一個銀行賬戶,將融資款一數存入其中,存后與銀行簽訂一定期限不挪用此款的協議,銀行則會支付給存款者此款項的貸款。

3.4 銀行信用證

銀行信用證是一種銀行擔保。目前這種融資方式只有國外獨資和中外合資的企業才能進行只有更改企業的性質才可以進行此中融資。

3.5 委托貸款

委托人向業務銀行提供資金,確定貸款對象和其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此資金來源要合法,并且銀行代以使用、發放和收回貸款業務內的所有資金。委托人必須符合委托貸款的條件要求,應為機關政府、事業單位、經濟組織、個體商戶和有民事能力的公民。

3.6 直通款

直通款就是針對項目直接投資,此手法要嚴格審核企業固定資產以對銀行作抵押,利息較高。

3.7 貸款擔保

對繼續資金的企業開出的高于銀行利息的投資擔保公司。

3.8 公司債券

企業向債券持有人提供的債務憑證即稱為公司債券,債券持有人與企業形成本加利息的債權債務關系,并具有法律效力。

3.9 典當抵押

此種手法是指將動產、房地產或者所持有的財產權利支付高于銀行的利息并在期限內還回當金贖回物資抵押給典當行的行為。

四、融資方式

融資方式是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而根據各企業不同的資金需要,融資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4.1 銀行定期貸款

銀行貸款是現代企業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根據資金的性質,可以將銀行貸款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種類型。通常是對企業的固定資產和長期項目進行投資,期限一般較長。定期貸款分為固定利率貸款和浮動利率貸款兩種。假若企業需要快速的并且融資成本低的融資方式,那么銀行定期貸款具有此類有點,它無需經過銀行機構之外其他部分的審批,可以為繼續融資資金的企業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資金。專款貸款的貸款利率較低較優惠,有一定的特定的融資方式。

4.2 股票融資

股票融資是指向股票所有者、資金提供者直接從并不通過金融機構由資金盈余部門融資給資金短缺部門的一種融資方式。股票融資最大的有點即可永久性使用并且利息只需要按照企業的經營需要所定,所以并無股利固定性壓力,風險性降低。因股票融資需要企業發行股票,

資金更是發行股票所籌集,資金越多,債權人的損失便越小。所以,股票融資不僅有風險小的特性,還會隨著股票融資的籌資提高公司的聲譽和知名度,為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

4.3 金融租賃

金融租賃也可以稱為融資租賃,通過融資與融物的相對結合,金融租賃融合在企業的資金籌備里,為推動企業的進步和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它是使用權與所有權者之間存有的一種借貸關系。出租方將租賃物在有限的期間內租賃給使用者,而使用者按照期限交付給承租人規定的租賃費用,期限內便具有此租賃物的使用權、所有權。此方式融合了貿易、金融和租借形式為一體化,便于企業的靈活操作,對企業融資所取得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4.4 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是指高風險與高潛在收益并行的一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對投資人的職業性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據不同的企業重心發展方向,可以將風險投資分為四種:種子資本、導入資本、發展資本、風險并購資本。融資投資、管理、退出是風險投資的重要運作形式,專業的風險投資方會通過對需要融資的企業項目進行調查、評估、具體投資方式結構條件性談判等一系列,最后進行篩選,把風險投資投入到巨頭一定發展的企業中。風險投資所采用是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方式,也就是有限合伙形式。風險投資基金的結構都是建立在法律結構之上的,風險投資公司具有此基金的運作權利,最后取得相應的報酬。而風險基金對那些企業家也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要懂得如何運作經營,還要有奮發向上的特殊人性要求,這些都奠定了風險基金的特殊性。

4.5 合伙

合伙企業成立必須要有以合伙人自愿與企業合作并且投入一定的資金比例用于企業的資金運作。根據合伙法規定,合伙企業只能按無限合伙方式設立,所有合伙人都必須對合伙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由此所有合伙人只能作為普通合伙人對合伙的債務負連帶責任,除非不投資或介入其他經濟活動。所以合伙企業有著生命有限但責任無限的特征,他們可以相互、財產共有和利益共享三大方面。在企業合伙初期,為了防止合伙人發生經濟糾紛,合伙人需要先簽訂合伙章程,個隔火企業內部關系都屬于合伙關系。因為合伙企業的無限責任連帶關系,所以對有些投資人便會對日后的責任產生擔心,與愛他公司相較,單單在理論上此種類型的企業盈利頗豐,因為合伙企業分屬于個人所得稅并不屬于企業所得稅,這就是合伙融資的優點所在。

