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人性頗有研究。他認為求生存、自私、求快樂是人性的三大弱點,但弱點不等于缺點。通過閱讀本書,找到正確認識自己、讀懂他人的好方法,讓弱點變成優點,就能處理好人際關系。
曾教授通過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分析了人性三大弱點的特點及表現,并對癥下藥,給出了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合理方法。
本書旨在探索中國人人性的奧秘,內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頂”之效。
本書曾仕強教授談論人性,教人如何把握人心、人性的書。書中的核心論點集中在人性的弱點≠人性的缺點,教人正視人性、理解人性以及把握人性的理論與方法,理論令人醍醐灌頂,方法又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具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大學校長多年,研究中國管理哲學近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以其厚積薄發、化腐朽為神奇的演講風格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前言 Ⅴ
及時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
人類有思想就會有弱點
求生存:活著才是硬道理
自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求快樂:快意人生人人向
人類有思想就會有弱點
人性的弱點,是與生俱來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并且沒有改變的。
只要人有思想,就會觸及這些弱點。沒有思想的人,不會因應這些弱點,反而令人擔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于它們不能活動的緣故,只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需要的養分。植物的弱點相當單純,就是不能活動,缺乏變換生存環境的能力。
動物求生存,具有活動的本能,可以變換生存的環境,卻必須適應外界的種種變化,并沒有能力來加以改造。動物的弱點在于不能創造,只能夠適者生存。
人類就不是這樣,我們能夠活動,可以選擇生存的環境。同時具有創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們的需要。然而,人類的弱點在于具有選擇的能力,卻缺乏判斷的素養;有創造的能力,卻往往走錯了方向,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愈來愈對人類的生存不利。
無家可歸的人、窮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謀殺者、搶劫者,基本上都是人類創造力的產物。煙草、、酒類、槍支、性病、癌癥、高血壓、艾滋病、家庭暴力、精神失常、性侵害,等等,又何嘗不是人類求生存的選擇、改造方向錯誤所帶來的后遺癥?
任何一個時代,人類都會為了求生存制造出許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改造。結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請問:這究竟代表人類文化的進步還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經濟、軍事、工業、商業、社會各方面,我們自認為愈來愈進步,而整個人類卻愈來愈不安、緊張,而且孤立無援,這是什么原因?
人性弱點隨著人類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來,從沒有消失過。我們應該怎樣妥為因應,豈不是茲事體大?
人類和其他動物較大的不同在于具有思想。因為有思想,人類把地球改造成了今日的樣子,創造出許多事物。也因為有思想,人類將宇宙破壞成今日的樣子,種下了許多危機。
首先看礦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類想盡辦法,把它們探勘、挖掘、采集、冶煉,然后充分利用,制造出種種物品或者開發出許多用途。一方面物盡其用,使它們的功能得以好好發揮;一方面則造成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甚至瀕臨耗盡用完的厄運。礦物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種種變化、合成、用途,顯然來自人類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熱帶植物生長在氣候炎熱的地區,寒帶植物繁衍于寒冷的地帶,溫帶、高山和沼澤,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點綴其間。人類愛動腦筋,發現移植、育種等方法,把熱帶植物移到寒帶、沼澤植物弄到室內,大的變小、高的變矮、瘦的變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才是“原住民”?人類的思想,已經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壞了。
再看動物,原來也是劃地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區,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類把狂野的動物訓練成溫馴的動物,將野生的動物飼養為家畜。不但改變了動物的生存地區,從高山移到平地、從深海移到陸上,而且改變了動物的食物和習性,運用改良品種的技術,將動物搞得忘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至于人類自己,情況也大致相同。遠古時期,地球只是一大塊土地的時候,由于科技不發達,自然的關山阻隔產生很大的作用。黃、白、黑各色人種分別在不同的地區,各自創造自己的生存花樣,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
