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擅長描寫當下都市生活,她劇中的人物、劇情總是那樣鮮活生動,與時代同脈搏。看她的劇,從未感覺與時代脫軌,她永遠走在時尚前沿。
王麗萍寫的是中國從家族文化向社區文化轉型時期的城市生活,不重復自己,也不重復別人,她作品的難能可貴就在于此。一切曾經的社會關系在這里都發生了變化,一切曾經溫暖過我們的人情在這里都逐漸冷漠。王麗萍卻能夠依然從這里捕捉到人性的溫暖,而且孜孜不倦地把這種照亮生活的作品虛構出來。這也正是她的作品能夠推薦到國外,深受歡迎并且獲獎的原因。
高滿堂、劉和平、王宛平、彭三源、李瀟等著編劇大力推薦
楊立新、胡歌、閆妮、王曉晨、萬方等著名演員傾情推介
劉江、姜偉、安建等著名導演極力舉薦
王麗萍,著名編劇,獲得國內外眾多獎項,其作品《媳婦的美好生活》被主席推介到非洲,影響巨大。
代表作品:《媳婦的美好生活》《錯愛一生》《保姆》《雙城生活》《大好時光》《生活啟示錄》《我家的春秋冬夏》《歲月如金》等。
主編:
袁縉村,遼寧省昌圖縣人,1969年2月生,博學電視劇制作人。業余從事電視劇作品評論研究,編著有《評說高滿堂》等。
蘇競元,1982年出生于福建,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青年影視編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
朋友圈
自序:The Times we had
A篇 王麗萍與時代同行
大時代中的小故事
——從王麗萍劇作看中國城市居家生活的變遷 鄭 月
東方傳統倫理觀念在中韓電視劇中的風格化呈現
——以王麗萍編劇作品為例 謝燕南 薛軼文
時代性的血緣關系
——王麗萍電視劇與上海市民文化 楊 曦
寫心 創心 慈悲心
——編劇王麗萍作品賞析 許曉青
當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留下的是原來看不見的 李集慶
關于王麗萍電視劇本創作特點的研究 韓亞娟
B篇 拉片子,評好劇
女性小人物“編織”下的社會情感圖譜
——評電視劇《保姆》人物設置與情感線索的關系 章 贇
錯愛一生》:傳統故事原型的再創新 伍文君
錯愛一生》:一部關于謊言的懺悔錄 楊文火
大好時光》:與時俱進的家庭美好 陳 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評《大好時光》電視劇 龔 艷
都市青年的內心漂泊之旅
——評《大好時光》劇作 王寧娜
“這就是生活”
——重溫電視劇《生活啟示錄》 王雪平
生活啟示錄》:家庭倫理劇中女性角色的嬗變 袁智敏
理解 包容 信任
——《生活啟示錄》賞析 董必成
生活啟示錄》啟示生活路 姜 鳴
淺析電視劇《生活啟示錄》的現實意義 樊碧博
文化碰撞中的親情表達
——評電視連續劇《雙城生活》 廖海波
雙城生活》:有情世界的倫理建構 于麗娜
人間大愛,唯仁與善
——評《歲月如金》 李 克
簡論王麗萍家庭倫理劇《歲月如金》的敘事結構 王玉玉
論王麗萍作品中角色關系秩序的變遷
——以《我的美麗人生》為例 王瑞媛
我的美麗人生》:讓理想“門當戶對” 謝 夢
尋常生活的別樣況味
——評電視劇《我家的春秋冬夏》 吳 莎
情感勞動、身份差異、社會階層與情感資本
——從《我家的春秋冬夏》看王麗萍創作的社會學意義 余 莉
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林姣萌
媳婦的美好時代》:市井生活中的價值堅守 許 航
“婆媳劇”的多重維度
——論《媳婦的美好時代》的劇作特色 周倩雯
C篇 面對面
對話渡邊淳一 王麗萍
