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圖書
人氣:100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

“充滿著坦率、熱情、洞察力和親歷接觸,《江城》雄辯地展示了鮮為人知的當代中國。讀來精彩。” 哈金(美籍華裔作家,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如果你只讀一本關于中國的書,那就是這本了。” ...

內容簡介

1996年8月底一個溫熱而清朗的夜晚,我從重慶出發,乘慢船,順江而下來到涪陵。

涪陵沒有鐵路,歷來是四川省的貧困地區,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會去。在隨后的兩年,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這里,我有時是一個旁觀者,有時又置身于當地的生活之中,這種親疏結合的觀察構成了我在四川停留兩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這本書在美國出版的時候,一條通往重慶的高速公路通車了,一條鐵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沒有人坐船去涪陵了。這座城市正在飛速發展著,在過去的二十年,那樣一種轉型變化的感覺——接二連三、冷酷無情、勢不可擋——正是中國的本質特征。很難相信,這個國家曾經是另外一種模樣,是19世紀西方人眼中“永遠停滯的民族”。

2003年,三峽大壩一期完工后,不斷上漲的江水將陸續淹沒那些江畔之城,這多少令我有些傷感。而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正是不斷變革的對應面:貧窮、爛路、慢船。

這并不是一本關于中國的書,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時期內中國的某個小地方。從地理和歷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們有時很難看清她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

在1996年至1998年間,我學會了熱愛涪陵。能再次回到長江上的感覺真好,哪怕它的舊時激流只存于我的記憶之中。

編輯推薦

1、《尋路中國》姐妹篇,紀實中國三部曲序曲。

2、《江城》在美國暢銷超過十年,是美國人了解中國的圖書,有美國大學指定《江城》作為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必讀書目。

3、本書獲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都~約時報》、《經濟學人》、《紐約客》、《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國家地理》、《華盛頓郵報》多家外媒聯合推薦。

相關推薦:

作者簡介

彼得 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家地理》雜志等媒體的撰稿人。

他成長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哥倫比亞市,在普林斯頓主修英文和寫作,并取得牛津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歐洲三十國,畢業后更從布拉格出發,由水陸兩路橫越俄國、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也由此開啟了他的旅游文學寫作之路。

海斯勒散見于各大雜志的旅游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旅游寫作獎。他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中,《江城》一經推出即獲得“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亞洲圖書等殊榮。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目錄

作者說明

及時部

及時章 順江而下

城市

第二章 有中國特色的莎士比亞

插旗山

第三章 跑步

白鶴梁

第四章 大壩

烏江

第五章 鴉片戰爭

白山坪

第六章 暴風雨

第二部

第七章 暑假

神甫

第八章 中國生活

老板

第九章 錢

老師

第十章 農歷新年

土地

第十一章 又一春

長江

第十二章 溯江而上

致謝

回到涪陵

譯后記

在線預覽

及時部

及時章順江而下我是從重慶乘慢船順江而下來到涪陵的。那是1996年8月底一個溫熱而清朗的夜晚——長江上空星斗閃爍,漆黑的水面卻映不出微弱的點點星光。學校派來的小車載著我們,以碼頭為起點,蜿蜒行進在窄小的街道上。星光下,這座城市不斷向后掠去,顯得陌生而又迷離。

我們有兩個人,被派到這里教書,都十分年輕:我二十七歲,亞當?梅耶二十二歲。我們對涪陵幾乎聞所未聞。我只知道這座城市的一部分將因新修建的三峽大壩而淹沒,還知道涪陵多年來都不對外國人開放。除此,我知之甚微。

半個世紀來,沒有美國人在這里居住過。后來,我在城里遇到一些長者,他們記得在20世紀40年代,亦即1949年解放前,這里有美國人生活過,但這樣的記憶又總是模糊不清。我們抵達時,這里還住著另一個外國人,一個德國人,在當地的一所中學教了一個學期。但我們只見過他一次,等我們安頓下來沒多久,他就離開了涪陵。從那以后,我們就成了這座小城中僅有的兩個外國人。涪陵約有二十萬人口,根據中國的標準,這是一座小城市。

涪陵沒有鐵路,歷來是四川省的貧困地區,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會去。在隨后的兩年,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我們到校一周后的某天,學校所有的人都在大門口參加了集會。那個暑假,一個由學生和老師組成的小分隊從涪陵步行到了延安,那是位于陜西省北部的前革命根據地?,F在他們即將返回學校。

