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來是由"內心是否強大"決定的,孩子內心是否強大是由媽媽決定的!為什么你是否知道,做一個好媽媽是有有效期的。孩子小時候會把媽媽當作全知全能的倚賴,而這也正是媽媽教育孩子的黃金期;進入青春期后,媽媽就很難繼續對孩子施加影響,此時應該是驗收教子成績的時候了:你的孩子是否能夠面對一時的挫折和失敗、是否能處理好不同情境下的人際關系、是否有獨立于社會的能力……學校不會給孩子"獨立生存"的教育,社會不會給孩子"寬松適應"的環境,媽媽們培養孩子"內心強大"就是在塑造孩子美好的未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會孩子內心強大,你就給了孩子最棒的教育!
孩子的未來由內心是否強大決定,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
內心強大的孩子遇挫不折,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比培養天才兒童更重要!
學校不會給孩子"獨立生存"的教育,社會不會給孩子"寬松適應"的環境,媽媽培養孩子"內心強大"是出路!
和田秀樹,1960年出生于大阪市。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臨床心理學專業)、一橋大學經濟學部客座講師(醫療經濟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近些年來,他關注于實用心理學,出版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著作,代表作有《孩子內心是否強大取決于媽媽》《培養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人因"感情"而老化》《大人們的學習法》《打動人心的心理學》等。
第1章 讓孩子內心強大的媽媽們正在做的事 以坦誠的親子對話練就孩子強大內心 錘煉孩子不被困難擊倒的強韌精神 養成堅信"我家的孩子沒問題"的習慣 教育孩子"在外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 多參與競爭,無論勝負孩子都能成長 讓孩子在補習班學習與學校不同的價值觀 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也是父母的職責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 第2章 好媽媽給孩子源源不絕的上進心 永不服輸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方法 我能順利考上名校灘中的原因 相信孩子能行,孩子就一定認為"我能行" 引導孩子認真思考"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孩子進入青春期前的父母須知 孩子是否有好朋友取決于父母 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的較大區別 告訴孩子,沒必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 不要總害怕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傷害 第3章 在家培養孩子"不輸給自己的精神" 鐵的法則——孩子學習期間關閉電視 內心強大的孩子考試能力強 發現孩子的優勢并把優勢強化為才能 讓孩子在餐桌上回憶在學校學了什么 "不讓一人落后"的教育方法 聰明孩子的學習時間是"學年20分" 讓孩子不再逃避學習 "內心強大的孩子"身體也強壯 第4章 孩子的意志力強弱由教育決定 把學校作為學習人際關系的場所 對學校老師可以期待的事與不可期待的事 讓孩子每天早晨打招呼可以改變一切 好讓孩子覺得"父親很強大" 七條家庭規則培養意志堅強的孩子 說到就要做到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好辦法 制定規則,讓孩子不斷進步 聰明媽媽告訴孩子什么不能做 第5章 讓孩子擁有"只要做就能行"的強大自信 好媽媽培養小學生價值觀的方法 把偉人傳放在孩子的書架上 激發孩子的良性嫉妒 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 "讓孩子遠離有害網頁"的基本知識 把電腦放在一眼看得到的客廳里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讓孩子不再逃避學習
學習絕不是件輕松的事。
我們甚至可以說,學習的過程是痛苦多于快樂的,相信即使對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那么,學習成績的孩子與不的孩子到底有何區別呢?
