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基礎護理培訓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基礎護理培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礎護理培訓

篇1

3.檢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人院基礎護理—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檢查標準,分別在2次培訓之后的1周進行檢查。

4.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1.在病床單元準備方面成績比較:護士長的成績第次、第2次均高于護士,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第2次成績高于第1次,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長的第2次成績與第1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第一時間接待病人成績比較:護士長的成績第1次、第2次均高于護士,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第2次檢查平均成績與第1次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長的第2次成績與第1次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提高護理人員對“以分級護理為依據的基礎護理規范化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是提高基礎護理到位率、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以分級護理為依據制定的規范化的基礎護理,能夠明確各護理級別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需求,又具體顯示護理工作量的多少,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認識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保證基礎護理到位率,提高護理質量,合理安排護士的的人力資源的有力保證。通過表1,2可以看出,通過培訓,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認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級護理為依據進行的基礎護理的培訓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護士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自身的培訓,是落實“以分級護理依據的基礎護理”到位的有力保證。通過表1,2顯示,護士長兩方面的成績均好于護士,說明護士長自身水平是高于護士的。這是由護士長自身情況,崗位的要求決定的。護士長普遍學歷高于護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帶頭人,只有自身的素質及業務能力高于護士,才能管理好護士、做好各項工作。護士長考核成績雖然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礎上的業務能力的持續提高。

篇2

一、對象與方法

I.對象:被檢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個科室,其中第1次檢查護士長42人,護士60人。第2次檢查護士長54人,護士68人。年齡18-45歲;學歷為中專及以上。

2.方法:培訓內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和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兩項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具體內容及評價標準。第1次培訓對護士長及部分護士集中進行,并要求護士長再對每位護士逐一進行培訓。第2次培訓對全院護理人員集中培訓。每次均采用多媒體授課、模擬場景演示的方法。

3.檢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人院基礎護理—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檢查標準,分別在2次培訓之后的1周進行檢查。

4.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1.在病床單元準備方面成績比較:護士長的成績第次、第2次均高于護士,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第2次成績高于第1次,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長的第2次成績與第1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第一時間接待病人成績比較:護士長的成績第1次、第2次均高于護士,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第2次檢查平均成績與第1次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長的第2次成績與第1次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提高護理人員對“以分級護理為依據的基礎護理規范化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是提高基礎護理到位率、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以分級護理為依據制定的規范化的基礎護理,能夠明確各護理級別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需求,又具體顯示護理工作量的多少,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認識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保證基礎護理到位率,提高護理質量,合理安排護士的的人力資源的有力保證。通過表1,2可以看出,通過培訓,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認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級護理為依據進行的基礎護理的培訓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護士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自身的培訓,是落實“以分級護理依據的基礎護理”到位的有力保證。通過表1,2顯示,護士長兩方面的成績均好于護士,說明護士長自身水平是高于護士的。這是由護士長自身情況,崗位的要求決定的。護士長普遍學歷高于護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帶頭人,只有自身的素質及業務能力高于護士,才能管理好護士、做好各項工作。護士長考核成績雖然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礎上的業務能力的持續提高。轉

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其內容主要是從四個護理級別方面如何進行準備,要求護理人員主要通過記憶來掌握其內容,從表1看,護士長成績2次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護士長成績已經處于較高分數,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們通過成績具體分析,確實也存在個別護士長自身的重視程度不夠的因素。護理水平的提高與每位護士長的業務管理是緊密相連的。護士長只有持續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才會不落后于護士,才能影響和帶動身邊的護士(2),因此我們在培訓中及平時管理中應更加注重護士長自身的管理,不能滿足于現狀。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證各項任務的實施。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主要考察護理人員在通過記憶掌握內容的基礎上,如何與臨床實際結合,考察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從表2看出,護士長成績均高于護士,有統計學意義,且自身2次比較也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護士長在臨床實踐中,善于思考,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應對能力強。在2次培訓后,能夠更深一步的理解領會,再應用于實踐。

注重臨床護士工作中應變能力的培訓,有利于基礎護理更好的應用于臨床實際。從表1成績顯示,護士2次成績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通過培訓,護士認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夠重視規范化基礎護理培訓。尤其是在理論方面強化記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表2的成績顯示,護士2次成績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護士雖然重視此項工作的實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臨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不強,導致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績與第1次比較沒有提高。例如我們在檢查中曾發現,在接到一個一級護理的病人入院時,按照當時情況,首先要處理好病人當時的應急狀況或詢問病人有何不適癥狀,然后再按照規范化的護理流程進行相關的環境介紹,護理查體等。但是,護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訴而一味的注重完成為病人做規范化培訓中的內容介紹。

護理是一門學科,是一項腦力兼體力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要重視它,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善于總結,重點突出,強調要從每一位護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養獨立思考、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護士長是一線的管理者,應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強護士這方面的培養,注意發現臨床護士在處理事情時出現的問題,隨時予以指導,這樣才能使護士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斷提高,使規范化的基礎護理真正落實在病人身上,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處于從屬地位,護理人員在某些可以做出專業獨立行為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專業權利,未意識到自我的能力和專業的自[[3]。我們制定的以分級護理為依據的規范化的基礎護理內容,希望能夠體現護理學科的特點,體現護理學科的獨立性。規范化的基礎護理培訓內容,在臨床工作實際中都在做,我們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規范,更加有條理。但通過2次檢查,我們也發現,我們所制定的內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較為復雜,耗費較多的護理人力、時間等,還需要與臨床的護理實踐進行不斷的磨合,以更好的適應臨床需要,量化護理服務內容。我們也希望能夠不斷反饋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勞動強度,最少的服務時間[4-5],到最佳的護理,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6.

2姜巖宏護士長在護理業務管理中的作用.護理管理雜志,2004,4(1);56.

