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為什么要提出這一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推進哪些改革?本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對有關改革的一些基本問題的學術性探討,包括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改革目標、政府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作者對中國的關鍵性改革問題進行了重點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供所有對中國改革感興趣的讀者參考、思考,助力改革,推薦改革。
專家專著,助力中國改革,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書中有歷史經驗的匯總,也有現實條件的討論;有社會實踐的總結,也有改革理論的創新;有現實國情的分析,也有全球數據的對比;有關鍵問題的探討,也有對應的解決建議。不華麗,不復雜,不熱鬧,實用而有料。
魏加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體制改革、宏觀調控、財政金融和危機管理等。曾擔任孫尚清秘書,吳敬璉助手。參與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40人論壇、新供給50人論壇等組織的多項改革課題研究。
及時章 改革目標:國家治理現代化及時節 改革新目標的提出… 2一、關于“奮斗目標”的提法… 2二、關于“改革動力”的形成 … 3三、改革新目標的提出 … 5第二節 關于國家治理現代化… 6一、從“福山框架”談起 … 6二、對“福山框架”的改進 … 8第三節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三大基本關系 … 10一、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處理好三大基本關系 … 10二、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把握好三大基本平衡 … 11
第二章 政府改革:此輪改革重中之重及時節 加快推進政府改革時不我待、刻不容緩 … 22一、當前政府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 23二、各種因素倒逼政府改革必須加快步伐 … 28第二節 政府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構想 … 31一、重新調整分類,明確政府職責 … 32二、確立基本原則,理順主要關系 … 35三、引入制衡機制,改進組織結構 … 37四、減少行政審批,增強政務透明 … 40第三節 “十三五”時期:政府改革的主要任務 … 43一、改革“改革的推進方式” … 43二、“十三五”時期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 … 44附件2-1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進展評估”問卷調查結果 … 53
第三章 財稅改革:以政府間關系為視角及時節 理論框架與歷史經驗 … 68一、政府間關系的三種模式 … 68二、政府間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類型劃分 … 70三、政府間關系:集權•分權與集中•分散 … 71四、中國的財稅改革方向:集權?還是分權? … 74第二節 財政支出結構與事權劃分 … 79一、財政支出結構 … 79二、政府間事權劃分 … 84第三節 財政收入結構與稅種劃分 … 97一、財政收入結構 … 97二、政府間稅種劃分 … 102三、對中國稅制改革的啟示與思考 … 120第四節 關于政府間轉移支付 … 121一、中國存在的問題 … 121二、單一制國家的經驗:以日本為例 … 127三、聯邦制國家的經驗:以德國為例 … 128四、對中國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啟示與思考 … 133第五節 地方政府債務 … 133一、 中國存在的問題 … 133二、 關于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對策思考 … 138第六節 對近年來財稅改革的初步評估 … 143一、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成效顯著,但仍有改進空間 … 143二、稅收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但難度增大,完成部分任務 … 145三、 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關制度(央地關系)改革進展緩慢,亟待提升協調層次 … 146四、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 … 147五、財稅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及時,財政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 147六、下一步財稅改革,重點應當放在哪里? … 147附件3-1 對日本政府間事權劃分的考察 … 149附件3-2 國際經驗: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案例 … 176附件3-3 推進PPP既要積極又要穩妥 … 201附件3-4 財稅改革的基本思路:“小四位一體”方案與“大四位一體”方案 … 214
第四章 金融改革:三大基礎性改革及時節 中國金融改革的回顧與反思 … 218一、問題的提出 … 218二、技術性反思 … 220第二節 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網 … 223一、金融危機與金融理論變遷 … 223二、金融安全網的定義 … 227三、從金融安全網角度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 227四、從金融安全網角度看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向 … 229第三節 “十三五”時期金融改革重點:三大基礎性改革 … 231一、關于金融改革順序之爭 … 231二、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利率市場化 … 232三、盡早推進商業銀行民營化 … 233四、加快完善金融安全網建設 … 235五、規范金融決策機制 … 243附件4-1 關于“金融分業監管的協調機制和金融風險防范研究”調研報告 … 248附件4-2 轉軌國家如何防范金融監管中的腐敗行為 … 287參考文獻 … 295后記 … 300
縱向上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推進政府層級扁平化,調整行政區劃,重新劃分政府間事權1、加快推進政府層級“扁平化”,相應調整省級行政區劃 重新劃分事權就會面臨著究竟是按照現有的五級政府劃分,還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三級政府劃分的問題;如果按照現行的五級政府劃分,既會面臨職能重復交叉問題,又會為將來的改革設置新的障礙;因此,應當加快推進政府層級“扁平化”進程,一方面,加快推進“省直管縣”進程,實現人事、行政、財政體制并軌;另一方面,將鄉鎮政府變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從而實現三級政府的基本架構。但是,從管理學角度來看,一般而言,在組織規模既定的條件下,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之間呈反相關關系,即管理層次多,管理幅度較窄;管理層次少,管理幅度較寬。對于行政區劃研究而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管理層次幅度原理的指導下,綜合考慮各種影響變量,努力尋找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結合點(彭和平,1995)。因此,實現政府層級扁平化以后,相應地就會帶來省級政府權力過大、管理幅度過寬的新問題,因此,必須及時調整省級行政區域劃分,將現有省級行政區劃小,同時,進一步下放權力,賦予縣級政府更大的自主權。省級政府在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中居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對省以下地方政府的管理,帶有一定中觀性和指導性,可通過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財政轉移支付等間接方式對縣市進行管理,大量的具體的事物可由直接面向社會公眾的縣市政府承擔。2、在壓縮政府層級、調整行政區劃的基礎上,按照國際通行做法,重新劃分政府間事權從各級政府職能分工的角度來看,宏觀調控方面應當適當增強彈性,中央政府應當更多關注總量調節,而地方政府則應適度淡化增長目標,變追求GDP為提供公共服務。市場監管方面應當重心下移,中央政府制定標準,省級政府監督協調,縣級政府具體執行;中央政府部門適當下設派出機構,地方政府將工作重心從經濟增長轉移到食品衛生、環境保護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上。社會管理方面應當創新模式,中央加強頂層設計,地方積極探索實驗;中央合理選擇與設立改革實驗區,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公共服務領域應當合理分工,加大中央政府的支出責任,增強地方政府在地區性交通、警察、消防、教育、環保、綠化、城市供水、下水道、垃圾處理、公園等地方性公共產品和服務項目的自主決策權,改審批制為備案制。3、,在事權調整的基礎上,研究各層級政府的財權、財力配置,徹底理順中央地方關系鑒于中央和地方關系事關重大,具體內容將在第三章《財稅改革:以政府間關系為視角》進行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