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社會網絡分析的一本導引或手冊,而非需要一口氣讀完的講義。 我把一些輔助性說明和難解的技術放在腳注中,不過有一些復雜的公式仍有必要留在正文內,希望它們越少越好。 我建議社會網絡分析的初學者首先閱讀第 2、3 章,然后泛讀本書的其余章節,再返回到一些難點部分。 對于已經熟悉社會網絡分析的讀者來說,他們可以反之,首先瀏覽第 2、3 章,然后重點閱讀第 4 章到第 9 章的內容。 如果在一項特定的研究中需要運用某種技術,那么與該技術相關的章節就應該精讀。 盡管后續的章節依賴于前文中提出的論證,但是當試圖應用某種特殊技術的時候,都可以反過來視每一章為一個參考源。
第 2 章討論社會網絡分析的歷史,考察它在小群體社會心理學中的起源,隨后在有關工廠和社區的社會學及社會人類學研究中得到發展,接下來到 1970 年代由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和 1990 年代由物理學家作出了更精深的研究。 本章展示了一些理論觀點是如何在各類研究傳統中出現的。 自 1970 年代以來出現了關鍵性的研究工作,它們將一些各自獨立發展的觀點整合起來,本章將展示現有的各種模型和測度是這些觀點累積的結果。
第 3 章將考察在界定社會網絡的邊界以及選擇所研究的關系時出現的問題。 本章也考察了基于特定個體的“個體網”分析與專注整體性質的整體網分析之間的關系。 本章也討論了社會網絡分析的數據收集方法,通過討論引入了社會網絡分析的某些必備工具。 特別是,本章介紹的矩社群圖更是建立關系數據模型的簡易且直觀的方法。
第 4 章介紹社會網絡的基本構成要素。 本章首先考察了社會計量學的基本觀念,即將網絡表達為由“點”和“線”構成的“圖”,并且指出如何用它們提出一些概念,如“距離” “方向”和“密度”等。 在第 4章的論證基礎上,第 5 章討論了點的“中心度” (centrality)和整體網的“中心勢”(centralization),指出如何從局部的“個體中心”測度轉向整體的“社群中心”測度。 第 6 章考察在分析社會網絡內部的子群時使用的主要概念— — —即網絡分離而成的“派系”和“社會圈”。 第 7 章轉向探討由社會關系界定的“位置”結構,并探討這些位置以什么方式結合成為復雜的“拓撲”結構。 第 8 章關注網絡動力學問題,探討網絡如
何隨著時間而變。 在解釋網絡動力學以及檢驗有關網絡結構和變遷的備擇假設時,統計學上近期出現一些爭論,本章也要考慮這些爭論。
,第 9 章介紹展示關系資料的形式化方式,本章將超出簡單的網絡圖,走向社會結構的多維“圖”的生成以及一系列網絡結構圖形化的圖論方法。多數章節在結尾部分都考察了所討論的測度在特定經驗研究中
本書英文版及時版1990年出版,第二版2000年出版,我們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基于其2012年出版的英文第三版。無需贅言,一本書學術工具書的生命力能延續二三十年已經足以說明其價值。2006年,我們曾經引進出版本書的第二版,10年來得到了國內讀者的一致好評,在專業圈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也促使我們繼續跟進其第三版。
約翰 斯科特(John Scott) 普利茅斯大學社會學教授和科研副校長。 他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 他積極參與英國社會學會的活動,曾擔任秘書、財務主管、分會主席和會長等多種職位。 他的近期著作有:《社會世界的概念化》(Conceptualising the Social world)(劍橋大學出版社,2011 年)、《社會網分析手冊》 ( The Sage Handbook of Social NetworkAnalysis)(與 Peter Carrington 合編,Sage 出版社,2011 年)和《社會學》(Sociology)(與 James Fulcher 合著,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 年)。 他的新著作《社會學想象:維克托 布蘭福德、帕特雷克 蓋得斯及對社會重建的求索》 ( Envisioning Sociology: Victor Branford, Patrick Geddes,and the Quest for Social Reconstruction)(與 Ray Bromley 合著,SUNY 出版社,2013 年)探索了英國社會學史。
劉軍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 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 獲北京大學 2006 年博士學位論文二等獎。 出版的著作有《社會網絡分析導論》(2004)、《法村社會
支持網絡— — —一個整體研究的視角》(2006)、《整體網分析》(2014)、《網絡交換論》(2014)(譯著) 等 10 余部,發表“關系對聯盟的影響”(《社會學研究》2013 年第 6 期)等論文近 40 篇。
關系和屬性 ………………………………………………………… 3
網絡數據的分析 …………………………………………………… 5
網絡數據的解釋 …………………………………………………… 8
本書概要 …………………………………………………………… 9
2 社會網絡分析的發展 …………………………………………… 12
社會計量分析和圖論 …………………………………………… 14
我不是一位受過數學訓練的專家,而是一位運用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者。 多年以來,我始終努力深入地理解在網絡結構和動力學中涉及哪些主要的測度,并試圖把上述數學翻譯為簡單的語言(我希望它不會過于簡化),評價特定的數學模型與特殊的研究需要之間的關聯性。 因此,本書的目的就在于根據這種經驗對這些測度進行系統的總結,并展示其應用。
很好的工具書……………
不開發票的毛病要改,注明要發票的啊。
很好的書
包裝不錯,擴展閱讀,買來看看
很好!
下次還來買
經典,值得擁有,用來寫論文
非常棒
恩,不錯哦
不錯的
非常好
還沒仔細看應該還不錯
非常好是我想要的
很好正是需要的
還可以吧,沒仔細看呢。
好作品,值得一讀推薦。
當當自營的還是很放心的
內容比較正式,文體再活躍一些就好了
快遞很快,書不錯
對做研究有用,性價比高,最關鍵是內容值得讀,雜志之家購書就是好
內容不錯,我需要的研究基礎
送貨及時,紙張及內容都在可以,正在準備看。
入門級的,通俗易懂,只是紙質有點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