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以文字介紹踢拿摔打的練功要點,并且通過實拍照片逐步示范踢拿摔打的動作要領,并輔以文字注解,直觀明了地展示出全套踢拿摔打的一招一式。對踢拿摔打中的重點招式及其應用方法,單獨進行了詳細剖析,方便讀者領會個中要義。本書內容、系統,招法精絕、實用,文字簡明、扼要,文圖并茂,通俗易懂,是初學者的良師益友,也可作為武術愛好者、散打運動員、教練員、教師、學生及公安、武警等人員學習的教科書。
1.本書作者韓建中是北京梅花樁拳傳人、國人民警官大學的高級教官,自幼隨其父韓其昌先生習武,對梅花樁拳、形意拳、戳腳拳、氣功等頗有造詣,是享譽中外的武林精英。
2.本書在內容上著重介紹了踢打摔拿的練功要點,并且通過實拍照片逐步示范其動作要領,并輔以文字說明,直觀易學。本書還對其中的重點招式及應用方法進行了單獨剖析,方便讀者領會要義。
3.本套書文字通俗易懂,采用照片實圖加解說的形式展開內容,既適合初學者,也可作為散打運動員、教練員、武警等人員的教科書。
韓建中為北京梅花樁拳傳人,同時是國人民警官大學的高級教官,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詳細講訴了踢打摔拿的基本功和實用擒拿技,適合初學者和教練員自學。
及時部分 踢打摔拿一百零八詳解
一、練功六要
二、人體知識在擒拿搏擊中的應用
三、踢打摔拿一百零八圖解
四、輔助功法練習
五、功力練法圖解
六、搏擊中也要有步法基礎
第二部分 對武術與功夫的一些思考
一、三尖相照與三尖齊到
二、擒拿格斗中眼法的妙用
三、四時行功需加減
四、搏擊中的手與手法
五、武術與散打
六、中國武術應該姓"武"
七、武術之擒拿格斗
八、武術為什么產生在中國
九、夏至、端午與練武
十、傳統武術需要挖掘整理后的拯救
十一、武術文化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
十二、大武術觀之系列思考
十三、中國武術發展要有"大武術"的認同觀
十四、中國武術必須站樁
十五、武術和足球都是從荊棘中綻放出的花朵
后記
韓建中簡介
搏擊中的手與手法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通過簡單的一伸手或是一步走,行家就能看出你功底的深淺,練的是哪一家拳術功法。實用擒拿技術千變萬化,擒拿中手法運用的好與壞,是取得擒拿、技擊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梅花樁拳派重視基本功與基本手法的練習和運用,在梅花樁拳法理論中有許多關于手與手法的精辟論述。有一種叫做"得門而入"的理論,它將手與手法在技擊中的重要意義和運用講得極為透徹。"拳之摧人,必近其身,方能跌出。如物之藏室,不得其門而入時,縱有神仙拳,無由升堂直入,探而取之。"它告訴我們,當進攻敵人的時候,必須先接近對方的身體,不接近敵身,就談不到制住對方,打動對方。接近敵身是制住或打倒對方的先決條件,然而要想接近敵身又并非那么容易。敵身就好似一件東西藏在屋里面,如果不想辦法或沒有辦法進到屋子里,甚至連房子的大門也沒有找到,想把房子里面的東西拿到手,是不可能的。
在武術擒拿技擊時,我們將兩只手比作房子的兩扇大門。梅花樁拳術將手這道大門,又細分為三層,俗稱三層門。手尖手腕為外大門,肘部為二道門,膀跟才是第三道大門,就如同走進院中,來到屋里。
假如我們只是打開了道或是第二道大門,則只是剛剛走進院中,根本沒到屋里,敵人屋中所藏之物根本無法取出。如果在擒拿技擊時我們刁住、抓住、挑開、撥開的只是手尖手腕或是肘部,沒有控制住對方的膀根部,此時出手快時得先,慢著吃虧,而這僅僅是一拳一腳的得與失,并沒有將對方制住,對方仍然有機會、有能力更拳換勢,改變招法和進攻的策略,向我們發起新的攻勢。擒拿搏擊中只有控制住對方的膀根,也就是必須打開對方的第三道大門,才能隨我變化,使得對方只有招架之功,再無還手之力。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打開三層門,才會穩操勝券。
技擊擒拿時的手法很多,一般人們常用的有"先發制人"和"后發制人"兩種類別。與對方擊打格斗時,不等對方出手攻擊,就先出手,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出其不意,以我們的氣勢閃電般的連環招法,制住對方,壓服對手,贏得勝利,這種進攻的策略稱之為"先發制人"。"后發制人"是指當對方出手向我進攻時,避其鋒芒,然后再出手還擊的一種策略。"后發制人"的優點是能夠清楚地觀察對方招法的特點和弱點,摸清來龍去脈,抓住有利的時機和空隙,有力地還擊對方。在技擊和擒拿中,不論是"先發制人"還是"后發制人"都有它的優點和弊病,所以梅花樁拳派在采用"后發制人"這種策略手法時,要求出手進招在對方動作之后,雖然我方出手晚于對方,可迅速如雷霆閃電,完成整套攻擊動作卻在對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