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以下方面介紹關于13-14歲孩子的一切:
(1) 介紹孩子13-14歲時身心發展特質和成長規律
(2) 怎樣在孩子13-14歲時引導人際關系能力的發展
(3) 介紹13-14歲孩子的日常作息習慣
(4) 為父母講解13-14歲孩子的管教方式
(5) 讓父母了解13-14歲孩子的心智能力
(6) 告訴父母培養13-14歲孩子的道德意識
(1)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美國格塞爾人類發展中心根據上千位孩子真實成長跟蹤總結的早教百科!
(2) 蘭登書屋30年當家好書,全球階梯教養圣經,兩代父母,3億家長的信賴選擇!
(3)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胡萍、小巫、安燕玲、海文穎傾情作序推薦!
(4) 內容,從日常生活到教養難題,關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書中可以找到!
路易斯 埃姆斯(1908-1996),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她畢業于耶魯大學,畢生致力于兒童發展、兒童養育實踐研究,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弗蘭西斯 伊爾克(1902-1981),美國兒童行為學博士,與路易斯 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為暢銷書。
西德尼 貝克 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前所長,長期從事該研究所的醫療部門工作。
及時部分 我們對青少年的研究
及時章 從宏觀把握孩子的成長脈絡:身體和心智的變化貫穿整個青春期
1.采訪環境與對象:對家庭狀況相對穩定的孩子持續跟蹤采訪
2.采訪詳談:對受訪者及其家長都以輕松隨意的方式交談
3.數據分析:從數據中尋找孩子的成長狀況和規律
第二章 成長是核心:“好行為”和“壞行為”的交替出現實屬正常現象
第三章 個性特征: 受性別、體質、生活環境諸多因素影響
第二部分 13—14 歲孩子的成長與發育狀況
第四章 你的13歲孩子:自我性格糾結的一年中動手能力頻頻閃現靈光
1.搖擺不定,不停糾結的年齡
2.生理與心理上慢慢成熟
3. 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能夠安排得十分妥帖
4.自我意識的成長:注重眼前,順其自然,自我反省
5. 人際關系:不愿與人為伍而喜歡獨處是主要特點
6. 活動與興趣愛好:對感興趣的事情滿腔熱忱
7.學校生活:專注學習,熱愛校園
8.道德意識:極端和高標準是他們的道德標尺
第五章 你的14歲孩子:充滿朝氣的一年,但不能忽視發生的意外事件
1.精力十足的14歲年青人渴望充實的生活
2. 敞開心扉,萬般“包容”
3. 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
4. 14 歲的性格更加鮮明化
5. 獨立的自我意識
6. 人際關系:多半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鬧情緒
7. 年青男女喜歡參與的各種活動
8.學校生活 :才華和能力得以較大限度的綻放
9.構建自己的道德觀念
第三部分 孩子的成熟趨勢以及各年齡區間的各項成長梯度
第六章 13—14歲孩子的人體機能體系: 生理發育迅速,心理成長教育需合拍
第七章 13—14歲孩子的自我照料及日常作息:自主性提升,強迫不是明智之舉
第八章 13—14歲孩子的情緒:受多重因素影響,需要正確引導
第九章 13—14歲成長中的自我意識:為“獨立”向各方“宣戰”
第十章 13—14歲孩子的人際關系:青春期最核心的成長
第十一章 13—14歲孩子的興趣與愛:透露生理與心理成長是否平衡
第十二章 13—14歲孩子的學校生活:成熟程度與就讀年級相匹配
第十三章 13—14歲孩子的道德意識:逐步成熟的過程中要給予寬容和理解
第四部分 14 歲之后的年青人
第十四章 14歲之后會是怎樣的情形:歷經波折的成長脈胳
附錄一 資料與數據的來源
附錄二 數據表格
你的 13 歲孩子:自我性格糾結的一年中動手能力頻頻閃現靈光
13歲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會來個突然轉向或者急剎車。他一改12歲時的陽光、沉穩,再度陷入糾結的狀態。不愿與人交往,內向,有點退縮,不愿被別人窺探。他雖然不喜歡與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時的他開始懂得克制自己,不會吃起來沒完沒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時上床睡覺。雖然他這時的性格陰郁,悲觀,隱秘。可是,在動手方面,他們頻頻閃現靈光,喜歡敲敲打打,自己動手修理和制作東西。總體來說,13歲的少年已經明顯顯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點。
你的 14 歲孩子:充滿朝氣的一年,但不能忽視發生的意外事件
