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雞湯文中寫道:你要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可是,無論這個道理有多正確,你有多認同,實際生活中的你依然做不到。不是因為你努力不夠,也不是你的問題如何根深蒂固,你只是需要一套更清晰的自助指南。
在英國心理咨詢師雅基 馬森看來,你之所以踏不出愛自己的步,是因為內心深處不能接受現在的自己。你習慣于將全部能量用于溫暖他人、贏得他人的認可,而且一旦停止這樣做,就會覺得非常內疚,仿佛受了一場“圣母詛咒”。
在《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這本書里,雅基 馬森分享了“圣母們”自我治療和心靈成長的故事,并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闡述怎樣才算真正的愛自己:
你有權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及價值觀。
你有權做自己。
你有權說“不”。
你有權犯錯誤。
你有權把自己放在位。
你有權不依賴別人的認可。
……
當你能夠行使上述權力,你就開始愛自己了。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別人的認可、欣賞、尊重是吸引來的,而不是乞討來的。
本書獲選:
豆瓣2016年度讀書榜單
網易女人節特別策劃推薦書單
羅近月
高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壹心理專欄作家
即使作為一個執業的心理咨詢師,經過無數次的被分析和自我分析之后,我也還能從這本書中看到自己。
特立獨行的貓
青年作家/代表作《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如果不想辦法解除“圣母型人格”這個“詛咒”,你的人生終將被摧毀。
這么遠那么近
廣告人/作家/電臺主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正能量的話里常說的是什么,愛人先學會愛自己,努力就會成功,明天會更好。但都是結果論,方法論的問題不在雞湯的范疇之內,于是被許多人詬病,在這本書里,卻有著類似于自救的方式方法,并且有效果。
雅基 馬森(Jacqui Marson)是一名注冊心理咨詢師,擁有咨詢心理學碩士學位及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是英國心理學協會(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及健康專業人員委員會(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的成員。她曾在倫敦的多家機構從事心理學臨床工作,其中包括霍羅威監獄及圣托馬斯醫院。目前,擁有一家私人診所。她也開設講習班及培訓,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提高交流技能、建立信心及進行團隊建設。
她還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備受媒體推崇的心理學知識傳播者,經常受邀參加英國廣播公司和其他商業電臺及電視臺的節目。她的文章曾在《心理學家》《咨詢心理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此外,她還在《心理月刊》雜志寫月度專欄。
目錄 引言/不會愛自己的人,可能是受了“圣母的詛咒” 01
PARTI
及時部分
每個人都有脆弱之處
及時章/讓人受盡委屈的“圣母詛咒” 08
我們習慣了滿足他人的期望,卻又在某一時刻感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幫助我們滿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成了改變現狀的阻礙。
第二章/每個人都有脆弱之處 21
沒有人能做到方方面面都保持沉著冷靜,我們都有一小塊兒被施了詛咒的脆弱區域。
第三章/身體的感受與情緒的覺察 40
如果你能夠開始識別身體的感覺,那么你就能將其確定為一種情緒。反過來,這會幫助你發現這種情緒意味著什么,以及它們與你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怎樣的聯系。
第四章/內心深處控制我們的暴徒 60
對于我們來說,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批判性思維就相當于電影中的反派人物。當我們想要質疑某個傳統的規則和觀念時,這些武裝的暴徒就會拿出他們的槍炮威脅我們,直到我們退回原地。
第五章/原生家庭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81
很多深深影響我們當下的選擇和行為的觀念都源自孩提時代,盡管它們是錯誤的、不合時宜的。
PARTII
第二部分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
第六章/什么是真正的愛自己 104
重要的一點是,你將開始注意自己好的品質,并給予自己夸獎和肯定。這是救贖自己的一部分——首先,你必須為了自己而這么做。
第七章/好好愛自己的技巧 125
在這一章中,我們提供一系列方法,幫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傳遞原本覺得難以表述的信息(如拒絕、抱怨及劃清界限等)。
第八章/面對未知,如何能夠免于恐懼 148
我們會陷入害怕恐懼的圈套,而走出圈套的方法就是弄清楚這些預設(通常是孩提時代確立的觀點),然后把它們放到行為實驗中,以最安全的方式開始實驗。
第九章/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171
如果你過度強求自己去幫助別人,最終也有可能會辜負他們,不如適當地做出拒絕。如果有人覺得失望,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第十章/接受,讓改變真正發生 193
任何人都可以堅持己見,并且有充分的權利這樣做,一旦你接受了這一點,你便可以開始以一種富有成效且尊重他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了。
第十一章/覺醒和改變的旅程 207
在這段覺醒和改變的旅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對自己富有同情心。記住,你是在試著改變一些自童年起就已經根深蒂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這很難。
附錄1/參考文獻 229
被詛咒的24小時
我們先假設“圣母”的24小時是這樣過的,來幫助你判斷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如此。
