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眾多大佬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競爭中仍要擠出時間跑步?始終保持奔跑的姿態,對扎克伯格、潘石屹、毛大慶、奧沙利文、張朝陽等人有哪些積極影響?跑步究竟有怎樣的魔力,竟成為大佬們的運動?它與成功之間又有怎樣的神秘關聯?本書以全新視角揭示了跑步這項簡單運動所隱藏的成功法則,并提出了顛覆常規的自我提升模式。
請相信,這部書將讓你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讓你實現與大佬們并肩同行的愿景。
主編推薦:《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應變思維:看穿情勢的本質和隱藏的力量》
套裝推薦:《女人成長書系》 《高情商女神必修心法》
«認識自己
通過跑步,加強對自我身體的認識,從而激發出自己內在的能量。
«實現自我價值
跑步不但可以讓我們活得長久,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活得更好,能有更多的精力、更清晰的思維來處理生命中除跑步之外的更重要的事情,以及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借鑒大佬的跑步哲學成就非凡人生
跑步不但讓我們體驗到不同的人生,也讓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成長。本書 讓你從大佬跑的哲學中,加強自我管理、擺脫拖延癥、點燃奮斗的激情。
«讓你在迷茫無助、脆弱不安的時候,激發潛在的勇氣和力量!
大佬的每一句跑步名言都可以激勵你成長,讓你學會成功人士的生活態度。
趙佩茹,跑步達人,參加過倫敦馬拉松、巴黎馬拉松等世界著名賽事。在跑步中她深刻領悟到——無論是跑步還是人生,只要堅持下去,結果都不會太差。
序言:大佬們都在跑步,你還在等什么
PART 1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跑起來,去找尋自己
別拖延,闖世界去吧
跳到生活的另一面
堅持比速度更重要
不跑,就出
跑起來,去找尋自己 人們開始跑步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最終堅持跑下去的原因只有一個——找尋自己。
——喬治 西恩
綽號“火箭”的奧沙利文是當今斯諾克領域最出色的球手,當他宣稱“在我的生命里,家庭排及時,跑步排第二,斯諾克只能排第三”時,我們不得不深深嘆服——一個斯諾克球手對跑步的熱愛竟然超過自己的職業,這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他在近期出版的自傳《Running》(即《奔跑》)中寫道:“對我來說,跑步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愛好,更是在我人生中反復出現的主題。”
由此可見,跑步在奧沙利文的生命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最初,讓奧沙利文喜歡上跑步的是他的父親。
奧沙利文原本有著非常幸福的家庭,父母相親相愛,妹妹聰明聽話。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和睦。小時候,他最愛做的事就是跟在喜歡跑步的父親身后,和父親一起跑步。
然而,一切都在父親犯下殺人罪被判了18年監禁后宣告結束。自此,奧沙利文不得不面對動蕩不安的生活和再也沒有微笑的家庭。
因為是犯人的孩子,奧沙利文經常被別的孩子欺負,內心變得很脆弱。每當委屈難過的時候,他就會想起父親,想起跑步。因此,有時候他經常會發了瘋似的不顧一切地奔跑。
奧沙利文在少年時代就展現出了斯諾克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一路突飛猛進,在斯諾克領域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成就,最終成為和“臺球皇帝”亨得利平起平坐的球手。
然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奧沙利文的家庭卻遭遇著嚴重的變故,母親因偷稅漏稅也進了監獄,妹妹因沒人關心而染上了毒癮。為此,他的性格開始變得反復無常。對于自己所從事的運動,他數次公開表示不滿,一度成為世界臺聯官員的眼中釘。
有一次,因為對比賽不滿,他甚至拿著球桿襲擊裁判。沒有人知道他接下來還會做出哪些出格的事,也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獨地活著,他痛恨一切,甚至痛恨自己。
然而,即使他痛恨自己,痛恨斯諾克,但有一樣東西是他沒辦法痛恨的,那就是跑步。這是他獨特的療傷方式,只有在跑步的時候,他才能徹底放下所有的負擔,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歡笑、充滿愛的家里。也只有在跑步的時候,他才能找到自我。
也許他并不是一個跑步癡迷者,可是每當跑步時,他表現出來的樣子就像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為此,他曾數次宣稱:“在我的心里,如果還有其他選擇可以讓我遠離斯諾克,那就是跑步。這是我及時次嘗試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運動中。”
