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溝通?
如何與不同性格、不同從業背景的家長溝通?
與不同年級的幼兒家長溝通有哪些技巧?
當家長存在不同的教養誤區時,該如何應對?
除了家長會,還有哪些有效的家園溝通方式呢?
凡此種種,是幼兒教師做家長工作時經常面對的問題。本書作者根據家長工作的基本規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回答了上述問題,闡述了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智慧與技巧,期待對幼兒教師的家園共育工作有切實的幫助與啟發。
1. 如何與家長溝通是幼兒教師感棘手的問題之一,他們急需技巧的指導。
2. 市場上僅有的一兩本關于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書中,本書的實用性強,涉及的內容.
3. 本書作者長年致力于幼兒園一線工作,實踐經驗豐富。
4. 每一個話題幾乎都是按照案例呈現 原因分析 技巧解讀的形式闡述的,可讀性非常強。
5.本書的讀者對象一線是幼兒教師。
晏紅
北京市幼教學科帶頭人,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主持和參與多項、市級研究課題,多篇論文在全國獲獎。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人物獎、北京市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區幼教改革管理創新獎、北京市海淀區早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獎等。
已出版專著:《中國兒童情緒管理(0—6歲)》、《寶寶入園手冊》、《寶寶入學手冊》、《培養幼兒好習慣》、《幼兒的15個好習慣》等。
主持報刊專欄:《媽咪寶貝》、《嬰兒畫報 媽媽信箱》、《嘟嘟熊 媽媽文摘》、《為了孩子》等。
及時章 溝通是家園共育的基
一、溝通缺位的三個誤區
二、溝通越位的三大表現
三、溝通到位的三個目標
第二章 與家長溝通的心理效應
一、首因效應: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近因效應:前功一朝化煙云
三、超限效應:過度交流適得其反
四、投射效應: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
五、羅森塔爾效應:用期望鼓舞家長
第三章 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
一、與媽媽溝通的側重點
二、與爸爸溝通的側重點
三、與祖輩家長溝通的側重點
四、與保姆溝通的側重點
第四章 與不同性格的家長溝通
一、與敏感多疑的家長溝通
二、與攀比好強的家長溝通
三、與孩子氣的家長溝通
四、與容易沖動的家長溝通
五、與不識大體的家長溝通
六、與鉆牛角尖的家長溝通
第五章 與不同從業背景的家長溝通
一、與從事經商活動的家長溝通
二、與從事管理類工作的家長溝通
三、與外來打工的家長溝通
四、與全職在家的家長溝通
五、與具有海外工作經歷的家長溝通
第六章 與存在不同教養誤區的家長溝通
一、與包辦代替的家長溝通
二、與崇尚孩子自由的家長溝通
三、與過度關注孩子的家長溝通
四、與過度忽視孩子的家長溝通
五、與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的家長溝通
六、與過度表揚孩子的家長溝通
七、與過度批評和懲罰孩子的家長溝通
第七章 與不同年級幼兒的家長溝通
一、與親子班幼兒的家長溝通
二、與小班幼兒的家長溝通
三、與中班幼兒的家長溝通
四、與大班幼兒的家長溝通
五、與學前班幼兒的家長溝通
第八章 與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的家長溝通
一、與肥胖兒的家長溝通
二、與齲齒兒的家長溝通
三、與好動兒的家長溝通
四、與寄宿兒的家長溝通
五、與隨班就讀兒童所在班的家長溝通
六、與感統失調兒童的家長溝通
七、與留守兒童的家長溝通
八、與單親兒童的家長溝通
第九章 與難以溝通的家長溝通
一、與偏執型的家長溝通
二、與冷漠型的家長溝通
三、與敷衍型的家長溝通
四、與易受影響型家長溝通
五、與護短型的家長溝通
六、與自私型的家長溝通
七、與告狀型的家長溝通
八、與積怨型的家長溝通
第十章 與家長溝通的多種途徑
一、家訪
二、家長會
三、家長開放日活動
四、書面溝通
五、網絡溝通
六、家長志愿者
七、環境溝通
一、與包辦代替的家長溝通
小滿上幼兒園不到兩個星期就學會了自己吃飯、自己喝水,但是一回到家就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喂。老師對小滿家長說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不要包辦代替,以免影響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小滿家長告訴老師,孩子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可是回家就不聽話了,不喂就不吃,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再說,孩子長大了,一定能自己吃飯,就再辛苦兩年吧。
(一)了解包辦代替的主要原因
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年齡小,需要大人的照顧,但是照顧過度就很容易形成包辦代替。家長之所以包辦代替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特別愛孩子以致缺乏理性,認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做好一切,不要讓孩子受委屈;二是家長的養育習慣沒有跟隨孩子的發展而調整,仍然沿襲嬰兒時期的養育方式,導致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給孩子動手鍛煉的機會;三是包辦代替比讓孩子自己動手更加高效、利落、省事,否則孩子做得不好,家長還得為孩子收拾整理。
教師需要跟家長溝通包辦代替的危害。從表面上看,包辦代替讓孩子舒服,讓家長省事;實際上,它是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溫床”。習慣了家長包辦代替的孩子不但動手能力差,獨立自理和抗挫折能力發展得緩慢,而且容易任性嬌氣。總之,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和個性特點都是家長包辦代替造成的。
(二)分析包辦代替的表現形式
