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論是具有高度影響力的處理質性資料的方式,其創立于1960年代,被西方社會科學界公認為是過去四十多年中,質性研究發展中重要的,卻也是受爭議的方法論基礎之一。
在本書中,作者引導讀者接觸在社會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論的技術,為那些對這個領域還陌生的人提供了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指導。本書通篇使用了許多精選的例子,描畫出了扎根理論的奠基人格拉澤和施特勞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論圖景之外的另一種景象。作者認為,扎根理論必須從其實證主義源頭那里繼續發展,把過去20年來由建構主義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問題融人進來,使其成為一種更加細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實踐。因而本書對于學生、研究新手以及經驗老道的社會科學家,都是一種基礎性的閱讀。
第1章 扎根理論的邀請
扎根理論的出現
建構扎根理論
建構扎根理論一覽
第2章 搜集豐富的數據
對方法的思考
民族志中的扎根理論
深度訪談
文本分析
小結
第3章 在扎根理論實踐中進行編碼
扎根理論編碼
初始編碼
聚焦編碼
軸心編碼
理論編碼
在編碼中減少問題
小結
第4章 撰寫備忘錄
撰寫備忘錄的方法
學習作家們的策略:構思練習
使用備忘錄把聚焦代碼提升為概念類屬
小結
第5章 理論抽樣、飽和與分類
理論抽樣
使理論類屬飽和
理論分類、繪圖和整合
小結
第6章 在扎根理論研究中重構理論
什么是理論
建構主義扎根理論和客觀主義扎根理論
在扎根理論中進行理論化
檢驗扎根理論
小結
第7章 撰寫草稿
關于寫作
修改早期的草稿
回到圖書館:文獻評述和理論框架
具有爭議的文獻評述
撰寫理論框架
通過寫作來呈現
小結
第8章 反思研究過程
扎根理論的核心:不同的版本及修訂
扎根理論中比較方法和互動的統
如何定義扎根理論
評價扎根理論
扎根理論研究的標準
扎根理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萬卷方法總書目
第1章 扎根理論的邀請
在本書中,我邀請你加入一次穿越質性研究計劃的旅程。你可能會問,這次旅程能帶給我們什么收獲呢?我從哪里開始?如何前進?前面會有什么困難?本書將從數據搜集開始一段短暫的行程,接下來通過質性數據分析進行漫長的征程。在這條道路上,會有很多向導,它們會使你穿越分析與寫作的路途變得更為容易。在整個旅程中,我們會讓你的數據緊密聯系現實世界,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提升你的分析水平,使你的想法具有更高的理論意義。
搜集數據和分析數據之間會是一段什么樣的道路呢?暫時假設,你已經開始進行一項新的研究項目了,調查一種嚴重的慢性病突然發作的情況。想象你遇到了高中高年級的瑪吉•阿倫(Margie Aden)。瑪吉給你講述了風濕性關節炎突然發作給她帶來的麻煩。你把她故事中提到的下述事件按順序排在了一起:
14歲時,瑪吉是一個明星學生和明星運動員。這顯然為她在大學及以后人生的成功鋪平了道路。她的老師看到的是一個未來的學者,她的教練對她的運動才能大為驚異,而她的同學則把她看作是鶴立雞群的人。然而她的健康突然之間因為關節炎惡化了。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她從足球場上的疾風閃電變得幾乎寸步難行。其他同學對她的敬而遠之。也使她備感屈辱。她的才華和努力曾一度使她離開周圍喧囂的人群。當她的同伴悄悄地避開她的時候,她所帶的支架及行動艱難也使她越來越遠離人群。然而,瑪吉卻獲得了更深的感悟,她說:它(她的疾病與行動不便)教給我一些很重要的東西,比如,我過去非常內向,害怕和其他人說話,但是現在,我能夠利用我的才能,不是運動或諸如此類的才能,而我能利用我的才能走出去,和人們交談,成為他們的朋友。比如,鼓勵人們,以及類似的事情。我發現,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尊,能夠為其他人做事情,承擔使命及諸如此類的事,這要比能夠走出去證明你是個好運動員更重要。因此,它改變了我,因為我現在更外向了,它改變了我,因為我認識到了更重要的東西。更重要的呢?”瑪吉這樣回答這個問題:
我考慮過很多,就是不是使自己好,而是使別人好。我過去一直是個主義者,我能夠很快把事情做好。如果我說我要去做什么事,不管睡多晚我都會去做……這讓我的身體付出了代價。然后我認識到,告訴別人,抱歉我不能按時完成,或其他什么,或者只是說我做不了,這是可以的——在及時時間說“不”,我覺得那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有慢性病。你會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你會使自己更糟。我用了很長時間才領悟到。但是我覺得分清輕重緩急真的很重要。專注于重要的事情,并且首先做重要的事,然后把其他的丟一旁。(Charmaz,2002b,p.39s)
現在想一想,怎么去分析像瑪吉這樣的故事。你如何理解瑪吉•阿倫所描述的這些事件?在她的陳述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會進一步探究她以及其他患有身體疾病的人嗎?想象一下,你在質性研究中如何追問這些問題以形成對資料的概念分析?你會如何進行你的研究?如何建構你的分析?
扎根理論的方法會幫助你起步,深入探究過程,并完成你的研究。研究過程會帶來驚喜,會激發思想的火花,會磨礪你的分析技巧。扎根理論方法會促使你以新的方式看待你的數據,通過早期的分析寫作探究你對數據的想法。通過使用扎根理論方法,你會指引、管理和排列你的數據搜集,而且,給你的數據建構原創性的分析。
什么是扎根理論方法呢?簡單說,扎根理論方法包括一些系統而又靈活的準則(guideline),讓你搜集和分析質性數據,并扎根在數據中建構理論。這些準則提供了一套基本原則和啟發性工具,而不僅僅是公式性規則(也見Atkinson,Coffey,&Delamont,2003)。這樣,數據形成了我們的理論基礎,我們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產生了我們所建構的概念。扎根理論家從研究計劃一開始,就在通過收集數據來形成理論分析。我們試圖了解的就是,我們所參與的研究環境中發生了什么,以及研究對象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我們研究他們如何解釋自己的言論及行為,探求我們可以怎3樣分析地理解他們。
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對研究現場究竟發生什么持一種開放的態度,這樣才可能了解研究對象的生活。在對瑪吉•阿倫的訪談中,我們會專注于我們的所看、所聞和所想。扎根理論家從數據開始。我們通過觀察、互動以及搜集到的關于這個問題或環境的資料,來建構這些數據。我們研究經驗事件和體驗,追隨我們對它們的直覺和潛在的分析理念。大部分質性方法允許研究者以他們自己所設計的任何方式來追蹤有趣的數據。扎根理論方法有這樣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它的準則會清晰地告訴我們怎樣前進。
瑪吉•阿倫知道了要照顧他人、完成任務要量力而為,她的這些觀點可以作為分析和搜集進一步數據的起點。在接下來的訪談中,我們會去聆聽其他年輕人的故事,這些人在最近也經受了身體的病痛,也在探尋如何面對生活的變故。如果可能,我們會參與研究對象在學校、理療、支持群體或只是與朋友閑逛的生活,以此增加民族志的數據。年輕人對嚴重的疾病和殘障會作何反應呢?是什么形成了他們不同的反應?通過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思考,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指引我們去獲得進一步的數據。
作為扎根理論家,我們研究早期的數據,通過質性編碼開始區分、歸類和綜合這些數據。編碼意味著我們把標簽貼在數據的不同部分,這些標簽描述了每個部分的不同特征。編碼對數據進行了篩選和分類,使我們能夠去與其他部分的數據做比較。扎根理論家非常強調研究現場所發生的事情。
