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圖書
人氣:65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

世界知名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帶您讀懂孩子的心!真實生動的事例歷經時間檢驗的理論,幫助父母應對日常育兒中措手不及的問題。 透過表象直達內心本質,從心理源頭解決問題,從而教養出快樂、自信、獨立、勇敢的孩子!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心理疏導  
  • 作者:【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金玉] 編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優教書系
  • 國際刊號:9787531684619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
  • 印刷時間:2015-1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作者簡介

奧地利心理學家及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醫生研究個體心理,著書立說數十部,尤其是他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探索,可以作為研究兒童心里從而因材施教非常有支撐的依據。

目錄

1/及時章 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指導

我們的孩子并非很無知 3

別忽略了孩子的人格 5

別總是讓生活考驗孩子 7

什么樣的孩子需要特別呵護 10

要當好父母,先學好“個體心理學” 13

怎樣幫孩子打開“陌生社會”的門 15

19/第二章 孩子人格的統

在線預覽

及時章

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指導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

孩子的無意識習慣是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在他們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習慣是好是壞,都不能怪孩子,家長應該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孩子從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到了七八歲已經基本上定型了,家長要尊重這個事實。而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導孩子通過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動輒打罵。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壞習慣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缺點的縱容。

我們的孩子并非很無知

“現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無知?”

“像我們那個年代,孩子多好管,現在的孩子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常發的牢騷。教育是什么?如果簡單歸結的話,教育就是一種自我認知和自我引導的過程。對孩子是這樣,對家長也同樣適用。不過具體說來,教育對于大人和孩子之間存在具體的差異。教育在成年人身上具體表現為自我引導,而對于孩子們來說,教育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體會到這個引導的過程。當然了,如果我們愿意,可以放任孩子按照他們的意愿成長。而且,如果他們的一生足夠長的話,一百年、二百年,他們當然也能成長為可以適應現在文明社會的人。顯然,我們的一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可以用在自我無限制地成長上,所以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導。

現今的許多家長總是在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淘氣、不聽話、學習不好……甚至說孩子無知。但是,孩子為什么無知呢?對于這一點,許多家長始終沒有弄明白,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才能、智力、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于后天的教育。不要說孩子,就是成年人也要認識自己及情感和愛憎的原因。認識自己,本身就已相當困難,對于知識面和生活經驗都非常欠缺的孩子來說,更是加倍的難事了。

許多家長都喜歡這樣的孩子:服從、禮貌、俯首帖耳,覺得這樣的孩子好管教。但是家長們卻沒有考慮到,如果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孩子,那么孩子自由的天性就遭到了扼殺。他們變得毫無生氣,終日生活在不要吵鬧、不要頑皮、不要說謊、要守規矩等的環境中。對他們而言,生命成為一個漫長的否定過程。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這種教育是低俗教育,它只能培養出人的低俗品質,即很聽話、唯命是從、害怕批評、舉動不違禮俗、不犯過錯、從不懷疑別人教給的東西等。塞德爾茲博士認為:循規蹈矩的兒童,長大成人以后必然會成為俗物。

小哈恩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經常和同齡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嬉戲,為此他的父親哈賽多次訓斥他:“孩子,你要老實待在家里!不要總在外面風風火火地瞎鬧。到了考試的時候,如果你的成績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哈恩雖然嘴上答應著,可是背后照樣我行我素。每當小哈恩犯錯誤時,哈賽總是一頓訓斥,鄰居們都說就是因為哈賽太嚴厲了,哈恩才會比較叛逆。如果哈賽能好好和孩子講道理,哈恩就不是現在這樣不聽話了。

孩子無知,是因為 缺乏教育或者家長的教育不合理。雖然家長都一直在說素質教育尤為重要,但是他們自己卻不知道素質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養聽話懂禮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學習成績。這種單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識的匱乏,由此被人們認為無知。