他把跑步當成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不允許有任何打擾。他認為“我跑步時要做的事情就是聆聽公園里的鳥叫以及腳步摩擦地面的聲音。我認為,聽著這樣的聲音或者說是節奏,有益于我的健康,對我來說是一種心理治療。”
跑步時的奧沙利文總是充滿愛心與溫情。
2012年6月的某24小時,他忙完了24小時的工作之后,像往常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的公園里跑步。
在他專注跑步的過程中,突然迎面跑過來一只可愛的小狗。他措手不及,為了不傷害到小狗,他改變了跑步的節奏和方向,可他卻摔倒在地,起來之后才發現自己的腿部受傷骨折了。
這次受傷讓他足足休息了三個月,錯過了好幾場非常重要的斯諾克賽事。可他從來沒有對此后悔過,因為他在乎的是在艱難的生活中保留住自己內心的美好。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天災人禍,或者措手不及的意外,這些都會讓我們無能為力,讓我們感嘆世事無常。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改變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們能選擇的是如何面對眼前的困境,退縮還是勇往直前,按鈕就在你手里。不過,你要清楚,當你退縮一步時,你離原本應該迎來的成功就會遠一步。所以,與其害怕面對困難,面對不幸,不如坦然對待,這樣你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對你以后發展有益的精神財富。
生活不是小說,我們不可能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意外摔下山崖,卻遇到絕世高人,助你練就一身蓋世神功;也不可能像探險小說里寫的那樣,一路嬉笑怒罵就可以得到意外之寶,從此登上人生高峰;同樣也不可能像愛情小說里寫的那樣,兩個人分分合合就會收獲愛情的種子,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相比小說,生活總是五彩繽紛的,不管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感受和經歷的。
老天為我們安排的每一出劇目都自有它的道理,即便是悲劇,也會有一個喜劇的內核,當你真正懂得老天的良苦用心時,你就會知道原來它只想讓你變得更好。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艘前進的帆船,隨風飄搖,在大海中看不到方向。可你才是這艘船的舵手,最終也只有你才能決定它行駛的航線。風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踟躕不前,搖擺不定。
感謝你所經歷的一切吧,好的壞的,高興的不高興的,只有你自己走下去才能發現它的不同。沒有誰生來就與眾不同,只有那些歷經磨難卻屹立不倒的人才會得到命運的青睞。
別拖延,闖世界去吧 我跑步的時候,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事情。一邊跑一邊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潘石屹
關于拖延癥有一個很著名的寓言故事:
早晨起來之后,農夫告訴妻子要去耕田。當他準備發動拖拉機的時候,發現沒油了,便準備去加油。可是經過豬圈的時候,他發現豬還沒喂,就放下油桶,到倉庫準備豬食。進了倉庫之后,他看見一旁堆了幾個馬鈴薯,想到田里的馬鈴薯可能正在發芽,應該到田里去看看。路上,經過木材堆,他又想起家中可能需要一些柴火,于是他就想回家找來車裝柴火。到家時,他看見一只生病的雞躺在地上,于是他又去找獸醫……農夫看似一整天忙忙碌碌,結果卻什么也沒做成,而自己原本的任務也同樣沒有任何進展。
事實上,這正是拖延癥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即很多人并不是有意拖延,他們只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專心致志,他們常常放下此時的工作,去忙其他的事情。他們看起來很忙,最終的結果卻和這個農夫一樣,做不成任何事情。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工作的時候,要緊的工作不做,這邊走走那邊轉轉,或者上上網聊聊天,24小時都過去了才后悔莫及,然而第二天依舊如此。這都是拖延癥在作怪。
你借口自己很忙,忙得連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所以從來不敢給自己設定什么目標,就連每天給自己一點跑步的時間都沒有。可是你再忙,能有美國總統忙嗎?美國總統奧巴馬每周都會堅持至少鍛煉6天,每次鍛煉大約45分鐘。因此,你所謂的沒時間,不過是騙自己的借口。
熟悉潘石屹的人都知道,他酷愛跑步,即便天氣不好,他也依舊會堅持跑步,因為在他的字典里沒有“借口”這兩個字。
潘石屹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跑上10千米,早晨很多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就已經跑完10千米,然后充滿能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即便出差,他也會帶著跑鞋,在空余時間完成他的10千米跑步計劃。