在瑪吉的訪談中,一些初始編碼呈現在我的面前:“被改變了”、“關注什么是重要的”,以及“知道了能力的有限”。這些編碼以及我們關于這些編碼的想法都在后續數據搜集中指向所要探究的領域。我們會比較瑪吉所談到的事件、觀點與我們所訪談的下一個人的編碼,再下一個,下下一個。
通過進行大量的比較及對這些比較進行編碼,我們對數據的分析性把握開始成形了。我們要做初步的分析筆記(即備忘錄),記錄我們的編碼、比較,以及所產生的任何關于數據的想法。通過研究數據、比較數據、寫備忘錄,我們把最適合和最能解釋這些數據的想法定義為嘗試性的分析類屬(category)。當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地發生,類屬間的縫隙(gap)暴露出來時,我們要尋找那些能回答這些問題、填滿這些縫隙的數據。我們可以回到瑪吉和其他研究對象那里去獲得更多信息,增強我們的分析類屬。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使類屬在解釋所搜集的數據時結合起來,而且還要使類屬變得更加理論化,因為我們要進行的是完整的分析。
我們的分析類屬及在這些類屬間所建立的關系為分析被研,究經驗提供了概念工具。這樣,我們直接提升了這些數據的抽象水平,接下來,要搜集更多的數據來檢驗和完善這些生成的分析類屬。當我們形成一個“扎根理論”,或在對研究經驗形成抽象的理論性理解時,我們的研究工作達到了頂點。瑪吉的言論開啟了我們的研究旅程;進行比較分析和形成自己的類屬,會推進我們的研究進程。簡而言之,扎根理論方法使質性探究的操作過程不再神秘,能夠加速你的研究進程,并提升你的研究熱情。
扎根理論的出現
歷史背景
扎根理論方法最初出現在社會學家巴尼•格拉澤和安塞爾姆•施特勞斯的成功合作中,他們一起研究了醫院中的死亡過程(見Glaser&Strauss,1965,1965;Glaser&Strauss,1970)。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早期,醫院工作人員很少談到甚至很少想到那些重病患者的垂死狀態及死亡。格拉澤和施特勞斯的研究團隊對不同醫院環境里的死亡過程進行了觀察;他們觀察專業人員及其已到生命盡頭的病人是在什么時候以及如何知道他們要死了的消息的,以及他們如何處理這些信息。格拉澤和施特勞斯對他們的數據進行了清晰的分析,產生了對社會組織及死亡過程的時間序列的理論分析。他們在長期的交談中考察了分析性觀念,交換了在該領域所做的分析性觀察的初步筆記。當他們建構關于死亡過程的分析時,形成了系統的方法論策略,社會科學家可以使用這些策略來進行很多其他問題的研究。格拉澤和施特勞斯的著作《扎根理論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1967)及時次明確指出了這些策略,提倡在基于數據的研究中發展理論,而不是從已有的理論中演繹可驗證性的假設。
格拉澤和施特勞斯在一個有利的時機進入了方法論研究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正在失去其基礎。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復雜的量化方法在美國獲得主導地位,量化方法論學者支配了系所、期刊編輯委員會及基金會時,社會學質性研究長期以來的傳統已經衰落了。盡管人們也會敬畏一些質性研究明星、一些實力強大的質性研究博士項目以及來自批判理論家的對量化化的尖銳批評,但學科訓練還是朝著量化方式所規定的研究方向發展著。
哪些類型的方法論假設支持這場走向量化化的運動呢?認知的任何方式都依賴于人們有關知識如何形成的理論。這些一元論方法的信念即系統的觀察、可重復的試驗、對概念的操作化定義、邏輯推導出的假設以及驗證了的證據,常常被看作是科學的方法,形成了關于量化方法的假設。這些假設支持實證主義,這種在常規的自然科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探究范式。
