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88個的科學活動案例,并按照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專家評析等幾方面介紹了每個案例的設計思路和其中蘊含的的科學活動理念。感謝每篇教案的作者和評析專家,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創意、精心選擇和反復修改,才了有這本書的精彩。
科學活動設計案例很多,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天天接觸。但好的科學活動設計不多,它要內容生動有趣,讓幼兒喜歡;它要實驗科學嚴密,經得起反復推敲,能夠得到實驗效果;它要設計新穎,讓老師們推陳出新。很難得,本書做到了這幾點。
董旭花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教授,精品課程“幼兒園游戲”負責人,山東省省級教學名師。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幼兒園游戲》(主編)、《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媽媽問?專家答》(合著)、《幼小銜接—幫孩子輕松上小學》(合著)、《幼兒園科學區(室):科學探索活動指導117例》(主編)、《小區域,大學問: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合著)。
趙福云 山東省淄博市市直機關及時幼兒園業務園長,淄博市教師。
劉 霞 山東省淄博市市直機關第二幼兒園副園長,淄博市教學能手,淄博市教育工作者。
王翠霞 山東省淄博市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與宋文霞合作主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
韓冰川 山東省淄博市市直機關第三幼兒園業務園長,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品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
科學活動篇
小班
1.了不起的輪子
2.猜猜哪杯是清水
3.耳朵聽聲音
4.會“唱歌”的罐罐
5.聲音叮
6.好玩的冰
7.說說你的感覺
8.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9.感受綠色
中班
10.頂紙板
11.好玩的彈簧
12.吹泡泡
13.轉起來
14.旋轉的蓮花
15.喝水的紙
16.調皮的風
17.手電筒亮起來
18.會變的顏色
19.袋子大聚會
20.聰明的黑貓警士
大班
21.找平衡
22.有趣的扁擔
23.陀螺轉起來
24.多變的陀螺
25.不一樣的滾動
26.滾進山洞
27.不倒翁
28.怎樣讓小球跑得更遠
29.翻跟頭的小膠囊
30.有趣的管道
31.紙橋游戲
32.會跳高的機器貓
33.神奇的紙圈
34.有用的網
35.奇特的建筑
36.潛水艇
37.讓硬幣浮起來
38.好玩的“水秤”
39.烏鴉喝水
40.蠟燭熄滅了
41.好喝的茶飲料
42.神奇的中草藥
43.天氣預報
44.溫度變變變
45.會變化的影子
46.挑戰空間
47.什么東西不見了
48.空氣真神奇
49.有趣的電動玩具
50.旅行者的家
51.蝙蝠是鳥類嗎
52.狼該不該殺
53.找種子
數學活動篇
小班
54.可愛的瓶子寶寶
55.喂喂小動物
56.小小運動會
57.會變的紙
中班
58.逛超市
59.奇妙的百寶箱
60.5以內數的守恒
61.蔬菜湯
62.數一數,比一比
63.破譯密碼
64.有趣的圖書館
65.開心小劇場
66.孫悟空選徒弟
67.比較高矮
68.認識梯形
69.和梯形寶寶做游戲
70.圖形變變變
大班
71.我的數字信息
72.10以內數的順數和倒數
73.認識單雙數
74.手拉手
75.藝術節的大舞臺
76.上學路線
77.有趣的二等分
78.摩登派對
79.認識人民幣
80.文具超市
81.購買文具
82.有用的統計
83.我給大樹量腰圍
84.比較遠近
85.嘀嗒嘀嗒幾點了
86.看電影
87.認識左右
88.認識正方體
12. 吹泡泡
設計教師:馬宗磊 評析專家:董旭花
幼兒園:山東省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社區學前教育中心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讓幼兒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吹泡泡”活動就是圍繞這一理念,通過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操作活動,讓幼兒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樣性和可變性。在活動開始階段,我為幼兒提供了鑰匙、漏勺、蒼蠅拍、刷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逐步發現吹泡泡工具的特點;再啟發幼兒根據前面得出的結論把樹葉、細銅絲等材料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在層層遞進的操作活動中,我遵照“做在前,說在后;感知在前,總結在后”的教育策略,給予幼兒適當的引導,讓幼兒真正地做科學、體驗科學,并體會探索、發現、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探索各種吹泡泡的工具,了解有小洞和間隙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2)嘗試改變物體的形狀,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吸管、鑰匙、漏勺、蒼蠅拍、刷子、樹葉、細銅絲若干。