生活啟示錄》:啟示家庭劇創作 張頤武
王麗萍:《大好時光》屬于珍惜者 江躍中
我用《大好時光》的三段戀情寫透男人的整個世界 王麗萍 獨舌
人物》欄目王麗萍專訪
D篇 附錄
朋友圈
我正在溫哥華寫作,王麗萍告知她的作品評論集要出版,忍不住說幾句。前幾年她在一個創作會議上說過一句話,至今我不忘:在電視劇創作中,人多的地方咱不去!這句話我常引用,別人誤以為是我的發明,今天特此更正。這是一個在中國電視劇創作中難得的體會和獨立意識,正是這種獨立感悟,使她的劇作充滿個性,別人很難追風克隆。
我還記得前幾年,我和她還有幾位導演去韓國首爾參加中日韓編劇論壇,現場播了她的《保姆》,引起一片掌聲。韓國、日本編劇是識貨的,他們認為這個劇作的個性是不可復制。想來也是,她的《媳婦的美好時代》《雙城生活》《生活啟示錄》《大好時光》等等,都是寫都市生活的,她每出一部,跟風者蜂擁而至,但真的沒有一部能跟得上的。她為我們的都市生活劇每每帶來新鮮和驚喜,王麗萍視角是無法模仿的,這正應了她那句在幾十年創作中反復淘洗才得出的名言:“在創作中,人多的地方咱不去。”
——高滿堂,著名編劇,代表作《闖關東》《老農民》等
一個編劇能夠20年堅持寫同一類型的題材,而且是城市生活題材,是隨著時代的脈動寫中國從家族文化向社區文化轉型時期的城市生活題材,不重復自己,也不重復別人,這就是王麗萍,她作品的難能可貴就在于此。今天的城市生活十分難寫,因為天天在變化,變得無章可循。它既不是我們延續了幾千年的家族文化,又尚未形成西方城市的社區文化,城外的人紛紛擁來,城里的人卻一個也不愿出去。
一切曾經的社會關系在這里都發生了變化,一切曾經溫暖過我們的人情在這里都逐漸冷漠。王麗萍卻能夠依然從這里捕捉到人性的溫暖,而且孜孜不倦地把這種照亮生活的作品虛構出來。這也正是她的作品能夠推薦到國外,深受歡迎并且獲獎的原因。麗萍的作品評論結集出版,她希望我這樣一個生活在當下的“古人”談談看法,就是上面那些話。我最想說的是,在我們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我們的城市真能像王麗萍作品中描述的那樣美好!
——劉和平,著名編劇,代表作《雍正王朝》《北平無戰事》等
我與麗萍有著奇妙的緣份,我們名字只差一個字,都出身于軍人家庭,都有過軍旅生活,都為女性編劇,都擅長婚戀情感題材,不熟悉的觀眾往往會搞混了。
見到麗萍本人之前,早知其大名,她編劇的《婆婆媳婦小姑》早已風靡大街小巷,作為家庭倫理劇的經典,即使放到今天也絕不過時。
真正認識麗萍是2008年的一次中美編劇交流會,也許是共同的軍人背景出身,或許是名字相近,我們一見如故。
那次見面后,麗萍迎來事業井噴期,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一部接著一部:《媳婦的美好時代》《我的美麗人生》《雙城生活》《我家的春秋冬夏》《媳婦的美好宣言》《歲月如今》《生活啟示錄》《大好時光》等等。
作品產量高也便罷了,難得是幾乎部部皆為精品,暴款,收視率暴表,又拿獎拿到手軟。
王麗萍編劇,成為一部劇收視和口碑的保障。
在電視劇編劇圈里,麗萍是所有女編劇崇拜的偶像,她是編劇中罕見的有話語權的編劇,近年來更是成為品牌編劇。
從戲劇理論上探討麗萍劇作特點,不是我的強項,我只想說說,我認識的、作為編劇的麗萍。
麗萍的熱情可能是她最明顯的標簽之一,這個熱情不僅體現在待人接物,更是作用于創作本身。麗萍入行已經20年,20年的超重負荷,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我所認識的大部分博學編劇,到了麗萍這個份上,都會身心俱疲,職業病纏身,呈現嚴重的疲態,包括我本人。我們時常會有各種抱怨,甚至會極度厭倦寫作本身,曾經熱愛的寫作,會變成折磨人的酷刑。但我從未聽麗萍有過一句抱怨,她永遠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地投入寫作。
