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幼兒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界有眾多的有識之士提出了批評。問題是,"與其咒罵黑暗,不如點一支蠟燭"。曾任國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的顧菁女士利用自己在美國幼兒園和小學擔任美術助教的機會,采用20次課堂實錄的方法,用55幅高清名畫以及170張材料準備、過程步驟、作品實物的照片,原汁原味地還原了美國藝術教育的細節,展示了美國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充分反映了美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對我們如何探索和改革幼兒美術教育無疑是點亮了一支蠟燭。
印象派、抽象派、立體派、現代派作品如何欣賞?
蠟筆、粗麻布、小木條、錫箔紙、泥土、布條材料如何運用?
點、線、面、形、色、景、透視、光線元素如何教授?
美術與音樂、舞蹈、科學、生活如何結合?
20堂美術課解密美國教師的教學法寶!
1間開放的紙上美式教室,20堂美術課圖解實錄
這本書就像一間開放的紙上教室,關于藝術的各種知識,如不同種類的藝術類型、重要的藝術術語,在本書中以詳略得當、淺顯明白的語言作了介紹,讓教師在閱讀過程中也能輕松吸收。每一堂課都詳細記錄了師幼之間的對話,活動實施的步驟,所需的材料和名畫素材等。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教師處處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尊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創造。無論是欣賞大師們的名畫還是回答老師們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各抒己見,教師總是鼓勵,而從不用"標準答案"去"統一思想"。甚至在引導孩子們看圖畫時,為了體現美感和柔和,教師手中舉著一根彩色的羽毛,而不用硬邦邦的木棍或充滿詭異的激光。這些細節的顧及,程度地反映出教師對兒童的尊重。這本書讓中國幼兒教師可以零距離接觸美國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
55幅名畫高清欣賞,讓藝術與美伴隨孩子一生
藝術欣賞歷來是國內幼兒美術教育的難點,美國的幼兒美術教育高度重視名畫欣賞,讓幼兒盡早接觸并體驗大師們的名畫,從中感受大師們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創造性的表達能力,積累形象思維的高端素材。從本書的20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可以看到,教師如何在組織幼兒鑒賞名畫和實際美術操作中,指引兒童從具體形象中逐步抽取出點、線、面、形、色、景(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光線(光的強度和方向)的美術元素,同時,又引導幼兒從感受具體形象深入到感受內在的想象和情緒體驗,達到激發興趣、發揮想象、鼓勵一樣,本能地喜歡涂涂畫畫、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的人。
170張材料、過程、作品實拍圖,還原活動現場
通過170張材料準備、過程步驟、作品實物的照片,幼兒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還可以在如何向幼兒介紹現代派、抽象派、立體畫派等多元藝術風格的方式上獲得靈感和啟發;可以了解如何運用蠟筆、水彩,甚至包括紙板、泥土、玉米衣、鋁箔紙以及綜合材料等。至于書中詳細介紹的讓孩子們對著小鏡子畫自畫像、把小彩魚拓印在自己的T恤上,你肯定能想象得出孩子們是多么的興奮和瘋魔,而這些都通過豐富的照片還原了當時的活動過程。
(書中隱藏二維碼,掃描之后可從網站下載書中記載活動所需的部分紙樣材料。)
精美印刷,讓藝術與美伴隨孩子一生
全書共珍藏55幅名畫、170張全彩照片,精美排版、精心設計,具有收藏價值。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在孩子的藝術修養隨歲月提升的過程中,可以一再地拿出來翻看、品味、領悟,讓美與藝術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始終常伴左右。教師和家長亦可從中得到審美的享受和教育的啟示。
70年代生人,生于上海,長于武漢,現旅居北美。美術專業畢業,曾任上海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美術教師,現為旅美畫家、自由撰稿人,繪畫作品多次在多倫多、九月、舊金山等地參展。在自己孩子的美國學校中擔任美術助教工作,讓作者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理解具有了國際視角,時常思考和比較中、美教育的不同。并以此經歷在《為了孩子》雜志上開設專欄"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前后整整一年,這些文章陸續被一些網絡轉載,獲得了眾多讀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幼兒園老師)無比熱情的反饋和肯定。
瘋瘋的小孩有糖吃(序一)
編輯和作者間的"戀愛"故事(序二)
關于這本書
美術助教培訓
及時堂課:名畫欣賞
第二堂課:綜合材料繪畫
第三堂課:非洲粗麻布畫
第四堂課:畫一匹"有肌理"的馬
第五堂課:音樂畫
第六堂課:紙版畫
第七堂課:埃及的小塑像
第八堂課:自畫像
第九堂課:泥塑動物
第十堂課:彩色的魚
第十一堂課:木工課制作玉米衣玩偶
第十二堂課:非洲編織手工
第十三堂課:飛舞的雕塑
第十四堂課:怎樣欣賞抽象畫
第十五堂課:小丑畫
第十六堂課:錫箔紙玩偶
第十七堂課:"飛向太空"手工制作
第十八堂課:圖騰畫
第十九堂課:小小"立體畫派"
第二十堂課:做面具
附錄:本書中的名畫和畫家
瘋瘋的小孩有糖吃(推薦序)
語言和繪畫是兒童早期發展中兩種重要的表征手段,它們既是兒童思維發展的標志,也是兒童認識世界、表達情感和進行人際交往的工具,在兒童發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繪畫與語言又具有不同的性質,兒童繪畫具有自己內在的邏輯和表達方式,體現著兒童特有的情感和形象思維的特征。因此,幼兒的美術活動是一個專門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和美術教育的特殊領地。如何教幼兒繪畫,成了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