篇3

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對實習護生進行職業化培訓。對象112 人,均為女性,年齡20~25歲,中職生52 人,高職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訓時間均為一年。 

2 方法 

對所有入選對象開展以護理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實習護生職業化培訓,現介紹如下。 

2.1 系統化崗前培訓 

2.1.1 崗前醫院概況介紹 上崗前由人事處、醫務處、護理部等職能科室人員介紹醫院基本概況、科室設置,醫院的理念、發展前景,護士行為規范,崗位紀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護理質量標準等,使實習護生盡快熟悉職業化環境,較快地進入角色。 

2.1.2 崗前專題教育講座 崗前培訓期間,舉辦專題教育講座。講座內容主要有護理服務文化新理念、護士服務禮儀規范、護患溝通技巧、護士職業化風險意識及防護能力等。 

2.2 輪崗培訓 對實習護生,我們安排每3 個月輪轉一個科室,一年內輪轉內、外、婦、兒各科。在輪崗期間,實行一對一的臨床帶教模式。帶教老師首先讓其熟悉科室環境及各類物品的放置,講解各種規章制度、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護理質量標準等,并培養他們與其他醫護人員之間的合作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漸進地適應護士角色的轉變。本培訓體系通過崗前技能訓練和系統化輪崗培訓,在知識與具體工作要素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2]。 

2.3 特色帶教隊伍建設 帶教老師是執行培訓任務的“細胞”,選好帶教老師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3]。帶教老師競聘上崗,提高教學質量。帶教老師若缺乏嚴格規范的培訓,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則,還常把不規范的操作教給實習護生,埋下安全隱患。本院從2007年開始,實行帶教老師競聘持證上崗,優化了師資力量,保證了教學質量。 

2.4 考核評價 利用護理部制定的輪轉實習護生手冊,評價實習護生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擬定理論知識考題,完成對實習護生的出科理論測試。 

3 結果 

通過系統化培訓,我院實習護生在進入臨床后,很快適應了護士角色,護理職業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實習護生認為我院的特色培訓對提高護理職業能力有幫助;培訓效果和實習護士的工作表現受到護理部領導、護士長、臨床帶教老師及護理對象的肯定。 

4 討論 

實習護生崗位培訓是培養實習護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時期。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實習護生職業化培訓體系的構建,較好地體現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護生護理從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希望今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4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標準化護理方法,于20世紀80年代首次應用于健康保健領域,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護理新模式。將該理念引入臨床教學過程中,以臨床路徑為平臺對臨床醫學學生組織教學的方法,稱之為路徑式教學法。本研究嘗試將cnp模式引入到護生實習前基礎護理技能培訓中,利用該教學法系統性、多維性、動態性的優勢,有效提高了培訓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實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護理“3+2”高職實習前護生被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人。實驗組實施cnp教學方法,落實cnp教學要求:

第一,明確培訓項目,根據培訓目標結合臨床,篩選臨床典型案例設定臨床護理路徑圖。

第二,學生科學分組,各選一名組長。

第三,培訓前一周教師布置任務,并提供相關學習資料,各組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第四,根據設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圖自主進行模擬演練,教師指導。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示教、指導,學生練習。

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滿分100分,其中臨床技能操作70分,理論30分,對比兩組成績。

從兩種教學法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可以看出,實驗組各項成績均優于對照組,經t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詳見下表。

1.臨床護理路徑(cnp)教學法培養了護生評判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名高素質的護理人員必須要自己動腦思考遇到的問題,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許多學者認為,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靠“刻意的訓練”。因此,在崗前培訓中應用cnp教學法,以典型病例為導向,按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等設定臨床護理路徑圖,其中融入了護理基礎理論、護理程序、專科護理知識、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模擬演練中鼓勵學生向自己提出挑戰性問題,引導護生去分析和評判,從而獲得最佳的護理方案。同時護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的臨床知識進行整合與運用,從而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臨床護理路徑(cnp)教學法培養護生主動學習能力

cnp教學法以圖表形式細化了培訓內容和目標,護生清楚地知道每種案例每個階段的護理重點和時間要求,這樣就會促使他們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護生在傳統培訓模式中的被動地位。并且臨床護理路徑圖讓護生明白什么時間做什么以及該怎么做,具有預見性。加之臨床知識及操作技能在臨床護理路徑圖中融會貫通,也大大增加了護生的自信心,從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學習性。

3.臨床護理路徑(cnp)教學法有助于實現護生在校學習與臨床實際無縫對接

在崗前培訓中應用cnp教學法,不僅強化了臨床護理技能,更讓護生在臨床護理路徑圖中體驗到醫院實際護理的運行規律和制度,從而對臨床護理工作有一個

面的了解。這樣不僅縮短學校與實際臨床之間的距離,也為學生步入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減少護生臨床“休克”期,增強護生的信心,順利實現角色轉變。另外,這也是培養和提高護生臨床護理素質與道德觀的一個重要環節。

4.臨床護理路徑(cnp)教學法有助于護生充分體驗在護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體護理的過程

在實習前培訓這個階段,護生已學完所有的臨床課程,但他們在知識整合與融會貫通方面欠缺,致使學到的很多知識處于閑置狀態。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利用護理路徑可滿足患者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過程中的各種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開展臨床護理路徑教學,在模擬解決患者實際生理、心理、社會等諸多方面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在評判性思維下,以護理程序為工作方法,將分散的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完成整體護理,以達到有效培養學生核心勝任力,從而為更好地走進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春玲,張瑞敏.臨床護理路徑[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

篇5

2011年4月一2016年4月我院初責護士16。人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8歲一32歲,平均24. 2歲;門急診科27人,內科44人,社區康復科39人,婦產科 25人,外科2。人,口腔科5人。排除標準:①主觀沒有意愿參與此項研究者;②調查前1年內有家庭意外者;③睡眠障礙或者神經衰弱者;④由于各種因素不能夠完成研究任務者。倫理學原則:①受試護士及其直系家屬在充分了解研究過程的基礎上簽署參與該臨床研究的知情同意書;②入選護士相關診治和監護措施均以臨床指南相關原則為依據,對其醫療治療和安全有充分保障;③入選病人的信息及診療記錄予以保密,保護病人的隱私權;④按照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試驗方案,本研究全過程中均遵循《握太華工作組關于臨床試驗注冊的聲明(OttawaGroup Statement for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根據病人輔導項目的不同,護士分為無輔導的對照組,只接受專業培訓的專業培訓組,只接受積極心理學輔導的積極心理學組以及接受專業培訓聯合積極心理學共同輔導的聯合輔導組,每組40人。每組護士負責病人40例,4組病人年齡、學歷、工作狀況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失聯原因及其應對措施:病人中途退出試驗,病人在試驗過程中轉院治療;應按照1}1比例相應補充受試病人進試驗組。雙盲原則:①研究人員分為3組,第1組研究人員負責篩選和隨機分配試驗對象;第2組負責進行觀察指標數據的數據采集;第3組負責數據的整理和統計分析以及文章撰寫。②試驗對象的分組情況嚴格保密,試驗對象和具體施行鎮痛治療的研究人員均不清楚試驗對象的具體分組。③4組研究人員對各自的操作互相保密。

1.2干預方法

1. 2. 1對照組

初責護士不給予任何輔導,與未參與研究的初責護士工作和生活狀態相似。

1.2.2專業培訓組

定期組織初責護士專業培訓。如何面對病人及其家屬,如何處理護理中的問題,護理專業技能培訓,包括基本護理學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急慢性護理和重癥病人的護理原則、技術操作,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路線和法律法規,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和文獻檢索、自我學習能力一月。