別忽略了孩子的人格

說到孩子的人格問題,估計好多人都會露出驚異的眼神。連家長都沒有弄清楚人格的教育呢,更何況孩子?人格的概念千般萬種,也千奇百怪,每個人的理解都有不同。不過即使再不同,我們也要培養孩子人格的形成。因為人格的形成,是孩子心理發展趨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記得有個這樣的故事:有位幼兒園教師帶著班上的小朋友去紀念場所參觀。進大門之前,教師讓小朋友排成一排,并規定后面一個人要看著前面一個的后腦勺。小朋友參觀完畢回到家里,家長問他們在紀念館都看到了什么,他們回答說:“前面小朋友的后腦勺。”

多少年來,人們對這種模式化、簡單化的東西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不覺其危害,從而不知扼殺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國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會發現,與外國的學生比較,中國的孩子往往考試成績不錯,但在活力和動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國的孩子。這種情況跟中國家長輕視個性、創造性的培養方式不無關系。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會造成一些孩子獨立意識、主體意識的缺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用寵、慣、溺愛的方法來“疼愛”孩子,然后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就用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傷害他們的自尊。家長、教師總是數落孩子的缺點,讓他覺得自己毫無優點,家長把孩子當作隸屬于自己的私有財產,教師把學生當作必須服從自己的綿羊,這必然使他們從小喪失獨立人格和自尊。

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有兩方面可以重點塑造:開發智力和塑造行為。只不過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是開發了智力,而沒有很好地塑造行為;或是只是塑造了行為,而沒有很好地開發智力。孩子人格的形成,表現為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各種習慣已經趨于穩定,孩子的意識已經在心理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并有了獨立的思想,也就有了做人的尊嚴,也就有了獨立的人格。在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方面,家長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尊重孩子的習慣:一種是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習慣;另一種則是孩子通過有意識地努力學習知識與技能形成的新習慣。無意識的習慣在孩子七八歲的時候,已經基本上趨于穩定。而后一種習慣的形成,在少年時期才剛剛開始。

孩子的無意識習慣是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在他們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習慣是好是壞,都不能怪孩子,家長應該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孩子從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到了七八歲已經基本上定型了,家長要尊重這個事實。而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導孩子通過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動輒打罵。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壞習慣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缺點的縱容。

除了要善待孩子無意識形成的習慣,還要尊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新習慣。這種習慣是孩子通過有意識地努力學習知識與技能,建立意識心理模式形成的新習慣。這種習慣既延續了無意識的習慣,也集成了現階段的新習慣。如果家長在孩子形成無意識習慣的年齡段里,有效開發了孩子的智力,通過引導孩子對感性、形象問題的觀察和思考,鍛煉了孩子的思維,培養了孩子一種勤于思考的習慣,就會在下一階段新習慣的形成過程中不至于讓孩子偏離軌道太遠。通過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來養成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從而在孩子智力開發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別總是讓生活考驗孩子

有個小女孩在成長中會常常和周圍熟悉的人重復這樣的話:“曾經有一次咖啡壺掉在桌子上把我燙傷了。”“我記得我3歲的時候,曾經從嬰兒車上掉下來。”這個女孩在平時生活中是個孤僻、內向的孩子,記憶中也都是這種讓她孤獨無助的事情。這是因為她心里總是在責怪在她很小的時候大人沒有花費更多的心思照顧她,以至于讓她遭受到了很多危險事件。隨著最初的記憶,她還往往會做著這樣的夢:“世界末日已經來到。當我午夜醒來的時候,發現天空被照得通紅,天上的星星都紛紛往下墜落,我們生活的地球也將要和另外一個星球相撞,可是,就在撞毀之前,我也醒過來了。”當這個女孩被問及在生活中最害怕什么事情的時候,她的回答是,“我最怕我不能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她的最初不安全的記憶和經常做的噩夢讓她對現實生活失去了勇氣,害怕失敗和災難的到來。