五、上市公司常用的融資方式和選擇

5.1 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包括籌資費用企業用資的費用,也就是企業所手機的各種續支付的費用,不同的融資方式都會有不同成本的融資。股票融資、債券融資、銀行融資和銀行融資就是融資方式由低到高的融資成本。一般普通債券和銀行借款的利率都高于可轉債的利率,所以可轉債便是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種融資方式。由此可知;股票、普通債券、銀行借款、可轉債、內源融資的融資成本便由高到低呈現出來。

5.2 融資具有的風險

可轉債與銀行借款和普通公司債券相比,融資的風險相對來說風險較小。這樣就降低了企業對利息和期還本的壓力。但銀行借款和債券的融資性方式便提高了融資的風險性,因其必須要到期還本與交付利息。最后是股票融資,上文提到股票融資沒有到期還本和交付利息的壓力,所以企業選擇股票融資的方式,便會把融資風險降到最低。

5.3 融資的期限性

銀行機構一般規定的融資期限都較短,因其要保證風險性的最低限度,所以很難融資長期而且巨大的借款。而股票融資是本企業的資本金,所以股票融資具有永久性且沒有期限的特性。另一個是債券融資,它是針對社會大眾所籌集的公眾款項,還款的期限和銀行融資相比來說要長久的多。

5.4 融資手續

銀行融資雖然期限短但其手續較之其他的融資方式來說最為簡單、省時,并不如股票融資、債券、可轉債等要接受嚴格的審批。因審批手續較復雜,所以需要較長時間。

六、各融資方式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影響

我國是有秩序的法律社會,所以影響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多種多樣。證券法和公司法約束了股票的發行,對其有著一定的條件和規定,這也是對企業選擇融資方式選擇的影響。根據各項法律法規,所有企業必須在執行這些條例的同時才能進行融資,所以法律法規能夠對企業的融資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便會根據這些條例慎重進行選擇。

6.1 各政府的融資政策

不同的地方政府經濟對策必然不同,對企業的經濟政策且也大相徑庭,企業在融資的同時會考慮各地政府的經濟增長政策、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等政策,綜合前面才能選擇出最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所以政府的經濟政策便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活動。又可見根據政府所鼓勵的融資方式,企業一般都會優先考慮。所以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各企業的發展和融資方式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6.2 企業方向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作業方向,根據不同的行業需求所選取的融資方式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一般企業在初期都會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可實行的風險投資能力較低,所以此時應選擇風險力較低的融資方式。而在企業進入成長時期的時候,抵御風險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因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抵御風險投資壓力的同時也可以增強的抵押能力。在你企業進入了成熟期后便是衰退期,風險壓力再次增大,企業的經營壓力也陷入較大的局面,所以在這承受著各種風險壓力的情況下,股權融資這種低風險的融資方式便會為企業所親睞

綜上所述:根據對我國現有的上市企業的融資方式的選擇進行研究、總結教訓與經驗得出以下結論。企業的融資不僅僅會應先各企業的發展和前途,還會影響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要規范我過上市公司的融資形式,公司內部的強化積累還有已經上市的公司的自生能力。只有自生能力有所提高、加強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提高獲取利益的能力、提高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競爭力的情況下才能清醒理智的選擇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在我國上市公司在融資的過程中要樹立各種清晰的融資觀念,有計劃的進行融資行為。在具有市場觀念的同時了解效益的觀念和成本觀念最后衡量風險投資的觀念在合法的情況下增強融資方式和選擇的所有觀念。只有綜合全面的融資觀念、加強企業內部能力、理性的進行合法的融資,才能使企業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正飛等著.中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與融資結構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李義超著.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3]王玉榮著.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公司績效[M].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5.

[4]丁忠明[等]著.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融資偏好問題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6.

