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級評職稱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為特定的崗位培養特定的人才
經過調查與研究,再結合專業特點,平面設計可以采用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一般有二個學期的基礎學習,三個學期的專業設計學習,一個學期的實踐。第一、二學期學習基礎知識,第三、四、五學期學習專業課,同時進行相關的技能訓練,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設計一些主題項目,第六學期則主要是實踐,進入專業教師技術服務的設計公司,所有學生參與公司的設計項目,可以采用工作組的形式來組織學生。這樣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崗位情景,讓學生適應公司的運作模式,以便將來畢業后可以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在分組時,每組大約4到6人,并安排一個項目負責人來進行項目整體的協調與組織,根據學生的特長分派適合的任務,例如草案設計、圖紙表達、設計報告等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負責人還要促進學生在工作中互相學習,學會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真正進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應用性,讓學生直接參與、感受實際設計項目是怎樣運作的,把學生培養成公司真正需要的實用型人才,而不是只學了知識卻不會運用的應試人才。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符合科學規律,把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重點,以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培養,最終通過實踐培養出社會真實需要的人才。
(二)專業課程體系構架
要注重培養平面設計專業人才,這是教學培養的目標,更是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知識不等于能力,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結構,應該分開分析,通過基礎知識的傳授,培養新型的應用能力。學校可以通過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了解未來人才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并結合企業單位專家意見,形成平面設計專業自己的新課程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大致分六個模塊,這是最基礎的體系,運用到不同的工作中并不是絕對獨立的,是相互融合,但也有自己的特點。簡單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專業素養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環節。新課程體系主要是從能力角度出發的,教育指導思想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直接可以說是為了更好地應對工作。
(三)注重工作過程,加強專業課程培訓
工作過程事實上是指在企業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務的整個過程,不管完成地好不好,都是要有結果的。這就要把企業的工作流程體現到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個直接面向社會的教學系統。這是直接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是一種模擬的崗前培訓,使學生畢業后更好地走向工作。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具體了解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更直接的的方法就是針對職業崗位模塊的特點,建立相應的校內訓練平臺。更是可以引入企業機構,讓學生參加真實的項目的制作,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說從最開始的草圖到后期的修改,學生要掌握核心軟件技術,特別是新興的高科技。這也方便了學生熟悉生產環境,學會如何與工作伙伴相處,培養最重要的應變能力。
三、學生獨立完成完整的項目
如果學生一直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原本的實踐意義。他們應該獨立完成項目,在之前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完成后師生對項目進行分析。根據制定的方案,學生獨立去完成,要保證整個項目是按照真實的工作過程來進行,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同學們在探究過程中完成任務,應對各種突發問題時積極思考,不是想著尋求幫助,已達到項目規定的要求為標準。
篇2
篇3
篇4
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論文可以發表在報紙和雜志。一般省級及其以上公開發行的報紙和雜志即可滿足要求。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諸如增刊、副刊、以書號代刊號的雜志、論文集等上面發表的論文,評職稱時候,視為無效。要的朋友們一定要睜大眼睛。
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整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2005年前,很少有職稱評審單位對參評人員的期刊做真偽鑒定。但隨著近幾年的非法出版,私印克隆刊等情況的不斷曝光,全國各地的職稱評審單位明顯加大了對學術期刊的檢查力度。一大批沒有CN 刊號的假刊被查,也有很多非法印刷克隆刊的團伙被抓。有效檢查刊物的合法性是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的。
每年都有一些新刊物的誕生,同時也有一些舊刊物的停刊。哪些刊物是正規合法的?如果沒有互聯網,將很難作出十分正確的判斷。但是有了互聯網,情況就不同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為了方便各地的有關部門對刊物的合法性進行快速有效的鑒定,特意開設了一個期刊檢索窗口。
凡是正規的期刊,新聞出版總署都會將刊物的信息錄入其中。新誕生的刊物會第一時間錄入到檢索系統,停刊的刊物也會第一時間被從檢索系統中撤出。這樣,我們再判斷一本刊物的正規性與否,只需輸入刊物名稱,檢索一下就可以了。檢索不到的自然就是假刊,自然在假刊上也要算無效。
但依然有人鉆漏洞,一些非法份子使用跟正規期刊一摸一樣的封面和刊號信息,但內容卻完全換成自己的,這樣做出來的克隆刊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檢索系統里就無法判定是否正規的。
另外目前任然有些非法份子提供所謂的包寫報發表服務,這些人難道真的有這么多專業搶手提供寫文章服務?毋庸置疑這些基本都是在網上抄襲,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侵權的事件發生,什么北大教授文章抄襲曝光,什么高級官員任職報告抄襲曝光等等這些事件再一次給我們的作者敲一次文章嚴謹性的警鐘。
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以及雜志社明文規定是不提供任何包寫報發表的服務,并且所有投稿都必須通過反抄襲軟件的認證。
所有正規期刊刊登的文章都會被登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數據庫等學術論文數據庫,這些數據庫里可以很容易查找到某一期的所有文章。
職稱評審單位在檢查參評者的期刊雜志的時候,只需要將雜志的目錄跟知網或萬方的登錄數據對比一下就可以辨別出真假。
新聞出版總署和知網、萬方、維普的同時檢查也逐漸成為了職稱評審單位對“刊登作者學術成果”的刊物進行檢測真偽的有效手段。但無論是中國知網還是萬方數據庫還是維普數據庫,通常要在雜志出刊后的3個月內才會登錄該期文章。
一般的登錄過程是:雜志出刊后,雜志社向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遞交光盤版的期刊數據,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會根據自身的更新速度將光盤數據錄入系統。因為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在3個月內才會登錄完。
這就要求我們的作者必須提前,才可以在職稱評審中用得到。而通常在投稿到出刊之間又需要1-3個月的時間。
比如現在投稿的文章,發表時間一般安排在3月份之后,這樣發表的文章在6月份的使用中就絕對沒有問題。而每年4月份的職稱評審通知,通常是在當年出通知。等作者收到通知再,通常就會錯過了時間。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作者,如果是為職稱,需要早做準備。但是,根據職稱論文所投期刊不同,我們需要準備的時候也各不相同。
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核心期刊論文是自己說明論述內容最真實的反饋,要做到實事求是。即使與預期不相符的研究結果都要明確道出,數據、緣由等信息,要做到根據實際情況精準繪畫,不能夸大實驗結果博眼球。隨意撰造虛假信息是不可取的行為。核心期刊又有哪些呢?
第一種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要目總覽》)。《要目總覽》收編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學科類別的中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