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自我內在成長的一次清晰的心理探索,涉及對諸如自豪、自尊、虛榮、自大、羞恥、自謙、尷尬、怨恨等情緒和情感的透析,充滿了謹慎分析和敏銳的洞察力,內容流暢,結論精準。
身為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著名教授,西蒙 布萊克根植于扎實的哲學和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用犀利的批判,揭穿了這個虛浮世界中的種種虛假美好,打破了時下人們虛幻的自我認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而實現真正的成長。
從令人迷惘的虛榮、脆弱、自戀和自卑,到給人平靜和力量的自信、自尊和自愛,這中間隔著一光年的黑暗距離,而要跨越這距離,只需要讀完這本書。
給自己的成長,來點實在的!
[擺脫別人對你的期待,成為本來的自己,過隨心自在的生活]
真實的你到底什么樣?你會吸引誰?到底怎樣的生活才適合你?隨本書開始一場內在自我成長的心理探索,去發現你獨特的個性、真實的自我,從而獲得應對生命中一切的強大力量。你不用模仿任何人,也不用向誰低頭!撕掉別人給你的標簽,擺脫被人對你的期待,成為本來的自己,過隨心自在的生活。
[發掘獨特自我,擁有高情商,快速提升個人魅力!]
牛津大學教授根植于扎實的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用犀利的批判,揭穿關于自我的層層假面和種種虛假美好,幫助人們快速發現獨特自我,快速戒除虛榮、自大、傲慢等幼稚可笑的行為,走向真正的心智成熟,擁有高情商、大魅力!
[全球50位健在哲學家TOP3,殿堂級哲學家、評論家西蒙 布萊克本全新力作]
全球影響力的50位健在哲學家TOP3、英語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西蒙 布萊克本全新力作,首次引進。
西蒙 布萊克本 (Simon Blackburn,1944- )
英國哲學家、學者、評論家。
被美國教育界評為“全球50位健在殿堂級哲學家TOP3”。
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校任職。
2002年當選英國科學院成員;
2008年為美國人和科學研究員榮譽成員;
2009-2010年,擔任亞里士多德協會的主席;
2011年以劍橋大學哲學教授身份退休,被譽為“英語世界最杰出的哲學家之一”。
已出版暢銷書《思考:引人入勝的哲學入門》《我們時代的倫理學》以及《情欲》。
此外,他還參編了《牛津哲學詞典》。
片段之一:
那耳喀索斯讓我們想起今日社會中那些瘋狂的無處不在的自我主義者,他們的身影遍布各大景點、美術館、音樂會、公共區域和網絡空間,等等。這群人每時每刻都只想干一件事:把自己在什么地方記錄下來,然后通過社交媒體公之于眾。智能手機簡直是這種行為的罪魁禍首,人們通過手機可輕松對自己和周圍景色進行自拍。這群自我主義者幻想他們所有的朋友都苦苦等待著關注他們吃了什么早餐,或自己站在蒙娜麗莎畫像或泰姬陵前或半隱藏在它們身后看起來是否英俊瀟灑或貌美如花。這種想法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如此多的現代人在旅游時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紀念碑或建筑上,他們異想天開地認為,對后來的參觀者而言,帕特農神殿或斷臂維納斯最有意思的景色將是“某某人曾到此一游”。可以說,現代人在這方面超越了前人。我們這個社會的標志事件之一,便是一個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詭異“偷竊”事件。一群加利福尼亞青少年,由于急于把自己偽裝成“社會名流”,使用谷歌街景和其他先進的媒體設備非法闖入明星的房子,偷走了一些名貴的垃圾來刻意模仿明星的生活方式。之后,他們肆無忌憚地把照片公布在社交媒體上,等于將自己的罪名公之于眾。