我認為,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在于不逃避學習的內心強弱之差。
如前文所述,孩子只有具備學習能力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們必須從小開始好好學習。
無論多么討厭學習,你學的東西早晚都要派上用場。既然這樣,如果因為討厭學習而逃避學習,那就百害而無一利。
既然無論如何都必須學習,那么,與其選擇逃避,還不如花些時間和精力研究"不痛苦學習"的方法。
會這么思考的一般都是不逃避痛苦的內心強大的孩子。
那么,面對逃避學習的孩子,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我認為首先應讓孩子擁有成功的體驗。
無論是學習還是體育活動,只要讓孩子體驗到戰勝他人的喜悅,他(她)就會想在其他方面也超越別人。而這種欲望正是幫助其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動力,也能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進取心。
因此,首先應重點發展孩子喜愛的科目和優勢科目,讓其體驗到"只要做就能成功"的樂趣。
如果無論孩子怎么刻苦學習都不能使成績有所提高、不能超越他人,他們往往就會喪失干勁和自信。
特別是小學生,讓其擁有"我能行"的自信尤為重要。
孩子之所以逃避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自信。如果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再想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因此,在采取其他行動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而讓孩子相信自己的好方法就是成功的體驗,即讓孩子在自己喜愛的科目和優勢科目上取得好成績。
因為這些科目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所以孩子就可以在快樂地學習的同時考出好成績。
如果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那么孩子不但會對優勢科目產生堅不可摧的自信,還會把這種自信轉化為學習其他科目的動力。
雖說全科平衡發展很重要,但我認為,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科目,并讓孩子擁有該科目成績經驗豐富的體驗會更有效率。
以我為例。雖然我上小學時比較擅長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科目都很突出。相對而言,數學是比較的,而語文,特別是閱讀理解則是我的弱項。
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像數學有固定的套用公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需要領悟能力。
為此,無論是備戰中考還是高考,我都得在語文上費盡心思。
而我之所以能將語文成績保持在中等水平,無非是因為我擁有數學優勢帶來的自信。
雖然對我來說,學習語文不像數學那樣順利,但只要我多做些閱讀題就能掌握答題的技巧。
得益于這種小小的成功,我的語文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果孩子在某個科目上取得了成績,他們就會將這種成功體驗化為繼續努力的動力。
反之,如果最終收獲的是失敗,他們就會意志消沉,認為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不會成功。
因此,讓孩子通過重點發展優勢科目獲得自信,就成為了實現其他一切目標的前提。
至于何時攻克劣勢科目,在孩子獲得自信后再去做也不遲。
"內心強大的孩子"身體也強壯
我們的社會,不僅存在著孩子學習能力低下的問題,體能低下的問題也同樣嚴重。
從前,就算孩子不愛學習也會在室外精力充沛地玩耍,而如今的孩子只要稍稍運動就會上氣不接下氣。
因為現在是一個電視、游戲機、手機等電子產品無處不在的世界,所以外出玩耍的孩子數量銳減。
對此,各界人士都紛紛表示,這會造成孩子體能低下。
甚至還有人指出,隨著車輛的普及,城市孩子的體能已經遠遠比不上鄉村的孩子了。
雖說現在大力提倡"讓孩子茁壯成長",但想要實現卻并非易事。回想我小時候,不是在廣闊的原野上奔跑,就是在空地上與伙伴一起打棒球,身體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鍛煉。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大不如從前。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既沒有原野可供他們瘋跑,也沒有草地可讓他們打棒球。非但如此,現在很多孩子喜歡玩游戲已經勝過了外出玩耍。
甚至可以這么說,通過玩耍鍛煉身體的好環境已自行消失了。
以前經常有人把只顧學習的孩子稱為"豆芽菜",但現在努力學習的孩子反而體力更好。
據某中學備考補習班的調查顯示,努力備考的孩子比消極應考的孩子睡眠時間更長。
眾所周知,想要提高學習成績,早起早睡才最有效率。而補課班老師也會把這一訣竅告訴努力備考的孩子們。
那些沉迷于電視、游戲、手機短信的孩子因為就寢時間晚,很容易引發睡眠質量問題,導致體能下降。
據說,有很多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經常一兩點以后就寢,這讓人很是驚訝。
長此以往,孩子的發育必將受到妨礙。
通過我對孩子們的體能現狀所作的分析,大家已經大致了解了體能好的孩子和體能差的孩子有何差別了吧?
如今,無論是參加補習班還是體育教室,相比那些沒有目標意識的孩子,擁有目標意識的孩子的體能都要更好。
這并非言過其實。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和那些選擇電視和游戲的孩子相比,選擇補習班和體育教室的孩子因為早已在競爭中經歷了千錘百煉,所以內心更強大。
正是孩子們內心的強弱之別導致了體能之差。
如今的時代,父母必須替孩子們做些選擇。
無論是選擇讓孩子去文化補習班,還是體育教室、音樂教室,總之,只要讓孩子有事可做就行,至于具體參加什么補習班并不重要。
綜上所述,讓孩子"選擇做些什么"也是父母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