還有一個孩子,一個因為經常遺尿而和母親不斷發生沖突,從而被母親帶到醫院來看病的12歲的男孩。他對醫生說:“媽咪看到我不在的時候到處找我,還非常害怕地跑到大街上叫我的名字,其實我只是躲在家里的柜子里故意讓她找不到我。”在這個孩子看來,自己的樂趣就是:用找麻煩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獲取安全感的辦法就是欺騙:“雖然我生活中被忽視了,但是我卻能愚弄別人。”而遺尿不過是他愚弄別人的方式中的一種而已。他想用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成為中心,他母親在尋找他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焦慮和緊張,讓他有了自己被重視的感覺。這個孩子和前面的那個女孩一樣,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安的感覺,只有當自己的行為被別人擔心的時候,他們才有被重視、被照顧的感覺,從而也就有了安全感。他最想體驗的感覺就是: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就會來幫助他。

還有一個孩子,她說她最初的記憶就是媽媽讓她推著妹妹的娃娃車。這個跡象表示:當她和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有安全感;當她和她的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有安全感。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應該待在父母的身邊多一些。因為他們在童年需要父愛和母愛,也需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有合作關系。即使他們有和別人在一起的欲望,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對別人感興趣。還有一個孩子,當被問及她最初的記憶時,她的回答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姐姐還有另外兩個女孩在郊外游玩。”這說明她有與人交往的欲望,她還說,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別人不理她,這也是缺乏安全感和獨立性的表現。

對于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獨立性的情況,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假如無法找出孩子最初的錯誤,那么對孩子的教育就沒有效果,好的辦法就是鍛煉孩子怎么能更好地和周圍人合作以及怎么能使他更加有勇氣地面對生活。具體做法是:家長應該經常允許和鼓勵孩子和別的孩子在一起游戲、玩耍,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做事。

有的孩子在嘗到苦果時,家長只會用粗暴的方式對待,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加嚴重。我們總不能期待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地理課的孩子在及時次的地理考試中就有非常好的成績吧?只要家長對孩子有信心,相信他能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那么,面對接下來的困難,他就很容易躍過去。

對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長還要讓他們了解到生活的意義。一旦讓他們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孩子就像是有了打開生活之門的鑰匙。要想拿到這把鑰匙,就要鼓勵孩子的合作之道,在日常生活及平時的游戲中,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和同齡孩子之間的合作,并讓他們遵循自己的行為方式做事。家長要知道,對合作的任何妨礙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例如,只對自己有興趣的被寵壞的孩子,很可能把對別人缺乏興趣的態度帶到學校。如果一個孩子對一門功課不感興趣,而他之所以上課就是因為這樣做能換來老師的喜愛。當他接近成年后,這種態度也會影響他和社會的接觸,尤其是影響他處世的能力,他不會鍛煉自己的責任感和獨立性,他也就不能應對任何生活的考驗。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這樣多鼓勵孩子:“我們必須靠自己的雙手開拓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能夠處理好!”“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也能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沒有什么比你更棒,我的孩子。”

什么樣的孩子需要特別呵護

每個孩子都需要呵護,只不過不同性格的孩子,對呵護的需求也不一樣,有三種類型的孩子特別需要呵護:生來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孩子、從小受到嚴厲管教、沒有受到過父母關愛的孩子和從小被寵壞的孩子。

這三種孩子基本上代表了不幸孩子的三種處境,這三種特征也可能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出現,最有可能的現象就是:一個孩子他本身有器官殘疾,然后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缺陷。所以這樣的孩子相比起被父母寵壞的孩子,更需要受到呵護和憐惜。有這三種缺陷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欠缺感和自卑感,并刺激他們形成超越自己潛力的信心。所以說,自卑感和超越感是聯系在一起的,是人格的兩個方面。過度的自卑感會刺激孩子膨脹的野心,而這種野心有時又會毒化他的心靈,讓他永遠不安分。這種野心又與他本身的性格糾纏在一起,并且形成易敏感的性格,并最終走向過度的自卑。

我就接觸過一個這樣的孩子:他是一個小兒麻痹癥患者,在和他交談的時候,看不出他有任何的自卑。他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有時甚至到了有點夸張的自信,讓你覺得他的心理和普通的孩子沒有什么區別。但是他一旦到了一群孩子的中間,好斗、易怒的性格就表現無遺:他很容易和周圍的環境發生沖突,不管別的孩子是不是有意傷害他,他都當做是別人對他有敵意,從而與別的孩子發生爭吵。可是當他的家長帶他去外面的時候,他又總是下意識地躲避人群,好像生怕別人看到他的短處。這就是我們說的及時種孩子:生理的疾病讓他產生了一種戒備心理,又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而在骨子里,他又拒絕和人群走在一起。

