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商業綜合體概念設計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商業綜合體概念設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商業綜合體概念設計

篇1

城市綜合體是把城市當中的居住、商業、辦公、娛樂及餐飲等眾多城市生活空間的三種或三種以上結合起來,通過整合各個城市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多功能的有機整體。各個生活空間之間互相促進,互相補充,方便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商業綜合體是以商業和購物功能為主要生活空間的綜合體建筑。商業綜合體內街是聯系商業綜合體內部各個生活空間和各部分功能的交通空間,主要包括室內步行商業街、室外步行商業街和復合式步行商業街這三種類型。

2.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特征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具有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各部分能夠相互促進,配合較好。首先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各部分空間的時間兼容,餐飲部分、辦公部分、商場的購物娛樂部分的時間都能較好的錯開,并且兼容。寬闊的街道,開闊的中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開闊的視野,使各個功能都能很好的兼容。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還具有模糊性,內街的存在為具有不同功能的各個空間,起到了中介的作用,消除了各功能空間之間的對立和分化,打破了各空間的邊緣。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還具有歸屬性,開放的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能夠讓人們在行走的過程中,給人們各種空間的綜合感受,給消費者們帶來安全感、舒適感、滿足感以及歸屬感。

3.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構成要素

商業內街的實體要素包括頂面要素、底面要素、側界面要素、街飾要素及自然要素等等。如下圖中,地面就是底面要素,街道上的各種裝飾就是街飾要素,綠色的植物是自然要素,建筑物的側面裝飾和設計為側界面要素。商業內街還包括空間要素,如內部空間也就是沿街的商店空間,還有中介空間,也就是店鋪和街道之間的過渡空間,還有外部空間,如廣場、中庭和街道。

二、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功能和設計原則

1.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功能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首先具有建筑功能,可以起到交通聯系、美化環境、支持商業的作用。商業綜合體內街是呈線形的交通空間,它能夠將商業綜合體的各部分空間有機地聯系起來,起到交通作用。室外步行街的廣場與室內步行街貫通,引導著人們穿梭于商業綜合體的各個空間之中,引導著人流,使人們更加便捷地到達目的地。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還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內街上設置的綠色植物可以使人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使人們放松心情,愉悅身心,從而使得在商業綜合體中的體驗更加愉悅。此外,動態的景觀如動感的噴泉和各種立面裝飾,都會增加消費者的,愉悅身心,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作為商業空間的一部分,還起到一定的商業功能,在步行街舉辦的各種商品展覽、商業活動等等,都會吸引消費者,起到一定的商業作用。

2.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原則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原則首先要布局合理,要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合理地進行布局,要進行仔細的實地考察,進行科學的布局。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要選擇合理的比例,各個建筑的比例都要合理,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還要有空間藝術性,內街的設計要有藝術性,給消費者帶來美的感受,提升商業綜合體的藝術水平。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要有強烈的節奏感,各種建筑要有秩序,建筑風格要和諧,不能突兀,建筑的設計要有層次,有秩序,讓人感到愉悅。

三、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設計方法

1.人性化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應朝著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聽覺、視覺、嗅覺及觸覺等各個方面,滿足人們的感官需求,提高人們的愉悅感。人性化的設計可以使消費者感到舒適、滿足,人性化的設計體現了對人們的尊重和關懷,讓人們在享受中完成自己的購物、娛樂等目的。可以設計供消費者休息的地方,創新休息區的設計,既能滿足消費者休息的需求,又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美和快樂。綠色景物的設計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視覺和嗅覺,放松身心,各種臺階、街道的設計都應按照人們的需求,方便人們行走、娛樂,使人們感到舒適。

2.多樣化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應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首先應功能多樣化,內街的設計要符合商業綜合體多功能的特點,內街的設計要根據各個生活空間的不同特點而變化。商業綜合體的多功能,決定了內街的設計要朝著多功能的方向發展,設計師在設計內街前要充分了解該商業綜合體的特點,從而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是內街具有交通聯系、空間導向、休息、展銷及娛樂等多樣化的功能。在空間上要處理好內街與商店、內街與出口入口、內街與垂直交通之間的關系,做好銜接。界面的多樣化設計,頂界面、底界面和側界面的多樣化設計相配合,共同構造好多樣化的設計風格。

3.主題化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街空間的設計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進行相應的主題化設計,根據地域的特點或商業綜合體的特點,確定一個適合的主題,并按照這個統一的主題進行設計。首先,要確定主題的概念實現,完成主題功能,這樣的設計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指導意義,能夠更加地豐富內街設計,更大地提升并實現內街的價值,從而提高內街的品質和投資價值。可以進行環保主題設計,將環保融入商業綜合體內街的設計中來,節約資源并保護環境。還可以進行文化主題設計,內街的設計處處覆蓋著文化的氣息,詩情畫意。不同的主題,應更加具體的商業綜合體的特點進行選擇。

篇2

1 城市商業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是將多種生活功能空間進行高效的組合,形成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筑。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質量日益提高,城市綜合體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發展理念,使城市綜合體與城市多樣化的生活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將商業策劃思想融入城市綜合體的設計規劃思想中,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有豐富的設計理念和經驗,更需要正確把握市場行情。

2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重點在于合理地將市場因素融入到規劃設計中,分析我國的基本國情,總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有效的設計規劃模式。

2.1 正確的規劃布局思想

商業綜合體的功能綜合性強,導致人流和車流多且雜,在總圖規劃階段要布置好商業綜合體的各功能分區,使交通關系清晰。規劃時,應把步行者的安全作為首要考慮準則,使步行者容易接觸公共活動區間或商業店面。規劃布局應該注重地區性的整體觀念,盡量不給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如晝夜營業帶來的聲、汽車流對居民區的干擾、光污染等。

2.2 合理的整合設計

整合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把一些零散的東西彼此銜接,實現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資源共享,形成一個高效的整體。從商業綜合體的角度來說,其設計的宗旨就是將各種功能空間和諧、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業綜合體區域功能豐富,涵蓋了所有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公共設施、辦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娛樂功能、零售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停車設施、以及會議功能。商業綜合體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協同組織在一起,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系統組合,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互補型:不同功能區間之間的功能互補構成整體。2)系列型:將功能上具有延續性和互通性的區間進行組合形成的整體。3)主從型:確定一個或一組功能區間,另一些功能區間附屬于這些主功能區間。4)比較競爭型:功能相同的區間并置,通過服務的多樣性和顧客的選擇性產生集聚化效應。

實際存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往往是將上述幾種類型靈活地綜合運用,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2.3 完善的停車組織和交通系統

1)停車組織。停車組織影響到整體的形象和運作效率,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關鍵組成部分,停車組織的規劃就是停車方式的選擇。停車方式的選擇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有關土地利用率、經濟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間嚴重不滿足停車要求和土地昂貴的情況下,常常選用建筑內部結構停車,但是其造價高于地面停車。合理的規劃設計,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車空間可以大大減少停車空間。2)交通系統。交通系統組織形式的選用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交通狀況和地勢特征確定,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交通組織形式適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間比較開闊且流線簡單的地區。以人流和車流為基礎,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①人車混行具有一定靈活性,但是由于空間上的干擾性強,不安全因素多。為了限制車行速度,設計中常利用曲折的邊界和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②人車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車流通過相對獨立的入口和流線進入基地。其優點是流線十分清晰,交通相對干擾少。缺點是流線比較長,為了保證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車流的通行。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大幅度地減少了不同交通之間的干擾, 起到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間。立體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間,解決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在我國城市已有較多應用。

2.4 內部開放空間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用于開展促銷活動、滿足購物者休息與行走或其他社會商業活動的內部公共空間,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室內商業街、露天商業內街中庭、內廣場、 邊庭、與引導空間等特色各異的空間型制。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和垂直交通空間。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圍合與開敞的變換。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絕大部分存在頂界面,側界面的形式確定其封閉程度,空間封閉或開敞的效果由側界面的尺度和隔斷形式決定。2)豎向高差的變化。節約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豎向空間的并用。不同的領域運用不同高度的空間,能突出空間的特征變化,同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3)空間的層次變化。空間上的層次感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高差、 綠化、隔斷等的設置,可以使畫面豐富,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4)空間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間具有親和力和彈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5)空間的誘導性設計。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必須體現其職能的誘導性與識別性, 反映出購物環境的氣氛和商業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顧客的光顧。

3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展望

3.1 擴建的空間

擴建是指著眼于滿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間,提高環境品質。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最終是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到未來發展的需要,預留足夠的空間進行擴建,特別是內部空間的規劃,要靈活。

3.2 生長的可能

避免出現功能需求不足的情況,可以利用生長的方式,將預留空間的綜合體聯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綜合體項目,滿足更多的需求。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論述了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思想和要點。城市土地需求大,通過合理的整合設計,集中各種功能空間,配以合理的停車和交通系統,確定好商業綜合體的規模、形態和開放空間是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的主要思想。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時匡,加暈.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王楨棟.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篇3

【摘要】通過對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的研究,針對近年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缺乏親切感、缺少文化氣息和地區特色的問題,提出以人的行為心理為主要切入點,選擇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植物等軟質景觀與商業建筑相結合,意在構建一個能留住顧客、具有象征性的商業綜合體外部景觀,從而達到提升商業體綜合水平的效果。

關鍵詞 行為心理;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空間意義

1商業綜合體

1.1概念

“商業綜合體”是將城市中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功能進行組合的大型建筑綜合體。很多功能相互依存、相互輔助,能夠高效地、綜合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復雜而統一的綜合體。例如:高郵的波司登世貿廣場、上海新天地的時尚聚集、成都錦里、北京798藝術區等等,都成為了代表城市品牌與生活方式的標志區。

1.2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

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是用建筑物劃分出的特定環境。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蘆原義信這樣解釋外部空間,“建筑外部空間是從自然當中限定自然開始的,是從自然當中框定的空間與無限伸展的自然,是由外部空間創造的具有目的的 外部環境,是比自然更有意義的空間。”

1.3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開發商為了追求利益和開發速度,責任感的缺失日益惡化,外加技術含量較低,導致商業綜合體的設計作品不再是以人為本,沒有當地的文化特色。缺少了對消費者行為心理的考慮,作品顯得單一而死板。

2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理念及原則

2.1設計理念

人對環境的認知是由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與大腦共同作用形成的。這些器官接受環境刺激并向大腦傳送信息,通過一種格式塔,心理學稱為"經驗過濾器”的整理分類,形成主觀感覺,進而使大腦產生相應的判斷。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中,要以吸引和引導消費者為理念,讓消費者產生愉快的心情,從而產生消費欲望。

2.2設計原則

在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中,遵循人性化原則、生態性原則、公共藝術性原則、地域文化性原則。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符合大眾的消費心理,使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出當地文化特征和商業、藝術的價值。

3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

3.1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形成

現代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主要由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等構成,用于交通、購物者休息、商家促銷或其他社會活動,是消費者在戶外活動的重要空間,包括平臺、廣場、庭院、連廊等。

3.2人的行為心理?