顧菁女士的這本書,講述的正是這個問題。
關于我國幼兒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界有眾多的有識之士提出了批評。問題是,"與其咒罵黑暗,不如點一支蠟燭"。顧菁女士利用自己在美國幼兒園和小學擔任美術助教的機會,采用20次課堂實錄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美國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充分反映了美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對我們如何探索和改革幼兒美術教育無疑是點亮了一支蠟燭。
我們從這20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可以感受到美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特點:
及時,美術教師諳熟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處處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尊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創造。無論是欣賞大師們的名畫還是回答老師們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各抒己見,教師總是鼓勵,而從不用"標準答案"去"統一思想"。甚至在引導孩子們看圖畫時,為了體現美感和柔和,教師手中舉著一根彩色的羽毛,而不用硬邦邦的木棍或充滿詭異的激光。這些細節的顧及,較大程度地反映出教師對兒童的尊重。
第二,堅持"美術過程重于美術作品"的理念,重感受、重體驗、重過程、重創造。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美國的幼兒美術教育高度重視名畫欣賞,讓幼兒盡早接觸并體驗大師們的名畫,從中感受大師們敏銳的感受能力和創造性的表達能力,積累形象思維的高端素材。而在具體的美術操作中,教師只提供美術環境和美術指導,不追求作品的程式化、標準化、統一化、成人化。兒童畫的美感來源于兒童創作過程中的愉悅和動作反省,而不是符合成人的規定。
第三,正確處理教育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兒童天生具有感知形象和熱愛涂鴉的能力。但兒童的美術能力又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正是為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創設一個學習環境,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逐步了解和把握美術的元素和規律。我們從本書的20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可以看到,教師如何在組織幼兒鑒賞名畫和實際美術操作中,指引兒童從具體形象中逐步抽取出點、線、面、形、色、景(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光線(光的強度和方向)的美術元素,同時,又引導幼兒從感受具體形象深入到感受內在的想象和情緒體驗,達到激發興趣、發揮想象、鼓勵創造的結果。
第四,重視文化的多元性、材料的多元性、技法的多元性。本書介紹的20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讓幼兒接觸到西方經典名畫,還涉及到跨文化(非洲粗麻布和編織、埃及小塑像、印第安圖騰等) 的藝術形式以及現代派、抽象派、立體畫派的藝術風格。就材料而言,不僅運用到蠟筆、水彩,還運用到紙板、泥土、玉米衣、鋁箔紙以及綜合材料等。至于讓孩子們對著小鏡子畫自畫像、把小彩魚拓印在自己的T恤上,你肯定能想象得出孩子們是多么的興奮和瘋魔!
第五,注重美術與音樂、舞蹈、科學、生活的結合,充分調動多通道感知和多學科交融。
第六,用法律和政策保障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權利和義務。美國社會的共識是: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在兒童的學習當中,家長參與越多,兒童就越有可能接受到一種高質量的教育。因此,許多家長在社會支持下,直接參與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的美術活動,協助教師準備繪畫材料和鼓勵孩子們的美術創造,不僅提高了家長的科學教育理念,也有效地促進了兒童的發展。事實證明,越是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表現比其他孩子要得多。
也許,本書為我們提供的20次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還包含著更多的意義值得我們挖掘和認識。正如顧菁女士所說:"在我看來,盡管美國兒童美術課堂和國內的兒童美術課堂可能會存在諸如此類的種種差異,但簡單地評說這些差異孰優孰劣既不合理也沒必要。其實在美國,不同州、城市、社區之間的教育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地區差別,由于教育經費和師資的原因,很多教師的教學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相信擅于學習的讀者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合理取舍,巧妙平衡,將具價值和啟發的環節為自己的教學所用。"不管怎么說,這本書描述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讓我們認識到,幼兒美術,不是一個"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為什么教"和"怎么教"的問題。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一個讓幼兒"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梢哉f,目前我國幼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種種亂象,就是因為沒有解決這個認識問題。