早晨,“圣母”醒了,準備沏一杯茶,聽聽收音機,洗個澡,穿好衣服,吃個早飯,然后去上班或開始這24小時的活動。在理想的世界中,時間屬于自己,可以悠閑地完成下面一項或全部任務:不慌不忙地用漂亮的茶壺泡一壺葉茶,在氣味芳香的泡沫浴中放松自己,細心地挑選一套讓自己感覺愉快并自信的衣服,再挑一雙搭配的鞋子,鞋子要舒服……然而,現實卻是,某個小家伙(或者也不算是小家伙的人)在大聲呼喚:“我的藍色套頭衫哪去了?”而另一個家伙則想知道為什么冰箱里沒有牛奶了;姑媽剛剛打電話來,拜托“圣母”臨時去看看奶奶,她是這樣說的:“她身邊連個人都沒有,可憐的人啊!”還有一位朋友發來了短信,說她迫切地需要找個人聊聊,因為她的男朋友已經二十四小時沒回她電話了。
短短幾分鐘,剛醒來時的小小幻想變成了可笑的事,而“圣母”已經拋開自己的基本需求,轉而去為其他人服務了。每天早晨,不吃早飯,隨意穿雙夾腳的鞋子就出門,頭發上還殘留著免洗洗發劑。他們已經習慣這樣了,盡管餓著肚子,有些厭煩,還有點兒邋遢。但他們會自我安慰地想,至少他們已經照顧好其他所有人,每個人都很開心,其他人那點兒潛在的壞心情終究沒被點燃,家里沒有大喊大叫,也沒有人使臉色。而在更深的情感層面(也可能是潛意識中),他們有一種安全感,覺得他們會得到大家的愛,因為他們照顧了每一個人。抑或,他們覺得自己不會陷入任何麻煩,因為他們從未讓任何人失望。
有可能的改變
當然,并不是所有“圣母”都千篇一律的這副樣子。不同情況下,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表現。但是,相似點是,我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被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中,而且不知道該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事實上,就連想到改變,比如拒絕某個請求,都會覺得害怕。我們習慣了滿足他人的期望,卻又在某一時刻感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幫助我們滿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成了改變現狀的阻礙。
英迪拉(我們在第六章中還會提到她)說,她的家人把她當作了24 小時營業的服務商。大家總是希望她能放下手頭的一切事情,為出租房找水管工、預約牙醫、為家鄉來的親戚安排食宿,還要一臉成就感地笑臉相迎。作為家里一個還沒有出嫁的女兒,她十分恐懼地預見,未來她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雙親,或者至少要照顧其中一位。想到這些,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孝且忘恩負義的女兒”,但同時也感到恐慌,因為她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一位能夠將她從這種未婚女兒的命運中解救出來的男士了。
這本書中提到的其他人的故事同樣顯示一個道理,改變不是件簡單的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及行為模式通常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并且我們一直都覺得它們很好,直到它們最終失去原動力的某個時刻。而那一刻,它們從朋友變成了敵人。
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從邁開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邁一小步,心里想著,我們是在勇敢地為自己做一次克服恐懼的努力。英迪拉嘗試的是一種引導式比喻法,即她不會再做一家全天候的便利店,而是可以在某些時間段關閉店門,就像7–11 便利店那樣(這種最初的深夜便利店也只是在上午7 點至晚間11 點期間營業)。現在看起來,營業時間可能依然較長,但能嚴格執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限,無論是
對英迪拉本人還是對她的家人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改變。家庭治療專家及作家哈麗特 勒納說過,如果你的嘗試和改變速度過快,周圍的人就會大聲地要求你“變回來”,最終這種嘗試就會變成一個自暴自棄的過程。
好書。活動價買的,特別實惠,過后發現價格漲了太多了,沒有想到這么優惠的價格,關注了很久,就是等著活動時買。
自助性很好的一本書,發現自己的問題,愛自己。
有針對性,對圣母群體很有幫助
看了內容簡介后,就買了,這本書很適合我!平時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自己的很多時間都給了其他人.......書里面提到的案例都跟我完全一樣,作者也給了許多專業性建議,我準備試一試。另外,封面真的是太美了,版式設計的也挺好,拿在手中閱讀,不覺得很費勁!我已經把它推薦給了身邊的女性朋友,希望我們都知道如何去愛自己,如何把自己當回事。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包裝很好,沒有破損。內容也很好,我發現身邊的人都有這種性格,把時間、精力、金錢和愛奉獻給其他人,唯獨不給自己留一點。這本書非常好,作者舉了很多案例,告訴我們該怎么做,看完這本書后,我反思了很多,我覺得它對自省和自救非常有好處,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讓我們不要壓抑自己,努力讓自己活得有所選擇。
非常滿意,很喜歡
(≧?≦)/
蠻好的一本書
太適合我了!希望作者能接著出!
很貼近實際,接觸了內心那個最想改變的自己
紙張很好!
可讀性強,性價比很高,物流速度很快
內容豐富感染力強
一下就被封面吸引了,精裝,品質相當不錯,賣相也好。
親眼見證過圣母做了很多卻不討好的事。如果不能自己愛自己,那么沒人會愛你,如果自己愛自己,那么至少還有自己愛自己,別人也才有可能愛你。
一本實用的自助手冊,我看了非常有共鳴。書里面的許多案例看的時候覺得一直在中槍,很有幫助,另外作者在追尋根源和解決方法上寫的很有參考價值,對我很有針對性,我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被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中,而且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而且封面真的太好看了!!推薦~~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承擔太多事情,不敢對別人發火,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在這本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內容很好,從思想轉變到方法理論,面面俱到,我認為作者一直在幫助我們剖析自我、重塑自我。而且,里面介紹的方法很實用,我要多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