當時正值紀念長征六十周年。所謂長征,是指在其國內戰爭中,領導的紅軍在幾乎要被國民黨消滅的關鍵時刻,所進行的長達六千英里的長途跋涉。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越過中國西部的群山和戈壁,行軍至一個安全地點。之后,他們從延安開始,穩步地積蓄力量,直到讓革命席卷整個中國大陸,將國民黨趕到了臺灣。

整個學期,學校開展了很多特別的活動來紀念長征。學生們要上關于長征的歷史課,要寫關于長征的文章,在12月份還組織了一次長征歌詠比賽。為了參加長征歌詠比賽,所有的系都花了數周時間排練歌曲,然后在大禮堂演出。因為長征題材的曲目有限,所以許多參賽歌曲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評委打分有點為難。同樣讓我搞不懂的是,由于演出服裝數量不足,也只能像曲目一樣由大家共享。歷史系表演的時候,穿著干凈的白襯衫、打著紅領帶,光彩照人。然后他們走下臺,迅速地把襯衫和領帶換下交給政治系的學生。政治系的學生穿戴完畢,沖上舞臺,把別人剛剛唱過的歌曲再唱一遍。到晚會結束時,襯衫已變得汗漬斑斑,每一位觀眾都聽熟了所有的曲目。音樂系獲勝了,像以往一樣,英語系排名倒數。在學校舉辦的各種比賽中,英語系從未獲勝過。沒有以長征為題材的英語歌曲。

暑期的延安徒步行并不是比賽,但涪陵小分隊的返回卻是整個長征紀念活動中最重大的一件事。隊員們在炎炎烈日下行走了一千多英里,到只有十六個人堅持了下來。其中有十三個學生,兩名教師:中文系的黨支部書記和數學系的政治輔導員。另有一位職位不高的管理人員,步行到中途就哭了鼻子,但還是因為有恒心和毅力在當地博得了好評。所有的隊員均為男性。有些女生也想一同參加徒步活動,但學校認為,長征不適合女生。

在集會的前一周,學校的李校長去西安見了參加徒步活動的學生,因為在那艱難跋涉的階段,他們遇到了麻煩。

“學生們出了點問題,”當我問及怎么回事時,英語系的系主任傅木友說,“我估計,可能是他們隨身帶的錢用光了。”事實確實如此——盡管有涪陵一家生產宏聲牌香煙的卷煙廠資助,他們還是用光了所有的現金。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遠行一千英里,來到延安,卻以破產告終,這種特別的紀念方式讓我驚訝萬分。

不過李校長早就把他們解救出來了。所以,現在所有的學生都匯集到校門口的廣場上。這是一所規模不大的師范??茖W校,成立于1977年,學生只有兩千人左右。1966年至1976年的“”對中國的教育體系破壞很大,這所學校是在那以后成立的院校之一。在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這種師專學校差不多位屬末流?;ㄈ晷尥暾n程,學歷低于大學本科,幾乎所有學生都來自四川的農民家庭。畢業之后,他們要回到家鄉,在偏遠的中學里當老師。

對許多學生——尤其是新生——而言,這所學校叫人興奮不已。校園與涪陵主城區隔烏江相望,很少有學生曾在如此大的城市附近居住過。每到周末,學校就有電影、競賽、舞會。時常也有像歡迎長征徒步隊員的那種政治集會,學生們總是在廣場附近地區集合,鬧哄哄地翹首以待。

八位女生穿著白色短衫和黑色裙子,斜掛著印有校名的紅色綬帶,在大門口以立正勢站著。她們被稱作迎賓小姐,是從學生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幾位迎賓小姐全都個子高挑,長得十分漂亮,但臉上看不到一絲笑容。在正式場合,她們代表著學校,站姿標準,步態優雅大方,為大人物們端茶倒水。

關于涪陵,我還聽說過一件事:這里的女子因貌美而聲名遠揚。至少在成都的漢語課上,他們是這樣給我講的。其中一位老師是東北人,她是一位纖弱的女性,顴骨很高,說起話來輕言細語。哪怕是在炎炎夏日,她也會用雙手捧著一只茶杯,仿佛藉以取暖。我們叫她尚老師,盡管從未去過涪陵,但她十分肯定地說那里的女子長得很美。

“因為那兒的山和水,”她說,“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出美女。”