長時間以來由于人們過于重視商業購物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對消費者的行為心理等方面的考慮。安全是人們對空間領域最本能的需求,是人們在外部環境空間中停留的最基本的條件,外部空間只有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人們才會再進行其他的活動。通過外部空間建筑小品等實體大小的比較,可知適宜的空間尺度和距離能讓人感到輕松自在。另外,在景觀設計中空間層次、植物、外觀色彩等對人的行為心理也有著直接影響。

3.3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要素

空間是景觀設計中的基本要素,其意義是把商業環境景觀變得賞心悅目、人性化,再結合植物造景、小品雕塑、鋪地景觀等因素,使商業外部空間更適宜人使用。商業外部空間景觀設計要素可概括為:空間界定、空間尺度、人性化尺度、空間比列、空間形態和空間形式。

3.3.1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的植物選擇及配置

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的植物配置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植物生態習性,土地的酸堿度等來選擇植物種類;其次,就植物對人類行為心理及視覺的影響等要素來選擇栽植,其原則要做到科學性、功能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結合項目環境景觀設計方案,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植物的選擇及配置有以下幾點:(1)入口處的植物配置:選擇棕櫚科類如:董棕、假檳榔、華盛頓棕等,配置方式可為對稱配置和列行配置相結合。(2)外部行道的樹配置:目前在城市街道、園林使用較多的行道樹種有椴樹、白榆、樟樹、廣玉蘭、女貞、紅葉石楠等。(3)結合本地氣候條件、功能和客觀的視覺效果,可選擇樟樹和紅葉石楠搭配。在人流密集區域既很好的隔噪音、防污染,又提供遮涼空間。(4)廣場周圍的植物配置:選擇較高的喬木、樟樹或樂昌含笑等與行道樹相稱,連片栽植可留出更多的活動空間,以“點”和“線”的配置方式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3.3.2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的鋪地

鋪地的基本特性:功能特性、視覺效果、空間意義。(1)功能特性的表現:商業綜合體外部的鋪地多以滿足步行為主,地板的鋪裝要平坦、防滑,選擇地板時要考慮材質的粗糙程度、耐臟性能和透水性。在大型商業建筑外部空間中一般以快料鋪地為主,適宜于人群行走。(2)視覺效果的表現:不同功能空間鋪地通過不同的材質、形式與功能的配合,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鋪地的色彩、質感、平面構形、圖案、尺度等,不僅能夠把用地的功能和用途區分開來,且具備了可觀賞性。

3.3.3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的景觀小品

商業綜合體外部景觀小品主要包括:建筑小品——雕塑、牌坊等;生活設施小品——座椅、電話亭、垃圾桶等;道路設施小品——車站牌、街燈、道路標志等。

(1)建筑小品:雕塑能體現一個城市的形象,建筑雕塑小品的色彩、尺度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其他建筑小品亦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藝術的修飾和創新使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生活設施小品:商業區是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場所,而座椅、桌子、垃圾箱等放置在合理的空間里能讓人舒適,心情舒暢,其次小品的造型與色彩搭配也十分重要。

(3)道路設施小品:道路設施小品是最具有標記性和識別性的建筑小品,如車站牌、路牌、路燈等,它們的藝術設計與整體的協調密不可分。

4結論與展望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快速發展,我國的商業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但從整體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瑕疵。就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對人行為心理的影響著手,分析國內商業建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的基本概念解析、背景、發展和設計理念,對人的行為心理進行剖析,據此來設計空間結構,確定中心景觀,再搭配景觀小品和地面的鋪裝,把植物配置作為設計的中心,打造更能吸引顧客和更能適應消費者的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

參考文獻

[1]田建林,楊海榮.園林設計初步[M].中國教材工業出版社,2010:123-143.

[2]金玉潔.基于行為心理的大型商業建筑外部空間環境設計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2010,12(5):56-59.

篇4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al design; Layout;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城市商業綜合體概述

“商業綜合體”的概念,源自“城市綜合體”的概念,但是兩者有著明顯區別。城市綜合體是以建筑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約的城市經濟聚集體)。而“商業綜合體”,是將城市中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功能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復雜而統一的綜合體。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質量日益提高,商業綜合體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發展理念,使其與城市多樣化的生活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將商業策劃思想融入城市綜合體的設計規劃思想中,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有豐富的設計理念和經驗,更需要正確把握市場行情。

圖1大型商業綜合體效果圖

商業綜合體設計的原則

商業綜合體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研究其所具有的諸多特點并有針對性的做好每一項設計是在技術層面做好商業綜合體的重要措施。在實踐當中,出現了三種發展方向。第一是以大型購物中心為載體,逐步發展新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第二是以休閑為業態的休閑綜合體和旅游設施綜合體,以及以寫字樓為主體的寫字樓綜合體,都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嘗試。第三是以創意地產為主的復合型業態配套的一個主力軍的創業地產綜合體。

外部特征

高可達性,位于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的區域,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

高密度、集約性,高樓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標志;人口密度大,晝夜人口、工作日與周末人口,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補。

整體統一性,建筑風格統一,各個單體建筑相互配合、影響和聯系;與外部空間整體環境統一、協調。

功能復合性,實現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運營體系,各功能之間聯系緊密,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內部特征

大空間尺度,室內外空間較大,一方面與城市規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則與建筑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通道樹型交通體系,將內部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體系。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

高科技集成設施,是高科技和高智能的集合。其先進的設施充分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這種建筑形式產生的重要因素。

根據以上特點,建筑設計中尤為注意以下節點的營造

(一)空間的設計應富有商業氣氛

商業建筑的空間應首先滿足功能的使用要求,在外立面及室內空間上營造商業氣氛,同時也能夠為人們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建筑風格應具有配合產品的格調和消費的檔次以及面向廣泛顧客群體的特色。

(二)平面布局要以功能為依據

建筑平面以功能為依據,盡量提升每一個角落的商業價值,布局合理。室內商業街和廣場的布置應符合人的購物行為,上下之間要相互呼應,把顧客盡量向上層引導,充分提高上層的使用頻率,商業流線規劃尤為重要。

(三)立面設計風格符合功能需求

立面設計配合整體的功能需求和商業定位,既典雅又富有商業氣氛,雅俗共賞。同時還要通過所有的現代化手段強化商業氛圍,如:超大動感LED屏幕、購物引導的商業櫥窗等。辦公部分為超高層設計,應有效組織垂直交通體系,合理分布辦公區域并引導商務客流進入商業。

三、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的要點

(一)商業綜合體的選址

商業綜合體是出于城市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其在城市的核心區域和未來的核心區域,具體的位置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新開發區的中心商貿區、城市副中心、CBD和交通樞紐。商業設施選址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直接關系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場地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地點,有助緩解商業綜合體繁忙的客流,使客源有充分的空間來往,購物出行者得到適當交替,保持商業綜合體的活力。同時,除了被動適應客流規律之外,還在原有路網基礎上加以改善開發,進而創造有利的新的商業環境。

(二)商業綜合體平面布局

1、店鋪進深與走廊形式設計

在平面布局中為了使商業中心內部的商業空間符合店鋪和市場的需求,每間店鋪深度應引起重視,結合商業平面,合理控制商鋪面寬及進深,一般可適當加深店鋪進深。而走廊應根據商業街的形式設計,同時上下層之間的中空使人流上下有所呼應,屋頂在走廊或中庭位置有采光帶,自然光線一直從各層的中空照射下來,使商業街明快自然。

2、商業街的設計

為了打破單調,一方面使商業街本身有所變化,既有直線型又有弧線型,有的一邊退界、有的兩邊向上逐層退后,增加流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商業街的兩端及中間都有形態不同的室內中庭,開闊的空間用自動扶梯及垂直交通把人流引到上層空間,同樣中庭的頂端也有采光天棚,自然光線充滿了室內。

室內商業步行街走廊設計要充分考慮購物人流在入場后的豁然開朗感和舒適感。在這些富于變化的平面中,用空間的方法把人的視覺注意力引向上空,并對上層商業鋪位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有足夠的吸引力引導人流上行。在交通流線方面,通過扶梯及電梯等立體化的交通手段,使停車場、商業空間和地鐵站布局有機相融,使大型商業購物與游樂等各種業態間的流線更為順暢。

交通系統規劃設計

(1)完善的交通系統組織

交通系統組織形式的選用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交通狀況和地勢特征確定,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交通組織形式適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間比較開闊且流線簡單的地區。以人流和車流為基礎,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

①人車混行具有一定靈活性,但是由于空間上的干擾性強,不安全因素多。為了限制車行速度,設計中常利用曲折的邊界和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

②人車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車流通過相對獨立的入口和流線進入基地。其優點是流線十分清晰,交通相對干擾少。缺點是流線比較長,為了保證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車流的通行。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大幅度地減少了不同交通之間的干擾,起到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間。立體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間,解決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在我國城市已有較多應用。

(2)井然有序的停車系統組織

停車組織優化與否,將對商業綜合體的整體形象產生影響。在停車組織中,涉及到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經濟性等問題,如果地面空間較為寶貴,一般以建筑內部結構停車為主,造價更為合理,節約空間。

(三)內部開放空間的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用于開展促銷活動、滿足購物者休息與行走或其他社會商業活動的內部公共空間,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室內商業街、露天商業內街中庭、內廣場、 邊庭、與引導空間等特色各異的空間型制。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和垂直交通空間。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表現為以下幾點:

圍合與開敞的變換

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絕大部分存在頂界面,側界面的形式確定其封閉程度,空間封閉或開敞的效果由側界面的尺度和隔斷形式決定。

豎向高差的變化

節約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豎向空間的并用,不同的領域運用不同高度的空間能突出空間的特征變化,同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空間的層次變化

空間上的層次感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高差、綠化、隔斷等的設置,可以使畫面豐富,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圖3內部空間的層次變化

空間的誘導性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必須體現其職能的誘導性與識別性,反映出購物環境的氣氛和商業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顧客的光顧。

(四)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消防設計

1、消防道路

由于商業綜合體的區域面積比較大,路網豐富且復雜,因此更利于消防環路的形成,應注意避免出現盡端道路的形成,否則需要設置消防專用回車場,可能對景觀及綠化布局產生影響;對于商業綜合體的裙房來說,一般不適宜設置消防回路,可以設置專門的消防撲救場地及利用底層商業街通道相銜接,一旦發生險情則可作為消防通道,不會影響商業功能;通過設置消防環道,可有效滿足商業綜合體中的建筑消防安全,是以人為本原則的最好體現。

2、安全出口的設計

按照緊急行動流程,疏散者必須沿水平方向抵達安全出口,再沿垂直方向下至室外脫險。發生火災事故時,人們通常向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樓梯間跑,向明亮方向和開闊空間跑,人害怕煙火,若前方有煙火,會逃向相反方向,對群集行動懷有住任感而愿意隨流。由于避難者行為具有多樣性和盲從性,因此盡量避免過長的帶形走道,安全出口必須兩個方向設置,在標準層或防火分區兩端各設一處安全出口。樓梯間與電梯組合設置,并宜靠外墻,以利消防隊救助或自然排煙。裙房在每個防火分區設兩個消防疏散口,或兩分區之間在防火隔墻上開甲級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若塔樓內的樓梯間設計合理也可在裙方中起到疏散樓梯的作用,為了控制各樓層人員不必要的流動和不同功能的管理需要,將樓梯間的門作為僅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單向開啟門,使樓梯間人流不得隨意進入裙房各層。

3、地下防火隔離區

當地下商場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時,應采用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選擇采取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等封閉式防火隔離區或室外下沉式廣場等開敞式防火隔離區進行防火分隔。封閉式防火隔離區及前室應設加壓送風系統,在隔間的相鄰區域分別設置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常開式甲級防火門。利用消防規范中相關概念,結合景觀及室內設計美化空間設計。

(五)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自然通風設計

1、結合地區的氣候與主導風向,自然通風設計以夏季為主,并綜合利用風壓、熱壓作用,重點考慮夜間自然通風。盡量利用樓梯間等輔助空間增加開口面積。

2、在建筑內部設計自然通風豎井、中庭,可以提高項目的自然涵風效率,減少空調能耗。

3、考慮夏季陣雨、暴雨時,關閉外窗情況的自然通風措施。建筑外窗等通風設施設有方便靈活的開關調節裝置,結合機械通風系統,以滿足不同天氣條件下的不同通風要求。

結語

綜上,城市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使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出現成為必然,城市商業綜合體也成為城市高度發達的產物,成為了代表城市品牌與生活方式的標志。城市商業綜合體是一種復合型地產,通過提高設計的整體性,合理研究業態組合形式,再加上完善的停車體系以及安全的消防保障,才能真正體現商業綜合體的設計價值,發揮更大效用。

參考文獻

[1]馬千里,黃廷林,姜明理.大型商業綜合體室內步行街疏散設計與安全性評估[J].建筑科學,2011.11.