包辦代替是當前家長存在的最常見的教養誤區,在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都廣泛存在,主要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家長包辦代替的不同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指導。
1. 在飲食上包辦代替:吃流食、吃碎菜、吃爛飯,不用孩子動牙
孩子都有一個從吃流食到半流食,再到主食的過程,而長期停留在只吃流食的孩子,容易導致只會吞咽、不會用牙齒咀嚼,這樣不但吃飯容易噎著,而且不利于牙齒的發育,因為口腔里的酸性環境很容易滋生齲齒菌。另外,因為咀嚼還能刺激大腦活動,所以不咀嚼的兒童其大腦的發育也會受到影響。美國的一項醫學研究發現,咀嚼少的兒童的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為主的兒童。
2. 在行動上包辦代替:一出門就抱、就坐車,不用孩子動腳
現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出行工具越來越便捷,于是不喜歡走路、出門就坐車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行走跑跳的機會也因此大大減少。孩子的腿腳被包辦代替了,會導致他們下肢肌肉力量的發展受到限制,進而影響整個身體的運動能力。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勤動手、勤動腳。
3. 在語言上包辦代替:一個眼神或動作,家長即心領神會,不用孩子動口
有一個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媽媽有點著急,爺爺卻說:“沒事,孩子只要長嘴巴就能學會說話,主要原因是你們總不在家,不了解孩子的心思。孩子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你們要不明白,就問我吧。”爺爺的誤區就在于陷入了語言上的包辦代替,沒給孩子說話鍛煉的機會。足夠的語言聽覺經驗是孩子理解語言、模仿發音、學會說話的基礎,家長一聲不吭地拿了玩具就遞給孩子,減少了孩子的聽覺刺激,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表達的機會,會阻礙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4. 在思維上包辦代替: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幫助,不用孩子動腦
孩子特別愛問“這是什么”、“為什么”之類的問題,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就愛說“怎么辦”、“我不會,你幫幫我吧”,家長覺得僅僅是舉手之勞就一幫到底了。實際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已經發展了,而3歲以上的孩子具有更高級、更復雜的思維能力。因此,家長不宜代替孩子思維。在孩子提出請求后,不必立即回答、立即幫助,要鼓勵孩子動腦筋想一想、猜一猜,動手試一試、做一做,幫助他成為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聰明孩子。
5. 在情緒上包辦代替:孩子一不高興就滿足,不用孩子動心
當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時,人們難免會不高興。心智成熟的成人能夠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而年幼的孩子管理自己情緒的水平較低,可能就會發脾氣甚至大哭大鬧。看到孩子這樣,家長就心軟了,于是滿足了孩子的愿望。實際上,一味地滿足孩子的愿望,換來的只是暫時的平靜,孩子以后不但可能形成用發脾氣來要挾家長的習慣,而且不斷增長的愿望會越來越難以滿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體驗到失意、難過、傷心等不愉快的情緒,成人要幫助他們逐漸學會平衡自己的需求、調節自己的心理,只有這樣他們才有能力享受真正的快樂。如果孩子一不高興家長就滿足其要求,是在情緒上包辦代替孩子的心理體驗,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三)避免包辦代替的策略
與這類家長溝通的時候,重點是幫助他們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放手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1. 鼓勵孩子動手做,寬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孩子通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持續的鍛煉會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實際上,孩子天生就喜歡自己動手做事,但是因為通常在他們動手之前家長就已經為他們準備到位,甚至當他們堅持自己嘗試時,有的家長還會阻止甚至批評他們,使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打擊,漸漸地他們就變得只被動地等待家長的包辦代替了。因此,教師要提醒家長不要怕麻煩,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不熟練、幫倒忙,要充滿熱情地鼓勵孩子動手操作,并寬容孩子在操作中出現的失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蘊積出強大的、自主成長的內在力量。
2. 經常啟發孩子“試一試”、“想一想”
孩子經常會求助于家長,家長不要拒絕孩子的求助,也不要代替孩子動手動腦,要經常啟發孩子:“動手試一試吧,看看有什么新發現。”或者“動腦想一想吧,你一直是個愛動腦的好孩子!”家長要始終視孩子為成長的主人,視自己為孩子成長的有益助手,這樣會極大地促進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形成。
3. 家長做一半,為孩子留一半
生活中的許多技能需要家長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但這不意味著家長可以代替孩子。在教授某種技能時,家長可以先做一遍,然后讓孩子模仿著做一遍;如果孩子不能獨立地模仿,家長可以先做一半,為孩子留一半,使孩子處于半獨立模仿的狀態。比如:在幫助孩子穿衣服、系扣子、系鞋帶時,家長可以只做一部分,剩下一部分留給孩子做。總之,我們成人要積極地為孩子營造一個從依賴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渡空間,以促進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可是很有學問的,要仔細學習!