1.2.3積極心理學組

首先通過訪談方法,了解初責護士的日常生活狀態、業余愛好以及心理問題、自我認知,獲得對目標的總體認知,以便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法。采取封閉性、結構性的團體輔導方式,結合多種輔導形式,如自我介紹、角色扮演、自信心訓練以及撰寫活動總結。培養積極情緒,在一個舒適環境中開展熱身、冥想、表演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自我檢討、暴露自身問題,并且在成員內部互相幫助,解決問題,提升護士的心理自我修復能力。

1.2.4聯合培訓組

將以上兩類方法通過適當的設計聯合運用,從專業和心理上對初責護士給予全方位的輔導。

1.3評價方法與工具干預3個月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初責護士發放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一Being Schedule,GWB)、心理韌性調查表、焦慮自評表(Self一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護士滿意度調查表,同時向病人發放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通過隨訪初責護士升職為高責護士的時間綜合評價干預情況。

1. 3. 1   GWB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受試對幸福的陳述。該量表通過將其內容組成6個分量表對幸福感的6個因子進行評分,包括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緊張,共33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分一10分。

1.3.2心理韌性調查表包括25個項目,目前在抑郁癥、焦慮癥等臨床治療方面得到了大量的應用,提出可以采用個人能力、忍受消極情感、接受變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個因子來衡量心理韌性水平,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分一4分。

1. 3. 3   SAS是William W. K. Zung編制的用于測量焦慮狀態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過程中變化情況的心理量表,其適用于具有焦慮癥狀的成年人,具有廣泛的應用性。焦慮自評表能夠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觀感受。焦慮自評表采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焦慮癥狀出現的頻度,1分為很少時間,2分為小部分時間,3分為相當多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時間,得分>50分為有焦慮癥狀。

1.3.4護士滿意度調查表應用國際性護理人力資源研究常用的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護士的工作滿意度,采用Liken 4級計分,1分一4分分別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

1.3.5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由我院護理部自行編制,包括儀表儀容、環境衛生、解釋溝通、基礎護理、宣教工作、治療護理、管理工作,共2。個條目,每個條目包括3個選項,即最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y檢驗,以PGO.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   

4組初責護士干預前后總體幸福感得分比較(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以及醫患關系的日益緊張,初責護士已經成為一個高壓群體,容易產生焦慮心理。這一群體在社會特別是醫療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們直接關系到護理的效果和病人的滿意程度,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因此,找到適當的方法為這一群體解壓,顯得尤為重要。    

篇6

2.熟悉各專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提高專科業務能力。

3.掌握院感基本知識,提高人際溝通、護理教學、護理科研能力。

4.幫助新護士迅速適應醫院環境,投入護理工作,保障護理安全。

5.培養專科護士,強化主管護師業務能力,提高護士長管理素質。

二、 培訓規劃

培訓分為五個方面:基礎護理操作培訓、專科業務能力培訓、新進護士業務培訓、護理綜合能力培訓、重點護理人才培養。

三、 培訓對象

1.基礎護理操作培訓:助理護士、護士、新入職人員。

2.專科業務能力培訓:各專科護理人員。

3.新進護士業務培訓:新入職護理人員。

4.護理綜合素質培訓:全院護理人員。

5.重點護理人才培養:護士長、主管護師、護理骨干。

四、 實施方案

1.基礎護理操作培訓:有護理部組織,24項基礎護理操作按每月培訓兩項逐步完成,每月培訓分為四個流程:(1)第一周觀看操作碟片,觀摩操作示范;(2)第二、三周指導操作練習;(3)第四周實際操作考核。

2.專科業務能力培訓:各科室組織,護士每季度一次考核一次,護師、主管護師每半年考核一次,護理部定期指導,年底根據綜合考試成績評選優良、合格等級。

3.新進護士業務培訓:實行院科二級培訓,護理部組織崗前培訓,各專科負責專科培訓。新畢業護士采用輪科方式進行培訓,各輪轉科室制定培訓計劃,依照計劃對輪科護士進行專科培訓,其他人員由各專科培訓。

4.護理綜合素質培訓:護理部制定計劃,主要以每月組織一次全院業務學習的形式開展,并舉行市級學術講座,開辦專題培訓班。

5.重點護理人才培養:積極選派護理骨干去省級大醫院進修學習,舉行護士長經驗交流會,安排護士長及專科護士參加護理管理及專科知識學習班,落實主管護師ICU輪轉制度。

五、 培訓內容

1.基礎護理操作培訓:靜脈輸液、靜脈輸血、注射法、鼻飼法、洗胃法、灌腸術等24項基礎護理操作。

2.專科業務能力培養:各專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護理常規、健康教育等。

篇7

1.2方法

1.2.1強化優質服務理念

護士是醫院基礎護理的具體操作者,應在抓基礎護理工作中不斷強化護士的思想,樹立主動服務、按需服務、不依賴家屬等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讓護士真正理解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內涵。通過召開科室專題會議,讓護士特別是新護士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讓病人清潔舒適,而且為護士提供了觀察病情的最好途徑,是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最好橋梁。

1.2.2保持整潔舒適的住院環境

住院環境對于患者的治療康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病房的衛生質控工作,爭取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康復環境,把病房環境納入到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來,完善住院環境,在晨晚間,必須要強化消毒隔離衛生工作,開窗通風,減少噪音,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康復環境。

1.2.3建立層級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礎護理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即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進行三級質量控制。責任護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檢查各組基礎護理工作落實情況。護士長則每周抽查,月底進行一次全面大檢查。采取全面檢查、隨機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使基礎護理質量始終處于監控狀態,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1.2.4使用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實施全面培訓

制訂了表格式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培訓單包括了基礎護理培訓的各個方面。階段:分為新護士(3個月內)、一年內、三年內、三年以上4個階段;內容:包括所有基礎護理操作項目;時間:有各項操作接受培訓時間,有各項操作通過考核時間;考核方式:分為理論考試(口述或筆試)和操作考核兩部分。有了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使實施培訓者和接受培訓者目的更加明確,對哪些內容已經接受培訓,哪些內容已通過考核,哪些內容雖已培訓但遲遲未通過考核,了如指掌。從而指導護士找出薄弱環節,予以強化,直至完全掌握。

1.2.5建立績效考核制度

根據護士管理的患者數量、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定期不定期地對患者工作進行量化考評,科室根據具體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涉及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建議及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整改措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2比對效果

150例患者經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后,前后基礎護理合格率分別為84.45%、95.27%,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0.00%、98.00%。予以觀察組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其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3.1優質護理服務作為當前護理工作發展的新型成果,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神經外科作為主治各種外傷所致的脊髓、腦部等神經系統疾病的一門獨立外科學分支,疾病分類多,患者在治療前后極其容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嚴重影響了治療與轉歸,故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3.2優質基礎護理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在進行基礎護理操作過程中,護士通過與患者的溝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況,及時為其排憂解難。同時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促進了他們的康復,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從而使護患關系得到了良性發展。