(2)泡泡液、小毛巾、筐子等。
(3)實驗統計表(見下表)。
材 料猜 猜(人數)及時次實驗驗證
(人數)第二次實驗驗證
(人數)
蒼蠅拍
漏勺
鞋刷
鑰匙
活動過程
1. 選用吸管吹泡泡,感知吹泡泡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項
(1)談話活動: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游戲。
(2)呈現材料(吸管、泡泡液),請幼兒選用吸管自由吹泡泡。吹泡泡之前,提示幼兒注意事項,比如:只能往外吹,不能吸;注意別把泡泡液灑在外面和身上,等等。
(3)幼兒自由吹泡泡,教師提示個別幼兒慢慢吹,才能吹出大泡泡。如果有個別幼兒灑出泡泡液,提示幼兒用小毛巾擦干凈。
2. 嘗試運用多種特別的材料吹泡泡,了解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特點
(1)討論: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吹出泡泡。
(2)教師一一呈現蒼蠅拍、漏勺、鞋刷、鑰匙等材料,請幼兒猜想是否可以吹出泡泡。
教師可以每呈現一種材料就詢問幼兒是否可以吹出泡泡,統計一下認可的人數,并記錄下來(記錄在“猜猜”一欄中)。
(3)每個幼兒四種材料,分別進行實驗驗證。請幼兒把能夠成功地吹出泡泡的材料收集到一個筐子中,把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仍然放進自己手中的材料袋中。
(4)交流分享:哪一種材料能吹出泡泡?哪一種吹不出泡泡?再次統計人數,記錄在前面的實驗統計表中。對于幼兒吹不出泡泡的材料,教師帶領幼兒重新試一試,盡可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成功。
(5)探究泡泡是從哪里出來的。請幼兒認真觀察,感知材料的共同特點。
小結:蒼蠅拍、漏勺、鞋刷、鑰匙等材料能吹出泡泡,是因為它們都有小洞和間隙,有小洞和間隙的材料就能吹出泡泡。
3. 創造性地遷移和運用經驗,自制吹泡泡工具
(1)探索如何利用樹葉制作吹泡泡的工具。
①呈現樹葉,請幼兒觀察,詢問:用樹葉可以吹出泡泡來嗎?為什么?
②每人一片樹葉,請幼兒嘗試用樹葉吹出泡泡。
③討論交流:自己是如何把樹葉變成吹泡泡的工具的。
小結:在樹葉上穿出小洞就可以吹出泡泡。
(2)探索如何改變銅絲形狀制作吹泡泡的工具。
①呈現銅絲,詢問幼兒:用銅絲可以吹出泡泡來嗎?怎樣做就可以讓銅絲變成吹泡泡的工具?
②每人一根銅絲,請幼兒嘗試用銅絲吹出泡泡,并請幼兒相互交流。
小結:改變銅絲的形狀,扭出任意形狀的小孔或間隙就可以吹出泡泡。
4. 活動結束
(1)吹泡泡大賽:比比誰能吹出較大的泡泡。
(2)延伸討論: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會吹出不同形狀的泡泡嗎?泡泡是什么顏色的?
專家評析
吹泡泡幾乎是每個小孩子都會鐘情的游戲。現在的孩子們吹泡泡都是用買來的工具和材料,沒有機會自己制作吹泡泡的工具和泡泡液。由此,我們可以找到兩個探究點:一是自制吹泡泡工具,二是自制泡泡液。馬老師設計的“吹泡泡”活動聚焦在吹泡泡的工具上,符合中班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能力,又具有可操作性和變化性。
此活動的核心目標有兩個:一是探索各種吹泡泡的工具,了解有小洞和間隙的材料能吹出泡泡;二是嘗試改變物體的形狀,自制吹泡泡的工具。這兩個目標之間具有密切的邏輯關系,后面的目標的實現依賴前面的目標,是前面的目標的遷移運用,體現的是幼兒運用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活動聚焦在吹泡泡的工具上,尤其是第二次操作活動,即運用“蒼蠅拍、漏勺、鞋刷、鑰匙”等特別的材料吹泡泡這個環節既有創意,可以開拓幼兒的思路,又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幼兒感知吹泡泡工具盡管多種多樣、五花八門,但具有共同特點。只有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有小洞或間隙),才有可能在后面的環節中,把樹葉和銅絲創造性地變成吹泡泡的工具。
正規的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很重要的一點是尋找到一個既讓幼兒感興趣,又值得挖掘的、有意義的探究點(如吹泡泡工具),這個探究點引發的探究活動可以層層遞進,可以連接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目標。教師的任務就是創造條件,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搭建階梯,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