在成都我碰到過一位涪陵人,她也給我講了同樣的事情。“但那兒的人有時候脾氣不好,”她提醒我說,“因為那兒天氣太熱,而且山很多。”我經常聽到類似的說法,這表明中國人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與外國人截然不同。當我看到那些呈梯狀的小山包,注意的是人如何改變土地,把它變成了綴滿令人炫目的石階的水稻梯田;而中國人看到的是人,關注的是土地怎樣改變了人。剛到學校的那幾天,我總在想這個問題,尤其是因為我所有學生的成長都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我很想知道,四川這種地勢崎嶇不平的自然環境怎樣影響了他們。同時,我也不知道未來的兩年里,這會對我有什么樣的影響。

首先到達的是涪陵市的市長。他乘坐一輛黑色奧迪來到學校大門口,一踏出車門就對熱烈鼓掌的學生頻頻揮手致意。當地的電視臺也來人了,正對著這位在9月的炎熱中噓噓喘氣的身材矮胖的人錄制新聞。他快步穿過廣場,來招呼亞當和我,同我們握手,歡迎我們來到這座城市。

我們在涪陵參加的大大小小活動中,及時件事總是這樣——歡迎新來的美國人。在長征集會那天,我們原本要去郊游散步,因此極隨意地穿著短褲和T恤,只是出于好奇才停下了腳步。穿戴不得體地出現在那種場合,真是十分愚蠢的錯誤,我們早該明白這一點。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想成為被注目的焦點而只是旁觀,很難。

長征徒步行的隊員們到達時,學校的大喇叭里響起了愛國歌曲。他們穿著白色的T恤衫和迷彩服,顯得疲憊不堪,臉上胡子拉碴,肩上掛著用舊的軍用帆布包。領頭的隊員手舉一面褪色的紅旗,走在迎賓小姐身后,紅旗上印有校名和宏聲卷煙字樣。迎賓小姐分成了兩列,每列四人,齊步行進,頭不搖晃,目視前方,手臂大幅擺動。其他隊員帶著自豪和驕傲的笑容向人群揮手,成單列跟隨行進。大家鼓著掌,跟在他們身后進入了大禮堂。那兒掛著一幅標語,上面寫著:熱烈歡迎涪陵師專該校2001年更名為涪陵師范學院,2006年更名為長江師范學院。——譯者宏聲卷煙萬里長征徒步考察隊勝利歸來!亞當和我彎腰低頭坐進了禮堂后面的位置,以期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坐在我們周圍的學生低頭耳語,并轉過頭來盯著我們看。這種注意一下子就擴散開去,不一會兒,禮堂里的每一個人都伸長了脖子看我們兩個——我們則在座位上壓低身體,把休閑帽使勁拉下來遮住臉部——很快,竇副校長走上前來,領我們坐上主席臺。他實在是無可奈何,不然觀眾的注意力就要全部分散到我們這邊了。這也是我們經常被要求去參加當地一些活動的原因之一:這種方法能夠確保引起人們的注意,簡便易行。

我們被安排和市長、黨委書記以及其他干部坐在一起。我們坐下的時候,人群中發出高聲的歡呼,長征徒步行隊員們也鼓起掌來。迎賓小姐給我們端上了茶水。我低著頭,努力想把兩條光腿藏到桌子底下。干部們作了講話,表揚了長征徒步考察隊的隊員們,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正在紀念的那段歷史。所有的講話都十分震撼有力,就像在那些描寫政治強人的老電影里看到的情景一樣,而竇副校長的講話更是無人匹敵。他是個五十多歲的小個子,體重五十多公斤,身體瘦削,臂膀單薄。但他用起麥克風來卻得心應手——起初的聲音極為柔和平緩,就像一個老師在對一群孩子說話;繼而提高音量,慢慢加快了手勢,纖細的雙手對著人群揮舞,似在責備他們;則是聲若洪鐘,雙臂凸鼓,兩眼放光,喇叭轟響,講的人和聽的人此刻平等了,結成了同志、愛國志士、人民的公仆。人們起立喝彩,雷鳴般的掌聲響成一片。

我聽他提到了亞當和我的中文名字——梅爾康與何偉,并宣布我們受“美中友好志愿者”組織的派遣來到涪陵。人們又一次歡呼起來——我們現在是同志了,一起為人民服務,建設祖國——長征徒步行的隊員們自豪地站起身來,每個人的胸前都由干部們戴上一朵綴著紅絲帶的塑料花。有人遞給我一朵這樣的塑料花,又有人向我指著一位正在臺前等待的長征隊員。他微笑著彎下腰來,熱情地同我握了握手。我向他表示歉意,并很快地為他戴上了塑料花,以期減少我穿著短褲的曝光時間。人們又一次歡呼雀躍起來,我向他們揮手致意,人群中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坐了下來,感到臉在發燙。