看著她興奮地描述她在寫作中的快樂和幸福時,我心里真是充滿感動,她已經是圈里舉足輕重的影視巨鱷,卻像一個新人般享受著寫作帶來的快樂,這個太難得。
麗萍是我認識的最擅長描寫當下都市生活的編劇,她劇中的人物、劇情總是那樣鮮活生動,與時代同脈搏。看她的劇,從未感覺與時代脫軌,她永遠走在時尚前沿。我想,這大約便是她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因為她從未遠離真正的生活。
熱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傳達充沛的正能量,這是一個編劇能做到的最美好的事情。這便是我認識的麗萍,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熱愛,能從點滴中生活尋找和發現美好的優美女子。
20年對于正值創作旺盛期的麗萍,只是一個路標,接下去還有無數個20年。我堅信,如麗萍般充滿生活熱情的創作者,生命不息,創作絕不會休止。
——王宛平,著名編劇,代表作《金婚》《幸福像花兒一樣》等
麗萍一直呆在上海。一想到這個眼前就浮現出黃浦江和濱江的大客廳中,麗萍就在那樣高大上的地方寫作。事實可能不是,因為從目前麗萍“暴露”的圖片上的蛛絲馬跡看不是,從麗萍在朋友圈曬的美食圖也看不大出來,但我知道麗萍每天都在深挖上海,還辦著規格不低的沙龍,這女子了得。
從她早期作品一直到現在,一直嗅見麗萍深挖的氣息,那些街堂巷弄的人和事,那些飛短流長或是蜜意深情。從她早期的《婆婆媳婦小姑》到《媳婦的美好時代》再到《生活啟示錄》,一路走來,至今能看見一個編劇在城市中的生活痕跡,也能看見那城的變遷,很溫暖,可觸摸,溫度濕度都感受得到。這就是一個寫作者和一個城的緣。有時覺得海派就是嗨皮的意思,不管是不是搭錯弦,我都這么覺得,就像她的《媳婦的美好時代》,至今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
這部戲看完及時集我就打電話祝賀過,足見其之好。人物、氣息、臺詞,沒得說。從那時到如今,我認為那是另一個創作階段的麗萍。寫到這兒,突然覺得上海被麗萍占領了。那好吧,下次準備打劫時,去上海。
——彭三源,著名編劇、導演,代表作《半路夫妻》《失孤》等
未曾謀面時,王麗萍老師在我心里的形象是個女超人。
對于一個編劇來說,長年保持旺盛的創作力絕非易事。寫劇本好耗心費神,劇中每個人物的命運起伏都要在自己身上預演一遍,一個人能全情投入地活一次已是不易,對于一個擁有二十多部成功作品的女編劇來說,實在難以想象她應該有多強大。筆耕不輟這個詞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的難度,壓力常人根本無法想象。
初見麗萍老師,以前心目中的超人形象被顛覆了。她的溫婉細膩,恬淡灑脫出乎意料,這樣一個溫雅的女人,怎么才能做到既要在幕后筆耕不輟,轉身又能在幕前登臺拜將,勝任制片人這種壓力巨大的工作。雖然工作量巨大到難以想象,但她確實做得有板有眼,游刃有余。我相信在她柔弱的外表下,一定有一顆堅韌強大的內心。
相識久了,逐漸發現麗萍老師的從容下還藏著鋒芒。“木以繩直,金以淬剛;必須砥礪,就其鋒芒”。多年創作積累的厚度和博覽塵世成就的廣度可以成就一個人,但是“鋒芒”兩個字尤為難能可貴。不是那種圓滑世故,老謀深算的妥協,而是對生活,對創作的另一種尖銳認知,這種態度既能給人鞭策,也能教人反思。麗萍老師的作品評論集即將問世,期待在書中,還能發現另一個與眾不同的麗萍。