當時的那耳喀索斯當然還無法使用社交媒體來與他人交流。他拒絕了聲音特別的厄科神女的求愛,把她的聲音轉化為自己腦海中的聲音。但實際上,我們自己腦海中的自言自語對我們而言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有多么自鳴得意,我們需要更多外部的聲音。我們需要來自他人真實的評價,甚至給我們帶來的思想上的觸動。對于世界和外部的聲音,我們既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毫不在乎。那群自我主義者和那耳喀索斯的共同之處在于忽略了外部真實的聲音,而以時刻存在的自己想象中別人的聲音聊以自慰。這個神話同時告訴我們,幻想與欲望是緊密聯系的。那耳喀索斯苦苦追尋的東西如此觸手可及又如此難以獲得。隔在這兩者中間的雖不是實實在在的障礙,卻也一樣堅不可摧。我們當中的每個人都可能像那耳喀索斯一樣,窮盡一生苦苦追尋的只是一個幻影,一些我們永遠得不到的東西。甚至即使我們得到它,到頭來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那耳喀索斯終于覺悟,自己愛上的不過是自己的倒影。但他卻無法接受,無法將自己撕裂開,明明得知鏡子里面展示的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一個無實體的自己。他內心的癡迷已經無藥可救。那耳喀索斯愛上的只能是他自己,盡管他還在幻想愛人是他人。他是被自己殺死的。又或者說,他的影子加速了他靈魂的消亡,因為連他的尸體都找不到了。神話里這個奇怪的結局似乎在暗示著,那耳喀索斯很可能是我們其中的一員,每天行尸走肉般活著。所有那耳喀索斯似的人物都需要一次重生。雖說那耳喀索斯某種意義上也獲得了一次重生,可變成了一朵頭永遠垂向地面的水仙花。又或者尸體的缺失象征著自戀者死亡的終結——他無法離開任何成就、任何回憶,甚至任何哀悼。盡管斯人已去,世界依然如此。這可能會是某些誓死捍衛貪婪和自戀品質的現代人應該要反思的。
片段之二:
毫無疑問,個人形象是重要的,它與以上批評并無關系。早在銅器時代,從人類埋葬地出土的鏡子、梳子和裝飾品便是人類愛好打扮的好標志。如果足夠幸運或足夠細心而產生了外表上的良好結果,那是個優勢。對于那些幸運地被形容為英俊瀟灑、高貴典雅、光彩熠熠、美貌動人的人們,生活總會有美好的結局,畢竟他們是那般的引人注目。他們總會更容易找到朋友和搭檔,也會賺得更多。在美國,有證據表明外表占優勢的男人和女人分別比相貌平平的男人和女人多賺5% 和4%。這甚至從剛出生就開始了:人們更喜歡逗漂亮的寶寶,老師更喜歡漂亮的學生:
當被要求把雇員特征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時,經理們都把樣貌排在了教育的前面:在九大特征中,樣貌排在第三,僅次于經驗(及時)和自信(第二),但排在“畢業院校”(第四)的前面。那是否說明你該從哈佛輟學去做個隆鼻手術?或許并非如此。但畢業于州立學校也一樣有市場。“這也是職場新情況,”一位來自紐約的專門為應聘者提供建議的匿名招聘人員說道,“能力一般、面容姣好的求職者比能力出眾而長相平平的求職者更有勝出的可能。”
難怪現在的經濟一團糟。也難怪這種對樣貌的偏見不僅僅局限于美國紐約對長相狂熱追求的就業市場。除了就業市場外,姣好的面容在其他場合也有重要意義。我曾在英國某大教堂參加圣誕頌歌儀式,無意中留意到在神職人員隊伍當中,高大的、擔任指揮的主教戴著主教法冠,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前面,后面跟著的是稍矮小的主持牧師,然后嚴格按照高矮順序排列得越來越低級的神職人員,是矮如侏儒的某些無關緊要的偏遠教區的助理牧師。
回到化妝品的世界,很不幸的是,想提升美貌的消費者花了錢,卻并不能成為廣告里的人物。她不再年輕,也可能不再魅力四射——或許化妝品的使用或多或少能提高點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信的人本來就是魅力四射的。她離她的夢想依然遙遠,因為她依靠別人的溢美之詞和崇拜目光而活——她已經依賴化妝品而活,不愿揭開這層面紗。在幻想的世界里充斥著化妝品,而深陷其中的消費者根本忘了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所謂的化妝品。對其他人而言,他們是自己的利益中心。他們并不在乎消費者形象,而更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那耳喀索斯注定是個獨孤求敗的角色,這也是該神話想揭示的道理之一。為何那耳喀索斯是孤立無助的,如果不是他的自戀使他難以接近?