儀式結束后,人們一起合影紀念這次集會。從照片上看,長征徒步行的隊員和干部們顯得極為自豪,分三行站立,排列整齊,褪色的紅旗飄展著,頗有久經沙場的革命隊伍的風范。隊員們穿著干凈的白T恤,胸前佩著塑料花,飄著紅絲帶。他們的臉上沒有笑容。最重要的幾位干部在前排與我和亞當站在一起,竇副校長和韋書記的臉上幾乎看不到一絲笑容,我們也笑得極為勉強。亞當穿著涼鞋,我則穿了一件灰色的舊T恤,我們赤裸的大腿與一排整潔的褲子相比極不相稱。其他干部臉上也沒有笑容。照片中沒有女性。

兩年后,我回到美國,把那張照片拿給朋友們看,想給他們講講這件事情。但從哪兒講起呢?向他們解釋為什么“”后的大學要紀念長征,難度不亞于給他們講解山坡如何被改造成梯田。,我只好這么說,這就是我們學校的政治集會,我們能參加是個意外,因為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共產黨的集會大多不歡迎和平隊員。我只能講到這里——那就是我這張照片的故事。

當然,整個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我是和平隊的志愿者,但又不全是;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但也不全是。一切都不全是看上去的那樣,就像我在涪陵開頭的那些日子,什么都不確定,仿佛總有半步之遙。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是涪陵人,這本書是一個美國人寫的涪陵的故事。準備好好看看。

2016-03-17 09:04:54
來自哈利路**的評論:

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就能看到這座城市的變化,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點點滴滴的變化盡收眼底。在不斷適應這種變化之中,舊的記憶難免會丟失,直到最后死活也想不起來當初的情形。好在,我們可以記錄,我們可以記下這歲月中的每時每刻,有關城市、亦或有關自己。

2013-10-31 19:36:56
來自Qin_韻**的評論: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另一個角度看涪陵。細致,詳盡,中西文化觀念的差異,一種全新的閱讀感受。

2017-10-25 19:55:53
來自劍心199**的評論:

好在哪里類?舉兩個栗子:1、這本書1999年就在米國出版,但是直到2012年譯本才在大陸面世;2、表面描寫充滿了對90年代中國的高級黑,但到今天卻有無數的中國青年為之點贊,豆瓣評分高達9.0。就沖這兩個栗子,可以讀一讀[偷笑]

2013-11-18 14:10:10
來自七七琉**的評論:

從美國作家的視角領略中國不一樣年代小鎮的全貌。書里充斥著對涪陵的熱愛,長江的舊時激流在記憶里,在書中,澎湃在歲月里,是整個民族的記憶,經久未衰,有著令人震撼的生命力。

2015-05-08 22:11:38
來自bluewat**的評論:

這本書,看了就停不下來啊,第一,看了有一種回憶我國8,90年代的感覺,第二,作者確實不愧生活了兩年,對中國小城市的社會觀察得很仔細,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口吻寫出來,特別有一種諷刺和幽默的意味,看得特帶勁!很想買另一本他自駕的書,就怕沒有這本寫得好!

2014-05-13 14:19: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非常好看,價格也合適,趕上活動更是便宜。非常喜歡,推薦購買。買書就來當當,發貨超級快,書也是正版,以后會繼續支持的。一樣以后能夠多多地搞一些活動。可以啦,就這。買書太多,慢慢消化去了。

2016-11-15 18:26: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上次在豆瓣看到的高分書籍,一直想買來著,這次剛好遇上讀書節就買了這本。包裝各方面都挺好的,書皮居然是那種光滑的,有點厲害了。很期待這個外國人的眼里的中國的發展是怎么樣的。

2017-04-25 18:59:24
來自domoto_**的評論: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尋路中國,深深被震撼到,一個外國人能如此深入的看待中國,不激進、沒有偏見、真誠地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雖然比起尋路中國,江城還略顯稚嫩,但也可以看到一個外國人對中國的思考,遠遠多過許多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2012-08-13 16:51: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說起來并沒有什么稀奇的內容,然而,卻又讓我時而感動不已,時而強忍住笑。其實這只是忠實于自己的內心與經歷的報告文學。96到98年,正好是我從初中到高中的時候,書中很多的人和物,完全不令人陌生,甚至就像曾經見過一樣充滿懷念。

2015-05-17 09:51:48
來自望***(**的評論:

盡管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不是死板的社會學研究或自以為是的個人游記,但還是沒想到會這么好,好到在我整個看的過程中,心始終是沉著的。心沉不沉,幾乎成了我判別東西好壞的唯一標準了。

