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魯迅與當代中國圖書
人氣:45

魯迅與當代中國

當代中國為什么更需要魯迅?——重張魯迅精神,厘清時代真相!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文學評論與鑒賞  
  • 作者:[錢理群]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1279533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4-19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作者簡介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39年生于重慶,祖籍杭州。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在貴州任中專語文教員18年。1981年獲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退休。

主要從事現代文學史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以及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并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學術普及、中學生教育和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工作,被譽為80年代以來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目錄

目 錄

輯一我們為什么需要魯迅

我們為什么需要魯迅

——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師大春秋學社“魯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會”上的講話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經驗”的魯迅思想的獨特價值

——劉國勝《現代中國人的發展之道:魯迅“立人”思想啟示錄》序

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化

——2006年6 月23日在電視大學演講

“真的知識階級”:魯迅的歷史選擇

“東亞魯迅”的意義

——對韓國學者劉世鐘教授《魯迅和韓龍云革命的現在價值》一文的響應

魯迅作品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

——2010年12月24日在全國教師培訓班上的講話

讓魯迅回到兒童中間

——劉發建《親近魯迅》序

和青年志愿者談魯迅

和寶鋼人談魯迅

在臺灣講魯迅

——2009年10月30日在“與魯迅重新見面”臺社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讀柏楊常常讓我想到魯迅

——在“柏楊學術研討會”上的發

在線預覽

我們為什么需要魯迅

——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師大春秋學社“魯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會”上的講話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我們為什么需要魯迅?”

為什么要選這么一個題目?還是先從一件小事說起。你們社的一位同學告訴我,他看了在學校放映的電影《魯迅》,非常感動。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也很不錯,能拍成這樣,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攝過程中,編劇和導演曾經征求過我的意見,因此我注意到編劇的一個陳述,強調魯迅“兼有‘兒子’‘丈夫’‘父親’‘導師’‘朋友’等幾重身份”,整部電影也是圍繞這五方面來展開的,著重從日常生活中來展現魯迅情感的豐富,同學們看了電影以后,覺得親切而感人,這說明電影是成功的,它有助于年輕一代走近魯迅。但我可能受到魯迅的影響,喜歡從另一面來看來想,于是,就有了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花了這么大的人力、物力來拍這么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難道僅僅在于告訴今天的觀眾:魯迅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好朋友嗎?”這其實就內含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問題:歷史與現實生活中,我們中國并不缺少好兒子、好父親、好丈夫……但我們為什么需要魯迅呢?這正是我們所要問的:魯迅對于現代中國,對于我們民族的特殊的、僅僅屬于他的、非他莫有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

提出這樣的問題,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在當下的思想文化界、魯迅研究界就或隱或顯地存在著一種傾向:在將“魯迅凡俗化”的旗號下,消解或削弱魯迅的精神意義和價值。這又顯然與消解理想、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時代思潮直接相關。

是的,魯迅和我們一樣:他不是神,是人,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但,魯迅又和我們,和大多數中國人不一樣:他是一個特別,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們才需要他。

這樣說,強調這一點,不是要重新把他奉為神,重新把他看作是“方向”“主將”“導師”。——這些說法,恰恰是掩蓋了魯迅真正特別之處。

魯迅從來就不是任何一個現代思想文化運動的“主將”,無論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還是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學、文化運動,他都是既支持、參加,又投以懷疑的眼光。

魯迅從來就不是,也從來沒有成為“方向”,他任何時候(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可能成為“方向”,因為他對任何構成“方向”的主流意識形態,以至“方向”本身,都持懷疑、批判的態度。

而且,魯迅還向一切公理、公意、共見、定論……提出質疑和挑戰。——畫家陳丹青按胡塞爾的定義:“一個好的懷疑主義者是個壞公民”,斷定“不管哪個朝代”,魯迅“恐怕都是壞公民”, 這是確乎如此的:魯迅就是一個“好的懷疑主義者”和“壞的公民”。

魯迅也不是“導師”。從古代到現代,到當代,絕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都有一個“導師”和“國師”情結,這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傳統。魯迅是提出質疑和挑戰的少數人之一。他在著名的《導師》一文里說,知識分子自命導師,那是自欺欺人,他提醒年輕人不要上當;但他又說,我并非將知識分子“一切抹殺;和他們隨便談談,是可以的”。 在我看來,他也這樣看自己。他不是“導師”,今天我們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如果想到魯迅那里去請他指路,那就找錯了人。魯迅早就說過,他自己還在尋路,何敢給別人指路?我們應該到魯迅那里去聽他“隨便談談”,他的特別的思想會給我們以啟迪。是“思想的啟迪”,和我們一起“尋路”;而非“行動的指導”,給我們“指路”:這才是魯迅對我們的意義。