2012年,50歲的潘石屹已經躋身中國富豪榜之列,吃得好,住得好,生活風平浪靜,工作中也沒有什么需要特別操心的事。但這種平庸安逸的生活狀態讓潘石屹感到不安,他認為得到的太容易就不知道珍惜,必然失去,要想不失去,那就必須繼續做一些“吃苦”的事情,讓自己時刻都記得眼前的一切來之不易。
潘石屹決定行動起來,于是他將跑步列為自己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剛開始的時候,他跑得非常吃力,往往沒跑多遠就氣喘吁吁,教練為他制訂的計劃,也只能斷斷續續地完成,可不管怎樣困難,他都堅持下去了。經過兩年多的鍛煉,他的體質有了很大的改善。
2015年,潘石屹參加了自己人生中的及時場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賽后,他說:“當我的名字因跑馬拉松出現在《紐約時報》上時,我很高興很踏實。盡管字號小得幾乎看不見,除了我無人注意。”
一家媒體采訪他,問他跑步帶給他什么變化時,他這樣說:“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跑完后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我看過一本書,人每天一定要在戶外運動一個小時,你可以慢跑、走路。因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戶外,你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能喚起比較遙遠的記憶,這些記憶會讓你覺得非常愉快。如果人長時間待在一個房子里,就可能意味著冬天要到來,意味著沒有食物了,內心的壓抑和沮喪就容易出來。所以我覺得跑步是一個健康的活動,對人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都有好處。”
全中國每天能比潘石屹更忙的人不到1%,這些人和潘石屹一樣從來不會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所以他們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留出屬于自己的時間,做一些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大多數人與他們的區別在哪呢?我們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任務完成了嗎?計劃要寫的文章寫好了嗎?沒有整理的房間整理了嗎?面對堆積了很久的文件,滿屋子要洗的衣物,你依舊無動于衷嗎?你依舊抱著手機聊天,刷朋友圈,或者干脆躺在床上,心想為什么還沒有朋友找你聚會嗎?而每天睡覺前,你還是在感嘆:事情太多了,生活壓力太大了!既然如此,你的壓力怎么可能不大呢?而這一切正是我們的拖延造成的。
要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就應該馬上行動起來,不為自己找借口,專心做好當前的事情。如果真的這么做了,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不但不會耽誤你很長時間,而且會讓你很有成就感。當你看著早晨整理好的房間和晾干曬好的衣物時,你的壞心情也會一掃而光。
卡耐基曾經說過:“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拖延著不去生活,總是夢想著天邊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園,卻偏偏不去欣賞今天就綻放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正如他說的,我們總是錯誤地以為最美麗的花朵在花園里,卻懶于去培育眼前的花枝,只能通過欣賞別人的精彩來安慰自己悲慘的人生。如果你主動去過好自己的生活,將眼前的事情都一一解決掉,那么你就不會承受太多的煩惱。
跳到生活的另一面 如果你可以征服心理,那跑步的其他對你來說就簡單多了。
——安比 伯富特
沃爾夫岡•克特勒被很多人稱為“最狠的科學家跑步者”。1957年,他出生在德國海德堡,1976年在海德堡大學學習物理學,兩年后轉到慕尼黑工業大學,1982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后到慕尼黑大學繼續深造,在此期間又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在博士論文里,他證明了氫化氦的存在,并首次獲得這種分子的光譜,此后他又完成了對光譜的完整解釋。這些經歷都為他后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他移居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工作,并將研究方向轉移到激光冷卻。2001年,憑借對低溫狀態的研究,他和埃里克•康奈爾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卡爾•威曼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看著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簡介,也許你會感到疑惑:一個如此忙碌的科學狂人,真的會對跑步感興趣嗎?真的有時間跑步嗎?