篇5

一、簡述商業綜合體的基本介紹

(一)商業綜合體的基本概念

探究商業綜合體的基本概念就不能不提城市綜合體,這里先對城市綜合體做一個簡單介紹以便于更好的表達商業綜合體的基本理念。城市綜合體,簡單的說就是在城市內部,對經濟、政治與文化集中利用的綜合區域,它是以眾多的建筑作為基本載體,同時將商業的五大核心功能融合在一體的巨大功能中心,被人形象的稱為“城中之城”。而商業綜合體雖然是從“城市綜合體”的概念中轉化而來的,但是這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1]。所謂的商業綜合體,就是經城市中的居住、商業、辦公等多種功能區進行組合,使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依存并能夠相互互動的有機整體,進而進行升級與轉化,具有多功能、高效、復雜而且非常統一的集合體。

(二)商業綜合體建筑群的基本特點

1.周密的交通樞紐

商業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處于城市交通的密集集合點,它能夠與外界保持密切的聯系,其具有的超高信息集合體,使之幾乎成為城市的中心地帶。

2.密度的高度集中

作為城市的集中體現,商業綜合體具備著稠密的人口,便捷的交通使得這里的功能具有集中性,也使得城市建筑得到大規模運用,提升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3.整體統一性

商業綜合體之中的建筑風格十分統一,其中的建筑風格相互補充,互相影響,從外部特征來看形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風格的獨特顯示出了不一樣的商業氣質[2]。

4.功能復合性

商業綜合體中的任何一種功能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實現了完整的生活配套,個體系之間相互依存,聯系緊密,對于整個商業綜合體而言,這樣的形成使其更具有完整性。

二、商業綜合體內接空間設計基本原則

(一)外部空間的設計原則

1.布局合理

作為一個商業的集合體,其必須根據人的消費習慣對其進行合理布局,使其的建筑所在位置與人的消費習慣相符合,這就需要進行實地的考察與調研,最后進行科學化的布局,最后達到較高的藝術性。

2.空間藝術性

當人走在商業綜合體中時,能夠有效的辨別方向,對于各建筑物留有印象,以便于確定自己的位置,這就需要商業綜合體具有的空間藝術性,使其能夠提升商業綜合體的藝術水平。

3.強烈的節奏感

行走在商業綜合體中時,能夠感受到建筑與周圍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秩序感,建筑風格雖然多樣但不突兀,或許陰暗但不壓抑,讓人感覺到愉悅[3]。這種節奏感能夠讓人感覺到強烈的歸屬感。

4.合理的比例

建筑的大小有著明確的規定,以此打造出來的新的建筑綜合形態,使建筑能夠產生合適的比例,猶如在紙上的圖像,界限明朗,結構清晰,使人置身其中時有著強烈的安全感。

5.公共空間良好的比例尺關系以及強烈的層次感

商業綜合體中的公共空間有著大小合適的層次關系,使人不至于因為所占面積較小而失去了空間。空間的層次感使得建筑本身更加具有人性化的風格特點。

三、商業綜合體內街的設計方案

(一)改善微環境,提升商業街的自然因素

由于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熱島效應”,導致商業綜合體內街的炎熱狀態。對此,城市的規劃部門對商業綜合體要進行詳細的綠化。商業綜合體可以栽植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松林等植被。同時,增大城市的水域面積,避免出現的城市熱島效應較為嚴重的事故。積極采用具有觀賞性的植物,一方面解決城市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為商業綜合體的整體氛圍更有利于商業綜合體的正常運行。在進行植物栽培時,要進行合理設置,既不能使植被之間距離過大,又不能太小,影響了行人的觀賞。

(二)增大步行空間的奇特性

步行街的合理設置就能夠使商業綜合體更加人性化,是人的步行更加舒適,因此在商業綜合體人的步行舒適度與休息設施的數量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同于其他道路,商業綜合體在道路設計以及路面鋪裝上應該更具獨特性。能夠形成這種感覺的只有將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使空間具有節奏感,不斷吸引行人的注意力,有著明快的節奏的同時,又不會產生繁瑣的感覺。

對街道進行合理劃分后,在每條街道的交匯口進行升級,使內街具有獨特的景觀,形成一種連貫的標志性建筑,這樣就能夠不斷吸引行人的注意力,使行人隨時都有著新鮮感。

(三)打造舒適的休閑環境

同步行道路一樣,在滿足行人的休息需要時,增加環境的創新性。在座位的形式上,以及座位的位置上,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創造力。對于座位的選擇要慎重,避免座位的距離太近,增加了陌生人的情感距離,在科學研究下,制定最好的距離,既能拉近人的距離,又能夠把環境的舒適度提升上去。

四、商業綜合體內街的建筑設計方案

(一)在城市中的位置設定

商業綜合體集城市各功能為一體,對于區位的選擇尤為重要。一般來講,商業綜合體一般選擇在交通樞紐附近。用高密度的城市道路帶來豐沛的客流量,以此促進城市的發展。隨著現代商務的復雜化,人們對于商業綜合體內街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進行商業交流,更看重的是其衍生出來的品牌文化,比如教育、餐飲以及休閑等相關業務,所以對于區位的選擇尤為重要。

(二)內街空間利用

建筑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最先考慮的是其功能,將單一的空間模式演化成具有復合型、多功能的建筑類型,將其進行合理優化,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內街的各建筑之間形成一個合理的比例,并且相互影響,達到設計之初的功能設計要求。

(三)建筑整體效果

觀察建筑形態,對城市的立面進行調整,使內街建筑的立面組合得到統一。同時對建筑的規模加以控制,配合著色彩的利用,考慮夜晚在燈光下的視覺感受,結合營造的商業氛圍,共同使建筑的整體風格得到完美體現。

結語

商業綜合體內街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不斷為城市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商業綜合體還有很多急需改善的地方,包括對建筑風格的設計、道路的規劃路線等。由于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經驗不足,所以,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一方面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不斷摸索與創新,為營造一個具有活力的商業綜合體內街而努力。

參考文獻

篇6

1.引言

一般認為,將兩種以上的功能湊在一起的建筑就可以被稱為是商業綜合體。怎樣科學解讀商業綜合體的概念,進而正確的實施設計、施工,不僅需要建造師、設計師的辛苦耕耘,也需要規劃部門切實積極參與。從規劃入手,盡可能向長遠發展看,才能把商業綜合體設計得更宜居、更舒適。目前,很多地方出現的用密集建筑群構成的生活空間,絕不是商業綜合體的應有之義。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商業綜合體是城市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商業綜合體一般在人流密度比較高和交通樞紐的地區會起到核心的作用,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多彩的空間。好的環境能夠促使人隨機性的活動,這種隨機性的活動必然給商業空間帶來商機。

2.問題的提出

商業綜合體作為最普遍的綜合體的實踐形式,逐漸得到了市場的青睞。然而,在中國仍然是方興未艾的事物,從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的困擾上來看,問題表現在:

2.1 交通規劃不科學

困擾商業綜合體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交通的問題。例如北京的地鐵規劃,規劃中北京的地鐵線路很多,現在還沒有全部開通。東京與北京一樣人口眾多,但在東京一般步行15-20分鐘,必然有一個地鐵站。地鐵規劃在先,就會非常方便商業綜合體項目的推進。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地鐵站還未來得及規劃,商業綜合體就已經建起,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每個建筑師在做好建筑創作的同時,都要盡可能地把想到的問題解決掉,并從規劃著手,參與整體設計。

2.2 結構設計不合理、建筑耗費大

在商業綜合體建筑的設計工作中,由于建筑的結構設計不合理,出現了建筑耗費過大,嚴重浪費財力及資源的現象。很多的商業綜合體建筑沒有依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導致一些建筑的結構材料出現了浪費過多的情況。比如說,在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建筑企業積極與業主進行交流和探討,商業綜合體的建筑面積過大,不太符合民眾的消費能力,而業態商業結構分布方面的占比也不太合理,因此,合理的設計建筑結構,能夠為建設節約型商業綜合體建筑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3 內部空間設計混亂,利用率不充分

為了實現商業綜合體內各個物業綜合價值的最大化,在規劃中結合商業綜合體的土地價值梯度分析來研究各個功能空間布局,不同類型的功能依據其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空間布局。但是目前很多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相對混亂,很多的建筑的布置都不夠合理,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綠色建筑理念。為了實現商業綜合體內各個物業綜合價值的最大化,在規劃中結合商業綜合體的土地價值梯度分析來研究各個功能空間布局,不同類型的功能依據其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空間布局。同時設計部門缺乏對這些設施改進的關注,使得商業綜合體建筑并沒有符合綠色建筑的理念,沒有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4 策劃與設計上缺少與文化的結合

商業綜合體設計應該換位思考,應該考慮城市設計,從城市角度思考定位和功能。有些商業綜合體不太成功,主要是因為甲方臆斷設計而不考慮消費能力、以及前期策劃設計失誤的結果。在做設計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人性化設計與城市脈絡的聯系。英國的城市脈絡比較緊湊,商業綜合體與城市周圍的人緊密結合,就連商業中心的每個出口設計,都必須與街道對接。商業綜合體的文化氣質很重要,將公共商業建筑與文化相結合,更能促進商業綜合體的發展。

3.解決思路與建議

3.1 注重對交通路徑的規劃設計

主要是:(1)水平交通組織上:商業綜合體內平面中的商業動線將各個經營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鋪、中庭趣味中心相互串接,形成樓層的主要水平交通線。每層商業面積較大的購物中心往往還需設置次動線,把每個商鋪面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并且通過商業運營機構進行合理地業態組合設計,構成合理互補的大業態組合。同時,每個商業樓層會考慮后勤貨運通道,能夠滿足各個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鋪的平時運貨需要和商業垃圾與餐飲垃圾運出的需要。建筑的平面設計將在大業態組合平面的基礎上進行深入,與商業運營團隊交叉作業,形成合理、可行的商業平面布局。(2)豎向交通組織上:豎向交通分為三個部分:垂直客運、垂直貨運、消防疏散。垂直客運一般采用電梯或自動扶梯來解決,電梯、自動扶梯在平面上成組分區合理布置。商業建筑中貨物的豎向交通同樣重要,在設計時,垂直貨梯可采用集中布置或分散布置的形式。集中布置的貨梯一般在卸貨場旁設置,貨物垂直運輸迅捷,在樓層上需要較長的商業貨運通道。商業建筑中的另一種豎向交通就是樓梯,它肩負著消防疏散的重任。我們在商業平面上布置消防疏散樓梯時,將疏散樓梯盡量靠外墻均勻布置,滿足消防疏散距離以及疏散寬度的要求,同時使得樓梯間在底層直接對外,疏散快速,安全。

