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國家大力倡導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之際,以此為契機,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為拓展我社文學鑒賞辭典的風格和品牌,推出分卷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本套書以入選國家“首屆向全國推薦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的《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為基礎,分為六卷,匯編成《分卷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共收錄宋詞名作1200余篇,選目涵蓋各家各派,精到。每篇詞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云駿、鐘振振等撰寫鑒賞文章,講解詳盡,深入淺出,幫助讀者領略宋詞之美。書中插配有關宋人詞意的書畫作品。第六卷后附有宋詞書目、詞學名詞解釋、詞牌簡介等資料供讀者參考。全套書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使之更加賞心悅目,提升本書的檔次和品位,以滿足讀者需要。
作為文學樣式之一的詞,其鼎盛之時在兩宋時期,人們多習慣于將宋詞與唐詩并舉,并將其與唐詩、元曲視為我國文學史上并峙輝映的三座高峰。宋詞諸多名篇流傳至今,無論是“大江東去”,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都廣為傳誦,深入人心。《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更是掀起了全民吟誦詩詞的熱潮。
正逢國家大力倡導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之際,上海辭書出版社以此為契機,為滿足讀者需要,推出分卷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本書以入選國家“首屆向全國推薦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的《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為基礎,分為六卷,共收錄宋詞名作1200余篇,選目涵蓋各家各派,精到。每篇詞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云駿、鐘振振等撰寫鑒賞文章,講解詳盡,深入淺出,幫助讀者領略宋詞之美。書中插配有關宋人詞意的書畫作品,書后附有宋詞書目、詞學名詞解釋、詞牌簡介等資料供讀者參考。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主持編纂了本社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表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叢書,還主持編纂或組稿出版了中國名家名作鑒賞辭典系列、外國名家名作鑒賞辭典系列、開卷書坊叢書系列等一系列文學作品圖書。鑒賞文作者均為古典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如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云駿、鐘振振等。
出版說明
凡例
序言(一)
序言(二)
篇目表
正文
附錄
宋詞書目
詞學名詞解釋
詞牌簡介
名句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近年來,中國出版界出現的諸般特色之一,是很多詩詞鑒賞一類書籍相繼印行。這是一個新興的可喜的現象。它并非只是一種“風氣”。由于歷史的原因,向來極少這類著作問世,幾乎形成了一個文化方面的空白;而讀者卻非常需要這些個人撰寫的或集眾家合編的賞析講解的書物,來解決他們在欣賞唐宋名篇時所遇到的困難,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本辭典的編纂,正是這一歷史要求背景下的一部具有規模的鴻編巨制。
唐詩宋詞,并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是中外聞名的;而喜愛詞的人,似乎比喜歡詩的人更為多夥,這包括寫作和誦讀來說,都是如此。原因何在,必非無故。廣義的“詩”(今習稱“詩歌”者是),包括了詞;詞之于詩,以體裁言,實為后起,并且被視為詩之旁支別流,因而有“詩馀”的別號。從這一角度來說,欣賞詞的要點,應該在詩之鑒賞專著中早就有所總結和抉示了,因為二者有其共同質性。但詞作為唐末宋初時代新興的正式文學新體制,又有它自己的很多很大的特點特色。如今若要談說如何欣賞詞的綱要與關鍵時,我想理應針對上述的后一方面多加注意討論才是,換言之,對如何欣賞詩(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的事情,應當估計作為已有的基礎知識(例如比興、言志、以意逆志、詩無達詁……),而不必在此過多地重復贅說。
基于這一認識,我擬乘此撰序之便,將個人的一些愚見,貢獻于本辭典的讀者。
我想敘及的,約有以下幾點:
及時,永遠不要忘記,我國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學的高級形式,它們的一切特點特色,都必須溯源于漢語文的極大的特點特色。忘記了這一要點,詩詞的很多的藝術欣賞問題都將無法理解,也無從談起。
……
經典系列,值得收藏,慢慢翻閱,充實自己,終身學習。
包裝、速度都滿意
無論是包裝還是物流都很給力
重讀宋詞,在那個年代,多好,想穿越去宋朝