實際上,沃爾夫岡•克特勒不僅熱愛跑步,而且是個跑步健將。他在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輕輕松松就以2小時49分16秒的成績跑程。
談到跑步與科學這兩種看似毫無關系的東西,沃爾夫岡•克特勒說:“我一邊跑步一邊思考各種問題:物理問題,家庭問題,周末的計劃,等等。跑步時我從未有過什么重大發現,但是它給了我時間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有些結論是顯而易見的,但只有當你足夠放松時才能發現它們。”
這位從小就熱愛跑步的科學家認為跑步能帶給他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在他看來,跑步是一種非常好的放松方式,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之余,跑跑步能讓他始終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因為科研工作每天都要保持長時間的坐姿,很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為了保持健康,他每周都會快速跑步一個小時。
跑步帶給他的另一個好處是讓他學會了從其他角度去觀察問題。每當科研當中暫時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家庭生活中遭遇了種種不愉快時,他都會通過跑步來重新審視。暫時解決不了的難題,那就不去強求,實驗總是失敗,不用太過心急,生活有時不太美好,也不用太過在意,這時他會選擇出去跑上一場。
他說,跑步的時候他能從現在這個煩躁的世界里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他能夠更加清醒地思考這些問題。跑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往往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維,有時候還會產生一些奇妙的靈感。
同時,他還喜歡全力奔跑之后那種筋疲力盡的感覺。
科學研究并不需要窮盡一個人的體力,它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可能花費一年甚至一生的時間去研究。而這種枯燥的工作往往是索然無味的,如果沒有辦法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那么很容易就會產生焦躁、癲狂的情緒。跑步正是釋放這種情緒的方式。
他就是這樣,每隔幾天他都要酣暢淋漓地釋放出所有的負面情緒,然后繼續自己的研究,這是他有別于大部分科學家的原因,也是他能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同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態度也會截然不同,處理的方式方法也會很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局限性,很多時候都不太容易地看待問題,這往往也不利于解決問題。不執拗于自己原本的態度,遇到事情的時候,盡量跳出禁錮,換個角度去思考,也許你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還能讓你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從而產生更加積極的心態。
有個老生常談的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前有一個老婦人,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一個賣傘的商人,小女兒丈夫家里則開了一個染坊。兩個女兒生活條件都很不錯,家庭也很和睦,對她也很孝順,可是這位老婦人卻沒有24小時是高興的,因為天晴的時候,她就擔心大女兒家的傘賣不出去,天氣不好的時候,她又擔心小女兒家染坊的衣服晾不干。
她這種情況被鄰居知道以后,鄰居就對她說:“陰天時,你大女兒家的生意就會好很多,你應該高興才是,天晴了,你小女兒家的衣服就能晾干了,這也是件高興的事情啊。你每天都有這么高興的事情,為什么還不開心呢?”她一想,的確如此,于是她從此以后每天都過得很愉快。
這就是跳出固有角度的奇妙之處,它能讓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覺去思考問題,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由于我們片面化的看法產生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沒有任何波瀾,總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這其實并不會給我們帶來痛苦。當我們無法正確面對這些不愉快,以為它們是攔在我們面前的障礙時,我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要想不被這種痛苦折磨,好的辦法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人生本來是一只空杯子,每個人都要往里面倒滿酸甜苦辣咸,才算沒有枉費這一生。經過生活的磨礪,這杯子早已變成五顏六色,如果你假裝看不到或者只能看到其中的部分顏色,那么你終究不能得到人生的青睞。有時候并不是這個世界發生了變化,而是我們的心境不再一樣。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心靈。”可見,外部世界再強大,終究抵不過自己的內心,只要你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不片面不執拗,生活總會以美好的一面呈現在你的面前。
堅持比速度更重要 跑步有時候不需要速度,只需要完成的毅力。
——巴菲特
年輕時我們總懷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在美好的憧憬中,我們不切實際地認為人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夢想也會在某個花開的早晨悄悄綻放。
然而,當我們慢慢長大,當歲月無情地向我們抖出一連串的挫折和失敗時,我們才發現自己似乎一直都生活在巨大的謊言之中,生活與我們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