3.3優質基礎護理樹立了良好的護士職業形象、提升了護士自我價值感

篇8

鞏固專業思想,抓好三基與實踐的結合,了解各種工作職責與程序,了解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技術。

3、培訓內容

規章制度的學習

基礎理論培訓

基礎操作培訓

各班職責跟班

基礎及重病護理

護理文件書寫

急診件的培訓

4、培訓時間

崗前集中培訓:培訓一周

臨床后續培養:強化培訓3個月

5、培訓計劃

【月安排】

第一個月:熟悉科室環境及規章制度,掌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文件書寫、基礎及危重護理、專科護理常規及操作技能,提高穿刺技能。

目標:全面熟悉科室工作環境和各崗位職責,掌握急診科的工作性質及工作程序。

計劃:

1、 學習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醫療安全、醫院各項規章制度、護理核心制度。

2、 開展思想教育,進行禮儀、禮貌用語的培訓。

3、 介紹急診科環境、布局、結構、人員。

4、 介紹急診科日常工作內容及工作程序。

5、 急診科主要儀器設備及操作規程。

6、 急診科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班職責。

7、 急診科常見的危重病人的護理工作程序、內容、目標。

8、 學習交接班規范。

9、 急診科常見搶救藥物、儀器的放置、使用與管理。

10、跟班學習各班次工作流程。

實施:

1、 相關法律法規、院紀院規及禮儀培訓由護理部集中學習培訓。

2、 由科室骨干負責帶領巡視各個區域,邊看邊講解。

3、 對照實際工作,學習科室各項制度。

4、 由搶救班、治療班、輸液班各帶教老師負責具體實施。

第二個月:掌握急診件,提高急救技能。

目標:

1、 危重病人基礎護理,晨間護理工作程序

2、 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與記錄方法

3、 掌握各種搶救設備的使用

4、 熟悉急救車內藥品、物品放置的位置,各種搶救藥品的作用

計劃:

1、 病情觀察重點

2、 基礎及重病護理

3、 護理記錄單的書寫

4、 講解急救車及各種搶救設備的使用

5、講解常用藥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

實施:

1、 臨床帶教老師一對一帶教病情觀察要點、危重病人的護理及護理記錄單的書寫。

2、 各班次帶教老師隨機講授,加強記憶。

3、 科室安排講解急救車及急診件的使用。

第三個月: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的培訓與操作技能培訓階段。

目標:

1、 鞏固基礎理論,掌握急診科護理常規;

2、 熟練規范基礎操作程序,如:鋪床、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技術、肌注、皮試、輸液等。

3、 掌握專科基本操作技能,如cpr、吸痰、吸氧、霧化、更換胸腔閉式引流瓶、各種標本的留取方法等。

4、 掌握急診件的使用和維護方法。

計劃:

1、 講授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措施。

2、 培訓基礎及專科操作技能。

3、 結合實際工作交流護理心得,提高溝通能力。

實施:

1、 由教學組長安排每周講課,做好記錄。

2、 各班次帶教老師隨機講授,加強記憶。

3、 護士長晨會提問,鞏固知識。

4、 由帶教老師示范各種專科基本操作技術、老師演示為主,邊做邊講,然后培訓者反復練習,帶教老師負責指導。

5、 各班次帶教老師在實際工作中負責監督指導。

【考核】

采用單向考核、多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筆試與實踐操作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考核新護士的業務能力,一方面了解帶教效果。考核成績與獎金分配及轉正掛鉤。

1、 單項考核

護士長協助帶教老師,單獨對培訓者進行某一項指定的理論操作考核、如心電監護、呼吸機消毒保養、各種儀器操作規程、急救車上的搶救藥物及常見疾病的搶救程序等。

2、多項考核

篇9

    1.2我院護理人員中,中醫護理專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的護士8名,只占全院護士的5.7%。

    2中醫基礎知識與中醫護理技能的開展情況

    2.1我院的護理人員大部分是西醫院校畢業,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醫理論體系,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相比之下中醫理論抽象、模糊,使護理人員倍感晦澀難懂[3],從而使護士缺乏學習中醫護理技術的主動性,中醫理論基礎較差。

    2.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少,護士工作性質約束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應用。護士要進行中醫護理操作,必須在有醫囑的情況下進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編寫出版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范》一書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對醫囑)[4]。從醫院的調研中發現,醫師很少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醫囑,從而使護士應用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受到約束,醫囑少、實踐機會少也直接影響護士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準確程度、熟練程度,從而影響中醫護理技能培訓效果。

    3培訓方法

    3.1理論培訓

    3.1.1護理部每個月組織2次中醫護理基礎理論講座,請院內中醫醫師或中醫護理專業畢業的高年制護師擔任主講,其內容為中醫基礎理論、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證分型、中醫健康指導等內容,課后對重點內容進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

    3.1.2科室每周2次晨間提問中醫基礎知識,每個月組織1次中醫專科專病護理內容業務學習,強化護理人員的中醫護理基礎知識。

    3.1.3實行護理查房中西醫交替,每個月1次中醫護理示范查房,由護士長或中級以上護師擔任,內容涉及中醫辨證護理、中醫飲食和用藥指導等。

    3.1.4凡西醫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進院2年內分批次送入中醫藥大學參加100學時中醫理論基礎知識培訓,保證醫院西醫護士有扎實中醫理論基礎知識。

    3.2操作技能培訓

    3.2.1根據2級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評估細則,并結合本院實際工作情況選定了穴位按摩、中藥熏洗、刮痧、耳穴壓豆和艾條灸等共8項中醫傳統技術操作作為培訓內容。

    3.2.2護理部依據《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范》制訂中醫護理操作規程,操作考核標準。

    3.2.3選擇中醫護理專科以上學歷、責任心強,具有嫻熟的護理技術、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及教學能力的護師或主管護師擔任操作示范老師。

    3.2.4每個月組織1次集中操作授課的培訓方式,由專職操作帶教老師演示護理操作過程,講解操作要領,適應證、注意事項等內容,培訓對象為各科操作帶教老師和護士長。培訓結束后,考核組按照考核標準對每位培訓對象進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傳授。

    3.2.5制作8項中醫操作視頻作為學習教材供科室帶教老師傳授輔導。

    3.2.6每季度組織召開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體會交流,探討運用技巧,進一步提高中醫護理技能培訓效果。