這種相安無事的情況到底被人類自己破壞了。動物,顧名思義,是會動的。既然會走動,而地球上縱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動物走來走去,難免會逾越原來的生存地區。越界的結果,如果能夠適應,等于擴大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繼續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適應,就會退回原地或者死亡,等于自然的力量限制了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人類就不是如此,憑著思想,不但要探險,對陌生地區很有興趣,而且要適應新環境,不讓環境的變化將自己難倒。在科技尚未發達的時候,人類善用自己的兩條腿,已經東奔西跑,相當不安分了。路是人走出來的,越高山、渡大川,總是能走出一條路來。
大自然看到人類不安分,恐怕人類會弄亂自然秩序。為了保護自然,大地開始分裂,希望以茫茫大海來隔絕人類的到處流竄。然而人類用思想發明了飛機和輪船,可以飛越高山跨越大海,征服高山,能夠乘風破浪,征服海洋。人們一方面積極向外發展,到處展示自己的花樣,說是宣揚文化;一方面又熱衷于長他人威風,吹噓自己在別處的所見所聞,把別人的花樣帶回來,說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大自然的力量逐漸喪失對人類的約束作用時,有心人開始嘗試“以毒攻毒”的策略,企圖以人類的思想來約束人類,因此提出若干意識形態,以規范自己的同志,形成堡壘分明的兩大陣營。意識形態的對抗已經證明人類沖破了血統、語言、宗教、生活習慣的限制,不再能夠用單純的血統、語言、宗教或生活習慣來證明彼此的不同,只好采取意識形態的標準,把世界勉強一分為二。
人類的思想,當然不是意識形態所能夠限制的。資訊爆炸,又通過各種科技化媒體深入每個家庭。資訊交流結束了意識形態的抗爭,也使人類再一次面對茫茫的前程不知如何是好。
意識形態好比上作文課時老師的命題,既然老師出了這么一個題目,學生心目中已經有了某種標準,只要盡量符合這個標準,不要文不對題,及格應該是相當有把握的。意識形態被打倒之后,老師在黑板(白板)上面,寫下兩個大字:無題。學生就既摸不清標準,也弄不清楚怎樣寫才能切合無題。
市場上產品的標準如果由廠商制定,顧客只能配合廠商的意識形態,稱為“生產導向”,這樣對廠商十分有利。現在顧客不愿意配合廠商,要自己制定產品標準,叫作“市場導向”,這對廠商十分不利。因為廠商難下決心,而顧客需求不一,難以捉摸。
意識形態對同志的要求十分明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意識形態解除界線之后,誰是同志,誰又是敵人,幾乎難以分辨。
人類為什么會弄成今天這個樣子?因為我們的思想過分集中在人性的弱點上面。
生物求生存,只是逐漸緩慢地演化,在適應中求變化。人類求生存,由于思想發達,要求快速進步,等于在變化中求適應。
植物怕死,卻勇敢地面對死亡而毫不逃避。動物怕死,于是極力逃避死亡,但在掙扎無效、逃脫不掉的時候,也會悲哀地面對死亡。人類怕死,憑著思想設計出很多花樣。光是清晨起床以后可以從事的活動,就包括深呼吸、柔軟操、太極拳、按摩穴道、慢跑、快走、登山,等等,種類繁多難以枚舉。至于求神拜佛,更是動植物難以想象的事情。
因為怕死,人類企圖將責任推給別人,設法出賣朋友以嫁禍他人。因為怕死,人類研究各種藥物延長壽命。
中國人怕死,于是經常服用補藥。美國人怕死,于是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人民具有合法擁有槍支的權利。結果呢?中國人可能死于藥物中毒,而美國人則會在一瞬間成為槍下的冤魂。俗語有云:愈怕死的人愈快死。是否如此?
動植物貪生,但它們要求得相當有限。人類貪生,卻開發出很多難以實現的欲望。例如希望長生不老,希望返老還童。不幸遭遇死亡,又企求保存軀體以待復生,能夠繼續原來的生命。自己的五臟六腑出現問題,就設法移植別人的器官,并且不希望產生排斥的不良現象。甚至通過巫術,折減他人的壽命來延長自己的生命。動植物只是求生,人類卻是貪生。
生存的條件,說起來不外乎物質和精神兩方面。但是一般人總是先想到物質而后才想起精神,甚至為了物質可以委屈自己,即使精神受傷害也認為是一種應該的忍耐。同樣依賴物質以維持生命,動物可能也會儲蓄,卻遠不如人類那么貪得無厭。有東西吃還要求其精致美味,吃飽了還要求保持源源不斷,唯恐無以為繼。人類的貪婪,幫助媒體大幅發展,以致媒體反過來操縱人類的空間。就動植物而言,媒體再厲害,對它們也是無能為力,無計可施。
植物顧自己,只知道自己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水分。動物顧自己之外,有時會照顧幼小的子女,比植物好像進步一些。人類顧自己,懂得戴上假面具,假公濟私還不夠,還要以私害公。原先人類還知道顧自己必須顧家庭,現在愈來愈棄家庭于不顧,僅僅顧自己。
動植物顧自己并沒有發展到自私的地步。人類自私的表現,令人類自己也覺得十分氣憤,卻也無可奈何。利令智昏,為了貪利、爭利,人類演變到子可以弒父、兄可以殺弟,好的朋友也會翻臉不認人。媒體發達之后,將各種想象得到的貪財爭利的伎倆,都描述得清楚仔細,令人覺得從媒體上獲得學問好像十分困難,而從媒體學習一些不良伎倆、不正當行為,卻似乎非常容易。
為了貪名,人類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將禮、義、廉、恥的相關事宜都置之不顧。為了爭取學業成績的排名,從小就知道補習,向老師求情、送禮,討好老師,考試作弊甚至惡意中傷比自己成績好的同學。為了爭取運動成績排名,從四五歲開始就整天訓練。參加比賽時,服用藥物以增強體力,乃至威脅利誘競賽對手,使其放水稱臣,這些都是貪名的表現。
……
okokok
曾仕強的書,都值得閱讀
好好好!非常好!
很好的書。喜歡學習到東西。
書很不錯,值得購買
人性是最復雜的。人心是最善變的。
很好很好的書,書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中相伴最好的伴侶!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物美價廉,值得擁有,值得一看。
曾老師的觀點獨特,分析到位,讀后受益匪淺。
這么好的書為什么也不給我弄個封皮
很好,內容不錯
內容一般吧
非常滿意。
幫朋友買的
準備回家看
希望能有幫助開闊眼界,對身邊的事非有好的認知。
曾老師的書一定是好書,高度評價,不用看都知道。
早就想買了,聽朋友說寫的不錯,看了之后確實有收獲,希望看完后能改變很多
我覺得寫的內容這么好,為什么印刷成這樣呢,希望以后有改進
主旨比較簡單,講的人性的幾個基本點,有一些收獲
曾仕強老師的書必買,但看起來不像正版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沒收縮膜的原因!
沒有用塑料膜封裝,在當當買了這么多年很少碰到。
書不錯,曾仕強的書絕對值得推薦,先弱翻了翻,相信不會失望。
曾老學問做的很好,書的價格偏高,優惠旗艦買就很劃算了
簡約而不簡單,認真看完,明白很多人生道理,曾教授的書值得一看。
曾教授的書值得一看,分析的很細致,對于人性的把握非常有幫助
都知人際難懂,其實根源在于不懂人性!很多類似的書是老外寫的,在中國根本行不通,要想懂得為人處世,還得看這本!
人性的奧秘這本書,講給我們要把握人性,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