于是,我們將夢想束之高閣,并收起自己內心原本的血氣方剛,取而代之的是向生活投降。在某個安靜的夜里,我們抱怨生活欺騙了我們,抱怨它讓我們一敗涂地,殊不知這其實與生活無關,一切成敗得失都在于我們自己。
作為國內著名地產企業萬科集團的總經理,郁亮可能是整個行業里身材好、最有氣質的人了。與那些大腹便便的企業家相比,他是個另類,他陽光、帥氣、時尚的外表甚至連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比不上。
而事實上,就在幾年前,郁亮因為工作纏身,生活習慣很不規律等原因,體重一度飆升到85公斤。眼看著自己的體重和職位一樣節節高升,他陷入了迷茫的狀態,這種迷茫一是因為體重的嚴重超標引發了他的中年危機;二是他突然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感到不知所措,感覺自己每天都處于一種巨大的空虛當中,做什么都沒有精神。這種情況在他45歲生日快要到來的時候尤為嚴重,甚至有一段時間他開始失眠。
一次,在與女兒聊天的過程中。女兒問他有什么夢想,他說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部級運動健將。女兒拍了拍他的大肚子笑著說:“爸爸,以你現在的樣子看,你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啦。”雖然這只是親人之間簡單的聊天,但是他卻不這樣想,加之當時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他覺得是時候讓自己做些改變了。
對于如何改變,郁亮想得很清楚,那就是運動。所以,在45歲生日那天,他許下一個讓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愿望——50歲前,一定要成為部級運動健將。
郁亮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執行力。對于他確定要做的事情,即便再困難,他都會堅持下去。既然制訂了這樣的目標,他就會全力以赴。
然而,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他卻產生了矛盾。他從小喜歡爬山,一直都夢想著能夠登上珠穆朗瑪峰。這在當時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跑步,他認為好的儲備體能和減肥的鍛煉方式就是跑步。
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并非如此。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使得郁亮在此之前幾乎沒有鍛煉過,肥胖的身軀成為他此時較大的負擔。
練習跑步的及時天,在跑了不到800米的時候,他就感覺到心臟“砰砰”地像要跳出來一樣,甚至還差點跌倒。他坐在公園里的長凳上,歇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勁來。及時天的失敗讓他深受打擊,但他獨有的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卻被徹底激發出來了,似乎非要和跑步抗戰到底。
為了將身上的脂肪減掉,他一方面不斷加大每天跑步的里程,另一方面也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他原本一日三餐毫無規律可循,現在卻制訂了嚴格的飲食計劃,并且無條件地執行。同時,他還利用身邊的條件進行一些可行的鍛煉,不論在辦公室,還是外出辦事,甚至是出差,他都會盡量跑上一會兒,實在沒有跑步的地方時,他就做一些如俯臥撐、拉伸運動等沒有什么場地限制的訓練。
他的這些訓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個月過后,他已經可以每天都輕松地跑2千米了,不但體重由原來的75公斤下降到了65公斤,而且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失眠也基本上消失了,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敢打敢拼的歲月中。
后來,他又為自己制訂了新的目標:50歲前登上一座8500米以上的高山,跑完至少一場全程馬拉松,練出6塊腹肌。雖然他制訂的目標看起來似乎不太切合實際,可是誰又能否認努力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呢?
為此,他請了專業的指導教練,一點點加大自己的訓練任務。除了平時工作日的訓練以外,周末的時候他還會額外給自己增加一些任務,現在他每周都會雷打不動地跑20千米。
由于他是個執行力強到有點偏執的人,所以他只要計劃今天要跑20千米,跑的時候就會時不時看看手上戴的計步器,只允許超過,不允許不夠,即使只差50米,也要跑完才結束。
夏天的深圳多雨,經常有臺風。每當遇到這種惡劣天氣,很多喜歡跑步的人就會選擇休息。偏執的他依舊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自己的訓練,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他就會到健身房去完成。現在,跑步已經成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有的付出都在三年之后有了回報。2013年5月,他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2013年10月,他參加了北京馬拉松比賽,成為跑進4小時大關的600名參賽者之一。
很多人都認為他能有今天的變化是因為堅持。對此他也認可,然而他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跑步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快樂,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如果真的要跑步,那么你的動力不應該是堅持的毅力,而是快樂運動,只有這樣,動力才夠持久。”
可見,如果人生有較高意義的話,那便是用自己的夢想做盾,用自己的努力做矛,與這世界進行一次殊死較量。這場戰役沒有輸家只有贏家,一個贏得現在,一個贏得未來。
退一步說,就算生活欺騙了我們,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夢想嗎?然后你要自顧自憐,向生活示弱,試圖讓生活放過早已沒有勇氣的你,讓生活留下點殘羹剩飯供你茍延殘喘?這難道就是你接下來的命運?