    4臨床實踐

    4.1學以致用,醫護加強溝通,醫師根據患者病情積極主動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醫囑,增加中醫護理技術臨床運用,使護理人員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4.2護士長對科內西醫護士中醫護理技術開展情況進行統計,每個月發放調查表,征求患者意見,匯總反饋至護理部,護理部對影響中醫護理技術開展的非護理因素進行分析,定期總結培訓效果,及時調整培訓方案,滿足臨床所需。

    4.3培訓計劃實施8個月后由護理部對西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為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護理技術,理論以筆試為主,操作由院內操作考核小組按評分標準隨機抽考8項中醫護理操作中的1項。并分別對培訓前后的理論與操作平均成績進行比較。

    5效果

    我院西醫護士培訓前中醫基礎知識平均分為56分,培訓后平均為78分;培訓前中醫護理操作平均分為68分,培訓后平均分為92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6討論

篇10

基礎護理與患者的舒適、安全密切相關,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1]。由于神經外科專科性強,患者病情嚴重而多變,臥床、偏癱、生活不能自理者比例大。如果基礎護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則易發生壓瘡、濕疹、墜床、各種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在神經外科病區做好基礎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應用科學有效、嚴謹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本科在護理部支持下,于2010年9月采取多項措施,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經過一年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統、科學、行之

有效的基礎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取得了滿意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268例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68例,年齡16-82歲,平均年齡(48.01±0.12)歲。疾病包括顱腦損傷130例、高血壓腦出血108例、腦動脈瘤破裂出血9例、顱內腫瘤13例、大面積腦梗塞8例。

1.2 方法

1.2.1 營造積極的護理文化氛圍

1.2.1.1 提高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召開科室專題會議,讓護士特別是新護士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讓病人清潔舒適,而且為護士提供了觀察病情的最好途徑,是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最好橋梁。通過每周一次進行晨間提問、小講課,實行每月一次護理查房,傳授基礎護理理論,強化認知態度。

1.2.1.2 強化優質服務理念 護士是醫院基礎護理的具體操作者,應在抓基礎護理工作中不斷強化護士的思想,樹立主動服務、按需服務、不依賴家屬等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讓護士真正理解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內涵[2]。督促護士深入病房主動提供服務,使呼叫器的使用率下降50%。

1.2.2 使用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實施全面培訓 制訂了表格式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培訓單包括了基礎護理培訓的各個方面。階段:分為新護士(3個月內)、一年內、三年內、三年以上4個階段;內容:包括所有基礎護理操作項目;時間:有各項操作接受培訓時間,有各項操作通過考核時間;考核方式:分為理論考試(口述或筆試)和操作考核兩部分。有了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使實施培訓者和接受培訓者目的更加明確,對哪些內容已經接受培訓,哪些內容已通過考核,哪些內容雖已培訓但遲遲未通過考核,了如指掌。從而指導護士找出薄弱環節,予以強化,直至完全掌握。

1.2.3 制定基礎護理套餐提高工作效率 將臨床常見的護理,如:氣管切開、留置導尿、留置胃管等制作成基礎護理套餐。如氣管切開護理套餐有:氣切口換藥2次/d,更換吸氧管1次/d,更換并消毒吸引瓶1次/d,添加吸痰用物1次/d,留取痰培養標本1次/周,拍背12次/d,使護理內容具體,指導性強,有效避免遺漏和不規范。

1.2.4 使用基礎護理執行單進行量化管理 將每一位患者各項基礎護理項目輸入電腦,然后打印出基礎護理執行單,每項基礎護理工作落實后必須簽名,使基礎護理項目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確保了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

1.2.5 建立層級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礎護理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即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進行三級質量控制。責任護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檢查各組基礎護理工作落實情況。護士長則每周抽查,月底進行一次全面大檢查。采取全面檢查、隨機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使基礎護理質量始終處于監控狀態,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1.2.6 公示分級護理和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及標準 醫院通過電子屏幕、示范病房張貼告知、工休會、媒體等多種形式向患者及家屬公示分級護理和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及標準,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統一懸掛“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科室”、示范科室每個病室顯赫位置張貼有管床護士名字及照片,接受同行、患者、社會三方的監督。

1.2.7 變革傳統排班模式 探索連續8小時工作三班制的APN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數減少,安全系數增加,1個示范科室護士分為3-8個小組,高帶低搭配,落實床旁護理,包干到組,責任到人,同時體現分層使用,層層質控。1名責任護士分管5-12位病人,每位責任護士管的床位相對固定,高職稱、高年資能力強的護士主要負責病情相對較重且護理難度較高的病人,低職稱、低年資護士主要負責病情相對較輕且護理難度較低的病人,體現“按職稱上崗、能級對應,責任到護士”的包干式管理,形成責任護士自控――上級護士對下級護士質控――科室質控組長總質控―護士長隨機

抽查的長效質控機制,確保了每位護士工作質量,讓每位住院患者均能享受到同等優質的護理服務。

1.2.8 護理部設計了《住院患者全程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監察、黨辦等領導組成的滿意度調查組,每月對示范科室進行1次病員滿意度調查。

1.2.9 在關注病人滿意度的同時,護理部也很關心護士的思想動態和需求,為此,專門設計了《護士滿意度調查表》,針對護士關注的10個問題由醫院滿意度調查組進行2月每一次調查。

1.2.10 設計了護士合作伙伴――《醫生滿意度調查表》,針對醫生關注的8個問題由醫院滿意度調查組進行2月每一次調查。

1.3 效果觀察 比較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前后病區基礎護理合格率、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合格率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按照護理部下發的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測評。患者滿意度也按護理部下發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

2 結 果

268例患者經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后,前后基礎護理合格率分別為84.45%、95.27%,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0.00%、98.00%。

3 討 論

3.1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促進了病區基礎護理質量的發展 分析當前我國多數醫院護士工作模式,即治療班的護士只負責注射,藥療班的護士只負責發藥,形成了以護士處理醫囑為中心的分工護理模式。在這一工作模式下,普遍存在重技術、輕基礎,重醫囑、輕護理的工作現況,護士僅負責份內技術操作性工作,而缺乏對病人身心整體反應的關注,更談不上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3]。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可能低于專科護理、重癥監護等技術,但對于患者的康復、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卻至關重要,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總體護理質量、治療效果,反映了醫院護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醫院管理質量的優劣。本次研究通過制定基礎護理套餐、使用基礎護理項目培訓單后,護士對哪些病人需要做基礎護理?護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什么時間來完成?質量標準是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量化管理和層級管理制度的落實,使每次檢查有記錄、有講評,督促護士認真落實護理程序,養成良好習慣,并能主動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保證了基礎護理質量,從而達到了護患雙贏及人性化護理的目的,促進了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

3.2 優質基礎護理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在進行基礎護理操作過程中,護士通過與患者的溝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況,及時為其排憂解難。同時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促進了他們的康復,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從而使護患關系得到了良性發展。