世上有自負的人,也就有自卑的人。孩子也不例外,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當然了,這種自卑感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他會想嘗試各種辦法來擺脫目前這個狀態,緩和自卑感、樹立自信,心理學中這個現象叫做心理補償。

我們再來看一下另一類從未受過關愛的孩子的一些性格共同特征:他們大都在童年受到過惡劣的對待,以至于造成了他們冷酷的性格,對周遭的一切都懷有嫉妒和恨意,他們無法容忍別人幸福,這一類嫉妒者不僅存在于我們常說的“壞人”中,在正常人中也不乏其人。這種人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不僅不能容忍別人比他幸福,連他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甚至連他自己有孩子的時候他潛意識里也會想,孩子的童年別比我的童年好。

其實在當今的社會,最常出現的是第三種孩子:被寵壞的孩子。我們看過太多的父母溺愛孩子。曾經有一位溺愛孩子的母親對我說:“我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懷,所以在孩子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在心里發誓,以后一定要給我的孩子好的東西。”孩子出生以后,這個母親堅定地執行了生孩子前許下的諾言。而她溺愛孩子的后果就是:她的孩子在什么時候都無法無天,直到誰都管教不了,不得不來心理醫院看醫生的地步。這位母親也真正嘗到了自食惡果的滋味,如果要避免這個母親的遭遇,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應該怎么做了。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是給了孩子很多物質上的幫助,而對心理方面的關注卻很少。不是家長不想有,而是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怎么從心理上教育孩子,那么看了以上三種孩子的例子,我們知道怎么做了吧?

要當好父母,先學好“個體心理學”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但要讓他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照顧好他們的心理,尤其是要注意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來的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

家長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對他的未來在心里謀劃了一下:我的孩子以后一定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要把他培養得有

媒體評論

比愛更難能可貴的,是理解

吳迪

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推陳出新,教育方法也越來越趨于理性化,過往那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粗暴干涉的方法早已被擯棄,兒童心理的研究和心靈層次的交流與引導的重要作用也漸漸為廣大家長所熟知。

童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對成年之后的人格、性情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本書作者,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作為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強調人的行為是社會力量決定的。根據他的觀點,孩子身上發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都有著復雜而深刻的家庭原因。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成人很容易以自己的喜好去控制孩子,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判斷孩子的言行是否正確。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于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可是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書中所說:孩子的無意識習慣是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在他們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習慣是好是壞,都不能怪孩子,家長應該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在基于多年兒童心理的研究上,阿德勒在很多孩子教育問題上都頗有見地,其中包括,個性發展,追求和自卑情結之間的聯系,如何預防自卑情結,社會發展的障礙,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孩子在學校,青春期和性教育,父母的教育。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一些情況,如:平時在家很乖遇事好商量的孩子,到了公眾場合面對眾多親戚朋友格外興奮,對父母的要求一律說 “不”;已經很久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又開始遺尿,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好好上著學的孩子會突然裝病不想去幼兒園或學校,等等。產生這些行為表現背后的心理原因,作者在書中都一一給予了闡述并指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我們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只是隨著時間流逝長大成人之后,心境的變化,社會環境的磨礪,在見過了太多成人的處事和思維之后,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是個孩子這件事,想要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事情,真的是不容易。兒童的心理異常嬌嫩,需要我們給予特殊的呵護,而且,孩子的心理是個很有趣的東西,如果家長可以捕捉到孩子的心理,并把它作為自己不斷思考的問題,那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幸運。

本書不僅汲取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在人格心理方面的精華思想,還采納了貼合時代的教育孩子情緒的核心觀點。《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相對于一般的育兒教子書而言,也許它不能成為你教育孩子成績上進以及彌補孩子性格缺陷的藍本,但是它可以幫你分析孩子情緒的方方面面,從各個方面指引你發掘孩子的情緒和性格。從而按照心理治療的程序和步驟,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強化他們的社會情感,重建他們的社會目標,鼓勵他們的斗志,努力改變自身,并一步一步將孩子的生活引向正軌。