生活從來都不會放棄我們,除非我們自己放棄。當你背叛了夢想,放棄了自己,你還有什么理由繼續生活下去?堅持自己的夢想,給自己較大的勇氣,讓自己可以展翅翱翔,即便有風有雨,也要期待陽光。
一次失敗算什么?十次失敗算什么?百次、千次又算什么?這都是前進路上的階梯。壘得越高,離成功越近,隨著時間的推移,眼前的風景也會越來越精彩。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那些曾經失敗的瞬間往往會感動自己。
我跑步的時候,可以自己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事情。一邊跑一邊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潘石屹
如果你沒有信仰,就把跑步當作信仰,它讓人領悟到韌性、克制和謙遜。
——毛大慶
其實,跑步就是一個鍛煉精神強度的過程。不論進入腦海的想法多么恐怖,你還是要繼續跑步,還是要繼續做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張朝陽
人生是一個邊播種邊收獲的過程,沒有經歷和付出的播種,也就不可能有收獲。如果選擇了風雨兼程,那就別回頭,一心一意地走下去,夢想就在你前進的路上。
書從堅持、自我管理、心態等幾個方面講述了,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通過跑步讓自己改變的。
跑步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從現在這個煩躁的世界里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能夠更加清醒地思考這些問題。
老天為我們安排的每一出劇目都自有它的道理,即便是悲劇,也會有一個喜劇的內核,當你真正懂得老天的良苦用心時,你就會知道原來它只想讓你變得更好。
跑步,不但可以強健體魄,而且擁有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
如果真的要跑步,那么你的動力不應該是堅持的毅力,而是快樂運動,只有這樣,動力才夠持久。
我喜歡跑步,當我奔跑的時候,我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了。
如果你能堅持跑下去,你一定能體會到大佬們的所思所想,終有一天也能跟他們并肩同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名人都在跑步,我想他們都在體會跑步能帶給他們健康身體之外的東西。
書中講了很多名人是如何通過跑步改變自己人生的,看完書我也愛上了跑步。
要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就應該馬上行動起來,不為自己找借口,專心做好當前的事情。如果真的這么做了,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不但不會耽誤你很長時間,而且會讓你很有成就感。
跑步作為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健身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以后我也要經常跑步。
當下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讓人變得急躁、焦慮。心不靜,則事不成。跑步可以調節人的呼吸,從而釋放壓力。跑完以后,人能集中精神去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
看完這本書,才發現跑步有這么多好處,從明天開始我也要去跑步。
很多問題或許你還沒弄懂,對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沒關系,先跑起來吧,有這么多大佬都在跑步,你還在等什么。
跑步很多時候是對自我的一種要求,自我的調節和自我滿足,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跑步。在跑步中成就自己。
跑步是件很簡單的事,只要你想,跑步就會給你提供深入了解它的機會。我就是被跑步本身的簡單所深深吸引的。
跑步是一項極簡單的運動。對跑步者而言,這項運動不必過于挑剔運動場地,只需穿上一雙跑鞋,就可以隨時開跑。
大佬們跑步不僅僅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而是能在跑步中體會到身體的無限力量。
跑步有的時候會讓心情很放松,這本書里我也看到了大佬們通過跑步獲得了什么。
我也要堅持跑步,讓自己擁有和大佬一樣的優秀品質。
自己也要去跑步,希望能像哪些大佬們一樣在跑步中獲得收獲。
如果你跑步,你就是個跑步者。這跟多快或者多遠沒有關系。這跟今天是你第一天或者你已經堅持了20年沒有關系。沒有考試需要通過,沒有執照需要取得,沒有會員卡需要得到。你僅僅跑就好了。
還可以,大學畢業后很少跑步,總是有人叫我跑步,所以買本關于跑步的書看看,要是能夠說服我,我就抽時間去跑步。
如今,有不少專門為慈善籌款而舉行的跑步比賽。通過參加比賽,大佬們不但鍛煉了身體,而且為慈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還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全民運動中來。
在跑步的過程中,無論你所處的環境多么惡劣,無論你經歷了多么巨大的挫折,如果你被絕望所控制,放棄努力,那么,失敗是肯定的。與之相反,只要你心里還能擁有希望,就會有一種無窮的力量幫助你戰勝困難。
人生就是一場不知哪里是終點的馬拉松,當你擺出奔跑姿勢的那一刻,才表明你是真的做好了投身戰斗的準備。很多問題或許你還沒弄懂,對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沒關系,先跑起來吧,有這么多大佬都在跑步,你還在等什么。
跑步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一個人從內到外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