所有這些可能會帶來一個尖刻的問題,那就是是否由性欲帶來的愛總是以那耳喀索斯式孤獨的形式存在?在西方藝術中,維納斯通常被描述為一個顧影自憐而難以善待他人的角色。弗洛伊德認為,自戀是的核心,從發現背叛和愛情消失時對個人造成毀滅性的損傷這點可看出,該觀點也有其正確的地方。妒忌心給人帶來的摧毀性作用是從自己打擊自己開始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他人評價和興趣的中心,這一自大傲慢的想法也是阿諛奉承無處不在的原因。最早對阿諛奉承的道德批判出現在柏拉圖的《高爾吉亞》中,蘇格拉底爭辯道,阿諛奉承與政治的關系就類似于烹飪與制藥或體育鍛煉的關系。他似乎是在說,烹飪方法可以讓我們錯誤地以為我們吃的東西對身體有益,而其實無益;同樣地,我們可以被多種諂媚的藝術蒙蔽而相信所有關于我們美德的錯誤觀點a。這點是顯而易見的,即便在民主社會,諂媚和政治之間的聯系比蘇格拉底說得更為緊密。如果沒有了互相吹捧,無論是候選人還是選民都不會像現在這樣被蒙在鼓里。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伊拉斯謨提出了相反的觀點:
的確,人間存在著一種敗壞道德的諂媚,許多奸詐者便利用它來進行哄騙愚弄,目的是把不幸的受害人徹底摧垮。可是,我所采用的形式卻是來自善良的真心,它與美德更接近,而勝于其對立面——魯莽的譴責,也即賀拉斯稱之為“粗暴難以相處的乖戾”。我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垂頭喪氣的人振作起來,使悲哀者獲得安慰,無情者振奮,冷若冰霜者動情,病人歡樂,任性者自行克制,有情人相伴相隨,結合在一起……概括起來說,諂媚使人感到甜蜜,并給人際關系增添上一番甜美的風味。可是人們都說,受騙是不行的。其實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不受騙才糟透了。誰認為一個人的幸福要看事實如何而定,他們可就錯到底了;幸福與否全看他本人的看法如何而定。
當然,伊拉斯謨將愚人或愚人精神進行擬人化,但不得不承認,他所想象中的愚人的話有不少是正確的。畢竟,愚人就是我們普通人。=
片段之三:
對外表的過度重視使得女性(也包括男性)在面對自己美貌不再時尤其恐慌和絕望,這一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當人們被商業化以后,他們眼里的價值其實是他們想象的外表在別人心中的價值,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后,他們便成了恐懼感的奴隸,從此痛苦、絕望和悲慘等情緒也將常伴左右。關于這點的證據,我們只需要想想在2010 年,僅在美國便有320 多萬滿懷希望和憧憬的人們自愿接受整容手術,而在法國大約40 萬到50 萬的女性接受隆胸手術(然而大家都覺得法國女人是如此時髦和自信)就可窺得一二。最近關于假冒偽劣硅膠的丑聞更是讓3 萬受害者慘遭厄運:
“我總是因為身材而感到絕望,出現心理問題,”來自法國諾曼底的一名女性說道,“我在工廠打工,每個月賺1000 歐元(約合1300 美元),直到將近50 歲才可以支付隆胸手術。在植入硅膠后我心里舒服了不少,順利擺脫了抗抑郁藥物,也能回歸工作了。然而,在這之后我就發現了植入物有毒,監測報告稱硅膠依然會在原位,但我還是要把它取出。我很害怕這些硅膠是否會
隨時破裂甚至爆炸。
“我夜不能寐,很多人因為擔心被植入物破壞而盡量避免劇烈體育鍛煉,但我無法避免,我的工作是在工廠里干重活。
“我睡覺時感覺很糟糕,起床時也感覺很糟糕,就好像體內裝著一個定時炸彈一樣提心吊膽。”