3.2 注重利用整合設計的思想進行建筑規劃

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商業建筑是一個公共、開放、充滿多樣性的城市要素,也是地區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建筑 綜合體是將商業、辦公、居住、娛樂、會議等功能有機組合的建筑. 而隨城市化進一步提高,一個或多個街區內多個建筑綜合體組合的 城市綜合體隨之出現,可認為是建筑綜合體發展的更高級階段。經濟環境是促進新生建筑誕生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多元化、豐富化的生活習慣以及心理需求的必然趨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催生了商業綜合體的誕生。

3.3 注重內部開放空間設計上體現出以人為本

現代空間概念強調顧客流動空間與營業員工作空間的融合與滲透。內部空間的設計工作也是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為了體現節約型的綠色建筑理念,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完善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程序。此外,商業綜合體有化整為零的趨勢,讓人們在空間轉換時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悅,從而緩和其生活壓力。在內部空間的設計上面,要綜合考慮內部設計上面的綜合供暖設施、采光以及通風等問題。

3.4 注重在建筑設計中對本地文化的表達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urban planning for professional basic view,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knowledg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uccessful cases, summarizes the concept of complex from the city and the origin of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s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plex factors of planning analysis, understand its base, analyzes its space organization of function, improve the structure and finally to a new city dalian axis concept design,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complex put forward some ideas, in order to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complex with a little help.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complex;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引言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當城市建設在經歷了將住宅和商業嚴格區分的時代后,人們發現,單一的用地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居住要求,不能適應城市的迅速發展,開創一種嶄新的城市開發模式就成為城市建設者們面臨的課題,城市綜合體模式自然而然的登上時代的舞臺。城市綜合體開發是當今城市建設的熱點,逐漸代表城市的發展能力。

1 城市綜合體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1.1城市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綜合體是建筑綜合體的升級版,所謂“城市綜合體”,是將城市中商業、辦公、居住、酒店、餐飲、會議、文娛、交通樞紐等城市功能在空間上進行組合。城市綜合體基本具備了現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城中之城”。

1.2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歷程

1.2.1第一代城市綜合體

第一代綜合體即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美國郊區購物中心,如美國新澤西花園購物中心。大多選擇在高速公路的附近,以一組建筑綜合體或者商業建筑群為主,把一系列零售商店、超級市場組織在一起,而其周圍則是大面積的停車場,是后期城市綜合體的雛形。

1.2.2第二代城市綜合體

第二代城市綜合體即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舊城中心建筑綜合體。在這個階段,西方國家由于經濟、政治、文化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引起了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價值的思考,其主要形式有購物中心以及早期歷史建筑改造成的建筑綜合體,如洛克菲勒中心。

圖1.洛克菲勒中心平面圖圖2.洛克菲勒中心鳥瞰

1.2.3第三代城市綜合體

第三代城市綜合體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即城市區域開發。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其娛樂形式的多元化及游憩空間互相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新城市生活,在城市的局部地區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建設、協調開發,如加拿大多倫多伊頓中心等。

在中國,城市綜合體作為一種“泊來品”,直到九十年代才相繼出現,如北京的國際貿易中心、上海的新天地等。

2 城市綜合體規劃要素分析

城市綜合體發展到第3代的區域開發,已經無法用單一建筑思維去設計組織,通過以往城市綜合體開發經驗的總結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城市綜合體必然需要規劃控制,它不能無的放矢的隨處建造,也不能毫無限制的膨脹開發,更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2.1 規劃選址要求

(1)城市綜合體開發所在位置通常要求為城市的核心區,具有一定的人流和消費基礎。

(2)需要擁有交通便捷這一區位優勢。

(3)需要具備完善的生活系統。

2.2 規劃周期分析

城市綜合體開發周期跟城市經濟能力和地塊選址有關,在開發過程中必須要有商務辦公、商業休閑、酒店餐飲和公寓住宅四大核心功能。一般要求開發商要有能力結合城市規劃目標有計劃的控制開發節奏,一般需要3~5年的開發周期,新城區開發相對快些,如杭州萬象城(規劃周期5年);而由于舊城改造等原因,在市中心區域開發的周期往往較長,通常采取片區逐步分期開發的模式,如上海新天地(整體開發約15年,開發程序如下表)。

圖3. 上海新天地鳥瞰

3 城市綜合體空間組織

對一個城市進行城市綜合體開發前,要分析研究該城市的各種零售功能、商務辦公功能以及其他具體功能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分析各功能場所的空間選擇習慣,結合所需的輔助配套條件(如交通方式、貨物運輸等)的要求程度,才能確定城市綜合體規劃中每一種功能的地價區位的位序,為了實現城市綜合體內各個物業綜合價值的最大化,不同類型的物業依據其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空間組織。

3.1 空間布局分析

3.1.1立體化空間布局形式

立體化空間布局指在城市綜合體中利用空間豎向層面來組織和布置各功能區域的混合。這一混合使用的形式一般表現為城市綜合體的建筑內部是由多種不同的使用功能在不同層面上相互組合而成。而在其地面層上多是公共性質的功能空間,如商業零售、服務大廳等;高層部分則集聚的是相對私人化的功能空間,如辦公、公寓等。

3.1.2平行空間組合形式

平行空間組合形式是指在同一空間層面上同類功能空間的組織布局的混合使用方式。該類型的產生是由于城市綜合體中同類功能的組合使用存在競爭性、互補性、輔的功能關系,例如辦公、商廈附近的餐飲功能等。在使用平行空間組合形式布局時需要在同一范圍層面上對這些同類功能使用進行準確推測,空間分布上規劃組合布局適當,才能夠達到城市綜合體經濟收益增長的目的。

3.1.3多時間區段的空間混合組合形式

由于城市綜合體在其運作過程中明顯會受到時間段的影響,因此出現了利用服務時間區段的交叉來使用各功能空間的組合形式。通過把不同時間段的功能組合在同一系列的空間區域中,空間使用能夠持續較長的時間,能得到空間的充分利用,這即是多時間區段混合組合的形式。在城市綜合體同一區域中,利用一天不同時間段的特性,靈活的調動不同功能不斷運轉,從而使得城市綜合體擁有更高的空間使用效率,這是保持城市綜合體持續活力的最有效手段。

3.1.4多活動層次的空間混合組合形式

在城市綜合體中的人群行為各有不同,一類是以工作目的為主的人群,這類人群在室外活動的流動速度比較快,在室內滯留的時間相對較長,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另一類是以購物娛樂目的為主的人群,與前類人群不同,這些人群在室外有較長的逗留時間。無論哪類人群都伴有偶發性和多樣性的其它活動行為,如休息、集會、進餐、社交等活動。因此,多活動層次是指活動內容多元化的組合方式,在城市綜合體的空間組合上要注重活動空間的主次排列、層次結構以及多元化的使用特性,尤其各公共空間之間的聯系,需要公共活動特質相互鏈接。

3.2 功能組織分析

由于城市綜合體的包容性,因此它的功能選擇的范圍很寬。從成功的實踐中來看,功能組織不合理是造成城市綜合體失敗的重要原因。而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能做到各種功能的目標客群一致,又能做到有效的交叉互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綜合體內部功能的組織,城市綜合體中各物業功能的確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與城市的經濟特點、地域文化等要素息息相關,同時又由其開發選址區域所決定。

3.2.1功能組織影響因素

(1)地塊規劃指標、政府要求;

(2)市場狀況;

(3)項目的整體定位;

(4)開發單位預期的收益目標。

3.2.2功能組織的區域性

(1)在城市商務集中的CBD地區,一般以寫字樓、酒店、服務式公寓的開發為主,零售只作為配套服務功能,主要客群針對高端的商務、企業職員等,成功案例如新加坡新達城等。

(2)在城市傳統的購物街區,零售所占的比重往往超過商務類需求,利用商業綜合體的人流聚集特質,提升商業的品質,其針對客群面往往較廣,面向全市,成功案例如上海新天地等。

(3)在城市新開發區域,除了有一定的商務類需求外,安插些生活類、社區型的商業元素也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針對人群以項目周邊3-5公里內的城市消費人群為主,成功案例如香港太古城等。

4 大連某新城中軸概念方案簡介

4.1 項目前期分析

4.1.1區位分析

本項目位于大連某新城中軸所在的經濟核心區上,處于兩大商圈之間,未來與機場新區城市副中心之間形成很好的人氣和呼應效果,有條件成為一個綜合性城市副中心級別、商業繁榮、人氣旺盛的區域。

規劃用地內東側和北側為建成的經濟適用房和商品房居住片區,用地中心為已修建的大型城市綠地公園。現狀對外交通主要依靠一條主干路,與將要建設的快速路、輕軌線、小公汽等共同形成新城的交通網絡,實現新城與大連主城區和經濟開發區的便捷聯系。

4.1.2定位分析

城市綜合體是一個可以將建筑與城市道路、廣場、公園等要素結合起來的城市場所;同時它還具有很高的城市開放性,通常將城市開放空間、建筑公共空間和交通空間等要素融合起來,形成具有開放性、立體性和連續性的公共空間體系。

通過前期的分析,根據該項目的區位條件和發展方向,我們將該項目定位為城市綜合體,一個綜合性的區域。一個成功的城市綜合體最終會成為一個區域、城市的標志,同時會成為一個城市居民娛樂消費的中心。希望將該綜合體項目做成一個大連積聚人脈的目的地,成為大連的城市標志之一。

4.2 方案設計

4.2.1規劃目標

本次規劃希望能追求多功能及其層面間的“協同作用”創造的整體效應。并且在項目中強化城市的特征,不僅僅針對特定的使用人群,城市公園和城市綜合體應為廣大公眾提供“公共空間”。確定空間形態特征,營造戲劇化的空間特質。

規劃方案以一根流動的綠飄帶(即立體步行空間)為出發點,將各個功能子系統串聯起來,以中央公園為核心,形成一串流動的音符,組成一段浪漫的旋律,成為舞動的浪漫之城,成為新城的價值引爆點和標志性名片。

4.2.2空間結構

方案采用“一軸一帶四BLOCK”的空間結構進行布局。“一軸”即中央公園的綠色休閑軸;“一帶”即立體步行系統,由地面步行空間、地上連廊和地下通道組成,這一帶將四個BLOCK和中央公園有機的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四BLOCK”即辦公、酒店、商業、公寓四個功能子系統。

圖4. 方案總平面圖

圖5. 夜景鳥瞰圖

圖6. 空間結構分析

4.2.3功能布局

在功能布局方面采用了3種模式來分別營造“四BLOCK”――即辦公、酒店、商業、公寓四個功能子系統的不同場所體驗。(1)標志性建筑群――超高層酒店及辦公。(2)景觀型商業中心。(3)多功能公寓――Box-living的居住模式。

圖7. 功能布局分析

4.2.4交通組織

方案通過地下層、地面層、天橋層的有機規劃,將建筑群體的地下、地上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形成立體步行交通體系;同時又與城市街道、地鐵、停車場、市內交通等設施以及建筑內部的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Access Tree)體系。這種交通系統形態打破了傳統街道單一層面的概念,形成豐富多變的街道空間,將四個功能子系統有機串聯起來,形成流暢的動線,為進入其中的人們提供了戲劇化的步行體驗。

圖8.交通系統分析

5 結語

一個成功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是一個城市文化與靈魂的標簽;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是一個城市商業價值最大化的體現;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城市綜合體對加快城市商業產業升級換代、再造城市區域經濟、升級城市產業結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中國,城市綜合體開發一般具備四個要素:1,城市的中心和副中心地段;2,公共交通樞紐;3,具有或者相鄰城市的優秀自然景觀或公共資源;4,有利的政策。我們的城市能滿足這些條件的機會很多,商人地產逐利的欲望也很多,但是城市的土地和人口只有這么多,在城市綜合體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的城市到底能承載多少。中國有句老話:“過猶不及”,城市綜合體尤其應該嚴格的通過規劃論證把關,依靠科學的方法統籌去實現這一利城利民的工程。

參考文獻

龍固新.大型城市綜合體開發研究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朱凌波.2010年城市綜合體專業報告摘要[C].北京: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商業不動產專業委員會,2010.

