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唐詩品人生”系列,以知名度、詩作傳誦度和人生故事豐富度為依據,選取代表性的五個人,以詩一樣的語言來闡釋詩人的人生,走近詩人的生平,了解詩人的喜怒哀樂,領會詩詞的創作背景以及語言意境。
李白的一生就是因為他的放蕩不羈,才造就了他獨特的四風,少了那么多羈絆,也更增添了一份灑脫。那是一種介乎于大俗大雅的瀟灑。
本書有對李白詩文的賞析,也有詩人的人生解讀,從多角度將詩人、詩句的意境、情感地展示出來。
董曉玲,大學老師,生于20世紀70年代。文字清雅,善于以詩詞詮釋現代社會的愛與情。使筆如舌,手寫我心,以才運情,怡然自得。著有《此生,你不來,我不老:千古及時情癡元稹詩傳》。
及時章 少年早欲五湖去
云見日月初生時
春風東來忽相過
麥隴青青三月時
忽逢江上春歸燕
人生得意須盡歡
玉京迢迢幾千里
第二章 長安白日照春空
昔在長安醉花柳
我欲攀龍見明主
騎龍飛上太清家
長風破浪會有時
金作蛟龍盤繡楹
笑隔荷花共人語
第三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一醉累月輕王侯
鐘鼓饌玉不足貴
寒云夜卷霜海空
天生我材必有用
男兒百年且樂命
今時亦棄青云士
第四章 我本楚狂人
千里江陵一日還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與爾同死生
一朝飛去青云上
落花寂寂委青苔
與爾同銷萬古愁
第五章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云憑憑兮欲吼怒
行路難,行路難
朝如青絲暮成雪
問君西游何時還
但愿長醉不愿醒
何須身后千載名
后記
是怎樣的情懷,在千年之后,仍能使人思之落淚?
時如逝水。在歷史的長河中,撐一竿長篙逆水而行,在以天北星為首的熠熠星輝下,游行回一千三百年前。那日滿天繁星,夜色籠罩下的大唐有種別樣的華美。長安仍在沉睡著,距長安還很遙遠的碎葉小城也在沉睡著。唯有那些不安分的游行星神忙碌著采擷今夜的亮星。無聊了幾百年的太白金星也蠢蠢欲動,想游歷一趟人間,感受一番這少有的盛世嘉年。
于是太白金星踏著月色,來到了碎葉這座優雅的小城。這小城中,一位已懷胎十月的母親正安詳地睡著,她知道她的孩子即將出生,在這等待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她享受著一個又_一個的美夢。太白金星心有所感,索性來到她的夢中,告訴她自己即將成為她的孩子,即將在她的照顧下,享受一段幸福的童年時光,并在未來以其炫目華彩,來裝點這幅盛唐畫卷。幾日之后,這位母親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為碎葉李家帶來了第十二個孩子。孩子的父親李客索性為這孩子取名為李白,字太白。
碎葉只是地處大唐邊疆的一座小城,這座城中并不若長安那般有著許多絕代的佳人和意氣風發的書生,只有許多異族商人時常聚在一起飲酒閑談。這里看起來是不會養育出浪漫文人的。也許那一夜長庚星是飲醉了,誤將碎葉當作了長安,才會選擇降落在此地。縱然人們常說酒醉誤事,但對酒仙來說,誤事又有何妨呢?天下大事唯酒而已,若無酒,人生亦屬無趣。或許是冥冥中的指引,李白降生之后,父親李客便帶著全家離開了碎葉。尚不明人事的李太白就這樣隨著父親的馬車隊,踏上了人生的及時個旅程。
李白生來便與遠行有著不解之緣,于是在他的生命中的幾十年,多數時間都是在旅行的。他是一位行者,但并非苦行,他的旅行總是伴隨著愜意,伴隨著浪漫的情懷,伴隨著絕佳的好酒,在天地之間享受他可以享受的一切。真正的瀟灑并不是懷揣萬金乘船遠行,而是哪怕千金散盡,仍能躺在小舟之上曬太陽。 年幼的李白尚無法追求這份愜意,他所能做的只是躺在母親的懷中,感受著來自親人的溫暖。當途經霜雪之地,他的身體會被裹上最溫暖的棉衣,當旅途中遇到風雨,也會有父母的身軀為他遮風擋雨。這趟旅行是這般漫長,隊伍中有人心態積極,有人滿腔抱怨,唯有不懂事的幼童李白只是睜著他的大眼睛,為一路上的風景而驚奇不已。
旅程的終點是蜀中一個叫慢坡渡的小村莊。這里仍舊不是長安,但這里已不再有許多聚在一起飲酒的異族商人,這里只有青山綠水,有輕柔淡雅的薄霧,有謙謙君子的竹林。在這個村莊里,天地是幅曼妙的國畫,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是一首讓人口齒生香的詩歌。或許是太白金星的指引,才能讓李家找到這樣一處如世外桃源般的棲居之所吧。
沒去過慢坡渡的人永遠無法想象,這個地方有多美。這里不僅僅風景幽雅,更有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熏陶。在這里到處都是文人墨客,他們或者崇尚儒教,或者崇尚道教,他們舉止彬彬有禮,談話間也少有俗言,在這里成長起來的人,即便不會學富五車,起碼也熟讀經史子集。這一場遷徙,改變了李白一生的成長軌跡,為他帶來了無可限量的未來。也許正是因為李白的出生,才會出現這樣一場漫長但值得的旅行吧。而從在慢坡渡落戶的那一刻起,一代詩酒之仙的孕育也就慢慢開始了。
古神話是這樣的浪漫,如果你相信了’你就會發現,原來天上的星神們都是這般有情趣。當天下亂時,他們應運來到凡間歷劫,當天下太平時,他們又喜愛來到人間感受世情悲苦。也許是高高在上的天空太過冰冷,才讓這些星神都對人間無比向往吧。而太白金星尤其浪漫,他不喜歷劫,不喜歷苦,他只想在這好的時代,親身感受這詩情畫意的盛唐。
李白就這樣在慢坡渡開啟了他的年少時光。無論是物景,還是人景,都在熏陶著他年幼的心靈。他是個天生的詩人。來到慢坡渡對他來說可謂如魚得水,在這里成長起來的他,小小年紀便寫出了驚才艷絕的詩句。那是一個文人治國的時代,那時讀得好書便可做得好官。每一個狀元之才都是文章能手,會寫文章的人就能考取功名做得大官。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能培養出一個當朝狀元,李客也不例外。李白的才能讓他喜悅非常,他決意用心培養李白,教導他用心讀書。但李白那時卻對當官沒有興趣,盡管他在做文章上有著別人望塵莫及的鬼才,但他較大的愿望卻是可以仗劍行俠。如每一個熱愛武俠的少年一樣,李白將寶劍當作人生最愛。他無論行至哪里,總有佩劍隨身。
年少的李白總是逃學,不喜讀書。天才多數都不喜歡讀書,因為書太死,心太活。天才的想法總是許許多多,他們喜歡到處去看,去感受,去思索。比起讀書,李白更喜歡佩帶著他的寶劍四處游玩。一個生著游俠之心的人,你如何讓他安坐在書塾內,搖頭晃腦讀著死板的四書五經?縱然帶著父親的期望,帶著天生的讀書才能,游俠的心仍然系著外面的山清水秀、人文世情。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