如果這僅僅是“悲哀”二字可以形容的話,我們會對那些認為自己很普通、希望通過整形術變美的人少一些同情和憐憫。誰讓他們自己如此希冀踏上高高在上的舞臺,聽從別人對他們高高在上的諂媚聲;誰讓他們如此期待獲得通往虛榮和傲慢大門的免費票?在這些難以被寬恕的案例中,一時的疏忽,或稍微背離克制、尊嚴或禮儀的原則,便會由于極小的原因踏上整形手術臺。有人說,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是一種工具而不是身上的一部分是既不恰當也不正確的。這是一個對別人艷羨之聲貪婪到讓人毛骨悚然的例子。
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我們自己蒙羞,實際上我們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可當我們被虛榮的惡魔纏身的時候,要想逃出虛榮心的魔掌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作為貪婪的一種,它還與對金錢的貪得無厭聯系在一起,這將會是我們后面討論的問題。但是難道不是每個德高望重的杰基爾醫生a 心里都藏著一個卑鄙邪惡的愛德華 海德嗎?難道每個人心中不都會有一個斷斷續續的微弱聲音提醒自己,如果有個花瓶妻或花瓶夫或花瓶搭檔那該多令人羨慕,不必理會別人的說三道四?當我們忘記康德所忠告的欲壑難填,要求別人把我們捧在手上時,是不是該想想別人是不是也有同樣的要求呢?如果那耳喀索斯擺脫了自己孤獨無助的境地,成為眾人崇拜敬仰的對象,那該多美好?歐萊雅公司也許本不打算證實希臘神話中的深刻道理,但實際上卻證實得如此有力。
好好好好好好好
實用的書,多看看,,,,,,,,,,
不錯,值得擁有。
耐心去讀,認真思考,獲益匪淺
非常不錯哦
很不錯的一本書
你很獨特,確實很獨特,要相信自己哦
好書,不錯。值得一看
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很適合和家人、密友鬧別扭又不知如何化解的人!
可以看的,推薦大家看看
非常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這本書不錯
很不錯的說,受用了,看完給別人一起看
紙質很好,剛剛開始看,,希望自己喜歡
還不錯。。。。書書沒有破損
書很好,送貨很快。滿意
書很好!!
Satisfied
買給朋友的生日禮物,希望她有所收獲
空話連篇 看了沒幾頁就看不下去了 不夠吸引人 還是等我沒書看了再慢慢看吧
很早就關注了趕上活動,立馬入手,買書我只信任當當。
當當網預售專題去看看有什么新出的書籍,看了這本書的目錄,覺得還不錯。
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不能光看書名和介紹就隨便買書,浪費錢,好書太少
書收到了,希望能通過閱讀找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物流挺快的,包裝也不錯,剛拿到手就翻了一下,挺不錯的,值得購買。
看好幾個書單都在推薦,買來看一下,內容不說,文字、排版、紙張設計都很好,讀書觀感很好。
發掘獨特自我,玩轉情商高,快速提升個人魅力!比自控力更符合人性,比少有人走的路更發人深思
喜歡這個封面設計 我自己也是美術編輯 看到就特別喜歡
經典著作,非常有啟發。主要是關于自戀人格的描述,在應用方面涉及的不多。識己可以通過內省、讀書和思考來進行;識人就更復雜一些,要在實踐中體會;先識己,后識人。
人這輩子最不能解開的秘密就是自已。認識自已,善待自己,寬慰自己。不管是什么樣的人格,都無優劣,每一型都需要自知,有其能夠自豪,也有需要自省的地方。這本養成魅力人格的書,值得每個人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