——李瀟,著名編劇,代表作《大丈夫》《好先生》等
麗萍的劇本多為表達理想之作,每劇所描,皆填補著現實中的真實缺憾。在她的作品中,處處點綴著一位女性書寫者的善良意愿。中國的女劇人很多,麗萍獨顯的特點是棄暗投明的生活態度,不陰暗、不頹廢、不悲觀、不媚雅。角色們都在光明的舞臺上,演繹著各不相同的平民人生。這是曾經坎坷的女作家所少有的寫作態度,值得研究并學習。
——姜偉,著名導演、編劇,代表作《潛伏》《借槍》等
王麗萍老師是我事業上的貴人!我是由于拍了她寫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才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我這個導演。于電視劇這個行業來說,王麗萍老師也是貴人!因為《媳婦的美好時代》開先河地給銀屏帶來了一股清新溫暖之風,一直影響至今!我感謝能夠與王麗萍老師相遇,她一定能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多好作品!
——劉江,著名導演,代表作《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等
與麗萍相識多年,每次見面,印象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她的笑臉,溫婉而得體,謙遜且率真。無論什么話題,聊起來都不會因其鋒芒而讓人感到灼痛和不適。她是那種小資情調濃郁的人,喜歡分享她在咖啡館獲得的意外的驚喜和靈感,然而一定要舒服,她舒服,分享的人也舒服。在一個舒服的氛圍和語境里,她輕柔但卻頑強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所謂文如其人,戲如其人,麗萍的作品大抵暗合了她的為人作派。她的現實主義是溫情的,充滿了各種情調。《雙城生活》的合作是段愉快的經歷,那個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聰明,但誰又能說,小聰明里沒有蘊育大智慧呢?麗萍的戲,瑣碎的生活細節之外,從來不乏人生的頓悟。
——安建,著名導演,代表作《小姨多鶴》《雙城生活》等
如果你在網上查一下王麗萍這個名字,就會出現一串長長的她所獲得的獎項,還會跳出長長的她創作的作品名單,有小說、散文、話劇、電影、電視劇,單電視劇她就寫了20多部,500多集,按每集最少三萬字計算,她至少寫了1500萬字,真是個了不起的人!
初識王麗萍是因為那年要拍電視劇《我家的春秋冬夏》,我們約在酒店的咖啡廳見面。由于下雨和堵車,我趕到酒店的時候已經晚于約定時間20多分鐘了。放眼放去,偌大的咖啡廳里沒有幾個客人,坐在角落里的王麗萍飛速地敲擊著鍵盤。她就是這樣,緊緊抓住可以利用的每一分鐘,爭分奪秒地進行著她的創作。
電視劇《我家的春秋冬夏》講述的是離婚多年并有四個女兒的上海老克勤秦有天與保姆瑪瑙產生感情,將自己和保姆結婚的決定告訴四個女兒,在家里引起軒然大波的故事。此前王麗萍已經創作了不少家庭問題劇,但《我家的春秋冬夏》讀起來仍然讓我覺得有趣不落俗套。她的筆法成熟老到,情節鋪排得嚴謹合理而不乏離奇譏誚之處;常常在矛盾尖銳到讓人覺得無從發展的檔口,陡然間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讀王麗萍的作品或看她的影視劇,時不時會驚詫于她怎么會有這么豐富而深厚的生活體驗,有那樣許多處理和化解家庭矛盾的妙招與智慧,有用不盡的“無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亂”的編劇招數。
——楊立新,著名演員