3.3 優質基礎護理樹立了良好的護士職業形象、提升了護士自我價值感 由于受傳統觀念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社會上存在輕視護理工作的現象,造成了護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本職工作。另外,基礎護理工作付出時間多、勞動強度大,但經濟效益低,使護士的職業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從而對職業態度產生負面影響。通過改變護士對基礎護理的認識,塑造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提升了她們的自我價值感,使她們真正了解自己的職業內涵,將服務理念逐漸滲透到行為中,也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護士貼心的服務,用行動改變了他們對護理工作的誤解,從而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

3.4 基礎護理是護理專業特色體現,只有在保證基礎護理質量的前提下,才能使護理專業有更大的進步和發展[4]。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能加強病區基礎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提升了護士的自我價值感,促進了護理隊伍的自身建設,在整體護理工作中有積極的意義。

3.5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需要多方支持,持續改進 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工作中,要糾正一些思想偏差,這項活動不是一場運動,不是單純強化基礎護理,而是要建立和完善整體護理責任包干的模式,是加強管理、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理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契機[5]。2010年衛生部提倡的優質護理服務工程是護理工作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改革,需要護理人員改變觀念以及領導的大力支持。然而在當今社會,護士待遇低、地位低使個別護士缺乏應有的積極性,而病人及家屬就基礎護理這塊免費并不百分百滿意,醫院仍存在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等這些都需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要吸取20世紀90年代整體護理模式病房建設的教訓,防止走過場,要循序漸進,扎實穩妥推進示范工程建設。

4 結 論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動的開展,可明顯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醫生、護士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石瑞君,夏義容.主責護士在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雜志,2009,26(1):56.

[2] 王守芳,潘燕春,季聯群.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改進神經外科基礎護理質量[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0,11(6):8.

篇11

【Key words】Education Nursing PBL Basic nursing ability Inservice Training

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護理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1]。通過加強基礎護理,深化基礎護理的內涵,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石,更體現護理的核心[2]。因此基礎護理能力是護理人員崗位勝任的關鍵能力[3]。我科5年以下低年資護士多,臨床經驗和專科知識都較少,迫切需要提高基礎護理能力,以利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開展。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式學習”或“問題導向學習”的自主學習模式,是倡導讓學生通過自學、研究、討論和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PBL教學法對12名低年資護士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培訓,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教學對象 在胸心外科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資護士12人,其中大專10人,本科2人,平均年齡24.67±2.06歲。

1.2教學方法

(1)教學組織與培訓。由科室護士長、帶教老師組長組成教學小組。首先對教學小組成員進行PBL知識、護理程序知識、衛生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活動相關文件、醫院開展優質護理示范活動方案等相關知識進行強化培訓。

(2)教案編寫。根據Orem自護理論、Maslow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衛生部《關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及《2010年優質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住院病人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等三個文件的通知以及我院特一級護理質量考核表、基礎護理質量考核表,并結合胸心外科專科特點,編寫教案。

收集了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手術(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級護理病人)等病例進行教案編寫。

(3)教學活動。每1~2月進行一個循環,按集中授課、理論講解—布置任務—查閱資料完成書面任務—組織進行討論—總結評價—臨床護理查房,護理病例討論—基礎護理質量(一級護理質量)考核評價等程序進行教學活動,老師主要起引導作用。

1.3教學評價

(1)比較低年資護士PBL教學前后的基礎護理能力。自行設計基礎護理能力綜合考評表,考評教學前后成績。以我院特一級護理和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考核表進行評價,評價基礎護理實踐能力。

(2)低年資護士對PBL教學方式的評價。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考核成績比較用X檢驗,對PBL教學方式的綜合評價采用構成比分析。

2 結果

2.1低年資護士基礎護理能力明顯提高 見表1。

表1 低年資護士PBL教學前后基礎護理能力考核成績比較

2.2低年資護士對PBL教學方式的評價 見表2。

表2 低年資護士對PBL的評價(n)

3 討論

3.1 PBL教學法可以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基礎護理能力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教學和學習方法,它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學習和評判性思維能力。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時間短,學校所學的知識和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轉換困難,胸心外科病人病情重,病情變化快,臨床工作情景錯綜復雜,加之我科低年資護士多,培訓任務艱巨,采用PBL進行培訓,能較好解決這些問題。本研究的基礎護理能力測評和護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基礎護理能力總分由學前的45.67±5.14提高到了75.33±2.99,并且得到了護士的認同,增強了他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信心,提升了的基礎護理能力。

(1)評估病人需要是臨床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臨床護士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們要求低年資護士以Maslow為理論框架評估、分析歸納病人需要,并以書面的形式體現出來,清晰展現學生評估階段的思維脈絡,有利于帶教老師找出其思維偏差及了解其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2)正確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是臨床護士滿足病人個體化需要的前提,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滿意度。我們要求低年資護士評估病人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列出病人在普遍性自理需要、發展性自理需要及健康偏離性自理需要等方面存在的自理缺陷及原因,然后根據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護理能力,選擇恰當的護理系統。

(3)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服務的重要實踐范疇之一,是以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結合病人生理、心理特點和治療康復的需求,滿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我們按照衛生部2010年1月對基礎護理、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要求,結合我院護理部的要求,改進了病房護理工作日程序和周安排,將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基礎護理服務的八個項目十七項護理措施逐條逐項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要求低年資護士在準確評估病人病情、自護能力、基本需要的基礎上,結合科室護理工作日程序和周安排,列出當日護理計劃,并實施,然后評價其基礎護理質量,使得低年資護士明確了基礎護理服務項目的各項要求,推進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活動的開展。

3.2 PBL實施要求

(1)對老師的要求。PBL教學法自課程的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興趣解決這些問題,就會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參與和探索,學生要經過對知識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及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通過多種思維和認知方式才能獲得問題的解決,其實就是學生逐步獲得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因此培訓工作要緊密結合臨床,將低年資護士在工作中最常遇到、最難處理和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

(2)對學生的要求。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來組織學生學習的,它要求學生通過或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培養綜合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材料。因此,要求學生認真做好培訓前的練習準備、實施階段的積極參與和培訓后的深刻反思,以提升基礎護理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3.3不足之處

第一次將PBL教學法引入臨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對其本質的理解、方法的運用及案例準備等方面均存在不少問題,今后應加強案例的準備及教學小組的管理工作,以提升帶教質量。

4 結論

通過本次為期18月的運用PBL教學法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基礎護理能力培養的實踐,提高了低年資護士的基礎護理能力,有利于促進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值得進一步探索。

參 考 文 獻

篇12

衛生部自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消化內科作為首批示范病房,把落實“基礎護理”作為重要工作。但由于護士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開展此項工作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消化內科發現傳統的培訓方法及內容沒有針對性,目標不明確,忽視了不同能級護士在各項工作中的使用,一年多來,消化內科采用護士能級培訓和使用方法[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全院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全面展開。