童悅仲等.新城市綜合體價值高峰論壇[R].深圳: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2009.

朱凌波.城市綜合體分析[J].城市開發,2011.

徐潔,林軍. 商業綜合體的城市競爭力模型[J]. 時代建筑,2005(12).

胡孝民,殷世建.城市設計中的建筑綜合體[J].山西建筑,2007(6).

王琳.城市綜合體――新的商業地產模式[J].城市開發,2008(3).

篇8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腳步逐漸加快,面對日益嚴重的土地、交通。環境等時代新問題。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建設成了城市發展的必然。最近幾年來在各大城市先后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商業綜合體,這種新型的商業經營模式集辦公、購物、娛樂、餐飲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的特點。但由于其自身的建筑面積大、人員密度大、功能多等特點,使得其建筑設計的復雜度和難度加大。因此,在項目開始之前進行建筑設計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1大型商業綜合體概述

大型商業綜合體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華地區,原本就復雜的人流和物流狀況,使得商業綜合體需要肩負起更多的責任:改善城市環境、交通狀況以及城市形象等。同時由于商業綜合體的建設規模較大,其包含的功能類型多,并且不同的功能均具有不同的價值訴求,這也必然會給商業綜合體在建筑設計方面增加難度。使得商業綜合體的建筑設計十分復雜。總而言之,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需要綜合地協調各個方面的要求,從而使商業綜合體建成后能真正的實現其自身價值。

大型商業綜合體是城市中集合了多種功能的群體建筑,一般建筑面積(不含地下)在25萬平方米~100萬平方米。目前的萬達廣場系列都屬于此列。大型商業綜合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1)Shopping Mall:

其中有百貨商場、精品店街、各主力店(比如運動100、KTV、酒樓、電影院等)、超市(位于地下層)。該部分建筑將大部分自持.室內(外)步行街區:一般2~3層,與Shopping Mall主入口連接,功能以特色餐飲、中小型主力店(100㎡~500㎡)、休閑性質商店為主。該部分建筑將大部分銷售。

(2)辦公建筑群:

甲級辦公樓或SOHO類辦公塔樓。該類建筑將為商業物業提供大量消費人群,同時辦公銷售可以平衡項目前期資金流。

(3)酒店建筑:

為辦公建筑及周邊配套的酒店建筑,一般設置商務酒店一棟、星級酒店一棟。

(4)住宅或公寓類建筑:

商業的繁華將極大提高周邊居住建筑的價格,同時住宅銷售可以平衡項目前期資金流。

2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

2.1商業人行流線組織要點:

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功能一般都較為復雜,因為其自身包括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各種設施,常常又被稱為“微型城市”。因此在進行具體的建筑設計時,設計師們不僅要解決好其復雜的功能問題,同時還需要設計出更為豐富且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商業建筑規劃中最重要的是流線設計(組織),這包含:商業人行流線組織、各區域機動車流線組織、物流組織,以上又以商業人行流線組織最為專業和重要。商業人行流線組織設計要點如下:

第一位:唯一性,各商業區,商業主街(主流線)只能有一條。商業主街分支,表面看是增加了商業街長度,增多了臨街店鋪,實則是:讓人群產生迷惑。90%的人群會走向較大的商業街,并且不會返回到支街。(可回憶自身逛街的經歷)支街只能出現在目的性商業中(專業市場)。商業街入口處的分支是可以允許的,因為分支不會造成方向困惑。

第二位:入口標識性,各商業主入口必須分級。從主到次分別為:一級出入口:室內外步行街主出入口,形象最為突出,應把90%以上人群吸引入,這樣各商業才能帶活。二級出入口:大型主力店出入口,形象上比一級入口要次要許多。三級出入口:辦公、商務酒店出入口,此類建筑到訪人員目的性很強,無需強化出入口,注意出入口建筑標識即可。

2.2建筑立面具有標志性

商業建筑的外立面設計尤其重要,它決定了商業及其周邊所有物業的形象從而決定檔次。商業建筑立面設計要注意的是:

(1)、建筑立面相對簡潔,而具有質感,突出材料的高檔性。復雜而色彩化的建筑立面風格已不再是世界和中國的主流設計風格。

(2)、必須進行專項的廣告位和店招設計。

(3)、結合內部功能進行立面設計,有目的的開設采光窗。需注意:大型主力店及電影院等,是不可有采光立面的,因此,并不是越采光約越有利于商業。例如:百貨商場,采光面會讓消費者分心,并且不利于商品的重點式照明。

2.3不同功能建筑按各自設計參數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部功能較多,很多功能具有較為復雜的設計要求,平面設計中需充分考慮。以萬達廣場部分主力店設計要求為例:

2.3.1萬千百貨

建筑面積要求:25000~40000平方米。位于地下一層至地上五層,單層建筑面積大于5000平方米,但不超過10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層高不宜小于5.1米、凈高不宜小于3米,首層層高不宜低于5.4米、凈高不宜小于3.6米,二層以上層高不宜低于5.1米、凈高不宜小于3.3米。

室內商業步行街的平面:(1)長度:步行街的長度以280~350米為宜。(2)柱網:一般以8.4×8.4米為宜。(3)步行街兩側店面之間的寬度:首層9~10米,二、三層15~17米.(4)“橋”及步行街走道的凈寬:橋宜3.5米,走道宜3.5~4米,在中庭周圍走道凈寬可適當加寬至5~6米店鋪:精品店基本單元進深宜8米~12米,個別店鋪可加大。步行街各商鋪不能有“門對門”式設計.

2.3.2沃爾瑪

層高: 不小于5.4米,燈帶下凈高3.7米。由于有降板區,而主力店技術條件的提供往往滯后,在工期需要時,可先預留300厚覆土層高度和荷載取值而先期出圖。卸貨區:沃爾瑪首層室外需設40英尺貨柜車位一個,貨柜車凈高4.5米,地下設4輛小貨車停車位,凈高3米,卸貨平臺高1.2~1.3米,地下設倉儲區。

2.3.3家樂福

家樂福一般15000平方米或以上。如設置在地下一層或地上二、三層,需在首層入口處提供1000~1500平方米的外租區;首層對大型貨柜車無嚴格要求,只要地面滿足4輛小貨車停靠即可;不設抬起式卸貨平臺,宜考慮地下卸貨,卸貨通道及卸貨區,凈高宜達到3.6米。超市的生鮮區需要降板,降板高度300mm用于做水溝排水及冷庫底板

2.4辦公及住宅立面設計公建化

辦公建筑及住宅(SOHO)平面按要求設計,但立面應和商業建筑匹配,必須顯得公建化。建筑立面材料選取:北方建筑主要采取石材、各類玻璃材料,南方建筑主要采取金屬(塑)板、石材、各類玻璃及一些新穎材料(比如孔板、拉索等)

3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思想創新

3.1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綜合體成本理念

項目建設開發、運營、拆遷成本的最優化,改變傳統的核算理念,對建筑設計及其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我們轉變觀念,從長遠的角度控制總體成本。建筑環保節能和綠色生態是現代城市開發的宗旨,減少臭氧與CO2排放,降低城市景觀污染,有利于中國城市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為城市的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3.2商業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的最佳匹配

商業規劃與建筑設計概念設計需要同步,爾后根據招商結果和經營管理方案深化建筑設計方案。讓不同業態在建筑空間合理分布,形成合理的客流動線與貨流動線。商業規劃與建筑設計初步方案的最佳匹配方法如下:

(1)初步的商業規劃與概念設計結合

(2)概念設計與不同業態模擬經營分析結合

(3)招商摸底與建筑方案修正優化結合,深化業態方案

(4)商業規劃的動線路與建筑設計初步方案結合

4小結

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功能一般都較為復雜,因為其自身包括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各種設施,常常又被稱為“微型城市”。對于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中國,城市綜合體建筑將越來越多。設計優良的城市綜合體對于調整城市空間結構、減少交通負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生活環境,都具有積極作用。而且,一個好的建筑的出現,需要甲方、設計方、咨詢方、施工方、政府規劃部門等多方共同的協調和努力,缺一不可。作為設計師,最大的愿望還是希望這個作品能為城市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能為市民提供一個他們喜歡的工作、生活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王滔,周閩.城市核心區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J].四川建筑,

2010,30(1).

[2] 曾虹. 廈門光明大廈建筑設計分析[J]. 華僑大學學報,

2002,23(3).

