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著的《聰明人都是清單控》告訴你清單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思維方式。現在的聰明人都在用清單來分擔自己的工作壓力,讓自己始終可以處于高效的工作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你有一張正確的清單,它就能幫你做出對的選擇,繼而讓你去做對的事情。比如怎樣集中注意力,彌補記憶力,提醒我們工作的重點,規劃我們的行程,保障工作的循序漸進等。
«暢銷書作者高原,繼《潛意識》 《自制力》之后的又一力作
暢銷書作家高原繼《潛意識》《自制力》之后,傾力打造的精致人生練習書:在信息膨脹時代,一張小小的清單讓你瞬間變精英,輕松掌握精力管理、高效整理、專注行動等超凡能力,徹底擺脫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
«聰明人的秘密工具
世界各國的精英都在用清單指導生活和工作。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清單控”。他們習慣把該做、想做的事,變成可快速瀏覽、方便執行的“清單”。
«用清單開啟你的第二大腦
在信息膨脹的時代,掌握了使用清單的奧秘,就等于開啟了你的第二大腦。讓你遠離焦慮和拖延,輕松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度。
«八大清單幫你徹底擺脫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
夢想清單、工作清單、管理清單、時間清單、社交清單、情緒清單、家庭清單、生活清單——八大清單幫你輕松突破自身局限,成就非凡人生。
高原,暢銷書作者。長居美國的華裔管理咨詢師,著有暢銷書《潛意識》《氣場修成手冊》《自制力》。等。他的每一本書都斬獲"網終身五星級佳圖書"榮譽。
Part 1 清單:開啟思考的極簡時代
迷茫時代的思維工具
什么是清單思維
清單思維的三要素
Part 2 為何聰明人都是清單控
用清單保障可行性
用清單提高效能
用清單解放創造力
用清單建立規則
Part 3 夢想清單:實現目標的關鍵環節
一張"靈感清單"改變命運
夢想是規劃出來的
正面清單——我能做什么
否定清單——我不能做什么
擬定你的目標清單
Part 4 工作清單:效率是整理出來的
缺乏規劃的工作是自殺
一次只安排一件事
避免犯相同的錯誤
從清理你的辦公室開始
擬定你的管理清單
Part 5 清單式管理:駕馭團隊輕松
你是一名"吐著舌頭的老板"嗎
忙碌的老板都是可恥的
清單掀起管理新革命
抓大放小是清單管理的關鍵
擬定你的管理清單
Part 6 時間清單:制訂階段性計劃
檢查:誰偷走了你的時間
用"階段性計劃"節省時間
日程清單——開發你的"碎片時間"
會議清單——讓會議高效
擬定你的時間清單
Part 7 情緒清單:提升我們的內在競爭力
整理情緒,降低焦慮
總結負面因素并解決它們
用清單保障意志力
思考時間和情緒的波動成正比
擬定你的情緒清單
Part 8 社交清單:規劃你的人際關系
為什么有些人突然不理你了
寫下能夠互動的朋友名單
設定聯絡優先級清單
不定期清理"有害資產"清單
擬定你的社交清單
Part 9 家庭清單:幸福是統計出來的
記錄共同成就和待辦事項
無用品清單——讓你的生活自由
家務清單——體現分工與責任
開支清單——把每一分錢都花出效果
Part 10 生活清單:讓每成為享受而不是負擔
與瑣事劃清界線
作息清單——養成健康的作息規律
假期清單——美好的假期是規劃出來的
出行清單——讓自己輕裝上路
清單執行手冊
葛萊士用這份清單地管理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間,按部就班地推銷化妝品。他認為這令他感到輕松,而且時間是由他掌控的,且都經過了合理的安排。確實,從效果上看,他避開了早晨和傍晚兩個"危險區"。人們心情不好時,他聰明地躲在一邊;時機來臨時,他像餓狼一樣撲上去,把一瓶又一瓶廉價化妝品塞進主婦們的臥室,換回豐厚的回報。 從葛萊士身上,我看到自己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和利用時間的人。當時,雖然我對工作充滿熱情。但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任務,我都缺乏一種規劃的意識。尤其對時間,我的觀點是使用和完成,而不是計劃和體驗——所以我遭到了時間的懲罰,這也是我次接觸到用清單來管理時間。 現實生活中,你應該會有類似的經歷:我明明在這件事情上花了大量的時間,一點兒沒有虛度光陰,但結果卻很差;我花了很多時間來規劃自己的工作,設想到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對困難的預估也很充分,但是投入和產出卻相差甚遠。這時,真正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對時間的管理方法。 ,有沒有對自己的"時間效能"提出要求 比如葛萊士對每天低銷售目標的設定,他只須在目標清單上列明底線,把它作為"必須完成的少數重要任務",就能夠為當天留出富余時間,來安排其他次重要任務,或者將時間留給自己靈活使用。 第二,有沒有對"重點時問"進行重點利用 在不同的時間段,人的狀態和精力有很大的區別。把早晨和下午的工作安排區分開,這決定了我們工作投入度的不同。在有活力的時間去優先處理重要的事項,就能取得大的時間效能。從另一個方面看,時間清單還應該考慮到所有的資源——我們的客戶在每天不同的時間會想什么,會做什么。 為何你總在重復錯誤 我剛開始在華盛頓特區的馬里蘭大學附近到處售賣化妝品時,還有一個中國朋友輝經常跟我搭檔在那一片區域活動。我們早晨7點左右就趕到那兒,向經過身邊的年輕男女推銷各式各樣的香水和洗面奶。 輝比我早到美國7個月,年齡比我大3歲。他是葛萊士的密友,跟在那樣一位銷售大師的屁股后面,卻沒有學到多少銷售秘籍。沒多長時間,葛萊士就不帶他玩了,輝只好過來跟我搭伙。 他為何賣不出多少產品,甚至比我初期的銷售業績慘淡呢?我發現他總是無限制地重復自己的錯誤行為,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思考過"錯誤為何發生"。比如,輝對于這座自己生活已久的城市沒有一種基于市場認識的"分區意識":哪條街道或哪塊區域的商機大一些?馬里蘭大學就一定比阿靈頓地區的潛在顧客多嗎……他走遍了華盛頓的每一個商場,可卻沒有總結它們不同的特點,也記不住這些地方的消費特點。 輝的眼睛和大腦是掃描式的,而不是記憶式的。他具有強烈的孤立思維,不會把相關問題串聯在一起,不擅長將教訓和經驗羅列出來,并從中總結出有益的啟示。這些寶貴的記憶碎片對他來說,就像吃進去又拉出來的香腸,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在《一課經濟學》中,亨利.赫茲利特批評了各種孤立思維帶來的危害,其中重要的就是"無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孤立思維使人們不斷地犯下(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