1 一般資料

1.1 消化內科護士的能級劃分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

1.2 護士配置護理本科9名、專科16名、中專5名

1.3 護士資質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5名、護士12名、助理護士10名

2 不同能級護士的培訓與使用

2.1 對護理組長的培訓與使用

2.1.1 護理組長的培訓明確護理組長崗位職責、工作質量標準、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熟練掌握消化內科常見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住院患者護理服務項目。嚴格“三基”培訓,鞏固專業基礎。加強組織管理及統籌能力,實施專科理論和專科技術考核制度,強化責任護士專科培訓。重視臨床應用,提高實踐能力。為適應現代醫學護理學的發展,培養臨床護理專家,提高護士解決復雜疑難護理問題的能力,為患者提供較高水平的專科護理服務。

2.1.2 護理組長的使用護理組長是臨床護理工作執行者和護理工作小組的組織者,是臨床管理、教學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護理組長帶領具有不同能級的護理人員,分管一組患者,護理組長根據責任護士的能力,分配不同的工作量和工作內容,負責組織責任護士的業務學習、組織搶救、學術講座、病例討論、對護理差錯,事故提出簽字意見,負責主持責任護士考核工作每月進行一次業務學習講座,負責帶教工作,及護理專科發展。

2.2 責任護士的培訓與使用

2.2.1 責任護士的培訓明確責任護士崗位職責、工作質量標準、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熟練掌握消化內科常見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住院患者護理服務項目。消化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理論知識、專業技術操作、疾病健康教育、常用儀器的操作方法、護理常規和應急事件防范預案及處理流程、優質護理服務要求及標準

2.2.2 責任護士的使用責任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執行者,承擔消化內科危重患者的護理,能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積極參與并組織病房內的搶救,完成大量靜脈穿刺、換藥、穿梭在病房間及承擔著各項護理操作,并能夠及時掌握本組患者的一些思想情況及時處理并向組長匯報。責任護士負責管理本組的助理護士,組織講解各種技能操作,及各項基礎訓練及本科室的護理常規,使她們很快了解并掌握,并鼓勵她們不斷進步,定期進行針對性的考核。

2.3 助理護士的培訓與使用

2.3.1 助理護士的培訓由于助理護士都很年輕,都是剛剛畢業走向工作崗位的。鞏固專業思想,嚴格素質要求,加強助理護士素質培養。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抓好“三基”訓練,學習消化內科專科護理理論和技能,明確助理護士工作職責,為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2.3.2 助理護士的使用助理護士負責本組病人的基礎護理工作,如整理床單位、晨間護理、晚間護理、對非禁食患者協助進食、口腔護理、臥位護理、排泄護理、床上溫水擦浴、協助患者翻身及有效排痰、患者安全管理、陪檢等。

3 結果

3.1 基礎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到位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試點工作以來,患者的生活由各級護理人員分工合作,協助完成,減少了家屬的陪護,同時家屬不必為親人的生活護理沒人照護而擔憂,心理負擔得到減輕。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更好地照顧,各級護理工作更加細致入微,使護理工作更加人性化,護患關系更為信任和融洽,讓患者體會到了家的溫馨,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肯定,各種對護士贊美之詞溢于言表。

3.2 護理服務質量全面提高護理人員分級使用,使護理人力資源從結構上能夠滿足臨床護理實際工作的需要。責任護士有充足的時間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夠及時地觀察病情,掌握病情的變化,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護理措施,對疾病的并發癥能夠早期預防,保證了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的安全。并加強了專科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指導,及時評估患者,及時有效地制定護理計劃,指導下級護士更好地實施護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溫馨的優質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得到了患者的好評,在“零投訴”的基礎上,患者的滿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達到99%。

3.3 護士的社會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護理人員的能級使用、分工合作,充分調動護士學習和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了護理隊伍的團隊精神。護士的責任感及主動服務的意識增強,自我價值得到體現,工作做得更細致周到,業務水平顯著提高,使護理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各能級護士還能夠鉆研專科業務知識,注重自身認知水平的提高,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及繼續教育,更好地服務于患者,護士對工作的滿意率達98%以上。

4 討論

我科明確了能級護士工作職責,責任到人,護理到位,使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有了連續的、動態的觀察,能更好的了解與掌握病情,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為治療提供了觀察依據,增強了患者的安全感。規范化培訓及護理人力資源合理使用,有利于護理梯隊的培養與建設,有利于保證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增強了護理隊伍的凝聚力,提高了患者及醫生滿意度,實現了護理人員自身的價值,使其看到了未來,感到了專業的成就感。全院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2],夯實基礎護理。

篇13

資料與方法

我院PICU(兒童重癥監護室)床位現有6張,歸于兒內科統一管理,2011年年底我院的新大樓將會建成,將會設置32張床位的PICU病區,為了提前儲備護理人力資源,2010年9月開始對兒內科現有的護理人員進行了3個月的PICU相關知識的培訓,目的是提高整體護理水平質量,培養及提高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危重癥護理能力,為今后分科室而選拔人才,選拔出PICU護理骨干到外省或國外深造學習,因為基于PICU的特殊性,要求每一名PICU護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嫻熟的監護護理技能,護理人員掌握護理技能的程度和水平可直接反映出醫療護理的質量,同時也折射出整個護理隊伍的素質和可信度[1]。從兒內科護士中培訓及選拔人才,更能節省時間、人力及財力,因為兒內科護士本身已經具備兒科的護理基礎,基本技能比較熟練,特別是靜脈穿刺技術。在心理素質方面,兒內科的護士基本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求,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作為一名合格兒科護理人員所必備的條件之一[2]。

培訓方案:培訓計劃:對所有護士先進行培訓再進行考核,從而可以提高整體護士的能力,優選出PICU護士。我們這次培訓的形式有:理論知識講解、技能演示、模擬訓練、一對一帶教、教學查房等;培訓時間:時間相對固定,1次/周,每次2小時,這樣護士可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培訓老師的選擇:從本科室挑選出各個專科比較專長的護士或醫生進行培訓,其中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護士長、護師以上人員擔任;對于培訓內容的設計上,做到全面化,尤其強調加強理論和儀器設備原理知識的培訓,避免這次培訓只停留在簡單的操作層面上,讓每位護士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涉及的有:每項護理操作的目的及原理;具體流程;各項指標;存在的錯誤方法等等;在儀器設備的使用方面包括: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原理及適應癥;正確安裝方法;參數的設置;參數的意義;各種報警時的處理方法;排除使用過程中的常見故障;儀器設備的維護及保養方法;消毒;并發癥及預防的護理措施等等。