作為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很重要,這本書在敘述每個話提前都有一個真實案例,很實用的一本書,相信當我閱讀完此書后,在與家長溝通方面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幫助我解決家長工作,不同類型的家長我該如何與之交流合作等等,繼續學習中,希望會有用
書很好,老師推薦的。可是當當連盒都沒有了么?直接用快遞袋!這兩天下雨書都濕了還,有的還壞了一點,希望當當能夠用盒裝書,好好保護我們的書!
這些書籍豐富了我們老師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非常值得推薦的幾本好書。
本書根據幼兒教師經常遇到的家長群體,分門別類地概括了家長在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供了相應的溝通策略。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幼兒教師們快快入手吧!
已看完。感覺很不錯。分類別講述了應對不同的家長該如何去處理。有事例。
質量一如既往的好,內容也不錯!還會繼續來的,我已是當當最高級別的老客戶了
整體感覺都非常的不錯的一本幼兒教師用書,贊一個!
感覺很實用,很多都是一線老師經常遇到的問題
書一到我就馬上先閱讀了一下目錄,呵呵可能這也是我的習慣,不過設計到的真的是方方面面的家長溝通,每一位從教老師都希望可以掌握與家長的溝通之道 ,確實很不錯在家長溝通這一塊確實很重要也很難的,特別現在一家一個寶,行行色色的家長給老師留下的問題也著實不少,書我剛看,我希望可以幫助到我很多的吧。
里面講到了很多與家長的溝通之道,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對策,很有道理,?一個!
很不錯哦,當中的內容對我們很有用,與家長的溝通之道,大中小班都有。快遞真的好快哦,昨天晚上11點買的,今天下午就到了。
和幼兒家長溝通并不容易啊,原來有這么多的對策
之前了解過這本書,內容很有針對性,對于剛走上教育崗位的同行有些很大的幫助
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各色各樣的家長會把自己的孩子看的很重,也會由于幼兒性格的兩面性而忽略了孩子所隱藏的缺點,這就容易和老師之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中產生很大的分歧。而本書則教給我們如何更好、更委婉的與家長溝通,完成家校結合的教育過程。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萬千教育),讓我們教師學會了怎樣和各種不同性格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更好的促進了幼兒園的建設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萬千教育)(方法高效、內容實用、銷 。好。
這本書值得擁有!學校新年互贈活動,花了四個多小時淘出這本好書。收到禮物的同事非常喜歡,她也正想買。最后感謝當當,每次購書從不失望,包裝好,速度更是超級快!
第一次在當當買書,覺得物流那是相當的快啊,第二天就到了。其中三本外面有塑料袋包裝,一本沒有,大概翻了翻,也沒破頁,至于有沒有缺頁,還得認識閱讀后才能了解。對我而言,總體是不錯的。
很好,書里面有與很多種不同類型家長的溝通方法。值得學習。
作為幼兒老師,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所以這是必須的要學習的,書里以案例的方式講解,非常淺顯易懂,很棒的書
每一位從教老師都希望可以掌握與家長的溝通之道 ,確實很不錯在家長溝通這一塊確實很重要也很難的,特別現在一家一個寶,行行色色的家長給老師留下的問題也著實不少,很實用的一本書。
挺好的~很實際的問題都會提到,為我解決了很多問題,謝謝這本書~會讓你知道如何去和個性各樣的家長們溝通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跟家長交流這塊很重要,于是買了這本,雖然還沒看,多看書總是好的
條理很清楚,把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寫的很詳細,是理論+案例分析的一本好書。
我說話比較直,有時候真是不知道該怎么和家長溝通,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成長
最近決定要轉行了,朋友推薦買這本書,很不錯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老師與家長的溝通甚是重要,這本書可以給我很大的幫助,謝謝,快遞非常給力,五星好評。
買了一本,自己學習,受益匪淺。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重點,尤其是年強教師,她們不知道該如何與家長溝通。這本書給年輕教師指出了與家長溝通的方法。每一個話題幾乎都是按照案例呈現+原因分析+技巧解讀的形式闡述的,可讀性非常強。
這么多的家長,性格都各不相同,書里羅列了一些不同類別家長的溝通之策,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