而魯迅思想的特別,就決定了他對我們的啟迪是別的知識分子所不能替代的,是他獨有的。

魯迅思想的特別在哪里?同學們從我剛才連說的三個“不是”——不是“主將”,不是“方向”,不是“導師”,就可以看出,魯迅在整個現代中國思想文化體系、話語結構中,始終處于邊緣地位,始終是少數和異數。

他和以充當“導師”“國師”為追求的知識分子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他從不看重(甚至藐視)社會、政治、思想、文化、學術的中心位置,他也不接受體制的收編,他愿意“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 他就是要在體制外的批判中尋求相對的思想的獨立與自由。——當然,他更深知,脫離體制的控制是不可能的,獨立和自由極其有限,他甚至說,這是“偽自由”:他連自己的追求也是懷疑的。

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講“正統”“道統”,同化力極強的文化結構與傳統來說,這樣的“好的懷疑主義者”,這樣的體制外的、邊緣的批判者,是十分難得而重要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幸虧有了魯迅,也許還有其他的另類,才形成某種張力,才留下了未被規范、收編的另一種發展可能性。

我們這里所說的“收編”,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只是指體制的收編,也指文化,例如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收編。這就說到了魯迅的另一個特別之處:他的思想與文學是無以歸類的;魯迅因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談蝙蝠》。文章特意提到一則寓言:“鳥獸各開大會,蝙蝠到獸類去,因為他有翅子,獸類不收,到鳥類去,又因為它是四足,鳥類不納,弄得他毫無立場。” 魯迅顯然將他自己看作是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蝙蝠”。這是很能顯示魯迅的本質的:他和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存在著既“在”又“不在”的關系;他和古今中外一切思想文化體系,也同樣存在著既“是”又“不是”的關系。他真正深入到人類文明與中華民族文明的根柢,因此,他既能大限度地吸取,“拿來”,又時時投以懷疑的眼光,保持清醒;既“進得去”(而我們許多人都只得其表,不得入門),又“跳得出”(而我們一旦入門,就拜倒在地,被其收編),始終堅守了思想的獨立自主性、主體性。他的既“在”又“不在”,既“是”又“不是”的“毫無立場”,正是從根本上跳出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和“站隊”意識,而對一切問題,都采取了更為復雜的分析態度,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表達的纏繞性。這也就使他易遭到誤解與各方攻擊,在現實生活中,他就不得不時時處在“橫戰”狀態中。但這同時就使他的思想與文學具有了許多超越時代的未來因素,是同代人,甚至后幾代人(他們常常拘于二元對立不能自拔)所不能理解,或只能片面理解,而要在歷史的復雜性逐漸顯露之后,才能為后來人所醒悟;或者說,當后來人面對更為復雜的現實時,魯迅思想與文學的啟示性才真正得以顯示,并獲得新的現實性:我們今天讀魯迅著作,總能感到他仍然生活在我們的現實中,其原因即在于此。

我們在這里已經討論到了,魯迅這樣的中國現代思想文化中的少數、異數,這樣的無以歸類的“蝙蝠”,對今天的中國思想文化界,今天的中國讀者的意義。

首先,它是一個檢驗:能否容忍魯迅,是對當代,以及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的寬容度、健康度的一個檢驗。而我們這里所發生的,卻是人們爭先恐后地以各種旗號(其中居然有“寬容”的旗號)給魯迅橫加各種罪名。盡管明知道這種不相容是魯迅這樣的另類的宿命,今天的新罪名不過是魯迅早已預見的“老譜襲用”,但我仍然感到悲哀與憂慮,不是為魯迅,而是為我們自己。

當然,任何時候,真正關注以至接受魯迅的,始終是少數:一個大家都接受的魯迅,就不是魯迅了。我曾在《與魯迅相遇》里說過:

“人在春風得意,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大概是很難接近魯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滿了困惑,甚至感到絕望,這時就接近魯迅了。”換一個角度說,當你對既成觀念、思維、語言表達方式深信不疑,或者成了習慣,即使讀魯迅作品,也會覺得別扭,本能地要批判他,拒絕他;但當你對自己聽慣了的話,習慣了的常規、常態、定論產生不滿,有了懷疑,有了打破既定秩序,沖出幾乎命定的環境,突破自己的內心欲求,那么,你對魯迅那些特別的思想、表達,就會感到親切,就能夠從他那里得到啟發。這就是魯迅對我們的意義:他是另一種存在,另一種聲音,另一種思維,因而也就是另一種可能性。

而魯迅同時又質疑他自己,也就是說,他的懷疑精神終是指向自身的,這是他思想的徹底之處、特別之處,是其他知識分子很難達到的一個境界。因此,他不要求我們處處認同他,他的思想也處在流動、開放的過程中,這樣,他自己就成為一個好的辯駁對象。也就是說,魯迅著作是要一邊讀,一邊辯駁的——既和自己原有的固定的思維、觀念辯駁,也和魯迅辯駁。辯駁的過程,就是思考逐漸深入的過程。在魯迅面前,你必須思考,而且是獨立地思考。正是魯迅,能夠促使我們獨立思考,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不接受任何收編,他也從不試圖收編我們;相反,他期待并幫助我們成長為一個有自由思想的、獨立創造的人——這就是魯迅對我們的主要意義。

而我還想強調一點: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是一個矛盾重重,問題重重,空前復雜的中國與世界。我自己就多次發出感慨:我們已經失去了認識和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而當下中國思想文化界又依然堅持處處要求“站隊”的傳統,這就使我這樣的知識分子陷入了難以言說的困境,同時也就產生了要從根本上跳出二元對立模式的內在要求。我以為,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魯迅的既“在”又“不在”,既“是”又“不是”的毫無立場的立場,對一切問題都采取更為復雜的、纏繞的分析態度,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而魯迅思想與文學的獨立自主性、無以歸類性,由此決定的他的思想與文學的超時代性,也就使得我們今天面對我們自己時代的問題,并試圖尋求新的解決時,魯迅的思想與文學或許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和重視的精神

資源。

更難能可貴的是,魯迅同時又是一個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追求變為實踐的知識分子。他的邊緣的、異類的、反體制的思想立場,注定了他在現實社會結構中,必然站在社會底層的被侮辱和被損害者這一邊,為他們悲哀、叫喊和戰斗:這正是魯迅文學的本質。同時,他又懷著“立人”的理想,對一切方面、一切形式的對人的個體精神自由的侵犯,對人的奴役,進行永不休止的批判,因此,他是永遠不滿足現狀的,因而是“永遠的批判者”:這也正是魯迅思想的核心。魯迅曾提出一個“真的知識階級”的概念,其主要內涵就是以上所說的兩個方面:永遠站在底層平民這一邊,是永遠的批判者。 這也是魯迅的自我命名。這樣的“真的知識階級”的傳統,在當下中國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是我們今天需要魯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有人在貶低魯迅的意義時,常常說魯迅只有破壞,沒有建設。他們根本不理解魯迅思想本身,就是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建設性貢獻,是二十世紀中國和東方思想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就具體操作的層面,在我看來,也很少有人像魯迅這樣為中國的文化建設和積累而嘔心瀝血:這自然是否定者視而不見的。魯迅早就說過:“我已經確切的相信:將來的光明,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存者,而且也是開拓者和建設者。” 魯迅是把這樣的信念化作日常生活具體行為的。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就提倡“泥土”精神,提出“不要怕做小事業”。 直到1936年去世之前,他還呼吁“中國正需要做苦工的人”。 他自己就是文化事業上的“苦工”,僅1936年生命后一段歷程,他就以重病之身,編校了自己的雜文集《花邊文學》、小說集《故事新編》,翻譯《死魂靈》第二部,編輯出版亡友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編印《〈城與年〉插圖本》《〈死魂靈〉百圖》《珂勒惠支版畫選集》,還參與編輯《海燕》《譯文》等雜志。他的生命就是耗盡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具體瑣細的小事情上,但他生命的意義,也就體現在這些在魯迅看來對中國,對未來有意義的小事情上。這倒是顯示了魯迅“平常”的一面:魯迅經常把他的工作,比作是“農夫耕田,泥匠打墻”, 這正是表明了魯迅精神本性上的平民性。這是魯迅的平凡之處,也是他的偉大之處。在我們今天這個浮躁、浮華的,空談的時代,或許我們正需要魯迅這樣的文化“苦工”。