培訓內容,如圖。

考核辦法:由兒內科2位護士長對19名護士進行綜合考評,包括理論知識考試、技能操作考試。理論考試內容為培訓講課的知識,滿分為100分;技能操作是每人臨考前抽簽決定,每人從總操作項目里抽取2項操作,每項是50分,共計100分;最后的得分為理論考試成績加操作考試成績的平均分。

結 果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隨時聽取大家的培訓意見及建議,及時整改,來滿足大家的學習需求。經過這次培訓的護士均在理論考試及技能操作考試中合格,其中3名護士成績突出,綜合成績95分以上。見表1。

討 論

規范化培訓是護士教育的重要階段。對護士參加業務學習、護理查房等進行抽查,對規范化培訓手冊內容進行督察,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分析,由科室教學骨干提出改進措施,并將存在的問題作為下次監督檢查的重點,持續改進低年資護士培訓質量;培訓學分管理由護理部統發展中醫護理,助力優質護理

楊小芳

730050甘肅省中醫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15

中醫護理要傳承,更要發展。目前,在醫改的探索中,我省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辦法形成了甘肅模式,在全國打出了品牌,也為中醫護理的快速發展搭建了平臺。

2010年衛生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136)工程”活動以來,積極創建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的新模式,取得較好效果。

取得的成果

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是要患者滿意。“中西合璧,基專并驅”護理模式的應用,使我院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達99.2%,較之未開展前提升了4.1%。去年醫院開展的第一批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之一的18病區(風濕骨病科)滿意度調查連續3個季度達到100%,穩居全院之首,同時,中醫特色護理項目的開展也為科室和醫院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在為降低患者費用,減少抗生素應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具體做法

夯實基礎護理:2010年4月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地震,我院成立了愛心病房進行災區傷病員的救治。護理部提出了:“夯實基礎護理,落實陪護工作”的工作要求,并狠抓落實。開展了由專業的陪護人員進行一對一的24小時全程陪護,承擔起全部的基礎護理工作。制定了相應的基礎護理服務班職責、基礎護理服務病人評估表、基礎護理服務工作流程,基礎護理服務工作登記表。進一步規范了基礎護理的各操作技術,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更新服務理念。對護士進行彈性排班,責任護士包干,分管患者。制定了健康教育知識及業務培訓計劃,加強對各種疾病的認識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通過一些細節服務,體現護理的“優質”。

中醫護理操作的普遍開展:共有蠟療、數控治療儀(導入液中藥藥包)、中頻、敷藥、熏蒸、足浴、手浴等20余項中醫護理操作。在為患者實施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以耐心、細致的操作和良好的護患溝通體現優質服務的內涵。中醫護理以其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技術,在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滿意的護理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護理流程的完善和新思路的融入:隨著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推進,在國家大力扶持中醫發展的大好時機下,作為綜合性中醫院,在推行優質護理服務的進程中,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中醫護理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帶著這種深切的感受,我們改變思路,對開展的基礎護理服務項目進行流程和特色化設計,如口腔護理,改變以往教科書中口腔護理流程,請醫生對中藥組方進行加減,配制了“金豉清口液”,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再如洗腳,變洗腳為中藥足浴,得到患者接受和好評。通過這些措施,在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同時,達到保健和治療的效果,或讓原來的一些治療項目,如中藥熱敷等變得更為舒適,讓中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顯示出特色來。

中醫特色專科健康教育的落實:依據中醫辨證施護原則,從治未病、養生、保健、康復與三級預防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實現定期舉行中醫健康知識大講課、主要宣傳和介紹中醫藥的基礎知識、飲食調護、中藥藥膳、養生保健、中藥煎煮常識等。

多元化的護患溝通:重新修訂了健康教育手冊,完善和增設特色健康宣教專欄,配置了電子宣教系統,組織編寫了《常用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指南》。并于5?12國際護士節進行了邀請患者參與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比賽。使患者從不同的角度走進中醫護理、接受中醫護理,更好地促進了中醫護理的和諧發展,也為優質護理的順利開展增彩添色。

中醫護理的專科化:在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基礎護理的同時,沒有忽視專科護士的培養。結合醫院臨床需要,成立了糖尿病護理小組、傷口護理小組、靜脈輸液護理小組、中醫特色護理小組、骨科護理小組等專科護理小組。各專科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各種活動,并對各專科的護理疑難問題建立了會診制度。通過這些措施,發展專科護理,培養專科護士,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討 論

優質護理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種趨向,要長抓不懈。對已開展的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建立長效評優機制,開展創優活動,年終進行評比。責任組長競爭上崗,對所負責的責任小組進行患者滿意度的評優。其他各病區學習示范病房工作好的做法和經驗,并積極申報開展優質護理病房。通過爭先創優和激勵機制,讓大家都行動起來,參與到爭創“優質”的行列中來。各級醫院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才能更好地滿足臨床和患者需求。具有中醫特色的模式更適合綜合性中醫院優質護理的長足發展。

管理,實行護士學分登記制度,建立護士個人檔案,對護士培訓活動按年度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護士的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聘任、評先選優、年終考核掛鉤。

通過這次的培訓,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護士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在急救技能、理論知識、應變能力方面有顯著的提高,能更好的勝任兒科護理工作,保證了PICU的護理質量,為醫院建設一支高素質的PICU護理隊伍奠定了基礎。從這次考試成績看,兒內科護士的技能操作好于理論知識,但作為一名ICU護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嫻熟的監護急救技能,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機敏的應變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預見性的處置能力[3],各項素質的要求,綜合能力要強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而不單單只是操作,而且護士還必須時刻更新理念,努力學習ICU的新趨勢、新理論與新技能,拓展屬于ICU護理領域的核心護理理念,以掌握不斷發展和深化的ICU護理技能[4]。

以往進入本科室的護士主要以師徒帶教為主,沒有這種系統的、全面的帶教方式,今后將把這種培訓做成長期的規劃,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更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來調節這種不均衡狀態,使培訓常規化、標準化、系統化,讓進入PICU的護士綜合素質更強,能更好的勝任PICU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美玲,主編.現代護理與臨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上高县| 竹溪县| 彰化市| 宣汉县| 从江县| 衢州市| 洛川县| 莱阳市| 定边县| 西充县| 奈曼旗| 秦皇岛市| 眉山市| 长子县| 上栗县| 青州市| 义乌市| 阳谷县| 丘北县| 韩城市| 西吉县| 洪雅县| 沁阳市| 南岸区| 大余县| 凤山市| 简阳市| 邵阳县| 阳朔县| 海伦市| 天镇县| 永平县| 杭锦旗| 红原县| 顺义区| 临邑县| 格尔木市| 应用必备| 灵山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