篇13

一、股權重估價值被市場低估的根本原因

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在原會計制度核算模式下,類似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通過持有優質上市公司的股權獲得股票資本升值帶來賬面收益的模式難以實現,上市公司所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上市公司的股權增值無法體現在其財務報表中。這是因為上市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投資的股權份額的多少,采用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即成本法或權益法進行核算,并不計算所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市價變動的“公允價值”。具體表現為:企業對被投資交易市場不具有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且在滬深證券交易市場沒有上市交易、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可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受被投資單位盈虧的多少和其他權益份額變動的影響,在取得被投資單位分配的現金股利時,才確認投資收益。不論被投資單位的業績高低,如果被投資單位不進行現金分紅,股權的投資收益就無法體現在投資方的利潤表中。反之,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可采用權益法核算。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根據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份額的多少而變動。只要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就要進行相應調整。在被投資單位實現盈利時,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增加,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需要調增,確認為投資收益;發生虧損時,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減少,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需要調減,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其核心是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擁有多少凈資產,被投資單位實現多少凈利潤、出現多少虧損、分派現金股利的高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上下變動都會引起投資方凈資產份額的相應變動。

但不論控股公司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進行會計核算,其所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不會因為會計核算方法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上市公司潛在的實質價值并不受影響。例如,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權如果以每股1元的價格買入,當期市場交易價值上漲為每股10元時,上市公司無論是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核算,公司財務報表仍然將其長期股權投資以每股1元的價值反映,每股增值9元部分,并不計算股權資本的市場增值,因此,在原會計制度核算模式下,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前,上市公司所持有被投資單位股權的潛在市場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正因如此,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潛在價值被證券市場所忽視而被低估。

二、股權分置改革所帶來的市場機遇

會計制度就像一根紐帶,會計政策的變更將上市公司和其所投資的上市公司聯系在一起。股權分置改革后,長期股權投資所具備的潛在市場價值,成為投資者分析上市公司價值的重要參考因素,自2007年以來,因會計政策的變更,證券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上市公司之間互相持有股份的現象相當普遍,上市公司按控股份額的不同分為三類:

第一類,絕對控股上市公司股東,持股占被投資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到51%以上,處于絕對控股水平,限售股流通后大規模套取現金的可能性較低。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這類控股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屬于現行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

第二類,上市公司控股比例較大,屬于相對控股水平,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此類公司屬于現行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按照權益法進行計量和核算的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如東方集團、新希望、遼寧成大、吉林敖東等上市公司,此類公司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價高低的變化,會對控股公司的凈資產和凈利潤產生相應影響。

第三類,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較小的股票投資,目的是取得股票短期差價,會計核算上以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理,期末按股票交易價格計量,以股票收盤價作為公允價值計價入賬。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影響公司的凈資產。如兩面針、雅戈爾、太極集團等上市公司通過滬深證券交易市場購入的股票。

上述三種類型的上市公司按照現行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所持有的股權將出現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三個會計科目中,而且必須以公允價值入賬計入資本公積。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限售法人股進入全流通領域,第一、二類控股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將此類持股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計入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價款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的利得或損失,計入投資損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

例: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相對控股的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10.67億元,2015年12月31日民生銀行的股票收盤價為9.64元/股,2015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日,東方集團如果按照原會計準則計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0.67億元,按現行會計準則計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92.19億元,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增值92.19億元(即10.67×9.64-10.67×1),同時,東方集團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相應增加了92.19億元。假如東方集團所持有民生銀行的限售股開始流通,并出售持有民生銀行股票的10%,即1.067億股,按民生銀行的股票市場交易價格每股9.64元出售,則東方集團將取得投資收益9.22億元(即1.067/10.67×92.19),同時,“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相應減少9.22億元,僅出售部分股權,每股收益0.55元。

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控股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權價格的變動,影響著控股公司的凈資產,出售時將影響控股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滬深股市股權的市場價值得以體現,這就意味著一批股權重估增值的上市公司將浮出水面(見表1)。

三、股權投資價值分析

在現行會計制度下,控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持有優質上市公司的限售法人股股權,獲得股權升值所帶來的賬面收益,使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盈利模式成為現實。筆者認為,從上市公司所擁有股權潛在增值的視角,可以動態市凈率、動態市盈率兩個指標分別分析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影響。