2017-06-18 19:40: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這本書是因為有很多人推薦,據說這本書的原版在北美銷量很不錯。到手后發現比想象中還好點。讀這本書我循跡這樣三條線索:1.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小城市;2.20年前的大學生是怎樣一種狀態;3.順便追憶一下90年代的中國小城生活。

2013-04-18 17:12:23
來自tianmi0**的評論:

闡發性書評。此種書評比專業性書評更具學術價值,有時它對所評對象中的某一問題繼續作深入的探討,有時它也對所評對象中的某個論點進行反駁,還有時它以所評對象為引子升發開去,大談某些個人見解。

2016-12-01 15:07: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讓我讀完后還要常去翻翻的好書。我父親是涪陵人,十幾歲離家外出求學后一生未重回涪陵鄉下,但對故鄉的情感依舊深厚。涪陵對我來說,是遙遠飄拂的。《江城》以一個陌生人的角度去描寫了近代的涪陵,我讀起來倍感親切,很多地方生動的描寫讓我啞然失笑!太有意思了!

2013-08-26 22:48: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描寫的涪陵這座江城的故事,我也是涪陵人,寫了曾經的涪陵,記敘了許多平凡的事,從平凡的事看涪陵。這本書在這里挺多人看的,涪陵的歷史很悠久。

2014-06-13 10:39: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是因為看了公眾號上的推薦而買的,一直以來就很向往去趟重慶,而這本書也是講的重慶的一個小地方的故事,很喜歡那種描寫當地市居生活的作品,希望這次外國人的描述能帶給我驚喜。

2017-04-30 08:45:22
來自v***1(**的評論: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 每次拆書都很激動與驚喜!一直在當當買書!書都很好!這次一起買的6本書!拆了三本了!一直在當當買!但是這本書紙的質量好像一直沒遇到這么薄透的!是為何我不知道!關于書呢、個人覺得適合我的下午茶時光

2017-02-14 17:35:57
來自書適fun**的評論:

《江城》中,何偉寫到的最后一場沖突發生在他離開涪陵之前。他和同事亞當想拍一些片子,作為他們曾經在這個小城生活過見證。他們想拍下一切關于涪陵的記憶,他們走過的街道,生活過的校園,交往的學生,結交的朋友,還有那些依然生活在這里的普通人.

2012-10-07 18:41:31
來自天***鷗**的評論:

海斯勒散見于各大雜志的旅游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旅游寫作獎。他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中,《江城》一經推出即獲得“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亞洲圖書等殊榮。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2017-07-21 15:37:22
來自蔚蔚晴**的評論:

很贊,翻譯也很贊。一個外國人記錄的我們熟悉親切的或習慣到無視或尚未了解的中國小城,這樣的視角既有它客觀冷靜的一面又帶著新奇認真探索的感覺,讀來或觸動或有趣,比如談及計劃生育、三峽移民、農村女性、孤立特別的人。

2016-04-23 13:28: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人的書評都在反思感嘆何偉洋視角中的中國,外國人估計是看新鮮也看得夠開心了。但這不是文學。這不是真正的文學。這是游記,是報告文學。讓我們覺得好看的不是何偉而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且,這久違的盜版書一樣的裝幀和排版?。?

2016-04-22 15:55:30
來自愛***t(**的評論: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 先看了電子版,覺得不錯才買的紙質書,本書以外國人的視覺看中國,透過涪陵這座城市的人和事,反映了90年代末期的涪陵現狀,也能讓國人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反思自己。

2017-06-02 00:21: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 這并不是一本關于中國的書,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時期內中國的某個小地方。從地理和歷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們有時很難看清她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

2017-10-11 15:11: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譯文紀實系列·江城 僅僅看封面就能感受到 仿佛翻開書頁就如同觀看了一部精美的紀錄片 這是一本值得回味的文學書籍 翻譯也很棒

2017-08-28 16:28:4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山丹县| 达州市| 含山县| 舟山市| 翁牛特旗| 龙口市| 洛川县| 宜城市| 定西市| 邹城市| 明星| 靖远县| 江北区| 中宁县| 民丰县| 隆子县| 织金县| 资溪县| 多伦县| 义马市| 成都市| 湘西| 尖扎县| 虎林市| 安阳市| 绩溪县| 长顺县| 来凤县| 星座| 中方县| 垫江县| 二连浩特市| 应城市| 合山市| 海城市| 和林格尔县| 太仓市| 二手房| 丰台区|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