篇9

1 引言

1.1城市綜合體簡介

城市綜合體是將商業、辦公、居住、酒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交通等城市功能之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化的建筑群落。其具備完整的街區特點,成為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它所具備的主要特征有:(1)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2)擁有城市的多種功能,包括商務辦公、居住、酒店、商業、文化娛樂消費等;(3)建筑的高度及外觀具代表性,屬于城市的標志建筑群。城市中心由于所處的位置和龐大規模,注定其一定會成為城市名片,成為建筑、文化、旅游的標志性項目。

1.2 房地產城市綜合體類型

目前房地產綜合體項目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1)城市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中心,總建筑面積在10~30萬m2左右,一般以大型商業Shopping-Mall、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為主要組成部分,住宅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2)郊區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萬m2以上,以大型住宅小區、商業(購物中心)、公寓為主要組成部分,一般沒有酒店或寫字樓的配置。

(3)產業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50萬m2以上甚至更大,一般以專業市場、配套住宅、商業為主,配有物流、倉儲等設施,與當地優勢產業有關。

1.3 紅星地產的城市綜合體

紅星國際廣場是中國家居品牌—— 紅星美凱集團全資獨創的商業綜合體開發模式,將國際領先的家居行業的經營理念融入綜合體開發中,以國際“夢想”為城市綜合體市場樹立新標準。作為城市運營商的紅星地產,堅持創新發展的一貫作風,從中國家居品牌的紅星美凱龍家居模式到主流城市品質住宅,率先創建了同步國際的商業復合地產開發模式。依托紅星美凱龍集團的雄厚實力,自身專業化的操作、科學化的管理和穩健務實的經營,紅星地產開發項目已遍及上海、天津、成都、昆明、沈陽、福州等13個主要城市,啟動或正在建設了15個城市綜合體,為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本人在紅星地產領導和各專業同事的支持幫助下,作為紅星人在近三年的工作過程中,對城市綜合體領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愿意能和各位同仁分享該方面的一點經驗和成績。

2 城市綜合體自身特點分析

城市綜合體的開發是最為復雜、鏈條最長、環節最多的開發領域,它更重要的是要專心專一的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外包經營和離岸經營體系,而非全鏈條獨立運作。H(hotel)酒店、O(office)辦公室、P(park)公園、S(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C(congress)會所、A(apartment)公寓,組成了一個新的合生詞—— HOPSCA,即為城市綜合體的六大業態。HOPSCA基本具備了現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城中之城”。

3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綜合體規劃與景觀案例分析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是紅星美凱龍“紅星國際”城市綜合體產品系之一,延續集團產品系戰略要求的國際化現代城市綜合體,將“可持續的家居文化”引入綜合體運作,引導天津人品質生活、綠色、環保的健康居住理念。紅星國際廣場緊鄰中心城區,連接濱海新區的主軸線津濱大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規劃中的地鐵4、5號線在項目附近設站。紅星國際廣場總占地300余畝,總投資100億元,建筑規模90萬m2。采用當今世界最時尚的HOPSCA規劃模式,將建設成家居、百貨雙MALL。

紅星國際廣場規劃了20萬m2的晶品高層住區,10萬m2花園疊墅住區,同時還規劃了兩條相互交錯的步行街,與周邊的酒店、寫字樓、SOHO及公寓等實現無縫鏈接。面向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打造國際品質、高端時尚的商務新地標。

3.1 整體規劃和景觀定位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分為了4個地塊,分別為1#地購物中心、2#地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3#地花園疊墅洋房、4#地晶品高層住區。通過對該項目規劃建筑資料和營銷策劃的分析,本人在編寫《景觀設計任務書》階段提出如下概念。

3.1.1 購物中心

針對項目總體,從大商業、大交通、大廣場、大文化等方面對景觀整體規劃。貫徹“底商步行街區”的設計理念,在景觀設計主題中加以體現,營造整體商業氛圍;同時考慮到項目開發的階段性,提出了總體控制性概念,為景觀方案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操作平臺;以規劃為先導,充分分析和了解項目現場情況的基礎上,從購物中心商業與城市的連接界面、連接節點、景觀軸線入手,將項目整體景觀元素的運用手法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結合,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3.1.2 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

紅星美凱龍家居自1986年創業以來,至今已二十幾個年頭,開發模式已非常成熟,依照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合理組織交通流向,鋪裝設計簡潔明快,入口區域要有一定的引導性。外環境構筑物不能遮擋顧客出入口,不能影響建筑外墻廣告及建筑外立面的精彩部位。考慮廣場空間過大,避免因過量空曠導致“一覽無余”,應適當借用景觀、小品、綠化等因素,達到視線的遮掩、吸引、過渡,以營造空間層次感。

3.1.3 花園疊墅洋房

花園疊墅洋房區的景觀設計不同于以往的小區,普通的小區由于居住人口密度大,設計需最大限度的滿足大眾的喜好,更強調的共性、共享。而花園疊墅洋房區建筑、人口的密度較低,私密性、個性是設計中追求的重點。私密性空間的打造確保了洋房區景觀環境的高端定位。處理好中心景觀與宅間景觀的主次關系,在強調中心景觀的同時,也需將宅間景觀的豐富性、多樣性表達出來。洋房的庭園設計也是景觀一大重要因素,庭園設計必須與其周邊環境相協調,與住宅和場地現狀相適應,同事也應該展現其特性,如簡潔、和諧等。

3.1.4 晶品高層住宅

高層住宅區在很大程度上景觀都是由高點向下觀景,所以在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地面景觀序列沿水平方向展開,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垂直方面的景觀序列和特有的視覺效果,采用立體景觀和集中景觀布局形式。總體布局可適當圖案化,既要滿足居民在近處觀賞的審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向下俯瞰時的景觀藝術效果。由于高層住宅區人員比較密集,對功能性場所的要求以及人們可參與性與可滯留性的要求較高。

4 設計亮點

4.1 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為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一大特色,一般位于家居MALL樓面上,為酒店式公寓住戶提供優美的景觀空間。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屋頂花園位于紅星美凱龍家居MALL六層樓面上,家居MALL西南角為一棟酒店式公寓,主要為小戶型,針對年輕一族的客戶群。整個屋頂花園景觀打造的面積約4000m2,大致分為休閑區、運動區、兒童活動區。運動區包括半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推桿練習場,為保證住戶安靜的居住環境,運動區遠離塔樓單獨劃分區域。休閑區由一些停留小空間、特色景墻、小品雕塑、景觀廊架、木平臺及陽傘座椅組成,為人們提供了滿足不同需求的互動場所。種植上由于屋頂覆土及荷載的限制,盡量以地被類及灌木為主,配以小喬木營造綠化層次,從花園的肌理、色彩,植物的擺動和外觀上的季節變化提高了景觀環境質量,協調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聯系,使自然植物與人工建筑物有機的結合和相互延續,從而增加了人與自然的緊密度。

4.2 北美風情商業街

商業街位于3#地塊(花園疊墅洋房)北側,屬沿街商業,與1#地塊的購物廣場相鄰,商業街的打造更好的銜接了1、3#兩個地塊,延展了商業空間。商業街在設計時分為了三層空間:人行道綠化空間、休閑停留空間、商業展示通行空間。該設計以“挖掘地域特色、人性化的設計、宜人的尺度”為原則,以景觀意境為出發點,尋找適宜的尺度,通過空間變化的重組,營造出一條具有北美風情的特色商業街。通過鋪地、雕塑、水景、花池等景觀元素,來解決商業街的標識性。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購物、休閑、餐飲等功能空間,基于商業街的店鋪特色,每隔一段空間增設供人休憩的停留空間,在購物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別樣的景觀。

4.3 藍色的海洋花園

本項目在對晶品高層住宅進行景觀打造時以藍色的海洋花園為主題,強調突出其大體量的水體,從入口處的長條形景觀跌水池過渡到轉折節點處的人造淺灘,往里延伸至中心區域的泳池,打造一種臨水而居的景象。周邊的景觀節點代表了水中的漣漪,連接各個景觀節點的景觀道路好似水中的波浪。因而,此地塊的鋪裝及植物相應地被設計為波浪和漣漪圖案。同時也彰顯出新藝術風格設計中的有機形式和曲線感。水的主題提升了本項目景觀設計的靈魂,帶來新鮮、恬靜、純凈和整潔的感覺。

4.4 植物配置

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本項目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可考慮到耐鹽堿、抗風沙的植物。入口處景觀,其擴展的空間,明快的布局形式,選擇高大挺拔的植物或者樹型干凈、簡潔的喬木強化入口的道路軸線關系。街道景觀是入口區域的延伸,沿路兩旁有規律的種植綠色行道樹,有很好的引導效果,目的在于創造一個舒適愜意的通道。商業景觀,主要以灌木和草坪的簡單形式呈現,另外,喬木和開花植物的搭配不僅軟化了大面積的硬質景觀,同時也更好的烘托出該區域的商業氛圍。庭院景觀主要展現其寧靜的植物空間,其配置手法多以常綠喬灌木組成復層林,并配以花灌木錯落栽植其間,形成一個四季郁郁蔥蔥的綠色屏障,在植物的圍合里,使人感到封閉安全、寧靜安逸、簡單舒適而又富于變化的景觀空間。水岸景觀則引用一些柔和或自然形態的灌木以加強水岸景觀的自然風貌,多干喬木、開花喬木或成叢或獨植也可為水岸邊提供宜人的樹蔭及景致。

5 結語

城市綜合體在發達國家已擁有一套成熟的市場分析、市場策劃、招商引資、規劃設計、物業管理的運作模式。近年來國外先進的地產開發模式在中國得到實驗,北京、深圳、廣州、上海等一、二線城市已開始大力開發城市綜合體,且大部分獲得了成功,并日趨成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主流模式就是區域開發模式,是大規模的區域開發,其核心點就是解決綜合配套的問題,商業、酒店、休閑娛樂等一系列的配套問題。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解決了規劃設計建設難、開發節奏把握難、國外成功案例結合本土文化難、招商營銷難等問題后,中國的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必將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篇10

1、 目前我國當前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理念

目前城市的多功能開發需要城市商業綜合體,大多數的房地產開發商會把開發放在單一的功能上,把其它作為附屬配套,包括純住宅的開發、純商業的開發、純酒店的開發、純寫字樓的開發。城市綜合體是把酒店、寫字樓、大型商場、商業街以及高檔住宅都集中于一起,各種功能集中在一起,使其各功能之間能夠互補,在城市休閑娛樂廣場中包含大型商業中心及商業街,不僅充滿商業氣息,而且充滿激情。寫字樓的主要功能是辦公,酒店的功能是提升消費檔次,住宅及公寓是大家居住的空間,無論是夜晚還是白天都是活力無限的。各個功能空間即相互協調又相互補充。不僅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得到滿足,而且還能夠滿足大家的休閑娛樂等方面的要求。能夠充分體現出城市綜合體的多功能性,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它的獨特性,成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商圈。

第一、對于壽命周期成本概念,無論是建設開發項目,還是拆遷、運營都需要考慮成本最優化,將傳統的核算理念進行更新,這便要求優化建筑設計,并要不斷創新,這對我們觀念轉變是非常有利的,對總體成本的長期化進行控制。綠色生態與建筑環保節能是我們現代城市開發的宗旨。第二、商業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的最佳配置,商業規劃需要與建筑設計概念設計同步,建筑設計方案決定了招商及經營管理方案的結果,在合理分布建筑空間的不同業態,這樣形成的貨流動線與客流動線才會更加合理。第三、這樣創造出的城市綜合體建筑更加具有生態化,通過不斷增加綠化空間,這樣的環境場所才更加具有人性化。才會在城市建設中建成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公園、五星級酒店、寫字樓、美術館、購物中心等。把綜合體的多功能空間與休閑娛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寫字間及高檔酒店的主塔樓,可以創造出良好的藝術氛圍,其中還建有各個類型的餐廳,都會成為現代綜合體的新一代榜樣。

我國新時期提升城市商業價值綜合體的五個方面

第一、把不同產品與物業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的方法,將酒店、購物中心、商業街區、寫字樓及酒店公寓等優質的地理位置,做好黃金分割。第二、確認好物業的比例后,尋求并調整好業態比例,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優秀的商業價值。第三、經營管理策劃的良好運用,可以吸引一流品牌的酒店,同時可以引進一流的主力百貨商場,最后引進大賣場,能夠將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價值得到最大的提升,并將其最大優勢發揮。第四、通過創新主題文化,從而提升整個物業的價值和品位。第五、通過提升城市規劃綜合體的視覺形象,連接好裝修設計與視覺形象的銜接工作,對整個項目的商業價值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3、我國新時期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綠色節能設計。