20世紀中葉關于科學方法和知識的實證主義概念強調了研究的客觀性、普遍性、可重復性以及不同假設和理論的可證偽性。接受了實證主義范式的社會研究者,目標在于發現外部可知世界的因果解釋,并做出預測。他們相信科學邏輯、單一方法、客觀性及真理,這些信念使得把人類經驗的性質轉變為可以量化的變量獲得了合法性。這樣,實證主義方法假定了這些事實的存在:觀察者收集事實但并不參與對事實的創造,是無偏見的和被動的,事實與價值是分離的,外部世界的存在是與科學觀察者及其方法相分離的,以及關于這個世界的普遍知識是不斷積累的。實證主義讓研究者去尋求有用的工具、技術程序、可復制的研究設計及可驗證的量化知識。
……
是本對愿意做學術的人來說很值得一看的書。但是書本有點皺,字體有點小
之前一直做實證研究,近來開始關注這個方面,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
都是一直想要買的書,很經典,是很好的專業學習資料
如果想從事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人文研究,你一定得有一本。
this book is very good 書不錯 很好 很喜歡
這本書對于搞研究的人挺適合看,如果是當先書看的話,那就別買這種類型的。
教育研究方法的工具書 很有用 專題研究 很深刻 關于建構理論比較權威的著作
好書,講解了扎根理論的操作過程,但里面舉例都是社會學的,如果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的例子就跟好了。
據說這是扎根理論的經典之作,期待能盡快有時間完成閱讀
很好,我很滿意,翻譯的還行,可以正常閱讀,希望對我的論文寫作有幫助!
萬卷方法系列都是經典圖書,包裝精美,整體感覺不錯。
本書討論了若有何通過定性研究建構有根基的理論。本書中譯本的書名翻譯得不大對。
執行研究的書很多,這本針對扎根理論的書不錯,值得學生,學者閱讀,書本身的質量也非常好。
老師推薦看的書,應該不錯。扎根理論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學
教育研究方法的工具書,很實用,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指導和理論。值得一讀。
質量不錯,速度很快,值得購買,也是一本值得學習的書
建構扎根理論:質性研究實踐指南(萬卷方法—質性研究方法譯叢),書還沒看,相信對質性研究的學人會起到幫助。
和圖上差不多,物流真心快 ,但紙張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也不影響。
對于扎根理論介紹比較全面的一本書,是寫論文很好的參考材料??墒怯捎诜g問題,一些概念的譯名與其他大部分的刊登論文不大一致,要靠英文名來做對照。不過總體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書。
用于研究理論性研究的書,比較適合用于社會調查中或是人文研究
真的是很好的書,非常有用,聽了導師講座后買的,卡麥茲的扎根理論優于柯賓的
讀后對扎根理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這對于質性研究方法的學習是極為有利的啊。
扎根理論是教育研究方法中一種新的理論,應該了解和閱讀。
詳盡介紹了扎根理論的建構過程,很有指導性,但是當當送貨速度太慢了,太讓人捉急
圖書內容很好,較為系統的介紹了扎根理論的建構過程,資料翔實,舉例豐富,具有較強的參照性和可操作性,易學易用。圖書的排版較為緊湊,可以節省紙張,降低成本和售價,但印刷較為清晰、美觀。也是由于版權的問題,這套翻譯的圖書總體定價不算便宜,但當當的活動價還不錯,可以接受。贊一個!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中文版翻譯過來的最好的一本關于介紹扎根理論的書。該書既有對扎根理論的理論淵源的介紹,也有對如何使用扎根理論方法來進行質的研究的介紹,實用性很強,譯者翻譯得也比較通順,建議學習扎根理論的研究者可以好好閱讀一下。
本書內容豐富、深刻,能引發閱讀者進行思考。作為一本開闊視野,并且扎根理論方面的入門者是很適合的。但實踐性不強,如果想買一本扎根理論方面的工具書,也就是若想通過閱讀來了解扎根理論的一些實用技巧,那么這本書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