2006年9月5日急就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可以,有點深奧

2017-11-15 16:19: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原版正品好書

2017-11-17 22:13: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

2017-11-12 09:50:47
來自可口可**的評論:

還是很好看的樣子

2017-09-23 22:54: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是要讀一讀魯迅。

2017-11-09 15:30:34
來自w***(匿**的評論:

魯迅是近代中國的文化坐標,是具有民族性與原創性的文化巨人,對于當代中國的社會思潮與文化發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而錢理群是中國盛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兩相融合保證了內容的經典性與權威性。這次和本書一起買下的,還有《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談心》、《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在錢老的睿智里重新認識魯迅。

2017-11-09 18:25:40
來自h***1(**的評論:

錢理群教授是研究魯迅的專家,非常值得一讀。

2017-11-10 14:44: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物流快,書本內容有深度

2017-07-22 15:51:39
來自m***3(**的評論:

非常好很喜歡

2017-07-25 13:39:4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很好的書,值得擁有!!

2017-08-01 10:00: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8-01 20:11: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快遞超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2017-08-02 10:01:38
來自蒙緒**的評論:

非常好可讀性強讀后再評價非常好可讀性強讀后再評價

2017-08-04 21:03: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還好,只是同一批寄過來的書為什么《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談心》不是新書?很舊很舊,書邊都磨白了,怎么搞的嘛

2017-08-11 14:20: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父親點名要的書,性價比高,不錯,贊!

2017-08-15 16:11: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錢先生的著作,字數夠了嗎???

2017-08-22 17:12:22
來自kobe24m**的評論: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2017-09-01 01:51: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不錯

2017-09-06 06:01: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錢理群先生的著作值得拜讀!

2017-09-06 12:20:34
來自***(匿**的評論:

魯迅與當代中國 這次購買的書較多,沒來的及看,但是圖書收到后品像良好,當當配送給力及時,就是希望以后在打包時,給箱子里放些填充物,防止圖書在箱子內晃動磕碰,謝謝!

2017-09-10 15:01:55
來自筠友**的評論:

很早就看到過這本書,沒買,這次總算買到了。質量非常好,與賣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出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質量很好,物流超快,服務態度很棒,好評~

2017-09-18 18:51:48
來自q***0(**的評論:

好評。。。。。。

2017-10-04 00:14:05
來自yizhong**的評論:

魯迅研究第一人

2017-10-29 21:44: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很實用!

2017-11-02 13:07: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非常好,就是快遞不行,外表簡直慘不忍睹,當當能不能該貴快遞公司提一下意見,有點職業精神好嗎,快遞包裹的外表就是貴司最起碼的臉面,心平氣和地說。

2017-11-02 19:13: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一讀 推薦

2017-11-03 10:45: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點厚,慢慢看,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思想。

2017-11-05 19:23:52
來自人弗能**的評論:

書很好,期待已久

2017-11-07 11:30:49
來自愿***去**的評論:

錢先生近年來的論文、演講、序跋文字,時刻關注著現代中國。

2017-07-05 09:09: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送來的時候,書的邊角有些褶皺。不過并不影響我對書內容的好評!

2017-06-29 22:06:15
來自wenjunz**的評論:

魯迅與當代中國 推薦閱讀,如聽課,如夏日冰鎮茶。內容比較新,時代感強。

2017-08-18 17:18: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錢老師的書,直接不猶豫就買了。思想深邃,文筆優雅,大手筆啊!

2017-09-04 21:07: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錢先生的良心之作,是對社會的深刻剖析,是走進魯迅的不二法門之書

2017-08-21 21:19: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北大出版,必屬佳品。且不論這本書內容多么上乘,它的紙質與印刷也是好得沒的說,向大家推薦

2017-06-19 23:29: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研究魯迅第一人,內容深刻有時代性,新穎,質量很好!

2017-11-02 16:14:2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沛县| 南溪县| 山丹县| 嘉祥县| 宁晋县| 福清市| 永宁县| 桂平市| 乌什县| 姜堰市| 韶关市| 思茅市| 前郭尔| 白朗县| 南投县| 宁武县| 乐业县| 苍梧县| 雷州市| 尉犁县| 西吉县| 阳朔县| 镇远县| 阳谷县| 泗阳县| 晋州市| 南郑县| 绥滨县| 泽州县| 富民县| 巨野县| 曲靖市| 丰台区| 胶州市| 青浦区| 冕宁县| 湄潭县| 贞丰县| 青浦区|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