作為本書及時批讀者,我還體驗到這本書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既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具體課堂實錄,又是美術教育理念的標本,同時,還是一本傳授具體美術操作的教科書,可以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幼兒美工和幼兒美術教法,可以供愿意伴隨孩子的家長學做美工。
顧菁女士以前是我的一位年輕同事。后來,她移民北美,但矢志不渝獻身于兒童美術教育。無論是對自己孩子的家教還是在幼兒園中從事幼兒美術教育,她都十分有心,勤于觀察、勤于記錄、勤于思考,于是才有這本書的問世。本書的問世,只是她的幼兒美術教育經驗總結的及時步。隨著教育經驗的繼續積累和理論學習的深入,我相信還會有更深層次的學術著作問世,為幼兒美術教育增添更多的寶貴成果。
本文一開始,我就說過,語言和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認知功能。語言的發展方向是概括化,而繪畫的發展方向是形象化。繪畫是兒童的天性,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導,這種先天的能力可能在10歲左右就會停滯,不再發展。也就是說,一個缺乏科學的、系統的美術專業訓練的人,其繪畫水平就相當于停留在自己10歲時的水平上。因此,科學地指導兒童繪畫,讓兒童在美術活動中盡情地表達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和無壓抑地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是成人,尤其是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給我們的幼兒美術教育帶來一股清風,讓孩子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瘋"起來。
"瘋瘋的小孩有糖吃!"我同意顧菁女士這一論斷。
王振宇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本書作者有著專業的教育背景(美術專業畢業);專業的工作經驗(在國內時是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老師,在國外又一次接觸了幼兒美術教育);而且在自己女兒身上實踐著她的那些美術新思路……是一位有著國際視角的專家型美術老師。閱讀她對20堂美國美術課的詳細實錄文字,家長或者教師不僅可以零距離接觸美式教育的理念和具體操作,還可以經由作者的總結反思、比較中美教育的異同。
――原現代家庭雜志社《為了孩子》雜志/執行主編 高明艷
這本書既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具體課堂實錄,又是美術教育理念的標本,同時,還是一本傳授具體美術操作的教科書??梢宰鳛閷W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和幼兒園教師學習幼兒美工和幼兒美術教法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愿意伴隨孩子學做美工的家長的指導手冊。它解決了幼兒美術教育中"為什么教"和"怎么教"的關鍵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王振宇
那個傻帽快遞員叫嚴奉華,太逗逼了,打電話投訴,好像也沒什么用,對那快遞公司也是無語了,
在理論指導的同時具備實踐指引,非常適合一線幼兒教師。買回來后非常喜歡,同事也很感興趣,值得收藏。
這也是第二次購買的書,喜歡就再買。第一本送人了。
性價比不高,沒有談很多實用的東西,書中老師與兒童對話,兒童對話內容不太真實
是很不錯,別人推薦的,物流也是很快 凌晨一二點下的單,當天下午就到了,給力點贊
執行: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白金版)該商品已有10850人評論執行: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白金版)...
送貨速度很給力,要是送貨遞哥態度再好點就更好了
大致翻了一下,還沒細讀,不過應該是很實用的一本書,就是感覺價格有些貴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培養孩子美術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有所借鑒和啟發。
書的質量很好,精美,內容是一些實際課案形式呈現,從帶領幼兒感知-談論-動手操作-課后總結,對我有幫助
很喜歡的一本書,給在家和孩子一起畫畫提供了很多思路。
有想法的藝術課程,很適合在家和孩子一起操作
活動買的,價格實惠,囤了不少書了,這次送貨也很快,不錯啊
書還是不錯,就是看不太懂,應該是純手工的,只能大人看
真正的好書,實用性極強,幼兒園小學老師應該人手一本?
別人給推薦的書,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的美術課程,挺好的!
這個看了才知國外的美術課時這樣的,國內啥時也能這樣普及啊
可以幫孩子在家做,不過個人感覺對家長要求有點高
想了解外國小朋友美術課都在干什么就買此書吧。
看完之后很受啟發,對于美術教育,看到美,感知美可能比掌握繪畫技巧更重要,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念,值得一讀。
這本書太棒了,我是看到評論里的人所推薦的,拿到手后感覺非常的,可以吸取一下國外的教學經驗等等,快遞非常給力,大贊。
書不錯,插圖很好,紙質也行,有一些課案例能用,但是有一些不能直接用,也能給你一些啟發,,,,,,,,,
可以一窺美國幼兒園美術課教些什么,從而對比一下大陸的差距。
挺有意思的一本書,適合家長帶著孩子來動手操作。
書中所傳遞的美式教育,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引導和啟發。很慶幸,在我們日常的課堂中也運用了這樣以互動為主的方法。對名畫的導入值得參考
還沒看完,不過感覺挺好,給我展示了和中國美術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趣,無壓力,這樣比較容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美感和理解力。
可以留給孩兒以后得美術教育,有啟發,整體感覺不錯
我們教研主任推薦過幾次,后來很多同事都自費買了,有點小貴,不過值得。首先呈現形式挺新穎的。其次,他們敢于突破常規,用一切“可塑之才”進行創作。最后,因為是依美國的大環境為依托,個別與我們的教學環境不太匹配,要依實際情況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