當他從擰巴的13歲邁入14歲的年齡時,在這個充滿生氣的一年,你會看到角色多變的少年。他熱愛學校,熱愛與人交往,愿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十分充實。14歲的他包容性更強,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樣,對看不慣的事情也較少大肆批判。盡管14歲的孩子具備這么多優點,但不能忽視這時候有些男孩和女孩會接觸,在性方面,14歲的年青人由于沒能獲得足夠的知識與信息,會遇到意外懷孕、墮胎等諸多問題。這時候,家長如何面對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歲的年青人絕大部分都會表現出更強的責任感,這是值得讓人欣喜的事。
13—14 歲孩子的人體機能體系:生理發育迅速,心理成長教育需合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體發育是最凸顯的,也是成年人首要關注的。尤其在發育高峰的青春期,個頭和體重增長迅速,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身體的變化極其關注。身體的變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自信和以后的發展道路。同時,在異性關系上,青春期少年的性萌動起來,該如何處理與異性的正常關系,家長應該給予的指導都闡述得十分詳盡。
13—14 歲孩子的自我照料及日常作息:自主性提升,強迫不是明智之舉
13-14歲少年的日常作息管理顯然不喜歡家長干涉過多。盡管他們當中某些人并不善于經營此道,但隨著年齡增長和身體、思維的變化,他們的日常作息也會表現出相應的特點。家長此時不必強逼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只需要給出恰當的指導,因為孩子是否按照你說的去做,基本上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強迫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13—14 歲孩子的情緒:受多重因素影響,需要正確引導
從13歲到14歲的這段歲月期間,孩子在對自我的感知,跟父母的關系,以及自我情緒這三個方面是一段情緒起伏劇烈、精神壓力大的時期。影響孩子情緒波動有很多原因,自身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情緒,家庭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干擾,甚至是食物也會讓孩子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孩子的情緒可以滲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他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孩子在不同年齡展現出的情緒特點,對他加以疏導。
我要鄭重地向所有的家長們推薦這本書,看看它是用怎樣的關懷,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講述孩子,又是用怎樣樸實貼切的招數在幫助它的讀者。
——李躍兒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中國芭學園創始人。
這是一套研究1-14歲孩子發展規律的書,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來幫助孩子成長,都希望孩子具備善良、有責任感和自律等的人格品格,由此,這套書能夠幫助到中國的父母們。
——胡萍 中國兒童性教育的先驅,《成長與性》等書的作者。
兒童成長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點,這套書詳細解釋了各年齡段孩子的成長規律、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讓父母們有案可尋,不至于摸不著頭腦。
——小巫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被國外媒體譽為“中國的斯波克博士”。
相比較個人發展和心理認知的專業書籍的晦澀,《你的N歲孩子》系列更加生動,語言容易理解。在這里,你一定會找到自己家里的那個寶貝,也能更加走進他們的內心。
——蘭海 上瀕教育機構創始人,中央電視臺《成長在線》特邀專家。
5歲,安寧祥和的年齡段。做父母的要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階段,無論眼淚、無論歡笑都真實地刻錄在記憶中。我喜歡這張“地圖”,它幫助你看到“5歲”這個目的地大致的樣子,從而讓你和孩子一起在這趟旅行當中少一些焦慮,多一份從容。
——安燕玲《怎樣說孩子才會聽》的中文譯者。
看到五歲孩子的特點,對照龍兒的生長,我不禁啞然失笑。他五歲時顯得頗有能力處理身邊的事物,但有時候我會驚訝地發現當他不得不面對陌生的或者棘手的局面時,他所需要的幫助比我預想地多很多。當時以為他在耍賴,看了這本書,心中多了份釋然,原來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他正在嘗試和自己之外的世界進行對接。
——海文穎 浩途家庭俱樂部創始人,《我要做個好媽媽》的作者。
還沒看就被同事搶走了,這說明這本書他已經被吸引了,他看完了我再看吧,這就是做父母的心吧
雖然是老外寫得,但是不佩服不行,老外就是能專研,寫得孩子的心理很到位
這個系列的書我買齊了,非常推薦,有孩子的家長都值得買來看
認真讀完這本書,發現自己之前和孩子的溝通還真有問題,得好好學習學習啦!