毫無疑問,父母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竭盡所能,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而我們成人都忽略了,比愛更難能可貴的,是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應是滿腔熱情的關懷,是心靈上的靠近,試著從根本上用心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與他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成為他們心靈上的伙伴。讓我們翻開這本書,追本溯源,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手把手帶你破譯孩子的心理密碼,推開那扇看似厚重的心扉,走向通往孩子的心靈之路。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寧靜的**的評論:

讀懂孩子的心最重要!

2017-10-23 08:17: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滿意,信賴當當

2017-06-16 17:48: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挺不錯,值得購買

2017-06-21 11:12: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差評差評差評,再也不光顧當當網

2017-07-03 14:03:50
來自m***6(**的評論:

學習如何做父母

2017-07-18 17:51:07
來自徐***5(**的評論:

買了一堆的心靈雞湯,希望會有幫助

2017-07-24 23:41: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26 21:53: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8-01 20:16: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很好,字體印刷清晰,價格很便宜,比去書市便宜還送貨上門,超值。

2017-08-29 20:36:27
來自素衣童**的評論:

感覺還可以

2017-09-01 19:50:29
來自沒有理**的評論:

對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啟發

2017-09-03 00:32: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07 19:43: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9-07 21:10: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07 21:16: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21 19:06:18
來自許墨存**的評論:

偏理論性講解多,典型案例不是很多,可以參考,不能盲目搬套

2016-04-08 12:57: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快,書還沒來得及看,從試讀讀了以后感覺還不錯!

2016-03-06 17:30: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別人推薦的,書是外國人寫的,咋舉得例子都是中國的呢?

2016-07-01 00:51: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能更好的認識小朋友,對將要步入教師行列的我很有幫助!

2016-04-20 10:17: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一個媽媽要多看看關于怎樣教育小孩的書,對以后教育小孩都會有幫助,這本書挺不錯的

2015-12-22 15:05:07
來自小金八**的評論:

報紙連載的,感覺很接近教育實際,所以買書來看看!

2016-06-29 16:55: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家庭教育的書籍,還沒看,書質量不錯,看后對內容評價!

2017-10-19 09:29: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做父母應該多去看看此類書籍,學習在于體認,而不只是過過腦子

2016-10-27 09:41: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 具體內容還沒有看看了一下目錄。覺得這書還可以

2017-11-06 12:44: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當當做活動時買的,物超所值,非常滿意!!!孩子特別喜歡看,還推薦了朋友購買!

2016-04-26 22:10:27
來自孔家三**的評論:

還沒看詳細看里面的內容,翻看了一下序言部分,主要是應對孩子一些“突如其來”的想法和做法。家長可以通過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了解孩子的負面心理。希望能幫助更多地了解孩子。

2017-05-09 14:58: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成功的婚姻有先決條件,就是其中個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問題和成人不同,他們容易傾向于把世界劃分為對立的兩個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壞、聰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無。有些成人也有這樣的對立的認知方式。那些習慣把世界分為尖銳對立的兩部分的成人,仍然保留著兒童的思維方式。要擺脫這樣的認知方式是異常困難的。”覺得,我們可以想想那些不斷表白痛苦的已婚同志家庭中的成員

2016-06-23 19:13:1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类乌齐县| 邵阳县| 湘西| 修文县| 荆州市| 泸定县| 昌吉市| 霸州市| 南和县| 巴青县| 襄汾县| 丰城市| 淮滨县| 吴桥县| 耒阳市| 揭东县| 江城| 朔州市| 正镶白旗| 吕梁市| 成安县| 隆化县| 盐源县| 武鸣县| 土默特右旗| 池州市| 嘉祥县| 镇雄县| 平塘县| 久治县| 枣阳市| 鄱阳县| 息烽县| 桃园县| 锡林郭勒盟| 油尖旺区| 松阳县| 鞍山市| 永年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