從《婆婆媳婦小姑》到《雙城生活》,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生活啟示錄》,從《錯愛一生》到《大好時光》,王麗萍老師的作品總是不忘感情,不離生活。她有作為女性編劇的細膩和溫柔,也有家庭倫理方向的鞭撻和探討。從安徽到上海,她走過的路都映射到了自己的作品里,堅持原創,堅持寫普通人,堅持中國老百姓的精神,你能從她的作品里找到自己,找到身邊的人,找到很多熟悉的元素,因為她懂得人性,會說話,并且能感受到最真實的生活。
寫作的人都是敏感而且感性的,王麗萍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講故事的人,她有她的摯愛與熱烈,也有她的坎坷與抉擇。在她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她的一切,無論過程如何,結果總是給人溫暖和正能量。好的作者和作品就是這樣,教會我們像她們一樣熱愛人生,并且堅定前行。
——閆妮,著名演員
我和王麗萍老師是好姐妹,好朋友。麗萍為人開朗大方,生活中追求新鮮時尚,編劇創作時一絲不茍。她這金牌編劇多年來沒有局限在看五光十色,想小資情調,追高大里,而是孜孜不倦地踐行著“熱門里面尋冷門,冷門里面找熱門”的創作理念和方法。在這樣的創作原則下,一個個精品呼之欲出,真是好生了得。
麗萍和我,20多年前從一北一南來到上海闖蕩的兩個妞,從1996年的《婆婆媳婦小姑》開始就有一種神秘的緣分把我們聯系了起來。仇家珠、余阿彩這兩個聽上去花花草草,不很高級的名字出自麗萍之手,普羅萬家,十分接地氣,怎么看都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扮演這兩個角色讓我獲得了兩個專業獎項,我的演藝人生也因此獲得了一些成就和肯定。
和麗萍交朋友,簡單,直接;和麗萍做朋友,純粹,開心。演了兩部戲,得了兩個獎。第三次呢?什么時候?我會演誰?麗萍,我很期待!
——楊昆,著名演員
因為一個故事,因為一個角色,我成為了更好的人。這是參演王麗萍老師的兩部戲之后我最深刻的感觸。
王老師筆下的人物是有溫度的,他們質樸、真誠、講原則、有擔當。把他們的靈魂放進身體,可以溫暖人心。演戲過程中的每時每刻都是愉悅的,每一個劇本里的文字都是一顆善良的種子;每一場戲都是灑滿陽光的土壤。塑造人物的過程猶如一株向日葵破土而出,根深蒂固,迎風綻放。
以往演戲每到殺青之時,心中不免失落。因身處王老師的劇組,感覺故事還在繼續,角色還未離去,這是難能可貴的體驗。角色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記不是用粉筆書寫的,是執刀篆刻的,這是劇本的魔力,更是演員的幸運。
——胡歌,著名演員
從見到麗萍的及時眼起,我就知道那是一個溫柔婉約、充滿自信的女人!相處的越久,與她的友情中就越是增加了欽佩之情!有才華的人我見過不少,有才華又努力的人也不少,但像麗萍這樣才華橫溢、努力認真,在功成名就的今天還保持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和謙卑大氣的人品,這才是最讓我敬佩的!
王老師的劇本、文章寫得好,是有目共睹的。由于她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嚴格、精益求精,因此創作過程中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一直好羨慕麗萍有個乖巧懂事的女兒,現在也被我“分享”了!她身邊還有永遠默默含情擁抱著她的男人——她的丈夫魯老師。對這個美滿的家庭我也是真心的羨慕并由衷地祝福!