第一、基于建筑平面的節能設計,不同空間功能的有機聯系以及多種經營功能的水平并置將成為商業綜合體的重要特征。經營功能的不同對經營空間的材料、形式、尺度等也有不同要求。商業綜合體的組織變化的平面功能豐富。由于公用性強的商業綜合體建筑,需開放流通其內部空間,不宜其單層面積過大,同時增加夏季制冷負荷。從建筑設計節能角度來講,需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根據其設置的防火分區,需將其能耗的區劃處理考慮在整體設計中。商業綜合體的主要經營場所是主區,輔區為商業經營提供正常運行之重要保證。主區為消費者服務,需有很高的舒適度,較大的室內外溫差,輔區空間人員的活動較少,簡單的形式空間,較低的溫度條件,較小的室內外溫差。就目前而言,多功能性是大型商業綜合體的主區部分的重要條件,但從管理中的方便性和整體形象性等角度分析,如果集中設置相同的功能在其經營空間中,又采取不同的方式來進行不同功能的處理,會導致顧客出現在各個經營分區內的分布不均,從而增加耗能。

第二、在節約能量方面設計中的耗能設備,中庭、步行街在商業中合體中一般選擇透明材料將其覆蓋,一般采用直接照射太陽光的方式進行自然采光,這種方式僅僅是初級自然光的利用,通過建筑的剖面設計將自然光進一步運用到中庭剖面中,使其有利于自然光的均勻分布,并在設備通道中選用反光材料,使自然光能夠進入建筑物的深處。再把各類飾物的自然光與反光材料進行結合,便可以將自然光反射到建筑物的內部,運用以上方法就會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無論是在建筑設計還是改擴建工程中,都需要有效的結合商業照明設計,都能夠營造出主題的整體場景氛圍。與此同時,不同的功能分區也能夠分開,而且能夠滿足照度及照明方式需求。

第三、功能多且具有復合型的商業綜合體,需有較大的人員活動量,考慮到商業綜合體的實際經營情況,我國在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建筑設計,并與業主、營運單位保持緊密、良好的溝通能夠將經營空間的分割情況提前預設,將采用的送風方式與業主的經營需求緊密有效的結合起來,設計出合理的風口布置方案,并滿足模數化,使相鄰的風冷量得到平衡分布。合理分布不同空間的制冷需求,從而將更為有效、充分的利用冷源。

4、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商業綜合體的特點,詳細分析和論述了我國當前城市綜合體的特點和功能。又從價值體現和設計理念兩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國新時期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的論述性及觀點性,并在最后,系統分析了中國城市商業綜合體綠色建議及構思。

參考文獻:

篇11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 design means; futur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綜合體建筑的定義,是將公寓、公園、寫字樓等多種具有城市生活功能空間進行合理組合搭配,構成一個可以實現高效率、多層次工作狀態的建筑組合。現實生活中,綜合體設計可以使各種城市建筑相互搭配、相輔相成,做到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從而使其能夠適應城市多樣化生活的需求,并進行自我更新與調整,以促進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城市商業綜合體更是促進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條件。

城市商業綜合體出現的必然性

1.1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簡稱是商業綜合體,英文名稱為HOPSCA,它是隨著城市功能的多樣化、規模大型化、以及空間與流線組織復合化而逐漸發展的一種新的復合地產,因此它統領著當今的地產模式,被稱為當今地產模式的最高形式。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英文名稱是由酒店、寫字樓、公園、購物中心、會議中心等的首個字母組合而成,每個商業綜合體至少由以上三種功能復合而成。各部分功能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互助互益的關系。它是以一種功能為主、多種功能為輔配套齊全的多功能建筑群,它是城市功能的綜合版,它具備了一座城市應有的功能。

城市商業綜合體整體布局完善、功能齊全、特色分明,它是多樣化化、分散化、多層次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它具備商業配套和生活服務的雙重模式,是現展的主流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城市商業綜合體對一個城市經濟及商業的發展具有極大推動作用。

1.2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的必然性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的必然性有兩個:

首先,第一個必然性就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城市也隨之發展,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所需的工作崗位增多,美好的城市生活的夢想在越來越多的人心中扎下了根,一些經濟收入水平較高的城鎮家庭搬進了城市居住,同時一些農村的務工人員大肆涌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日益膨脹。同時,由于城市的發展,導致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加深。這兩個原因導致各種矛盾的日益暴露,例如:個人生活成本加大、經濟運行效率降低、高品質的生活需求、缺乏景觀和活力等等,伴隨著各種問題的產生,人們積極尋求一種適合的解決方案,于是城市商業綜合體應運而生啦!

其次第二個必然性就是城市商業綜合體對城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它適合現代都市的發展,從其自身而講,它是三維空間開發、多功能空間組合、立體交通體系的結合體,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滿足多種需求、改善區域交通等的重要作用。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特色

2.1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外部設計特色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外部設計特色主要有:高可達性、高密度集約性、整體統一性、功能復合性、土地使用均衡性、空間連續性、內部與外部聯系完整性等特色。高可達性,城市商業綜合體通常位于交通網絡發達的城市功能集中的幾何中心處,像交通的沿線地帶、城市中心地帶、商務區等,因此說,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特色具備與外界聯系緊密的發達的城市交通網絡及信息網絡;高密度、集約性。建筑的高度和建筑密度都很高,形成高聳的高樓大廈的景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人口密度大,白天、工作日工作人群進出密集,夜晚及周末消費人群進出密集,城市商業綜合體依據白天與夜晚、工作日與非工作日所需的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補,形成多功能、全面的建筑群落;整體統一性。設計風格統一,城市商業綜合體中,各個單體建筑聯系緊密,互相影響和配合,同時,城市商業綜合體與外部的聯系緊密、協調、整體、統一;功能復合性。城市商業綜合體擁有城市的多種功能,如:商務辦公、居住、文化娛樂消費、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等,因此,其自身可以實現完整的生活、工作配套運營體系。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各個功能聯系緊密,缺一不可;土地使用均衡性。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及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避免土地過分集中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重要設計特色。對于不同的土地要進行不同功能的建筑群分工,對于不同時段商業綜合體的功能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如晝夜之間、假日和工作日之間對商務、消費等的需求就會不同;空間連續性,空間的連續性在設計時會從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即橫向和縱向兩方面。橫向即在城市商業綜合體進行設計時,會從整體上進行思考,其各功能具有相互聯系性,只要一個功能發生改變,整體也會隨之改變。縱向即建筑物的立面會影響綜合體的整體性,因此,必須保持建筑風格的整體性、統一性。綜合體要形成空中、地下和地面多層次的聯系,形成互補的流動的空間體系;內部、外部聯系完整性。城市綜合體內部具有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及信息網絡體系,通過完善的交通網絡體系,商業綜合體內部的各個功能形成有機聯系,城市商業綜合體對外界的依賴性較強,外界的交通體系直接影響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和效率。

2.2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在設計特色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部設計特色主要有:大空間尺度、通道樹形交通體系、高科技集成設施、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等。大尺度空間,室內外空間較大,一方面與現代城市規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則與建筑功能的多樣化相匹配,是多功能的結合體;通道樹形交通體系,將內部交通與城市交通系統聯系起來,與公共空間形成完美的結合,形成一套完善的交通體系;高科技集成設施,綜合了高科技和高智能,采用了最先進的高科技設施,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這種建筑形式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通過一些設備及照明設施等的運用,形成豐富多彩的現代景觀及宜人的環境。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未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我國東部得一些沿海城市逐漸形成了以大型購物為中心,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在國外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卻僅僅只有十年的發展時間,其中的一些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與此同時其發展也呈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業態具有多元性和多變性的特征,所謂多元性就是指業態的種類復雜多樣,例如:零售、餐飲、娛樂、辦公等主要功能,多變性是指商業空間的設計要隨商業業態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地域的商業綜合體其特征也不一樣,因為它本身所處的文化圈都不相同。零售包括賣場、商店、百貨等組織形式,要根據招商情況對其面積大小、樓層以及所處位置進行安排。通常對那些具有號召力的大型店是首先進行安排的,大型店的布局,應在每個樓層都有分布,以保證每個樓層的人流量都均衡,在每個出入口附近都要布置一些指示牌或指示條幅等,以方便顧客。面積特別大的賣場設置獨立的入口,與其他賣場做出區別。餐飲店包括中餐、西餐、快餐、食街等類型,餐飲的平面布局迄今為止還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應該集中布局在某一樓層,以便顧客行走目標明確。餐飲業對城市商業綜合體內的環境質量要求比較高,應盡量爭取直接采光以及優雅的環境,這樣有助于吸引住顧客。娛樂包括歌舞、影視、休閑等方面,娛樂的業態較其他的少,但是很多商家將其作為特色來經營,這樣可以提升競爭力。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及科學技術水平的發達,城市商業綜合體越來越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為了明天的美好家園,城市商業綜合體必會不斷生物向前發展,其發展速度及發展潛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篇12

1、引言

我國社會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國城市化的速度也在逐步增大。打造城市綜合體,一方面符合社會需求以及能夠緩解土地資源緊缺的現狀;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有限資源空間進行利用,創造產業效益最大化。現階段,城市綜合體已經成為我國眾多大中型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比如濟南竭力打造16個城市綜合體,杭州市100個城市綜合體,合肥已經在建的城市綜合體也多達20個,昆明正在開發規劃運營的城市綜合體也有12個。本文對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途徑進行分析和探討,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2、城市綜合體概述

2.1 城市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綜合體與傳統的城市概念有很大區別,傳統的城市被劃分為眾多功能片區,隨著城市的發展的同時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功能分區中人員跨區流動導致交通擁擠現象,城市綜合體的出現可以解決此類問題,可以將辦公、商業、居住、餐飲等不同功能集中在一個城市區域,人們在此進行工作生活,因此我們可以把城市綜合體的概念總結為,城市通過整體的商業地產進行規劃開發,將城市的生活空間,比如辦公、娛樂、商業、餐飲、交通、居住、賓館、展覽、休閑、商務以及會所等功能,統統組合在一起,確保各個功能既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又能組合成一個規模較大、功能眾多的現代化城市。

2.2 城市綜合體的特征

與傳統的城市相比,城市綜合體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可達性:比如城市CBD、城市副中心以及規劃中的未來城市中心等,都是城市綜合體可能出現的地方,這些地方有著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集中的顯著特點,并且與外界交通網絡、信息網絡較為緊密。

(2)高密集性:建筑密度高、建筑高度高、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密集、消費人流集中以及功能較為全面和集中。

(3)整體性:城市綜合體的建筑風格比較統一,其中的每個單元建筑也可相互配合和影響,都有相當便捷的可達性。城市綜合體的內部建筑與外部空間在環境協調方面要符合整體性。

(4)功能復合性:城市綜合體的功能可以依靠自身來實現,比如商務辦公、居住、酒店、住宅、商業、文化娛樂、交通出行等,形成了城市綜合體的功能復合性。

2.3 國內外城市綜合體的發展現狀

國外發展城市綜合體最早的是美國,美國的紐約市曼哈頓區就是城市綜合體的典型代表,曼哈頓街區匯集了百老匯、帝國大廈、華爾街、中央公園、聯合國總部、大都會歌劇院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除此之外還有洛克菲勒中心、泛美有限公司總部大廈、克萊斯勒大廈等造就了曼哈頓世界著名的城市綜合體,是建筑群密度、人口密度、土地資源利用率統一優化的結果,集合了辦公、賓館、消費、居住以及娛樂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是現代城市發展的范例。