希望做家長的家里有這么大孩子的,買回去看看,一定有幫助
很不錯的教育親子書,相信對孩子的青春期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不但理解自己家的孩子了,而且對于工作也很有幫助
值得一看,畢竟時代不一樣,對親子關系有一定幫助
一開始買了4歲的,因為說得很貼切,我馬上買了全系列的。
要一本,點了兩本,想剁手太快了。不過書真的很好,送給同齡孩子家長,值得購買。
看了這本書以后讓我是個怎么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從中也怎么去教育和引導好自己。
我們自己看的,好好學習怎么與孩子溝通,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內容沒看,只是因為看了大家給出的評論很高,買了1歲--9歲的,為了備齊一套所以買了這本書。希望對日后的教育有幫助。
書本可以讓媽媽很好認識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唯一不足的就是對于父母的應對的建議缺了一點點,不過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辦法有統一的應對方法。
一直買這個系列,雖然是老外做的,但研究40年的成就總是不錯的,孩子的天性,跟種族關系不大。
校園6道德意識:極端和高標準是他們的道德標尺第五章你的歲孩子:充滿R朝氣
校園道德意識:極端和S高標準是他們的道德標尺第五章你的歲孩子:充滿朝氣的一年,但不能忽視發生的意外事件
這是一整套的書,從1歲到14歲。對各個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語言簡練,值得購買。
你的13-14歲孩子(叛逆與成長共存的年齡,逐漸成熟的青春期)(全球階梯教養圣經,耶魯4大學40年
該書作者是美國人,他們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所以孩子在同一年齡段也會出現不同狀況。如:書中多次提到他們十三、十四歲孩子如何與兄弟姐妹相處,我國大部分孩子沒有親兄弟姐妹。
二年三年合在一起的 和一歲二歲時一歲一本的不一樣。
孩子快6歲時發現此套書,《6歲孩子》還未讀完,孩子就7歲了,索性把8歲孩子、9歲孩子,10歲、12歲都買了回,慢慢看!陪著小朋友一同成長
這套書真的很好,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要和他們一起成長!
參觀幼兒園時,看到了這套你的N歲孩子這套書。便根據孩子的年齡買來學習的。雖然研究對象是國外的孩子,對自己教育孩子還是有啟迪意義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幫到自己與孩子。
你的13-14歲孩子(叛逆與成長共存的年齡,逐漸成熟的青春期
需要的書,了解13-14歲的青春初期 的孩子,很真實
幾乎買了全套,有的送人,有的留著,讀了8歲,9歲,覺得很有用,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孩子。雖然孩子是千差萬別的,但他們的身體、心理成長過程是有共同規律的,循著這個規律,了解我們的孩子,更好地因勢利導,爭取做到潤物無聲的教育。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她畢業于耶魯大學,畢生致力于兒童發展、兒童養育實踐研究,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弗蘭西斯·伊爾克(1902-1981),美國兒童行為學博士,與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為暢銷書。 西德尼·貝克 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前所長,長期從事該研究所的醫療部門工作。你的 13 歲孩子:自我性格糾結的一年中動手能力頻頻閃現靈光 13歲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會來個突然轉向或者急剎車。他一改12歲時的陽光、沉穩,再度陷入糾結的狀態。不愿與人交往,內向,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