——萬方,著名演員
我記得剛剛讀大學那年看過王老師寫的《錯愛一生》,印象頗深。那時候的我在表演上還是個初學者,是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去看那部戲。劇里兩個女孩“貍貓換太子”的前史經歷所引發的曲折故事立刻吸引了我。劇中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撲朔迷離。我感嘆著這兩個女孩的命運波折,至今已經12年過去。
2015年非常幸運地在《大好時光》這部劇中與王老師合作。起初讀劇本最感動我的是,女主人公出場時感情遭遇傷害,與男主在草原相遇,不打不相識。一切起承轉合都描寫出了生活中真實的情感狀態,美好而不造作。當又從劇本中讀到男主騎著白馬向女主求愛時,我十分感動,并且決心一定要出演這部作品。我最喜歡王老師寫作中對生活精髓的真實提取,平實而動人,與此同時浪漫的橋段與精彩的人物設計,給予了演員無限的想象和創作空間。
后來了解到王老師為了寫好每部電視劇,會去故事發生地采風,深入生活,讓故事的發展既符合人物個性又與環境氣息相吻合。這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肅然起敬。
生活中,王老師一直待我像女兒一樣,給我藝術道路上的指引,我很幸運。我們在一起聊文學、聊人生、談理想,她會非常用心地去經營生活和家庭。認真二字,就是她對于生活、工作、還有人生的態度。
這個充滿了仙氣的作家、編劇,寫出的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栩栩如生,值得我們用心去學習、保護和敬仰。
——王曉晨,著名演員
閨蜜王麗萍是我認識的眾多作家中高產的一位,從電視劇到電影,孜孜不倦地辛勤筆墨耕耘,不愧“金牌編劇”的稱謂。她把女性犀利敏銳,對于生活的獨到之感傾訴于筆尖,用委婉而細膩的筆法娓娓道來。她在電視劇中訴說一個平凡小人物的世界:無論是再平凡不過的保姆和雇主之間相互依靠的千絲萬縷的關系(《保姆》),還是媳婦婆婆和小姑三人上演的一臺精彩的“女人戲”(《婆婆媳婦小姑》),抑或夫妻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雙城生活》),都是那樣鮮活,栩栩如生。
麗萍的長篇小說堅持原創的創作理念,以細膩的筆法描寫了復雜的現代家庭倫理關系。親情、戀情、恩怨、愛恨,交織成一張縱橫交錯的網。由于情節沖突迭起、懸念橫生,如棱鏡般折射了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的社會現象,呈現的精彩紛呈的故事被多次搬上銀幕和話劇舞臺。平淡無奇的日子,鍋碗瓢盆的瑣事在她筆下妙筆生花,人物鮮活得活蹦亂跳,所反映的生活是那么真實,真正演繹了什么叫“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我又遇見一個隨性而又知性的麗萍,如歌的歲月就在她的筆尖輕輕流過,沉淀下來的是生活中最為樸實和淳厚的基底。
她能一口氣拿那么多獎項,真的讓我十分敬佩。從長三角觀眾編劇獎(《保姆》)到第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編劇獎(《大好時光》),再到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編劇獎(《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等,獎項名單就一大串,麗萍可謂是獲獎“專業大戶”。非常期待她的新作電視劇《國民大生活》再一次呈現給我們的,是關乎生活、理想、欲望、意念和愛情的一幅幅絢爛、精彩、生動的畫面。
——許慶輝,著名時裝設計師,TINAGIA創意總監
我們相識于“閨蜜”這個詞還沒流行的年代。待真正長大后各奔了南北,遠遠的關注彼此。從此,我便大多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她的成長。二十多年后,我離開了屏幕,而她的電視劇作品一部接一部,家喻戶曉。
現在她編劇,還自己做劇,成了編劇界不多的老板。閨蜜再度相聚,她一點兒都沒變。知名編劇里,她是最不特立獨行的,影視老板里她又最沒范兒,文藝女里,她還是不會矯情,常常為個家長里短眼淚婆娑,一如既往用顆柔軟稚嫩的心擁抱這個世界。最近影視界流行個“替”字,這丫頭就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筆輕松一下,堅持不懈地過筆癮。那么好嘛,就這樣你都成功了,還有什么要改變的呢?
——胥午梅,中央電視臺一級播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