歐洲在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方面,較之美國有些落后,而且實例較少,究其原因是由于城市大多歷史悠久。瑞典的魏林比新城是歐洲城市綜合體的典型代表,是斯德哥爾摩的衛星城市,以公路和鐵路與其相連,城市中心匯集著辦公、商務、娛樂和交通等諸多功能,并配備完整的行政管理、商業街、學校、文化、娛樂以及教堂等設施,能夠給居住在此地的居民提供完整的生活服務,是歐洲第一代城市綜合體的杰出代表。除此之外,于1986年建成的拉德芳斯也是城市綜合體的著名范例,其位于法國巴黎西北方向,是巴黎市主軸線上的最西端,其原本是一個老城區,之后經過改造,并且附加了許多功能,現在已成為新老城區改造開發的代表。

日本由于土地資源較為緊張,而在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方面較為在意土地利用效率,從進入20世紀開始就開始尋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道路,已經建成的城市綜合體有福岡博多運河城、東京六本木新城以及慧比壽商業中心等,都強調城市綜合體的立體化建設和交通網絡體系,一方面體現了互動式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城市配套設施,共同構建了立體化城市綜合體。

與國外相比,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較為落后,盡管在過去的20年間也積累了眾多經驗,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水平和國外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現階段,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綜合體的任務和目標已經成為我國城市謀求迅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3、我國城市綜合體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城市綜合體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城市綜合體兩面性,既要了解風險,又要規避風險,不要盲目崇拜城市綜合體,應該從風險中尋求發展的道路。最近幾年,我國城市綜合體的推廣帶動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質的提升,比如香港銅鑼灣、北京華茂中心、深圳的華潤萬象城、上海恒隆廣場等,都已成為能夠代表城市形象的名片,然而在發展城市綜合體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城市綜合體項目作為具有重要價值的運營模式,其開發技術和投資復雜程度也非常巨大,其能夠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勢必會有一定的風險,一旦投資決策失誤,區域經濟把握不準確,行業市場變化莫測,資金鏈斷裂,或者是后期經營管理不善,都有可能導致城市綜合體走向失敗的道路。總而言之,城市綜合體是一個有風險的系統工程,其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金融風險

一般而言,城市綜合體存在較高的金融價值,較高的價值去買地,然后以寫字樓、公寓等開發形式低價出售,形成了一種投資金融風險。城市綜合體的規模比較大,開發周期比較長,投資金融管理比較復雜,國家金融政策的變化會對城市綜合體項目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資金運營失利、資金鏈斷裂等嚴重現象。

3.2 項目規劃風險

城市綜合體的項目規劃設計風險主要是由于對區域環境、區域位置以及區域條件等進行錯誤估計,導致城市綜合體項目規劃及設計方向與市場產品定位有所偏離,致使城市綜合體出現戰略性風險,因此需要對城市綜合體與其他區域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考慮,比如交通、通訊、信息網絡等。

3.3 市場競爭風險

城市綜合體的市場競爭風險主要來源與競爭對手、房地產開發商、政府部分、購房者以及租戶等的競爭。

3.4 招商風險和運營風險

城市綜合體項目的利益來源主要是商業、物業的租賃以及經營期間長期積累的經濟利益等,因此城市綜合體項目和普通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一樣存在招商瓶頸、商業地產運營能力以及運營資金鏈等問題,一樣有招商風險和運營風險。

3.5 行政干擾風險

城市綜合體屬于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城市的核心部分和重要內容,是城市向外宣傳的城市名片,容易被地方政府所干擾,存在行政干擾風險。

4、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途徑

現階段,我國城市綜合體項目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城市綜合體將繼續某種發展模式,確保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途徑:

4.1 開發城市灰色空間

盲目擴張城市反而給城市的發展帶來許多危害,人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可以從廢棄用地的再次開發著手,歐美國家已經走過這條發展道理,我國可以進行相關內容的嘗試,我國比較成功的案例有上海閘北地區、沈陽老工業地區的再次開發等。

4.2 擴大小型化、小規模的開發模式

規模較小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是歐美國家城市綜合體的發展主流模式,其原因是由于小規模的城市綜合體經濟發展緩慢,處于可控制的速度之內,而且小規模城市綜合體便于實施,最重要的是風險也相對較小。盡管巨型城市綜合體并非人們所喜歡,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集群效應,巨大城市綜合體需要考慮的也不僅僅是選址、占地以及設計、規劃、開發、風險等諸多問題。

4.3 塑造親和力以及傳統街區

規模較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其開發條件也相對較為嚴格,因此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可以另辟蹊徑,采取塑造親和力以及傳統街道,一方面體現了人們對傳統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價值導向的回歸。成功案例有上海的新天地、田子坊等。

4.4 其他對策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一些更為具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做好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的服務。(2)合理規劃設計城市綜合體項目的建設。(3)保障城市綜合體建設的用地。(4)加強城市綜合體建設的財政支持。(5)加強城市綜合體建設的組織保障措施。

5、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綜合體的開發不僅僅是一個地產項目,更是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運營的重要問題,本文對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途徑進行分析,對我國城市綜合體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我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途徑,然而這些途徑并非適用于每一個城市,不能生拉硬拽,需要結合城市自身的特色,才能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篇13

Key words: the city complex meaning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城市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綜合體就是建筑綜合體的升級和與城市空間的延續,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游憩等各類功能復合、相互作用、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的街區建筑群體。它包含各種城市功能,有商務辦公、居住、酒店、休閑娛樂、縱橫交叉的交通及停車體系,有些還具備會展功能和完善的街區特點,是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同時城市綜合體通過街區的作用,實現了與外部城市空間的有機結合、交通體系的有效聯系,成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伸了城市的空間價值。

二.城市綜合體的本質

城市綜合體是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城市形態。與建筑綜合體比較,城市綜合體是建筑綜合體的高級開發階段,是現代城市發展背景下的卓有成效的開發模式。這種開發要求建設過程更加復雜的相互配合、協同發展,它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城市總體規目標更緊密地結合,要求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來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除了含有建筑綜合體的所有復合功能和形態外,在表現形態體現為更多的相鄰綜合體的集群,其規模比建筑綜合體更為集約、規模更大、而且,其與外界的聯系比建筑綜合體更為緊密,甚至其運作更受外部環境如交通的制約。因此,城市綜合體是一個社會多生態系統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建筑數量、種類和功能的疊加概念。

三.城市綜合體的特征

1.超大空間尺度

城市綜合體是與城市規模相匹配,與現代化城市干道相聯系的,因此室外空間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規模和尺度的擴張,建筑的室內空間也相對較大,一方面與室外的巨形空間和尺度協調,另一方面則與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2.功能復合性

城市綜合體自身可以實現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運營體系。其擁有城市的多重功能:商務辦公、居住、(包括酒店、住宅、居住公寓等)、商業、文化娛樂消費、完善的交通出行系統,形成城市綜合體的多樣性和復合性。同時,各功能之間聯系緊密,互為補充。

3.通道樹型交通體系

通過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的有機規劃,將建筑群體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街道、地鐵、停車場、市內交通等設施以及建筑內部的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Access Tree)體系。這種交通系統形態打破了傳統街道單一層面的概念,形成豐富多變的街道空間。

4.現代城市景觀設計

應用現代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境設計是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特征。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街具的功能日趨追求綜合效益,其細部設計的越來越符合人體尺度的要求,布置得位置、方式、數量更加考慮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特點。同時,街具于周圍的環境要求更加協調,從而豐富了街道空間景觀。另外,街具材料要考慮環保節能要求,做到與環境的和諧和可持續

5.高科技集成設施

城市綜合體既有大眾化的一面,同時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其先進的設施充分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這種建筑形式產生的重要因素。室內交通以垂直高速電梯、步行電梯、自動扶梯、露明電梯為主;通訊由電話、電報、電傳、電視、傳真聯網電腦等組成;安全系統通過電視系統、監聽系統、緊急呼叫系統、傳呼系統的設置和分區得以保證。

6.高可達性

城市綜合體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的區域,如位于城市CBD,城市的副中心或規劃中的城市未來發展新區,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

7.整體的統一性

建筑風格統一,城市綜合體中各個單位建筑互相配合,影響和聯系;城市綜合體中建筑群體與外部空間整體環境統一、協調

8.土地使用均衡性

城市綜合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避免土地過分 集中某一特定功能:

不同種類的土地相對均衡地分布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群

兼顧不同時段對綜合體中各個功能的不同使用,例如晝夜之間,工作日和周末之間不同時段,會對商務、商業、居住、娛樂消費產生不同的需求

9.空間連續性

平面連續性

鑒于城市綜合體各功能的相互聯系,其設計通常采用整體設計,其中任何一項功能都會影響整體效果

立面延續性

立面會影響城市綜合體的統一性,因此,要保持城市綜合體內建筑物風格的統一,就是要使立面由延續性空間的連續

由于城市綜合體優越的區位性質,其中各功能的建筑體之間均通過空中、地下和地面形成多層次的聯系,形成互補的、流動的、連續的空間體系

四.城市綜合體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1. 城市綜合體構建了城市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城市綜合體集合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會議會展中心、星級酒店、游樂世界、休閑中心、特色餐飲街及大型公寓等,形成多種功能配套的商業集合體,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商業價值互動基礎,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極具效率的都市商業服務方式;多種業態之間彼此良性的互動作用強化了各自的功能,放大了彼此的價值,從而取得了1+1遠大于2的整體效能,構成了一個更具生命力的的城市商業生態系統。

2.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集約發展的一個創新

綜合體不但有機聯系和組織了內外各個功能系統,而且與城市的公共空間之間建立了連續、有機的聯系。城市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向城市開放,延伸了城市空間,使二者形成一體化特征:城市公共空間融合到城市綜合體內部,城市綜合體成為城市的局部。這種空間一體化的過程也是城市綜合體城市化的過程,構成了集約化城市的基礎。

3. 城市綜合體適應了當代城市低碳的發展要求

城市綜合體具有的緊湊、集約、復合和規模化發展特征,使得城市運營的效率大大提高,建筑、交通、能源、產業等碳排放大量減少,這就使得城市綜合體成為低碳城市發展中重要的發展路徑。同時,城市綜合體集成整合了各種低碳技術應用,通過減源增匯的途徑達到零污染、高效宜居的持續發展目標。

4.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經濟增長的自然需求

放眼國際大都市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當城市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以后,城市信息、資金、商務溝通為主題的現代服務功能將占據重要的位置,商業、商務、信息交換頻繁,各類功能的疊加和復合也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由此,城市經濟價值的需求,必然要求與之相匹配的滿足城市經濟需要的建筑,城市綜合體也便由此“應運而生”了。

城市綜合體具有強大的城市空間整合能力,具備了承載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功能,進而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如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帶動周邊土地的增值,增加稅收,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旅游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活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時匡,加暈.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红原县| 内黄县| 阿城市| 廉江市| 志丹县| 建昌县| 建宁县| 南召县| 孝昌县| 湘潭县| 德江县| 长乐市| 池州市| 霍州市| 扎兰屯市| 石狮市| 康乐县| 招远市| 缙云县| 阳山县| 枣阳市| 阳西县| 合作市| 宁南县| 大余县| 册亨县| 定南县| 南汇区| 天长市| 海阳市| 泾阳县| 九龙坡区| 北海市| 湖口县| 博客| 镇巴县| 达日县| 三明市| 拜泉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