(一)市凈率。市凈率是指股票價格與凈資產的比率。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它有助于投資者以較少的資金投入獲得較高的資金產出。對證券投資機構而言,它能夠幫助其辨別股票投資風險。每股凈資產是標的股票的賬面價值,它是用初始投資成本計量的,而每股市價是資產負債表日這些標的股票資產的現在價值,它是證券市場上投資者交易的結果。例如:浦發銀行、南京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類的股票市凈率低于2倍,而創業板類股票的市凈率遠遠高于2倍。這類現象,在我國滬深股票交易市場中屢見不鮮,股價的高低與其凈資產不匹配,究其原因,這與股本結構、股本大小以及投資者偏好密切相關,同時,也反映了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成熟,以及投資者投資理念的不成熟。通常情況下,股價是凈資產的2倍左右,對該股票投資較為安全。對發展前途有良好預期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凈率可以達到2倍以上,甚至遠遠超過2倍。該股票股價與其凈資產的關系具有密切的正相關性,更多的是體現投資者對于投資標的股票的未來預期,假如現在的投資標的股票能夠在未來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投資回報,那么現階段該投資標的股票的市場需求也會增加,從而推動投資標的股票市場價格的走高。如上頁表1所示,東方集團2016年3月31日的收盤價為每股6.84元,每股凈資產為6.29元,計算出的市凈率為1.08倍(即6.84/6.29);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計算,股權投資總溢價為92.19億元,每股溢價5.3元,溢價后每股凈資產為11.82元,溢價后的動態市凈率僅為0.58倍(即6.84/11.82),投資該股票比較安全,若股價按凈資產的2倍計算,該股票市價應為23.64元(即11.82×2),而該股票2016年3月31日的收盤價僅為每股6.84元,因此,該股預期具有近17元的上升空間。同樣,新希望、吉林敖東、遼寧成大、北京城建等上市公司潛在的股權增值對其每股凈資產的貢獻分別高達6.33元、22.02元、12.85元、3.38元,這類股票價值的被低估程度可見一斑。

(二)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價格與股票收益的比率,用來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一般認為,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如果過高,那么該股票的價格存在泡沫,股價被高估。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對該股票投資相對成本的高低,同樣也體現了對該股票的投資風險。一般情況下,市盈率越高,表示投資該股票的風險越大,市盈率越低,則表示投資該股票的風險就越低。例如:浦發銀行、南京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類的股票市盈率低于20倍,而創業板類的股票市盈率遠遠高于20倍。這種現象在我國滬深股票交易市場中較為常見,股價的高低與其收益不配比,究其原因,同樣與股本結構、股本大小以及投資者偏好相關,反映了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成熟,以及投資者的不成熟。通常情況下,20倍的市盈率,表示投資該股票較為安全。具有良好預期的股票市盈率遠遠高于20倍以上。股價與收益具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如果現在投資的品種能夠在未來給投資者帶來好的收益,投資者對于該投資品種的未來預期趨于樂觀,它的市場需求也會增加,從而進一步推動該股票的市場價格走高。反之,投資者對于投資品種的未來預期則趨于謹慎,股票的市場價格走低。例如:東方集團2016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為0.139元,2016年12月31日收盤價為每股6.84元,計算出的市盈率為49.2倍(即6.84/0.139),表面上看投資該股票風險較大;但是,從其持有民生銀行10.67萬股股票中出售股份的10%,即1.607萬股,若以2016年3月31日民生銀行的收盤價每股6.94元計算,1.067萬股的套利,將給東方集團帶來近9.22萬元的巨額投資收益,僅此一項公司每股收益將達到0.55元,按預期收益計算出的動態市盈率僅為9.91倍(即6.84/0.69),若股價按每股收益的20倍市盈率計算,該股票市價應為13.8元(即0.69×20),而該股票2016年3月31日的收盤價僅為每股6.84元,因此,該股票預期具有7元的上升空間。同樣,新希望、吉林敖東、遼寧成大、北京城建等若按10%的比例出售其所持股票,潛在的股權增值對其每股收益的影響分別高達0.63元、2.20元、1.29元、0.34元,新希望、吉林敖東、遼寧成大、北京城建一季度每股收益將分別為0.32元、0.41元、0.19元、0.11元,其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6.75倍、10.10倍、10.91倍、27.53倍,若按20倍的市盈率計算,該類股票同樣預期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間,該類持股對該公司業績有著重大的積極貢獻。

綜上所述,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控股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限售法人股所潛藏著的巨額增值將得以實現,選擇一些持有較大股權投資而其價值被市場低估的控股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可以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汨罗市| 石家庄市| 河北省| 舟曲县| 遂川县| 米脂县| 太和县| 方山县| 广州市| 洛扎县| 台湾省| 锦屏县| 盐津县| 久治县| 海林市| 寻乌县| 宁安市| 呼和浩特市| 江达县| 彝良县| 措勤县| 山西省| 大丰市| 华坪县| 麻江县| 长武县| 麟游县| 新泰市| 大埔县| 增城市| 锡林浩特市| 沙田区| 龙井市| 扎兰屯市| 铁岭县| 成都市| 武义县| 宣汉县| 睢宁县| 洞头县|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